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题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题
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八章 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教学的初步形成。[2分] B A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C 洛克《教育漫话》 D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2.《大教学论》一书中,夸美纽斯提出新的教学制度是()。[2分] A A 班级授课制 B 个别教学 C 小组教学 D 合作学习3.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2分] C A 分析 B 综合 C 明了 D 统合 4.教学过程是实现现代教学目的、()及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2分] A A 任务 B 内容 C 方法 D 策略 5.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2分] B A 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 交互主体性 C 学生主体性 D 教师主体性 6.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来具体操作。[2分]A A 形式 B 策略 C 模式 D 内容 7.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2分] C A 教学原则 B 教学策略 C 教学设计 D 教学模式 8.设计教学评价时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基本准则。[2分]D A平等 B 民主 C .合理 D 及时 9.先行组织的设计是针对教授内容之间的联系,起着教学()的作用。[2分] B A 辅导 B 定向 C 目标 D 方式 10.教学管理是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2分] B A 设计 B 协调 C 评价 D 反馈
二、多选题 1.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提出的教学方法有()。[2,0.5分]ABC A 叙述教学法 B 分析教学法 C 综合教学法 D 直观教学法 2.狭义的教学特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一切学习活动。其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教,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形成(),使其获得发展。[2,0.5分] A 技能 B 情感 C 态度 D 能力 3.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2,0.5分] A 合作的 B 动态的 C平等的 D 民主的 4.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2,0.5分] A 方向性 B 转化性 C 强度性 D 多样性 5.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2,0.5分] A 指导性 B 系统性 C 操作性 D 预演性 6.现代教学策略具有的特点是()。[2,0.5分] A 指向性 B 灵活性 C 多样性 D 创造性 7.教学目标一般分为()。[2,0.5分] A 认知领域 B 心理动作领域 C 情感态度领域 D 人际交往领域 8.教学监控策略是指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控制和调节嗦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2,0.5分] A 计划 B 检查 C 评价 D 反馈 9.师生互动策略指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诸多教学策略的统称,主要有()。[2,0.5分] A 规范约束策略 B 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 C 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策略 D 行为矫正策略 10.教学活动中,反悔方式一般分为()。[2,0.5分] A 现场言语反馈 B 专家反馈 C 摄像反馈 D 测验反馈
三、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是从目的和内容、方法和原则、形成和制度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其教学理论与思想。()[1分] 对 错 2.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育者指导学习者所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1分] 对 错 3.从教学的存在形态上看,教学是以交往为一般形态存在的,所以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般交往形式。()[1分] 对 错 4.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等教学原则都是对传统教学原则的继承和发展。()[1分] 对 错 5.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出发,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过程。()[1分] 对 错 6.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客体地位。()[1分] 对 错 7.教学动力来源与教学主体自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本身和社会系统。()[1分] 对 错 8.史密斯和瑞根把教学设计模式划分为分析、策略、实施和评价阶段。()[1分] 对 错 9.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我们只需在教学完结的时候进行评价。()[1分] 对 错 10.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综合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方法。()[1分] 对 错
四、材料分析题 1.现代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10分] 参考答案:
答案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将教学视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遵从“知识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倡导“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整个教学注重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教学和生活相分离,人和自然相分离,培养的是知识化、理性化的人才,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剥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追问。批判和反思的资格和权利,剥夺了学生创造未来社会文化的资格和权利,最终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交往。这种交往在教学实践中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话构成了新的师生关系-“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师生双方并不把对方看作一个对象,而是一个跟“我”讨论共同“文本”的对话的“你”,师生双方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存在的。现代教学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2.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10分] 参考答案:
答案摘要:这是以为中国教育界对“教学”一词较为普遍的观点。王策三先生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李秉德先生也认为,教学就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五、论述题 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25分] 参考答案: 答案摘要: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
2、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
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
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现代教学中。2.试析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25分] 参考答案:
答案摘要: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2、进行教学分析;
3、确定起点行为;
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
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
6、开发教学策略;
7、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
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
9、进行教学调整;
10、设计与实施终结性评价。3.试论现代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策略。[25分] 参考答案:
答案摘要:
1、准备策略。这一阶段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之前所做的有关各项准备工作的策略。教师需要从学生、教学目标、检测及候课几方面做准备。
2、实施策略。是指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导入、课中及结束等过程的不断调控,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成预定教学目标。常用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联想导入、设疑导入等;课中策略主要有先行组织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联系策略等;结束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归纳、比较异同、巩固练习等。
3、管理策略。指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主要策略有指导及诱导策略。
4、监控策略。是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所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包括应付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主体自控策略、课堂互动策略、教学反馈策略等。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复习题
[键入文字]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何时通过并开始施行?
2、《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3、《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所指的银行监督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4、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银行业监督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5、银监会提出的四项现代监管理念是什么?
6、《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哪些机构?
7、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是什么?
8、非现场监管包括哪些环节?
9、非现场监管工作目标由哪几部分组成?
10、《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规定的审慎经营规则内容是什么?
11、河北银监局监管运行机制以增强监管有效性为根本目标,主要体现在哪五个方面的有效运行?
12、《监管运行框架意见》中规范监管行为,实现科学监管的四项制度是什么?
13、银监会对其监管工作提出的“约法三章”是指什么?
14、吊销金融许可证和责令停业整顿行政处罚应当由谁实施?
1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中重大行政处罚包括哪些?
16、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复议办法》中规定在哪些情况下,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
17、对现场检查工作中出现哪些情形,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应对有关人员试行问责?
18、银监会统计信息披露暂行办法中规定,按季披露的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19、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按照规定提供报表、报告等文件、资料的可对其怎样处罚?
20、现场检查的重点包括哪些?
21、按照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属于内部控制主要内容的有?
2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指的操作风险是什么?
23、银行业金融机构变更持有资本总额或者股份总额达到规定比例以上的股东时,中国银
24、《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所称房地产贷款主要包括哪些?
25、非现场监管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26、国际上通行的骆驼风险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
27、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哪些?
28、《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所称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是指什么?
29、金融许可证颁发或更换时,应在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指定报纸上进行公告,其公告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哪些?
30、金融机构违反《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有哪些行为之一的,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取消其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31、金融创新的动因主要有哪些?
32、金融监管模式的确定,与一个国家的什么因素密切相关?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33、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34、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分别包括哪些项目?
35、商业银行的关联交易具体是指什么?
36、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什么原则?
37、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是指什么?
38、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指什么债券?
39、商业银行不得对哪些用途的业务进行授信?
40、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
41、内部控制包含哪五个要素?
42、会计中公允价值的涵义什么?
43、风险为本监管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44、按五级分类划分贷款,可分为哪些?
45、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什么?
46、《商业银行法》规定“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中的关系人是指哪些人?
47、《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所指的呆账准备是什么?
48、什么是《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所称的一般准备?
49、什么是资产减值准备?
50、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担保方式有哪几种?
51、根据《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时,应审查房
52、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制度和处置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53、《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到的金融衍生是指?
54、在哪些情况下,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撤销金融机构?
55、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的行为,银监会应如何处罚?
56、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拒绝或者阻碍非现场监管或者现场检查的行为,银监会应如何处罚?
57、《行政复议法》规定的一般复议时效为?
58、对金融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工作可分为哪五个阶段?
59、按照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哪些贷款合称不良贷款?
60、设立商业银行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61、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原则要求是?
62、《商业银行法》规定不得担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几种情形是?
63、商业银行变更哪些事项应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64、《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应遵循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该规定的具体内容为?
65、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撤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条件是?
66、对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是?
67、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是?
68、商业银行贷款合同的主要内容为?
69、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办理票据承兑等结算业务,应遵循的原则是?
70、商业银行办理储蓄业务应遵循什么原则?
71、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哪些基本要素?
72、国际上银行监管模式可分为集中监管体制和分散监管体制两种,请简要说明集中监管模式有哪三种类型?
73、《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目的是?
74、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汇票必须记载的事项为?
75、《担保法》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为?
76、《合同法》规定的融资租赁合同概念是?
77、《担保法》规定的最高额抵押的概念是?
78、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保证人必须在汇票或者粘单上记载的事项为?
79、依票据法原理,票据为什么被称为无因证券?
80、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向股东签发的出资证明书的主要内容为?
81、《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关系人”具体指哪些人?
82、《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接管终止的条件是?
83、《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84、什么是一般保证?
85、什么是金融风险?
第三篇:全国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题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问的
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熊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1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
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1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19.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2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学:
2.教师的人际知觉:
3.必修课: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义务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素质教育目标分解有哪些? 2.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3.简述微观环境的影响。
4.简述气质差异和教育。
5.人格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论述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教育。
2.如何理解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二)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
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15.品德属于()。A.集体现象 B.个体现象 C.社会现象 D.民族现象
16.制约德育方法的个体因素是()。A.生产力与科技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
C.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 D.社会意识形态
17.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18.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最佳最基本的舞台是()。
A.校内非正式群体
B.班集体
C.学生兴趣小组
D.学生群体
19.一般而言,开始能够主动进行自我品德修养的时期是()。
A.学前期
B.学龄初期
C.青少年期
D.壮年期
20.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品德认识
B.活动与交往
C.学生品德内部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体发展:
2.教师与学生的非正式关系:
3.学科课程:
4.因材施教原则:
5.学习方法知道的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2.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方法。
3.家庭的教育功能表现在哪个方面?
4.简述性格差异和教育。
5.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分析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2.联系自身实际,分析师生关系的改善。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三)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个体社会化:
2.校风:
3.相关课程:
4.循序渐进的原则:
5.素质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育人的基本规范有那些原则?
2.简述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3.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
4.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主要表现哪些?
5.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综合运用各项教学原则。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四)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4.孑L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6.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7.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8.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9.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校外活动是指()。
A.由学校以外的教育机关组织和领导的学生课余教育活动
B.由学校在校外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教育活动
C.由学生在教育者指导下所组织的课余教育活动.D.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自由参加的活动
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实践性知识
D.文化性知识
15.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的计划性和变动性动态
C.特殊性
D.可塑性
12.判断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标准除了“素质”以外,还要看()。
A.学历
B.职称
C.敬业程度
D.业绩
1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14.教与学的知识属于()。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平衡的主要手段是()。
A.教学机智
B.坚持设计
C.教学评价
D.跟随学生
16.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
A.促进发展
B.甄别
C.奖惩
D.评优
17.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18.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9.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20.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目标:
2.人际环境:
3.融合课程:
4.巩固性原则:
5.现代人的人格特征: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学生德育的方法有哪些?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3.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4.简述师生关系主要表现有哪些?
5.阐述教育和教学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教学目标的叙写中明确地行为目标要求。
2.如何课堂教学中“中性力量”的处理。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五)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德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德育是培养人的()。
A.品德的活动
B.意志的活动
C.情感的活动
D.美感的活动
2.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A.1990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3.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4.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5.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化
D.专门化
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
10.下面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主要教学功能的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A.作为教师
B.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C.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D.作为学生学习编程的工具
11.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12.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13.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14.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5.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16.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C.勤奋型教师
D.奉献型教师
20.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17.()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A.教师的个人特质
B.社会环境的特质
C.实施措施的特质
D.家庭背景
18.促进系统发展的最重要的机制是()。
A.激励机制
B.竞争机制
C.协作机制
D.淘汰机制
19.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该成为()。
A.熟练型教师
B.科研型教师
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
2.物质环境:
3.广域的课程:
4.启发性原则:
5.道德认识: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理解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
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内容。
3.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
5.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论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六)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六)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墨子
2.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3.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6.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7.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正常的保护
B.热心的保护
C.一般的保护
D.特别的保护、8.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9.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lO.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2.协调性是()。
A.幼儿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B.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C.少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D.青年初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
13.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14.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埃利奥特
B.斯腾豪斯
C.凯米斯
D.叶澜
15.最好的教学模式是()。
A.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
B.情景教学
C.讨论式教学
D.都不是
16.()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A.校长
B.教师
C.学生
D.校舍
1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8.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1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
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20.下面关于教师与教学媒体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学媒体
B.教师仅是媒体的使用者,不是教学媒体
C.教师是人,教学媒体是物,两者无关
D.教师是教学的特殊媒体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隐形课程:
2.同伴影响:
3.核心课程:
4.教学方法:
5.道德行为: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2.学习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3.简述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
4.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5.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论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七)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七)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2.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3.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
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5.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6.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7.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9.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A.品德情感
B.品德行为
C.品德认识
D.品德意志
10.德育对象的千差万别、德育条件的千变万化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这突出体现了德育工作的()。
A.广延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连续性
11.在本质上区别于唯心主义“闭门思过”式品德修养的是()。
A.自我品德认识
B.自我品德评价
C.自我品德体验
D.自我品德锻炼
12.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1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1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1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16.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17.决定一个教师工作动力的因素是()。
A.专业知识
B.专业技能
C.专业态度
D.专业自主意识
18.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19.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成为测量的()。
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20.经验表明,80%左右的骨干教师终生停留在以下()阶段。
A.适应期
B.发展期
C.发展后期
D.创造期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课堂气氛:
2.花盆效应:
3.显性课程:
4.现代教学技术:
5.道德意志: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知识学习的过程有哪四个阶段?
2.简述现代教学技术的功能。
3.社区教育功能。
4.简述教师的能力结构。
5.阐述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
2.你是如何认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该如何去落实教育目的?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八)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八)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2.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3.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4.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5.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A.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B.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
C.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
D.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经验之塔”理论
6.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的人是()。
A.戴尔
B.布卢姆
C.加涅
D.奥苏贝尔
7.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能力和态度,下列目标中,能力目标是()。
A.学生学会生字、新词
B.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C.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D.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崇高精神
8.确定学生初始能力的方法一般包括()。
A.推理、讨论
B.综合、分析
C.实验、练习
D.一般性了解、预测
9.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
A.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B.领会、知道、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C.知道、领会、运用、分析、评价、综合 D.知道、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10.制订教学策略的首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
B.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C.教材、教学设施和设备
D.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11.下面关于教学媒体这一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发送者
B.在教学中所有的服务于教学的工具都是媒体
C.教师不能算是一种教学媒体
D.黑板不是教学媒体
12.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3.下面四个选项中,属于教学软件的是()。
A.录像机、录音机
B.计算机的显示器、幻灯片
C.幻灯机、电影胶片、教科书
D.录像带、投影片
1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15.“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6.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
A.活动课时制
B.分组教学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性质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初级性质的现代德育
B.坚持全民性,反对阶段性
C.德育内容要坚持统一性,反对多样性
D.对于个体的身心而言,要坚持全面性,反对整
体性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
A.基础
B.关键
C.导向和动力
D.物质基础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目的:
2.社区文化:
3.活动课程:
4.教学策略:
5.道德情感: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学习方法知道的基本要求。
2.简述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
3.简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4.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5.教师行为规范与模式包括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九)
2010年《教育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九)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2.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
A.德育
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
D.教学
8.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9.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
A.制定课程目标
B.制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10.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1.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2.计算机应用于教学相比于电视录像教学,它的
优点是()。
A.能呈现电视录像不能呈现的图像
B.具有交互性
C.呈现活动图像的速度快于电视录像
D.呈现的信息能够存储在磁盘中
13.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1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试验法
D.实习法
15.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16.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17.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备课
B.排课表
C.批改作业
D.教研活动
18.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
A.道德行为标准
B.德育内容
C.思想教育
D.德育目标
19.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一
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概念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社区:
3.教学计划:
4.教学组织形式:
5.学生教育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方法指导包括哪几个过程?
2.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
3.简述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
4.简述教育目标的分类。
5.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分析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2.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 具体内容。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填空总结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 洛克 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
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
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
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
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
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38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1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1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1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白板说
1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1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12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
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
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
言直观)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
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
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
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
础,(行)是关键。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20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0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2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
204、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05、在1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英国。
20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
个人的直接管理支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20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目标管理。
20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20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2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2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1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213、在19世纪初斯,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1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常规管理)。
21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21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218、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式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219、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杜威 B.巴甫洛夫 C.华生 D.斯金纳
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A.问答法 B.发现法 C.讲授法 D.雄辩术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新行为主义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练习B.学习C.强化 D.巩固
6.()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A.上课 B.教学 C.工作 D.交往
7.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测验。A.常模参照性 B.标准参照性 C.总结性 D.发展性
8.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A.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B.探讨因果关系
C.严格控制自变量 D.简便易行
9.程序教学的基础是()心理学。A.构造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实用主义
10.()发明了发现学习法。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布鲁纳
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6.()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
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A.性格 B.情绪 C.人格 D.气质
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A.后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A.感觉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转换
21.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2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A.安全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24.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12,实际年龄为10,这位同学属于()。A.智力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2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学记》
26.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A.替代强化 B.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27.先行组织策略的代表人是()。A.加涅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托尔曼
28.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29.德育
30.绝对感觉阈限 31.投射测验 32.先行组织者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3.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35.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需要以外无其他目的,其代表人物有和______。36.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做带有倾向性的内归因或外归
因,对自己的成绩常做归因,而对他人的成绩出于嫉妒,可能做______归因。
37.根据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奥苏贝尔将动机分为______、______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8.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9.简述美育的任务。
40.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41.经验的保持是变化的,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42.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教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以上是黑格尔老师的评语,请谈谈这些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43.新学年开始了,一位充满工作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 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
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44.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于是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了。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
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评判。
六、论述题(11分)
45.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来_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通过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经典性条件反射。
2.A [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3.A [解析] 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
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4.C.[解析] 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5.C.[解析] 强化是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
6.B [解析]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形式。
7.B [解析] 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
8.C.[解析] 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自变量和实验条件、主动诱发需要考察的现象、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9.C.[解析] 程序教学认为学习是形成行为库中本不存在的行为,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一步步实现的。它的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0.D [解析] 布鲁纳的著名论点任何学科都可以以
第四篇:2012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题
选择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B)
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D)
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D)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C)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B)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D)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
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6.《刑法》是规范有关 犯罪 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小时.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 惩罚为辅的原则.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二,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共30分)(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C)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D)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D)的规定.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 洛克 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1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1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1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白板说
1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1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2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
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
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
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
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
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
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20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0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2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
204、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05、在1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英国。
20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支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20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目标管理。
20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
20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2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2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1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213、在19世纪初期,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1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常规管理)。
21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21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218、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式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219、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第五篇:河南教师招聘考试《西方音乐史》复习题及答案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西方音乐史》复习题及答案(1)
1、《幻想交响曲》出自______国浪漫主义音乐家_____之手。(B)A、德,勃拉姆斯 B、法,柏辽兹
2、歌剧《卡门》是______国音乐家_____的作品。(A)A、法,比才 B、意大利,罗西尼
3、组曲《动物狂欢节》的作者是___________。(B)A、法,古诺 B、法,圣桑
4、_____是德国的“剧乐”大师,他的生卒年代是_____。(B)A、舒曼,1810—1856 B、瓦格纳,1813—1883
5、《莎乐美》是音乐家________的著名歌剧。(A)A、里查.施特劳斯 B、瓦格纳
6、“交响诗”这一标题音乐形式的创始人是_____国的钢琴大师______。(A)A、匈牙利,李斯特 B、波兰,肖邦
7、法国音乐家比才有一部著名的根据戏剧配乐改编的组曲叫做《_____》。(B)A、《参孙与达丽拉》 B、《阿莱城姑娘》
8、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是___国的轻歌剧作家______的作品。(A)A、法,奥芬巴赫 B、法,古诺
9、瓦格纳著名的四部联篇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各自的标题按顺续为《_____》,《_____》,《_____》,《_____》。(A)A、《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 B、《女武神》,《莱茵的黄金》,《众神的黄昏》,《齐格弗里德》
10、西方音乐史上享有“钢琴诗人”美称的音乐家__________。(B)A、匈牙利,李斯特 B、波兰,肖邦
11、以下四部歌剧哪一部不是瓦格纳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B)A《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B《玫瑰骑士》、C《罗恩格林》 D《汤豪塞》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12、以下哪一部不是德国音乐家里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____。(B)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B、《马捷帕》 C、《英雄生涯》 D、《唐璜》
13、匈牙利钢琴大师李斯特的两部交响曲的标题分别是:《__A___》、《_C_____》。A、《浮士德》 B、《莎乐美》 C、《但丁》
14、著名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是______国音乐家______的作品。(A)A、捷克,德沃夏克 B、芬兰,西贝柳斯
15、斯美塔纳是_______国音乐家。(B)A、芬兰 B、捷克
16、《皮尔.金特》组曲是_______国作曲家_________的作品。(A)A、挪威,格里格 B、芬兰,西贝柳斯
17、《伏尔塔瓦河》是______国音乐家_________的作品。(A)A、捷克,斯美塔纳 B、捷克,德沃夏克
18、《芬兰颂》是______国作曲家_______的作品。(A)A、芬兰,西贝柳斯 B、挪威,格里格
19、意大利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的作者________。(A)A、罗西尼 B、唐尼采蒂
20、《茶花女》是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________的作品。(A)A、威尔第 B、普契尼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http://he.zgjsks.com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