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4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通过看录像、自学等使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学习的有关“文革” 的历史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 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新授内容:

第一篇:开启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学生细读课文第一子目,观看视频完成以下问题

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3、该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且以表格的形式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学过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会议?其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选代表发言,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七大、八大、还有今天所学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转折意义的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同时理论也转化为现实——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过渡到第二部分——农村改革。第二篇:对内改革农村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学生细读课文第二子目,找出农村改革第一村、主要形式、内容、意义。学生回答,老师及时点评。出示图片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前凤阳花鼓、18个红手印生死书,体会农民的创新精神.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所以设计了剖析概念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动态展示使学生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实行的基础,农民的责权利分别是什么。

过渡:凤阳的星星之火,蔓延到全国形成燎原之势。1982年以后,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农村。

它的实施有什么效果呢?向学生展示图片和材料,学生先独立思考,同位间可以讨论,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到这课为止,新中国成立后的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已经学完,所以设立“想一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及每次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学生先独立思考,同位讨论统一答案,代表发言,老师点评。认识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次严重的失误,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一方面体现了中共对农业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过渡:在农村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对外开放也迈出了步伐。第三篇

对外开放篇----对外开放的格局

学生细读课本第三子目,找出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剖析原因:我国为什么对外开放?出示材料,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得出科技落后资金匮乏等原因,得出目的是引进外资、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看屏幕图:

设计意图:以图示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对外开放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对外开放的步骤。归纳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深入内地的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强调经济特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本质的区别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学们

想一想: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学生独立思考,老师从前提、目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提示,代表发言。老师点评。

过渡:在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的重点问题在

四、合作探究

设计以下问题: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方面分析,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完成)

转折体现在:思想路线由两个凡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路线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路线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五、课堂小结

六、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过关训练,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知识纠正。总结升华

梦想在召唤,改革再扬帆。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高效课堂。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结合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关于教材: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课,主要内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会上进行了拔乱反正,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因此本单课内容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教参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4、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难点: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5、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够持久,教学方式宜多样化,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状态。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6、教法、学法:教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首先是导语,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通过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引出文革后邓小平复出,扭转历史,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去领略那振奋人心的时刻。

设计意图及效果: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学生的思绪被调动起来,在高昂的情绪中一起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实现导入凝神、激趣的功效。

2、新课学习

(一)黎明前的黑暗——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6文化大革结束,然而平反冤假错案一度受到阻碍,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观看视频(两个凡是方针)了解一下当时情况。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认识到当时国家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再通过自学课本,小组研讨认识方针实质:坚持“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反对实事求是,反对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两个凡是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终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将此板块内容做一梳理。

设计意图及效果: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是本节课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目的是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在讨论中,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同时在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过程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场全国性讨论意义深远,实际上在有关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就已经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从而突破本节课难点

【教师过渡】人们摆脱了文革中林彪、四人帮的精神枷锁,拨云见日,重见曙光,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黎明的曙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设计意图及效果: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优化学习效果。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本节课重点,这一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为了突出此重点我本着扎实、实效的原则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先让同学们自学阅读教材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然后小组合作划出内容、意义,组长做一简要分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明确转折的意义。再让小组成员每人读一遍,最后以填空的方式考一考学生。

设计意图及效果:这个过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热情、主动参与的情绪。方式多样灵活,以达到全面、深切的把握重点的目的。

(三)黎明的曙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工作才全面展开,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也得到了平反,那么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什么?刘少奇在文革中作为国家主席,在未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就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这说明了什么?对说明了文革中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破坏。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加强了立法工作。

学生阅读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一内容,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及意义。设计意图及效果这一环节内容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完成。新课程主张“先学后教”,给学生限定时间进行自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捕获有效信息能力。

3、课堂训练

设计意图及效果:历史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刻理解教材的一种重要途径。课堂上老师精选一些选择题和材料题,这些题是本节课重难点内容,通过学生课堂训练使学生应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达到把重难点巩固消化的目的。

4、小结

设计意图及效果:回顾梳理本课三个板块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有效把握本课重难点。

(四)、光明未来——改革开放

设计意图及效果:小结后通过幻灯片形式展示改革开放成果图片,配以背景音乐《走进新时代》,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努力学习,建设美好祖国的信念。

第三篇: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

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二、教学要点

(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三、过程和方法

1、以大家熟悉的音乐入手,采用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

2、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再详细解释相关知识点。

3、利用图片资料和电教手段播放电影和新闻中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

2、视频资料“两个凡是”

3、视频资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书影

4、视频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图片、影响资料

6、视频歌曲《走进新时代》

7、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

8、视频歌曲《社会主义好》

四、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

2、【教师活动】: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3、【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4、【学生活动】:

学生听优美动听的歌曲,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

5、【教师总结】:

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第二部分:学习新课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教师活动】:

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是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那么,这一转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2、【教师活动】:

出示“两个凡是” 视频资料片段。

3、【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举生活事例和“文化大革命”事例,理解“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和不合理性。

3、【教师活动】:大屏幕出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书影,并简单介绍文章内容,由此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场讨论帮助人们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 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

1、【教师活动】:

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3、【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回答

5、【教师活动】:

6、【学生活动】: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7、【教师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3)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

1、【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指导阅读课文。

2、【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

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3、【师生活动】播放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及意义。

4、【师生活动】播放《社会主义好》视频片段,学生深刻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学生活动】:共同探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增强。第三部分:学生巩固本节内容,提出疑问。第四部分: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第五部分:课堂练习:《新课堂同步活动与探究》64页1——9题。第六部分: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同学们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你们的父辈,他们则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就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你们都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人。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地跟家里人聊聊天,做一下访问调查,从吃、穿、住、行、受教育等各方面了解一下两个时代的差别,并做一定的思考,好好体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请大家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一个星期后交。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五点。

一、语言方面:我的这一节课力求语言简洁,说短句,便于学生理解,语调富于变化,逻辑性强,前后联系紧密,课堂节奏紧凑

二、设置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

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三,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四,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适当运用视音频资料,并不是要有意加大历史信息量,而是让学生在把握课本的同时,身临其境感悟历史,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生出智慧的火花。同时我兼顾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如师生(1)(2)两度合作共同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点,开始教师主导,逐渐学生主体,教师声音由大到小,最后三分之二学生能够记忆,学生要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知识储备。

五、不足之处:其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直入,指令性语言多了些,过渡性语言偏少。

实践证明: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改进之,完善之。在此,我们真心地祝愿历史教学能真正发挥她应有的价值,历史教育亦将青春永驻。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1

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课,主要讲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经济特区的建立,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史实。

知识与能力:,掌握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的情况,归纳经济特区建立对社会主义建设所起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观看能够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面貌、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面貌的图片等,直观形象地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提高史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指导学生观看《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明确开放的地域,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转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高瞻远瞩地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重点:

知道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改革开放重大举措的作用,知道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难点:

如何理解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能否史论结合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根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我在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整理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建设的资料,借助图片、音像等资料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鼓励学生质疑、讨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课前教师准备:

1.《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视频歌曲;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的有关图片; 3.幻灯片《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相关地名不填)。课前学生准备:

1.收集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家人和亲朋好友对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经历,整理成口述史料;

2.收集、整理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建设的资料和图片,收集在农村的亲朋好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有关情况材料;

3.收集周围亲友参加或创办乡镇企业的情况。

一、导入新课:

用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

教师活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是我国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旨在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活动:改革开放的春雷(板书)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板书)及邓小平像,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表格,提问: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并理解为什么这次会议是我国历史伟大的转折(板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p59页教材、讨论并完成表格内容。小组内展示。

设计意图: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能力。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强调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在此之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不符合实事求是的事件?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革”时期所犯的错误,理解实事求是的必要性,说明这是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请举例说明党和国家讲实事求是的事件。(党和国家勇于承认错误,纠正错误;平反刘少奇等冤假错案。)

(2)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要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此之前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在哪里了?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文革”所犯的错误及危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当前抓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点明这是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

学生活动:讨论这几个问题,进一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和内容。设计意图:围绕几个问题讨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师明确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使我国结束了两年来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命运的一个转折点。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计细化,使学生思维集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板书)教师活动:

教师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改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农民看到了希望。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板书)出示对内改革、农村白猫黑猫理论图。

教师讲解:“农业集体化”这只猫因为逮着老鼠要上交,要平均分配,而没有积极性。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怎么才能调动猫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改革。

教师出示问题:说一说:在农村哪个地方最先进行改革?采取了什么样的形式? 学生活动:回答: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活动:出示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的图片。突出大旱,粮食少,人们挨饿。教师接着出示小岗村按着手印的生死状及文字并播放《小岗村生死状》视频资料。

提问:他们把地分了,包产到户就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活动:出示赞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和问题。学生活动:

学生齐读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学生讨论:农民的责任、权利、利益是怎么紧密结合起来的?学生回答:责任是保证国家的、集体的;权利是土地的使用权;利益是剩下都是自己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分析、回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教师活动:出示表格:改革前后小岗村粮食产量的数据的变化。

教师提问:农村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了没有?小岗村的统计数字说明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分析?看比较的年份,看比较的方面,看数据的变化等得出结论。学生回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教师活动:出示一组农民喜获大丰收的图片。教师提问:农民获得大丰收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逮着了老鼠”。教师归纳:国家政策正确,人民辛勤劳动。

设计意图:用白猫黑猫理论,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通过视频与图片,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意义。

教师过渡语: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改革也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城市(板书)教师活动:播放《春天的故事》视频歌曲。

提问:歌中“老人”指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邓小平、建立经济特区。学生齐读邓小平的一段话,体会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

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

先进的科学技术。

——邓小平

教师出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让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找一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想一想:我国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想一想:我国的对外开放过程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深圳、海南(教师提示用谐音联想记住:猪头下深海)。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教师活动:提示学生记住时间:1980年、1984年、1985年、1990年等。用数字记忆,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港口城市、4个经济开放区等。

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数字记忆、谐音记忆的方法。

出示深圳风貌开放前后对比图片,使学生认识建立经济特区是正确的。提出讨论题:这些城市和地区的开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作用?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探究

一、探究二的问题。

探究一:20世纪50年代—90年代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示意图,解释怎么读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50年代-60年代出现一次小高峰,回忆我们所学知识,跟哪次历史事件有关?说出这次事件的法律文献。学生回答:历史事件:1952年的土地改革。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末期,中国粮食产量徘徊低迷,思考为什么?学生回答: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规律,挫伤农民积极性。1966-1976年,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4(3)70年代末期中国的粮食产量迅速上升,原因又何在呢?学生回答: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

探究二:认真阅读 P63材料阅读题,依据上述材料回答:建设经济特区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可以增强同外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小组讨论探究,体现教学的新理念。

三、课堂小结 依据板书小结。

四、课堂练习与反馈

引发以下练习,当堂课完成,小组内交流。

填空题:

1.实现了建国以来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

2.我国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基础上,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3.1980年,我国决定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_______,打开了________________。1984年又开放

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又相继在、、_________和 _______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 ______ 的决定。

选择题:

1.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B)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流行这样一句话:“毛泽东让中国人站起来,让中国人富起来!”(A)

A.邓小平B.胡锦涛 C.赵紫阳

D.江泽民

3.小岗是原安徽省以讨饭闻名的凤阳县最穷困的一个生产队,但是从有一年开始,小岗人开始告别饥荒,过上了日渐富足的日子。你知道这是因为:(D)

A.风调雨顺 B.应用良种 C.对外开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深圳建市时,城区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生产总值不到2亿元。如今深圳已建成举世称奇的现代化都市!2003年,生产总值2860.51亿元!这说明:(A)

A.设立经济特区的决定是正确的 B.深圳原来的基础好

C.深圳的地理位置好

D.深圳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 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实施过的农业发展措施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1)、土地改革

(2)、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设计意图:力求当堂达标。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资料思考: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2.课下进行社会调查写一篇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

第五篇: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3、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4、归纳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5、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毛泽东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A.他对党内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把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B.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夺取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领导权,践踏了党内组织原则,破坏了民主法制,造成“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局面。)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涉及的内容了。(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活动2【讲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

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 全国上下的不满。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毛泽东个人所做的决策和指示。)

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3组织学生细读39页课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书上作出明确标记,完成40页“练一练”,然后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练习: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都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A.党的八大召开于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国内三大改造进入尾声的1956年。它对国内外形势和主要矛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提出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 端。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可惜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干扰,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怎样加强?(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依法办事、有法必依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教师小结:“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 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2. 能力训......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实行改革开放 D.把......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①、记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邓小平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

    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新人教版(精选)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材内容分析: “四人帮”被粉碎后,“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大全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情境导入: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本课。 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给我国造成了巨大危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呢?在课......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精选五篇)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一课的教学......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陈世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 陈世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