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减数分裂过程的概念、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3、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3、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教学难点: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2、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体总共有46条染色体,其中23条来自父亲,23条来自母亲,那么父亲和母亲是怎样为后代提供染色体呢? 请推测: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二)、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1、精子的形成: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的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2)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形成:卵巢
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三)、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含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某种生物的精原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1、填表并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图 精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数目变化表
2、填表并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图 精原细胞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数目变化表
(五)、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
1、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列(除减Ⅰ)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3、后期(染色体移向两极 看一半)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七)、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配子的多样性导致后代的多样性
(八)、受精作用
1、概念: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的过程。
受精卵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DNA均为1/2精子+1/2卵细胞 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通过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经过受精作用产生的合子,又恢复了亲代的染色体数目。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课堂小结
本节课将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即在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时期内染色体的数目、DNA的含量及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的概念的理解,从而引出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进而讲解了受精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也应该对比一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区别,这样大家才能掌握的更好。
板书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二)、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第二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 主备人:王敏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基础和胚胎工程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一、新课标要求 : ●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发生的部位
●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解释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名词
尝试模型建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
概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区别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典型图形,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
●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区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差异
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概述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复习知识目标)
从近几年的高考分析看,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主要变化。考查的综合点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判断细胞分裂方式、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目、同源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目等的比较)以及与遗传规律的结合(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三、教学过程
向学生说明新课标要求:
1.减数分裂的过程: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2.减数分裂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变化规律:DNA在分裂过程中复制一次减半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减半一次;DNA和染色体变化曲线的分析。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区别明显,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基本相似,但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无同源染色体。4.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的识别。
5.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6.减数分裂形成的有性生殖细胞的类型:如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的情况。问题引入(根据新课标要求知识点要求设计问题)
思考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几次?细胞分裂了几次?结果是一个细胞分裂成几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比如何
回答:1、1、2、相同
思考2: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可能是我们前面学过的有丝分裂吗? 回答:不是
思考3: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形成的?……
回答:那么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都为2N,精卵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就为4N,与事实不符。
第三篇: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能够快速地识别各种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各时期细胞图,会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DNA含量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②理解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及两者的差异。③能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②培养学生识图、绘图的能力。③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学习和成功的喜悦。②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物,人教版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指出减数分裂的概念要点: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要求学生看课本P17,结合ppt图示和flash动画,复习精子形成场所并分析过程,用文字描述各时期的特点和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概念填写学案。
练习1:(1)该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
。(2)一个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条脱氧核苷酸链
(3)1号和2号染色体在联会前相同位置上携带一对等位基因,在联会后1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是否肯定 相同?为什么?
设疑:卵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呢?与精细胞形成过程有区别吗?
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师通过ppt和flash动画演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强调重点:
(1)细胞名称的变化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卵细胞+3个极体
(2)分裂过程
减I不均等分裂,减II过程中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
(3)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的对比
三、模型建构减数分裂的过程 本活动由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1.用橡皮泥做出4条蓝色和4条红色的染色单体,每种颜色两大两小。2.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能够容纳所做的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学生根据flash动画和课本中图片中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用橡皮泥模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或投影机),画有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画有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白纸(或透明胶片)各一张
任选一组学生演示“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并予以相应的说明
任选一组学生演示“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并予以相应的说明
四、减数分裂中的数量变化曲线
要求学生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要求3名同学到黑板上各画一图,2分钟后,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分析得出正确的曲线图
通过上述表格与练习,我们思考一下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呢?
教师总结概括如下: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三看识别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特色之处在于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课前精心设计学案,将课堂中所涉及的表格、曲线、习题和绘图提前落实,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课上分小组共同研究分析并尝试用橡皮泥模拟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课后习题
1.以下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1/2的遗传物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2.从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右图所示,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四分体个数、染色体数及DNA分子数分别依次是()。
A.3,3,6
B.3,6,6
C.3,6,12
D.6,6,12
3.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乙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列后期细胞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4.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复制次数、着丝点分裂次数、染色体减半次数、DNA分子减半次数依次是
A.1、2、2、1、2
B.1、1、1、2、1
C.2、1、1、2、1
D.2、1、1、1、2 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 参考答案: CCADD
板书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三。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第四篇: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东
莞
市
光
明
中
学
时间:_3__月_30_日,星期_五_,第_3_节,班级: 高一(12)班 执教人:龙得泉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减数分裂(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
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
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观察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能力方面
1.通过学习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减数分裂的概念(2)
精子的形成过程
(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2.
教学难点
(1)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三、教具准备 课件、自制教具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观察法、模型建构法
五、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黑腹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找出内在联系。
2.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观察能力,描述出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形态、数目的变化过程。
3.利用模型建构的方法,领悟染色体的行为过程以及染色体的量变过程。
六、教学过程 引入:试管婴儿
第一个试管婴儿于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在英国的奥尔德姆市医院诞生,她的名字叫路易丝.布朗。其实,试管婴儿与一般婴儿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试管内受精,后者是体内受精。不管哪种方式,都要经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那么,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 探讨:观察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回答问题 1.两种细胞内的染色体各有多少条?染色体形态的异同?(个问)
答:每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每个配子内染色体数为4条。
配子内的染色体都来源于体细胞,而且是每种形态各一条。
2.体细胞到配子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提出假说1: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配子(讨论个答)16
第五篇: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3.学法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3个课时
六、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模型建构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引入:以前我们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答: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提问: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提问: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答: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提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二)、新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1.减数分裂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ppt展示)强调: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同时ppt展示)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有丝分裂。)2.精子形成的过程
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数量变化?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分步详解减数分裂过程。(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观察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细胞体积的变化。(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
教师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教师讲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交叉互换在遗传学上有重要意义。(3)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体分离
提问: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4)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变化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同时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7)再完整播放 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 提问:减数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复制、联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等(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分组在作业本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并表明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然后每组代表表达交流。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多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动脑、动口、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八、板书设计: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2.精子形成的过程 1.场所: 2.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