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第37、38课时
13、夹竹桃
第 1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13、夹竹桃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作业
1.课作:描红
2.家作:抄词、默词、读课文。
板书设计
韧性
13、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教学反思
第 2 课 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有关夹竹桃的资料,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是“夹竹桃”,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夹竹桃的呢?(2、4、5)
2.课文的2、4、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夹竹桃的什么内容?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努力把课文读好。
3.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我”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2)讨论,交流:
①这是什么景象?(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
②为什么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火与雪:不相容——融洽)
(3)轻声读,体味这奇妙有趣的景象。
4.学习第5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
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幻想。
5.默读,思考: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
6.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读第5自然段,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我想它是地图()。()是亚洲,()是非洲,()是大海。(),()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7.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香气袭人,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我”把它幻想成地图,幻想成荇藻,幻想成一幅墨竹„„让我领略了无限的妙处。
8.学习第4、3自然段
(1)那么第4自然段又写了夹竹桃的什么呢?轻声朗读
(2)讨论: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3)默读,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自由读,交流,出示:
①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②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味“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D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把它改为陈述句。
E课文重点写夹竹桃,为什么要用一个自然段来描写“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呢?(反衬)
F练习背诵
9.学习第1、6自然段
(1)自由读第1、6自然段,联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
(2)课文的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前后呼应,总结全文)
作业
1.抄写词语
2.造句:
无„„不„„(无时不„„,无日不„„,无人不„„,无法不„„)
无不——
板书设计
韧性
13、夹竹桃
值得留恋和回忆 爱上了夹竹桃
幻想
教学反思
第39课时
14、南海上的明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借助旁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文字、图片资料,录音: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
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位置,有条件的学生可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初步感受
1.欣赏音乐:《请到天涯海角来》。
2.揭题:孩子们,歌中介绍的天涯海角就在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地方——海南岛,想去游一游吗?让我们一起到南海上的明珠——海南岛上去观光吧!
3.师生相互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直观感受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学生互相交流认字情况。
3.学生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正音。
4.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和各段的意思。
5.学生相互质疑、答疑、筛选问题。
三、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1.整体感知:学习第1段。
(1)自读第1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欣赏图片:感知“万里碧波”和“富饶美丽”。
(3)指导朗读,体会万里碧波上的明珠——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2.图文赏析:学习第2段。
(1)欣赏“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等图片,鼓励学生自由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2)欣赏海南岛在不同季节里硕果挂满枝头的丰收图和各种名贵水产图片。
图文结合,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海南岛的物产丰富。
(3)再鼓励学生选用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海南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南海上的明珠
明珠 橡胶园、椰子园、热带植物园
(多)
海龟、鲍鱼等名贵水产
(不计其数)
铁、石油、天然气
(蕴藏量丰富)
五指山
挺立
万泉河
奔流
天涯海角
壮观
亚龙湾海滩 迷人
椰林风光 惹人喜爱
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
气候宜人 风景优美
高歌、赞美
教学反思
第40课时
14、南海上的明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借助旁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感受海南岛的富饶美丽。学习作者抓住海南岛的特点用准确的词句进行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文字、图片资料,录音: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
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海南岛的位置,有条件的学生可搜集有关介绍海南岛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入情入境
1.读悟结合:自读自悟学习第3段。
(1)读读、勾勾、悟悟:这个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2)背一背: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3)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这个段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4)诵读第3段,小结:这个段从五指山的热带雨林、滔滔奔流的万泉河、美丽壮观的天涯海角、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海南岛的美景。
2.自主学习第4段。
(1)用学习上一段的方法读读、勾勾、悟悟、背背,自学第4段。
(2)分组学习,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等,可借助音像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如教学句子:“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a.出示椰子林的画面,体会“屏障”;
b.让学生自己说说将椰子林比喻成“屏障”好在哪里。
c.想象情景,指导朗读。
(4)找出这个段中你最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3.自主学习第5段。
朗读第5段,领略海南岛清晨和傍晚的美景,感受作者对海南风光的赞美之情。
三、总结全文,主动积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本文,赞美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2.选择喜欢的词、句、段,读一读,背一背,并摘录下来。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欣赏家乡的美景,夸一夸自己的家乡(先说后写)。
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南海上的明珠
明珠 橡胶园、椰子园、热带植物园
(多)
海龟、鲍鱼等名贵水产
(不计其数)
铁、石油、天然气
(蕴藏量丰富)
五指山
挺立
万泉河
奔流
天涯海角
壮观
亚龙湾海滩 迷人
椰林风光 惹人喜爱
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
气候宜人 风景优美
高歌、赞美
教学反思
第41课时 15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并会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首苏轼的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学生:收集有关诗人苏轼的诗及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教师朗诵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的基本情况。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被贬至岭南的惠州(今广东惠阳)和极远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为“宋四大家”之一,诗词成就也很高。他的诗风流畅自然,姿态横生,既奔放又旷达,艺术手法变化多样。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是苏轼在西湖上饮酒,看到了西湖在晴天、雨天的不同景象而写成的。在诗中,他把西湖比成西子(即西施),因此西湖又被人们称之为西子湖。
4.学生自由读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听教师范读这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二、自学课本,理解诗句意思。
可借助《字词句篇》理解。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
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
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作业
1.背诵古诗。
2.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学反思
第42课时 15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默写《望洞庭》。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
教学准备
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教师:教学挂图或课件;可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
2.介绍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中进士,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王叔文失败,他受到牵连,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县)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州刺史,官至检校
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梦得文集》等。其诗涉猎题材广泛,所作政治讽刺诗,辛辣尖锐;所作怀古诗,沉郁苍凉,语浅意深;所作仿民歌诗,清新爽朗,别开生面。
3.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二、读通古诗
1.生自由练读古诗。
2.录音范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223。
三、读懂古诗
1.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
2.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
四、品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
3.设问:
⑴ 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
⑵ 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
4.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
5.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
五、会读古诗
1.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2.试读古诗。
3.指读点评。
4.背诵古诗。
六、课外拓展
1.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
2.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
作业
1.背诵古诗。
2.体会诗名的意思。
板书设计
湖光秋月 开阔
望洞庭 潭面无风平静
教学反思
第43课时
16、水都——威尼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借助课文的批注,读懂课文,了解威尼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感受威尼斯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威尼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批读感受威尼斯的美丽和奇特。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水都威尼斯的录像资料。
学生:有条件的可收集威尼斯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文题目
1.上课伊始,播放威尼斯那美丽、奇特的水上风光。
2.导入:看完录像,我们的心头泛起了浪花,我们的视野受到了冲击。多么迷人的水上城市啊!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向往和憧憬一块去看看水都威尼斯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懂的词语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课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试着边读边批,想一想威尼斯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研读课文,自主探究
1.小声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有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鼓励学生大胆读文批注。
2.再边读课文边思考,尽量解决自己刚才不懂的问题。
3.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4.全班交流,各组展示学习成果。
5.师生共同整理出有价值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如:
①威尼斯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历史悠久、以河为街、以船代车。)②为了把威尼斯介绍得生动形象,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等。)③第3、4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阅读课文,领悟情感。
板书设计
16、水都威尼斯
(美丽奇特)历史悠久
以河为街
以船代车
教学反思
第44课时
16、水都——威尼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借助课文的批注,读懂课文,了解威尼斯的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3.感受威尼斯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威尼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批读感受威尼斯的美丽和奇特。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水都威尼斯的录像资料。
学生:有条件的可收集威尼斯的图片资料或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同学们,美的形象可以愉悦我们的眼睛,美的声音可以愉悦我们的耳朵,朗读能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威尼斯的奇特、美丽。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进行品读。
2.指名读,教师和学生共同相机点评。
3.师生合作读、赛读。
4.配上音乐朗读。
二、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如今的威尼斯正以其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前去观光。这儿有一则招聘广告:“因威尼斯游客量骤增,急需招聘导游,待遇从优,请有意者速来报名。”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威尼斯一定有了很深的了解。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先自己练习,然后试着向大家作介绍。
三、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站,让学生去了解更多的有关威尼斯的情况。http://
2.向学生提供《威尼斯的小艇》等文章,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阅读课文,领悟情感。
板书设计
16、水都威尼斯
(美丽奇特)历史悠久
以河为街
以船代车
教学反思
第45课时 积累运用4 教学目标
1.认识引号的作用。
2.读背描写秋景的诗句,积累语言。
3.阅读成语故事,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4.讨论一项集体活动,能在讨论中清楚明白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与人讨论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5.清楚地介绍一次活动。能做到语句通顺,能自读自改。
教学重点
1.认识引号的作用,积累语言。
2.培养积累、运用成语的习惯。
教学难点
清楚地介绍一次活动。能做到语句通顺,能自读自改。
教学准备
口语交际、习作:师生回忆班上曾开展过的集体活动,想想活动的形式、步骤及人员的分工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谈话导入:每一单元学习后,“积累与运用”里的“温故知新”总会带给我们新的收获,“积累与运用
(四)”里的“温故知新”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新知识呢?
2.自读三个句子,读正确。
3.再读句子,小组内讨论三个句子中引号的不同作用。
4.教师拓展几组类似句子,学生讨论说出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1.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秋天景色的精彩诗句,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海拾贝”去读读吧!
2.学生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合作读诗句,互相指正。
4.抽读诗句。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背诵诗句。
6.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景的名诗佳句,推荐给大家。
三、点击成语
1.自由读成语故事,要求读正确。
2.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讲一讲这个成语故事,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3.试着用“纸上谈兵”说话。
作业
背诵语海拾贝
板书设计
语海拾贝
教学反思
第 46 课 时
一、口语交际
1.同学们,在我们这个班集体里,每一位同学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的特长,在班委的组织下,我们班决定开展一次“自我展示”的交流会。为了把这一次交流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今天我们就对这次活动的实施方案进行讨论。
2.出示口语交际的话题“讨论一项集体活动”。
3.议一议: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讨论。
(1)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活动中人员的分工。
(3)活动的方式和步骤。
4.分小组对以上几方面进行讨论。讨论时注意要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说清楚;讨论中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对别人的看法有不同意见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诚恳、要有礼貌。
5.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到台上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互评互议,找出活动的最佳方案。(如活动目的和任务: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兴趣、爱好或特长的机会,在展示中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6.教师小结。(从本次口语交际活动和集体活动方案的确定两方面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第 47 课 时
一、习作百花园(可结合口语交际讨论后开展的“自我展示”活动进行。)
1、在活动中边观察边收集素材。在“自我展示”活动中,提醒学生细心观察,留心收集素材,鼓励他们用手中的笔留住每个精彩的瞬间,培养学生做即兴速记的本领和习惯。
2、活动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围绕活动过程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谈谈各自的感受;听听别人给自己的建议„„
3、讨论:如果要把这一次活动留给你的深刻记忆写下来,你准备如何构思?学生发言时教师注意倾听,并做好引导的准备。
(1)、听听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否通畅、准确,有误时要及时纠正。
(2)、听听学生是否收集到足够的素材来完成习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从别人的发言信息中补充。
(3)、引导学生将表达的重点放在清楚地介绍活动情况上。
4、学生自由写作。
5、在学生习作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作为范文全班一起评议、修改。
6、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作文。
7、把自己修改好的作文读给老师或小伙伴听,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并把作文做进一步的修改。
8、全班开展一次作文展评会。
教学反思
第 48 课 时
一、誊抄作文
二、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借助注音把文章读正确。
2与同桌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自由练读。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反思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组: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战争与和平”为专题编写的,编写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夜莺的歌声》赞扬了苏联儿童的智慧和勇敢。《小英雄雨来》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表现力一个孩子对和平的呼唤。《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表达了对和平的希望与期盼。
本单元除了课文外,还有“口语交际”“日积月累” “ 我的发现” “ 展示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下是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应在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上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链接教材以外的丰富材料。
目标导向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5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理解课文中“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激发他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精神。
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作者感情表达的方式方法。在读书品的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然而学生读书还 缺乏习惯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读书的交流,学习和体会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课时安排:
13课时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课文,理解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理解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授课课题: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布置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wǎn zhuǎn shēn yín guǐ zi mù xiâ()()()()
wěi xù níng shãn mái fú mï gū
()()()()chãn jì kǒu shào xī shēng shāo huǐ()()()()
二、组词。
锋()消()梢()淘()峰()哨()削()陶()缝()捎()宵()掏()三.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这片杂草丛(cōng cïng)生的空(kōng kîng)地已被我们清理干净了。
2.孩子在削(xuē xiāo)木头。木屑(xiâ xuâ)掉了一地。3.军官没来得及抓手枪,就滚到尘埃(āi ái)里了。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 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学课文,思考:
(1)一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
(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
2.交流,朗读。3.小结。
二、学习第三段。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3.小结。
三、学习第四段。
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
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
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
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
5.小结。
四、总结全文。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
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
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
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
五、布置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小路()的眼睛()地回答()的树林()的上衣()地微笑()的花园()的歌声()地站着
二、给深字选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句后的括号里。
深:1指水面到水底的距离大。
2、指深刻。3从外到里距离大。4深厚,密切。5距离开始时间久。6颜色浓。7很,极。
1.他说的话不多,但含义深。()2.我深信他的工作态度。()3.深红色的衣服很适合他穿。()4.这条河很深。()5.他住在深山老林。()6.中朝两国人民有深情厚谊。()7.现在正是深秋时节。()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选做)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4.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
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教学反思: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接上节课的内容
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 要内容。)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4)写一篇读后感。教学反思:
授课课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
3、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准备: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给学生讲解战争的专题。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 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1、板书出示自读要求:
2、思考并勾画句子: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问题。1.自学生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小组讨论。3.组内质疑,小组讨论。
四、布置作业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kǎi xuán xī shēng jiàn kāng ā yí()()()()gîng xiàn zuì â zhuï yuâ jīng jì()()()()yǒng zhu rãn jiān mí màn()()
二、我是火眼金睛,我能区分下列每组生字并分别组词。硝()驻()恶()卓(消()柱()惑()桌(剂()胜()慷()至(济()牲()康()圣(三、我能写出下列各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赞扬——()
()公正——()
()悲痛——()
()制止——()
()维护——()
()凯旋——()
()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2.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部分生字新词。2.回忆课文的内容。
二、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教师:请你再读一读,读出自豪的感情。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学生:“爸爸的嘴张着„„”
教师:还有要补充的吗?„„(略)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是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教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我能从这里体会到爸爸的尽职尽责。教师:请同学们互读互评。(学生读,较有感情。)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像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学生读)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全班再读。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学生再读,很有感情。教学延伸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教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学生再读七自然段)让我们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诗歌——
地球的呼声
隔海相望的陆地,都伸出友谊之手,相视一笑,泯灭旧日的怨仇。没有掠夺者的咆哮,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是平等、自由。齐读。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有的说,我想给布什写一封信,想质问他究竟是想制止灾难还是制造灾难?(很精彩,全体自发鼓掌),还有的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制止战争„„
板书: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
教师:让我们一起呼吁,一起疾呼!连读两遍。作业:
一、我能连线进行词汇搭配。
高度的 目光
制止
亲人 卓越的 花朵
失去
战争 巨大的 评价
充满
人类 深情的悲痛
保卫
家园 娇嫩的成就
威胁
爱意
二、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选做 1.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2.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3.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4.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5.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教学反思
授课课题: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
2.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收集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五、总结 作业:
一、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wâi lán hǎi ōu xún yì xī yì()()()()pín fán lǜ yīn yīn qí pàn zhàn jiàn()()()()
二、我能根据诗歌内容来填空。
()的大海()的教室()的沙漠()的脚步()的草地()的课桌()的战舰()的坦克()的导弹()的地雷碎片
三、我会加量词而且不重复。
一()课桌 一()教室 一()鲜花 一()草地 一()星星 一()海鸥 一()坦克 一()家园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目标:
1.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识生字。2.再次了解内容。
二、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三、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4.学习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作业:
一、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近义词: 巡弋()阻挡()祈盼()
梦幻()欢乐()平稳()
反义词: 洁白()
二、我理解了课文内容,我能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本文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 的视角,揭示了
,发出了
2.诗歌的前四节序数结构形似,将 与 加以对比,表达的意思是
,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诗人。
3.“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诗歌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一种。诗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这美好与希望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教学反思:
授课课题: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小小新闻发布会
授课时间: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 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三课时
授课时间: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四课时
授课时间: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2.同桌交流。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教学反思: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七周 第四单元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
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2.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二、交流、讲座内容。
下列句子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炎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3.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5.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桔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三、交流讲座方法。1.逐句讲座交流。讲座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四、安排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教学后记: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1.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等词语。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4.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教学重点: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3.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1.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
3.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
三、回味英雄本色---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1.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2.提供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学生自选小英雄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准备召开“小英雄故事会”。
教学后记: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挂图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1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觉悟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3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1)朗读这段话,一边计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面对些情景,会有怎样感受?(3)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4)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5)“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学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不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爱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能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6.(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7.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国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指导实践,升化情感
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以地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的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3.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
教学后记:
第八周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教学难点: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地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交流。3.读读想想:了解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2.交流: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四、阅读示范
(根据对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的呼唤不理解或感悟不深刻。因此,可选择学生最熟知的对“夜空”的描写一节,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1.默读第三节,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想一想:夜空本身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正在经历战争的夜空呢?假若你生活在那个地方,面对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节。3.自主阅读
按阅读第三节的方法阅读其余各节。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六、升华总结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宣读“儿童和平宣言”。
七、作业
阅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3.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索然无味都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4.提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搜集与战争相关的影视资料。2.搜集新闻。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结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3.学生记忆“读读写写”的词语。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时,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总结: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 看图写话
一、触景生情 1.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2.启发谈话:战争给从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指出要求: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和想到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计给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 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你们平坦都 是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的?
2.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方便、快捷的途径,让我们随时都能了解到车内和办外的新闻,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作为“地球村”的村民,我们应该关注车内外发生的事情。那就让我们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吧!
二、前期准备 1.要完成一次成功的新闻发布会,你们认为做哪些准备工作?
A要选 一个灵活、机智、知识丰富、口才突出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B发布的新闻要有意义。
C发布的新闻稿要结构完整,简洁明了,能够吸引人。D作为必面人要对自己所发布的东西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E新闻发布人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染力。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这几点对于开好一个新闻发布会很重要,待会儿我们的小小新闻发布会就以上述这五点来作为评比标准,看看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中,哪些同学表现最突出,我们就可以评他为“最佳新闻发布人”,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今天的“头条新闻”“热点新闻”“最佳新闻”等。我知道大家都惧了很多的资料,但光会惧资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会整理资料。现在,我们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大块来自由组合,整理一下手头的资料,争取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有好的表现。
2.学生根据“时事”“经济”“文化”“教育”“体育”“日常生活”“其他”“这几大版块自由组合,交流、讨论、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3.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
A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每个版块的三个代表分别发言。第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问时间。B评价新闻发言人的发言,教师交流、指导。C总结刚才新闻发言人的公有优缺点,再次准备。D新闻发言人发言。
4.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5.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师生总结
1.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一些会么样的收获?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小小新闻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教学后记: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第四元所有词语
2、课文后面的问题、课文重点段落指导。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所有课文的词语、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课文后面的问题、课文重点段落指导。
一、听写词语 放弃 娴熟 给予 监测 疲惫 通畅 搏斗 劳累 番茄 盲童 天使 清脆 蔬菜 亲戚 捐献 忙碌 瘦小 仰面 责怪 翻山越岭 脖子 闭上 轮流 突法奇想 闷热 旷地 雷声大作 身先士卒 附近纤弱 大雨如注 声色俱厉
二、课文重点复习指导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1、比一比,再组词。
疾()
咳()
承()疗()
该()
呈()测()
堵()
器()侧()
赌()
嚣()
2、默读课文,根据要求用楷书工整摘抄段落或者句子。
(1)表现护士长叶欣所承受的高风险的段落或者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护士长叶欣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段落或者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护士长叶欣带着永恒的微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何止她一个英雄呢!读读这两则日记吧,读后,请你用手中的笔,向这些“白衣战士”们吐露自己心声吧!12《“番茄”太阳》
1、多音字,组词: qié()jué()xīng()茄 觉 兴
jiā()jiào()xìng()
2、请用楷书工整地摘抄课文中的比喻句。(1)(2)
3、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1)课文中的明明是一个(),而“我”是一位()。
(2)课文中()次出现“番茄太阳”。第一次出现时指()。第二次出现时指()。第三次出现时指()。
4、阅读练习
一天我去买菜,明明的妈妈高兴地告诉我:他们要走了,有人为明明(捐献 奉献)了眼角膜,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
要走的时候 明明轻轻地拉住了我的袖子说 阿姨 你过来 我和你说句话 我弯下腰 她(附在 贴在)我的耳边轻声说 阿姨 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 等我好了 等我长大了 我把我的腿给你 好不好 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 吹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城市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 呈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2)给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3)用“-”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明明的妈妈高兴的原因是()。“番茄太阳”指的是(),“我”为什么会流泪?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明明是一个()的孩子。
5、拓展: 盲人心中的明灯
大学实习时,我带过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那天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挑(tiǎo tiāo)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
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lóng long)还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的吧?”……可能,这些答案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10岁的孩子都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单一。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亮暖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暗夜中往往会相撞?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明灯,手上也不提明灯啊。
(1)请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从第2段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3)这位盲人为什么网上出门总是挑着一盏灯笼?(4)下列句子中的“明灯”指的是什么?请将序号填到()里 a明亮的灯 b 为他人着想的思想 c 放在明处的灯(1)他们心中没有明灯。()(2)他们手上没提明灯。()(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 13《第一次抱母亲》
1、在口号内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我左手()住母亲的脖子,右手()住她的腿弯,用力一(),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幸亏护士()在旁边,及时()了我一把,才没有()倒。
2、阅读课文第五小节回答下列问题。(1)母亲的眼角为什么会流下两行泪水?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理为什么很难过?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1、填空。
(1)大雨前,野蔷薇是这样的()。
(2)大雨来临时,()把雨衣给了(),后来又传到了()的手里,最后()将雨衣盖在)上面,这么做是为了()。
2、读课文回答问题
(1)“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说。(2)“现在,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到。
3、照样子写词语
(1)表示雨大的成语:()()()(2)粉红粉红:()()((3)思考思考:()()())了(第五单元 复习目标:
1、第五元所有词语
2、课文后面的问题、课文重点段落指导。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所有课文的词语、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课文后面的问题、课文重点段落指导。
一、听写词语
勤劳 通晓 安慰 无拘无束 疏忽 怠慢 猜想 倍感亲切 好奇 湖畔 胸脯 颤动 沼泽 塌陷 边缘 结束 不慎 惋惜 束手待毙 肝胆俱裂 随即 肆虐 眼花缭乱 目瞪口呆
二、课文重点复习指导 15《鸟语》
1、课文内容填空。
从()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的可贵;从()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的重要;从()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的精神。2.模仿上面一段话,补充句子。从()的()那里,我认识到();从()的()那里,我懂得了();从()的()那里,我学到了()。
3、造句 疏忽…… 倍感亲切…… 4练笔。
“布谷,布谷”__“种田织布”,“勤奋刻苦”;“喳喳喳喳,喳喳喳喳”__“喜事到家,喜事到家”……鸟儿的“语言”多么有趣!请你选择一种喜欢的鸟儿,细心观察它的样子,静心聆听它的“语言”,然后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16《天鹅的故事》、用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好奇(hǎo hào)湖畔(pàn bàn)颤动(zhàn chàn)沼泽(zǎo zhǎo)边缘(yuán yán)结束(shù sù)
2、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说到这里,斯杰潘老人停住了,喝了口茶,然后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1)多么可爱的鸟儿啊!”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鸟儿可爱在哪。2)为什么斯杰潘老人再也没有动过那枝猎枪? 3)摘抄文中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17《生命的壮歌》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生命的壮歌》是由“()”和“()”两个故事组成,赞美了弱者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可贵的合作团结和勇于献身的精神。)2)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中、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从()、()这两个词可看出蚁国英雄们坚守岗位的可贵精神。
3)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没有(),没有(),秩序井然,()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令人()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作桥墩的()。那情景是何等地()。猎人们个个惊得(),不由自主地放下了()。
2、读片段,完成练习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队队羚羊(陵 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一道道令人 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坐 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地放下了猎枪。
1)在文中()内正确注音或汉字上打“√”。2)将下列成语选填到文中横线上。目瞪口呆 秩序井然 不由自主 眼花缭乱 3)选出文中的一对反义词。()——()4)用“~~~”画出文中的比比喻句。把 比做。5)“|”把这一段话分成三层,写出第二层的层意
第一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植树 沟渠 回荡 音符 版图 乖乖 和煦 轻快 童年 健康 增添 建设 郑重 掌握 绽开 估计 大概 规律 泛出习惯 飞箭 花苞 程度 明媚 留心 盛开 精确 研究 观察 推断 气候 俊俏 活泼 机灵 荡漾 烂漫 掠过 偶尔 圆晕 映衬 鲜艳 乌黑 翅膀 吹拂 洒落 聚拢 展开 赶集 烟雨 楼台 酒旗 偷闲 欢声笑语 绿色工厂 清明节 兴冲冲 顷刻间 鹅黄色 春深似海 风月无边 世外桃源 山外有山 飞瀑流泉 古木参天 诗情画意 蔚为壮观
二、近义词。
和煦(暖和)青翠(苍翠)回荡(回响)希望(期望)轻快(轻松)伴随(陪伴)清新(新鲜)增添(增加)泛出(露出)绽开(开放)天真(单纯)留心(注意)立即(立刻)郑重(庄重)大概(大约)明媚(明丽)顷刻间(刹那间)俊美(俊俏)机灵(机智)聚拢(聚集)偶尔(偶然)午天(中午)啼(叫)烂漫(灿烂)映衬(衬托)生趣(情趣)也许(或许)精确(准确)忽然(突然)
三、反义词。
和煦(寒冷)轻快(沉重)清新(混浊)欢声笑语(愁眉苦脸)天真(老练)郑重(轻率)绽开(弥合)精确(粗略)乌黑(雪白)俊俏(丑陋)聚拢(分散)活泼(呆板)偶尔(经常)快乐(悲伤)参天(低矮)希望(失望)明媚(昏暗)明白(糊涂)机灵(愚笨)淡(浓)轻(重)
四、按要求写词语。
1、含有动物的成语:莺歌燕舞 蜻蜓点水 鹦鹉学舌 鸡犬不宁 狗急跳墙 闻鸡起舞
2、含有“花”的成语:鸟语花香 花前月下 花团锦簇 花言巧语 花天酒地
3、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花红柳绿.花团锦簇
4、含有“春”字的成语: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春风得意 大地回春 妙手回春
5、AABC式成语:蒸蒸日上 亭亭玉立 井井有条 欣欣向荣 翩翩起舞 啧啧称赞
6、ABB式词语:兴冲冲 红彤彤 绿油油 金灿灿 白茫茫 红通通 黑乎乎
7、描写色彩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姹紫嫣红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描写春季景色的诗句: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贺知章《咏柳》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小池》
3、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4、描写冬季景色的诗句:
A、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B、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5、杜牧的古诗
A、《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与“燕子”有关的诗句:新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绝句〉〉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水槛遣心》 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纱》
7、关于“杏花”的诗句:
A、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C、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8、有关植树的谚语:
A、要想长远富,莫忘多栽树 B、荒地不开年年荒,栽树像办小银行 B、杨柳下河滩,银杏上半山 D、自家栽树心意诚,看管精细成材林。
六、填空。
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①坚持写日记、②爱护图书。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3.植树的好处是:①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②能绿化祖国③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4.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5.“绿色工厂”是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6.《第一朵杏花》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务变化的规律。
7.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⑴.“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
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8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务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9.《燕子》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10.“几对小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这段话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电线比作五线谱,用音符来比喻燕子。这支“春天的歌”会是一支赞美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片勃勃生机的歌。
11.《江南春》是唐代杜牧所作,诗题的意思是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12.《江南春》一诗,前两句写今,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后两句是怀古。
13.《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时的愉快心情。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14.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教具准备
准备自学题目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地学习、生活着。而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孩子又是怎样生活的呢?快速读下课文,你就知道了。二 初读课文,自学交流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1)字音。
木屑(xiâ)削(xiāo)苹果
尘埃(āi)(2)字形。
喂:不多一撇。滚:不少撇。毁:左上是‚臼‛,笔顺是‚‛。
惯:右上是‚‛笔顺是‚
‛。
2.说说你对课文题目及课文内容的理解。(1)课文题目。
‚夜莺‛指为游击队报信的孩子,他用歌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的消息。
(2)课文内容。
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消灭了很多德国侵略军。
3.质疑问难。三 默读课文
1.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描写的?(夜莺的歌声。)2.还可以说是按什么顺序?(事情的发展。)3.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四部分,迅速浏览,看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歌声引敌
以歌声传情报
转身钻入树林,消灭敌人又响起歌声)四 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精神。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制作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题目,老师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因为课文写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小孩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包围圈,并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报信,最终消灭了敌人的故事。)2.导入新课: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面对一群德国鬼子兵,表现得沉着、机智。通过读课文,你感受到这位‚小夜莺‛机智、勇敢的精神了吗? 二 默读课文,体会情感
1.默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想象当时是怎样的情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边读边想边标注。2.班内交流。
(1)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在空无一人的村子里,到处是黑色的碎瓦,烧焦的树木,然而‚小夜莺‛却悠闲地唱着歌。他唱一阵,停一会儿,好像在喘息,其实是在观察周围的动静、侦察敌情。发现敌人后,他唱得更起劲儿了,他已经做好引敌上钩的准备了。
(2)‚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小夜莺‛很自然地告诉敌人会学杜鹃叫,这样为给游击队报信做了准备。可见他与敌人周旋很有经验,十分巧妙。(3)‚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这是在暗暗地骂鬼子,既不使德国鬼子有觉察,又表达了他心中对敌人的憎恨。
(4)‚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小夜莺‛面对鬼子不能直接骂他们是鬼子,把他们称为野兽,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
(5)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他是在麻痹敌人,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同时,学不同的鸟叫也为同游击队联络做了准备。(6)‚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小夜莺‛不着边际的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他什么都不懂,只是个顽皮的孩子,巧妙地掩护了自己。
(7)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小夜莺‛又投入了新的战斗。他又在坚守岗位,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
三 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
1.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读,读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读出你的敬佩之情。
2.自读或分角色朗读。3.指名朗读。
四 总结全文,体会领悟
1.‚小夜莺‛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啧啧称赞,值得我们学习。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将‚小夜莺‛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一介绍了‚小夜莺‛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2.‚小夜莺‛的一些语言、动作、神态,从表面来看,他是活泼顽皮,不懂事理,可这正是他与敌人周旋、引敌上钩的手段。这些句子都有深一层的意思,我们应该怎样体会呢?(画、读、想情境,思考原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语言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从对话中去体会、品味,真正做到‚口而诵,心而惟‛。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字词。口 胸 备 精会神 子 好 烧 兴致 2.比一比,再组词。
3.读第20自然段,摘录描写‚小夜莺‛动作的词语,说说你的体会。
学 甩 打 弯 拾 踢 这些动作从表面来看,让人感觉‚小夜莺‛不过是个顽皮、淘气的孩子,可这正是他机智勇敢的表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让敌人相信他只是个顽童,为消灭敌人做了很好的掩护。
4.缩句。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打破沉寂。
(2)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小路穿过空地。
(3)机灵的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孩子回答。
5.你还知道哪些抗战小英雄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吧。
14小英雄雨来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2.认识本课生字。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故事。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重点难点
1.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2.快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脉络,给课文每个部分写个小标题。教具准备
制作课文每部分小标题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揭示背景
本文选自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管桦,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著名作家、诗人、画家。他的作品《小英雄雨来》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本侵略军集中主要兵力向我抗日根据地残酷扫荡,妄图消灭我军抗日力量。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篇课文就展现了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地与日本侵略军斗争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字音。
‚还‛‚弹‛‚扎‛‚拧‛在本课读‚huán‛‚dàn‛‚zhá‛‚níng‛。
(2)新词。
晋察冀地区:晋,山西省的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的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地区是我军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劫难:灾难。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有一个小孩叫雨来,他游泳本领高,为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最终逃脱了敌人的魔爪。
3.说说初读后的感受。4.质疑问难。三 快速阅读每部分,给每部分加小标题(出示幻灯片)(即浓缩段意,可以是词语、短语、句子)第一部分:游泳高手 第二部分:夜校上课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 第四部分:宁死不屈 第五部分:河沿枪声 第六部分:死里逃生
四 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军英勇做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教具准备
把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制成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老师点拨,突破难点
1.你认为哪几部分最能体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三、四、五、六部分。)2.快速地阅读这几部分,找出能体现雨来英雄气概的句子,画画,读读,体会一下。
(1)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表面来看像是雨来怕敌人的刺刀,实际上他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2)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表现了雨来为了祖国,为了保护交通员,宁肯流血牺牲也决不屈服的革命意志。既写出了当时的场景,又将鲜血与爱国联系起来,令人回味。(3)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纪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的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3.你认为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介绍雨来游泳本领强,为后文他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跳水逃脱做了必要的铺垫。
第二部分:写雨来上夜校,受到身为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教育,为他能有机智勇敢地掩护革命干部的行动打下基础。正是因为他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文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事迹。
二 快速浏览,体会写法
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1)课文三处写景写得好。
开头写景:描绘了芦花村的美景,展示雨来家乡的可爱,预示着它神圣不可侵犯。
第五部分写景:描绘还乡河的独特景色,烘托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
第六部分写景:又写还乡河,烘托出人们失去小英雄的悲愤而暂时沉默的心情。
(2)课文四次写雨来的识字课本。
第一次:表现了雨来对学文化、学革命道理的认真态度。第二次:写雨来接受爱国教育。
第三次:写雨来对课本爱不释手。说明他喜爱课本,深信革命道理。
第四次:写雨来用鲜血实践着革命道理。(3)拟声词使用多,具体、形象、声情并茂。
(4)通过对敌人阴险狡猾、凶恶残暴的描写,反衬出雨来的勇敢。
三 总结扩展
1.全文条理清楚,描写生动具体,雨来机智勇敢的形象刻画得鲜明而突出。
2.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搜集一些感人的抗战英雄的故事。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暴风骤雨》的作者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写得有骨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很好地领悟这种写作方法。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把这个写作特点的要点把握住。
课堂作业 1.连一连。
2.再写几个拟声词。哐啷 呜呜 嘎嘎 轰隆
3.用两个字概括每部分的小标题。(1)游泳(2)念书(3)掩护(4)斗敌(5)枪声(6)脱险
4.谈谈你读了《小英雄雨来》后的感受。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等等。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要求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内容。3.理清层次。教具准备
课前请同学搜集国内国际大事,尤其是关注一下动荡不安、硝烟弥漫的地区的局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外两位小英雄的故事,能谈谈你的感受吗?(他们勇敢机智,令人敬佩;战争残酷,不能正常生活……)小结: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它充满了血腥,充满了亲人离散的悲伤。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不信,听一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板书课文题目)二 审题质疑
1.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谁?为什么发出呼声?什么样的呼声?)2.请你走进课文,置身于‚我‛的内心世界中,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四 汇报交流 1.字音。
卓越(zhuï)蓝盔(kuī)呼吁(yù)给予(jǐ)鲜血(xuâ)2.字形。
牺:右边是个‚西‛,不要多一横。凯:山下山旁两个‚jǐ‛(己、几),右边不要写成‚攵‛。姨:右侧笔顺是‚3.新词。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凯旋:战胜归来。灵柩:死者已经入殓的棺材。
蓝盔:联合国维和部队士兵统一戴的蓝色盔帽,上有联合国的英文缩写‚UN‛。
4.主要内容:‚我‛一个中国孩子在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中,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谢意,并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和崇敬中表示要向爸爸学习,最后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五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信的正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回忆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1.‚痛失父亲‛这部分的录音。2.世界不安定局势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在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和爸爸妈妈携手去郊外旅游,在溪边散步,在草地上嬉戏,在青山间攀爬,那将是多么快乐、多么惬意的事啊!可这一切,对于文中的小朋友来说,将永远永远地失去了,留下的只是失去父亲的悲痛。
二 体会‚失去父亲的悲痛‛
1.默读有关段落,找出‚我‛痛失父亲的句子,画出来。2.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其中的含义。3.汇报交流:(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既表明爸爸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也表达他对和平的向往,还表现出他对孩子的关爱,是个好父亲。(2)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爸爸以身殉职,壮烈牺牲,‚我‛万分悲痛。爸爸在呼唤和平,表现了爸爸对和平的渴望。
4.老师小结:失去父亲,悲痛不已,这悲痛中有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崇敬,也有对和平的深切呼唤。让我们用心、用情来体会吧。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放录音。)三 体会‚世界不太平‛
1.导入:小作者经历了失去亲人的苦与痛之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想到世界上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人们,想到当今世界不和平的局势。而这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学生读这一部分,找出有关的句子。
(1)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2)‚和平之花‛虽然美丽,但它是很容易被破坏的。(说明世界只要有战争,就会难保太平。‚和平之花‛容易被摧残。)3.是啊,无数事实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你们能说说吗?(出示图片。)‚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死伤无数。
阿富汗战争让无数的妇女、儿童无家可归。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人民至今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4.在无数事实面前,你有何感想呢?(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四 体会作者的心声
小作者是战争的受害者,他更是和平的呼唤者,我们要和他一起向国际社会呼吁!齐读第7自然段。
五 小结拓展
1.我们期望和平,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世界上的硝烟,让我们心中总有一丝不安。尽管我们不可能完全制止战争,但让我们一齐为维护和平做点儿事吧。请说说你的打算。
2.请你给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怀。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融入文章的情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激起共鸣的火花。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板书设计
悲痛——父亲在维和行动中牺牲 忧虑——世界弥漫硝烟 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ēng(牺牲)kǎi xuán(凯旋)ā yí(阿姨)jīng tōng(精通)gîng xiàn(贡献)zuì â(罪恶)jiàn kāng(健康)yǒng zhù rãn jiān(永驻人间)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画‚。鲜血(xuâ xuě)
呼吁(xū yù)卓越(zhuō zhuï)给予(jǐ gěi)蓝盔(kuī huī)丧钟(sāng sàng)3.修改下面的病句。
(1)同学们唱着欢乐的歌声走向校园。同学们唱着欢乐的歌走向校园。
(2)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和读书。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4.填写词语。
(1)千变万化 千难万险 千差万别千军万马(2)谈天说地 惊天动地 翻天覆地昏天黑地
5.请你组织同学们一起以‚热爱和平‛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吧。1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2.认识本课生字。
3.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伊拉克战争和巴以冲突中有关妇女儿童悲惨遭遇的资料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然而,世界上各种战争连续不断地发生,战争中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怎样呢?请看看下面这些资料及图片。(出示幻灯片)你还知道近年来有哪些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吗?(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听了这些血的事实,了解了硝烟中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你又有何感想呢?让他们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吧!(出示课文题目。)二 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轰隆隆,在这儿读lōng lōng 祈盼qí,不读qǐ 2.思考: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内容? 第1小节:大海是海鸥的乐园,战舰水雷却成了不速之客。第2小节:沙漠是蜥蜴、甲虫的天下,可这里来了坦克和大炮。
第3小节: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可导弹搅得它很不安宁。第4小节:草地是小孩子的运动场,可这里散落着地雷碎片。
第5小节: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3.针对这种人类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作者发出质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和平的呼唤,对战火中的人们的同情。)三 汇报交流
四 小组朗读,交流体会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把感受读出来。五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六 自己朗读,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表述美好的春天,当学生沉浸在对美丽事物的遐想中时,再逐渐把残酷的战争展现给学生。这种强烈的反差,可以使学生产生痛惜、愤恨之情,充分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2.教师可通过四个连续的‚再也不是‛的引读,将美景与战争的场面重现在学生的面前。此时此刻,痛惜、伤感、愤恨、惋惜、难过等多样的情感在学生的心间升腾,使学生的情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课堂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望无际)的大海
(月朗星稀)的夜空(广阔无垠)的沙漠
(碧绿宽阔)的草地(奇异美妙)的梦幻
(宽敞明亮)的教室 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战争让孩子们失去了亲人,失去了食物,失去了学校,失去了运动场,我们希望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3.请你仿照第1至第4小节的写法,写一节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美丽的校园, 本来是我们读书的地方, 可是如今到处是断壁残垣, 炮火斩断了琅琅的读书声, 这究竟是为什么?
语文园地四
教学要求
1.关心国家大事,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对战争带来的灾难有更深刻的认识。
2.了解新闻的内容。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3.提高搜集、组织信息的能力。提高口头、书面的表达能力。积累一组描写战争的成语。
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的指导与训练。2.看图作文的指导与修改。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2.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具准备
1.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多方面的。
2.黑板布置:写好‚新闻发布会‛的专题。3.请同学们准备好串联词,主持会议。教学过程 一 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生活在幸福祥和的环境中,享受着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爱。然而,社会并不是处处都有阳光雨露,还有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无论怎样,它们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有责任去关心,去了解周围发生的事,以便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着同学们手中的资料,就知道他们早已行动了,正迫不及待地准备交流呢!二 小组交流
1.每人将自己搜集的新闻在组内讲述。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评价指导。3.选出组内的最佳新闻。4.老师巡视指导。三 全班汇报
1.各组的最佳新闻发布人选上场。2.班内同学进行评价,质疑。
3.选出班内‚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热点新闻‛等。四 小结提升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新闻发布,我很有感慨,你们能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搜集各类你们感兴趣的信息,不仅范围广,而且内容新。同时,你们能进行较为合理的加工整理,展现给大家,你们已经成为班级内的‚新闻工作者‛了。今后每天早晨的十分钟,就作为发布你们搜集的新闻的时间,让我们在这里继续增长见识,好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习作练习。2.提高写作能力。
3.激发对战争中遭受苦难的儿童的同情。教具准备
习作挂图,1937年日本入侵我国的纪录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导入:同学们,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请看录像。
2.放日本入侵的纪录片。看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 引导观察
1.无数的中国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惨遭杀害,多少个家庭流离失所,多少个儿童失去亲人!请看,(出示图画)这个小孩正在废墟中号啕大哭!2.读‚习作‛,弄清楚这是一张什么照片,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2)要求: ①仔细观察,想一想: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儿?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②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③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观察想象。
(1)画面上的情景怎样?(2)小孩的外貌、年龄及哭的原因是什么?(3)他的父母在哪儿,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4)孩子将来的命运怎样?(5)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怎样? 三 交流评价
将看到的、想象到的进行交流,师生评价。(想象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能否表达对小男孩的同情及对日军的无比痛恨等。)四 确定顺序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第1自然段:介绍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略写。)第2自然段:轰炸后的房屋、桥梁、车站及老百姓惨死的情景。(略写。)第3自然段:小男孩的父母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小男孩而惨死的情景。(详写。)第4自然段:小男孩惊恐无助地爬出废墟痛哭。(详写。)第5自然段:哭声越来越响,可没有人来帮助他,只有硝烟的气味,血腥的气味不断飘来。(略写。)2.倒叙写法。
先介绍小男孩在废墟痛哭,然后介绍事情的原委。五 打草稿,老师指导部分学生 六 修改作文
1.找一名同学读文,共同评价。(内容、条理、语句等。)2.根据评价的要求自己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2.了解比喻句的特点,积累成语。
3.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实例,提高实践能力。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读文中的句子,体会有无带点词的不同。(把表达的意思或情感加强了。)2.这样的句子叫比喻句,它有哪些特点呢?(把要说明的事物比作另一熟悉的类似的事物,使要说明的事物更清晰、更形象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一般比喻句用‚……像……‛‚……仿佛……‛‚……好似……‛等。)3.课文有许多这样的句子,快去找出来,读读,体会体会。4.你能说一个比喻句吗? 二 日积月累
1.读成语,你发现了什么?(与战争有关的成语。)2.不理解的成语查查词典。
四面楚歌: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趁魏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又趁其疲惫,大败魏军,赵国因而解围。后来用‚围魏救赵‛来指类似的作战方法。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3.读读背背。
4.同桌互背,集体轮背。三 宽带网
1.内容: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
2.方式:课外阅读、看影视、听故事、参观等活动。3.汇报:设置‚战争灾难‛和‚英雄人物‛专栏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