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王贺教学内容和教学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王 贺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内容
本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内容。本人此次授课是这节的第1课时。
学生在学习《分子与细胞》模块时,对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些内容是学习减数分裂的基础。本节也是本章下一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的基础。
2、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2)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3、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 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解决方法] 以动画加讲解总结的方法,让学生有深刻印象,总结归纳,加深过程理解。
二、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动画演示,问题启发,总结归纳。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四、教学策略:
1、采用的教学模式: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自学→讨论→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重难点突破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体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形成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这里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准备:
PowerPoint软件、Flash软件
六、教学过程
环节
一、引入:设疑提问,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师:〖问〗生物如果以我们学过的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生殖细胞而繁衍后代,情况会怎样呢?(播放有丝分裂PPT课件)
生:议论,(哇……)师:我们知道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性成熟后都要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如果生物按照我们学过的有性生殖的方式进行增值繁殖后代的话,会有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以人为例进行分析)ppt展示如下结果:
父亲(46)↓
母亲(46)
受精卵(92)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
精子(46)卵细胞(46)
子女(92)
据此推理,孟子的第40代子孙的体细胞就会有46×240条染色体,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师:很显然情况不是这样的,那么,生物体必然存在一种分裂方式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裂方式,减数分裂
(通过设问,引起同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环节
二、自学:自主学习,讨论解疑
师:下面,同学们按照要求自主阅读教材16页—18页,自主完成下列内容(PPT展示)明确减数分裂的概念,知道减数分裂的发生范围、时间及结果;
能够说出精子的形成场所以及形成过程,重点分析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
运用对比学习的方法,通过有丝分裂来更好理解减数分裂过程; 要求:边读边思、标记疑问、勾划重点 生:按要求读书,对重点疑点进行勾划 师:巡视,答疑,书写黑板关键词 师:刚才巡视时发现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懂得概念,下面先进行讨论看能不能解答,同志之间、或者小组之间都可以,开始讨论 生:相互讨论,探讨难懂概念 师:巡视,答疑
环节
三、解惑:讲解难懂概念,解学生之惑
师:好同学们,刚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发现同学们对这些概念难以理解,下面我就帮助大家梳理这几个重要概念,请同学们认真听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定义的理解
1、对 象 2、时 期
3、特
点
4、结
果:
1、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①大小一般相同 ②形状一般相同
③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师:看PPT上的图示,思考:同源染色体有?非同源染色体有? 生:同源:A和B
C和D
非同源:A和C
A和D
B和C
B和D
2、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师:姐妹染色单体我们以前就已经接触过,请同学们看图回答 a和a’是什么关系? b和b’是什么关系?
c和c’、d和d ’是什么关系?
生:它们互为姐妹染色单体 师:a和b是什么关系?
a和c’、a和d、b和c’、b和d、c和d’各是什么关系? 生:它们互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3、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四分体
师:这是一组非常重要的概念,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前DNA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所以此时一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四分体存在于减一前期和减一中期。那么同学们看图,回答:同源染色体有: 生:A和B,C和D 师:非同源染色体呢:
生:A和C A和D B和C B和D 师:那么同学们会发现1个四分体 =
对同源染色体 =
条染色体 =
条染色单体
=
个DNA 生:1、2、4、4
4、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
师: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师生物的一个重要过程,对生物的遗传起到很大的影响,同学们看黑板(PPT展示)属于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生:1和2
3和4 师:非姐妹染色单体的是?
生:1和3 1和4 2和3 2和4 师:那么,那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PPT展示)生:观察变化,理解交叉互换 师:那么同学们,交叉互换发生在哪里? 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下面我们就以精子为例,来探讨下减数分裂有什么特点,下面给同学们点时间来看书中17页精子形成过程图解,来对比有丝分裂看看减数分裂各时期与有丝分裂有何不同呢 环节
四、探究:对比探究,寻找异同 PPT展示
合作探究
1、对比有丝分裂的过程,阐述精子形成的各个时期中染色体的数目、位置变化情况;
2、找出与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讨论探究,寻找与有丝分裂的不同 师:巡视,答疑
环节
五、精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师:学们生讨论的过程中也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不难发现,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很大的不同,减数分裂有两个大的时期,所以同学们研究的时候有一点困难,下面我们就以精子的形成为例一起来研究下减数分裂有哪些特点,研究过程之前我们要知道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下面同学们看精子形成的动画演示(PPT动画展示)生:认真观看动画
(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师:大家看完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与有丝分裂比较一下,开始有几个精原细胞,最后形成了几个精子? 生:1个形成4个
师:开始有几条染色体?最后镜子中有几条染色体? 生:4个、2个
师:也就说染色体发生了数目减半,那么我们一起来探究下精子形成的具体过程。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这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实际上看不出来。
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这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开始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2条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联会。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四分体时期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会发生交叉互换。
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观看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与有丝分裂中、后期进行比较。
师提示:在减Ⅰ后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这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师: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怎样的一半?是不是随机减少了一半?
学生讨论,师提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然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这一半恰好是一整套的非同源染色体。
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与有丝分裂中期进行比较);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注:不是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与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比较);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时,尤其要突出细胞内“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师:现在,我们再重复回顾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总结减数分裂的特征并板书)再次观察动画演示,并说出各动画所处的时期 环节
六、总结: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采用问答的形式总结本节知识:
1、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个精子;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原因是()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数目减半()次,分别发生在()和()。
4、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填“有”“无”)同源染色体。
6、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次,细胞连续分裂()次 环节
七、课时小练,神曲推荐(视进度而定)
1、当堂完成课时练习,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神曲推荐,将音乐引入教学,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记忆知识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来突破教学难点,增加趣味性)
七、教学后记
通过自学找到疑点,合作探究解决部分疑点,教师讲解解答共同问题,教师精讲突破重点难点,共同小节巩固提高,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动画演示,加深印象,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才用对比学习方法,对于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只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自然会加深记忆和理解,取得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本节课的不足就是时间把握和部分过程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课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所上课程被评为市级优课)
第二篇: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东
莞
市
光
明
中
学
时间:_3__月_30_日,星期_五_,第_3_节,班级: 高一(12)班 执教人:龙得泉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
减数分裂(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方面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
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
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观察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能力方面
1.通过学习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减数分裂的概念(2)
精子的形成过程
(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2.
教学难点
(1)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2)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三、教具准备 课件、自制教具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观察法、模型建构法
五、学生活动设计
1.观察黑腹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找出内在联系。
2.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观察能力,描述出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形态、数目的变化过程。
3.利用模型建构的方法,领悟染色体的行为过程以及染色体的量变过程。
六、教学过程 引入:试管婴儿
第一个试管婴儿于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在英国的奥尔德姆市医院诞生,她的名字叫路易丝.布朗。其实,试管婴儿与一般婴儿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试管内受精,后者是体内受精。不管哪种方式,都要经历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那么,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 探讨:观察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回答问题 1.两种细胞内的染色体各有多少条?染色体形态的异同?(个问)
答:每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每个配子内染色体数为4条。
配子内的染色体都来源于体细胞,而且是每种形态各一条。
2.体细胞到配子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提出假说1: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配子(讨论个答)16
第三篇: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3.学法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3个课时
六、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模型建构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引入:以前我们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答: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提问: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提问: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答: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提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答: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二)、新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1.减数分裂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ppt展示)强调: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同时ppt展示)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有丝分裂。)2.精子形成的过程
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数量变化?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分步详解减数分裂过程。(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观察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细胞体积的变化。(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
教师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教师讲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交叉互换在遗传学上有重要意义。(3)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体分离
提问: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4)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变化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同时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7)再完整播放 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 提问:减数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复制、联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等(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分组在作业本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并表明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然后每组代表表达交流。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多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动脑、动口、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八、板书设计: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2.精子形成的过程 1.场所: 2.过程:
第四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并和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遗传规律有很大的联系,尤其对于遗传规律当中的计算至关重要,因此,这个地方也是理解遗传规律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要分析透析,尽量让学生听起来浅显易懂。
本节课在进入减数分裂内容讲解之前,利用了试管婴儿导入,这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从而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
由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因此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一改以往只是通过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来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比较教学法,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特殊形式,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不同变化,归纳出减数分裂的特点。这样避免出现两个知识点的混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了知识抽象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受精作用在初中生物学中,学生已经学过,但是由于时间太长了,学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本节课在进入课本知识点的学习之前的导入过程创设了1个情境:两个小布什的图像,看上去好像和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关系不大,其实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生物学与现实相联系,都能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教师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资料信息来引导学生思考回忆起所学内容,并且在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和受精卵多样性的时候,应多举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
最后,要对有性生殖的过程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间关系的理解。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领会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以下问题:
1、学生对于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分辨不清。对于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不能很好地辨认。
2、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演示后,不能很好地摆放染色体位置。对于在什么阶段摆放染色体,什么阶段染色体变为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不理解。
因此,在上新课之前,建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同时对于有丝分裂的过程要及时回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教材或生活中提炼出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简化提炼,利用多种形式,化复杂为简单,更加具体有序,提升了学生对减数分裂本质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分裂图之间的区别,让学生搞清楚每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性强,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第五篇:课程名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课程名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刘晓菊(秦皇岛市卢龙县中学)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 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开篇。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 2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高中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初中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深入学习遗传规律和变异知识及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是学生把宏观与微观建立联系的纽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知识方面具备了细胞学知识、DNA与染色体、染色单体等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细胞等知识基础,在思维特点方面学生的假说-演绎思维、抽象思维、比较思维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课前分组制作了减数分裂染色体模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等概念。
2.能够构建精子形成过程知识框架,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知识细节。3.能够以核心概念为基础,理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能力目标:
1.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科学发展史,提高科学研究的素养。
2.提高学生识图能力,通过相应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术语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注科学史实的发展,树立终身探索的科学热情。2.培养科学的比较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关注染色体的行为及数目变化。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等核心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及数目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五、教学方法
1.情境引导学法 : 层层设疑、激发兴趣,引导思考,问题串驱动学习,用学案辅助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为上课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动画、图形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特别是分裂过程的连续性,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3.直观法、比较法: 把减数分裂每一时期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恰到好处的运用学法指导和导议。学法指导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各组推荐学生代表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踊跃进行修改、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议论,使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习能力。
六、学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为了不使教师的指导活动落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七、教学流程:
八、板书设计:
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等概念。
2.能够构建精子形成过程知识框架,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知识细节。3.能够以核心概念为基础,理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能力目标:
1.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科学发展史,提高科学研究的素养。2.提高学生识图能力,通过相应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注科学史实的发展,树立终身探索的科学热情。2.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主要学习经历
1.通过识图、辨图复习有丝分裂过程及特点 2.染色体与 DNA、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 总结规律:染色体数 = 着丝点数 DNA 数 = 线条数
染色体复制后才有染色单体,着丝点分裂后无染色单体
3.果蝇体细胞与配子图的比较和分析引入魏斯曼的预言,突出减数分裂概念的分析
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几个概念
5.1 .同源染色体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②来源不同,如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注意:①形状和大小不相同也可以是同源染色体如XY两条染色体。②形状和大小相同也有不是同源染色体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5.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是减数分裂特有的特征)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5.3.四 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就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有丝分裂没有四分体存在,也就是说四分体是减数分裂特有的特征。⑴出现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⑵存在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⑶四分体经常会发生的现象:交叉互换(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经常发生的缠绕 ,并互换一部分片段的现象。)⑷交叉互换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规律: 1个四分体 =1对同源染色体 =2条染色体 =4条染色单体 =4个 DNA
图中_______ 与_______ 是姐妹染色单体,或填 ______________。图中_______与_______是非 姐妹染色单体,或填______________。图中_______与_______是同源染色体,或填 ______________。图中_______与_______是非 同源染色体,或填 ______________。6、精子形成小结
6.1.场所 : 睾丸
6.2.过程及其特点
例题: 下列 A、B、C 三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 3 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教学反思
课前学生用橡皮泥分组实验已模拟制作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已对减数分过裂过程有初步了解。本节课我本着贯彻新课改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设计相应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多项能力。例如开始对有丝分裂图形的复习,还有让学生对几个概念的识图讲解,后又组织学生的分组补充绘图。做到了以下几点:
1.加大课堂思维量,教师以层次性思考问题串引导学生识图、绘图、描述图,并通过角色易位让学生讲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生物学专业术语。2.教师引导学生分阶段比较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构建重点知识结构。3.通过图形、动画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微观的知识宏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