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听课不停学第四单元,我们网络上课一个多月了,省厅有电视直播课,但是第四单元已经结束,最后一节活动课没有直播课,我觉得这节课很有上的必要。1.培养孩子动手能力;2.在活动中更好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3.培养孩子有序思考。4.了解圆片个数与摆出不同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见缝插针,今天下午直播了这节课。由于是网络直播,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面对面直接交流,又不能留太多时间的操作时间,但是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这操作中找规律,面对困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提前一天让孩子预习,把预习内容方法详细发给孩子,把老师做的课件也提前发给孩子。
预习准备
(1)20个小圆片(也可以十其他小物体);
(2)两张大一点的卡片,分别写上“十位”和“个位”,孩子摆的时候在这下面摆;
(3)提前在练习本上准备好记录表格,便于课堂上我们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例如用1个圆片摆出来一个数就把这个数写在“组成的数”一栏,最后看摆出几个,再填“组成的个数”。
预习时:
1.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分别用1个,2个,3个,4个,5个圆片摆出来的结果,并做记录,(如果孩子不摆,画的话需要的记录表会很多,所以动手摆)摆一个记录一个,可以按老师的要求也可以自己根据课件里面的自己整理。可以把自己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发打卡组里。(打卡一组录3个圆片摆的过程,2组录用4个圆片摆的,依次类推)
2.后面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的谁理解了可以把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上课时尽量和孩子互动,1.整理好孩子提前发的视频,根据上课情况播放;2.让孩子这互动版面上直接扣出答案并及时反馈;
虽然网课条件有限,但是孩子们学习热情不减,反馈不错。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2案例:
《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有一个“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上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用2个圆片摆数(注意:只摆一位数或两位数)
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摆的。
十个 十 个 十 个1 1 2 0
小组合作:用3个、4个圆片摆数(3个同学摆,小组长作好记录,不要有重复的数)312 21 3013 22 31 40
小结:怎样摆才能使数不重复、也不落下。
独立练习:分别用5个、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数。
汇报。
学生汇报时我把学生的作品贴于黑板上,并整理写出学生口答的数,如5、14、23、32、41、50等。整个过程,我用“谁还摆出了不同的数”作为引导语让学生回答,提问了许多个学生。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一问一答”式的反馈方式。我们知道,用5个、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数可以摆出40个数,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来说,显然很浪费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我可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而不要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即当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时,可有意识地选取不同做法的同学到黑板上贴作品,写数,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写的数是否有重复或落下?”这样,学生的学习信息可以同时呈现出来,而且信息面比较广。实践证明,这种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上能达到省时高效、多方位收集学生信息的目的。现在,我还想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做法,而且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只有自己的做法跟黑板上的做法不一样才到上面写,这样,又可避免做法重复现象。当然,要培养学生具有这种习惯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我还要不断地实践、努力。
总之,对于自己的教学,我要加强反思,努力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实验少走弯路,取得成功。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目的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学具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的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规律地摆出来,并写出来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4教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探索,所以本节课很失败,用了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没有掌握。当有学生很快完成3个圆片的拼摆时,有些学生的拼摆数量超过了3个却浑然不知。在操作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合作完成,也没有让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有些着急,在未完全掌握两个圆片的拼摆的时候急于推进3个圆片的拼摆,效果不好。有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么来自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就非常的重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能更有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督促。教师的进度太快反而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借助实际圆片拼摆之后再去完成图的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5《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用圆片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由于本节课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摆圆片发现规律,所以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摆、同桌合作摆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习惯引导到学习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中学。
1、本节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位表,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出个位、十位。
2、给出一个圆片,让学生自己试试,师引导完成。再给两个,让生自己完成。
3、让学生猜想4个、5个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猜想的理由时,然后去摆摆试试
4、当学生汇报用5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说说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自然引出了找规律的环节。
5、在找用9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利用规律。我觉得这样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6案例片断
片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给你3个小圆片,你能在数位表上摆出哪些数?请小朋友们四人合作,三位小朋友摆数,一位同学记录他们摆的数。摆完后,把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四人小组摆小圆片,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说你们摆了哪些数?是怎么摆的?
生1:我们摆了3,12,21,30四个数,我们是先摆好后,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2:我们也摆了这四个数,我们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是30,21,12,3。
生3:我们摆了3,30,12,21,是把个位和十位上两个数交换一下位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们喜欢哪种顺序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1种,因为从小到大排列,看起来比较顺一点。
生2:我喜欢第3种,这样摆起来比较有规律一点。
师:哦!摆起来有规律一点?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说说吗?
生2:(边投影演示边说)就是先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个位上,这样是3;然后再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十位上,这样是30;再把1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2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这样是21;再把2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1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是12。
生:说得真好!小朋友们看清楚他是怎么摆的吗?
生齐:看清楚了。
生3:老师,我的摆法也是有规律的。
师:是嘛!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
生3:(边投影演示边说)我先在个位上摆3个小圆片,这样表示的是3;然后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是12;再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就是21;再把个位是的小圆片拿到十位上,就是30。
师:讲得太棒了!你们比老师讲得还好!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
生齐:看清楚了!
……
片断:深入探究、模仿写数
师:小朋友们,用3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四个数,用4个小圆片可以摆出五个数。从这两次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摆出来的数比小圆片多1个。
生2:我发现这些数加起来都等于小圆片的个数。
师:哦?!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2:比如,12这个数,1+2=3, 21是2+1=3。说明它们都是用3个小圆片来摆的。
师:哦!是这样的。你真会动脑筋!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5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如果不摆,你能写出这些数吗?请同学们写一写。
(学生写数)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写的数和大家分享?
生1:我写的数是5、50、14、41、23、32六个数。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生1:我是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写出来的。
生2:我写的数是5、14、23、32、41、50,这六个数。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我是想,先在个位上摆5个小圆片,然后每次从个位上拿一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得到了六个数。
师:太棒了!那么6个小圆片可以摆几个数呢?
生齐:7个!
师:那么10个小圆片呢?
生齐:11个!
师:是吗?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齐:用小圆片来摆一摆。
师:那好就动手摆摆看。
(学生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
生:老师,我只摆出了9个。
(下面开始自言自语:是9个,是9个。)
生:老师,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
师:是呀!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摆下去看看,好吗?
三、反思和讨论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习,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习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习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7“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
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8《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较欣慰的是,小朋友们能井然有序的完成我的活动要求。连平时比较容易出现乱子的“摆一摆”,也控制在可行之内。较可取的有以下3点:
1、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的开始,我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再利用牛牛变出的珠子,在计数器中摆一摆。通过动画的展示,新知的引入显得更为自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2、让学生在同桌的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
在再次熟悉摆法的探索中,我让同桌之间一生摆,一生记录,集体探究4、5、6颗珠子的摆法。小朋友们在互相探究、互相合作中纠错、提高。
3、让学生在多样的.习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巩固练习中我安排了“我会填”、“我会判”、“我会猜”这3个环节,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以多样,层次性的习题来检验小朋友们的学习效果,更让小朋友们在多样的练习中体会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延伸的拓展练习:摆9颗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每一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1、放手不够充分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本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学生脱离我的预设,我步步为营。2颗珠子,先摆再讲解;3颗珠子,先摆再讲解。直到4、5、6颗珠子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操作不多,活动时间不够,活动性不强,化实践课为常规课,这点需要反思。
2、引导不够有效
特别是在找规律这一环节,因为我给小朋友的是一个完整的大表格,竖竖横横斜斜的都对的特别整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竖竖斜斜的数字间的规律,但他们没有深入的找一找横横的,也就是每一颗珠子所摆出的数字间的规律。而这点恰恰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表格的处理和呈现中,我可以对其他的进行弱化,着重某一行的找规律。
一堂好课是上出来的,是磨出来的,更是钻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让我在不足中寻找差距。再次感谢前辈们宝贵的意见,让我反思中提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9“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学了100以内的数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就是要求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活动课中只有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圆片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
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2.《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3.摆一摆、想一想的教学反思
4.《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范文
5.《摆一摆 想一想》的教学反思
6.摆一摆想一想的教学反思
7.《摆一摆想一想》的教学反思
8.《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反思范文
9.《摆一摆,想一想》的教学反思
第二篇: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
这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1页的操作题,我为学生准备了操作纸。让学生弄懂数位上的数的意义不同,示范了两个圆片的摆法,并在黑板上画出图,让学生看清楚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圆片的位置不同,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两个圆片可以同时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可以都在个位上,表示两个一,也可以一个在十位上,一个在个位上,表示一个十和一个一,合起来是11.在只有两个圆片的时候,无论他们怎么摆,圆片的数量不能变。接下来就是学生在操作表上自己画圆片表示数。
学生结合圆片的个数分别放在个位和十位上,让学生画一画、数一数,并完成填空:个圆片组成个数,分别是:。让学生结合画的进行统计和汇总。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分别是3个圆片、4个圆片、5个圆片,拼摆之后是统计,背面是8个圆片的.操作,结合前面的总结,先猜想会摆几个数,再操作进行验证。
反思:
教师可能关注更多的是进度,而不是学生的探索,所以本节课很失败,用了两节课来完成,尽管如此,仍有学生没有掌握。当有学生很快完成3个圆片的拼摆时,有些学生的拼摆数量超过了3个却浑然不知。在操作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合作完成,也没有让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教师有些着急,在未完全掌握两个圆片的拼摆的时候急于推进3个圆片的拼摆,效果不好。有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那么来自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就非常的重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可能更有效,同伴之间相互帮助也是一种督促。教师的进度太快反而欲速则不达。
让学生借助实际圆片拼摆之后再去完成图的操作,效果可能会更好。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的一节数学活动课,目的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的课堂中,我化“静”为“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娱乐中、探索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拓了,能力发展了,头脑也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在整堂课中,我就是让“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用学具变魔术,创造出一系列的.数,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规律地摆出来,并写出来呢?然后,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归纳,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3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后一个知识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较欣慰的是,小朋友们能井然有序的完成我的活动要求。连平时比较容易出现乱子的“摆一摆”,也控制在可行之内。较可取的有以下3点:
1、让学生在形象的动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在新课的开始,我用可爱的卡通形象——牛牛,和小朋友们交朋友。再利用牛牛变出的珠子,在计数器中摆一摆。通过动画的展示,新知的引入显得更为自然。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2、让学生在同桌的合作中体会集体的智慧。
在再次熟悉摆法的探索中,我让同桌之间一生摆,一生记录,集体探究4、5、6颗珠子的摆法。小朋友们在互相探究、互相合作中纠错、提高。
3、让学生在多样的习题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在巩固练习中我安排了“我会填”、“我会判”、“我会猜”这3个环节,在紧扣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以多样,层次性的习题来检验小朋友们的学习效果,更让小朋友们在多样的练习中体会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延伸的拓展练习:摆9颗以上的珠子,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每一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颗珠子。
当然这节课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1、放手不够充分
作为一节综合实践课,本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但在实际操作中,为防止学生脱离我的预设,我步步为营。2颗珠子,先摆再讲解;3颗珠子,先摆再讲解。直到4、5、6颗珠子才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操作不多,活动时间不够,活动性不强,化实践课为常规课,这点需要反思。
2、引导不够有效
特别是在找规律这一环节,因为我给小朋友的是一个完整的大表格,竖竖横横斜斜的都对的特别整齐。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竖竖斜斜的数字间的.规律,但他们没有深入的找一找横横的,也就是每一颗珠子所摆出的数字间的规律。而这点恰恰是这节课的关键。因此在表格的处理和呈现中,我可以对其他的进行弱化,着重某一行的找规律。
一堂好课是上出来的,是磨出来的,更是钻出来的。一次次的试教,让我在不足中寻找差距。再次感谢前辈们宝贵的意见,让我反思中提升。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4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习,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传统的新授课,教师的预设局限性太大,往往把这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替学生“提取”出来,然后进行课前铺垫。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权不够,教师“抱着走、领着走”,结果只能是“学生遇到新的情景就束手无策”。因此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习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习要好的多。表现在:
(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
(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
(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
(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
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笔者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已渗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低段学生的探究欲望强与探究能力低的矛盾如何突破?是我们每位实践新课程的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仅以此课想与同行共同探讨。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5
案例片断
片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给你3个小圆片,你能在数位表上摆出哪些数?请小朋友们四人合作,三位小朋友摆数,一位同学记录他们摆的数。摆完后,把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四人小组摆小圆片,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说你们摆了哪些数?是怎么摆的?
生1:我们摆了3,12,21,30四个数,我们是先摆好后,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2:我们也摆了这四个数,我们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是30,21,12,3。
生3:我们摆了3,30,12,21,是把个位和十位上两个数交换一下位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们喜欢哪种顺序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1种,因为从小到大排列,看起来比较顺一点。
生2:我喜欢第3种,这样摆起来比较有规律一点。
师:哦!摆起来有规律一点?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说说吗?
生2:(边投影演示边说)就是先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个位上,这样是3;然后再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十位上,这样是30;再把1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2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这样是21;再把2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1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是12。
生:说得真好!小朋友们看清楚他是怎么摆的吗?
生齐:看清楚了。
生3:老师,我的摆法也是有规律的。
师:是嘛!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
生3:(边投影演示边说)我先在个位上摆3个小圆片,这样表示的是3;然后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是12;再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就是21;再把个位是的小圆片拿到十位上,就是30。
师:讲得太棒了!你们比老师讲得还好!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
生齐:看清楚了!
……
片断:深入探究、模仿写数
师:小朋友们,用3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四个数,用4个小圆片可以摆出五个数。从这两次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摆出来的数比小圆片多1个。
生2:我发现这些数加起来都等于小圆片的个数。
师:哦?!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2:比如,12这个数,1+2=3, 21是2+1=3。说明它们都是用3个小圆片来摆的。
师:哦!是这样的。你真会动脑筋!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5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如果不摆,你能写出这些数吗?请同学们写一写。
(学生写数)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写的数和大家分享?
生1:我写的数是5、50、14、41、23、32六个数。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生1:我是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写出来的。
生2:我写的数是5、14、23、32、41、50,这六个数。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我是想,先在个位上摆5个小圆片,然后每次从个位上拿一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得到了六个数。
师:太棒了!那么6个小圆片可以摆几个数呢?
生齐:7个!
师:那么10个小圆片呢?
生齐:11个!
师:是吗?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齐:用小圆片来摆一摆。
师:那好就动手摆摆看。
(学生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
生:老师,我只摆出了9个。
(下面开始自言自语:是9个,是9个。)
生:老师,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
师:是呀!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摆下去看看,好吗?
三、反思和讨论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习,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习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习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6
听课不停学第四单元,我们网络上课一个多月了,省厅有电视直播课,但是第四单元已经结束,最后一节活动课没有直播课,我觉得这节课很有上的必要。1.培养孩子动手能力;2.在活动中更好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3.培养孩子有序思考。4.了解圆片个数与摆出不同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见缝插针,今天下午直播了这节课。由于是网络直播,不能很好地和孩子们面对面直接交流,又不能留太多时间的操作时间,但是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这操作中找规律,面对困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提前一天让孩子预习,把预习内容方法详细发给孩子,把老师做的课件也提前发给孩子。
预习准备
(1) 20个小圆片(也可以十其他小物体);
(2)两张大一点的卡片,分别写上“十位”和“个位”,孩子摆的时候在这下面摆;
(3)提前在练习本上准备好记录表格,便于课堂上我们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例如用1个圆片摆出来一个数就把这个数写在“组成的数”一栏,最后看摆出几个,再填“组成的个数”。
预习时:
1.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分别用1个,2个,3个,4个,5个圆片摆出来的结果,并做记录,(如果孩子不摆,画的话需要的记录表会很多,所以动手摆)摆一个记录一个,可以按老师的'要求也可以自己根据课件里面的自己整理。可以把自己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发打卡组里。(打卡一组录3个圆片摆的过程,2组录用4个圆片摆的,依次类推)
2.后面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的谁理解了可以把摆的过程录成小视频.
上课时尽量和孩子互动,1.整理好孩子提前发的视频,根据上课情况播放;2.让孩子这互动版面上直接扣出答案并及时反馈;
虽然网课条件有限,但是孩子们学习热情不减,反馈不错。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7
上完这节综合实践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年级的孩子既活泼又难把握,苦于在放与不放之间找最佳支点,教学任务如何才能在40分钟内有效完成?合作学习的倾听意识怎样落实到每位孩子?……这些都是我课前课后不停思索的问题。回顾本节课,我认为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方面做得还不错。
四个层次的摆圆片活动,前两个层次是动手操作,先是师生合作,明确操作任务,再是两次小组合作,从无序到有序,从无效合作到有效合作,也就是在实践中积累活动经验,展示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最后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点慢,但我并不急求成,在摆三个圆片这个环节,预设是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摆法,可是在巡视中并没有如我所愿,只找到一个接近从大到小的`摆法,为此,我在观察比较出从小到大这种摆法很有序的基础上再来看这种摆法,提示学生如何才能让这种摆法也变得有序呢?学生有了前面的对比分析,很快进行了改正,在这个纠正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无序和有序的区别,从而更易体会有序思想的方便之处。学生的表现让我想到了课堂生成是灵动的,学生的错误是课堂中宝贵资源,用好这美好的错误将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别样的光彩。
两人合作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前不久听了一位专家的讲座,谈到小组合作需要关注的十二个细节,其中就有低年级孩子自我调控能力不够,更适合两人合作,为将来四人或更多人数的小组合作提供基础,非常有道理,本节课我就是让学生一人摆一人记,分工明确,不会存在你争我抢的局面,事实证明也是如此,但有些学生或是不愿参与、或是不会与人合作、或是没有听清要求(我发了两张记录单,有些孩子错误的认为一人写一张),反思我让学生合作前,可能没有更为清晰的说明合作要求,我以为只要进行师生合作示范,应该没有问题,但我忽略了有些孩子注意力是不集中的,他们不能将这个环节和上个环节联系起来,摆圆片又很好玩,他们的注意力都在我要摆圆片了,所以造成部分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合作学习汇报时,本想突出小组而不是个体,让汇报的小组都站上了讲台,一方面为他们增添认同感,另一方面突出团体意识,但在汇报时两人的合作还不够,在他们潜意识中还没有形成这是我们共同完成的结果,我也担心时间不够,就没有太花时间去引导如何以小组的名义进行汇报,以后在平常上课时还需要循序渐进。
时间的分配不是很合理,前松后紧,学生在摆一个圆片和两个圆片时太慢,小组汇报三个圆片可以怎样摆时,调控还不够,评价手段还需更加丰富,在不同时段想办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公开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其实很喜欢数学,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在有数学味的课堂中找到快乐!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8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在摆和想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加强对数位的.认识。这个实践活动操作简单,规律性明显,能比较好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条理性,善于观察,思考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喜欢玩的天性,把“玩”引入课堂,让学生用一张小小的圆片在数位表上玩摆圆片的数字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都不同程度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在用三个圆片来摆数的时候,学生摆出了3、12、21、30。没有一定的顺序,只是摆了一个写一个。找了3个学生上来都没有一定的规律,这个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去摆,可以把圆片都放在个位上或者十位上一个一个来挪,这样,孩子们基本上就掌握了规律。所以在下一个环节用四个,五个圆片来摆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用规律摆。在第三环节我就让让学生脱离用圆片摆来直接写出用7、8、9个圆片所表示的数,可是由于前两环节还有少许学生体会的不充分,缺少规律的总结,学生在这一环节还是脱离不了用圆片来摆。不过,总的来说,孩子们大部分都会根据规律来写数了,教学目标算是达成了,就不知道课后作业会如何。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9
“摆一摆,想一想”就是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本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安排了不同的摆学具,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本节课的设计让孩子们在玩学具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这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如:
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
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
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0
“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学了100以内的数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就是要求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活动课中只有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圆片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
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1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学习难点是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培养初步的归纳能力,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让学生多说,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先通过数字教材以动画的形式将一个珠子摆出的数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感知珠子在不同的数位就表示不同的.数,学生说的也很好。2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述,并通过对比有序、无序优化记录方法。3个珠子的活动主要是练习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理解,并尝试有序地思考。4个珠子主要是让学生有序地思考并记录的一种练习。观察总结规律后,5个珠子就是只想不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发展,之后再进行一些相应的练习。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时间的把控不是特别好,学生讨论部分给的时间太多,学生发现规律还是很快的,给的时间过多导致有些学生想问题想偏了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再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设计好每个环节,准确把握时间。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2
《摆一摆想一想》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用圆片摆一摆,进一步认识100以内数的组成、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由于本节课是一个纯数学探索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摆圆片发现规律,所以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主,让他们通过自己摆、同桌合作摆等多种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儿童喜好动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习惯引导到学习上,设计出生动有趣形象的.“玩法”,让学生从“玩”中学。
1、本节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位表,问学生这是什么?引出个位、十位。
2、给出一个圆片,让学生自己试试,师引导完成。再给两个,让生自己完成。
3、让学生猜想4个、5个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当学生汇报出自己猜想的理由时,然后去摆摆试试
4、当学生汇报用5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说说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自然引出了找规律的环节。
5、在找用9个小圆片摆出的数时,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利用规律。我觉得这样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3
案例:
《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有一个“摆一摆、想一想”的活动。上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用2个圆片摆数(注意:只摆一位数或两位数)
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摆的。
十个 十 个 十 个
2 1 1 2 0
小组合作:用3个、4个圆片摆数(3个同学摆,小组长作好记录,不要有重复的数) 312 21 30
4 13 22 31 40
小结:怎样摆才能使数不重复、也不落下。
独立练习:分别用5个、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数。
汇报。
学生汇报时我把学生的作品贴于黑板上,并整理写出学生口答的数,如5、14、23、32、41、50等。整个过程,我用“谁还摆出了不同的数”作为引导语让学生回答,提问了许多个学生。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一问一答”式的`反馈方式。我们知道,用5个、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数可以摆出40个数,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来说,显然很浪费时间。针对这一情况,我可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而不要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即当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时,可有意识地选取不同做法的同学到黑板上贴作品,写数,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写的数是否有重复或落下?”这样,学生的学习信息可以同时呈现出来,而且信息面比较广。实践证明,这种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方式在数学课堂上能达到省时高效、多方位收集学生信息的目的。现在,我还想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做法,而且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只有自己的做法跟黑板上的做法不一样才到上面写,这样,又可避免做法重复现象。当然,要培养学生具有这种习惯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我还要不断地实践、努力。
总之,对于自己的教学,我要加强反思,努力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实验少走弯路,取得成功。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14
4月24日下午,我校5位教师参加了一年级的教材培训,听了一节一年级的研究课《摆一摆 想一想》,现将听课体会汇报如下:
首先,我喜欢姚老师的教学风格,是那么亲切、自然,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和所有的听课老师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一起走进这节课;另外,从这节课的效果看,姚老师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一定煞费苦心,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后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节值得回味、值得研究的课。
《摆一摆 想一想》是一节活动课,姚老师能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3个、4个、5个小圆片能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并且在活动之前老师给学生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引导,这为后面学生的有效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后,老师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体会小圆片的个数与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有序地去思考问题。
下面,我想谈一谈我听了这节课后,由这节课引发的三点思考:
1、精心设计问题,是学生有效思考、有效活动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老师的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教师只有让学生清楚要做什么、想什么,学生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去思考。本节课,当学生找到了用2个圆片能摆出的三个数2、11、20后,姚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要把它们记录下来,怎么记录呢?应该怎么写呢?”这个问题问得不够明确,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意思,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可能都在猜想:老师想要什么答案呢?所以,与其这样倒不如直接提问:“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三个数排列起来,谁来试一试?”学生边说,老师边记录下来。
2、把握数学的本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用不同个数的小圆片能摆出不同的数以及边操作边体会用怎样的方法找到这些数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的方法。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10个圆片,让学生自己分别用2个、3个、4个……圆片去摆一摆、试一试,边操作边填表边思考,每次怎样移动圆片怎样才能使找到了数不遗漏、不重复?给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方法和规律的机会,如果有学生找到了好的方法可以让这个学生介绍,其他学生学习;如果学生找不到好的方法或叙述不清楚,老师再给予帮助和点拨。我想,这要比直接给学生方法效果更好,学生的收获也更大。
3、抓住有利时机,顺势加以引导。
本节课,当学生用5个圆片摆出了6个数后,在处理6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时,老师没有再让学生摆,而是让学生去思考,6个圆片能摆出几个数,写出来。我很赞成姚老师的这种做法,前面学生已经有了摆的基础,在摆的过程中也应该能引发思考,所以6个圆片不摆直接写,学生也能写出来。我认为当学生写出这七个数后,老师应该抓住学生思考的机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写出了这七个数?能给大家说一说吗?”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为后面更多的圆片能摆出的数有一个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写出更多的数。
第三篇:《摆一摆,想一想》教学反思
“摆一摆,想一想”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学了100以内的数以后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摆一摆,想一想”就是要求学生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活动课中只有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圆片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在上这节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安排了摆的活动,也不失时机地点拨学生的想规律。在摆和想的过程中,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了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意识、形象思维、归纳能力、抽象思维等都不同程度地得到培养和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玩、摆圆片的基础上引导在数位上摆数。因为适当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本节课在这方面体现得较为突出。如:本节课中进行了多次活动,学生通过摆一摆、记一记、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规律,我觉得更为成功的是学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具为材料体验学习过程。如:第一次活动:学生用1个圆片、2个圆片、3个圆片摆数。摆数时要动脑筋,怎样才能摆的既快又不遗漏,为学生发现摆数规律作铺垫。第二次活动:学生用4个圆片、5个圆片摆数,课上安排让各小组介绍摆得快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摆数规律的欲望。当学生用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摆数时,我就抓住时机提出,不摆圆片,能直接写出个圆片7个摆出的数吗?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使摆数的规律自然而然的产生,不仅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动脑密切相连,而且学生的思维也非常活跃,几乎都发现用圆片在数位上摆数的规律,这看似简单的合作探究活动,却蕴涵着丰富的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这不正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实践活动吗?
第四篇:《摆一摆 想一想》的教学反思
案例片断
片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给你3个小圆片,你能在数位表上摆出哪些数?请小朋友们四人合作,三位小朋友摆数,一位同学记录他们摆的数。摆完后,把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
(学生分四人小组摆小圆片,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说说你们摆了哪些数?是怎么摆的?
生1:我们摆了3,12,21,30四个数,我们是先摆好后,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生2:我们也摆了这四个数,我们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是30,21,12,3。
生3:我们摆了3,30,12,21,是把个位和十位上两个数交换一下位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们喜欢哪种顺序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第1种,因为从小到大排列,看起来比较顺一点。
生2:我喜欢第3种,这样摆起来比较有规律一点。
师:哦!摆起来有规律一点?能一边摆一边给同学们说说吗?
生2:(边投影演示边说)就是先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个位上,这样是3;然后再把这3个小圆片全都放在十位上,这样是30;再把1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2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这样是21;再把2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上,1个小圆片放在十位上,是12。
生:说得真好!小朋友们看清楚他是怎么摆的吗?
生齐:看清楚了。
生3:老师,我的摆法也是有规律的。
师:是嘛!来!边摆边说给大家听听!
生3:(边投影演示边说)我先在个位上摆3个小圆片,这样表示的是3;然后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是12;再从个位上拿1个小圆片到十位上,就是21;再把个位是的小圆片拿到十位上,就是30。
师:讲得太棒了!你们比老师讲得还好!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
生齐:看清楚了!
……
片断:深入探究、模仿写数
师:小朋友们,用3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四个数,用4个小圆片可以摆出五个数。从这两次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1:我发现摆出来的数比小圆片多1个。
生2:我发现这些数加起来都等于小圆片的个数。
师:哦?!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2:比如,12这个数,1+2=3, 21是2+1=3。说明它们都是用3个小圆片来摆的。
师:哦!是这样的。你真会动脑筋!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5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如果不摆,你能写出这些数吗?请同学们写一写。
(学生写数)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自己写的数和大家分享?
生1:我写的数是5、50、14、41、23、32六个数。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
生1:我是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交换一下写出来的。
生2:我写的数是5、14、23、32、41、50,这六个数。
师: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我是想,先在个位上摆5个小圆片,然后每次从个位上拿一个小圆片到十位上,这样就得到了六个数。
师:太棒了!那么6个小圆片可以摆几个数呢?
生齐:7个!
师:那么10个小圆片呢?
生齐:11个!
师:是吗?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
生齐:用小圆片来摆一摆。
师:那好就动手摆摆看。
(学生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
生:老师,我只摆出了9个。
(下面开始自言自语:是9个,是9个。)
生:老师,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
师:是呀!怎么会只有9个了呢?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摆下去看看,好吗?
三、反思和讨论
本节课围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一些规律。具体表现在:
1、情景式的复习,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笔者在活动开始前,设计了“帮助蓝猫介绍计数器”的复习环节,提出了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认识一下计数器呢?”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话说。这样,学生自主复习的效果明显比教师复习要好的多。表现在:(1)数位位置: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2)数位位值:个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表示一个十。(3)数位上表示数:如果个位放一颗,十位放两颗就表示21。(4)数位表的好处:表示数很方便。……事实上这些“介绍”都为后面教学的展开作了铺垫,学生在向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介绍自己所学的本领时,自信心得到了提升,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操作式地探究,经历学习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不能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要让他们通过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引起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让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
这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该实践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儿童喜欢动手操作的心理,笔者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玩法”:尝试摆、探究摆、运用摆、模仿写,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的数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感悟”,而且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些数学的意识,如猜想、验证等。学生在猜测用“10个圆片可以摆11个数”后,教师质疑:“到底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那好就动手摆摆看。”……设计的意图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而是有一种“验证”的体验,逐步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
3、开放式地评价,用喜欢的方式学。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发扬个性,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探究、学习。如在展示“3”个圆片摆法的时候,笔者设计了一些评价的问题:摆了哪些数?你是怎么摆的?你喜欢哪个小组的顺序,为什么?……等问题,引导“生生评价”,从而进行自我的建构和完善。再如在“探究规律”和“模仿写”这些环节的设计上也都有体现,抓住“你有什么新发现”和“这些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两个问题,留给了学生无限的思考空间。
第五篇:《摆一摆想一想》课后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摆一摆,想一想”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一课,我觉得教师执教后需要自己去感悟、辩别与反思,形成对这节课的独特的、具有个体意义的感受、情感和领悟。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的是经验还是体验?下面我就围绕此问题说说“摆一摆,想一想”这堂实践活动课。
一、拟定教学目标
如果纯粹以“经验”为目的,这节课的目标(以下称目标一)可以这样陈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数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以“体验”为最终目的,那么目标(以下称目标二)则要重新定位:(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3)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情感塑造学生的情感,用教师对数学及课堂的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在交流反思中发现自己数学活动中的错误或别人的好方法,能及时改正或采纳。
两个目标不仅仅是字数的差别,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差异,这正是体验与经验的质的区别。在目标一中,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会有自己关于这个知识的经验,这个经验偏重于单纯的认知性理解,即以往教学中最强调的知识技能。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教学从整体生命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观的致命缺陷。”但是,如果这个“经验”是一个情感的生命体,课堂便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目标二中加大了情感的融入,特别指出了“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
我们可以非常感性地欣赏这样一句话:“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入、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是一种注入了生命意识的经验。”
二、体验数学课堂
体验数学课堂的维度是多向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体验数学概念间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还可以体验课堂里的教师、同伴、环境与氛围……每一项体验的内容不可能完全孤立,但可以从一些片断中有侧重地加深对体验的理解。片断
(一)至片断
(五)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数学流程,这里人为地分割只想借一个片断说明一个问题。
片断
(一)——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
师:请大家用三颗围棋摆在数位表上,摆1次顺便把这个数写下来。(学生独立尝试摆棋,并写下摆出的数)
师:现在不急着上台演示,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一共摆出了几个数,分别是怎么摆的?通过比较,推荐出小组中的最佳摆法。(学生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上台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最佳摆法。
生:我们组最好的摆法是这样的:(演示)先把3颗棋都摆在个位上,是3;再移一颗到十位,是12;再移一颗到十位,是21;再移一颗,三颗都在十位上是30。
师:老师做你的小助手,把你刚才摆的4个数写下来(板演:3、12、21、30)
生:老师,我发现这些数正好一个比一个大9。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们组的摆法正好和他们相反,我们先把3颗棋全放在十位上,再一颗一颗移过去。
师:那你们摆出的数分别是哪几个呢?
生:是30、21、12、3。
师:很好,还有其它不同的摆法吗?
生:我们组先摆12,再交换位置是21,摆一个3,再换位置30。
师:请你上台把它们摆出来。
(生上台演示,师板演12、21、3、30)
师:原来你们是交换了十位和个位上的棋子颗数。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摆法?说说理由。
生:我喜欢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这样一颗一颗移不会忘记,而且4个数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它们一个个大起来。
生:我喜欢第三种摆法,只要摆好一个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就成了另一个数。
生:这种摆法有时候会忘记已经摆了哪些数。
师:每一个同学都有心目中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摆,摆出的都是4个数。
从独立操作到小组交流并非在“追风”,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从无序到有序,最终有了自己心目的最佳摆法,让认识活动本身与学生的认知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发生了关联,而选择最佳方法让学生的愿望和喜好也介入了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中,这正是经验升华为体验的转折点。
片断
(二)——体验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师:还想继续摆棋子写数吗?你们可以从1、2、4、5颗棋中选,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摆一摆,记一记。
(学生活动)
师:我们还是不急着说,请你帮你的同桌先检查一下,他摆对了吗?
(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帮助同桌检查的。
生:我的同桌摆的是4颗棋子,我用4颗棋子重新摆了1遍和他摆的一样。
师:这位同学是用重摆一遍的方法来检查的,好办法。
生:老师我是用眼睛看的,我发现它少写了一个41。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5颗棋子分成两部分就是5、14、23、32、41、50
师:老师听懂了,你把分解数5的本领用到这儿了,同桌改正了吗?(同桌点点头)谢谢你!
师:你们刚才在摆的时候,老师选了6颗棋,不过没有摆,脑子里想了想,写了这几个数(板演:6、15、24、34、33、42、51、60)你们帮我检查一下。
生:34不对。
师:你怎么一眼就发现了老师不对。
生:用6颗棋子是摆不出34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34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之和是7,而不是6。
师:谁听明白了?
生:我听明白了,用6颗棋摆的7个数,它们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正好等于6,0+6=6,1+5=6,2+4=6……,不可能等于7。
师:加一加,也是检查的好办法!太谢谢你了!
体验的出发点是情感。这个片断中摆棋子的方法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已有的先在感受出发去参与、体验多角度检查的策略,很显然学生对摆棋写数的知识有了自己的态度,他们亲近或排斥某种方法,特别是在检查的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深的感受与领悟。
片断
(三)——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
师:刚才我们分别用1-6颗棋摆出了相应的数(演示)。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如果用7、8、9颗棋各能摆出多少个数呢?
生:各能摆出8、9、10个数。
师:谁赞同他的猜想,说说你的理由。
生:用1-6颗棋摆出的是2、3、4、5、6、7个数,所以用7、8、9颗棋就能摆出8、9、10个数。
师:一定吗?
生:一定。
师:这毕竟是我们的猜想,想要变成现实只有通过验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不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摆一摆,也可以不摆,在脑子里想,分别写出摆的这些数。
(学生活动)
师:通过验证,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生:我用9颗棋写出了10个数:9、18、27、36、45、54、63、72、81、90。
生:我用8颗棋写出了9个数:8、17、26、35、44、53、62、71、80。
生:我选7颗,写了8个数:7、16、25、34、43、52、61、70。
师:事实证明你们的猜想完全正确。
这里,学生的活动是以自身的需要为动力而展开的,在摆与猜测之间是否能建立学生想象中的关联,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猜想与验证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猜想不是凭空,验证也不只是一种模式,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各自的结论,此时摆与想会以一种全新的意义融入学生生命之中。这正好说明了体验的结果不仅仅是产生情感或对所学知识的喜好,更重要的是生成新的意义,即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对这一知识有更新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提升为一个数学方法或一种数学思想。
片断
(四)——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师:突然想起一件事,我的年龄和我女儿的年龄正好都可以用7颗棋子摆出来,你能猜出我和女儿各几岁吗?
生:老师70岁,女儿7岁。
师:是吗,你们看见过70岁还这么年轻的老师吗?
生:老师不可能70岁,我猜你25岁,女儿16岁?
师:25-16=9,说明老师9岁的时候就生女儿了?
生:这不可能,我猜老师34岁,女儿——?
师:给你一个提示,你在猜年龄的时候,可以参照你和你***年龄。
生:我知道了,老师34岁,女儿7岁。
生:我和我***年龄可以用9颗棋子来表示,我妈妈36岁,我9岁。
“70岁与7岁”这种丰富的联想,不再是学生的生活、意识或生命中无关的东西,在这个片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或自己已有的经历去理解、感受、建构知识,从而生成自己对知识的独特感受、领悟和意义,所以会有36与9岁的“对话”,在学生各自的生命中有了一次更深刻的体验。
片断
(五)——体验数学的魅力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用1-9颗棋摆出的这些数(演示),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生:我们发现这组数是有规律排列的,第一行是1、2、3、4、5、6、7、8、9。
第二行是十几,第三行是二十几,第四行是三十几的数……
生:我们发现竖的看这些数都是9个9个增加的。
生:还可以斜的看,它们是10个10个增加的。
师:真棒,还可以从多种角度观察,比如说横的看、竖的看、斜的看。
生:我们还发现摆出的数比棋子要多1!
师:谁和他们的发现是相同?你能反过来说说吗?
生:棋子的颗数要比摆出的数少1。
师:也可以说摆出的数的个数和棋子颗数相差1。
师:你能顺便估计一下我们今天一共摆了几个数吗?
生:100个
生:50个
生:80个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验证一下吗?
生:只要1+2+3+4+5+6+7+8+9+10就可以了。
师:结果是多少呢?
生:5
5师:你为什么算得那么快?
生:1+9是10,2+8是10,3+7是10,4+6是10,一共是40。再加上10是50,再加上5是55。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100以内的2位数一共有99个,如果老师让你们回家把其它的数全摆出来,你要准备多少颗棋?
生:100颗。
生:不对,20颗。
生:是18颗。
师: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100以内最大的两位数是99,用18颗棋摆。
师:真聪明。
师:如果用10颗、11颗、12颗……来摆,你们再来猜想一下,分别能摆出几个数?
生:分别能摆出11、12、13、14……个数。
师:真的吗?
生:一定是的。
师:很遗憾告诉大家你们的猜测错误!有时规律是不变的,有时规律只适合某一段,到了另一阶段规律就会发生变化。
师:至于用10颗以上的棋能摆出多少个数,留给大家课后去证明。
体验的归结点是产生新的情感。这里观察的方法、估算、简算、规律的永恒与变化等。“所有”的知识在这一刻全部融合在一起,学生和这些知识也不可分割也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进入知识之中,而知识又以全新的意义和学生构成了新的关系。
我们可以再一次感性地品味这句话:“我听到过,过眼去烟;我看到过,历历在目;我做到了,铭记在心;我体验过,沦肌浃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