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1《b p m f》
《 b p m f 》教学设计赏析与评论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案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整合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设置教学策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现结合《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对于本节课的设计,谈几点看法: 本节课的优点:
(一)、陈老师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科学合理。一方面看到了有利于学习的因素——“部分学生上学前学过汉语拼音,对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也有充分的认识——“借助课件自主学习的方式不熟悉,刚开始学习声母。”全面的分析与认识使陈老师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动力的不同等都有差异。
(二)、陈老师用新课程三维目标分析法来表述,科学具体,体现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学习过程的设计上,牢牢把握主体与主导的关系,通过创设环境,指引方法等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多种语言实践活动等环节的设计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各环节衔接自然,前后相承。从开始指导学生发音时的口型,到指导拼音的正确书写,以及拼音的运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再加上与多媒体的整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及口语表达都得到训练。
(四)老师抓住了汉语拼音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把教学文本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地借个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拼音,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口语表达。本节课的不足及建议:
(一)、要求“学生会写三个生字”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具体体现。
(二)、利用“拼音乐园”软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存在一些难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的判断可能不够准确;另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专注程度还比较弱,可能相互之间会有影响。建议在孩子利用软件学习时,老师要多抽学生起来,单独朗读b、p、m、f这几个声母,对读音正确,声音洪亮的的学生及时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发音不够规范的同学,应予以指导矫正。
(三)、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学会声母 b、p、m、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书写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写字姿势的指导,拼音的书写顺序,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书写的美观、大小适中。
第二篇:《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我认真阅读了《黄金分割》一课教学设计有以下感想;
1教学概述,教学概述完美。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都有清晰的说明,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也都有清晰的介绍。
2学习目标:能紧扣学习课题,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并制定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3学习者特征:从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对学习者的兴趣、动机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也有分析,如个别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4教学环境及教学资源:用Flash课件进行形象演示,并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软件理解数学概念,解决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实现的操作。在这节课上,信息技术成为这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中,模拟实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离开这些课件,这节课能取得如此成功是不可想像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增大了课堂容量,资源准备非常充分,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既突破了难点,又缩减了教学时间。教学过程:尽管没有采用表格,但是仍从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三个方面设计对教学环节的操作进行具体、清晰的说明,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活动设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
不足没有设计当堂检测。建议课堂上必须设计一些紧扣本节教学目标的检测环节。评价方式没有明确体现。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用到课堂上,在每一个主要的活动环节都可以出现,师评或互评等补充。设计可操作的评价方式,能够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第三篇:《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2013年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在认真学习《黄金分割》教学设计方案之后,我认为本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概述详细、具体,对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价值及重要性介绍的清晰明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学习活动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操作、发现、探究,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黄金分割的美和应用,经历发现和验证黄金比的过程,探究黄金分割的奥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可借鉴之处:
1、贯彻新课程理念,注重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为线索,从问题出发组织教学。教师从头到尾都用一步步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知识的探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教师演示、学生查找资料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考的乐趣,探索成功的喜悦,更尝受到了探究问题的艰辛。引导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内涵。这些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激励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
2、利用信息化资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教师利用 Flash 将有关图片以滚动的形式出现,让枯燥的定义的建构变得生动而形象。教师应用电脑上的投票系统,让学生在给出的一组矩形中选出一个自己心目中觉得漂亮的矩形,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求学生在 V-class 教学平台进行随堂练习,这种练习的方式使得练习反馈的更及时,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对学生深化理解本课内容起到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中,模拟实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不仅增大了课堂容量。而且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
1、在动手操作发现新知的环节,即教师布置任务测量黄金矩形的长与宽,五角星中的对角线所分成的线段的比(工具:“几何画板”),学生根据教师要求从操作中归纳概念,建议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和归纳概念,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2、对于课堂评价的方式上建议教师注重过程评价,引入学生自我评价,生与生互相评价,生与师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渠道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本课例整个过程都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使学生过多的依赖电脑,缺少了自己利用尺规动手操作。
第四篇: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第二组
《黄金分割》赏析与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优化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亲历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帮助,时时注意其“主导”作用;同时从日常生活中找出一些黄金分割的例子,使学生亲身感到数学知识的作用,从而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价值,丰富了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激励作用。
一、借鉴之处:
1、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整堂课的内容丰富。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利用教师演示、学生查找资料、联系生活寻找样例等方式探求其它方法学习黄金分割的作图方法,这些学习方式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建构黄金分割的知识,体会黄金分割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测量、计算、讨论、交流、讨论,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究问题的艰辛,这能有效激励学生建立自信心,产生学习兴趣,也正是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正确确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位置,充分发挥了主人的学习积极性,较好解决了知识上的难点问题.2、兴趣来自现实生活
北师大的数学教材关于《黄金分割》的知识是研究相似图形的展开,这节课我换了新鲜的图片和新鲜的话题,由于它们都来自学生的生活,所以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得以保持。
3、以问题为线索组织学习活动
从问题出发进行教学,是上海青浦教改实验的重要经验之一。曹才翰教授在总结青浦经时说过,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思维总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在这节公开课上,我从头到尾都用一步步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力求使学生的思维像剥笋一样一步步深入,语言表达一步步精确,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从混沌到清晰、从似是而非到把握本质,体会到数学思考的乐趣、探索成功的喜悦。
4、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
我在平时教学中一直非常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用Flash课件进行形象演示,并指导学生利用电脑软件理解数学概念,让枯燥的定义的建构变得生动而形象,从而解决日常生活中很难实现的操作。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求学生在 V-class 教学平台进行随堂练习,并适当进行评讲,这种练习的方式使得练习反馈的更及时,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对学生深化理解本课内容起到的促进作业。在这节课上,信息技术成为这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解决问题中,模拟实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增大了课堂容量,资源准备非常充分,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既突破了难点,又缩减了教学时间。
5、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整堂课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测量,归纳总结,使课堂更生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测评环节设计不够,无论课改如何进行,检验课堂改革的最终标准还是要看学习成效,因此课堂上必须设计一些检测环节,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又能检验课堂效果。
2、整个课堂没有充分地互评活动。表现在:课堂互评的形式单调,渠道单一,主体受限,忽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所为的评价,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改下,我们应该拓宽评价的渠道,提倡学生自我评价,生与生互相评价,生与师互相评价,小组评价等,以此来动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3、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环节没有及时小结,学生在完成该环节后没有形成知识体系。
第五篇: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2
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认真阅读《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方案,深为老师的匠心所折服。现结合《教学设计成果评价量表》,从两方面分析: 本教学设计成功所在:
(一)设计概述详实,简介清晰明确: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则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但学生对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理解上存在困难,于是在这节课通过计算机网络创设丰富历史的情境,设置相关问题,既让学生有一定的创作、发挥空间,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好五四精神和党诞生意义。
(二)用“三维”标准分析教学目标,科学具体:本方案从新课改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分析,能体现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既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并能够从本课中学会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两个历史事件中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策略选择上,以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为主的策略。老师把学生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历史现实相照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老师抓住了这段历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历史学习和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发现学生运动的不足,又可以在与此前所出现的变革力量作对比中认识到工人阶级是中国历史中重要的、彻底的革命力量,从而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方案不足及建议:
(一)教学过程中“宣传单创作”“论坛讨论”两个学生自主学习环节都非常好,但学生的准备时间可能不足,影响目标的达成。建议保留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准备,广泛参与,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五四爱国运动是学生的运动,我个人觉得本教学设计方案缺少历史结合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针对当今时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结合新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标志性成就、钓鱼岛事件等,设计标语或口号,并把自己的作品在论坛上展示,引导教育学生热血爱国、理性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