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时间:2019-05-12 21:1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9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解答先求总数的两步计算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3.使学生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

学会画线段,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归一问题的解法,那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练习题: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么做? 预设:18÷3=6(元)

6×6=36(元)

师:也就是先要求出一个碗是多少钱,即单一量,再根据单一量求总量。

这是上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大家还画了图帮助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9。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问题:读一读,互相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师:应该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板书课题)

师:那同学们现在相互讨论,重点讨论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数量没变? 生:变的是碗的价钱,不变的是钱的总数。师:那能把知道的用线段图画出来吗?

教师引领学生说出作图过程,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师:第一条线段中,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6元),买6个画6段,线段的总长度是买6个6元一个的晚用的总钱数。第二条线段与第一条画同样长,表明还是用这些钱(36元)来买碗。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9元),能买几个就应该画几段。师:那到底可以买几个9元一个的碗呢?谁能列出算式吗?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6=36(元)36÷9=6(个)

师:为什么要这么列算式?

生:每个碗6元,买6个,就是求6个6是多少用乘法。再用这些钱去买9元一个的碗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师:要求“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必须先要求出“这些钱”是多少,而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总价,所以同样要先求出妈妈有多少钱,知道了这笔钱有多少,就可以算出用这笔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刚才我们列的是两步计算的式子,哪位同学能列出综合算式呢?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6÷9=4(个)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能很快地算出来,那到底我们算的对不对呢?说一说你是怎么考虑的?

生:4个9元的碗总价是36元,6个6元的碗的总价也是36元。解答正确。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答的?

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解题过程,做出总结:无论碗的个数和单价怎么变化,但是钱的总数是不变的,都必须算出买碗的钱的总数,钱的总数即总量,求总量用乘法。求出总量后,再看总量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学们,我们把今天所学的这类要先求出总量的问题叫做归总问题,那同学们比较一下之前学的解决问题,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呢?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学生可能答不出来,师总结:之前学的的这道要先算出每个碗多少钱,即先算出单一量,用除法,而今天我们所学的要先算总量,用乘法,然后都是要根据要求再进行后面的计算。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练习,巩固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做一做”。

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6页,4天可以读完。(1)如果每天读8页,几天可以读完?(2)如果他3天读完这本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道题关键是先要求出什么?(先求这本书有多少页,即总量)②通过哪句话可以求出来?(每天读6页,4天可以读完)学生独立完成,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作业,师生一起点评。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第13题

小林用小木棒摆了8个三角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多少个?

师:想一想,先要算出什么?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回答。

生: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8个三角形就是8乘3等于24根小棒,而一个正方形要4根小棒,用24除以4等于6,可以摆6个正方形。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不错,善于开动脑筋,除了这一种方法,同学们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可能答出来,答不出师给出提示,每条边用2根小棒来摆可以吗?3根呢?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别的情况吗?积极引导学生把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对比、概括。

发现:每个正方形用的小棒数越多,能摆出的正方形就越少。体会两个量之间的反比例关系。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归总问题的解法,题目给出单一量和数量,根据前面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总数,总数目是固定不变的,然后根据总数目求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

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

①单价数量=总价

②路程时间=速度

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学生可能举例:

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

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

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 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

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

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

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

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

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

[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

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210=120(米)

几天修完?

12015=8(天)

综合算式:121015

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

121020=6(天)121030=4(天)

121040=3(天)

(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

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10=120(米).

每天应修多少米?1206=20(米).

综合算式:12106

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

12105=24(米)12102=60(米)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用简炼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图逐步转化为线段图.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 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 4205=2100(元).

板书: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第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板书: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902=45(人)=453每组有多少人? =15(人)453=15(人)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板书: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32=6(组)=906每组多少人? =15(人)906=15(人)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1532=452=90(人)

三、分层练习反馈矫正.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订正:答:平均每层放20本.(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1)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学生,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学生做纸花多少朵?(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3.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对比练习.(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引导学生发现:连除应用题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知识?(板书:连除应用题)教师:对,今天我们学习了连除应用题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验算,与上两节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有一定联系的.同学们今后解答应用题时,要特别注意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正确解答.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三的第6题电池厂生产了7200节电池,每12节装一盒,6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学校给三好学生买奖品,买了2盒钢笔,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钢笔多少元?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两个缝纫组做同样的衣服,第一组做34件,第二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

第五篇:《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构造例题:

1、播放一段鼓号队检阅的录象。(其中有队列变换的片段)

2、师: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举行了鼓号队的比赛,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抓紧训练,这是我们学校训练的场景。(出示图片)。

(1)看了这个队形你有什么感觉?(很整齐);

(2)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队列你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怎样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这是他们出场时的队形,如果要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你能否给他们提些建议?(进行队形的变换)。

3、出示:

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场时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学生补充问题:可以排几行?)

二、合作探究:

1、探究退场时的队形变换。

(1)启发猜测:

①不管队列怎样变换,什么是不变的?(总人数)

②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原来每行12人,现在每行16人,那行数与原来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2)独立尝试,小组内交流方法。

(3)交流汇报: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 以排成几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规律。

我们发现,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行的人数从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数从4行到3行,是减少了。你猜对了吗?

2、探究比赛中的队形变换。

(1)在比赛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变换成怎样的队形,你能否帮忙设计一下?

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

(2)学生自主编题,同桌讨论?

(3)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几人?

<<<12&&&(4)猜测: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排的行数从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数与原来相比应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5)计算验证。

(6)汇报交流: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每行排几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了鼓号队比赛中的两个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总数。)为什么要先求出总数呢?(求出总数后我们可以用总人数÷每行的人数=行数。用总人数÷行数=每行的人数。)

三、巩固应用:

其实象这样用先求出总数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1、请你解决。

(1)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如果租每辆乘48人的大客车,刚好需要3辆。后来联系旅游公司,他们只能提供每辆乘36人的中客车,现在应该租几辆车?(学生解答、评讲。)

(2)学校给每辆车上的36人配了3箱农夫山泉饮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几瓶?

① 学生尝试解答。(学生发现缺少条件,需要补充每箱矿泉水多少瓶)

② 怎样才能知道每箱矿泉水多少瓶呢?(打开看一看;看外包装)

③ 解答评讲。

2、请你参谋。

小明一家准备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车 每小时行80千米15小时到达

坐火车 每小时行100千米?小时到达

坐飞机 每小时行?千米 2小时到达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说说你的理由?

3、请你当家。

双休日,小芳家来客人了,小芳帮妈妈去买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场信息。

xx市场水果价目表

品名 单价(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圆 8

芦柑 2

妈妈给我的钱刚好买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样买,正好把钱用完?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只买一种:(略)

买两种:(略)

买三种:(略)

(4)小结:不管怎样买,都应该先求出一共带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总数,再求出其他的问题。)<<<12&&&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两步计算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例3,想一想,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教案

    1.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2.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 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3、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4、......

    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训练大全

    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训练大全 1. 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 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大全

    ******81920 鸭子25只,还有鹅5只,鸭子是鹅的几倍?鹅比鸭子少几只?鹅和鸭子一共多少只? 小明9岁,爸爸是小明的5倍,爸爸多少岁?两人一共几岁? 小明踢了40下,小丽踢......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200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200题) 1. 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2. 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3. 每盒粉笔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应用题大全

    1.商店有4筐苹果,每筐55千克,已经卖出1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苹果? 2.美术组有24人,体育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倍,两个组共有多少人? 3.每盒粉笔1元3角4分,每瓶墨水6角2分,学校买了6盒粉笔......

    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训练大全

    小学数学三年级应用题训练大全 1. 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2. 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

    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一) 1、从北京到日照的火车本应11:40到达,现在要晚点20分,什么时候能到达? 2、北京到沈阳,飞机票700元,动车票218元,从北京到沈阳,坐动车比坐火车大约便宜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