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年级科学教学简案
设 计 者:XXX
教学主题:减数分裂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时候我们可能都问过父母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来的。现在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你的父亲提供了1个精子,你的母亲提供了一个卵细胞,(卵细胞和卵子的概念区别?)二者结合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又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新个体。我们上学期学过了有丝分裂,回想一下,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不是复制1次,分裂1次,这样产生的子细胞和母细胞是不是一样的?那么,假如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子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作出推理)事实上,哪怕多一条染色体都会产生致命的危险,在后续的染色体变异课程中我们会详细介绍。那么,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自己大胆的预测一下。
早在18世纪,魏斯曼的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染色体数目。
活动2【讲授】 【1.概念】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相信你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我来问问大家,提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板书:减数分裂】
强调: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下面我们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讲述:同学们阅读过教材后可以发现,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有丝分裂。)2.精子形成的过程
精原细胞又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分步详解减数分裂过程。【板书:减数第一次分裂】
(1)边画图: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2)画图: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不同颜色粉笔画染色体,方便表示交叉互换】
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同源染色体配对】我们把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每条染色体都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就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交叉互换】。
(3)画图: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提问: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又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中期时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染色体减半)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变化特点。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4)画图: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同时精细胞变形为精子。(7)再完整回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 提问:减数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复制、联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等.活动3【活动】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
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在作业本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并表明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第二篇:减数分裂教案(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第一课时)
河南省济源市第三中学 赵家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采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来进行教学。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同学进行相应点拨。
4.学法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形成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这里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制教具;学案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问〗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衍的基本保证,我们已经学过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结果怎样?(温旧学新)
(播放有丝分裂flash课件)学生讨论,师总结:有丝分裂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一样。
〖问〗:我们知道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性成熟后都要产生精子和卵细胞,若精子和卵细胞按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话,会有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以人为例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后,ppt展示如下结果:
父亲(46)↓ 母亲(46)受精卵(92)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
精子(46)卵细胞(46)子女(92)
〖总结提问〗:这样,染色体数目会逐代加倍,这不利于物种稳定。人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父母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我们自己也是46条染色体,那么,生物体是如何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呢?
(通过设问,引起同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学生讨论,ppt展示答案: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
〖启发学生〗:那么,细胞以怎样的方式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学生讨论,师归纳: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到,无论动物或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
【引入课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二、新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指导学生预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16内容,思考:哺乳动物精子在什么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细胞是什么细胞?该细胞有何特点?
学生看书后回答: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ppt展示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的要点。(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同时说明:为学习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
〖问〗:大家看完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与有丝分裂比较一下,我们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有染色体配对的情况。师提示:配对的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
〖问〗:那么,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如何形成的?
1、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教师总结:精子和卵细胞中2条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来自精子(父方)的每条染色体一般都能在来自卵细胞(母方)的染色体中找到一个与之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我们把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所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也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就是由体细胞分裂、分化而形成的,所以,原始生殖细胞中也存在着同源染色体。
(设计意图: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问〗:那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减数分裂全过程。
2、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这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实际上看不出来。
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讨论并回答。
3、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这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开始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2条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联会。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四分体时期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会发生交叉互换。
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讨论并回答。
4、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观看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与有丝分裂中、后期进行比较。
分析减Ⅰ中期和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如何变化并板书。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提示:在减Ⅰ后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这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
〖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问〗: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怎样的一半?是不是随机减少了一半?
学生讨论,师提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然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这一半恰好是一整套的非同源染色体。
分析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问〗:次级精母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又会如何变化?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与有丝分裂中期进行比较);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注:不是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与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比较);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时,尤其要突出细胞内“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分析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小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了四个精细胞。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与精原细胞相比都减少一半;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精子不再分裂,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
【注】:在连续播放幻灯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学案上“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中填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细胞的名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同时让学生自己在下面独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主要是染色体的变化),从而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指出学生绘错的地方,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所学内容以画图形式表现出来)
7、现在,我们再重复回顾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总结减数分裂的特征并板书),可以用以下口诀记忆:
复制一次,分裂两次;减一同源分,减二姐妹分。
8、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情况 ppt展示图表,学生回答填表(以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2n,DNA数2c为例),并布置学生课后绘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曲线图。
播完后,师提问: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能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学生回答:4个
教师点拔:错,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
9、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师解说: 对于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来说,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2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产生的组合有是2种,但这仅仅是有可能出现的几率;假如只是一个精原细胞,那么实际分离的情况只有一种,产生的组合只有两种,就如图中所看,要么是组合1和组合2,要么是组合3和组合4,实际上只能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种精子。教师提问:难道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两种精子吗? 学生回答:是。
教师点拨:错,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常常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增加了配子的种类。
10、动画演示:交叉互换
教师讲解交叉互换在遗传学上的重要意义:交叉互换后每一条染色单体就不再是原来的染色单体,而已含有对方的基因成分。这在性状的遗传上是很重要的。从而最终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丰富了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视进度而定)
布置学生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即动脑又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后记
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培养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道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象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第三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主备人:王敏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胚胎工程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一、新课标要求 : ●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发生的部位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解释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名词
尝试模型建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
概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区别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典型图形,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区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差异
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概述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复习知识目标)
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看,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主要变化。考查的综合点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判断细胞分裂方式、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目、同源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等的比较)以及与遗传规律的结合(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三、教学过程
向学生说明新课标要求:
1.减数分裂的过程: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2.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DNA在分裂过程中复制一次减半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减半一次;DNA和染色体变化曲线的分析。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区别明显,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似,但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4.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的识别。
5.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6.减数分裂形成的有性生殖细胞的类型:如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情况。问题引入(根据新课标要求知识点要求设计问题)
思考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几次?细胞分裂了几次?结果是一个细胞分裂成几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比如何
回答:1、1、2、相同
思考2: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我们前面学过的有丝分裂吗? 回答:不是
思考3: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
回答:那么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都为2N,精卵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就为4N,与事实不符。
第四篇:减数分裂教案(第一课时)(最终版)
减数分裂的过程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采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来进行教学。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同学进行相应点拨。
4.学法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问〗我们已经学过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结果怎样?(温旧学新)
(播放有丝分裂flash课件)
学生讨论,师总结:有丝分裂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一样。
〖问〗: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都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若精子和卵细胞按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话,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以人为例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后,ppt展示如下结果:
〖总结提问〗:这样,染色体数目会逐代加倍,这与事实是不相符的,因为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始终是46条。生物体要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呢,在形成镜子和卵细胞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染色体减半的过程,这与才会使子代的染色体和亲代是一样的。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设问,引起同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学生讨论: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教师归纳: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到,无论动物或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带领学生分析概念中的要点。)
【引入课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二、新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这节课我们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来学习减数分裂。
指导学生预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16内容,思考:哺乳动物精子在什么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细胞是什么细胞?该细胞有何特点? 学生看书后回答: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1、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问〗:那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减数分裂全过程。
2、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这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这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开始进行两两配对,这种现象称为联会。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我们把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四分体时期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会发生交叉互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会导致生物基因的突变,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4、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附着在纺锤丝上。这个时期和有丝分裂的中期有什么区别呢?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着丝点在赤道板的两侧。不久进入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这个时期和有丝分裂的后期也有区别。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并没有分开,分开的是同源染色体。后期结束,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在两组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的时候,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这段时期的重点是区别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问〗: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在这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使得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得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总数的一半。
教师总结: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
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类似: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与有丝分裂中期进行比较);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注:不是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与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比较);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时,尤其要突出细胞内“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小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了四个精细胞。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与精原细胞相比都减少一半;精细胞再经过复杂地变形,成为精子。精子呈蝌蚪状,头部含有细胞核,尾长,能够摆动。
7、现在,我们再重复回顾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并观看动画加深印象。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视进度而定)
1、布置学生画出减数分裂全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情况 ppt展示图表,学生回答填表,并布置学生绘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曲线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四、板书
减数分裂
一、概念
二、精子形成的过程
(一)减数第一次分裂
1、减Ⅰ间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2、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
1个四分体 = 1对同源染色体 = 2条染色体 = 4条染色单体
3、减Ⅰ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区别:着丝点在赤道板的两侧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区别: 同源染色体分开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5、减Ⅰ末期:1初级精母细胞→2次级精母细胞
(二)减数第二次分裂
1、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
2、中期: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与有丝分裂中期进行比较);
区别: 无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
3、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末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
(三)变形
第五篇:《减数分裂》说课稿
《减数分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 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二、教法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1.课前预习:导读
导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读、思、问”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认知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为上课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精心设计导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鲜明创意能扣人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高昂的热情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心理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恰到好处的运用导法和导议。导法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各组推荐学生代表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踊跃进行修改、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议论,使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习能力。(四)形成性测试:导练
通过“导练”,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环节。教师精心拟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采用抢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动笔练习,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应用的目的,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根据检测,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偿,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为了不使教师的指导活动落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首先创设情境,引发新问题,(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细胞有丝分裂吗?“以人为例,人的染色体若会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这样推算,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就会有46×230条染色体,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的染色体仍是46条,为什么?”通过这一矛盾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此情况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既然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了“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板书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2n2nn n n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说课稿 1.说教材
1.1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述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与已经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密切相关。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1.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a、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b、理解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
c、联系有丝分裂,掌握精子形成过程
d、了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进一步巩固对减数分裂的理解
(2)能力目标:a、通过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b、通过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3)情感目标:a、通过学生参与游戏表演,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
b、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加深学生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a、减数分裂的概念 b、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a、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的理解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c、精子形成过程 2.说教法
根据该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素质教学理念,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2)
运用游戏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预习和讨论分析能力,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4)
精心设计提问,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教学用具:8根橡皮绳,多媒体,幻灯片
注重于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渴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学习愿望的教法,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会学。3.说学法
由于知识的抽象难懂,教师尤其应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进而会绘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4.说教学过程:(两课时)
我想,一个教师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首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这部分内容尽管抽象、难以理解,但只要教师运用教学得当,学生还是能够体会、理解的。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认真预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
2、把课桌椅往后移,腾出半个教室为游戏做准备。4.1设置情境,引发认知矛盾,激发学习动机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投影图片,以问题导入:(1)生物体如何保持其前后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2)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来的?它们的染色体与体细胞一样吗?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从而引出受精作用及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
以问题“何为减数分裂,它与以前讲的有丝分裂有何区别”过渡到减数分裂概念的讲解。概念可请学生联系有丝分裂,结合课本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分析,弄清“减数”到底是减什么?减多少?为什么会减?怎样减?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能力。4.2游戏教学,愚教于乐,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预习精子形成过程,体会染色体行为变化。上课时先动画演示精子形成过程,教师帮助整理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然后开展学生游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游戏方法:橡皮绳代表纺锤丝,四高(两男两女)四矮(两男两女)八位学生代表染色体,男女代表来源,身高代表形态,同样高的两个男生代表姐妹染色单体,其他也一样。另外再请课代表做指挥,其余学生帮助纠正错误,按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游戏。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课后以坐标图的形式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第二课时
4.3前后联系,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回忆导入:
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如何?
2、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如何变化?请学生画坐标图。
3、联系有丝分裂,请学生画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并与减数分裂的曲线图进行对比。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4.4融会贯通,适当引导,提高分析能力 请学生快速阅读卵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比精子形成过程,找出两者的异同点(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巩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的理解。
投影几张细胞分裂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分裂,是什么时期,要求讲明判断依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后,教师总结细胞分裂图判断方法,强化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投影一些事先精选的习题加以巩固。
5说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一、受精作用
精子(n)
卵细胞(n)
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受精卵(2n)
减数分裂(♂)生物体(2n)(♀)
二、减数分裂的概念
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减半
三、精子的形成过程
染色体复制
联会、四分体
着丝点分裂
变形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裂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四、卵细胞与精子形成的异同点
相同点:过程相同,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同 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均减半
产生生殖细胞数目不同 不同点: 产生细胞种类不同 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注:黑体字在上课时用彩色粉笔写)6说巩固
通过投影一些习题,进一步强化减数分裂的概念及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等重点,易化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规律及精子形成过程等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