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13、麻 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启发谈话:麻雀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它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动听的歌喉,平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它几眼。然而,在这普普通通的鸟的身上,有着一种令人敬佩、令人感动的精神,却很少有人发现。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少见的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板书设计
13.麻雀→←←斗救猎狗。
(母爱)
14、让他们自由生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3.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义。
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与“连”意思上的区分。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1、现在世界上现代化的大城市越来越多,建设得越来越先进,你知道哪些现代化的大城市?
2、看,这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内瓦。(图片或影像)这座城市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介绍日内瓦的课文。
(学生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巩固字词,引发思考。学生书写题目时自然会想到:为什么是“它们”而不是“他们”?“它们”指谁?]
3.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让学生朗读分段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朗情况。然后学生评议,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2.利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
(1)“筋”:指什么?结合图片理解“钢筋”。了解它是动物、人体中的一部份。
(2)“剪、栽、啄、赴”: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动作与什么有关?所以字中带有什么偏旁?
(3)容易写错的字是哪几个?在桌上写两遍。(啄、餐、)
(4)“联、连”“溅、贱”如何区分?(组词)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啄、餐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
(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
(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二)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3)练习说话。
(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教学板书:
让它们自由生息
野草、鸟儿(自然)﹢人﹦和谐相处
15、蒲公英的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课时(略)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
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
参考资料:
词语:
恬静:安静;宁静;环境优雅。
废气:工业生产或动力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对本生产过程没有用的气体。
酸雨:指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的自然降水(雨雪雹雾)能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源。
迫不及待:急切地不能等待。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要震聋了。
呼啸:指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教学板书:
蒲公英的梦
担心 高兴 伤心 美好的愿望
(环保)教学反思:台湾蝴蝶甲天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独一无二”、“赞不绝口”造句。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教学难点:深刻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增强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细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解题激趣。出示课题,理解“甲天下”。“甲”:居第一位。台湾蝴蝶居天下第一位,这是为什么?
2、自学课文。
(1)读课文,所说你对台湾蝴蝶的印象。
(2)自学生字,注意声旁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绿草如茵、繁殖、珍品、灿烂夺目、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迁徙、赞不绝口。
3、检查自学情况。
二、再读课文。
1、课文写台湾蝴蝶的特点,安排了哪几方面的材料?
2、讨论小结:品种多,繁殖期,活动区。
三、细读课文。
1、自读第二段,找出全段共写了几种蝴蝶?
2、自选一种蝴蝶,找出它有什么特点?
3、多媒体展示图片。(校园网中资料查询不到)
4、朗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从课件中选择一种蝴蝶介绍一下。
2、指名说,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蝴蝶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细读第三段,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绿草如茵、珍品、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迁徙、赞不绝口、环境清幽
2、朗读一、二段。
二、细读3、4、5自然段。
1、自读3、4自然段。(感受。)
2、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体会语言的优美)
3、录像,感受群蝶飞舞的壮观。
4、朗读背诵。
三、课外延伸。
1、关于台湾蝴蝶,你知道的课外知识还有哪些?师生交流,学生为主,教师适当补充。
台湾蝴蝶种类有400种之多,名列世界之冠,其中最为名贵的有大红纹凤蝶、蛇头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蝶等等。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投县的埔里、雾社及阿里的山林地带。在屏东县还发现了9处蝴蝶谷。每年入冬,成千上万五光十色的蝴蝶云集在蝴蝶谷里过冬。在台湾蝴蝶的活动地区,有不少人专以捕蝶为业。有的做成蝴蝶画,有的制成蝴蝶标本,这些蝴蝶产品,都深为人们欢迎。
春天来了,百花争艳,百鸟争鸣。蓝天白云下,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绽开的花蕊上飞来飞去。春,变得更加妩媚动人。蝴蝶因其斑斓的色彩和花纹,特别受到人们钟爱。
中国是世界上产蝴蝶很多的国家,据估计蝶的种类有1300多种。而台湾又是我国蝴蝶种类最多的省份,大约有400多种,每年出产蝴蝶几千万只,因此人们称台湾是“蝴蝶王国”。
台湾蝴蝶,有的深藏高山,如世界稀有的大型蝶类宽尾凤蝶:有的潜居森林,如珍贵的波红水灰蝶:也有的舞于平原,如喜欢成群结队蹁跹河岸溪旁的薄黄蝶。台湾在春
夏秋三季百花盛开的时候蝴蝶最多,这大概是花邀蝶,蝶恋花的缘故。到了冬季,蝴蝶大多会集于山谷里。比如高雄美浓镇的山谷里,每年大约有数百万只的蝴蝶聚集在那里,当人们走进山谷时,它们就会飞舞起来,把行人团团围住,形成l了当地一种奇特的景观。每年,许多外地来台的旅客,都会特意到那里去观赏这大自然美丽奇观。
其实,不仅美浓镇的山谷,现在台湾已发现10多个这样大型的蝴蝶谷,如台北巴卡拉公路的“大屯蝴蝶走廊”和三峡双溪的“彩蝶谷”,高雄的“黄蝶翠谷”和“六龟彩蝶谷”,还有屏东的“紫蝶谷”等等。
在品类繁多的蝴蝶中,最漂亮的要算凤蝶了。凤蝶有一对又大又鲜艳的粉翅,粉翅的颜色有红、黄、青、白、黑等,构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凤蝶的双翅在阳光下还可以闪闪发光呢!凤蝶不仅漂亮,舞姿也十分飘逸轻灵,花丛中,小溪旁,它三五只相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阳光下追逐飞舞,与红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图,逗人喜爱。凤蝶在别的地方十分罕见,但在台湾却并不稀罕。有一种青斑凤蝶,在许多国家已濒临绝种,甚至被称作“天然纪念物”,严禁捕捉,但在台湾却比比皆是,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舞姿。
台湾凤蝶有很多品种,金凤蝶是其中最为漂亮的。金凤蝶主要产于兰屿,它的双翅呈金黄色,就像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黄金,在阳光下放出眩目的光彩,被人称为凤蝶中的珍品。在台湾,还曾发现过变种凤蝶。据说,这种变种凤蝶,在全世界只出现过10只,极为珍贵。这只变种凤蝶,是当时台湾著名的蝶类专家陈维寿先生发现的。学术界就把它命名为“维寿凤蝶”。陈维寿还发现过一种雌雄同体的凤蝶,有趣的是它的双翅可以明显区分出雌蝶与雄蝶的不同形态,蝶体不像天生的,倒像是一位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出来的。学术界认为,这只蝴蝶价值连城,是蝶类中的无价之宝。
台湾蝴蝶品种多,数量大,每年捕捉的蝴蝶达4000万只之多,是世界捕蝶量最大的地区。为了观赏和研究蝴蝶,台湾民间建有赏蝶学会,不时举办研究蝴蝶的学术报告,交流研究蝴蝶情况,借以提高人们对蝴蝶的观赏力。很多人把各种蝴蝶制作成标本,或绘成各种蝴蝶画,成为非常精致的艺术品。台湾还以制造蝴蝶标本和蝴蝶工艺品闻名于世。南投县的埔里镇是一个以采集和生产蝴蝶艺术品而闻名全球的“蝴蝶镇”,是全岛著名的蝴蝶制造中心,每年制作蝴蝶标本达500多万只,销售世界各地,成为世界蝴蝶标本供应中心。不少人会担心地问,每年大量捕捉蝴蝶,台湾的蝴蝶会不会灭绝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蝶类,尤其是珍贵的凤蝶,其幼虫喜欢生息在桔、柚之类植物的叶子上。而台湾盛产桔、柚,这给蝴蝶的生长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台湾地处亚热带与热带,蝴蝶每年可繁殖四至五代,而在其他地方,蝴蝶只产三代。所以只要保护好蝴蝶过冬,台湾的蝴蝶就会永远捕捉不完。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
教学板书:
16、台湾蝴蝶甲天下
品种
繁多、奇特
繁殖期
200万只 群蝶飞舞
活动区域 10处蝴蝶谷
17、小草之歌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帮助学生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沙丘、缺少、锁住、打扮、计较、辽阔、更俏更娇、天涯海角”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本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解题、读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导语:今天,我们又将开始一个新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还要注意锻炼我们哪些能力呢?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学生自由读“单元导读”。交流体会。
帮助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或称为学习方法)
小结:这个单元又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等我们去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但是同学们还要象以往一样,边学习边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提示“导语”下面的“泡泡”),并通过自己深入读书去解决。
二、解课题,引入新课学习:板书课题,指名解题:
题目中的“之”当什么讲?题目串起来怎么讲?(小草的歌)启发阅读:
谁为小草歌唱?歌唱些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检查认读情况,指导难写或易错字。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子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四、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范读课文。自由练读课文。指名读。
①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节也可以)读给大家听?
②师生合作,指名串读全诗。
小结:多么美的一首诗,同学们不仅要把它美美地读出来,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小草的资料。
演示文稿(小草图片、洪水及沙尘暴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七课《小草之歌》。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交流抄写的语句。
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这首诗歌了。下面让我们深入学习这首诗。
二、诵读全诗,思考问题: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诗歌,思考:诗歌是从那几方面赞美小草的?结合诗句的内容说一说,再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跟同学讨论。按提示自学诗歌,理解内容。班内交流:
①哪几方面: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②质疑:[简略副板书学生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明确“哪些通过读理解”;“哪些可以在课下查阅课外资料解决”;“哪些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体会”)
③针对主要问题,交流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
第一部分:小草对大自然奉献多,索取少。
出示小草图片,体会小草的“渺小”。(也可以结合生活中见闻谈)
出示绿草地、草原图片,体会“奉献多、索取少”。
练习有感情朗读:(引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第二部分:小草对环境保护有很大的贡献。
播放洪水、沙尘暴视频,感受自然灾害的凶猛。
练习有感情朗读(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小草生命力顽强。
引入课外资料和其它文学作品辅助理解。
三、总结全文,深化体会: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①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小草自我评价的词语,用“~~~~”画出小草的表现。
②归纳板书:(可让学生写)
渺小不惭愧不气馁
微不足道不灰心不计较
又弱又小击退洪水
缺少目标锁住沙丘
……
③根据板书,进行师生对读。
④思考: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会怎样来唱这首《小草之歌》?总结:
小草虽然弱小,却有着无比的自信与自豪,它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为图画题字:出示小草图,请同学添上赞美的话。
(教师随即指导学生:规范语言、前当选词、调整句式,注意语言美、韵律美)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整理《我的采集本》和“词语花篮”,继续丰富内容。练习朗读、背诵P92《爱的奉献》(“语文百花园五”中的“积少成多”内容),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先引导学生读读]
*4 小练笔: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像小草一样“渺小”的事物,但是他们同样自信、自强,试以《之歌》为题,进行创作。(文体不限)
第二篇: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13、麻雀
教学要求: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二、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一、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
一、依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
二、学习字词,教师指导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
2、理解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三、指导学生分清课文层次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四、自己依学案思考,标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展示)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
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指导朗读:“猛烈”写出了风很大,要重读;“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写出了小麻雀毫无办法,要突出它没办法,不知怎么办好,声音要拖长一些。“嫩黄”与“绒毛”要读得稍重一些。(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然后指名朗读。2.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四、附板书设计 麻雀→←←斗救猎狗
第三课时(检测)
1、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依据练习册内容进行检测,根据学习结果重点指导,并改错。
14、让他们自由生息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3.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义。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与“连”意思上的区分。[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
一、依据学案内容,自主学习。
二、学习字词,教师指导
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重点提示(啄、餐、)
三、指导学生分清课文层次
1、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自己依学案思考,标出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展示)
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整体感知每一部分,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按不同部分练段成篇的方法。]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出现学生谈到的重点语句,朗读、理解:(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引导感悟: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
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引导换词理解: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引导感悟: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
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B:教师启发引导:
[对野草如何自由生息的理解主要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品读词语、资料运用、朗读评议等方式来使学生感悟。]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此部分教学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采取自悟、合作的方式,然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变成小鸟来感受小鸟在这座城市中的自由。]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理清文章脉络,读书写作结合,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叙述的写作方式。]
第三课时(检测)
一.教学内容:
1.进一步了解课文的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式。2.学习生字 3.拓展学习。
二.教学步骤: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重点出示:日内瓦的鸟也像野草般自由生息。(1)“也”说明什么?对什么而言?(2)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二)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餐”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穿插。
(三)拓展交流。
(1)日内瓦的资料展示。
2)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或建议。
[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资料,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四)语言训练:课后练习三的练习。(1)出示句子,指名读。(2)理解带点词的意思。(3)练习说话。(4)动笔写句。
(5)互相检查、评议、纠正。
[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落在实处,要扎扎实实。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15、蒲公英的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迫不及待、酸雨、呼啸、改善、污染等词语的理解。
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酸雨、污染等资料和知识。
[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1.师生共同板书课题中的“梦”字。
2.学习“梦”:如何记忆?
3.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
4.课文写的是谁做了一个梦?-----(板书课题)
5.给“蒲”注音:强调“蒲”读“pú”,不是“pǔ”。
6、引入: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激发情趣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前以梦为题谈话,容易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便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蒲公英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略)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识字能力、挖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7.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8.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9.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展示)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教学步骤: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课文主要写的是蒲公英在城市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的困扰和对美好环境的渴望,因此,从一开始进入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进入情境,才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采取变序方式引导学生首先从梦入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此时最感兴趣的是蒲公英到底做了什么梦?形象感知梦的美好,才能更好地理解蒲公英在污染的环境中的困扰。]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根据学生体会板书:
梦
时间:第二天夜里
梦境:草原美、太阳笑、微风吹、蝴蝶蜜蜂飞。
感受:快乐笑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在学生深入感悟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归纳不同时间发生的不同事件和产生的不同感受,有利于使学生感受这一写作方法。读后总结,水到渠成。另外,教学中安排学生归纳板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合作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真正看作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时间与空间,进行语言实践。]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学
生评议读书的情感表达。
[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和需求,自由选择朗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学习惯,恰当进行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写字、语言训练、拓展学习。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区分“脑、恼”、“废、费”。)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懒、遭)
三.积累字词、造句。(课后第三题)四.实践活动。(课后星号题)
16、台湾蝴蝶甲天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独一无二”、“赞不绝口”造句。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教学难点:深刻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增强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第一课时(预习)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2、细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解题激趣。出示课题,理解“甲天下”。“甲”:居第一位。台湾蝴蝶居天下第一位,这是为什么?
2、自学课文。
(1)读课文,所说你对台湾蝴蝶的印象。
(2)自学生字,注意声旁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绿草如茵、繁殖、珍品、灿烂夺目、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迁徙、赞不绝口。
3、检查自学情况。
二、再读课文。
1、课文写台湾蝴蝶的特点,安排了哪几方面的材料?
2、讨论小结:品种多,繁殖期,活动区。
三、细读课文。
1、自读第二段,找出全段共写了几种蝴蝶?
2、自选一种蝴蝶,找出它有什么特点?
3、多媒体展示图片。(校园网中资料查询不到)
4、朗读课文。
四、拓展练习。
1、从课件中选择一种蝴蝶介绍一下。
2、指名说,评议。
第二课时(展示)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台湾蝴蝶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细读第三段,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3、背诵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绿草如茵、珍品、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迁徙、赞不绝口、环境清幽
2、朗读一、二段。
二、细读3、4、5自然段。
1、自读3、4自然段。(感受。)
2、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体会语言的优美)
3、录像,感受群蝶飞舞的壮观。
4、朗读背诵。
三、课外延伸。
1、关于台湾蝴蝶,你知道的课外知识还有哪些?师生交流,学生为主,教师适当补充。
台湾蝴蝶种类有400种之多,名列世界之冠,其中最为名贵的有大红纹凤蝶、蛇头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蝶等等。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南投县的埔里、雾社及阿里的山林地带。在屏东县还发现了9处蝴蝶谷。每年入冬,成千上万五光十色的蝴蝶云集在蝴蝶谷里过冬。在台湾蝴蝶的活动地区,有不少人专以捕蝶为业。有的做成蝴蝶画,有的制成蝴蝶标本,这些蝴蝶产品,都深为人们欢迎。
春天来了,百花争艳,百鸟争鸣。蓝天白云下,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绽开的花蕊上飞来飞去。春,变得更加妩媚动人。蝴蝶因其斑斓的色彩和花纹,特别受到人们钟爱。
中国是世界上产蝴蝶很多的国家,据估计蝶的种类有1300多种。而台湾又是我国蝴蝶种类最多的省份,大约有400多种,每年出产蝴蝶几千万只,因此人们称台湾是“蝴蝶王国”。
台湾蝴蝶,有的深藏高山,如世界稀有的大型蝶类宽尾凤蝶:有的潜居森林,如珍贵的波红水灰蝶:也有的舞于平原,如喜欢成群结队蹁跹河岸溪旁的薄黄蝶。台湾在春
夏秋三季百花盛开的时候蝴蝶最多,这大概是花邀蝶,蝶恋花的缘故。到了冬季,蝴蝶大多会集于山谷里。比如高雄美浓镇的山谷里,每年大约有数百万只的蝴蝶聚集在那里,当人们走进山谷时,它们就会飞舞起来,把行人团团围住,形成l了当地一种奇特的景观。每年,许多外地来台的旅客,都会特意到那里去观赏这大自然美丽奇观。
其实,不仅美浓镇的山谷,现在台湾已发现10多个这样大型的蝴蝶谷,如台北巴卡拉公路的“大屯蝴蝶走廊”和三峡双溪的“彩蝶谷”,高雄的“黄蝶翠谷”和“六龟彩蝶谷”,还有屏东的“紫蝶谷”等等。
在品类繁多的蝴蝶中,最漂亮的要算凤蝶了。凤蝶有一对又大又鲜艳的粉翅,粉翅的颜色有红、黄、青、白、黑等,构成各种美丽的花纹。凤蝶的双翅在阳光下还可以闪闪发光呢!凤蝶不仅漂亮,舞姿也十分飘逸轻灵,花丛中,小溪旁,它三五只相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阳光下追逐飞舞,与红花碧水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图,逗人喜爱。凤蝶在别的地方十分罕见,但在台湾却并不稀罕。有一种青斑凤蝶,在许多国家已濒临绝种,甚至被称作“天然纪念物”,严禁捕捉,但在台湾却比比皆是,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舞姿。
台湾凤蝶有很多品种,金凤蝶是其中最为漂亮的。金凤蝶主要产于兰屿,它的双翅呈金黄色,就像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黄金,在阳光下放出眩目的光彩,被人称为凤蝶中的珍品。在台湾,还曾发现过变种凤蝶。据说,这种变种凤蝶,在全世界只出现过10只,极为珍贵。这只变种凤蝶,是当时台湾著名的蝶类专家陈维寿先生发现的。学术界就把它命名为“维寿凤蝶”。陈维寿还发现过一种雌雄同体的凤蝶,有趣的是它的双翅可以明显区分出雌蝶与雄蝶的不同形态,蝶体不像天生的,倒像是一位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出来的。学术界认为,这只蝴蝶价值连城,是蝶类中的无价之宝。
台湾蝴蝶品种多,数量大,每年捕捉的蝴蝶达4000万只之多,是世界捕蝶量最大的地区。为了观赏和研究蝴蝶,台湾民间建有赏蝶学会,不时举办研究蝴蝶的学术报告,交流研究蝴蝶情况,借以提高人们对蝴蝶的观赏力。很多人把各种蝴蝶制作成标本,或绘成各种蝴蝶画,成为非常精致的艺术品。台湾还以制造蝴蝶标本和蝴蝶工艺品闻名于世。南投县的埔里镇是一个以采集和生产蝴蝶艺术品而闻名全球的“蝴蝶镇”,是全岛著名的蝴蝶制造中心,每年制作蝴蝶标本达500多万只,销售世界各地,成为世界蝴蝶标本供应中心。
不少人会担心地问,每年大量捕捉蝴蝶,台湾的蝴蝶会不会灭绝呢?回答是否定的。
因为蝶类,尤其是珍贵的凤蝶,其幼虫喜欢生息在桔、柚之类植物的叶子上。而台湾盛产桔、柚,这给蝴蝶的生长带来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台湾地处亚热带与热带,蝴蝶每年可繁殖四至五代,而在其他地方,蝴蝶只产三代。所以只要保护好蝴蝶过冬,台湾的蝴蝶就会永远捕捉不完。
四、作业。完成作业本。
板书设计:
5、台湾蝴蝶甲天下 品种
繁多、奇特
繁殖期
200万只 群蝶飞舞 活动区域 10处蝴蝶谷
第三篇: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和自然”为单元主题,由四篇课文与语文百花园四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三篇精读课文《麻雀》、《让它们自由生息》、《蒲公英的梦》与一篇略读课文《台湾蝴蝶甲天下》。
《麻雀》生动地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奋不顾身从猎狗眼前拯救从巢里掉下来的幼儿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的敬佩之情。
《让它们自由生息》介绍了日内瓦这座世界著名现代化城市中野草自由生息,野鸟与人共处的景象,赞扬日内瓦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蒲公英的梦》用童话的形式抒发了蒲公英在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中对清洁美丽的环境的渴望,形象的向人们介绍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教育人们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台湾蝴蝶甲天下》课文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台湾成千上万、种类繁多的蝴蝶和蝴蝶谷奇异的景色,使人感到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读33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会写32个字,正确掌握字形。
2、理解课文,感悟文中的景色,感受自然的美。了解动物的爱、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感悟文中的景色,感受自然的美。
2、阅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续练习默读课文。
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
13、麻雀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和生词;着重理解课后第2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课文描述的是怎样一件事。
三、自学课文。要求学生读懂每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意思。自由读课文,把不懂 的词句画出来。
四、检查预习、自学情况。1.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2.理解 词义:摇撼、扎煞、绝望、拯救、庞大、安然、无可奈何等。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猎狗要吃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刚 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为拯救小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要与猎狗搏斗,“我”深受 感动,带走猎狗的事。
五、理清文章层次。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猎狗发现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小麻雀;接着写猎狗欲吃小麻雀,但被一只老麻雀的勇气弄得愣住了;最后写了“我”带着猎狗走开了。
2.按这种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全文分两段: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第2—7自然段为第二段,其中第2、3自然 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局。
六、作业。
1.写生字和词语。
2.根据课后的练习1体会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教学目标:
1.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2.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二、讲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时间:打猎回来时。地点:林荫路上)
(二)学习第二段,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1.讨论事情发生的起因
(1)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么神态?(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
打着小翅膀)“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呆呆地”与“无可奈何”这两个词可以用来描写人或动物的哪些方面?(神态、心理等)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从巢里掉下来的?(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讨论事情的经过。
(1)猎狗发现小麻雀后,是怎样做的?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默读第四自然段。①回答上述第一个问题。(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指导学生读这句时,要突出紧张的气氛。②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绝望”是什么意思?注意此时老麻雀是什么样子。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现出老麻雀的绝望。
(2)老麻雀这么急切地飞下来,要做什么?齐读第五节。学生回答问题: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拯救”一词怎样理解?一只麻雀斗得过一只猎狗吗?老麻雀知不知道这一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读文中句子回答)明知斗不过,为什么还要飞下来?(读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怎样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要引导学生回答得充分、具体。
(3)面对如此无畏的老麻雀,猎狗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节。想一想猎狗为什么会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愣妆、“这么大”两词要重读,两个“慢慢地”要读得声音长些,表现出猎狗的发愣和犹豫。
3.讨论事情的结局。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唤回猎狗,把它带走。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拯救了小麻雀的生命。老麻雀的英勇无畏,老麻雀伟大的母爱令人钦佩,令人感动。
板书设计:
14、让他们自由生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3.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
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义。
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与“连”意思上的区分。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认识8个字,会写10个字。掌握钢筋、修剪、贵贱、联合国、赴宴、啄食、面包屑、野餐等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2.“啄”的声调是二声,不是一声;“餐”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联”与“连”意思上的区分。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2、利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认读生字看片同时,结合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或提出并解决相应注意问题。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的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它们”指的是谁?
四、作业布置
写生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日内瓦城市中野草和小鸟自由生息的状况,激发学生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感。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日内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从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课文中描写的野草自然生长、人与鸟和谐共存的景象,理解日内日瓦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3.理解:“人工草坪与野草‘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和“小小麻雀也‘活得自在,活得有尊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引入:
(1)板书知道课文主要介绍的是日内瓦的什么在自由生息?
(2)板书课题:回忆课题中“它们”指的是什么?
(3)板书:野草
小鸟
2、指名分别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哪些自然段让 你感受到野草在自由生息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受到小鸟在自由生息的。
3、日内瓦人怎样让野草“自由生息”的?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想到了什么?
(1)日内日瓦的绿地虽然大多是地毯般美丽的人工草皮和花坛,但也时时可见花花绿绿的野草和野花。
A:一般的现代化城市对野草会怎样?B:虽然„„但是表明什么?由此看出什么? C:“时时可见”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可见”?结合
(2)在路边、树旁、楼房偏僻角落以及城乡结合处,凡无需特别美化的地方,都生长着野草和野花,它们得到园林工人的定期修剪养护。
A:如果说前面的句子告诉了我们野草“时时可见”,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可以同样用“„„可见”来概括吗?
(3)日内瓦植物园的一面山坡,野草高高生长在里圈,人工栽种的草皮低低守护在外围,两者错落有致,只有高低之分,没有贵贱之别。
A:“只有„„没有”看出什么?你看到城市的草坪。什么样?通常人们会怎样做?
B:提供资料:人工草皮的价格。野草需要用钱买吗?
C:引入:野草不仅不需要钱来买,日内日瓦的人们还非常重视野草的价值,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从第四自然段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A:学生默读后自由发言。
B:教师启发引导:
4.日内瓦人怎样让小鸟“自由生息”的?
(1)默读课文第5、——
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划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如果你是这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对别人介绍日内瓦如何是自己的乐园?
(4)指名表演或介绍,大家评议。在评议中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景,理解日内瓦人民对小鸟的保护与喜爱。
(5)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5总结:课文重点讲的是几部分内容?如何连段成篇的?
板书设计:
15、蒲公英的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蒲公英的心情和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梦”:
谈话:你做过什么梦?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做梦?蒲公英做的什么梦?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自主识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3.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4.两人互相检查。
5.检查识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在一定的语境中认读生字。
(2)抽读生词卡片,抢读练习。
6.指名分别读每个自然段。评估朗读效果,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巩固识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2.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的什么事?
3.再读课文,发现问题,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书读课文、查找解决问题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2.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写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蒲公英图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思考: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你对课文中的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名读课文:哪部分写的是蒲公英的梦?把课文中相关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情景?
2.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梦境的美好。
(1)指名读。
(2)自由选读自己认为梦中最美的情景。
(3)引导思考:梦中的蒲公英“快乐地笑了”现实中的蒲公英快乐吗?
3、品读现实生活中蒲公英的生活环境和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表示现实生活中蒲公英不快乐的句子画出来。
(2)蒲公英为什么不快乐?根据自己找到地句子,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们交流。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并讨论、朗读相关语句。
根据学生提出的句子投影出相应文字内容,进行感情朗读和感悟。
A:根据学生谈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前:时间:深夜,遭遇:汽车叫喊废气酸雨
感受:叹息,愁眉苦脸、难受、担心、一直想。
B:总结,过度:是啊,一个弱小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不担心呢?不过还好,第二天一早,椰子树上飞来几只小鸟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不料却遇到怎样的遭遇?
C:小组讨论:交流开花后的遭遇和感受,归纳板书:
开花后:第二天一早
黑烟呛、汽车叫、罐子砸。
咳嗽弄脏差点震落花瓣痛昏、哭
4.根据板书归纳:课文用什么方法连段成篇的?
5.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6.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板书设计:
16、台湾蝴蝶甲天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独一无二”、“赞不绝口”造句。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教学难点:深刻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增强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连段成篇的方法,这课书采取的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的方法写作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解题激趣。出示课题,理解“甲天下”。“甲”:居第一位。台湾蝴蝶居天下第一位,这是为什么?
2、自学课文。
(1)读课文,所说你对台湾蝴蝶的印象。
(2)自学生字,注意声旁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绿草如茵、繁殖、珍品、灿烂夺目、目不暇接、心旷神怡、古木参天、迁徙、赞不绝口。
3、检查自学情况。
二、再读课文。
1、课文写台湾蝴蝶的特点,安排了哪几方面的材料?
2、讨论小结:品种多,繁殖期,活动区。
三、细读2自然段课文。
1、自读第二段,找出全段共写了几种蝴蝶?
2、自选一种蝴蝶,找出它有什么特点?
4、朗读课文。
四、细读3、4、5、自然段。
1、自读3、4、自然段。(感受。)
2、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3、录像,感受群蝶飞舞的壮观。
4、朗读背诵。
三、课外延伸。
关于台湾蝴蝶,你知道的课外知识还有哪些?师生交流,学生为主,教师适当补充。板书设计: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第37、38课时
13、夹竹桃
第 1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13、夹竹桃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
板书设计
韧性
13、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教学反思
第 2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3.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①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②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5.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6.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7.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8.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
(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①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②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D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E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
F练习背诵
9.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作业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板书设计
韧性
13、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教学反思
第39课时
14、南海上的明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借助旁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文字、图片资料,录音: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
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位置,有条件的学生可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
1.欣赏音乐:《请到天涯海角来》。
2.揭题:孩子们,歌中介绍的天涯海角就在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地方——海南岛,想去游一游吗?让我们一起到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上去观光吧!
3.师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直观感受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学生互相交流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正音。
4.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和各段的意思。
5.学生相互质疑、答疑、筛选问题。
三、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1.整体感知:学习第1段。
(1)自读第1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欣赏图片:感知“万里碧波”和“富饶美丽”。
(3)指导朗读,体会万里碧波上的明珠——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2.图文赏析:学习第2段。
(1)欣赏“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等图片,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2)欣赏海南岛在不同季节里硕果挂满枝头的丰收图和各种名贵水产图片。
图文结合,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海南岛的物产丰富。
(3)再鼓励学生选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南海上的明珠
明珠 橡胶园、椰子园、热带植物园
(多)
海龟、鲍鱼等名贵水产
(不计其数)
铁、石油、天然气
(蕴藏量丰富)
五指山
挺立
万泉河
奔流
天涯海角
壮观
亚龙湾海滩 迷人
椰林风光 惹人喜爱
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
气候宜人 风景优美
高歌、赞美
教学反思
第40课时
14、南海上的明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借助旁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文字、图片资料,录音: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
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位置,有条件的学生可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1.读悟结合:自读自悟学习第3段。
(1)读读、勾勾、悟悟:这个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2)背一背: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3)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这个段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4)诵读第3段,小结:这个段从五指山的热带雨林、滔滔奔流的万泉河、美丽壮观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海南岛的美景。
2.自主学习第4段。
(1)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读读、勾勾、悟悟、背背,自学第4段。
(2)分组学习,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等,可借助音像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如教学句子:“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a.出示椰子林的画面,体会“屏障”;
b.让学生自己说说将椰子林比喻成“屏障”好在哪里。
c.想象情景,指导朗读。
(4)找出这个段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3.自主学习第5段。
朗读第5段,领略海南岛清晨和傍晚的美景,感受作者对海南风光的赞美之情。
三、总结全文,主动积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本文,赞美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2.选择喜欢的词、句、段,读一读,背一背,并摘录下来。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欣赏家乡的美景,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先说后写)。
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南海上的明珠
明珠 橡胶园、椰子园、热带植物园
(多)
海龟、鲍鱼等名贵水产
(不计其数)
铁、石油、天然气
(蕴藏量丰富)
五指山
挺立
万泉河
奔流
天涯海角
壮观
亚龙湾海滩 迷人
椰林风光 惹人喜爱
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
气候宜人 风景优美
高歌、赞美
教学反思
第41课时 15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并会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首苏轼的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学生:收集有关诗人苏轼的诗及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教师朗诵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的基本情况。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他的诗风流畅自然,姿态横生,既奔放又旷达,艺术手法变化多样。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是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看到了西湖在晴天、雨天的不同景象而写成的。在诗中,他把西湖比成西子(即西施),因此西湖又被人们称之为西子湖。
4.学生自由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听教师范读这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二、自学课本,理解诗句意思。
可借助《字词句篇》理解。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
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
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作业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学反思
第42课时 15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默写《望洞庭》。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
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教师:教学挂图或课件;可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
2.介绍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王叔文失败,他受到牵连,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官至检校
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梦得文集》等。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作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
3.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
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223。
三、读懂古诗
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
3.设问:
⑴ 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
⑵ 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
4.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
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
4.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1.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作业
1.背诵古诗。
2.体会诗名的意思。
板书设计
湖光秋月 开阔
望洞庭 潭面无风平静
教学反思
第43课时
16、水都——威尼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借助课文的批注,读懂课文,了解威尼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感受威尼斯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威尼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批读感受威尼斯的美丽和奇特。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水都威尼斯的录像资料。
学生:有条件的可收集威尼斯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文题目
1.上课伊始,播放威尼斯那美丽、奇特的水上风光。
2.导入:看完录像,我们的心头泛起了浪花,我们的视野受到了冲击。多么迷人的水上城市啊!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向往和憧憬一块去看看水都威尼斯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课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想一想威尼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1.小声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有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鼓励学生大胆读文批注。
2.再边读课文边思考,尽量解决自己刚才不懂的问题。
3.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4.全班交流,各组展示学习成果。
5.师生共同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如:
①威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历史悠久、以河为街、以船代车。)②为了把威尼斯介绍得生动形象,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等。)③第3、4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阅读课文,领悟情感。
板书设计
16、水都威尼斯
(美丽奇特)历史悠久
以河为街
以船代车
教学反思
第44课时
16、水都——威尼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借助课文的批注,读懂课文,了解威尼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感受威尼斯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威尼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批读感受威尼斯的美丽和奇特。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水都威尼斯的录像资料。
学生:有条件的可收集威尼斯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同学们,美的形象可以愉悦我们的眼睛,美的声音可以愉悦我们的耳朵,朗读能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威尼斯的奇特、美丽。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品读。
2.指名读,教师和学生共同相机点评。
3.师生合作读、赛读。
4.配上音乐朗读。
二、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如今的威尼斯正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前去观光。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因威尼斯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报名。”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威尼斯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先自己练习,然后试着向大家作介绍。
三、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站,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有关威尼斯的情况。http://
2.向学生提供《威尼斯的小艇》等文章,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阅读课文,领悟情感。
板书设计
16、水都威尼斯
(美丽奇特)历史悠久
以河为街
以船代车
教学反思
第45课时 积累运用4 教学目标
1.认识引号的作用。
2.读背描写秋景的诗句,积累语言。
3.阅读成语故事,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4.讨论一项集体活动,能在讨论中清楚明白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与人讨论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5.清楚地介绍一次活动。能做到语句通顺,能自读自改。
教学重点
1.认识引号的作用,积累语言。
2.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教学难点
清楚地介绍一次活动。能做到语句通顺,能自读自改。
教学准备
口语交际、习作:师生回忆班上曾开展过的集体活动,想想活动的形式、步骤及人员的分工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谈话导入:每一单元学习后,“积累与运用”里的“温故知新”总会带给我们新的收获,“积累与运用
(四)”里的“温故知新”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新知识呢?
2.自读三个句子,读正确。
3.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三个句子中引号的不同作用。
4.教师拓展几组类似句子,学生讨论说出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秋天景色的精彩诗句,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海拾贝”去读读吧!
2.学生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合作读诗句,互相指正。
4.抽读诗句。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诵诗句。
6.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景的名诗佳句,推荐给大家。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正确。
2.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讲一讲这个成语故事,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3.试着用“纸上谈兵”说话。
作业
背诵语海拾贝
板书设计
语海拾贝
教学反思
第 46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班集体里,每一位同学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的特长,在班委的组织下,我们班决定开展一次“自我展示”的交流会。为了把这一次交流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天我们就对这次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
2.出示口语交际的话题“讨论一项集体活动”。
3.议一议: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
(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活动中人员的分工。
(3)活动的方式和步骤。
4.分小组对以上几方面进行讨论。讨论时注意要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说清楚;讨论中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诚恳、要有礼貌。
5.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台上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互评互议,找出活动的最佳方案。(如活动目的和任务: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兴趣、爱好或特长的机会,在展示中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6.教师小结。(从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和集体活动方案的确定两方面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第 47 课 时
一、习作百花园(可结合口语交际讨论后开展的“自我展示”活动进行。)
1、在活动中边观察边收集素材。在“自我展示”活动中,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留心收集素材,鼓励他们用手中的笔留住每个精彩的瞬间,培养学生做即兴速记的本领和习惯。
2、活动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围绕活动过程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谈谈各自的感受;听听别人给自己的建议„„
3、讨论:如果要把这一次活动留给你的深刻记忆写下来,你准备如何构思?学生发言时教师注意倾听,并做好引导的准备。
(1)、听听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否通畅、准确,有误时要及时纠正。
(2)、听听学生是否收集到足够的素材来完成习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从别人的发言信息中补充。
(3)、引导学生将表达的重点放在清楚地介绍活动情况上。
4、学生自由写作。
5、在学生习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作为范文全班一起评议、修改。
6、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作文。
7、把自己修改好的作文读给老师或小伙伴听,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并把作文做进一步的修改。
8、全班开展一次作文展评会。
教学反思
第 48 课 时
一、誊抄作文
二、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借助注音把文章读正确。
2与同桌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自由练读。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反思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s版上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导学案
学习内容:
13、《古诗两首》
14、《庐山的云雾》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16、《赵州桥》、《语文百花园四》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大好山河”为主,这些优美的文章,分别介绍了变幻无常的庐山云雾,美丽大草原,雄伟壮观的赵州桥,引导学生感受伟大祖国山河的壮丽。
学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37个字,会写40个字。
2,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并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的让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4,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难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写作方法,还要积累好词佳句。
学法提示: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先个人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挂图 课时安排:10课时 古诗两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4)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2、过程和方法
(1)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2)朗读体验,体会诗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古诗《早发白帝城》,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
(2)读古诗《绝句》,体会迷人的春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
三、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古诗的习惯是逐字逐句牵引,而后串读诗意。应该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启迪,自悟自得,互学互补。自学法、读书法、教授法。四,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磁带
五、课时:2课时
早发白帝城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设疑预习合作学习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绝句
学习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
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设疑预习合作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迷人、壮观)后记:
14《庐山的云雾》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
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学习重难点:通过文中的词句所描绘的形象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景 学法提示:结合课文插图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景 学习准备:收集庐山的资料 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
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1.简介庐山的云雾。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2.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质疑预习合作学习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学习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体会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感悟庐山的美。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导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板书: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后记: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一、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学习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激发情感,想象创新,自编自创一首小诗或续写歌词。
四、学法提示:结合插图和自己收集的资料感受草原的美景,再结合提示思考问题,先个人思考,在小组合作
五,学习准备:收集有关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资料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一、组织教学 课题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锡林郭勒大草原》
2、齐读课题
哪一个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第二自然段)
二、设疑预习合作学习
1、先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从那儿感受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的,再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1)(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从这儿能感受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除了广阔,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丽)[板书]
读出你的感受来。
(2)(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这里的草很多,到处都是;也很高,能把我们没过,还能捉迷藏,很有意思,说明草很茂密。这里的景色很美。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如果这样写,还有这种感受吗?(品词品句)
草原上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的草深极了。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比较,感受,重点理解到处都是,很广阔,有趣。)
自己读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
再读读这两句,读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来。(有感情的朗读)
还能从哪儿感受到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原的湖水很清亮,像宝镜一样。在草滩之中,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一洼洼说明湖水很多,清亮说明湖水很清,能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真
美!)
水面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想想还映出了什么?
(展开想象: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倒影;映出了小草那绿油油的身影;映出了牛羊喝水的身影。)
我们再读读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
除了青青的野草,像宝镜一样的湖水,还有什么呀?
(4)(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不光有绿色,还有其它花的颜色点缀着,还散发着清香,这里的景色真美。)
野花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有()有(),还有(),散发着阵阵清香。
2、教师范读。请同学一边看画面,一边听,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1)、请学生放声自由读
2)、指名读,感受广阔美丽
3)、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最后是()。
三、学法引导 探究提升
1、我们知道草原不仅是广阔美丽的,而且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轻声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是因为有什么,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1)说(训练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
(2)训练语言(因为矫健的雄鹰……所以……)
(3)小组同学连起来说说。
(4)听录音:小牧民多么快乐,所以神气的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他在歌唱什么?
四、想象、创新
今天,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了大草原广阔美丽的景色,又感受到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表达喜爱之情)
你最想做些什么?(画画,唱歌,写诗)
我们一起创作一首歌草原新歌。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表达自我感受)
请小组的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示创作并评价(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锡林郭勒大草原
广阔美丽
欢腾的世界 后记:
16*赵州桥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既坚固又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3.体会一段话中,句子之间的关系,知道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讲的。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课文的第2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和好处,这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学法提示:通过提示的问题 理解赵州桥的几大特点 先个人思考再小组合作 四,学习准备: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资料 五,学习时间:1课时。
四、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一、组织教学 看图导入新课。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在理解各自然段的基础上,完成填空: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设疑预习合作学习
1.学习第1自然段(齐读)。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请根据第一段内容用“因为……所以……”说一句完整的话来赞美赵州桥。
(3)以自豪、赞美的语气朗读第1自然段。
(4)回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第1段的学习过程是以朗读为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是:一读,了解写了什么;二读,抓住词语,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三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并思考:全段有几句话,说说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整个自然段是围
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文中具体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词语和句子。重点理解“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没有……只有……横跨……”、“创举”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讨论上述词语在说明赵州桥雄伟坚固中的作用。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讨论:
①第3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第3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内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②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练习填空: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3)小结:赵州桥的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4.学习第4自然段。
(1)思考:课题是“赵州桥”,课文1至3自然段已把赵州桥建造的年代、外形特点和栏板上精美的图案作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第4自然段?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怎样理解的;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怎么理解的。
(3)大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读出自豪的感情。
五、读课文,回顾总结。
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
想一想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后记:
语文百花园四
一、学习目标:
1、辨析形近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2、练习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4、阅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
5、练习介绍家乡。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辨析形近字。
2、介绍家乡,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在组词。
1、认读四组形近字。
2、比较它们的不同。
3、指名扩词后纠错,然后读一读。
二、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1、读题明题意。
2、读题中例句,掌握合并句子的方法。
3、学生齐读例句,再次感受合并的方法。
4、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合并句子的练习。
5、教师小结:平时说话、写话时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就是由同一个主语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活动时,后面的主语就可以适当省略。
三、读读背背古诗《鹿柴》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认识多音字:柴、鹿柴。
5、理解诗题:鹿柴——表示一个地名。
6、学生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7、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给大家介绍介绍。
8、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9、练习背诵古诗。
10、认识诗人王维: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创作的许多古诗都是描写自然景物与田园风光的。
11、师生交流王维创作的其他古诗。
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完成“阅读平台”与“能说会道”
二、教具准备
课前调查: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与风土人情。
三、学习过程
一、阅读平台——雨中的树林
1、谈话导入。
2、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3、精读诗歌,体会雨中树林的美妙、神奇。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在这四小节的诗歌中,主要是围绕哪一个小节进行描写的?
6、教师总结:诗歌按照从总到分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雨中树林发生的事情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了雨中的树林犹如一个新奇、美妙的童话世界。
7、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二、能说会道——谁是最佳小导游
1、指名认读本题中的提示。
2、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任务。
3、学生独立准备口语交际的内容
4、指名反馈,联系介绍家乡。
5、集体评议,指导学生进行清楚,有序地介绍家乡,突出家乡的美丽或可爱。
6、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相互介绍,交流。
7、各小组推选一名小导游,在全班交流、介绍。
8、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不懂或不清楚的地方,举手向小导游提问,请小导游认真回答。
9、全班评议:十佳小导游。
10、教师总结:家乡有勤劳善良的人民,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家乡有有趣的风土人情,家乡有我们幸福的家园,我们不仅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我们还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三、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学习目标
完成“笔下生辉”。练习描写身边的一处景物。
二、课前准备
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处景物。
三、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细心的孩子一定能够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树林、小河、田野、道路、建筑……,今天我们就来练习动笔赞美它们。
2、教师板书:介绍一处景物。
二、观察表达,口头介绍
1、说说你最喜欢身边的哪一处景物?问什么?
2、出示提示,引导观察、说话。
3、学生按提示独立观察,准备描述。
4、指名反馈。
5、集体评议。
6、同桌互相介绍,互相评议。
三、理清思路,动笔写作
1、教师导言:现在就请大家把自己所说的再整理一下,然后动笔开始写作。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3、作品展示、评析、练习修改。四.结束课堂,布置作业。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