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教案

时间:2019-05-12 20:1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教案》。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教案

1.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2.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 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3、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4、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5、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6、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大米够吃几天?

7、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8、.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要糊154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

第二篇:归一应用题教案_小学三年级教案(模版)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 数量 = 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3: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1)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 3 = 25(元)

b.买5个要用多少元?

× 5 = 125(元)

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 6个、9个、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

2.将第三个条件改为“200元”,问题改为“可以买多少个书架?”成为例4.

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 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25=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

200 ÷(75 ÷ 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改为“400元”、“800元”、“1000元”,问题不变,应该怎样列式?

3.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

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订正:

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2 = 35(千米)

b.7小时行多少千米?

× 7 = 245(千米)70 ÷ 2 × 7

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1750 ÷ 50 = 35(时)1750 ÷(250 ÷ 5)

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例

3、例4和试做(3),每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大米够吃几天?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学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常规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变化题目,学生能根据题目特点想出不同的解法.通过一题多解加深对复杂归一应用题的认识,并且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

复杂归一应用题(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九册,P47/例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复杂归一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且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用最简捷的方法解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

读题、列式并解释算式

织布车间用3台织布机1.5小时织布25.2米.照这样计算,平均1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列式:25.2÷3÷1.5 25.2÷1.5÷3 25.2÷(1.5×3)

二、学习例4 改准备题成例4 织布车间用3台织布机1.5小时织布25.2米.照这样计算,5台同样的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

1.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照这样计算”怎样理解?

3.要求5台8小时织布多少米,首先应解决什么问题?

列式并解释算式:

25.2÷3÷1.5×5×8 25.2÷3÷1.5×8×5 …

4.这几种方法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5.还有别的方法吗? 25.2×(5÷3)×(8÷1.5)将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后,我们就会计算这个算式了.

三、变化例4 改例4成:

织布车间用3台织布机1.5小时织布25.2米.照这样计算,3台同样的织布机6小时织布多少米?

1.读题,考虑这道题的数量有什么特点.(织布机的台数没变.)2.小组讨论:解题关键是什么,然后列出算式,看看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3.集体讨论:

(1)解题关键:求出1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列式并解释算式:25.2÷3÷1.5×3×6

(2)解题关键:求出3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

列式并解释算式:25.2÷1.5×6 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3)解题关键:求出6小时是1.5小时的几倍.

列式并解释算式:25.2×(6÷1.5)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4.小结:

除了掌握常规解题思路,还应该注意题目自身的特点,看看有没有更简捷的方法.

四、练习

1.独立完成并订正

(1)建校劳动中,3人5次搬砖75块.照这样计算,40人8次搬砖多少块?

列式:75÷3÷5×40×8(2)建校劳动中,3人5次搬砖75块.照这样计算,40人5次搬砖多少块?

列式:75÷3÷5×40×5 75÷3×40 2.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2台拖拉机3小时可耕地7.2公顷.照这样计算,(1)5台拖拉机一昼夜可耕地多少公顷?

7.2÷2÷3×(×)7.2÷2÷3×5×2(2)继续耕地6小时,又耕了多少公顷?

7.2÷2÷3×6

7.2÷2÷3×2×6

7.2÷3×6

7.2×(6÷3)

(3)继续耕地6小时,这时一共耕了多少公顷?

7.2÷2÷3×2×6+7.27.2÷3×6十7.2

7.2÷2÷3×2×(3+6)

7.2÷3×(3十6)

五、总结

六、作业P49/1—6

七、板书设计:

(√)

(×)

(√)

(√)

(√)

(√)

(√)(√)

(√)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下册归一应用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归一应用题教学设计

王家厂中学 刘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 数量 = 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3: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1)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 3 = 25(元)

b.买5个要用多少元?

× 5 = 125(元)

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 6个、9个、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

2.将第三个条件改为“200元”,问题改为“可以买多少个书架?”成为例4.

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 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25=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

200 ÷(75 ÷ 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改为“400元”、“800元”、“1000元”,问题不变,应该怎样列式?

3.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

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订正:

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2 = 35(千米)

b.7小时行多少千米?

× 7 = 245(千米)70 ÷ 2 × 7

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1750 ÷ 50 = 35(时)1750 ÷(250 ÷ 5)

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例

3、例4和试做(3),每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大米够吃几天?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12个同学一共可以糊多少个纸盒?

2.三年级同学在校办工厂劳动,5个同学糊了35个纸盒.照这样计算,要糊154个纸盒需要多少个同学?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到底有多少解法

活动内容

用多种方法解答“归一应用题”.

活动目的

学生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活动过程

1.出示讨论题: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照这样计算,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多少千克?

2.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解答;组间可进行比赛,看哪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3.学生分组讨论.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正归一法:先求每千克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 200÷500×1500

(2)反归一法:先求要榨1千克花生油需多少千克花生? 1500÷(500÷200)

(3)倍比法:先求1500千克花生是500千克花生的多少倍? 200×(1500÷500)

(4)列方程,解:设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x千克..1500÷X=500÷200

(5)假设法:假设1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千克,那么,1500千克花生可榨花生油200×1500千克,再根据实际÷500即可.200×1500÷500

4.集体交流探讨,达到共同提高.

第五篇:三步归一应用题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P47、P48的内容,练习十二的第4-7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用分析法来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两个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

(1)每天修25米,修了5天。

(2)计划做1000个零件,20天完成。

(3)3天生产化肥360吨。

(4)全班50个同学共糊纸盒225个。

2.根据问题找所需要的条件。

(1)两个小队平均每人积肥多少千克?

(2)平均每天炼钢多少吨?

(3)共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4)共可生产钉子多少千克?

3.只列式不计算。

(1)买3支铅笔用0.18元,买同样5支铅笔,要多少钱?

(2)一辆汽车4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8可行多少千米?

(3)滨河公园原来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3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道题数量关系,后小结三题都是归一应用题,它们都是先求出单一量后,才能求出几份是多少?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出示例题。

滨河公园原来有20条游船,每天可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1)读题,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复习题相比较。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从线段图可以看出,要求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与现在有多少条船。)这两个条件都是未知的,所以要先算出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和现在有多少条船?要求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原来每天收入多少元和原有的船条数。)要求现有多少条船,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原有船数与增加的船数。)这些条件都是已知的,这样就可以列式解答这道应用题。

(3)列算式:

分步列式:

①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

360÷20=18(元)

②现在一共有多少条船?

20+15=35(条)

③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18×25=630(元)

列综合算式:

360÷20×(20+15)=630(元)

④验算与答案(略)

(4)仔细观察线段图,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

要求增加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还可能找什么条件?(原来20条船数一天的收入与15条船一天的收入和。)原来20条船一天的收入是已知的,15条船一天的收入是未知的,要求15条船一天的收入?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每条船收入多少元和船数。)增加的船数是已知,每条船一天收入多少元是未知的?要求每条船收入多少元?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原来一天总收入和原有船数。)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这样就可以列式解答这道应用题。

分步列式:

①平均每条船收入多少元?

360÷20=18(元)

②15条船收入多少元?

18×15=270(元)

③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360+270=630(元)

列综合算式:

360+360÷20×15=630(元)

答:(略)

3.比较两种解法,找出异同点。

4.指导看书,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课堂练习:完成P48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练习十的第4、6、7题。

课后小结: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数学归一应用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汇总练习一 1、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有65块巧克力,每8块装一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块? 3、粮店运来大米865千克,上午卖出278千克,下午......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 2.使学生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的同时能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生有条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9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迅速地找到......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归一问题应用题教案(共5篇)

    归一问题应用题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归一问题的三步应用题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十二第5~10题教学目的:在已学过的归一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归一问题典型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归一问题典型应用题 1、 为民运输队用3辆运输车6小时运货360吨.照这样计算,用8辆同样的运输车运送2640吨货物,需要多少小时?2、 2台拖拉机4小时耕地1公顷,照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