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精选)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内容分析:
“四人帮”被粉碎后,“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1978年低,在北京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并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二.课程标准: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教师:大家对这首歌非常熟悉了,你能说出歌词中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人是谁吗?那“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这个伟人是谁呢?从1978年冬天开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完成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板书:伟大的历史转折)(设计意图:新课程的导课——在情景中开始、在共鸣中融入、在碰撞中接纳、在感动中收获。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过渡:拨乱反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以什么为契机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本课第一幕。(板书: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章:乍暖还寒-两年徘徊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学生:十年的“文革”**,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 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归纳:A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引导:文革结束了,大快人心,可是大街的墙上的红色大字依然刺眼。
学生:“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讨论: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有很多新问题出现,我们不能老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归纳:B“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教师:“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胡耀邦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归纳: C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师:找出这场讨论的开始及其成果如何
小结:开始: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展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篇章: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并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专心致志地观看。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将历史穿越时间的界线,拉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使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看得见、摸得着。)归纳: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
A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找出来,在这三点内容里面,哪一项是核心内容呢?这次会议的召开又有何意义?
交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拓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你们能说说这次会议为什么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吗?
归纳:A思想纠错: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德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B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
C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可文革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若不解决,社会仍很难向前发展。因此,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是大势所趋
第三篇章 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是,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交流:平凡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 播放:《刘少奇同志追悼会》视频片段
引导: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文革”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学生:加强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 思考: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全国人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了那些法律?哪些与你密切相关? 展示:一系列法律的出台:(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探究: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制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规的 危害。同时举出一些法制节目及法制宣传日 学生:学生:《今日说法》《夜线》《平安365》《法律讲堂》《撒贝宁时间》《道德与法》……
法制宣传日:每年12月14日……、强调: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 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第四篇章 春回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
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现在中国的巨大变化
“衣” 食
行
住
教师: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崛起则中国崛起,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六.课堂检测
(一)链接中考
1.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自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2.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古田会议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4.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5.1978()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6.“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
个人
崇
拜
”
藩
篱的历
史
事
件
B.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二、材料解析题
1.红船领航90载,搏风击浪一帆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标志着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事件是什么?
(2)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代伟人是谁?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到新中国的辉煌外交,他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谁?
(3)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上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两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会议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两次会议对中国革命或现代化建设最大的贡献分别是什么?(3)从两次转折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二)《历史助学》课堂达标 七.板书设计:
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一篇章:乍暖还寒-两年徘徊
第二篇章:春雷乍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三篇章:春意盎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第四篇章:春回神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革
八.教学反思:
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联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们要分析,掌握技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使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于“渔”,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指导所以然。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
第二篇: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比较分析完整领悟 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3.综合归纳准确评价:归纳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4.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及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升华。
教学方式:“学习与展现历史、体会与体验历史、感悟与反思历史”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音乐)
同学们爱听音乐吗?让我们聆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
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就在那个时候,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建国后的伟大转折,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板书: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同学们自读课文38页内容,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同学们自学,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两个凡是的提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又做了什么讨论?生答(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1、1978年5月11日,有人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光明日报》上,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2、邓小平在中共中央会议快结束时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二)那么,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怎样实现的呢?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生自学边学边做记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小组代表自由回答)这是本课重点,同学们齐读一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背诵内容和意义。(个人背诵,小组背诵)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加强了民主与法治的建设,他们都做了哪些决策呢?
1、表现在哪些方面?
a.平反冤假错案,都为谁平反了?(刘少奇,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受株连的人),b.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完善法制建设,颁布了哪些法律?(学生回答,读出大屏幕上的各项法治师生互动)
c、建立健全法律制度给我国带来什么好处? 四.巩固归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感悟平台
中国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艰难险阻,终于,在今天中国强大起来了,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从这个历程中,联系自己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人生的认识。
六、练习巩固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
A、是否坚持“两个凡是”的争论B、是否坚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争论 C、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D、“左”倾和“右”倾的争论。
2、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B、做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决策。C、决定实行改革开放。D、评定冤假错案。
3、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 4.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指()
A.1996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5.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6、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
人教版历史第三单元
上 伍 学 区 上 伍 中 学
王 静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三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实行改革开放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是 A.“阶级斗争为纲”
B.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C.“两个阶级和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 D.“两个凡是”
4.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
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建国以来,我
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19
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
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这篇文章引起广泛的注意。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邓小平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主张“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请回答:(1)
材料反
映的是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情况,为什么要开展这次大讨论?
(2)经过讨论得出了什么结论?
(3)这次讨论有什么意义?
三、问答题
1.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策的相同核心点是什么?这两次决策实践结果有何差异?
2.以下三位领导人分别是谁?他们在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4.B 5.C
二、(1)否定“文革”,反对“两个凡是”。
(2)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1.①核心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八大”的正确决策被从理论上修改,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得到全面落实。
2.①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②第一次巨变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二次巨变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次巨变是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文章
第四篇: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
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二、教学要点
(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三、过程和方法
1、以大家熟悉的音乐入手,采用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
2、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再详细解释相关知识点。
3、利用图片资料和电教手段播放电影和新闻中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
2、视频资料“两个凡是”
3、视频资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书影
4、视频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图片、影响资料
6、视频歌曲《走进新时代》
7、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
8、视频歌曲《社会主义好》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
2、【教师活动】: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3、【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4、【学生活动】:
学生听优美动听的歌曲,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
5、【教师总结】:
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第二部分:学习新课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教师活动】:
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是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那么,这一转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2、【教师活动】:
出示“两个凡是” 视频资料片段。
3、【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举生活事例和“文化大革命”事例,理解“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和不合理性。
3、【教师活动】:大屏幕出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书影,并简单介绍文章内容,由此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场讨论帮助人们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 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
1、【教师活动】:
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3、【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回答
5、【教师活动】:
6、【学生活动】: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7、【教师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3)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
1、【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指导阅读课文。
2、【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
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3、【师生活动】播放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及意义。
4、【师生活动】播放《社会主义好》视频片段,学生深刻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学生活动】:共同探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增强。第三部分:学生巩固本节内容,提出疑问。第四部分: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第五部分:课堂练习:《新课堂同步活动与探究》64页1——9题。第六部分: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同学们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你们的父辈,他们则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就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你们都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人。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地跟家里人聊聊天,做一下访问调查,从吃、穿、住、行、受教育等各方面了解一下两个时代的差别,并做一定的思考,好好体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请大家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一个星期后交。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五点。
一、语言方面:我的这一节课力求语言简洁,说短句,便于学生理解,语调富于变化,逻辑性强,前后联系紧密,课堂节奏紧凑
二、设置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
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三,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四,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适当运用视音频资料,并不是要有意加大历史信息量,而是让学生在把握课本的同时,身临其境感悟历史,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生出智慧的火花。同时我兼顾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如师生(1)(2)两度合作共同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点,开始教师主导,逐渐学生主体,教师声音由大到小,最后三分之二学生能够记忆,学生要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知识储备。
五、不足之处:其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直入,指令性语言多了些,过渡性语言偏少。
实践证明: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改进之,完善之。在此,我们真心地祝愿历史教学能真正发挥她应有的价值,历史教育亦将青春永驻。
第五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情境导入: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在课本的导言部分明确告诉我们,我国开始纠正错误。1977年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高考。
除了恢复高考,我国还陆续纠正了文革中的哪些错误呢?
整体感知:利用知识树,整体感知本课知识目标。
让我们一起看知识树,整体感知这一课内容。“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可以从几个方面学习?
中国为什么徘徊?怎样实现的转折?又是如何推进转变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预习导学:细读课文,自主学习,落实知识目标,发现问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原因 2.时间 3.结果 4.意义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4.意义
三、民主与法制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请举一例
2.颁布一系列法律:
① 布时间及法律名称 ②颁布意义
展示反馈:注意倾听,踊跃发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一 解决自主学习的问题
活动方式:提出预习导学时遇到的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二 突破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活动方式:分角色朗读,融入情景,互问互答问题。
《北京街头的谈话》
旁白: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人们欢欣鼓舞。
张三:听说了吗?“四人帮”被抓起来了!
李四:这些年,全国上下整天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国家都乱成什么样子了!
张三:希望彻底纠正文革中的错误,让我们能吃饱饭!
赵五:文革中,有很多人被打成反革命,整天被批斗游街。不知道能不能平反冤假错案。
李四:是啊!不过,我们现在的领袖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都是正确的,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呢。
张三:“两个凡是”方针,使全国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已经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了。
赵五:我们不要乱说了。
同学提问,同学回答,同学纠错:
1.剧中的谈话发生在什么事件结束后?
2.结合剧情你知道当时人们渴望什么吗?
3.你能否说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实质上是坚持了什么思想吗?此方针在当时产生了哪些消极作用?
4.面对这些问题,请结合预习说出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共产党人是如何做的?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活动三:突出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活动方式:观看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两分钟准备,完成记者采访。
记者:我现在位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大家可以看到,前面坐着许多出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代表。下面我们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采访几位代表。
1.这位代表您好!请问这次会议上重新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
2.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做了怎样的转移?请你说一下这次会议做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3.这次会议还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它的核心是谁?
记者: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讲解整理:加强前后知识联系,体验情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一、听歌曲《走进新时代》,针对其中歌词,教师总结升华本课。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1)“当家做主站起来”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代表人物又是谁?
(2)“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代表人物又是谁?
正是在这些领路人的带领下,我们才幸福地生活在新时代。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不断探寻真理,长大后为国富民强做贡献。
二、学生自主完成一棵知识树,整理本课知识。
课堂练习:巩固、反馈、检测,小组内做出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党的工作重点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B.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转到城市市场经济
C.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
D.国家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转到实行对外开放
2.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A.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C.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D.以加强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为主要任务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对中国社会提出了什么要求?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决定有哪些?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学教后记: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展示反馈:
活动二: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2.人们渴望纠正文革错误。3.左倾错误思想阻碍纠错,引起全国人民的不满。4.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样做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活动三: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邓小平。讲解整理:
一、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改革开放,邓小平。课堂练习: 1.A 2.D
二、1.要求大幅度的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
2.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实验中学 万春香 2013年4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