第一篇: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推荐]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位表,百数表,汇总表,圆片20个。谈话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大教室上课,大家高兴吗?那么老师要看一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最聪明,最爱动脑筋,能得到老师发的智慧花。
复习铺垫 1.数位顺序。师:首先,老师提一个问题,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师: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2.用计数器拨数。
师:现在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看仔细,十位和个位都拨上2个珠子,这个数是多少?谁能说一说这两个数位上的2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你说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计数器,我说数你拨珠,注意要边拨边说4,13,22,31,40。
生:4,个位拨4。13,十位拨1,个位拨3。22,十位拨2,个位拨2。师:刚才小朋友们在拨这几个数时,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拨这几个数,每个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加起来都是4。生2:每个数与前面相邻的数相比,都是个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师:你们说的真好!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高兴,大家给他鼓鼓掌。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师: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1.用2个圆片摆数。
师:大家能不能呀?提醒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只限于100以内。所以,在数位表上只能摆一位数和两位数,不摆三位数,大家开始,用2个圆片看能摆哪几个数?
师:摆好的同学,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摆的?要说清楚,你把圆片放在哪一个数位上,这个数是多少?
生1: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就是2。
生2: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就是20。生3:我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上,1个放在个位上,就是11。板书:2个圆片。2,11,20。
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2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呢?
生4:因为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是2,而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所以是20。
师:你讲的真好!很有道理!大家给他鼓鼓掌。接下来,我告诉大家,看!咱们另一个好朋友小精灵也来凑热闹了,他是谁呀?(明明)对,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板书:3个圆片,3,12,21,30。
师:从刚才摆的这两组数中,你发现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聪明。
2.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
师:看,这两个小家伙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难的问题“用4个圆片,5个圆片??分别表示哪些不同的数”。
好!大家真勇敢!你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让老师佩服。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师:下面,咱们分四个小组合作,共同研究讨论几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每一小组老师发一个汇总表,分工合作,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汇总表上作记录,表的左边是圆片的个数,右边是摆出来的数。
师:注意: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师:大家在摆的时候呀,要善于动脑筋,善于发现规律,这样摆起来既快,又不容易遗漏。
4.学生汇报。
师:4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哪一组给大家汇报?
生:我们用4个圆片摆出了5个数(板书:4个圆片,4,13,22,31,40)。师:介绍介绍经验,你们怎么摆的这么快。(表扬这一组。)
师:5个圆片能摆出哪几个数?(板书:5个圆片,5,14,23,32,41,50)哪一组要补充?
5.勇于想象,探索规律。
师: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略)。
总之,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并形成交流。师:是不是所有的小组都摆完了,四人小组长请到前面来,把你们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互相评一评好吗?
寻找规律,归纳整理
师:大家都摆完了吗?一齐看黑板,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小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发现规律,使我们的学习能提高效率。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摆一摆 想一想 -人教新课标(2014秋)
第9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分析:
通过让学生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过程,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数位、数值的思想。此外,在活动中还渗透了一些统计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活动综合性强,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内容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一位数和两位数,并能把摆出的数记录下来。第二个层次是用3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并要求学生有所发现。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用4个、5个乃至更多的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能摆出的数及其个数。10个呢?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3个圆片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数值的概念,会用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圆片摆出的不同数。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4个圆片的活动,感悟圆片的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有趣,愿意学习数学。
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感悟数位、数值思想。
难点: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数位表、磁力扣、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学生: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用圆片和数位表,上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在操作中感受数位、数值的思想。
(1)用1个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数位、数值的思想。
教师:小朋友们用1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表示一个数,这个数是多少?和同桌说一说。
(2)还用这个圆片,你们还能表示别的数吗?表示出来的数是几?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刚才用1个圆片表示了1和10这两个数,这1个小圆片怎么能表示两个不同的数呢?看来,把1个圆片摆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现在我们把表示出来的数记录下来。(师填写记录单)
(3)用2个圆片表示数,进一步感受数位、数值的思想。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2个圆片,我用这2个圆片摆一摆,表示一个数“2”。
教师:请你们帮圆片搬搬家,得到一个比2大的数。得到的是多少?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摆圆片表示的数“11”。
教师:刚才是2,怎么这么一挪就得到比2大的数了?要想得到一个比11大的数,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教师随学生回答在十位上摆2个圆片,表示出数“20”。
小结:看来这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在数位表
上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3个数,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师填写记录单)。
(4)用3个圆片表示数,建立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用3个圆片摆一摆,想一想用这3个圆片,怎么表示出一个最大的数。如果用这3个圆片表示一个最小的数,你们想怎么摆?
(5)交流后总结:我们可以把这些圆片全部放在十位上,然后再把圆片一个一个地从十位上挪到个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小。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圆片全部放在个位上,然后再把圆片一个一个地从个位上挪到十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大。记录下摆的结果。
2.在操作中感受有序思考
(1)用4个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有序思考。
教师:刚才我们用3个圆片表示了这些不同的数(指着黑板上的记录表),现在请大家用4个圆片摆一摆,表示数。不过,老师要提高要求——用4个圆片表示所有的数,既不能重复也不漏掉,看看谁能找到好办法,然后汇报交流。
教师:仔细观察,他们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用5个圆片只想不摆,进一步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师:刚才我们用摆4个圆片的方法表示出了5个不同的数,用5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几个不同的数呢?你们是怎么想的?
教师:大家一起回忆我们是怎么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数的。(学生随教师的引导回忆用圆片表示出数的过程。)
按照这个过程说出摆5个圆片表示出的不同的数,你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
小结:5也行,50也行。如果我们先从5开始,下一个数应该是几?……
(3)让学生根据上面所掌握的规律写出6、7、8、9个圆片分别能摆出的所有数。发现摆出的数比圆片的个数多一。
(4)根据上面的规律判断10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呢?是否是11个呢?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再用圆片摆一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地摆一摆发现10个圆片只能摆9个数。)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老师给大家一些数(出示8、17、26、35、44、53、62、71、80),你们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圆片表示出来的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9、18、27、36、45、54、□、72、81、90):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3.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数(出示16),你们知道它是摆几个圆片表示出来的吗?请你们把摆这几个圆片表示出的所有的数说出来。
4.师出示百数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几个圆片和一个数位表,但却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也都表现得很好,他们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用圆片摆一摆,想一想
教后反思:
通过让学生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过程,巩固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体验数位、数值的思想。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1页“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操作与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奇妙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个位和十位上摆棋子写数的活动中发现棋子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根据规律直接写出7、8、9颗棋子所表示的数,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棋子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讲故事《神奇的1》。
2.引入:把1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能表示不同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用棋子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从中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板书课题:摆一摆 想一想
二、初次探索,感悟有序
1.请一位同学上台拿3颗棋子摆一个数。
2.同桌2人合作,用3颗棋子摆数,一人摆一人记录。
3.汇报并交流。
4.对比几种摆法,体会“有序”的好处。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自选“1颗”、“2颗”、“4颗”、“5颗”棋子中的一种,用自己认为最有序的方法去摆,把摆出的数有顺序的记录在纸上。
2.全班汇报交流。
3.检验用6颗棋子摆的数是否正确:6、24、15、34、33、42、51、60。
4.同桌讨论,寻找规律。
小结:无论怎样摆,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都等于棋子的个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棋子数多1。
5.猜想并验证用7颗、8颗、9颗棋子摆数。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猜年龄:老师和小朋友的年龄都可以用8颗棋子摆出来,猜猜老师和小朋友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五、用百数表,体验规律
师:其实,刚才用棋子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的规律,在百数表中就有体现。你能找找2颗棋子摆的数在哪里吗?1颗?3颗?8颗?
六、拓展延伸,辩证思维
1.猜一猜:10颗棋子可能摆出多少个数?说一说怎么摆出最小的数?
2.小结:并不是珠子越多,组成的数就越。规律有时是一段的,并不适用于全部。
七、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1.学生谈收获。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将会有更神奇的发现。
2.作业:用11——18颗棋子摆一摆,看看有什么规律。
八、板书设计
摆一摆 想一想 十位
个位
从小到大 3,12,21,30
从大到小 30,21,12,3
3,30,12,21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主备人:胡新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顺序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摆圆片写数的活动中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100以内数的规律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数的规律。
教具、学具:数位表,百数表,圆片每组6个以上。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复习铺垫
师:今天我们要来上上一节活动课,大家高兴吗?那么老师要看一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表现最好,最聪明,最爱动脑筋,能让听课老师记住你的名字。
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
这是一张(数位顺序表)。它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如果老师拿出一颗算珠放在个位上,这颗珠子表示多少?怎么样能把1变大呢?谁有办法?这时这颗珠子表示多少?还能变得更大吗?怎样变?这时这颗珠子表示多少呢?
看来这数位顺序表真是神奇,同一颗珠子,放在它身上的不同位置,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数。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数位顺序表和算珠来做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学习“摆一摆,想一想”。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你认识这几个字吗?
二、探究新知
1、尝试解决,交流摆法
如果老师这里有两颗珠子,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呢?老师提醒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学过100以内的数,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只一位数和两位数,听清楚了吗?谁会摆?谁愿意到前面来摆?来摆的同学要说清楚,你把珠子放到哪个数位上,表示什么?这个数是多少?(学生边摆边说)
我们用2颗珠子,可以摆出3个不同的数。如果有三颗珠子,又可以摆出哪些数呢?你们会摆吗?想摆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数位顺序表和3个圆片,亲手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出哪些数。为了避免忘记,同学们可以边摆边写,摆出一个数,写出一个数,把这个数写在下面的表格里。学生摆,教师巡视帮助。
汇报:你摆出了几个数呢?你摆出几个数,就伸出几根手指。不要出声,咱们比一比,看谁最听话?你摆出了哪几个数?你是怎样摆的?(学生如果听不懂,追问:你是先摆哪个数,再摆哪里个数的?)有不同摆法吗?
2、对比反思,总结方法
用3张卡片可以摆出四个不同的数,但有的同学却只摆出了两个数或三个数,这说明它们有遗漏的,在摆的过程出我也看到有的同学有摆重复的,浪费了不少时间。这可是一个不小的麻烦!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摆的时候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按一定有顺序)。(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两种有序摆法)
3、深入研究,发现规律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手指着板书)再摆一次,先别动,听清要求:你可以用4张卡片摆,也可以用5张卡片摆,还可以有用6张卡片摆,注意边摆边写,按一定顺序,争取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汇报:谁是用4张卡片摆的?你摆出了哪几个数?谁也是用4张卡片摆的?你的答案和他一样吗?谁是用5张卡片摆的?同意吗你摆出了哪几个数?谁是用6张卡片摆的?你摆出了哪几个数?同意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完成表格板书)
这几名同学的摆法都是正确的。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摆出的数比所用的卡片数多1)
4、熟用规律,解决问题
如果用7张卡片摆,可以摆出几个数呢?分别是什么呢?别动,不摆,你能说出来吗?(学生边说,教师边用课件演示摆的过程。并将补充板书)不用摆,你能说出用8张卡片可以摆出哪里些数吗?9张呢?
三、巩固运用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摆一摆,想一想发现了用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数的规律,其实这个规律在前面的百数表中就有体现,只不过当时我们没有发现,大家请看,(出示不完整的百数表)
表中哪些数可以用两张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出?哪里些数又可以用三张卡片摆出?
我们再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两个问题:
1.奶奶今年的年龄可以用7个圆片来表示。你们猜:奶奶今年可能是多少岁?奶奶今年最大是多少岁?
2.老师今年的年龄正好也可以用7个圆片来表示。你们猜:老师今年的年龄可能是多少岁?
老师今年的年龄,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1,老师今年多少岁?
四:全课总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观察,善于动脑,你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今天,我们发现珠子摆数的规律,摆出的数的个数总比珠子的个数多1,这个规律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数呢?请同学们回家后,用10——18个圆片摆一摆,把剩余的表格填写完整,你会发现更神奇的规律。
五: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给妈妈摆一摆 六:板书设计:摆一摆 想一想,能摆几个数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郝 萍
上完这节综合实践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年级的孩子既活泼又难把握,苦于在放与不放之间找最佳支点,教学任务如何才能在40分钟内有效完成?合作学习的倾听意识怎样落实到每位孩子?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怎么得到提升?……这些都是我课前课后不停思索的问题。回顾本节课,我认为在学习活动经验的积累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面做得还不错。
教学分四个层次的摆圆片活动。前两个层次是动手操作,明确操作任务,先是独立自主摆一摆活动。再是两次小组合作,从独立的无顺序的摆一摆到有顺序的摆,从无目标的合作到有目标的合作,也就是在实践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交流分享收获的知识,最后发现并总结规律和解决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有点乱,有点慢,但这是我课前预料之中的,所以我并不急求成。在摆三个圆片这个环节,预设是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摆法,可是在巡视中并没有如我所愿,只找到一个接近从大到小的摆法,为此,我给学生设疑“怎么才能既不丢失又不重复呢?”提示学生如何才能让这种摆法也变得有序呢?学生带着问题在观察比较出从小到大这种摆法很有序,学生有了前面的对比分析,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很快进行了改正,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在这个纠正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无序和有序的区别,从而更易体会有序的操作对学习的方便。学生的表现让我想到了课堂生成是灵动的,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中新知生成的有效资源,这“美好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别样的精彩。
两人合作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因为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特征,自我调控能力不够,更适合两人合作,这样的组合为将来四人或更多人数的小组合作提供基础。本节课我就是让学生一人摆一人记,分工明确,不会存在你争我抢的局面,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但有些学生或是不愿参与、或是不会与人合作、或是没有听清要求(我发了两张记录单,有些孩子错误的认为一人写一张),反思我让学生合作前,可能没有更为清晰的说明合作要求,我以为只要进行师生合作示范,应该没有问题,但我忽略了有些孩子注意力是不集中的,他们不能将这个环节和上个环节联系起来,摆圆片又很好玩,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我要摆圆片了,所以造成部分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合作学习汇报时,本想突出小组而不是个体,让汇报的小组都站上了讲台,一方面为他们增添认同感,另一方面突出团体意识,但在汇报时两人的合作还不够,在他们潜意识中还没有形成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结果,我也担心时间不够,就没有太花时间去引导如何以小组的名义进行汇报,以后在平常上课时还需要循序渐进。
时间的分配不是很合理,前松后紧,学生在摆一个圆片和两个圆片时太慢。小组汇报三个圆片可以怎样摆时,调控还不够。
激励和评价手段还需更加丰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在不同时段想办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很高的,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在有数学味的课堂中找到收获的快乐!
2018
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