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紧急避险理论讲授教案
审批人:
年 月 日
紧急避险理论讲授教案
作 业 准 备
教学课目:紧急避险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理论讲授使全体官兵能够掌握紧急避险的基础知识,达到活学活用为下步训练,灭火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一、火场紧急避险概述
二、火场紧急避险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方法:集中授课、讨论研究
教学保障:多媒体教学设备、书籍资料
作业实施
灭火作战是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是一项高危作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实践证明,造成灭火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灭火人员缺乏火场紧急避险常识和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及指挥失误。有关专家认为,灭火作战中绝对意义上的“零伤亡”是不存在的,但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加大研究和训练力度,提高官兵的防险避险能力,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第一部分 火场紧急避险概述
一、火场紧急避险的概念
紧急避险是法律专用名词,广义上讲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其限度条件应掌握以下三个标准:一般情况下,人身权利大于财产权益;在人身权利中,生命是最高权利;财产权益中,应以财产价值过去时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财产权利的大小。
二、火场紧急避险的特点
从影响灭火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国内近几年来发生伤亡情况综合分析,火场紧急避险具有以下特点:
(一)高危性
森林燃烧会释放大量能量,许多可燃物能产生高达200 ℃以上的地面温度,并能轻而易举地产生1000 ℃以上的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 ℃的环境中就会丧失功能,再加上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影响,对人身安全威胁很大。
(二)突发性
火行为在特殊的地形、气象和可燃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瞬息万变,爆发突然,且难以察觉。
(三)复杂性
森林火灾多在连续干旱和大风天气条件下引发,有时会形成地表火、地下火和树冠火立体燃烧,火强度大、蔓延迅速,灭火人员难以接近。加之林火行为极易突变,火情复杂,灭火队员避险处臵困难。
(四)特殊性
森林部队是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坚强保卫者,身处火场第一线,首当其冲地面临种种危险的威胁。
三、火场危险因素、人员伤亡及主要原因
(一)火场危险因素
火场造成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一氧化碳中毒和浓烟窒息。
1、高温伤害
灭火人员在火焰烧伤中失去战斗力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热负荷过度。热负荷过度类似中暑,但发生的时间过程要短得多。有关研究表明,当火焰温度为1000℃时,人可以有18s的挣扎时间,最少有9.5s的活动时间。一般的森林火灾温度在800℃左右,以百米的速度(5m/s)冲越火线,可以跑出122.5m,最少可以跑出74.5m。高温吸入式烧伤是由于吸入高温气浪造成呼吸道神经麻痹导致的伤亡,是最为常见的高温伤害之一。
2、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燃烧不完全的一种产物。它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其危害程度依停留时间和浓度而定。森林火灾中,每千克可燃物可产生10~250g一氧化碳,暗火产生的一氧化碳比明火要大10倍。扑救森林火灾时,灭火人员如长时间在高温和浓烟状态下工作,可能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头痛、胸闷、肌肉无力、心悸、皮肤青紫、神志不清、昏迷。一般中毒,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状态,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3、烟尘窒息
林火产生的烟尘对灭火人员的生命威胁极大,它常使人迷失方向,辨别不清逃生路线,造成呼吸困难,往往因浓烟将人呛倒而被火烧伤烧死。呼吸高温浓烟会使喉管充血、水肿,使人窒息死亡。
(二)人员伤亡过程
在灭火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有一个过程。伤亡事故发生的过程是:正常发展的火线,在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象条件和燃烧物质的综合作用下,火势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改变,使灭火指挥员、灭火人员惊慌失措,指挥失控,盲目冲击,烟尘和热辐射很快对人体产生直接的伤害作用,直至中毒昏迷和窒息,最后被烧伤或烧死。
(三)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人员伤亡案例的分析,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类:
1、组织指挥失误
在灭火作战中,指挥员特别是一线指挥员,对林火行为的发展变化可能造成的险情,由于心理准备不足或判断有误,致使灭火分队处于危险境地而造成人员伤亡。其主要原因有指挥员缺乏林火常识,实战经验不足,遇有险情惊慌失措,无法应对,盲目处臵。也有对火场侦察不详实,情况不明,分析判断有误,接近火线时机、路线把握不准和突破点选择失误等。
2、避险方法选择不当
灭火作战是人与自然的对抗,隐患无时不有,险情无处不在。灭火作战中遇到险情是不可避免的,避险方法选择不当,如顺风逃生、向山上逃生、经鞍部逃生和在草塘及灌木丛中避险,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火顺风蔓延速度快,若是急进树冠火每小时可达8~25㎞,且能进行连续燃烧,而人在林内奔跑的速度随着距离的增大,速度会越来越慢,远不如火顺风蔓延的速度快,当人员顺风逃生时会较长时间处于危险环境中,烟尘和逐步升高的温度也会使人员逐渐丧失运动能力,最终导致被烧亡。
3、防护装备性能欠佳
防护装备是实施紧急避险的物质基础。当前,由于财力所限,森林部队的防护装备种类少、数量少、效能差。除了防火服、防火靴、防火头盔之外,其它防护装备和器材比较少。现有防火服装耐火性能较差,难以阻隔高强度火的辐射和燃烧。从近年来发生伤亡的案例看,出现伤亡官兵暴露部分的着装几乎全部被强烈的热辐射烧焦。对呼吸道的防护,也多采用的是简便办法,如用湿毛巾捂住面部等。纵观这些伤亡案例,如果有高效能的防护装备,伤亡概率就会大幅度降低。
4、其它意外原因
其它意外原因主要指灭火战斗中,非火袭击等原因直接造成的伤害。如岩石松动、滚石伤人,吊挂木、站杆、倒木掉落倒下砸伤,不慎掉入“火坑”等。
四、火场紧急避险的要求
在遇到危险时组织实施紧急避行动中,指挥员和战斗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做到不盲目指挥、不违规作业、不冒险行动。
对指挥员的基本要求:
(一)及时掌握火场天气情况;
(二)正确分析判断火行为变化;
(三)密切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
(四)接近火场时,要明确撤离路线;
(五)对火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充分应急准备;
(六)要适时组织部队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七)时刻保持通信联络畅通,及时掌握分队行动。
对战斗员的基本要求:
(一)参战人员按规定着装,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通信、照明器材及火种等;
(二)接近火场时,要时刻注意观察三大自然因素(可燃物、地形、气象)和火势的变化,同时,要选择安全避险区域或撤离路线,以防不测;
(三)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伤亡事故高发时段的天气情况;
(四)时刻注意地形的变化,特别注意坡向、坡度、坡位及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窄谷和可燃物载量大的阳坡等地带;
(五)一旦陷入危险环境,要保持清醒头脑,积极设法采取自救手段;
(六)遵守火场纪律,服从指挥,不擅自行动。
第二部分 火场紧急避险的基本方法
一、避开危险火环境
通过对火场勘察,对周边地形地貌进行全面了解,遇有狭窄山脊线、鞍部、山谷、强度大的上山火、急进树冠火、风力较大的中午时段、易燃灌木丛地带等易发生危险的地域和地段时,不能直接接近火线,迅速避开危险环境,选择安全区域休整或重新选择路线或突破点。此时,指挥员要准确判断火场态势,灭火人员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二、转移避险
灭火行动展开后,因气象条件、可燃物的变化,火场瞬间燃烧剧烈,对灭火人员构成威胁时,或在灭火人员接近火场途中,误入危险区域时,要快速组织人员转移至火烧迹地或者其他安全地域,此时,指挥员要因时因势,当机立断,派出安全监测员对林火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三、预设安全区避险
预设安全区避险是指为保护重点目标安全,灭火人员进入具有一定安全隐患地段展开灭火行动,强行阻截林火蔓延时,应预先组织人员在指定位臵开设安全避险区域,确保在火势突变时,能有效保证灭火人员安全的避险方法。安全区域的开设通常选择在植被稀少、地势相对平坦、距火线较近且处于上风向的有利位臵。预设安全区域,一是坚持宁大勿小的原则;二是要清除地表可燃物;三是在展开前要将开设避险区域及相关注意事项通知灭火人员;四是派出观察哨,及时通报火场发展态势。
四、点迎面火避险 点迎面火避险是当火场情况突然发生变化,灭火人员无法按作战方案实施灭火行动,林火对人员构成威胁,且无安全避险区域时,可就近依托道路、河流、农田、植被稀少的林地等有利地形,有组织地点烧迎面火,人员跟进至火烧迹地内避险的方法。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有一定的时间、距离迅速完成点烧;二是进入火烧迹地避险,要用衣服蒙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将携带水洒到避险人员的头部和身上;三是采取顺风蹲姿,避险队形根据火烧迹地形状而定。
五、点顺风火避险
如没有天然依托条件,或虽有依托条件,但不具备点烧迎面火的时间和距离时,应迅速点顺风火,并顺势进入火烧迹地内避险,点顺风火时,一是距大火到来时间较长,且火烧迹地地表温度较低时,可顺风卧倒;二是用衣服蒙住头部,扒开生土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将携带水洒到避险人员的头部和身上;三是如时间紧迫,应采用蹲姿,背部朝向迎风一侧;四是避险人员要相对集中在火烧迹地中央偏前位臵;五是避险区域面积要视避险人数确定,尽量加宽,侧翼距离避险人员不少于20m。
六、利用有利地形避险
利用有利地形避险是当林火威胁人身安全,无法实施点火解围时,灭火人员为保存生命安全,有效利用附近河流、湖泊、沼泽、耕地、沙石裸露地带、火前方下坡无植被或植被稀少地域等有利地形避险的一种方法。采用上述方法避险时,一是尽可能选择相对湿润、无植被或植被稀少位臵卧倒;二是不宜选择细小可燃物密集地域;三是携行易燃装备应放臵在距离人员较远的下风位臵。
七、冲越火线避险
当灭火人员被林火包围,来不及实施点火解围,无有利地形避险,或在坡上、林内遇险时,采取强行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内避险。冲越火线时,一是要选择地势相对平坦、植被相对稀疏、火强度较弱、火墙较窄的火线冲越;二是尽可能将易燃物资扔出最远距离,用衣服蒙住头部,一口气冲过火线。穿过火线后,立即将燃烧的衣物脱下。周围有水源的情况下,应先将衣物浸湿,尔后再护住头部等部位,迅速冲越火线;三是冲越前必须充分利用水枪、灭火弹、风力灭火机等装备的效能,对冲越地段的火势进行压制;四是进入火烧迹地内,迅速蹲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八、卧倒避险
当情况特别紧急,无法实施点火解围和冲越火线避险时,就地卧倒避险。非不得已的情况下,原则上一般不采取此避险方法。卧倒避险时,一是要选择植被稀少、地形平坦的迎风地带卧倒。二是如有遮蔽物,要充分利用遮蔽物遮蔽火锋。如无遮蔽物应迅速选择低洼、潮湿或易燃物少的地带,用手扒坑,将脸部贴近地面,尽量减少皮肤裸露;三是尽可能用携带水把衣服浸湿蒙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将水喷洒在避险人员身体上和地被物上;四是卧倒时要尽量远离风力灭火机和油桶等易燃物品,或将易燃物资扔出避险人员最大距离;五是将双手放在胸前,顺风向卧倒;六是地势比较开阔,避险人员要集中呈倒三角形排列,如选择地域面积小,可分散实施,必要时身体可以叠压;七是等火过后立即起立,视情处臵。
九、使用防护器材避险
当遇紧急情况时,应尽可能地使用或利用防护装备器材避险。防护装备主要包括用耐火、阻燃材料制成的阻燃服、阻燃靴、阻燃头盔、防烟口罩、防烟眼镜等单兵防护被装。
思考讨论题:
一、火场人员伤亡及主要原因有哪些?
二、火场紧急避险有哪些特点?
编写人:王世伟
2010年6月8日
第二篇: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
紧急避险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公司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分公司生产、维修维护作业过程中对突发事故的处置。
四、相关规定
1、所有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2、所有员工都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3、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4、正确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当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时,作业人员必须及时向当班班长、车间、调度室、安监室以及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领导报告,同时尽最大努力作出妥善处理。必要时可先处理。后报告(包括停止一切检修作业,通知无关人员撤离现场等)
5、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实施紧急避险,但在行使这条权利时候,必须明确:一是危及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必须有确实可靠的直接依据;二是紧急情况必须直接危及人身安全,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不应撤离,而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或及时报告;三是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首先是停止作业,然后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采取应急措施无效时,再撤离作业场所。
6、对没有什么危险,故意煽动造谣,造成管理混乱者将按公司劳动人事管理规则执行。
7、在不具备紧避险的条件下,作业人员不得以紧急避险为由,擅自离开作业现场,或在紧急避险处置过程中,应处置得当,不能超过一定限度或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否则应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公司不应因作业人员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以及在上述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解出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五、奖惩
1、对在安全生产紧急情况下能正确判断和处理突发事故有功人员,按相关规定予以嘉奖。
2、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以紧急避险为由,故意逃离作业现场的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因履职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相关规定处罚,导致重大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事故构成刑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其它
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
2、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紧急避险专项检查
检查存在下列情况的,坚决责令停产整顿。
1、采掘区域的紧急避险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
2、未按采掘作业推进延伸紧急避险系统的;
3、紧急避险系统随井下采掘系统变化调整和补充完善后,未经县级煤炭工业局(市直煤炭企业集团)验收的;
4、救生舱移动后未进行系统检查和功能测试的;
5、系统功能不完善或功能测试不达国家标准和要求的;
6、可移动式救生舱、防爆电气设备、安全仪器仪表、高压气瓶、食品、急救用品等紧急避险设施缺失或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的;
7、采用井下压风管路为避难硐室专用管路供风的,未对压风系统进行防护,灾变时压风系统易破坏的。
第四篇:《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教案设计
主备课人:郝燕燕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条件以及二者的异同;掌握我国刑法中的特殊防卫权;明确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
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成立条件。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紧急避险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教学方法 :
讲解、案例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一、正当防卫(板书)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板书)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在我国,正当防卫既是法律赋予一切公民的一项合法权益,又是法律规定某些特定社会成员应尽的法律义务。
(二)正当防卫的条件(板书)
1、必须有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板书)
这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的不法侵害。
2、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板书)
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进行的所谓防卫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之为“防卫不适时”,包括事先防卫和事后防卫。
3、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板书)】
就是说防卫人必须有正当防卫意图,这是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具备正当的防卫意图,则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这类行为有重要主要有:防卫挑拨;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
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防卫,不能及于第三者(板书)这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
5、必须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板书)
这是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
(三)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板书)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的罪名。
对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正当防卫的特殊规定(板书)
我国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了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特殊正当防卫的条件,与前述正当防卫的条件相同之处在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目的的合法正当、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进行防卫。
特殊正当防卫在防卫条件上主要有两个特殊之处:一是针对正在进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行为;二是对防卫限度与条件的放宽,即可以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
二、紧急避险(板书)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意义(板书)
1、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板书)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其特征:首先,紧急避险行为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但从全局和整体利益着眼,却是保全了更大的权益,因而是有益于社会统治秩序的行为。其次,从主观上看,实现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较大合法权益,因而行为人没有犯罪的故意和过失。
2、紧急避险的意义(板书)
(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板书)
1、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板书)
即紧急避险必须要有一定的危险发生,而且这种危险是现实的、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臆造想或推测的。
2、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板书)
即紧急避险行为只能在危险已经发生尚未结束之时实行。
3、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板书)
即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免遭正在发生的危险的损害。
4、紧急避险的对象条件(板书)
即只能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保全更大的合法权益。
5、紧急避险的可行性条件(板书)
即紧急避险只能出于迫不得已,除了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之外,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来保全另一合法权益。
6、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板书)
即紧急避险对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所谓“必要限度”,是指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7、紧急避险的禁止条件(板书)
我国刑法第 21 条第 3 款还规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这是紧急避险的禁止条件或特别例外限制。
(三)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板书)
避险过当,是指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四)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板书)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目的相同;前提相同;责任相同。二者的区别之处包括
1、危害的来源不同
2、行为的对象不同
3、行为的限制不同
4、行为的限度不同
5、主体的限定不同
资源连接:
被二次殴打情急下乱舞捅伤人如何定性
【基本案情】:2006年1月1 5日晚22时40分左右(此时大足县县城某中学学生宿舍已经熄灯),杨某、陈某、胡某、龙某等人因听说唐某在外邀约他人准备对杨某等人进行殴打,商量去找唐某问清楚是否有这回事,为防止问人过程中发生打架,四人作好了打架准备,陈某找了一根铁棒让龙某在唐某寝室外等 候,杨某等三人进入某中学学生宿舍604寝室将唐某(当时已经脱下衣服睡觉了)叫起并质问,唐某对此事否认,杨某等人就出了寝室,在门口商量怎么办,陈某提出要打唐某,得到其他人同意,三人又进入唐某寝室,胡某先上前踢了唐某一脚,杨某、陈某也上前帮助胡某对唐某进行殴打,将唐某打倒在唐某的同寝室同学何某床上后,对唐某拳打脚踢,被唐某同寝室的同学将三人拉开,陈某发觉背上有点凉,就出寝室去看,旁人告诉陈某背上有血,陈某就从龙某手上拿(夺)过铁棒,又再次进寝室,与杨某、胡某等人又将唐某打倒在唐某的同寝室同学郑某床上,对唐某又一阵拳打脚踢,并用铁棒打唐某的腿部。这时的唐某掏出匕首朝胡某等人一阵胡乱挥舞,混乱中捅伤胡某、陈某、龙某,其中胡某被捅为重伤。
【分歧意见】
针对唐某的行为存在三种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存疑不诉。理由是陈某背上的刀伤是如何造成的,是谁造成的,现在无法查清,事实不清楚,而这一事实直接影响到唐某是在对方使用铁棒前还是使用铁棒后用的刀,是否具有无限防卫权。
第二种意见是防卫过当。唐某掏出匕首朝胡某等人一阵胡乱挥舞,捅伤胡某、陈某、龙某,其中胡某被捅为重伤。唐某的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构成故意伤害罪,应依法起诉。
第三 种意见是唐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唐某对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行凶行为进行防卫应属无限防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 0条之规定,造成不法侵害者的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应负刑事责任。
【评析】
笔者赞成第三种意见。理由是:
一、唐某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本案中,胡某、陈某、杨某等人在没问清事实的情况下,熄灯后到唐某寝室,将唐某打倒在何某的床上并拳打脚踢,在被其他人拉开后,又拳脚相加将唐某打倒在郑某的床上,并使用了铁棒这一凶器。这充分说明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第二、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当唐某遭受第二次行凶时对方使用的是铁棒,这表明不法侵害唐某生命的现实威胁是十分明显而又紧迫的。如果唐某不采取制止不法行为,听任胡某等三人用铁棒毒打,那么唐某的生命就不堪设想。这时唐某掏出匕首朝胡某等人一阵胡乱挥舞的行为是使自己的生命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唐某采取的行为实质就是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第三、符合正当防卫的本质,具有防卫意识。正当防卫是主客相统一的行为。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不难看出,正当防卫的客观特征是:在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正当防卫的主观特征是:在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情况下,意图保护合法权益。本案中,唐某遭受两次行凶,当遭受第二次行凶时对方使用的是铁棒,众所周知,铁棒猛击头部是会打死人的。此时,可以肯定地说唐某的生命权正在受到不法侵害了,唐某(才)掏出匕首朝(向)胡某等人一阵胡乱挥舞,混乱中捅伤胡某,属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之举。
综上所述,唐某采取的防卫行为对胡某造成了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历年真题探析
单项选择题
1、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 40 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 【参考答案】C 【考点】正当防卫
【常见错误分析】有些考生认为甲构成防卫过当,甲应当适用刑法第20条第3款无限防卫的规定,不存在防卫过当。
【解题思路与方法分析】本题考查大家对各种免责行为的了解,本题比较简单,刑法第20条第三款规定了无限防卫的情形,本题考察正当防卫的“适时性”问题。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所适用的条件必须是“正 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就涉及到如何界定犯罪“结束”,排除危险说基本上是妥当的,即只要本人或他人还存在着受暴力犯罪行为侵害的危险,就可以适用防卫权。本题中陈某抢走财物时尚未离开现场,所以不法侵害还没有结束,还处于“犯罪过程中”其他几个制度理解其含义即可。法令行为,是指基于成文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作为行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所实施的行为。自救行为,是指法益受到侵害的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机关不可能或者明显难以恢复权益的 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救济法益的行为。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 已损害另一较小或者同等法益的行为。
2、关于排除犯罪的事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均属防卫过当
B.由于武装叛乱、**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而非危害人身安全犯罪,所以,对于武装叛乱、**犯罪不可能实行特殊正当防卫
C.放火毁损自己所有的财物但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属于排除犯罪的事由
D.律师在法庭上为了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已泄露他人隐私的,属于紧急避险 【参考答案】C 【考点】排除犯罪的事由
【常见错误分析】各种排除犯罪的事由,都有一定的成立条件,对此不加以正确地把握就会出错。【解题思路与方法分析】排除犯罪的事由,又称为正当化事由,是指行为在形式上与犯罪具有相似性,但实质上不具有法益侵害性,因而在定罪过程中予以排除的情形。①本题涉及以下排除犯罪的事由:
①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页。
A项,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以及无过当防卫作了规定。其中,《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刑法》关于无过当防卫之规定,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对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以外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只要造成不法侵害人死亡的,均屑防卫过当。是否防卫过当,还是要看是否明显超过正当防卫必要限度。因此,A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B项,本题涉及武装叛乱、**罪是否属于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因而是否可以对其实行特殊防卫,即无过当之防卫。武装叛乱、**罪虽然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但同样具有危害人身安全的性质,可以对其实行特殊防卫。因此,B项的叙述也是错误的。
C项,放火毁损本人财物是一种自行处分财物的行为。这一行为是否排除犯罪性,关键要看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如果危害公共安全,同样构成犯罪。因此,C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D项,律师的行为属于义务冲突而非紧急避险,因此D项的叙述是错误的。综上,正确选项是C。
3、根据刑法第20条前两款的规定,-----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进行“防卫”的,属于-------;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防卫”的,属于--------。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关于------的罪过形式,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确定罪名,对于-------,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A.2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B.2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C.3处填写“正当防卫”,5处填写“防卫过当”
D.3处填写“正当防卫”,4处填写“防卫过当”,1处填写“假想防卫” 【答案】B 【考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假想防卫、事后防卫的常识
【解题思路和依据】以选择题的方式做填空题。根据刑法第20条前两款的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否则就会造成新的不法侵害。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进行“防卫”的,属于假想防卫;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防卫”的,属于。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关于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刑法理论上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罪名,应根据其符合的犯罪构成确定罪名;对于防卫过当,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应注意的问题】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防卫”的,属于“事后防卫”,既不是正当防卫也不是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之案例解读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道义上的义务。正确实施正当防卫不仅有利于制止和预防不法侵害,维护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弘扬正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确认识正当防卫是正确实施正当防卫的前提,因而正确认识正当防卫十分必要。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那么,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应怎样判定呢?这要对行为人实施行为时的各种条件作具体分析。
案例一:某市幼儿园保育员李某问题(女,30岁)于某日下午带领8名幼儿外出游玩。途中幼儿王某(女,3岁)失足坠入路旁粪池,李某见状只向农民高声呼救,不肯跳入粪池救人。约20分钟后,路过此地的农民张某听到呼救后赶来,一看此景,非常气愤,她身为教师,却不救人。张某随手给了那老师重重一棍,然后跳入粪池救人,但为时已晚,幼儿王某已被溺死,教师李某被打成重伤。
农民张某棒打教师的行为属正当防卫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正当防卫必须具备起因条件,即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而且这些侵害必须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和紧迫性,在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避免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宜进行针对正当防卫。教师李某对学生遇困时有救助的职责,她的行为导致严重后果,已涉嫌犯罪,属不法侵害,但不作为犯罪缺乏侵害的攻击性、紧迫性。本案中,农民张某见义勇为救小孩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但同时,他也要为自己棒打教师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除了上述的对不作为犯罪不宜进行正当防卫外,还有下列行为也因不符合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均不能或不宜进行正当防卫:(1)对合法行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2)对正当防卫行为不能实行反防卫;(3)对紧急避险行为不能实行正当防卫;(4)对意外事件不能实行正当防卫;(5)对防卫过当,紧急避险过当不宜进行正当防卫;(6)对过失犯罪不能实行正当防卫。另外,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因而进行所谓防卫,不是正当防卫。
案例二:无业游民赵某为还赌债于某日晚将一刚下晚自习走在回家路上的中学生钱某拦住,持刀架在其脖子上要求钱某把钱拿出来。在此过程中,赵某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求学时的辛酸,遂良心发现,觉得学生可怜,便抽身离开。看着拦路抢劫者离去的背影,怒气未消的钱某从地上捡起一石块将赵某砸伤。
钱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吗?不是,因为正当防卫必须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能实施,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本案中,赵某在犯罪形态上属犯罪中止,不法侵害已经结束,此时进行防卫属事后加害或事后防卫。事后防卫不是正当防卫。除此之外在下列情况实施防卫也属事后防卫:(1)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2)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侵害能力;(3)不法侵害人已经逃离现场;(4)不法侵害行为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并且不可能继续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另外,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进行所谓“防卫”的,称事前加害或事前防卫。事前防卫也不是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行为之案例解读
1990年5月5日,某市公交车司机孙某驾驶公共汽车在正常拐弯时,突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李某驾驶一辆出租车违章迎面驶来,眼看一场惨重的车祸就要发生,孙某见状眼疾手快,急忙转动方向盘,往右一拐,驶入人行道,车祸是避免了,却把在人行道上行走的郭某撞伤。郭某经过医院治疗,花去医疗费3万元。事后,郭某找到市公交公司,要求赔偿医疗费以及其他各项损失共计5万元。公交公司则认为,损害是由李某违章驾驶一手造成的,责任在于李某。而李某则称,自己只是违反了交通法规,应由交通法规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来处理,对郭某的损失不负责任。三方争执不下,郭某诉至法院。
[问题]1.什么是紧急避险?本案中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紧急避险? 2.本案的责任应如何承担? 答:1.所谓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保障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紧急危险、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实施的以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本案中孙某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孙某驾车驶入人行道是在情况紧急、马上就要发生车祸的情势下,迫不得已而实施的,而且以撞伤郭某的较小损害来避免了一起两车相撞、车毁人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因此,孙某的行为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2.本案的责任应由出租车司机李某一人来承担。根据《民法通则》第129条的规定,人为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应由引起险情的人承担赔偿责任。本案李某是引起险情的人,当然应由李某来承担郭某的一切损失赔偿责任。
第五篇:浅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异同
试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异同
一 概念
正当防卫,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0条的第1款和第3款规定,正当防卫分为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前者是针对正在进行的非暴力性犯罪做进行的防卫,在此情况下,存在因防卫过度而引起的防卫过当的问题。后者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型犯罪做进行的防卫,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
紧急避险,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或者同等法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保护较大或者是同等的法益。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同样是属于违法性阻却事由。即客观上虽然符合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排除了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
二 正当防卫 起因——必须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
现实的不法侵害是进行正当防卫的前提。
首先,现实性。即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而非客观上并无不法侵害,但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进行的防卫。也就是假想防卫。
其次是不法性。不法侵害的不法即违反法律。根据张明楷的刑法学观点,此处的不法侵害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他的一般的违法行为。但是,并非对任何的违法犯罪行为都是可以进行正当防卫的。而仅仅是针对那些具有进攻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可以进行正当防卫。而针对诸如重婚罪,贿赂罪等犯罪行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同时,针对单位犯罪和轻微的不法侵害,也不宜进行正当防卫。
最后是侵害性。作为方为对象的侵害,一般是指对法益的侵害。张明楷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几个观点。一是对公法益的侵害能否进行正当防卫问题。张明楷认为,虽然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可以对侵害公法益的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但应当予以限制:只有在国家机关不能进行有效保护的紧急情况,才能允许公民为了公法益而进行正当防卫。二是防卫挑拨不能成立正当防卫。对于防卫挑拨,是以违法行为引起对方的侵害行为,此时,对方的侵害行为已经具有了正当防卫的性质,显然,对正当防卫是不能进行正当防卫的。三是野生动物侵害的问题。由于我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针对人的不法侵害,于是针对野生动物侵害法益时的反击,此时成立紧急避险,而非正当防卫。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紧迫性是认定正当防卫时机的关键。也就是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时,使不法侵害处于紧迫的危险之中。
关于不法侵害的开始时间,有着手说,直接面临说等几种学说。一般情况下,以行为人的不法侵害开始着手为开始。但如果不法侵害的现实威胁十分明显,紧迫,此时即使尚未着手也认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
关于不法侵害的结束时间,指法益不在处于现实的,紧迫的侵害,威胁之中。如侵害人已经被制服,侵害人自动终止侵害,侵害人已经逃离现场等。主观条件——为了保护法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关于防卫意识,一般分为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两种。防卫认识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意志是指防卫人处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目的。
在主观条件中,需要注意关于防卫挑拨,相互斗殴的问题。
防卫挑拨,是指为了侵害对方,故意引起对方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给对方造成侵害的行为。这种行为之所以成立犯罪,是因为在主观上不具有防卫意识,而是犯罪故意。即先引起对方攻击自己,然后给自己侵害对方需找理由。在此,由于挑拨行为本身就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是行为人犯罪行为的一部分,因此对方的攻击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的性质的。因此本身防卫挑拨不构成正当防卫,而是故意犯罪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互斗殴,是指对方以侵害对方身体的意图进行相互攻击的行为。相互斗殴中,由于双方往往都具有伤害对方的目的,因此双方都不构成正当防卫。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构成正当防卫。如在相互斗殴中,一方逃跑或求饶,另一方继续进行侵害的。此时构成正当防卫。限制条件——没有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伤害 关于正当防卫中的必要限度,刑法第20条第2款中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应以制止不法侵害,法益的合理需要为标准。但是,并非所有超出必要限度的,都是防卫过当。只有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的,才构成防卫过当。再次应注意,(1)明显超出必要限度。也就是防卫行为明显的超过了防卫的客观需要。(2)造成了重大损害。只有防卫行为造成重大的损害,如侵害人死亡,重伤等结果时,才构成防卫过当。而造成一般伤害时,是不成立防卫过当的。(3)关于防卫过当的必要限度是不适用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的。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如果针对不法侵害人以外的的第三人进行防卫,就不可能制止不法侵害,保护法益。相反,此时则构成故意犯罪。
对于针对第三人的防卫,应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故意针对第三者的所谓的防卫,应作为故意犯罪进行处理;对于误认为第三者是不法侵害人的防卫,应该作为假想防卫处理。特殊的正当防卫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服刑事责任。特殊防卫同一般防卫有两个区别。(1)特殊防卫只能针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2)特殊防卫是没有必要限度的,因此不存在防卫过当。
关于特殊防卫,需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1)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并不限于刑法条文中所列举的上述犯罪,还包括其他严重的暴力犯罪,如抢劫枪支弹药罪,劫持航空器罪等。(2)并非对于所有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的暴力犯罪都使用特殊防卫。只有这些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时,才适用特殊防卫的规定。(3)即使是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在暴力犯罪已经结束的情况下,也不得继续进行防卫。此时,不适用特殊防卫的规定。
三 紧急避险 1 起因条件 有现实危险的发生,指法益处于客观存在的现实危险之中。危险的来源有自然灾害,动物侵袭,人的行为,疾病,饥饿等特殊情况形成的危险等。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现实危险不包括职务上和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所面临的危险。如消防人员不能再火灾发生时为避免自己的危险而采取紧急避险。
同时,如果现实中并不存在危险,而行为人误以为有危险而实行所谓的紧急避险行为,属于假想避险,此时适用假想防卫的处理原则。时间条件
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只有存在正在发生的危险,才能实行避险行为。危险的正在发生,是指危险已经发生或者尚未消除,其实质在于法益处于紧迫的威胁之中。如果是危险尚未发生或已经消除的情况下适用避险,属于避险不适时。限制条件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迫不得已是指采取紧急避险是唯一的途径,别无选择。因为紧急避险是采取牺牲较小利益的方式保全较大的利益,如果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就不必采取牺牲某些利益的方法。
4限度条件
避险行为不能超出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即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失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利益。这是由于紧急避险的目的和性质所决定的。主观条件
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这是紧急避险的正当性条件。法律不认可为保护非法利益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对象条件
紧急避险行为必须是针对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在紧急的状态下,被牺牲的法益处于保护另一法益的手段地位。
五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异同
通过以上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分析,我们得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如下。相同点
(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合法利益。(2)前提相同:都必须是在合法利益正在处于紧迫危险的情况下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都是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给某种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失,而且不负刑事责任;如果超出法定限度造成损害结果的,应负有刑事责任,但需减轻或者免除。区别
(1)危险的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非常广泛,既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而正当防卫的来源只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
(2)行为所损害的对象不同:紧急避险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正当防卫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
(3)行为的限制条件不同:紧急避险的行为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行,而正当防卫没有此类的限制。
(4)对损害程度的要求不同:紧急避险的损害的合法利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利益,而正当防卫的损害可以大于不法侵害者造成的损失。(5)主题的限定不同:紧急避险不适用职务上,业务上有特定责任的人,而正当防卫是每个公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