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s版第六册第四单元教案
13山村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文章中的优美的语句。
2、读懂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山村早晨的美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山村早晨的美丽景色。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山村早晨的美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山村的早晨》,(教师板书课题)大家要特别注意一下晨字的写法,可以跟着我一起来写这个字。2.齐读课题。
3.在你的心目中,山村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简要说自己心中对早晨的印象)
4.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山村的早晨。(播放课件,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来欣赏美丽的山村画面。)
5.山村的早晨实在是太美了!让我们带着这种美的感受再来读一遍课题。6.当我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古代诗人邵雍曾经写的一首诗,名字叫《山村》,大家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7.那么现代诗人盖尚铎笔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8、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
9、指名朗读文章 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10、把课文读通顺。
二、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按字形结构分类,注意不同结构字的特点,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指导“揉、缤、幅、裙、梳”,上下结构的字重点指导“舞、盈、拳、羞”。
2、先示范书写,再主学生练习写。(注意笔画正确,注意各部分的搭配)
3、组织交流学习生字的记忆方法。
三、再读课文,达到熟练。
1、自由读课文,读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
2、同桌协作,互查生字读音,互相订正。
3、指名朗读文章
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要先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朗读课文,懂得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山村早晨景色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懂得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山村早晨景色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山村的早晨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呢?说说你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
(美丽宁静的、睡眼惺忪的、充满生机活力的)
4.你们刚读了一遍课文,就有这么多的体会,真了不起!还想读吗?(想)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们真爱读书!读书就像品茶一样,要一口一口慢慢地品,越品越有味道。待会再读课文的时候,我建议大家采用这样一种读书的方法:边读边想象,当你读课文的时候,在你的眼前出现画面,还可以让这些画面在你的脑海中动起来。2 想不想用这种方法再试着读读课文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前三个小节,边读边想象。
2.交流感受,感情朗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可以抓住你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谈谈你在读的过程中眼前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1)小溪带走夜的鼾声,露珠打湿美的黎明;
山村从甜梦中醒来,晨风给她揉着眼睛。重点体会:露珠打湿美的黎明; 晨风给她揉着眼睛。
(2)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晶莹的露珠,感受一下那温柔的晨风。(播放课件)
(3)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相机引导:这里的黎明是美丽的,是宁静的,露珠落在花瓣上、落在小草上、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摇摇欲坠。谁还想再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齐读。师评价:我看到了露珠滚落;我感觉到了微风拂面;我看到了露珠正在花瓣上跳跃。)
(4)缤纷的彩蝶舞姿轻盈,采花的蜂儿歌声嘤嘤;欢快的小河舒展着腰肢,轻巧的炊烟袅袅地上升。
教师引导学生与下面的段对比体会。(课件出示)
彩蝶舞姿轻盈,采花的蜂儿唱着歌儿;小河舒展着腰肢,炊烟袅袅地上升。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缤纷、歌声嘤嘤、欢快、轻巧
(5)同学们说的真好,既然诗中的句子这么好,那你们赶紧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吧!
小结:同学们,你们读的各不相同,这就是读书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早晨像刚睡醒的女孩儿,美丽、宁静、睡眼惺忪(xīnɡsōnɡ);噢(ō),大自然是多才的画家,描绘(miáohuì)出这幅水墨mò丹青。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水墨丹青”是什么意思?“这幅水墨丹青”指的是哪一幅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画的内容展现出来。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小节。
(6)同学们,大自然为我们展现的水墨丹青仅仅是这些内容吗?画里面还有什么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看看作者是怎样为我们描绘这幅水墨丹青的?
(7)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几小节,把你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内容通过读来表现出来。可以有表情地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等,在你们读的过程中,我也在读,我要读你们,我要从你们的表情上,甚至动作上来分享你们读书的喜悦。
(8)展示汇报。(为节省时间,每个小组只读一节。)
师:大自然为我们描绘出了怎样的一幅水墨丹青,大家清楚了吗?让我们通过读来体现一下她的美丽!(师生合作读课文。)3.引导想象,读写结合。
(1)同学们,大自然这个多才的画家为我们描绘的水墨丹青仅仅是作者所写的这些内容吗?不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山村的早晨,边听边想象大自然到还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播放音乐,想象。在听的过程中,心中的喜悦可以通过表情展现给大家。
(2)请同学们从美丽的山村早晨再回到我们的课堂之中。谁能当一次小诗人,把你想象到的美丽的景象写成诗句。(每人发一张小纸片)
(3)出示句式,学生练写:
——的——————进画里来了,————————————。
(4)交流展示,品味评议。
例:美丽的小鸟飞进画里来了,欢快的歌声在树梢上荡漾。
柔嫩的小草钻进画里来了,大地捧出一块块碧绿的毛毯。
勤劳的农民伯伯走进画里来了,他们扛着锄头去开垦希望的土地。
(5)同学们,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作家,小诗人。山村的早晨是美丽宁静的,是生机勃勃的,更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抓紧时间,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6)学生背课文。4.拓展知识,回归整体。
(1)山村的早晨是令人陶醉的,让人留恋忘返的。其他地方的早晨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课件,教师通过解说引导学生欣赏其它地方的早晨景象。
(2)同学们,不同的地方,早晨的景象各不相同。但是,常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永远是美丽的,是充满希望的,是生机勃勃的!让我们一起张开双臂去拥抱早晨,拥抱自然,拥抱美好的生活吧!
三、布置作业:
学完这首小诗,你想完成什么作业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作业内容,并相机指导。)
四、板书设计:
美丽
山村的早晨
宁静
水墨丹青
生机勃勃 教学反思:
14登上企鹅岛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企鹅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是围绕南极企鹅十分有趣这个意思,从几个方面写具体的。学习课文仔细观察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了解企鹅,感受企鹅的可爱。
2、激发对南极的热爱与向往。
3、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解词语。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出示南极的课件。
2、学生观看课件中南极的景象,感受南极冰天雪地的情景。
3、出示企鹅岛的图片。
4、学生看图感受岛上成千上万只企鹅的壮观景象。
5、激趣:大家想不想也去企鹅岛上看一看?
6、板书课题。
7、学生认读生字:“企”。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
3、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其中主要是介绍了什么?
4、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5、学生自由读课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检查生字新词,指导写字。
1、学习本课的生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认读。
(2)学生以各种形式读生字和新词。
(3)说说这些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些什么?
(4)老师小结,强调重点。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结束课堂练习。
四、老师小结课堂:
企鹅岛上居然生活着这么多的小巧可爱的企鹅,那里的企鹅都长得什么样呢?请大家课后再读读课文,查查资料,我们等到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读词语。
2、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正确读词语。教学难点: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了解了许多有关企鹅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乘上开往南极的飞机,一同去企鹅岛看看这些小家伙吧!(播放有关企鹅的课件)企鹅岛的这些小家伙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看后自由说自己的感受。(活泼、可爱、有趣)
二、深入课文,用心感知
1、画面是可爱的,而我们的文章,会让你收到更准确、更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开始仔仔细细地读课文,一边读还可以一边画出,你对企鹅有哪些新的、具体的了解。
2、学生小声读书,感受到了企鹅岛的企鹅数量多。并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
3、学生汇报。
4、老师在学生零散的汇报基础上,归纳小结。(学生谈到哪就讲哪一部分)
(1)小企鹅长得什么样,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三自然段)
(2)“这次再完整的读本段,企鹅是什么样?”板书:样子。(3)指名汇报。
综合同学的发言说出企鹅的显著特征走起路来一摇一摆
(4)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企鹅到底是什么样?
(5)全体同学站了起来,做一做那有趣的姿态。
(6)请你再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小企鹅的可爱样子。
5、学习第四自然段,抓住特点感悟写法。
(1)默读,看看这里介绍了几种企鹅,用直线画出来,用曲线画出文中能概括出了这种企鹅特点的词语。
(2)课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各具特色的企鹅,请你轻声读课文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企鹅,为什么?(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小企鹅的可爱。)
学生谈读后感受。
6、在此画面上,教师放出一段悦耳的铜铃声,兴致盎然的说:“呀!它向你们发出邀请了,说什么呢?”
7、企鹅岛上的这些小家伙,名字多有趣,根据自身的形态、特点、声音来命名,其实南极大陆还有其它的企鹅也同样精彩。让我们一起欣赏它们,在银白世界中,尽情玩耍的情景,你能为它们起个名字吗?”
8、小企鹅这么可爱、有趣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成长的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5、6自然段,和同伴合作编一个企鹅成长的小故事吧!讲故事应该注意什么呢?下面,我给你们一些帮助,紧接着出示这样一段话:“我是一只小企鹅,刚刚出生不久„„过几个月„„再过几个月„„”。
三、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指导读全文:今天我们登上了企鹅岛,不仅了解了这里企鹅的样子、种类,更感受到了它们的可爱有趣。就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课文吧。
2、我们就要和这些可爱的小企鹅告别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从大家与企鹅里别的话中我能感觉到,大家和舍不得离开南极,离不开这些可爱的企鹅们。那就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本领,长大后能真正到南极去考察,真正登上企鹅岛,好吗?
2、必做题: 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阅读《有趣的企鹅》、《南极风光》。
选做题: 给你喜欢的企鹅画张相。
查阅中国南极考察站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金企鹅(最漂亮)
登上企鹅岛
帽带儿企鹅(彬彬有礼)
阿德雷企鹅(最凶猛)教学反思:
15奇异的植物世界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奇异的植物,激发观察、研究植物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读出句子的语气。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奇异、植物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3个。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按地点转换记叙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并能恰如其分地表达。
教学难点:课文的表现手法是先写“奇异”的现象,然后叙述“奇异”的原因。从而体会到这种设立悬念的写作方法,更能烘托出植物的奇异。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读通课文,了解大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奇异、植物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3个。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学会生字和新词。教学难点: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释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奇异的植物世界》。(板书:奇异的植物世界。)
l.指导读课题。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出不同的感受。)2.谁能把这个课题解释一下:
“奇异”,奇怪、特别。是说奇怪特别的植物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有有兴趣的学生可结合词语查字典了解字义。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3.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4.质疑问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一般放在细读课文时解决。有的问题则可立即解决。
5、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奇异的植物,激发观察、研究植物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激发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按地点转换记叙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并能恰如其分地表达。
教学难点:课文的表现手法是先写“奇异”的现象,然后叙述“奇异”的原因。从而体会到这种设立悬念的写作方法,更能烘托出植物的奇异。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星和同学们到植物园去,看到了哪些奇异的植物?默读回答,并出示表格: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二、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节朗读,检查读通情况。
三、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哪几节是写参观植物园的经过?(2-7节)
师引读:第一节交代了参观的地点——植物园,参观者——小星和同学们,向导——农艺师李叔叔。
师:第8节以感叹句“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点明课题,总结全文。
四、以表格为切入口,理解课文内容。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默读第二段,划出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
出示:走进植物园→花棚那儿→小路旁→草地上→水草地→荷花池旁。2.默读课文,分小组用三种符号分别划出表中答案。3.集体交流:
植物名 参观顺序 所见所闻的现象 原因
哈哈树 走进植物园 听到“哈哈”大笑声 风吹 电花 来到花棚那儿 碰到叶,就像触电 带电
蜡烛树 走到小路旁 看到蜡烛似的东西 点火就像蜡烛一样亮
醉草 走到草地上 嚼小草,就像喝了酒 草叶里含酒精
捕蝇草 来到水草地 爬到草叶上,叶子闭合起来,小虫被吃捕蝇草
水笛荷 来到荷花池边 听到笛声 风吹干花膜,就发笛声
说说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的顺序及各处所见的现象和原因。
(1)自己试说(2)同桌互相说(3)指名说 4.理解过渡句。
找一找,每一个地点,作者用了哪些句子过渡,请你用横线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它们在上下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连接上文,引出下文。)
五、自由读课文,体会文中说话人的语气。
课文的重点段写出了植物的奇异及其原因。文中李叔叔的话语,使孩子们茅塞顿开,更加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1.自由读课文
朗读指导:
(1)读好问句:“这儿明明没有别的游客,哪儿来的笑声呢?”“这是什么呀?”
(2)李叔叔的话要读得平和亲切,符合人物的身份。
(3)课文中有一些描写人物情状的词语,要结合当时人物的感情去读。2.指名读。
六、总结
课文通过记叙小星和同学们参观植物园,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奇异的植物,使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种种奇异的现象,又了解了原因。倍感植物世界的奇异。
指导朗读:多么奇异的植物世界啊!(总结全文且点题)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奇异植物的资料,全班交流。2.阅读《植物的感情》、《院子里的悄悄话》
八、板书设计:
带电植物
蜡烛树
奇异的植物 醉草
捕蝇草 水笛荷
教学反思: 16* 鸟儿的侦察报告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侦蚊毒悲”。学习“信息、加急电报、侦察、哭泣、悲剧、威胁”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宣布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分析: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中思考:课文写了几种报告?这几份报告是怎样的?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字音。有有兴趣的学生可结合词语查字典了解字义。
2、老师检查学生认读情况。3.说一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4.质疑问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一般放在细读课文时解决。有的问题则可立即解决。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a)教师范读课文。
b)引导学生读。学生边读边想:鸟儿们都怎么了?
c)引导学生学习燕子为什么哭泣,海鸥为什么再也飞不起来了,“我”的鸟儿为什么迷失了方向?教给方法。
d)教师出示思考题。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组织议论。思考题: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五、指导朗读,读出感情。
提出默读要求:不出声,口不动,不指读,要有一定速度。教师范读,并指导。
六、梳理全文,体会思想。
1、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七、作业设计:
了解到当地的污染情况。
八、板书设计:
燕子在哭泣
16、鸟儿的侦察报告 海鸥再也飞不起来
“我”的鸟儿迷失方向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部分多音字的读音,感受汉字的有趣。
2、改写句子,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3、背诵古诗,增加语言积累,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音律美。
4、阅读短文《葡萄沟》,逐步提高阅读水平。
5、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6、初步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一件事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加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水平,培养交际能力,学习习作方法。教学难点:培炎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继续一件事情的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部分多音字的读音,感受汉字的有趣。
2、改写句子,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3、背诵古诗,增加语言积累,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音律美。
4、阅读短文《葡萄沟》,逐步提高阅读水平。教学重点:加强语言积累。
教学难点:改写句子,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逐步提高阅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语文百花园,这里有有趣的汉字,春天的古诗,迷人的葡萄沟,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当一位绿色小卫士,开展绿色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们愿意与我一起走进语文百花园吗?
二、畅游语海,体验趣味。
(一)汉字真有趣yàn(吞咽)
1、出示第一个多音字:咽
自己读一读这个字及其组词,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体会在我们的汉字中,有一部分字一字多音,读音不同,导致它的意思也不一样,让学生体会到多音字的有趣)
2、像这样的汉字在我们的汉字中还有很多,例如,种、恶、干(依次出示这三个字的读音)
3、自己读一读,在书中的括号中根据不同的读音组出词语。
4、引导交流评议,订正错误。
5、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读音组出更多的词语,并互相评价,纠正错误。
例如:种:zhònɡ种地、种植、种花、耕种 zhǒnɡ种类、种子、播种、选种
6、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引导学生进行多音字的拓展复习,对以前学习过的多音字进行复习总结。
(二)仿照例子,改写句子。
1、教师引入:在我们的汉语中,不光汉字有这么多的趣味,就连句子也很有意思。请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例: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海鸥的羽毛。
海鸥的羽毛被又黏又稠的石油粘住了。
2、学生读句子后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从而体会到在汉语中,有时候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3、学生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大风刮断了树枝。
4、补充练习。
(1)春风吹绿了小草。
(2)妈妈做好了晚饭。
三、读背古诗,积少成多。
1、自由读古诗,认识字词,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解决。
2、充分朗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对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及时进行纠正。
诗的前两句是写景,描写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山野遍绿,杜鹃声声,细雨蒙蒙。第三句承上启下,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最后一句集中写了农家紧张的劳动。全诗大意是:山野里到处绿油油的,涨满的河水映着天光,白茫茫的一片,杜鹃声声啼叫,细雨像雾一样;乡村的四月已经进入农忙时节,闲人很少,农妇刚采罢桑叶,又去插秧种田。
4、学生边朗读,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熟读成诵。
5、学生试着根据诗意画一幅雨中采桑插秧的图画,全班交流展示。
四、阅读短文,提高能力。
1、自由读短文,不会的字词自己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交流,说说你通过自己读书认识了哪些字,理解了哪些词语。
3、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五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语的意思,在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感悟。)
4、自由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课文中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和葡萄干特别有名,葡萄沟的老乡也特别热情好客。)
5、自由练习朗读,读出作者对葡萄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6、开展朗读比赛,读出自己的感情。
7、把课文中好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自己的采蜜本上。
五、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教学目标:
1、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2、初步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记叙一件事情的方法。教学重点:培养交际能力,学习习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炎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继续一件事情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短片。(短片的内容是:社区、校园中飘动的纸片和塑料袋,田野、村庄乱倒的垃圾等被破坏的环境。)
教师:同学们,看了短篇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学生自由来谈自己的感受。)
2、那么,当我们走进社区、校园、村庄、田野、公园来欣赏美丽的风景的时候,还应该做一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建议。)
3、教师:那么,就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当一名光荣的绿色小卫士,开展保护家园的活动。
二、引导学生选择开展适合的活动。
1、小组交流讨论:你们打算开展什么样的活动?
2、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
教师结合书中的泡泡图,引导学生确定好自己小组的活动内容。
(1)给花草浇水
(2)每人负责管理一棵小树
(3)做几块保护环境的宣传牌
(4)编写一些生动活泼的环保提示语
三、交流自己参加绿色行动的经过和体会。
1、小组内交流经过和体会。
要求:
(1)声音不要太大,让本小组的人听清楚,又不影响其它的小组。
(2)要把自己参加活动的经过和体会说清楚。
2、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
要求:
(1)声音要洪亮,让同学们听清楚。
(2)交流时,要把自己参加活动的经过和体会说清楚,还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3)全班评议:谁是最优秀的绿色小卫士。
四、作业布置:
继续搜集环保资料,为写作文做准备。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语文s版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
总备()课时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由精读课文三篇,略读课文一篇及“语文百花园三”组成。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这种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三个真实、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故事中科学家们细致地观察生活、认真思考,大胆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张衡》一文通过讲述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事,赞颂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捞铁牛》一文,则通过记述宋代和尚怀丙巧妙利用浮力打捞深陷河底淤泥的铁牛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从中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一文则通过英国科学家布斯发明吸尘器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动脑筋,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才会获得成功。《刻舟求剑》《揠苗助长》这两则寓言,生动形象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事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要用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急于求成,违背客观规律是会受到惩罚的。在理解寓言说明道理的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习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认识事物的的能力。
这几篇课文通过几位科学家们的真实故事,向学习者传递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不断的发明创造。只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实践,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地认识事物方法的培养,不是教师空泛的说教,而是依托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文本,依托于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的对话之中,依托于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的体会、感悟之中,依托于对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体验之中,依托于与作者情感产生的共鸣之中。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实际,细细品味,由浅入深地逐步渗透。
配合本单元的主题,在“语文百花园三”中安排了相关训练内容,“阅读平台”中的“毕升”不仅使学生学生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和意义,增长人文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科学意识和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能说会道”安排了“我的奇思妙想”的话题,目的是发展思维、表达和交际能力。不仅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实施了说写沟通和相互联系。“笔下生辉”要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后创造性地完成习作,以书面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一项小发明,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
教学本单元可用11-12课时。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1-2课时。单元学习目标:
1、识字写字:能够认识汉字26个,会写39个。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一定含义的词语、句子。体会这些词语和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进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4、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叙述事物的方法。
5、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品味语言,默读思考,想象,联想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英国科学家布斯研究吸尘器执著的精神。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作任何事情都要有科学的态度,做事要遵循事务的发展规律。
6、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粗知课文的大意。
7、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事情过的方法。
8、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多义词的用法,认识意思的相反词语,积累古诗和名人名言。
9、引导学生观察、发挥想象,以“我的奇思妙想”为题,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10、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写法,介绍自己的小发明,再反复说、交流的基础上完成习作。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文章写的是人物故事,朴实的语言,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在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培养认真、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本单元时,应抓住学生对科学充满向往,对科学研究充满神秘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想象、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从中受到教育与启迪。同时,还要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把文章叙述清楚的。理清文章层次,如《张衡》中描写地动仪构造和功能的一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捞铁牛》这一篇文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让学生明白“先概括后具体”及“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步把过程写具体”这两种写作方法。教学时,要认识两种写作方法,让学生能感悟到这种写法使文章条理清晰,但只是渗透不用讲语法术语。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可以让学生学习运用写法写一段话。把“读”与“写”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小物件,让学生先描述整体再按一定顺序具体地描写部分。张 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9个,会写的字15个,要求掌握的词语10个。
3、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教学难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及功能,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段落。
3、激发学生对张衡的敬佩之情。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难点: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段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将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认识几个有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谁呢?讲述了他们哪些发明创造呢?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会学到哪些学习方法?我们赶快打开书,自己读读单元导读吧!
2、自由朗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明确:导语由两部分组成——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即学习方法)
二、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科学秘密,科学家们在研究、探索,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科学之谜。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了张衡的?(2)说一说课文大意。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 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小组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2、全班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自由读)(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5)理解词语意思
3、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自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张衡的?
3、学生汇报,教师进行梳理。
①张衡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
②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③地动仪构造精巧,能预测地震。
④公元138年发生了一次地震,地动仪做出了准确的预测和报告。
⑤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预测仪器,他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五、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三个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杰出”。
东汉时期,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名叫张衡。(1)你能把“杰出”,换意思相近的词吗?(著名、有名)(2)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3)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4)体会小泡泡“不吉利的说法”。
(5)理解“发明”的意思,说说它和“发现”有什么不同?
3、小结: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构造怎样?是怎样准确预测地震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2、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重点: 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及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教学准备: 地动仪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他经过研究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是什么样?它能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张衡的?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板书:发明地动仪
杰出地动仪的构造功能
预测地震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己默读课文,思考:
①地动仪是什么样的?它怎样测定地震?
②请看图介绍地动仪的样子,讲一讲它是怎样预测地震的? 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地动仪的样子介绍清楚的?(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①指名指图说说。
②评价说的是否清楚明白。
③再指名说一说,教师随机板书。板书: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④你觉得地动仪的构造怎样?(造型精巧、精致、造型别致)⑤同桌看图说一说。闭上眼睛,想想一下地动仪是什么样的,这样造型美观、精巧、灵敏的仪器,让我们介绍给别人吧。
⑥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3)教师小结:作者首先介绍了地动仪像一个大酒坛,然后具体地介绍了每一部分的构造特点,准确地运用了动词,把地动仪的外形特点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了,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小物品。(4)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呢?谁来说说?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吗?
如果——————(9什么方向)发生地震,地动仪的————————。(5)张衡的地动仪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呢?我们继续学习。
2、学习第五-七自然段:(1)自学提示:
① 默读课文,想想地动仪是怎样预测地震? ②用自己的话讲讲地动仪预测地震过程。
③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记述的?(事情的发展顺序)④你觉得张衡是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说说事情的全过程。(3)体会词语:议论纷纷。①议论纷纷什么意思?
②人们会议论什么?假若你就在这里,你会说什么?
③看来人们对张衡的地动仪持怀疑的态度?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④读读第七自然段。大伙儿这才心信服。
⑤读读,你有什么感受?理解“才”的意思。
⑥对比第六自然段,再来读一读。你觉得张衡是一个怎样的人?(4)同桌的两名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件事。
3、学习第八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2)“卓越”是什么意思?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回顾全文,从哪里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2、总结全文,出示古观象台的图片,介绍浑天仪,阅读“学习链接”。张衡研究出了地动仪,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能学科学、用科学也能成为一名发明家,造福人类。
3、请你对张衡说
一、两句话。赞美他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仿写,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1、再次读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己总结写法。
3、说说你打算写什么小物件?它有什么特点?(笔袋、铅笔盒、芭芘娃娃„„)
4、指名说,同桌说,再写一写。
五、布置作业:
1、读句子,选择词语填空。
2、完成选做题。
3、积累词语。
六、板书设计:
发明地动仪最早
张衡
杰出
地动仪的构造功能
大酒坛(秃起铸对准蹲仰对准)
造型美观
卓越
准确地预测地震
教学反思:
10捞铁牛
教学要求: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熟悉、议论纷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布置预习。
1、解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后简介本课主要内容。
2、提出预习要求。
二、检查预习。
检查生字词读音及朗读课文。
三、按照提示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练习2。
2、讨论思考列出的四个意识,分别是讲哪些自然段的。
3、在讨论的基础上,教给分段的方法。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要捞铁牛?“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什么事议论纷纷?可能会怎么议论呢?一个和尚是怎么说的?从他说的话,你看出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了捞铁牛的哪几项准备工作?
3、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段包括几个自然段讲了捞铁牛的哪几个步骤?(铲沙拔“牛”;划船拖“牛”;一只一只全拖回)
4、铲了泥沙以后,拴铁牛的绳子为什么会越绷越紧?为什么能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向上拔?
5、齐读第四段。
讨论:什么是“出色的工程家”?为什么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六、小结:
七、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弄懂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 8 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七、板书设计:
水冲断浮桥
潜水找牛
重修浮桥
备船装沙
利用水的浮力
捞铁牛
准备工作
拴船搭桥
聪明智慧
拴牛连架
打捞铁牛 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刻舟求剑》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
3、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讲这则寓言。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3.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提问)
(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指导背诵。
(五)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不小心
掉
不着急
刻记号
不慌不忙
船靠岸
捞剑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揠苗助长》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
3、懂得必须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做事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讲这则寓言。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一)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由题引入,变文字为画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了解故事的内容,为学文奠定基础。)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强调自读自学,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掌握。通过交流丰富识字经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朗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相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如: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 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讨论。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四)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2、你还知道什么寓言?讲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从寓言中你有哪些收获?
(开阔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问题设置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融合学生个性化的见解,丰富了语文积累,促进了学生想像能力、思维水平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抓住生字特征,加强范写指导,自主写字评议,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二、作业:
把这则寓言讲给父母听。
三、板书设计:
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
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教学反思: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一试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启发。
2、通过教学培养和增进学生的自渎自学课文的能力。
3、学习本课会认的6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参考提示要求全面了解文章意思。
(1)课文写的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2)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读音读正确。
2、抽读字卡、词卡。
课文里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3、检查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不会的生字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出示第一幅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个自然段的内容?
3、分角色读读。
4、思考:车厢里的乘客会怎样想?
5、假如你就是一名乘客,你会怎样做?布斯是怎样想的?
6、小结:正是这件事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
学习第二部分: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依据课后提示自学课文)
2、根据课后的默读提示自学课文:
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时候,妈妈说的话对他有什么启发?后来他又是 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再说说自己对“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的体会。
3、全班交流:
(1)理解句子:“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压进去呢?”
(2)妈妈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①读读这段内容,体会布斯的执着精神,妈妈对儿子的关心。
②小小的木塞在别人眼里那么不起眼,为什么给布斯那么大的启示? ③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④再次通过朗读来体会布斯为了研究“扫地机”到达了痴迷的程度。
⑤从“木塞”——“龙卷风”——“吸灰尘”,这一连串的想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3)教师小结:妈妈无意中说的一句话,却给了布斯巨大的启示。
(4)如果是我,也只能想到如何把木塞压进去,怎么也不会和“龙卷风”联系到一起,布斯不但想到了这些,还联想到了什么?
①读读这部分,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②出示第二幅图,看看布斯在干什么?文章中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③默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描写布斯动作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质。
(放找蒙趴吸取)
④放声朗读,体会布斯的执著精神。
(5)你觉得布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
1、齐读课文。
2、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布斯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1、这件事对你思考问题有什么启发?
2、把你的想对布斯说的话写在书上。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六、板书设计: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布斯发现„„
母亲的话启发„„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部分多音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的积累,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名人的伟大创造。
4、通过“我的奇思妙想”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水平,培养交际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学过的部分多音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知识。
2、通过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的积累,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3、通过本次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我国名人的伟大创造。教学重点:加强语言积累,提高阅读水平。教学难点:提高阅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课本中的多音字。
2、认真读以上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交流。
4、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5、出示泡泡里的话,全班齐读。
6、(1)出示“喜欢和厌恶”
(2)学生读这组字,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7、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
二、读读背背《劝学》、采集本中的好词好句。
1、出示文中带读读背背《劝说》。
2、全班齐读。熟读成诵。
3、展示“我的采集本”中自己收集的关于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名言。
三、阅读平台——毕升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毕升》,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
4、自读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喜欢毕升和他发明的印刷术吗?
6、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背诵《劝学》。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备()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我的奇思妙想”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交际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劝学》
二、能说会道——我的奇思妙想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等,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代表派出代表进行发言,各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三、笔下生辉——我的小发明。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语文S版第六册教案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材简析:
这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字作家陈木城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第一到第十四节描写了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作者大量运用了贴切的象声词,模拟这些声音,使文章读来极富韵律。课文的其余小节写了雨中观雨,感受春雨,体现了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春雨带来了春天,带来了生机。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如: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课文的8-9自然段,感受春雨的精神美。教学准备:
1、课件。
2、搜集赞美春雨的词语、诗句。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学步骤:
一、朗读题目,了解题目。
二、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学生练习。
4、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质疑。梳理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留待第二课时深入探讨。
(问题梳理:
1、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2、“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五、作业:
1、写生字词、读书。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齐读课题。
(一)、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该怎么读题呢?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2)想象: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指名读4-6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问题一“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解疑步骤:
①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
②出示字幕:
“嗵——嗵——嗵!”“冬——冬——冬!”
突然,吹来一阵风,树叶上的水珠通通跌下来了。“嗵嗵嗵!”“冬冬冬!”“啪啪啪!”
③对比指导表示声音的词语,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④说说为什么有的时候读的舒缓,有的时候读的急促:
问题二: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解疑步骤:
①学生自己初步理解。
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影视中看到的画面,说说什么时候敲鼓?鼓声一响,给你什么感觉?
③理解作者这样写表达的对小雨点喜爱的情感。
4、播放春雨飘落的画面,直观感受春雨之美。
5、配乐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板书: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春雨》。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必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选做: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春天的声音
淅淅沥沥
滴滴答答
丁丁冬冬 春雨催发芽 细细的、密密的
像牛毛、花针、细丝
教学后记:
2、瀑布
教材分析:
《瀑布》是新体诗,显得自由活泼。诗的开端先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那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声音先给以昂扬振奋、心旷神怡的感觉。听到它,怎不令人急于目睹其形。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望见了,这又是何等的兴奋,诗人却无法比喻“这般景象”,只觉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诗人爱慕的感情油然而生。望见了,还没来得及细致欣赏,这是诗人初见瀑布的感受。乃至“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这才饱览无余,“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发开去,由衷地发出慨叹。看看吧!这,就是瀑布。多壮观呀!然而,诗人由激昂兴奋又围到情意缠绵。这是因为“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多优美、多惬意呀!这种境界又是多么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3.学生质疑(1)学生自由读课文(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学会了生字、生词知道了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瀑布的。)(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这小节主要写了没见到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2.自由读这小节,说出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还没看见瀑布,说明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声音一定很响
(2)“叠叠”“涌”叠叠就是一层又一层,前浪未平。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后浪推前浪。瀑布的声音就像浪涛翻滚时发出的巨响。
指名说出海浪的声音怎么样?(去过海边的都能说出海浪翻滚时声音很大,哗……哗……的。)板书:叠叠)(3)“阵阵”“吹”
风吹过松林时,会发出“轰……轰……”的响声。瀑布从上落下来冲击岩石,跌进潭里,发出的就是像松涛一样的吼声。(板书:阵阵)3.指导朗读
(1)复合投影片出示第一节停顿和重音提示: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习读。
(4)揭去复合投影片中的朗读提示
5.学生再次感情朗读第一小节,体会写法的巧妙。(三)总结学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一小节的学法: 1.读这小节,了解这小节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说出这一节给你什么感觉?说说从哪读出来的?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四)自学二、三小节
1.让学生按上述学法自学二、三小节,投影为学困生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读2、3小节,想想:这两个小节各写了什么? 7
(2)默读两小节,思考: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3)怎么读才能表现出瀑布的特点?(4)这两小节中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可以在组内讨论。3.学生汇报。
(1)第二小节写远看瀑布的样子。第三小节写近看瀑布的样子。
(2)学生概括出感觉瀑布很雄伟之后,引导学生重点通过以下词句进行理解。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板书:一道白银)师提问或生质疑:为什么作者先说没法比喻,然后又把瀑布比作了白银呢?(引导学生从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去理解。初见瀑布,它实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时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细看看瀑布的样子和周围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这个比喻,并且用一个“衬”字,非常巧妙。)②“一座珍珠的屏”也体现了瀑布的雄伟和美丽。(继续运用计算机软件)“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板书:珍珠的屏)③“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计算机软件帮助理解)(板书:如烟如雾如尘)(3)有感情朗读这两小节。
(4)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写得非常好。
(5)质疑:为什么作者写到的第二、三小节瀑布的样子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五)计算机软件播放整首诗。让学生边听,边看,边体会瀑布的雄伟壮丽。(六)总结。
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气势磅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如浪涛轰鸣,似松涛欢吼的瀑布声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美丽的瀑布景象。在我们国家,像诗人看到的这样的瀑布还有许多,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等。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把我们今天听到的和看到的变为现实。(七)作业。
板书:
瀑布
叠叠
声音 阵阵
一道 白银
雄伟壮丽
珍珠的屏
样子
如烟 如雾
教学后记:
3、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描绘惠崇所作《春江晓景》一画中的内容,但不是机械的再现。像第二句那样创造性的写法,乃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整首诗把江南春天的景物渲染得生意盎然。画失传了,诗却一直被人传诵。苏轼诗画俱精,题画诗又是宋诗中大大发展了的一种体裁,这首诗历来被看成题画诗的代表作。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教 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2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将读古诗《春江晓景》。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回忆所学过的古诗,并背诵。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解题。介绍《春江晓景》这幅画。
2、引导同学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3、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春景。哪些是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3、总结。
三、巩固练习。
1、读全诗练习背诵。
2、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三、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1)学习生字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四、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使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能使学生更能深入的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古诗《游园不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生读题。
二、自读诗文。
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有谁了解他? 自由朗读全诗 引导读后评价
三、理解诗意。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是说什么?
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自由朗读全诗,做到通顺流畅。
生朗读后指名读。(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读后,评价
要求读得字音正确,流利。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品评诗文:
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欢之情。读了这首诗,说说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及原因。
通过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探索的能力。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教学后记
4*柳笛和榆钱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春天里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出春天的无限乐趣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时间:第二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4*柳树和榆钱
柳树 柳笛
榆钱 吃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综合课)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训练。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阅读习惯,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2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训练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语海畅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畅游语海,先看有趣的汉字。
1、认识“”旁和“束”旁,说说它的由来。
2、读有“束”旁和“”旁的字。
3、说一说怎样从字的含义上区分“束”和“”旁的字。
导语:我们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过读语句,比较下面句子的区别。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
2、体会比喻、排比句的好处。
3、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4、师生评价说的句子。
二、积少成多
1、读读成语,发现这些成语都有什么特点?
2、这些成语什么意思?能用来描写春天的哪些特点?
3、还知道哪些带有“春”字的成语,说一说,再积累下来。
4、把名诗句读一读,说说意思,再背下来。
5、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诗、名句,再积累下来。
三、阅读平台
1、自由读这段话,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带着课文问题默读这段话,自己试着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和同学交流看法。
4、能为这篇短文画插图吗?请四人上黑板上画,其余人在书上画。
5、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评价画得怎样,为什么这么画?
(1)评价不要脱离课文内容,要边读边体会重点语句,谈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6、句式练习:
夏天的风应该是蓝色的,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浅蓝色看起来很凉爽。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这句话。把“秋天”这句话也改写成“因为……所以”的句式。
7、品读全文。可以运用自由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
8、积累文中好的词语、句子。
四、作业:
1、抄写有“”旁和“束”旁的字。
2、积累词语名句。
3、背诵诗句。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观察花,并能把看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鲜花盛开。无论走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僻静的小区;无论是在绿色的田野还是小小的花坛,都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我们感到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然而至,它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交流预习内容:
1、你看到了什么花,请说说你的观察感受。
(要求学生介绍花名、花的姿态、形状、颜色、长势等)
2、还可以把有关花的花期、用途等资料做介绍。
三、出示图片,指导写文
1、出示图片:
迎春花
桃花
月季
樱花
玉兰花
2、指导写文。怎么介绍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片在“迎春花”图片的下边。
(2)读描写迎春的例段。想想这段话是怎么介绍的?
(例段要求:从形、色、姿态几方面介绍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的。)
桃花:
(1)出示文字片在桃花图片下,读例段。
(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3)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桃花的?
(例段要求:花名传说、用途、生长地、生长期、花期)
月季:
(1)出示文字。读一读例段。
(2)这段话与刚才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例段要求:是从赞美花的精神、作用的角度写的。)
3、小结介绍花的角度:
(1)可以从花的颜色、形状、姿态、气味等几方面写。
(2)还可以从花的传说、花的学名、花的生长地、生长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绍。
(3)还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4)赞美花:
可以从花的特点谈如耐旱等。从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带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赞美。
4、怎么写
(1)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是从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
出示月季花文字片,读一读,研究写得好在哪儿?
(从运用修辞方法上;从运用好词佳句上;从表达情感上。)
(2)运用多种写法。
(3)小结: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样,带着喜爱之情写,表达自己对花的喜爱之情。
四、提供资料
1、有关“花”的词语。
清香、怒放、绚丽、娇嫩、浓艳、盛开、鲜艳、幽香、花瓣、花蕾、花蕊、繁花似锦、鸟语花香、白花吐艳、花红柳绿、群芳斗艳、香飘万里、花枝招展、鲜花怒放、百花盛开
2、部分花的资料、例段
例段一
春天,满树粉红色的桃花可好看了。如果你仔细一看,每朵桃花四个瓣,花蕊是黄白色的,还有一股清香味,真是使人赏心悦目。我爱套话,不仅在于它美丽,而且在于它预示着未来的收获。
例段二
我家的前后左右都是鲜红的樱花,一树树、一簇簇,鲜艳欲滴。每一棵树干都戴着一顶美丽的王冠,花枝随风摇曳着,活像一群快乐的姑娘,做着各种婀娜的姿态。青绿的细枝被一个个精巧的花球儿,挂得弯了腰。我盘亘流连,爱心欲醉,忍不住攀了一枝细细端详,每个花球都是由几十朵樱花组成,软绒绒的,红彤彤,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盛开的花朵落落大方,异彩流光,花瓣一瓣挨着一瓣,托着芽黄的蕊,朵朵都像一个个小酒盅,那酒盅里宛如斟满了春天醉人的美酒。那欲开还未开的蕾口未启,就像熟睡的婴儿张开鲜红的小嘴,可爱极了。再看,在那鲜艳的花球底下,还有几个嫩绿的小叶芽,它们也探出尖尖的小脑袋,向人们报告春讯呢。
五、写一段话
1、围绕“花”写一段话。
2、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3、班级评价。
六、修改后抄写在本上。
教学后记:
5、翠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2、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4、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5、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总结全文,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①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②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头
(美)
背
外形
腹 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眼
翠鸟
嘴
我们要爱护它
和所有的动物
像箭
一样
(敏捷)蹬开 叼起 贴着
陡
住处
小
深
教学后记:
6、海鸥,飞吧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作者的朋友和海鸥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到“锯”,等字,会写雀、取、察等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激发学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谁见过大海吗?见过大海的同学又有谁看到过那在大海上自由自在飞翔的海鸥吗?我想,凡是见过大海和海鸥的同学都会被海的总起来壮阔所震撼,都会为海鸥寻矫健优美的自由身姿所吸引。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字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能够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理解: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观察图画中的海鸥
2)、小组汇报课前准备的有关海鸥的资料。
3、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1)、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互查识字情况
4、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说说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一火力读等。质疑激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1、质疑解难。
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2、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弥漫、气息、一抹、乖巧、歇脚、触摸、欢愉。
3、第二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写了友人和小海鸥的情感;能够找出体现友人与小海鸥浓厚情谊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的意思。重点引导理解:它应该属于大海。
4、指导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山雀吗?为什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5、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6、(讨论并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
7、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地说出自己是怎样理解的最后教师再引导小结,给学生以正确的结论。
注意:抓住要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友人和小海鸥结下的友情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分层理解。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巩固练习。
1、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复习生字,指导书写。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书写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板书设计
6、海鸥,飞吧
海边弥漫着海洋的气息,和海鸥交上了朋友。弥漫、气息、一抹、乖巧、歇脚、触摸、欢愉。
7、蚂蚁的救助
教材分析:
这篇精讲课文。看似简单,细细读来却觉得意蕴深刻:患难之时,不离不弃,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时间:第三周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
(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③④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选做题。
2、积累词语。
3、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 板书
蚂蚁的救助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用力
互相关爱
奋力
互相帮助
继续
衔舍身相救 教学后记:
8、大象保姆
教材分析:
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教学目标:
1、学习会认的10个生字,理解它们在词语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增强关爱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的意识。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象的资料。
2、演示文稿(大象图片)教学时间:第四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趣引入
1、谁知道大象能帮助人们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聪明,能帮人们干这么多的事情,课文里一头大象担负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样?让我们走进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学生字,初步感知:
1、读书,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自己说一说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讨论,感悟理解:
1、理清课文层次
哪些内容是写大象保护主人娃娃的内容的?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学提示:
(1)为什么作者先写把黑熊踏成肉饼,再写对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样保护主人娃娃的?都写了几幅场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动?
3、默读课文,先自学再组内交流。
4、同学交流,读中感悟 第一部分:
1、小组汇报自学提示第1题。
2、教师小结:大象凶猛对敌、亲切对人。第二部分:
1、分组汇报自学提示第2题。
2、帮助学生理出几个场景。
(1)观察课文插图画的内容和课文哪一部分是相对应的?能归图画拟个名字吗?
第二幅图画:猛撞大树,踩狗抛尸(读书上相应内容)第三幅图画:舍身相救,感激不尽(读书上相应内容)
(2)课文中哪部分内容没有相应的插图,如果让你画一画,你怎么画,给它起个题目。
(3)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
①把最感动你的内容读出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②指名读,进一步体会。
(4)在理出几个场景的基础上,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归纳板书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质?你有什么想法。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花篮”。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人应该怎样对待动物?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大象保姆 猛撞大树
踩狗抛尸 奋勇搏斗
身负重伤 舍身相救
感激不尽
勇敢、忠诚
教学后记:
百花园二(综合课)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走进大课堂》”、“笔下生辉”等训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要有条理,说话要具体。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围绕标准评议自己,评价他人。
2、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应用文——建立档案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做到说话清楚,要有条理,要具体。培养学生归纳综合能力。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搜集有关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音等。)
2、教师准备一些动物图片、录象片段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积少成多”“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积少成多
1、自由练习,同桌互读。
2、大家相互讨论交流,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内容。
3、把这首诗背下来。
4、同桌互背。
二、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短文,能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遇到不理解的词要查工具书。
2、让学生读短文,及时纠正读音。
3、指定三名学生说一说每一段主要写什么,并引导学生发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后面的问题。
三、总结本课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训练能说会道:动物明星评选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导语:同学们,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的翠鸟,的海鸥,的蚂蚁,的大象。
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与人类和睦相处,帮助人类做事的动物明星。(教师演示动物图片或录象,并用一两句话从外形、生活习性、特有技能几方面加以介绍。)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动物明星评选会。通过你们的介绍要评出全班的十大动物明星。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力求使你介绍的动物成为“明星。”
2、介绍方法:
(1)要想介绍这些动物,你想从几方面介绍。
(2)归纳小结:可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体态、叫声等)
可介绍生活习性(吃、住、玩、喜好、性格等)
可介绍特有技能
可介绍有关它的传说。
可以抓一方面介绍,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
二、小组交流,进行评议:
1、公布评议条件:
说话清楚、有条理、介绍的具体、内容比较丰富,有意思。
2、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推选组内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评选明星。
1、推选主持人。
2、分组交流。
3、全班评议。
4、投票选举明星。
5、宣布评选结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制作动物档案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在上节的口语交际课上,评选出了班上的十大动物明星。这节课我们准备给这些明星建立一份档案。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动物小档案的图表
我们怎么填写好这份档案呢?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分组讨论,怎么填写。
每组选择一位动物明星,大家试着填写。
2、分组展示,全班评议。(1)评议要求:
填写清楚;能通过档案看出这种动物的特点,使人了解这种动物;语言清楚明白;内容比较具体。
(2)各组通过屏幕展示明星资料图表,全班按要求评议。
在评议中发现优点,发现问题,随机指导。
三、大胆创新,发展思维。
1、还有么形式可为动物建立档案?(建立档案袋)
(1)把同种动物当案卡片放到一个袋里。(了解这类动物的特点。)(2)把有关一种动物的文字材料、图片、光盘等资料放到档案袋中,外面贴上这种动物的档案卡片。(了解这一种动物各方面的信息。)
制作不同形式的档案卡片,如:
名称类别出生地帮助人们的故事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其它
2、你准备采取哪种形式做?
第一种:把班里十大动物明星做成档案卡片放入档案袋中。
第二种:为自己喜欢的任意一种动物制作档案。(把有关图片、文字等放入袋中,袋外贴档案卡片。)
第三种: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分类建档案卡片。
如:飞禽:鸽子、黄雀、黄鹂、麻雀
走兽:虎、狮、豹
家禽:鸡、鸭、猪、牛等
昆虫:蝴蝶、蜻蜓、蜜蜂
宠物:猫、狗等
四、布置制作,评选最佳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
2、全班展示
3、评选最佳,进行表扬。
4、分小组出一期小报“我喜欢的动物。”
9张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课文前5个自然段写张衡小时候喜欢数星星的故事,第6自然段写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教学目标:
1、认识到7个字,会写3个字,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经过和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趣。
3、鼓励学生依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张衡,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由人物张衡谈起----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发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
二、指导朗读。
1、认真读课文,看课文讲的 是张衡的什么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三、检查读书情况,讲说课文大意。
1、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鼓励再读课文,1)着重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
2)看课文里有哪些生字新词,体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可以介绍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指名朗读文章
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讲说,学生讲不准时,可由老师给予帮助,围绕的问题是: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张衡,我国东汉人。)
张衡是一个什么人?他做了一件什么重要的事?(张衡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发明了地动仪。)
地动仪有什么用途?它管用吗?(能测定地震,它及时测定了不地震。)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辅导词句练习和仿写练习。教学过程:
一、分段讲读课文。
1.指名一段一段读课文。
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
2、注意课文里 的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二、引导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课文说张衡是我国东汉人,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东汉”是什么时候,“杰出”是什么意思?
地震有哪些危害?当时人们是怎样认识地震的?张衡是怎样看待地震的?地动仪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测定地震的? 回答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
东汉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跳高现在有差不多两千年; “杰出”是不一般,很出众的意思。
地震使房屋大量倒塌,许多人畜死伤,当时人们反地震看作不吉利的征兆,认为是行罪了鬼神的结果。张衡不相信鬼神,他细心考察和认真研究地震,发明了测量地震的食品地动仪。
有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上面有健康长寿条龙,每条龙的嘴里衔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有八只张着嘴的蛤蟆。地震发生时,三、辅导练习与仿写。
1、先要求学生把题目读懂再一句一句地读通句子,接着要求读准词语,比较它们的不同。最后启发学生想一想选择合适的词语。
2、辅导仿写。朝那个方向的龙嘴里的小铜球就会吐出来,落在下面蛤蟆的嘴里,人们就知道是哪里发生地震了。(观察图)
交流学习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受,要鼓励他们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学习的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板书设计
9张衡 我国 东汉人 从小热爱科学 发明地动仪 教学后记
10、捞铁牛(单一课)
教材分析:
《捞铁牛》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学目标:
1、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12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2、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习题3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3、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练习1的三个问题。能按段意给课文分段。教学重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教学方法: 球形教学法
实验演示法
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
2、课前准备: 配合课文的投影片。一套实验器具。(玻璃缸、船、沙等)计算机软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第一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点拨:重修浮桥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一定要捞铁牛?
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指导学生理解:“有哪个大力士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指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捞铁牛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第二段。
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为了捞铁牛,和尚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顶呢?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讨论: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朗读第二段。
学习第三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投影这段话,组织学生讨论:
和尚先让水手们干什么?(铲沙)
为什么要把船里的沙都铲到黄河里?
船里的泥沙慢慢减少,船身和拴住铁牛的绳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一点一点向上拔)这里为什么用“拔”?是什么力量把铁牛从淤泥里向上拔的?水的浮力是怎样把铁牛向上拔?(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的画面理解捞铁牛的过程)
实验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讨论:和尚是怎样把铁牛捞上岸的?(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让学生理解)
点拨: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
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众人拖牛
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
齐读第六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和尚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起来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简单叙述过程)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怀丙和尚要叫水把铁牛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
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课文是怎样评价他的?
“出色”是什么意思?教师讲解“工程家”的意思。
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的出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点拨:
从怀丙和尚做的四项准备工作,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怀丙和尚先让水手摸清铁牛的位置,又准备大船装沙,再并船搭架,最后用粗绳拴牛这四项准备工作,而且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不可以颠倒,认识到怀丙和尚考虑非常周到。)
从怀丙和尚指挥水手捞铁牛的过程,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通过对怀丙和尚指挥水手铲沙,当铁牛被拔出来后,并不急着把铁牛捞上来,而划船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拖牛上岸,认识怀丙和尚指挥有方。)
投影“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从怀丙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没有?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没有?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通过刚才的分析,怀丙的出色表现在哪里?
板书:考虑周到
指挥有方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一分为二
总结全文
怀丙和尚捞铁牛这件事,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那时他就能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多么出色啊!直到今天,人们还是利用这种原理打捞沉在水里的重物。此时此刻,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引导学生发现课本插图的错误。
堂上练习
指导学生用“熟悉”、“出色”造句。
课后练习
朗读课文。
了解现在打捞沉船的办法。
板书设计:
10、捞铁牛
考虑周到
怀丙和尚出色的工程家 指挥有方 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一分为二
大水冲牛叫水送牛
潜水摸牛 大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铲沙拔牛 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教学后记:
11、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刻舟求剑》 这篇课文是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刻舟求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3.思考,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读第一段。(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4.学第四段。(重点段)
(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
(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
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四)朗读全文。
分析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指导看拼音写词语。
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先让学生看思考题背诵。
(1)有个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发生了什么事?
(2)那个人心情怎样?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个人先怎样?后说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题背诵,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揠苗助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什么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巴望
焦急
激动
伤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出示课件-猜猜看)
三、读课文,讲故事
1、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便是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动听的声音把课文读一遍,要做到正确、流利。一会儿站到前边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为了展示最佳的读书效果,我们再将课文听一遍。善于聆听也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出示课件边看边听)
3、同桌互相讲故事。
4、再以第一人称小组中改编故事
四、配音讲故事
1、选出农夫、农妇和他们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课件:揠苗助长动画)自我介绍
3、配音讲故事
4、小结。
问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办法?现在后悔吗?说说你的想法。现在你最想对观众们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问农妇: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该如何处理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气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他的这件蠢事。他真是一个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样子,你该怎么开导他?
问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干了一件蠢事,你一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你知道了吗?你还爱你的爸爸吗?你知道你爸爸为什么会犯错误吗?
五、总结
1、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农夫身上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呢?(出示课件-总结的话)
2、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了事物的自身规律,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人,做一个善于观察、不急于求成的人。
六、作业
《揠苗助长》新编(说说自己做过的一件蠢事)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人物:楚人
事件:求件
结果:没找到
寓意: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观念和方法 揠苗助长
愿望:苗长
揠苗助长 办法:拔苗 说明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结果:苗枯 教学后记: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德国人布斯看到扫地机扫地时扬起灰尘,想要发明一种不扬灰尘的扫地机,回到家后反复试验也没有成功,后来受到妈妈的启发,反过来试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吸尘器的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教学增进学生的自读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 体会“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这句话。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辅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读准课文里的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出
1、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文章意思。鼓励学生自读自学课文,参考提示要求全面了解文章意思。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应主要是 1)课文写的是谁?主要讲了他的什么事?
2)要先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3)自学生字新词,认清字形,把读音读正确。
二、检查自学。
组织交流学习收获,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感受,指导要围绕课文内容重点和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导朗读。
1检查读书情况,讲说课文大意。1)鼓励再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默读、大声读、轻声读、)合作学习读熟课文。(同桌读、小组读、分段读)指名朗读文章
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要先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读全篇。讲说,学生讲不准时,可由老师给予帮助,围绕的问题是:课文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1、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辅导词句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分段讲读课文。
1.指名一段一段读课文。
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
2、注意课文里 的新词语,仔细体会它们在句子里的意思。
三、引导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1)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 2)布斯在研制扫地机的教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3)布斯的母亲给予他哪些帮助?母亲的什么话启发了布斯?
引导讨论: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回答: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产生了研制扫地机的念头?
布斯在研制扫地机的教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布斯的母亲给予他哪些帮助?母亲的什么话启发了布斯? 学生讨论交流 分组说一说
讨论: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做事要有决心,肯动脑筋,布斯“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的念头,说明了他善于灵活高速自己的思维。)
布斯大林的母亲给了他哪些帮助?母亲的什么话启发了布斯?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1)检查对生字词的认读,巩固积累词汇。A. 补充词语花篮
B. 抽卡读词语 抽卡认读生字新词
交流学习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受,要鼓励他们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学习的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板书设计
12、为什么不反过来试试 布斯发现…… 母亲的话启发…… 教学后记
百花园三(综合课)
教材分析:
本百花园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等训练。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围绕标准评议自己,评价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做到说话清楚,要有条理,要具体。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绘制自己想发明的物品。(文字、图片等。)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时间:第 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汉字真有趣”、“填写反义词”、“读读背背”、“我的采集本”。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到《百花园三》逛一逛,请大家到园里走一走,认真瞧一瞧,相信我们又能学到很多知识。
二、学习第一题“汉字真有趣”
1、读一读,想一想:每组里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2、学生讨论:意思不同,读音就不同。
3、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三、学习第二题(读词语,填反义词)
1、先读例字,让学生说出“喜欢”和“厌恶”是一对反义词。
第四篇: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自己对春雨、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篷”和“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节。
3.说说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了解模拟事物的声音,叫拟声词,也叫象声词。用上这些词语,能使句子形象生动。
4.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复习课文:
一、课文中描写的飘飘洒洒的春雨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雨美在哪里?
(听春雨,雨美在声音;看春雨,雨美在样子;赞春雨,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绿色,雨,美在无私博大的精神。)
二、体会春雨声音美
作者在这一篇文章中,用了很多描写雨声的形容词,我们把这种描写声音的词叫做摹声词。你能不能找出这些摹声词呢?
1、这些声音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听雨的地点有哪些?
2、“屋前听雨”
①春雨打在梧桐叶、屋顶的浪板、铁皮屋顶上,分别发出什么声音?(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叮叮咚咚)
②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③“水像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来似的,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的。”这句话写得有色(清泉)、有形(像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来似的)、有声(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形象、生动、有趣,把“水”写活了。“推”和“挤”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雨量大,雨水的活泼、顽皮。
尝试表演“涌”“哗啦哗啦”“你推我挤”的情状,感受“水”的活泼、欢愉、生气。还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你推我挤”这个词?
3、“林中听雨”
作者走在林间的小路上听到雨滴打在哪里?像在举行什么会?(打在油加利树、相思树、羊蹄甲、面包树上,“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比喻:森林比作音乐厅)
水珠在树叶上滑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啪!嗵——嗵——嗵!咚——咚——咚!)一阵风吹过来,掉落的速度快了,就变成?(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读4-6自然段
“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三、感受春雨形象美 4.“阳台上看雨”,雨丝给作者的感觉如何?像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牛毛细雨,春雨绵绵„„)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雨丝丝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
四、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 5.作者喜欢春雨吗?为什么?
春雨给人们带来了好心情,催发春芽,给树木花草浇水,壮大河流,滋润万物,„„春雨无私,品质美好。
五、拓展练习
1、写出有关「风」、「雨」的成语:
(和)风(细)雨
(暴)风(骤)雨
(凄)风(苦)雨
(腥)风(血)雨
2、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春雨 一()清泉 一()音乐厅 一()花伞 一()微风 一()水珠
六、听写词语
淅淅沥沥、铁皮屋、推拉、叶脉、滑落、敲打、细密、演奏、飘洒、播种、品尝、乳汁、叮叮咚咚 飘洒:文中指飘扬;飘拂。另,姿态轻松自然;不呆板。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瀑布
指导预习: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短诗,从声、形、色三方面生动刻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柔美的景致。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查找有关瀑布的资料:瀑布的形成;世界三大瀑布(下面三个);黄果树瀑布(贵州);壶口瀑布(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之间)。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侧,高56米,长约670米,较小的为亚美利加瀑布,接邻美国一侧,高58米,宽320米。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宽1700余米,最高处108米,宽度和高度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
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的伊瓜苏河。这是一个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很多。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3、理解诗中的比喻句。课文脉络:
遥听
→
远看
→
近看 叠叠的浪涌上岸
一道白银
珍珠的屏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烟、雾、尘
复习课文: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2、读诗课文,说说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
①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瀑布。(雄伟壮丽)② A、远看瀑布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B、再走近点看瀑布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
“一座珍珠的屏”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
3、你还记得哪些描写瀑布的诗歌?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熟读成诵。
5、听写词语:
瀑布、层层叠叠、涌现、岸滩、比喻、衬托、屏风、千丈青山、一道白银、仰望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诗两首
预习指导:《春江晓景》背景
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一、惠崇《春江晓景》
1、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2、诗的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说说诗句的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二、游园不值
1、题目中的不值是什么意思?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人,那么,他遇到了些什么呢?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苍苔、柴扉、红杏
2、所见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如此而已的景物,然却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将我们的眼睛染绿;这红杏,将我们的心田滋润;这柴扉,让我们去感受那自然的回归。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
3、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一些普通的景物诗人又对它们赋予了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一边读一边品,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对我们所见景物特别的感情?——“怜”,爱惜的意思。片
4、“小扣柴扉久不开”这里的扣是什么意思?(轻轻地敲)可以不以换成敲?请你表演一下作者小扣柴扉的情景。(注意轻、久)
小扣就是非常非常轻的敲,但是如果用敲,敲就是比较重“砰砰砰”,比较重,这里诗人非常地爱惜柴扉,所以要用小小的扣,扣是轻轻的意思。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为什么能“出”墙?(生命力旺盛)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通过出墙的红杏想象而来。)
6、翻译,连起来说说你对诗歌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三、听写生字词、默写古诗。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四课
柳笛和榆钱
课文主要内容:
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春天里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
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柳树和榆树。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披散着头发的柳树”和“探出身子的榆树”在春风中快乐生长的、可爱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柳笛的制作方法、声音以及它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使柳笛的制作方法跃然纸上。柳笛的歌声在每一个读者的耳边轻轻响起。春天那欢乐的音符和着摇摆的春风,伴着孩子们的欢笑,飘溢在科尔沁的草原上。
第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出了榆钱可爱的样子、甜美的味道和采摘它们的乐趣。一连串细致具体的的描写,让读者的心不禁飞到了科尔沁草原上。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4、体会本文总分的写作方法。
5、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复习课文:
1、a、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B、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课文的一开始就介绍了家乡的榆树和柳树。
品读重点句:“柳树的长发披散开来,自由自在地沐浴在春风里;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 ①沐浴是什么意思?
[(1)洗澡,洗浴。(2)比喻受润泽:每朵花,每棵树,每根草都~在阳光里。(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他们~在青春的欢乐里。] ②柳树的长发是指什么?
(柳条,初步认识比喻,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③写榆树的时候,作者用了两个动词,分别是什么?(探,招手,初步认识拟人,把植物当成人来写。)
④探是什么意思?(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身。~头~脑。~囊取物。)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a、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b、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c、品读重点句:“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d、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摘榆钱
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
3、听写词语:
榆树、沐浴、拧、呈现、混合、隐蔽、奉献、略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1、说说如何区别带“棘”和带“束”的区别。初步学会用偏旁区别汉字。
2、说说上下两个句子的区别。然后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要燃放瞬时的烟花不难,难的是将这刹那的灿烂永恒定格在夜空;要鼓起一时的勇气不难,难的是将这不灭的斗志维持一生;要获得片刻的欢愉不难,难的是笑到最后.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一个民族不能贪图安逸,一个国家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的人注定是玩物丧志,无所作为的;贪图安逸的民族注定是没落的,没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贪图安逸的国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势必被淘汰被抛弃.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
3、背诵关于春天的词语。
4、学习写作:一种花
从花的什么方面去观察去写? 形状、颜色、长势、名称„„ 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
查找有关它的知识:生长地、花期、用途、传说„„ 范文:
茉莉花
我家阳台上种了一盆茉莉花,一阵微风吹来,屋子里就飘逸着阵阵清香,我情不自禁地吸了几口,真香啊!(香味)
我记得春天的时候,妈妈从外面捡回来几根小花枝,把它们插到花盆里。我每天放学回来都用杯子喂它喝水,日子一天天过去,只有一根小花枝发芽了,慢慢地又长出了几片叶子。我在心里暗暗盼望着
我的茉莉花快快长啊!(花的来由、发芽)
到了夏天,茉莉花长高了,叶子浓密青翠,还长出了几个小花苞。我每天放学回来照例用杯子喂它水喝,盼望小花苞快快打开,开出美丽的花儿。(长高了、长出了花苞)
终于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刚睡醒就闻到了阵阵的清香,我高兴得从床上跳了下来,我猜想一定是我那可爱的茉莉花开了。我三蹦两跳地来到阳台上一看,多美啊!洁白的花瓣,黄色的花蕊。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本来就还有些晕晕欲睡的我顿时清醒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说茉莉花还可以用来泡茶喝,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开花了、花的功效)
茉莉花开了,这时它成了阳台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抢尽了风头,成了我的宠儿。(总结)
第五篇:最新2017语文s版二年级第四单元教案
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读12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自制乖乖猫卡片奖励学生。
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讨论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1、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识字认读词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2、让学生知道丰富的知识要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学习才能学到。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六、教学准备:趣味卡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1、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放课件)
2、谈话:多美的景色呀!春去秋来,植物在我们自然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装点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我们就会有所启发。(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配动画)
2、请你和同桌一起认真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要求:(1)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2)儿歌共有几小节,标出序号。
3、检查认读字词:
(1)个别读,师问:你认识了哪些字?怎样记住?(2)请小老师带读,师问:你教同学学会了哪些字?(3)师随意点击学生个别读词语。(3)去掉拼音读。(4)抢读赛。
4、再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喜欢的段多读几遍。
5、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学生边听边画出末。
6、汇报学习情况。
(三)学习第一小节。
师:同学们,课文中第一小节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你们找到了吗?谁找到了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第一小节)
1、自荐读第一节(评读):
(1)谁能用一个词来换掉“啥办法”中的“啥”字?(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疑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过渡:是呀!植物没有手脚,靠的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呢?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
他们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那么你喜欢哪种植物的方法?
(四)阅读感悟第2、3、4、5小节。
1、回答问题相机理解、感悟、指导朗读2、3、4小节。(1)蒲公英
师:既然你喜欢这一小节,那么你能不能带着对它的喜爱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呢? A、理解“降落伞”。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降落伞吗?谁能说一说他是什么样的?看看老师准备的图片(出示降落伞的图片)谁能说一说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也就是说降低了危险,可以让人安全着陆。可见蒲公英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娃娃呀!B、理解“纷纷”“四海为家”读后两句。
师:那你们见过蒲公英以及它的果实吗?它是什么样的?(生回答)(评价:你可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我们有些小朋友还没有看到过蒲公英,所以我带来了一组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看课件教师边引导:看它的果实还真是毛茸茸、圆乎乎、轻飘飘的,多可爱呀!他们的种子就藏在这毛毛里。当微风吹过的时候,这些种子就会怎么样?(生答:飞走了)是怎么样飞走的?(生答:一个接着一个)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是——纷纷。还有见过哪些景物是纷纷落下的?(落叶、雪花)分别用“纷纷”说一句话。(评价:同学们我们平时就应该象这两位同学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大家想一想:风儿会把它们带到哪里?还会走到哪?(森林、小河边、田野、菜园)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安家,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四海为家。C、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看,小蒲公英撑着妈妈为他们准备的降落伞在蓝蓝的天空里自由的飞呀飞呀,他们是多么的自豪啊,因为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就让我们把自己当做小蒲公英,读出他欢快自豪的心情。注意“微风”与“纷纷”读的要轻一些,柔一些体现种子轻柔,自豪、愉快的感觉。(评价一下或再指点一下)
(2)苍耳。
过渡:还有谁喜欢其它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那么就请你带着喜爱之情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其它同学可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相机交流“全身武装”、“凯甲”以及“山洼”)A、理解“铠甲”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文中的含义,老师也找来了苍耳的图片,大家看一看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样子。(生回答)对!壳很硬.{课文中的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它的外壳很硬?(铠甲)以前指的是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衣服。}苍耳穿上这样一件凯甲,对它有什么帮助呢?小刺有什么作用呀 B、指导朗读。
苍耳妈妈真了不起,多么巧妙的方法呀,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还能使孩子们挂在动物的身上四处安家。谁还能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读一读这第3小节。C、请喜欢苍耳妈妈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吧!
(3)豌豆
过渡:谁喜欢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请你读一读。A、理解“啪的一声”:
孩子们你们觉得豌豆妈妈的办法怎么样?(很有趣)太阳晒后就会——炸开。会发出什么声音?快从文中找出来,指一指。“啪”是个拟声词,表示当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读的时候应该干脆,快速一些,把这句话读读试试。
B、指导朗读:豌豆宝宝们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蹦着跳着)那就请你读出豌豆宝宝那种欢快的心情?(评价)
C、齐读:我也很喜欢这位妈妈,因为他让自己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跟我有同样感受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同学们,文中向我们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提问个别同学)不知道的同学你为什么不知道呀?答案就在书中第5小节,谁愿意把它读出来?(1)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2)引导:找到答案了吗?为什么不知道?(学生回答)那么我们平时应该做 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得到许多的知识?(板书:仔细观察)
(3)指导朗读:谁都想做仔细观察的好孩子,那就请小朋友们大声的把这最后 一小节一起来读一读吧。
(4)背诵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喜爱,相信你们已经能够把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了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着无声动画试一试吧。(放无声动画,结合板书与动画辅助背诵)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同学们,细心观察是获取知识,增长知识的源泉,平时我们不论身在何处都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会得到很多惊喜,有很大的收获。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留的作业是把你观察或从书籍、网络里查阅到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编成小诗歌,写下来并说给小伙伴们听,有可能你将来就是一名植物学家哟!
(七)板书设计: 15.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图)──风儿吹
苍 耳(图)──动物带 仔细观察 豌 豆(图)`──太阳晒
我是什么
一. 导入
1、师生问好!2.变魔术
老师:上课之前,我先给同学们表现一个小节目。——看好了„„这是一枚硬币,我要把它变消失!你们说我能行吗?我在手肘这里磨啊磨„„一定要让它不见了!„„ 3.猜谜语?
老师:老师厉害吗?
其实老师只是变了一个小小的魔术,说到变化,我知道一位朋友,他不但会变别的东西,自己也会变。我先不说它的名字,我出一个谜语,你们说说他是谁?好吗?
“小小石猴本领真大,七十二变难不住他;降妖除魔身手好,保护唐僧去西天!” 他是谁? 谜底:孙悟空 4.板书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去认识一位和孙悟空一样,会变身的朋友。他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来,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5.齐读课题
老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起„„ 6.课题设疑
老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有一个问题!我想给这个题目加一个标点符号,加什么好呢?谁来说一说? 生:问号。
老师:谢谢你!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这个问题,打开课本,自己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二. 新授
(一)字词学习师: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朗读的声音很大!可是不知道是不是你们是不是都读准了每一个字音。老师现在要来检查一下啦!1.认读学习A. 指名读词
漂浮 雹子 轻声 暴躁 躁,平舌音 灌溉 机器
淹没 没 是多音字,还读 mei 没有的没 庄稼 庄是翘舌音,稼 冲毁 冲 翘舌音 灾害 灾平舌音
B.同桌互读
老师:可能还有别的同学觉得还有一些字很难读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读一读!
C.指名学生做小老师带读较难拼读的字词 老师:你觉得哪一个容易拼错,现在拼一拼!D.小老师带读
老师:好,现在找一位小老师,全部带大家读一遍。D.全班齐读一遍
E.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器、害、灾、浮、冲 老师:真厉害!
(二).课文学习 1.一二自然段学习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那谁知道,这个“我”是什么呢? 生:„„ 我是水。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若生找不出,师示例:)
师:老师有个办法发现了,课文第一句: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因为这个“汽”有三点水。2.水的变化 师:水,会像孙悟空那样变呢!它会变成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看看水都能变成什么?用笔把你找到的画出来。开始吧„„找到了吗? 1.)水会变成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汽: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真厉害,会用课文的原话来回答。师画太阳,汽。贴出“升” 2).还会变成什么? 云。(师画出)
云姐姐可喜欢打扮自己了。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
师朗读:有时候我穿白衣服,有时候我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袍披在身上。看来这段 你觉得云姐姐怎么样啊?——,很喜欢打扮自己,打扮的可漂亮了
是啊,云姐姐可喜欢打扮自己了,那你能不能读出云姐姐的美丽?(老师想看看,有没有能比她读到更好的)多名朗读 她读的好吗?那你们能不能和她读的一样好呢? 全班齐读。同学们都读到很棒,那什么样的天气穿白衣服?——晴天,那什么样的天气白云穿黑衣服?——阴天,下雨天;
那早晨和傍晚又把红袍披在身上,那早上我把云叫做——朝霞?傍晚——晚霞 3)还会变成什么? 雹子。读原文。
冰雹是什么样子的啊?——一个一个圆圆的硬硬的,打在身上会——疼。(师板书画出冰雹)
4).还会变成雪。生读,师画出雪。说说雪花的样子? 5).水还会变成 雨。生读,师画出。
师:同学们找到非常准确,说明你们读书都非常认真。第二自然段 有三个表示雨、雹、雪的动作的词,有谁能找出来吗?把它圈出来!动词就是表示动作的词,比如“跳。写。„„” 落 飘 打 6.)请同学把他们分别贴在对应的位置。(师:接下来我们要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帮这三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自己的朋友)7.)朗读练习
看PPT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师:水的变化可真大啊,是不是啊?那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水的变化来。
A..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美美的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
(指导读出三个动词,打字读重些,飘字读轻些„„)C. 全班一起加动作读
师:如果你们是勇于表现自己的小朋友,就加上动作一起读,看屏幕。„„
师:你们真棒,真是不错的小演员。8).拓展: 水还能变成什么?
水蒸气?什么时候能看到它这样变化啊?
冬天的早晨我们能看到什么?„„弥漫在天空中的——雾,还能变成——霜 对了,这些都是水的变化,师板书 省略号。3.水在哪里?
1)理解水的位置,且体会水在不同地方的状态
师:水虽然会这么多变化,可是它总得有地方居住啊!那你们说它平时都呆在哪里呢?
指名说出
师:同学们都找出来了,那老师现在和同学们一起来合作,把第三自然段读出来,好吗? 老师读水的位置,你们读水在那里干什么。„„准备好了吗? 指名生说出:池子、小溪、江河、海洋 同学们看大屏幕,告诉老师看见了什么? 安静的小池水。„„很安静像 睡觉 在小溪里?„„ 散步
在江河里„„ 速度比较快,所以是 奔跑
在海洋里,我们来看,PPT,海浪声音,„„指名说说海洋里的水的样子,声音„„所以我们把水在海洋里的样子比做是:跳舞、唱歌、开大会。2)指导朗读
A.指名读并指导
睡觉(轻一些)„„ B.全班齐读。
师:读的好吗?老师相信,你们也能读得这么好!„„一起来? C.再读
师:勇敢地加上自己的动作,再来一遍!4.四自然段学习
师:水呀可是无处不在的呀,它不但变化多,而且变化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师:找出两对相反的词
温和——暴躁 好事—— 坏事
是啊,请同学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课件)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也做过许多坏事。师:那水什么时候温和啊?
生:„„心情好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它就做好事。师:做了哪些好事? 生:„„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
师:水什么时候暴躁啊?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做坏事,做了哪些坏事? 生:„„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三.课堂小结。
师:水不光自己会变身,性格脾气也会变。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洗脸刷牙,做饭烧菜,洗衣服„„很多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它,它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好伙伴。我们都应该做环保小卫士,要珍惜它,保护它!四.作业:1.朗读课文。
2.把水都会变成什么讲给爸爸妈妈听
《最糟糕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会认“糟、糕、装”等16个字。
2.会写“亡、年、件”等8个字,学习广字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4.通过学习课文,初步培养全面、客观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2.词句训练,朗读训练。教学难点: 1.词语句子的理解。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一)同学们,让我们先来看一幅漫画,请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漫画的主旨是:要想保护人类美丽的家园,大家不能使用塑料袋。
二、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边读边思考
(一)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二)以多种形式学习生字新词。1.开火车读。
死亡 每年 一件 便利 相信 材料 力度 2.同桌间互相指读。
3.根据学生情况指读,相机做初步的理解。步骤一:展示词语“死亡”及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展示课件第四屏)
步骤二:展示词语“一件”及“一件件衣服”“一件件水果”等。(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三:展示词语“相信”等及其近义词,通过近义词学习理解词义。(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四:展示词语“材料”及各类材料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展示课件第七屏)
(三)记忆生字,指导书写。(展示课件第八至第十五屏)根据生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
件、利、相、材、料(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分布)
指导学生在书写上有困难的字: 比如“度”,学习广字旁:
教师范写,并指导“度”字第一笔点和下面的几个横画要上下对正,最下面的“又”稍扁,横撇的撇和捺的斜度基本一致。
三、朗读全文,感知内容
(一)自由通读课文。
(二)分组讨论: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汇报交流。
(四)分组朗读课文。
(五)说一说,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什么?(展示课件第十六屏)
1段:塑料袋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2段:塑料袋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的原因。3-4段:塑料袋使用的现状。
四、延伸性练习
请同学课后搜集资料,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像塑料袋一样的“糟糕的”发明。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生字词语。
(二)教师范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 回答下列问题
(一)“轻便”“便利”是什么意思? 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辅以图片来解释词语意思。(展示课件第十七屏)
(二)仔细读读第2自然段,了解: 1.“不可降解”“腐烂”的意思。(教师可鼓励学生查字典弄懂词义或用通俗的语言阐释)
2.塑料袋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的3个主要原因。(展示课件第十八屏)
(三)“一浪高过一浪”该怎样理解?
(五)结合前面所学说说,“糟糕”是什么意思。很不好,非常差,在这里主要指给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麻烦或困扰。
(六)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课文。同学们,我们学了课文,已经能流利地朗读课 文了,也知道了塑料袋被评为一百年来“最糟糕的发明”的原因。课文中提到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并没有具体写。你们能说说塑料袋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吗?
(二)拓展思维,说说其他事例。刚才大家说了一些塑料袋的便利之处,可见塑料袋虽然弊端很多,但便利之处也很多。其实,不少科学发明都有利有弊,比如微波炉的发明,让我们的做饭炒菜更加快捷,但是也会导致食物中营养的流失。你们通过课外搜集找到了哪些资料呢?快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展示课件第十九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许多科学发明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但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我们对待一项科学发明,不能只看见它好的一面,也要善于发现它不好的一面;要学会利用它好的一面,尽量避免它不好的一面。同样,论人论事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不能以偏概全。这是本课要告诉我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