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样例5)

时间:2019-05-12 21:0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4849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与圆柱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圆锥高的测量教学难点: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具准备:圆柱体、圆锥体;垫板;直尺、大三角板;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圆锥体模型、垫板;直尺、教学过程:★课前交流问题情境一同学们,通过小学五年多的数学课堂学习,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也就是说,数学不止是研究加减乘除运算,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还要研究空间形式。研究空间形式,就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等你们上了中学,你们将系统学习这类知识。(板书:形状、大小、位置关系)问题情境二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你能在生活中找出具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吗?

一、导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电脑显示砂堆、陀螺、漏斗等实物。根据实物图抽象成立体模型图)。

2、问题情境三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想为什么取名叫圆锥?(引导学生认识到底面是圆的,头上像锥子一样尖尖的,就叫圆锥。)(板书课题:圆锥)对于圆锥你想了解些什么?(板书:面、高、体积;)

3、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圆锥。

二、探索研究:

(一)圆锥形状的认识。

1、引导观察特征(1)问题情境四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顶点:1个侧面(曲面)面:2个底面(圆)(3)同桌互相指着说一遍。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

(二)圆锥大小的研究

1、问题情境五同学们,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2、圆锥高的认识问题情境六(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闪烁顶点和圆心,再连起来画一条虚线。进一步明确圆锥的高的概念)(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5)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3、圆锥高的测量问题情境七(1)刚才我们在透视图上找到了圆锥的高,那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3)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电脑显示: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4)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教师在透视图上作图演示。)(5)照电脑的样子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有没不同意见?

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问题情境八(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应该是什么形状呢?(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验证。强调圆锥体的侧面展开是扇形。教师把图贴在黑板上。

5、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问题情境九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23-24页内容,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圆柱与圆锥的比较,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测量圆锥的高,2、经历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会测量圆锥的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圆柱有什么特征?

2、说出下面立体图形的名称。

3、通过自学,你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哪些知识?

二、关键点拨

1、圆锥的特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圆锥有什么特征?(1)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4)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师板书: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2、圆锥大小的研究

(1)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①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

②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一个高、一个低,你又发现了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3、圆锥高的认识

(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不同意见?

(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教师在黑板上作高,板书:1条)

(5)画高,标上字母h。

4、圆锥高的测量(1)如果圆锥的高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

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3)师问:其实,老师让你们测的黄色圆锥和绿色圆锥的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

(4)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教师作图示范。)

(5)学生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有没不同意见?

5、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猜一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应该是什么形状呢?

(2)验证: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把圆锥体侧面沿着顶点到圆周的一条线段剪开验证。强调圆锥体的侧面展开是扇形。教师把图贴在黑板上。

6、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长8厘米和6厘米。(1)以长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直径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以短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课随想

教学反思和体会:

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

在本课例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

2、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命题网络结构”,高屋建瓴的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存贮要分档,要结构化,纵横的网络越多

越便于提取知识。教会学生将知识结构化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并引导他们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网络,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

本课例从 “你知道数学是专门研究什么内容的吗?” “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 “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并不只是算术,它还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让学生站在数学科学的高度把握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并将新知和旧知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教会学生将知识归纳、总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才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实现创新和创造。

3、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开展协作、探究式课堂学习。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荷兰着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般的人,包括学生,他们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

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猜一猜”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课“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首先认识、理解圆锥体的特征,直观又形象。然后通过用空心圆锥向空心圆柱的容器里倒水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掌握圆锥特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特征、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任意一个圆柱和圆锥,若干沙子或水。

教学准备: 圆锥 水 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大三角板 直尺

教学过程:

一、进入学习情境

1.开始,回忆学过的立体图形,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2.观察课本实物图:铅锤、谷堆、冰激凌等。

(1)这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体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根据这些物体的形状,你们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引导说出“圆锥”)

(2)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圆锥体?(学生举例如 路障、喇叭、跳棋)

3、师:你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圆锥有哪些特征?

拿出圆锥模型,介绍圆锥的特征。

(1)用手摸一摸圆锥,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后师板书:

1、圆锥有一个顶点

2、圆锥只有一个底面,这个底面是个圆形。

3、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图是扇形。)

从实物图中抽象出一个圆锥的立体图形来,教师画一个不带高的圆锥图。

出示两个圆锥(一个高,一个矮),观察这两个圆锥,你发现了什么?是由圆锥的什么决定的?(板书:高)

下面我们来研究圆锥的高。你想知道圆锥高的哪些知识?

1、什么是圆锥的高 ?

2、几条高?为什么只有一条高 ?

3、怎么测量圆锥的高?)

问: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齐读板书)

再看第二个问题(1条高)指出高,怎么画?为什么画虚线?所以我们一般用虚线表示。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明确并板书: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它只有一条高。

4、了解了圆锥体的特征,我们再来研究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怎样计算一个圆锥物体的体积呢?我们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时候借助以前学过的长方体,今天我们学习圆锥体体积也可利用刚刚学过的圆柱体的体积,大家猜一猜,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

探索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1、师出示实验要求:把空圆锥装满水,倒入空圆柱中,测量高度,几次装满,统计次数填入实验报告单。

2、汇报交流

(1)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实验和统计,你发现了什么?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任意两个圆锥体和圆柱体就有这样的关系呢?再来看实验。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圆柱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师强调等底等高这个前提条件

3、概括圆锥体积公式:

师:圆柱的体积是: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 V=S h 那么和它等底登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怎样表示呢?

圆锥体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三、实践运用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高是14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一生板演,汇报

2、一个圆锥形,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6厘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课堂练习

(1)S=20平方米 h=12米(2)r=10米 h=15米

(3)d=6米 h=10米(4)c=62.8米 h=9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圆锥体,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汇报:

1、圆锥体的特征

2、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和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安排的,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难点,目的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学情分析

已经对圆柱和圆锥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明确圆柱体积的推导方法。在教学几何体这部分内容时学生的参与意识会比较强的,可能遇到的困难是在实际应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时忽略了×的现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通过实验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和等底等高圆柱体积间的倍数关系。教具准备:

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共三套,细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一天,洋洋准备在冷饮店去买冰淇凌,售货员拿出两支不同形状的冰淇凌,一是圆柱形的,一是圆锥形的,都卖两元钱。洋洋想:我买那一种划算呢?你们能帮他解决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凌更划算吗?

二、抓旧引新

迁移引入 提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生答师板书。指名说说推导过程。

2、设疑:那圆锥体呢?要想知道它的体积该量什么?怎样计算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看题引问

明确目标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四、探究新知

1、猜想圆锥的体积与我们所学的那个知识联系最紧密?

2、我们可不可以将圆锥的体积转化成圆柱的体积来计算呢?

3、提出猜想

(1)讨论: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来进行转化探究,你打算选什么样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可以比较。

(2)在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猜想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师简要板书。

4、验证猜想

(1)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2)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法和结论。(3)教师课件演示,再次验证。

5、课件演示,强化推导过程,归纳结论

根据实验和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求圆锥的体积? 师相机板书:圆锥体积=底面积×高×

追问:“底面积×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6、用字母表示公式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公式后,自学课本p30用字母表示公式的一段,对照检查。板书:V=Sh

7、练一练:完成“试一试”

说说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讲评。

五、尝试练习,强化重点

完成课堂之初的“小麦体积”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六、看书质疑,拓展延伸

看书第11页,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七、达标训练,形成能力

1、填空

(1)、圆柱和圆锥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2)、圆柱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圆锥的体积21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4平方分米,高5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5)、一个底面半径是2厘米的圆锥,高3厘米,体积是()立方

八、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或是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V= Sh 集体备课:

数学

六年下册

圆锥的体积

教学设计

刘春彦

圆柱的体积 教学反思

教学圆锥的体积是学生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节教学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二是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我在教学时,主要运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以下几点做法:

一、大胆猜测,培养猜测意识。

假设和猜想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任何发明创造我想都是离不开假设和猜想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后,再大胆猜想它们的体积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设计,事实证明不仅仅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大家探究的欲望强烈,为本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操作验证,培养科学的实验观。

数学不仅是思维科学,也是实验科学,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操作得到数学结论,这种形式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基本形式.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Sh。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先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或大米),然后倒入空等底等高的圆柱中,从倒的次数中观察到怎样的现象呢?两者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或大米),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然后用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所得的情况与以上不同。最后得到一个原理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圆锥的体积》的教学都是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的三分之一,再让学生去验证,最后教师通过对比实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而在以上教育中却不然,我先采用学生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际中懂得其中的道理,用一个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其中的知识点,明白了圆锥与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从而是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原理,而且我有意地将实验的环节复合,在看似混乱无序的实践中,增加了学生对实验条件的辨别及信息的批判,同时这也是这堂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三、自主探究,培养参与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我则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同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实验,实事求是,认真分析自己操作实验出现了和别人不太一样的结论的原因,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观。学生学的主动,经历了一番观察、发现、合作、探究的过程,既能达到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发挥.总之,这节课,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猜想---实验---发现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知识,获得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进行了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有利于从小树立科学的实验观。我思考:如果长期在这样的探究中去学习知识,学生就会变成有思想、会思考、会研究、会学习的人。我为自己加油:做一个引领学生学会探究学习的好老师。不足:

1、仍有少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忘记除以3,需要加强练习。

2.仍有少数学生计算能力还不过关,口算也不过关,导致计算失败。

3、一节好课在教学时要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这几个方面还要加强。

三、措施: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时认真仔细。

2、认真的去设计教学过程,要更加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好课件,上课要用心去感受学生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使自己更有激情,把自己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第五篇:《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圆柱体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课件)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建筑用的铅锤是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铅垂。(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

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它有无数条高。那么,圆锥的高呢?它几条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演示。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

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练习四的第2题。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连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准备:

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形状的物体——圆锥(板书课题)什么形状的物体是圆锥形的呢?

(实物呈现)

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二、探究体验。

1、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a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b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c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d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归纳: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高

师:这个圆锥高多少?

学生就会想高在哪里??

师再说明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有几条呢?(1条)

画图表示

3、测量圆锥的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

锥的高呢?

学生自由测量??汇报

师再课件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过程。

三、课堂总结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教学时首先列举生活中大量的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引入。再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互说圆锥的特征,加深对圆锥的认识。课后让学生创作一个圆锥的物品,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在本课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大家积极发言,争先操作,参与率很高。

3、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 “看一看 ”,“摸一摸 ”,“想一想 ”,“玩一玩”,“猜一猜 ”等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 “找 ”中学,在 “测 ”中学,在 “思 ”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 “动 ”起来、“活 ”起来,让学生在 “做 ”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合理运用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中,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大量圆锥形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以及动态演示圆锥侧面的展开过程、圆锥高的测量方法等,有效地突

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载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1及教材第35页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认识圆锥的......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圆锥体。 2.理解并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圆......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1-32页及“做一做”, 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源教学反思网:http://www.xiexiebang.com/fansi/shuxue/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感悟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并能正确辨认圆锥图形......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十二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

    圆锥认识的教学设计

    圆锥认识的教学设计 圆锥认识的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份的名称,认识......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备课“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唐王镇崔家小学 张海国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32的内容,P32“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感悟圆锥的特征,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并能正确辨认圆锥图形。 2.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全过程。 3.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