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说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1:2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说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说课教案》。

第一篇:《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说课教案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说课教案

摘 要: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德育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该说课教案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作者从设计理念、教情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意图与教学后记八个方面全面、完整地设计了这堂课。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探究性学习说课

一、设计理念

本课依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采用“案例分析、图片分析、列举事例、讨论、讲述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特别关注从思想上引导,帮助学生真正从内心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多媒体,集图文、案例、视频综合功能于一体,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使学生从课件中深入了解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与义务,增强法律意识与公民意识,当好国家公民。

二、教情分析

(一)教材特点。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该课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宪法,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通过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法律意识和国家意识,当好国家公民。该课图文并茂,引入较多容易使中职学生产生思想误区的观点去辨析;插入一些现实生活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增加相关链接的内容补充说明;摆出西方某些国家恶意对我国人权问题攻击的事实,使学生懂得辨是非、明真理,澄清模糊概念的同时增强爱国意识与公民意识;设置名人名言,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迫切性;“互动在线”中,结合案例使学生深刻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增设“体验践行”,给学生创造参与、体验、感悟、提升和外化的机会。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列举事例,观点辨析,知道什么是公民意识。(2)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懂得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当好守法的国家公民。(3)抨击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人权问题攻击的事实,树立社会主义人权观理念。(4)提高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自觉意识时,应正确认识并坚持的三大原则。

2.过程与方法。(1)列举事例、案例分析、观点辨析、图片探究、链接辅助、视频赏析、实践外化。(2)了解、列举、讨论、辨析、感悟、践行,学法、知法,辨是非、明真理,思想逐渐升华,内化的理论与信念转变为外化的实践动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借助多媒体教学和教师的讲述、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具备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知道两者的辩证关系。通过批判西方反华言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公民意识。

4.重点与难点。重点:增强公民意识。难点:树立社会主义人权观理念;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三、学情分析

(一)“90后”追求独立但难以摆脱家庭依赖,张扬个性有时显得叛逆,乐于助人又显得缺乏责任心。

(二)热衷网络,但不喜欢关注国家、社会时事,缺乏公民意识。

(三)注重个人形象但又偶尔不遵守纪律及社会公德,做出一些有损个人形象的事。

四、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尝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教法与学法力求协调,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和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育人目标落到实处。教法为事例分析法、图片分析法、影片分析法、提问启发法、讲述法、实践活动法。学法为列举事例法、探究法、辨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课前查找公民享有的权利及必须履行的义务,以及相关的事例;观察或搜集发生在校园或社会上的一些违法违纪的现象; 查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文明进步成果。通过学生的合作、教师课堂的提问,大家讨论、探究、分析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3分钟)。

1.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1)导入语:专制独裁的社会只有“臣民”和“奴才”,法治社会才出现了公民。什么是公民呢?(2)提出观点并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提问启发法)2.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1)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2)学生探究:辨析几种观点;让学生列举发生在校园或社会上的一些违纪违法现象。(列举事例法、探究法、辨析法)

【设计意图】通过公民的概念带出什么是公民意识,通过不同观点的分析及列举的违法违纪现象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使学生了解到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二)增强公民意识(13分钟)。

1.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1)总结归纳:什么是公民意识?(2)提出问题,让学生将课前搜集的公民权利内容进行分析,教师PPT展示相关的图片进行归纳。(3)PPT图片展示:让学生分析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有哪些?(图片分析法、讲述法)(4)名言赏析。2.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1)合作探究:公民除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之外还有哪些权利?(2)图片分析:了解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设计意图】(图片分析法)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直观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从而增强学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的意识,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6分钟)。

1.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1)图片、事例分析法:批判西方某些国家恶意攻击我国人权问题的事例。(2)视频赏析法:观看人权问题的视频,从中得出什么是人权?人权的实质是什么?(3)图片分析法:展示西方标榜的所谓人权图片,批判其虚伪的“人权卫士”嘴脸。(4)提问启发法:引导学生探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问题上取得了哪些成就。(5)讲述归纳法:教师归纳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内容,总结得出:中国要在国际社会立足并茁壮成长需要每个公民强化国家意识和公民的意识。2.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探究法、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分析事例、观看视频及图片,揭露西方某些国家打着“人权卫士”的幌子意图干涉他国内政,分裂他国并阻碍他国的发展。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知道我国在人权问题上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初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观理念。

【设计意图】通过对西方某些国家“人权卫士”丑恶嘴脸的揭露,澄清了学生对人权问题的模糊观念,强化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并增强了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

(四)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11分钟)。

1.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1)提问启发法:通过提问:我们应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呢?使学生得出:坚持三大原则的结论。(2)观点辨析:教师给出两种观点,学生通过辨析得出权利和义务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举例: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的。(3)事例分析法:P87“互动在线”事例分析,了解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不能因享受自身的权利而损害他人的权利。懂得用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名言赏析。(5)图片事例分析法:通过图片展示,了解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是相结合的;通过事例分析得出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公民真正树立公民意识,并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依法治国的实效性。2.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1)探究法:对如何树立公民意识进行探究。(2)辨析法: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3)讨论法: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讨论,了解权利与义务是同时的,享受了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并强化法律意识。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得在宪法和法律面前搞特权,这是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前提,也是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保证。

【设计意图】对观点的辨析及具体事例的探讨,使学生意识到公民意识的树立应端正权利义务观;在享受权利及履行义务的同时,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明确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民的权利得到保障,才能使公民真正履行其义务,才能确保公民意识的有效树立。

(五)实践活动情感外化(2分钟)。

1.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职生增强公民意识应从做文明公民开始。”“我未来的职业需要有哪些文明习惯?”“我改掉了哪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我培养了哪些良好的文明习惯?”2.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课后践行。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学习,将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及爱国情感外化为躬行践履,当好国家公民。

七、板书设计意图

重难点突出,条理、脉络清晰,各环节关系明确,使学生一目了然,通过板书了解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八、教学后记

(一)本节课的设计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要求,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教法与学法力求协调,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和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增强了德育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立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案例、图片、视频教学为主,做到把理论观点和知识的阐述寓于现实社会及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活动的主题中,引导学生增强法治观念,理解掌握并践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三)通过本节课的事例分析、图片分析、观点辨析及视频赏析,触动了新时代青年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爱国情感,争当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第二篇:《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教案

第七课 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理解公民意识的内涵

(2)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理解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人权观理念,澄清学生对人权问题的一些模糊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树立公民意识、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解决思想中存在的法纪观念淡漠的问题。能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享有权利就必须履行义务。懂得公民要享受自己的人身自由,就必须尊重别人的人身自由。能正确树立社会主义人权观理念,对西方某些国家恶意攻击、横加指责中国及别国人权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做到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特别是一定要采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权。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公民意识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作为一个法律概念,最主要的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权利与义务意识。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履行,需要有正确的公民意识作指导。所以,增强公民意识这个知识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注意不要将这部分内容讲成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应该注意从思想上引导、帮助学生真正从内心树立起正确的公民意识。这是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所以这是教学的重点。

要讲好这一重点问题,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首先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来阐述,公民为什么应该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公民是相对于国家而言的。没有国家也就无所谓公民,也没有公民的一切。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所以,公民意识应首先体现为国家意识。公民的国家意识表现为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是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公民意识、成为一个好公民的。在我国近代和当代,曾有许多像方志敏、杨靖宇、徐悲鸿、钱学森、冼星海等不胜枚举的的大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艺术家,他们无不具有一颗强烈的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为祖国的强盛而忘我奉献。我们作为新世纪、新时代的青年,一定要继承发扬热爱祖国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我们决不能把热爱祖国只当成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要把这种情感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应该使学生懂得,公民只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履行对国家的义务,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2)要教育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公民的法律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民要想很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作为公民,首先必须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这是对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公民必须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必须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决不能做法律所禁止的任何事情,要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3)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首先要讲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两者密不可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学生真正懂得“既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的道理。这就要求:一方面公民要增强权利观念,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主人翁地位首先就表现在其公民权利上,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也是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重要途径,所以公民应该具有积极的权利意识,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求公民必须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也就是要求公民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这是因为在我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剥削和被剥削、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助、友爱的关系。一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其实就是意味着要求他人对自己履行义务,但同时自己又必须以对他人履行义务为前提。这种权利和义务关系总是对等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见之于实践,应该鼓励学生具有勇于实践的勇气和责任感,如果没有实践,一切都会流于空谈。

2.教学难点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

在对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问题上,往往有一些人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或是把权利与义务截然分开、对立起来;或是只强调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这些错误的认识如果不能澄清,就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

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原则,这是学习本课内容的落脚点。教师要养生讲清: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任何人的行为都必须有合理的限度,这个合理的限度就是宪法和法律。因为法律是自由的界限,超出了界限就没有了自由。同时要讲清,我国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发达程度制约权利的实现程度,我们不能脱离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片面地去追求不切实际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享受权利不能脱离现实,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前提。这一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教材从介绍公民意识的内涵入手,延伸到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着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并自觉履行义务。

三、学情分析

青少年由于年龄的原因,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需要增强;在实践中青少年往往缺乏依法维权的经历,法制观念,特别是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更迫切需要提高。总之,无论从理论理解的角度还是维权的实践角度,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都亟待提高。通过本

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公民意识,在行动中努力做到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依法履行公民义务,自觉依法维权。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材料对比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阅P82互动在线。

〈设置问题〉

1.从公民权利义务方面,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2.查一查,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除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还有哪些?

教师点拨:第一问中,“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我一定要参加”这一观点正确。它体现了公民的权利意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这一权利,认真慎重地行使这一神圣的权利。另外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对神圣的政治权利缺乏正确认识、缺乏公民意识的表现。

第二问:除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还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有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1.增强公民意识(板书)(1)公民意识的内涵(板书)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公民对于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的自觉意识。健全的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作为新时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

(2)宪法确认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板书)我国宪法从第三十三条到第五十条,全面而详尽地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可分为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获得救济的权利等。

(3)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板书)第一,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第二,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第三,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人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阅P84 〈设置问题〉

1.结合上述图片和文字说明,说说它们反映我国公民依法履行哪些基本义务? “参军光荣:公民应征入伍”----宪法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的义务” “参加植树:中职学生义务植树”—宪定“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依法纳税:公民自觉申报纳税”—宪定“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为国争光: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宪定“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查一查,《宪法》对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规定?

《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49条第2款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第3款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第5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御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的义务”

第5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阅P84 [问题探究]

“简要说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人权是人之作为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即人身人格权利、政治权利与自由、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人应当全面地享受这些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和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板书)(1)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意义(板书)列举事实,印证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把“人权”写入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党的十七大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党章》;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人权概念引入《宪法》,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使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了普遍的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已经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一是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二是高等教育开始迈入大众化阶段;实行依法治国,使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党和国家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民平等享受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力促进和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中华各民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朝着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

〈设置问题〉

如何看待某些国家对我国人权问题的恶意攻击:

长期以来,西方有的国家一直以“人权卫士”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恶意攻击、横加指责。其目的就是为了混淆视听,挑拨是非,妄图分裂我们的国家,阻碍我们发展的步伐。他们不择手段地利用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粗暴地干涉我国的内政,其行径是不能容忍的,他们的丑恶行径也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与抵制,他们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曾连续十几年每年都抛出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提案,但都一次又一次地被联合国人权组织否决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及其内容(板书)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

人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

人权是一个权利体系,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人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 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情境创设] 不履行义务,就丧失权利

王甲、王乙是兄妹,他们早年丧父,其母把两人养大。王甲结婚后分家另住。王乙结婚时,王母年事已高,就决定让王乙夫妇住在王家照顾自己。这便引起了王甲不满。王甲认为:王乙是嫁出去的姑娘,不得在娘家居住。并放出话说,若王乙敢在娘家居住,就与她们断绝关系,对其母也“生不养,死不葬”。从那之后,王甲就再没有照管过其母的生活起居,也从未给过钱粮财物。十多年来王母一直由王乙照顾,并负担了全部的生活费和医药费。年初,已瘫痪多年的王母去世,王甲也不来参与办理丧事。当王乙夫妇刚把丧事办完,王甲就来找王乙,要求她搬出王家,其理由是王乙没有继承权。闹得王乙一家无法正常生活。于是王乙就向法院主张:要求法院剥夺王甲的继承资格,其父母的遗产由王乙夫妇继承。

[问题思考] 法院会支持王乙的主张吗?为什么? 结合上述事例,写出“不履行义务就不得享受权利”

《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板书)(1)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板书)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不允许存在只享受公民权利而不履行公民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公民义务而不享受公民权利的公民。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地履行义务。

阅P87互动在线 关于第一问 我们在行使公民权利和义务时,必须坚持的原则有三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关于第二问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合法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选派代表向该企业所在地的县的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仲裁;也可到企业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游行示威前必须依据《游行示威法》报批,履行自己的法定程序义务,并不得损害社会利益。若造成交通堵塞,必然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2)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板书)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行使权利不得超越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要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板书)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上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但在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由于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原因,对一部分公民的权利还需有所限制,比如:不满18周岁的公民就不享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满18周岁的公民在劳动就业时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女

职工在劳动保护方面要给予特殊保护等,但这些差别并不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相矛盾,而是更实际的维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体验导行】

[课堂练习]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请结合上面这段话,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2)简要说明《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义。[课后作业] “18岁,从做讲文明公民开始”:你准备做一件什么事情,“能够真正感动你的父母和老师,使他们感觉到你已经真正长大成人了”,并把这件事付诸实施,让他们感到惊喜、欣慰。(先写出要办的这件事的性质、内容、方法和步骤,然后详细记录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和结果。)板书设计:

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增强公民意识(1)公民意识的内涵

(2)宪法确认的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3)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2.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及其内容 3.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1)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2)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六、教学反思

存在的不足是:本节课教学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教材,严格控制课堂教学时间。

第三篇:《公民权利与义务》小抄参考答案

《公民权利与义务》网络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自由 和平等 是人类两大基本价值。

E儿童权主要包括 户口权,受教育权 和健康权。

F法官的理想人格是__公正_。

D大众化司法有两种形式:陪审制 和 人民法庭

G“公民是一个共同体政治的概念,作为一项制度,它发源于古希腊。

L零上访、零判决背后彰显的是特殊的司法目标息讼。

P平等就其含义来说有两个基本的内容:一是__规范的平等___,二是__事实的平等__。

S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成文宪法是 美国1787年宪法。

司法当以 公正 为最高目标。

X宪法中的平等权与教育权的结合产生了一项重要的权利:教育平等权。

宪政是以 宪法 的存在为前提的。

Z在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官叫 理官。

二、判断题

B表达权就是说话权,就是言论自由的权利。(错)

F法律规定女性的退休年龄比男性早5年,这说明了法律赋予了女性特殊的保护,没有违反平等权。(对)法院成为被告,在某些地方上说明司法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对)

法院在判案时定罪量刑应考虑民愤。(错)

法官公正最直接的体现在对法律的忠诚上,“以身殉法”当时法官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对)“法律黑户”的存在,表明那些没有户口的儿童多方面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对)

G公民就是人民。(错)

公民与权利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权利就没有公民。(对)

R任何法律的起点是自由而不是平等。(错)

T调解是东方社会特有的。(错)

调解是东方的优秀诉讼文化。(错)

L立法的平等绝对排斥立法上区别对待。例如法律不可以规定高额累进税率。(错)

W我国法律规定了诉讼调解的自愿原则,所以我国的调解没有强制性。(错)

我国法律规定了诉讼调解的自愿原则,这是非常正确与重要的。(对)

我国的法律制度已赋予了公民环境诉权。(错)

我国教育经费近些年快速增长,教育投入已经赶上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错)

Y 1791年法国宪法没有人权的内容。(错)

有宪法就一定有宪政。(错)

言论自由是指说正确的话。(错)

Z只有在法律上规定且事实上人人都是法律的仆人,人人才是平等的公民。(对)

三、简答题(或填空题)

1、法官吃“皇粮”的好处? 第一,当然首先是有利于克服司法地方保护主义。

第二,有利于司法独立。

第三,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第四,有利于发展行政诉讼。

第五,有利于提高司法的权威与公信力

2、公民有三种不可分离的属性,是哪些?

(1)宪法规定的自由,这是指每一个公民,除了必须服从他表示同意或认可的法律外,不服从任何其他法律;

(2)公民的平等,这是指一个公民有权不承认在人们当中还有在他之上的人,除非是这样一个人,处

于服从他自己的道德权利所加于他的义务,好像别人有权力把义务加于他;

(3)政治上的独立(自主),这个权利使一个公民生活在社会中并继续生活下去,并不是由于别人的专横意志,而是由于他本人的权利以及作为这个共同体成员的权利。

3、进入诉讼的纠纷解决而言,调解与判决对比有哪些弱点?

(1)调解的非规则性与非程序性。

(2)调解常常牺牲公开。

(3)调解也存在执行难。

(4)调解并不经济。

(5)调解切断纠纷的功能被夸大。

(6)调解对公民人格的不良影响。

(7)调解对法的安定有负面影响。

(8)调解也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4、将自由的律师制度作为法治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理由?

第一、自由的律师制度为公民对抗政府提供法律知识上的支持。

第二、自由的律师对权力的行使过程进行监督,有利于政府守法,也有利于公民权利保障,从而在根本上促进法治。

第三、自由的律师制度有利于对法官的制约。

5、哪些原因导致类似无锡水危机之类的环境危机?

第 一个层面是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本身的原因。这一个缺陷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环境保护制度

体系具有太多的地方性,使它成为地方大员中的工具。这一缺陷使得 一旦环境利益与地方大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它便空转。二是环保制度与其他制度缺少必要的制度分工与制约,使环保工作游离于主流制度以外,它就不免空转。

第二个层面是环境权救济方面的原因。

第三个层面是宪政方面的原因。

6、刑事和解的副作用有哪些?

第一,它损害了追诉犯罪的权力。

第二,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三,也可能侵犯刑事被告和刑事被害人的利益。

第四,有碍法的安定。

7、在存在宪政的地方,要实现宪政还必须有两个条件?

一是宪法是符合宪政要求的宪法;

二是宪法应当是法律,或者宪法应当得到实施,宪法必须是社会中的宪法,而不仅仅是纸上的宪法。

第四篇:宪法中的公民权利与义务(二)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以人身保障为核心的权利体系。《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我国《宪法》所规定的人身自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安全权,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意义主要在于:人身自由是公民宪法地位的直接体现,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人格尊严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它是公民作为权利主体维护其尊严的重要方面。住宅是指公民生活、学习的处所,其住宅是否受到保障直接关系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住宅的安全权是对公民私生活的空间保护,其范围不仅限于公民生活用的住宅,凡是不经宅主同意、没有法定理由随意侵入公民住宅的行为,都构成对他人住宅安全的侵犯。通信自由是指公民通过书信、电话、电报等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通信而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它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流的必要手段。社会经济权利 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依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具有物质利益的权利,它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物质保障。社会经济权利的基本特点是:社会经济权利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表现了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社会经济权利以国家权力积极而适度的干预为条件;社会经济权利是宪法遵循社会正义的具体体现。社会经济权利具体包括劳动权、休息权与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权利 文化教育权利是指公民在教育与文化领域享有的权利与自由。文化教育权利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有关教育方面的权利和文化活动方面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权、科学研究自由与文艺创作自由等权利。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受教育权的内容主要包括:按照能力受教育的权利,享有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受教育权通过不同阶段和不同形式得到实现。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其基本特点是:监督权是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监督权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监督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体系,由不同形式的具体监督权组成,公民根据监督权客体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方式行使监督权。《宪法》第41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除上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外,我国宪法还对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问题作出了特殊规定,主要包括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华侨、侨眷与外国人。

第五篇: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的教案

正安二中教案

教学内容: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识记:如何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3 点)理解: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运用:公民如何正确履行义务; ⑵能力方面: ①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②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③发展性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遵纪守法、维护法制的观念,培养崇高的集体主义感情。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又应履行哪些义务?导入新课: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懂得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和所应履行的义务,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板书)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板书)板书)板书观看视频资料:陈良宇案2006年夏掀起的上海社保风暴,波及上海政要、国企高管、民营企业富豪,风暴背后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权钱交易网:有数十亿元社保基金被挪用,数 十亿元国有资金被借用违规入市炒股等。历经近两年的侦查和审理,上海社保案终于在 2008 年4月11日迎来了最高潮——一审判决陈良宇。陈良宇从政治局委 员到阶下囚的起伏人生告诉人们什么?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材料。(同学讨论,教师归纳)以上事例说明,在我国,无论你的官衔有多高,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我国在适用法律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内涵。(板书板书)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内涵 板书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义务。(板书)让学生阅读教材63页,加深印象。这就是说,虽然公民之间在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方面都有一律平等。比如说,我国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56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代表。又如,选举是实现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方式。在我国,年满18周岁的成年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是文盲也同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又比如,法律规定公民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普通公民要依法纳税,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同样要依法纳税。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板书)。(板书 2)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板书)举例说明,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为保 证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又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板书)3)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板书)结合教材上的例子,说明国家在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尽管我国宪法有明确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以外的特 权,但在现实生活或多或少,或明或暗还存在着某些事实上的特权。国家要从制度、法律上保证各地机关都能独立地行使审判权,根本上杜绝特权 的滋生蔓延。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板书)

2、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板书)(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板书)。(板 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在我国,权利和义务可以达到统一,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 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根本 一致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国家为人民,人民为国家,使权 利和义务真正达到合谐统一。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表现是:(板书)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表现是: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离。(板书)权利和义务不可分,有两层意思:一是没有脱离义务而单独存在的权利,一是没有脱离义务而单独存在的权利,也没有可以摒弃权利而单独承担的义 务。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任何人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既平等地享有权利,又平等地履行义务。只享有 权利不履行义务,或只履行义务不享有权利,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不存在的。二是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满足权利的实现。也就是说,公民享受权利需要条件,这个条件的实现要靠履行义务来创造,如果没有履行义务,那 么权利就失去了它存在和实现的基础。比如:你要想有社会经济权利,想得到劳动报酬,那么,就必须履行劳动的义务,创造出财富,才能获得劳动报酬。劳动义务尽得越多,所得的报酬就越多。有 些人只想要权利,不想尽义务,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缺少社会责任感,就是没有 正确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事实上他们所要的权利也不可能得到。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承的。(板书)。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承的。(板书)一方面,国家保障公民享有和行使的权利,使公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 人,就可以激发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公民更自觉地 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公民自觉地履行义务,必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为公民享有和行使各种权利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不能把公民的权利和 义务对立起来。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权利,(2)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板书)义务。(板书)第一,公民要认真行使权利。(板书)第一,公民要认真行使权利。(我国公民享受的权利不是天赋的,而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

斗、流血牺牲换来的。每个公民都应珍惜自己享有的权利,用好权利,做一个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好公民。青年学生尤其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第二,公民要自觉地履行义务。(板书 地履行义务。(板书)第二,公民要自觉地履行义务。(板书)履行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大家都自觉地为国 家、社会尽一份责任,我们的社会主义事来就能蒸蒸日上,国家就能更快地繁荣、富强。同进,也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总之,只有把认真享受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板书)

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板书)观看视频资料: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 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1)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代表了公民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所以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从 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为公民着想,依法保护公民享有和行使权利;同样,公民也 应该为国家着想,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板书 国家利益。(板书)(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板书)首先,国家利益代表了公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维护了国家利益,公民个人利益、权利才能得到保障。其次,国家利益要靠法制来维护,公民要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在法制轨道上行使公民的权利,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才能维护国家利益。违反法律,不仅会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会失去自己的权利。公民在履行义务时 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板书)义务时,(板书(3)公民在履行义务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板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体问 题上,也会产生矛盾。国家利益代表了公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公民个人利益往往又表现为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如果一定时期,国家政策向国家利益倾斜多了,照顾了公民的整 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但又会影响公民当前利益的满足。国家工作的安排、政策的制 定要做到统筹兼顾。但作为公民个人要坚持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 利益。必要时,还应牺牲个人利益来保证国家利益。如:三峡库区百万居民,为保证三峡工程顺利实施,他们一次、甚至两次搬迁,离开自己的家园,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风格啊!这正是公民爱国家、爱社会主义事业的表现。小结:小结:本届课我们学习了,公民在对待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的时候,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以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巩固练习:作业)

四、巩固练习:(作业)1.有的报摊的摊主用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提示语,噪音干扰了人们逛街、购物 的秩序和心情,影响了周围群众的休息,引起了人们的不满。这一事实告诉我们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都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义务B.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C.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根本对立的 D.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时,不能损害其他人的权利

2.甘肃省民乐县顺化乡原副乡长张某官迷心窍,在竞选乡长职务时,以烟酒 贿赂乡人大代表,拉选票。并以权谋私给个别人大代表虚开劳动工日,被检察机关依法逮捕。张某的行为(ABC)A.违反了选举法的有关规定B.是破坏选举的犯罪行为C.妨害人大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D.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选举权 3.材料中对张某的处理表明(ABD)A.侵犯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B.国家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C.宪法和法律是国家机关存在的根据 D.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下载《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说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说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英语必修一说课教案A Lively City(5篇范例)

    Module 4 A Lively City Part 1: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1. The analysis of teaching content: This module introduces something about Xiamen, inclu......

    热统新教案第16次课

    第三节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内容) 1.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的推导:用经典分布方法 2.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3.三个特征速率 第四节 能量均分定理(内容) 1.能量均分定理的表述 2.*能量均......

    热统新教案第8次课

    §3.2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 本节要求:理解:多元多相系。掌握: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吉布斯函数、化学势 1多元多相系(理解:元与相的概念。) 2开系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吉布斯函数、......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教案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保护人权是宪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人权为基础形成的宪法权利是宪法教学的最重要内容。学习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全面掌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完全平方公式一说课教案

    《完全平方公式》说课稿 王晓宏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非常感谢为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完全平方公式。......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我坚持,我成功”

    中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我坚持,我成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成功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她属于那些能持之以恒的拼搏者;2、让学生体会坚持完成一件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事后成功喜......

    团课教案团员的权利与义务

    团员的权利与义务 团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宣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公民的义务》微型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公民的义务》微型课教案 一、新课准备: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仅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还要履行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