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案_教学设计概要

时间:2019-05-12 21:1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枫桥夜泊教案_教学设计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枫桥夜泊教案_教学设计概要》。

第一篇:枫桥夜泊教案_教学设计概要

《枫桥夜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歌画面

3、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意境,了解诗人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孩子们,很高兴今天能够与大家一起在这里学习。今天,宦老师要带着大家在诗歌的殿堂里徜徉,一起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魅力。

钟声,自古以来在诗歌中就是一种很独特的意象。低沉、悠扬的钟声,缠绵悱恻,总能引起文人墨客的无限共鸣,低吟浅唱。清代诗人王士祯这样写道——

生:(读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明代高启如是说——

生:(读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宋代陆游曾感慨——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无尽的追思,只因一千年前的一个夜晚,一个名叫张继的少年在此写下的不朽诗作——《枫桥夜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枫桥夜泊》,聆听张继的袅袅思绪······

2、解释诗题 读题(读

谁能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生:夜晚,在枫桥边上停泊。

非常不错,孩子们,我们在解释诗题的时候,就应该先解释每一个词,再用通顺的话将这些词串成一句完整的话。

3、自学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不过,还需要你们先自学,请看自学提示(ppt,请一位同学念给大家听一听

自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意。学习方法:

1、放声朗读。

2、结合资料。

3、同桌交流。

4、批注重点词意。

现在,大家明确要求了吗?好,开始。(6分钟

4、检查自学,理解诗意

完成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请一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吧。生:(读 谁来点评一下? 生:(点评

我们说,读诗不光要读准、读通,还应该读出节奏,融入感情。谁再来试一下? 生(读

让我们全班一起读一遍(读

看着你们读得那么有滋有味,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一读。现在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合作朗读

看,已经有一点韵味了。这一遍我们交换。你们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合作朗读

你们太有悟性了!越来越有古人味儿了。现在,我来读题目,你们来读诗,注意,只读诗。(读

读得真棒!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我想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些词语,哪些句子的意思。

生:解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生:查资料、与同学交流。

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那么你们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没有弄明白? 生:愁眠

谁能够解释“愁眠”的意思? 生:“愁眠”就是因为发愁而睡不着觉。

你真会理解古诗。遇到不会的词,可以先拆成字,“愁”:发愁,所以连起来“愁眠”就是因为发愁而睡不着觉。

生:姑苏城、寒山寺

好了,解释了诗中的重点词语,我们要来挑战一下了,请你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生:说

说的很清楚,诗的意思明白了,现在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诗歌。(读(15

5、想象诗歌画面

现在,我要请你们闭上眼睛,随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朗诵,穿越时空,回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音乐起,师诵读

先不要回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声,轻轻地、缓缓地吟诵,记不住的孩子认真倾听同学的声音。起——(读

谁来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我看到了月亮落下了,听到了乌鸦的啼叫。

月亮落下之后,天空是什么样的?乌鸦的啼叫听起来是什么样的?

生:我看到了月亮缓缓落下,天空顿时黯淡了下来,四周黑漆漆的。江面上飞过几只乌鸦,我仿佛听到了乌鸦“嘎嘎”的叫声,很凄厉。

请你带着你的想象,把这一句诗读出来。(读 我看到了江边的枫树,还有星星点点的渔火。那枫树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的,火红火红的 这时,一阵秋风吹来——

生:枫树瑟瑟发抖,几片叶子随风飘落下来。再来完整地描述一遍。

生:江边的枫树在茫茫的夜色中忽隐忽现,一阵秋风吹来,枫树瑟瑟发抖,落下了几片红叶;远处江面上,渔火星星点点的闪烁着微弱的光茫。

你的画面真生动,真形象。请你读出来(读

生:我看到了诗人站在船头,很忧伤,这时,远处寒山寺的钟声传来,诗人更加孤独了。你真会联想!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读

生:我看到了在迷茫的夜色中,诗人张继独自惆怅地站在船头,这时,寒山寺的钟声从远处飘来,诗人幽幽地吟起诗来···

多么有诗情画意啊!请你将这两句诗读出来。

让我们带着这些画面,男生——读;女生,带着你想象的画面——读。想象着你们心中的画面,全班——读!(读

6、感受诗歌意境

这样的诗,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感受到了寂静。嗯,有你的见解

我感到了一份惆怅与忧伤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从“对愁眠”感受到的(板书

很好,你是用了关键词的方法,很会学习。

生:我还感觉到了诗人很愁闷。因为现在已经夜深人静了,连渔船上的人都休息了,而诗人还无法入睡。

月落、乌啼—— 生:霜满天

多么静谧、多么祥和的夜啊······ 江枫、渔火—— 生:对愁眠

7、体会诗人情感

对愁眠——如果你是张继,你为何如此愁眠呢? 生:我从小资料中知道张继赶考落榜了。

青春勃发、风华正茂的张继,满怀希冀进京赶考,然而造化弄人,壮志满怀等来的却是名落孙山,他有才华,却怀才不遇;他想报效国家,却没有机会;他想光宗耀祖,却要

面对亲人和朋友的失望······此时的张继心情抑郁,无限的感慨寄身于姑苏城外的枫桥镇,睹物生情,有感而发——

张继,愁眠的你,此刻在想着什么呢? Ppt出示: 对于考试,张继想······ 对于前途,张继想······ 对于亲友,张继想······

生:张继可能在想,这次科举失败了,我以后定要更加努力,下次再去 多么坚强的张继啊

生:张继在想,考试落榜了,我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呢?难道我就要默默无闻一辈子吗? 多么忧伤的张继啊!生:张继在想,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们怎么样了呢,题目是否也和我一样难以入眠呢?真想快

点见到他们啊 多么有情有义的张继啊 ······

想到这里,张继缓缓起身,幽幽地吟唱起来,起——(读

孩子们,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个“对”字呢?汉语词典上,“对”字有四种解释:

1、对待、对付;

2、对面的;

3、面向;

4、使两个事物配合或接触你们选哪一个?生:第四种

那么,是谁和谁在配合呢? 生:是江枫、渔火配合着愁眠。这两种事物,又在和谁对愁眠呢? 怎么理解? 江边的枫树在朦胧的夜色中若隐若现,秋风吹来,落叶缤纷,很凄清,配合着诗人内心的忧愁;而渔火表明别人都睡了,在这个夜晚,恐怕只有张继一个人不能入睡,更配合了张继的孤独。

孩子,你太棒了!你已经找到学习诗歌的要领了!江枫、渔火—— 生:对愁眠

这小小的一个“对”字,对出了客船上张继那无限的的愁眠,也对出了千年传送的《枫桥夜泊》。

8、背诵诗歌

孩子们,让我们关上书,让音乐把我们带回到千年之前的那个深夜,让我们一起吟唱张继的袅袅愁思······

音乐起——(背诵

千年前的那一晚,张继是惆怅的。那一年的金榜上,他的名字没有出现,然而,他的文字,随着缠绵的钟声,缓缓流淌,任时光变迁、改朝换代,也改变不了那一份淡淡的惆怅带给后世文人墨客的心灵共鸣——

宋代陆游说——

生: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明代高启写道—— 生:几度经过忆张继 月落乌啼又钟声 清代王士祯—— 生:十年就约江南梦 独听寒山半夜钟

钟声还在款款地回荡,感动还将延续。相信,这钟声也能荡入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下课!下课!

五、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唐张继 对愁眠

第二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第三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徐进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课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听到的有()、()、和(),))

第四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能力点: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析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3、德育渗透点: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

二、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三、教学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五、教学准备

1、小黑板、录音机。

2、歌曲《涛声依旧》、《枫桥夜泊》古诗范读及古诗新韵。

3、让学生课前查阅诗人及写作背景相关的资料,查查抒发诗人愁绪的诗歌。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自由漫谈、揭题、解题、介绍诗人

1、听歌曲《涛声依旧》的前两句,引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张继。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歌曲《涛声依旧》的第二段。(放歌曲录音,让学生仔细倾听)你听出了什么? 这首流传大江南北的通俗歌曲,正是人们根据一千二百多年前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改编的,歌中所唱的内容正是借用了我们今天要学的《枫桥夜泊》这首诗的诗句。借用了哪些诗句,我们学完了这首诗就知道了。

2、理解题目。

齐读诗题,你读懂了诗题是什么意思?(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这首诗的诗人是唐朝的张继。

3、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课前,同学们一定找到了一些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张继是中唐诗人,他写的诗留传下来的只有37首。他的生死年月资料上没有说明。他在天宝12年中过进士,当过盐铁判官。张继的老家是湖北襄樊。

张继是我国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那年秋天,他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拂晓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圆月即将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渔人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他想:昨夜听到的钟声可能就是从这里传来的吧,于是他提起笔,即兴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4、你们以前是怎么学古诗的? 交流,出示学古诗四步骤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解诗意;三读会,达意境;四会读,有感情。

(二).学生按照“四学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多名学生个别读全诗。(全诗共28个字,没有生字,你都读对了,真了不起。读对字音对你理解古诗的意思很有好处。诗人没有想到,在科举考试时他的才华没有人欣赏,而在枫桥旁写的这首诗却会千古流传。那好,就请同学们在下面试着读一读这首诗吧。我们一起来读。)正音:寺、苏、齐读

2、二读懂,解诗意

过渡:同学们各自读通了全诗,下面老师要问问你们打算怎样做到二读懂,解诗意。(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先解释重点词的意思,再把词义用通顺连贯的句子连起来,就解释了诗意。翻译古诗的基本方法是代、调、补。)(1)借助诗下的注解,各自读诗自学。

(2)同桌合作学习,交流你们组读懂了哪些诗句的意思?或者哪些诗句读不懂?看看同桌能不能帮你解决?(3)各组交流读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第五篇:《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本课从诗句的理解中发散想像,自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较直观的形象,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

教材分析:《枫桥夜泊》讲述了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夜优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还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首歌,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大屏幕出示)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2、谁来读一读?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3、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4、其实,早在三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注意,这是古诗。你在读的时候,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

5、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寒山寺)

6、这是寒山寺的钟声。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十年)

7、十年,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那么,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8、其实,早在七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9、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

10、张继?张继何许人也?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宿白马寺》

二、讲授新课

1、读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读清爽、读通顺。(生自由读)(大屏幕出示诗)【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这叫清清爽爽,还要有板有眼地读。】

2、一起来读读,你们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师生合作读)

3、再反过来读(师生再合作读)。

4、老师读题目,你们读诗句(生齐读)。

5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你读后的情绪是怎样的,用一个词说说。(愁绪满怀、失落、孤独、忧愁、凄苦......)

6、对比着想想,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会孤独吗?读杜甫的《绝句》会忧愁吗?为什么读《枫桥夜泊》读出的是凄苦、悲伤呢?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看看注释,更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是诗中那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向你传递这样的情绪?

7、老师提一个问题考考各位。张继枫桥夜泊是睡觉时,这个夜晚他睡着没有?

8、诗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愁眠)

9、“愁眠”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失眠、无眠、难眠、不眠)

10、齐读“愁眠”这个词(生齐读);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读(生齐读);轻一点(生再齐读)。

11、在“愁眠”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按照诗的顺序说。(月落)

12、月亮落下去后,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在幽暗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江枫)

13、江枫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火红的枫叶在江风中瑟瑟摇曳)

14、因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渔火)

15、怎样的渔火?(忽暗忽明的、隐隐约约的)

16、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他听到了什么?(钟声)

17、在哪里?(姑苏城外寒山寺)什么时候?(半夜)

18、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还听到了什么?(乌啼)

19、那是什么样的乌啼?(孤独、凄惨)

20、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诗人还感到了什么?(霜满天)

21、霜应该在地上,所以李白才有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满天呢?是不是张继感觉出了问题?【是因为愁眠,所以感觉霜满天】【霜寒而满天】

22、看诗句。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愁眠),都伴随着(愁眠),都笼罩着(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对愁眠】

23、对是什么意思?体会过对的味道吗?【有人说这里的“对”是指“伴”。换上去读一读(生读),通吗?(通)。行吗?(行)。味道一样吗?(不一样)。

24、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感受,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背井离乡的张继,浪迹天涯的张继,无法入眠的张继,最希望谁来陪他?(最希望朋友来陪他。母亲、家人、妻子

……)

25、漫漫长夜,这里没有亲朋好友相伴,没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没有妻儿的相伴,这里没有伴,只有——(对),只有——(对)。

26、这一“对”,对出的是张继心中的无限——(愁、悲伤、忧愁、寂寞、孤独)。于是情动于衷而辞发于外,就写下了《枫桥夜泊》【配乐,吟唱】(生齐读)。

27、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秋天;江枫瑟瑟渔火点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划破了寂静的秋夜。此情此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张继情不自禁吟咏道:月落乌啼......三、拓展延伸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剌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jué)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已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已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地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shà)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已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大屏幕出示)

《不朽的失眠》片断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长那么大,可就是没有他的名字。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使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在这样一个忧伤的夜晚,在异乡的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叫得更暗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在须角的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

下载枫桥夜泊教案_教学设计概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枫桥夜泊教案_教学设计概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平声、仄声、入声的发声技巧。2、体会诗人情感,能吟会诵。 教学重难点 比较熟练的掌握吟诵的技巧,达到能吟会诵。 教学准备教学......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吟诵,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通过字源识字及语音意义理解“霜”字浸透的寒意。3.通过吟诵,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表达的情感。【教学......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4培养自......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一首关于秋天的诗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啊 2. 今天,我们就在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枫桥夜泊 3. 这首诗的作者是张继,唐......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感悟重点诗句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熏陶。 3、......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之一 福建省石竹山文武学校小学部 许文通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枫桥夜泊教案

    《枫桥夜泊》 设计理念;本节课从诗句的理解中发散想像,自然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较直观的形象,利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地学习。 教材分析《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