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归一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归一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先算出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再根据题目中其他条件算出最后的结果。
2、会分析并解决归一问题。
3、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会说出归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在购买篮球时出现了许多数学问题,听说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能干,你们愿意帮忙解决吗? 生:愿意
师:同学们答应得真爽快!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课
问题一:买3个篮球要270元。照这样计算,傅老师买6个篮球需要多少元? 师: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270÷3=90(元)90×6=540(元)(教师板书)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出一个篮球多少元,要买6个篮球就是90×6=540(元)师:谁听懂了?再来说一说
生:270÷3=90(元)就是3个篮球的总价÷篮球的数量=一个篮球的价格,再用一个篮球的价格×买的6个篮球就是傅老师买6个篮球需要多少元。
师:哦,你讲的非常具体!老师听得很清楚,大家听清楚了吗?我们就是先求出一个篮球的价格,就是篮球的单价,再根据题目的要求,知道6个篮球的总价,真不错!
师:有不一样的想法吗?(生举手)生:6÷3=2 270×2=540(元)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个篮球是3个篮球的2倍,3个篮球是270元,6个篮球的价格就是3个篮球价格的2倍,就是540元。师:你的想法真独到!也是这样的想法同学请举手!谁还能分享下你的独到见解? 生:6个篮球是3个篮球的2倍,6个篮球的价格就是3个篮球价格的2倍,就是270元。
师:哦,同学们把3个篮球看成1倍,6个篮球是3个篮球的2倍,所以利用倍数关系就能知道6个篮球的价格是3个篮球价格的2倍。
师:如果傅老师买了7个篮球,我们还能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决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7个篮球不是3个篮球的倍数,所以不能用第二种方法解决。师:是的,同学们,刚好傅老师买的6个篮球数量刚好是3个篮球数量的整数倍,所以同学们在算总价时就可以利用它们的倍数关系,知道6个篮球的总价。其实,7个篮球也可以用第二种方法来做,不过不是整数倍的时候,我们四年级还没有学过,所以一般,我们在解决像这类问题时,就是先算出篮球的单价是多少,再根据问题中其他条件算出最后的结果。
师:傅老师如果买7个篮球,你们知道需要多少元吗? 生:270÷3=90(元)90×7=630(元)师:什么是不变的? 生:篮球的单价是不变的 师:然后什么变了?
生:买几个篮球的数量变了
师:那你要怎么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呢? 生:篮球的单价×篮球的数量=篮球的总价
师:你总结的真好!看来只要知道篮球的单价是不变的,以不变应万变!再买多少个篮球同学们都能解决!
三、巩固深化,反馈调控
问题二:买3个篮球要270元。照这样计算,720元能买多少个篮球? 师:戚校长给了傅老师720元,同学们知道傅老师能买几个篮球吗? 生:270÷3=90(元)720÷90=8(个)
篮球的单价是90元,总价÷篮球的单价=篮球的数量 师:哦,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师:我们先要知道篮球的单价,再根据具体问题具体求出结果。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同桌相互讨论。
(1分钟后,学生说想法)
生:问题一和问题二中,都有“买3个篮球要270元。照这样计算”,不同之处是问题一问“买6个篮球需要多少元?”,而问题二是“720元能买多少个篮球?” 师: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你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生:两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都是先知道一个篮球的价格是多少,再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知道所要的结果。
师:是的,这两个问题都是先算出篮球的单价是多少,就是一个单位的数量是多少,再根据题目中其他条件算出最后的结果,这一类的问题,我们都叫做归一问题。
板书课题:归一问题
师:同学们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你发现了哪一句话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 生:照这样计算
师:那“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
生: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就是说买6个篮球时篮球的单价不变
师:是的,我们在解决归一问题时都有一种不变的量,而且在问题中,常用“照这样计算”语句连接的,就是表示不变的量。
四、变式练习,形成能力
师:戚校长看同学们非常喜欢篮球,就让傅老师再去增添一些篮球
问题三:傅老师带900元去买球,买3个篮球用去270元,照这样计算,买8个篮球后还剩多少元?
问题四:傅老师带900元去买球,买3个篮球用去270元,照这样计算,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篮球?
五、提高练习
师:傅老师买来了篮球,同学进行投篮比赛。
问题五:同学们进行投篮比赛,5个同学3分钟投了150个篮球,照这样计算,8个同学5分钟投了多少个篮球? 师:请独立思考并在作业纸上完成!
学生尝试解题,教师巡视,收集学习材料,准备交流。
(一分钟后交流,反馈)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150÷5÷3=10(个)10×8×5=400(个)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5个同学分钟3分钟投了150个篮球,150÷5就是1个同学3分钟投篮的数量,150÷5÷3=10(个)就是1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再8个同学5分钟投了多少个篮球?就是10×8×5=600(个)师:讲的很完整,谁能说得更具体?
生:150÷5=30(个)就是1个同学3分钟投篮的数量 30÷3=10(个)就是1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 10×8=80(个)就是8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 80×5=400(个)就是8个同学5分钟投篮的数量 师:讲解的非常详细!谁还能像这样说一说!
生:150÷5=30(个)就是1个同学3分钟投篮的数量 30÷3=10(个)就是1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 10×8=80(个)就是8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 80×5=400(个)就是8个同学5分钟投篮的数量 【学情预设:学生呈现不同的想法: 150÷3÷5=10(个)10×8×5=400(个)150÷5÷3=10(个)10×5×8=400(个)150÷3÷5=10(个)10×5×8=400(个)】
师:看来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知道1个同学1分钟投篮的数量,就是1个同学在单位时间内投篮的数量,再根据问题中几个同学几分钟知道所要求的结果。
问题六:同学们进行投篮比赛,5个同学3分钟投了150个篮球,照这样计算,8个同学投640个篮球需要多少时间?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机动
趣味题: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4分钟,如果锯成6段要多少分钟?
第二篇:归一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
2.会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能正确找到中间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2.出示例8:
3.提问: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您默读题目。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题意吗?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画图分析题意
(1)学生独立画图,教师搜集资源。(2)四人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图意,再由其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关注:题目中的三条信息与一个问题在图中是如何表示的。2.列式解答
提出要求: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搜集资源。(2)两人组说说算式的意思。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式的意思,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预设1:分步
关注:为什么用除法和乘法。预设2:综合 关注:算式的意思。3.检验
提问:我们解决对了吗?怎样检验。关注:(1)鼓励方法多样化。
(2)如果没有出现书上的方法,要由教师出示。4.拓展
(1)出示想一想:
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解答,师搜集资源。关注:有画图及检验的。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5.小结
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吗? 监控: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三. 巩固提升 1.出示:
提问:你能自己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吗?请大家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师关注学困生。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4.这两个问题和例题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监控:都是先求出一样东西的价钱。
适时总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它们叫做“归一问题”。(板书)5.你能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吗?(1)先写下来。
(2)交流:判断他出的是否是归一问题。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归一问题教案3
三上《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课前: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数青蛙》喜欢这首歌吗?听完了,我们再来做填歌词的游戏!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两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也就是说我们都要先想一只青蛙,一只青蛙1张嘴,两只青蛙就是2个1就是2。一只青蛙2只眼睛,2只青蛙就是2个2也就是4……
再来猜一猜这是几只青蛙?()只青蛙…………16条腿。哦。还是先想一只青蛙4条腿,16里面有几个4?恭喜你猜了!看来完成这个游戏,我们还用到了数学知识对不对?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上课!
一、提出问题
我们三年级的同学们是不是开始学习用钢笔写字?小红的妈妈给她买了3支钢笔花了18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什么?能算出一只钢笔的价钱。怎样算?
师:再请看到屏幕,根据老师给出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买5支钢笔多少钱?他想买5支,你想买几支?
师:我买8支行不行?(课件出示8支同样的钢笔需要多少钱?)师:在这个问题中我又添加了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同样的)
什么意思?(说明价钱是相同的)说明每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样的!你理解的很到位!现在谁能完整的把这个题给大家读一下?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找出题目中给的信息和问题!在这道题目中,你找到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大家找的很准确,回答的也很完整)
可是题目中文字太多了,不能一目了然的看出信息和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道题中的信息和问题,更清楚、简单表示出来吗?(稍停片刻)
同学们可要注意啦,是整理信息和问题,不是列式计算,明白吗? 请你把想法记录在1号纸上,开始!
二、图示表示
1.画图示和文字摘录的方法。
师:我发现同学们已经整理完了,老师选取了集中有代表性的整理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请这几位同学汇报一下他们的整理方法。(教参127页)
预设:几种画图的方法,不够完整。(展示学生作品)比较找出最优画图法。把所有的信息都表示出来了吗? 生1:1个竖代表1支钢笔,3支钢笔18元,8支钢笔多少元? 师: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师:这种方法很形象、直观,我们一眼就能看出3支钢笔18元,8支钢笔多少元。我把它记录在黑板上。
生2:我只把题中重要的数抄下来,(展示学生作品)3支18元 9支?元
师:这个简单吗?(简单)
师:大家有问题吗?(停顿。)老师有个问题,你为什么这样写?你是怎么想的? 生:3支钢笔18元,所以它俩写一行,8支钢笔用?元,所以它俩写一行。
师:噢,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这3支和18元是对应的关系,8支和?元也是对应的关系,(边说边板书)那我们在他们之间画个箭头来表示他们的对应关系。
那现在我们要解决8支钢笔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你是看这些信息(指屏幕),还是看这里(指黑板)
生:看黑板的内容,因为它简单、清楚。
三、列式解答。
师:条件和问题都整理得这么清楚了,解答还有问题吗?赶快在在答题纸上列式解答吧!(一生板演)
师:做完的同学给你同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8÷3=6(元)6×8=48(元)
先求1支钢笔多少元,再求8支钢笔多少元。(也就是求8个6)
下面同学和她的一样吗?谁能再来说一说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下面给同位说一说吧!
谁能再来给大家说一遍,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对于这个题,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还有一事不明,为什么要先求一支钢笔多少钱?你从哪看出来的? 预设:
①要求8支钢笔多少钱,必须得知道一支钢笔多少钱。
我明白了,从问题入手,要想知道8支钢笔多少钱得知道1支钢笔多少钱,你的思路很棒!②3支钢笔18元,一下子就能想到一支钢笔多少钱。
你是从第一个信息入手,看到这个信息你就能想到能求出什么!你的数感很强!师:同学们都是分步列了两个算式,你能把他们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吗? 生3:18÷3×8 =6×8 =48(元)
检验: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得解题过程。怎样检验一下我们的答案对不对?
四、补充例子
1、自从学习用钢笔写字后,小丽每天都坚持练字。2天练了18个字,7天能练多少个字?(1)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分别有哪些?
(2)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2、小丽2天练了18个字,要练81个字需要几天?(1)共同找出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分别有哪些?(2)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五、建模完成
师:好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几个问题。(课件出示前面的三个例子)在求8支钢笔多少钱的时候,我们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在求7天练几个字的时候,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求81个字需要几天的时候,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哎,你发现了什么? 生:先求一支、一天,一排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一支、一天,一天看做一份,就是先求一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数学上常说的归一问题。(板书:归一问题)
六、练习巩固
1、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做一做小林读书。相同点:第一步都要先求出一天看多少页? 不同点:求7天看多少页,用乘法;
求64页看多少天就是用除法。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其实在我们教室里就有这样的问题。教室里2排有16张桌子,4排有多少张桌子?(1)谁能先来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怎么样解答?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能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四篇:奥数 归一问题教案
第五讲 归一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归一化问题,并掌握解决正归一问题,反规一问题的方法。2.通过老师讲解,使学生掌握分析归一问题的方法。3.熟悉并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步骤。
教学重点:会分析归一应用题,使之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教学难点:反归一问题的计算。教学过程:
归一问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正归一,也称为直进归一.如:一辆汽车3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另一种是反归一,也称为返回归一.如:修路队6小时修路180千米,照这样,修路240千米需几小时? 正、反归一问题的相同点是:一般情况下第一步先求出单一量; 不同点在第二步.正归一问题是求几个单一量是多少,反归一是求包含多少个单一量。
学习例1 : 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照这样速度1小时爬行多少米?
集体讨论:一只小蜗牛6分钟爬行12分米,那么蜗牛一分钟爬行多远?
分析与解答:
为了求出蜗牛1小时爬多少米,必须先求出1分钟爬多少分米,即蜗牛的速度,然后以这个数目为依据按要求算出结果。
解:①小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分米? 12÷6=2(分米)
② 1小时爬几米?1小时=60分。
2×60=120(分米)=12(米)
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小结
还可以这样想:先求出题目中的两个同类量(如时间与时间)的倍数(即60分是6分的几倍),然后用1倍数(6分钟爬行12分米)乘以倍数,使问题得解。
解:1小时=60分钟
12×(60÷6)=12×10=120(分米)=12(米)
或 12÷(6÷60)=12÷0.1=120(分米)=12(米)
答:小蜗牛1小时爬行12米。
学习例2:
一个粮食加工厂要磨面粉20000千克.3小时磨了600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几小时?
集体讨论:加工厂一小时磨多少千克面粉? 分析与解答: 方法1:
通过3小时磨6000千克,可以求出1小时磨粉数量.问题求磨完剩下的要几小时,所以剩下的量除以1小时磨的数量,得到问题所求。
解:(20000-6000)÷(6000÷3)=7(小时)
答: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7小时。
方法2:用比例关系解。
解:设磨剩下的面粉还要 x 小时。
6000x=3×14000 x=7(小时)
答:磨完剩下的面粉还要7小时。学习例3:
学校买来一些足球和篮球.已知买3个足球和5个篮球共花了281元;买3个足球和7个篮球共花了355元.现在要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
要求5个足球和4个篮球共花多少元,关键在于先求出每个足球和每个篮球各多少元.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出第一次和第二次买的足球个数相等,而篮球相差7-5=2(个),总价差355-281=74(元).74元正好是两个篮球的价钱,从而可以求出一个篮球的价钱,一个足球的价钱也可以随之求出,使问题得解。
解:①一个篮球的价钱:(355-281)÷(7-5)=37元
②一个足球的价钱:(281-37×5)÷3=32(元)
③共花多少元? 32×5+37×4=308(元)
答:买5个足球,4个篮球共花308元。
学习例4:
一个长方体的水槽可容水480吨.水槽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8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单开排水管6小时可把满池水排空.两管齐开需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分析与解答
要求两管齐开需要多少小时把满池水排光,关键在于先求出进水速度和排水速度.当两管齐开时要把满池水排空,排水速度必须大于进水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水等于进水与排水速度差.解决了这个问题,又知道总水量,就可以求出排空满池水所需时间。
解:①进水速度:480÷8=60(吨/小时)
②排水速度:480÷6=80(吨/小时)
③排空全池水所需的时间:480÷(80-60)=24(小时)
列综合算式:
480÷(480÷6-480÷8)=24(小时)
答:两管齐开需24小时把满池水排空。
学习例5: 7辆“黄河牌”卡车6趟运走336吨沙土.现有沙土560吨,要求5趟运完,求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分析与解答: 方法1:
要想求增加同样卡车多少辆,先要求出一共需要卡车多少辆;要求5趟运完560吨沙土,每趟需多少辆卡车,应该知道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解:①一辆卡车一次能运多少吨沙土?
336÷6÷7=56÷7=8(吨)
② 560吨沙土,5趟运完,每趟必须运走几吨?
560÷5=112(吨)
③需要增加同样的卡车多少辆?
112÷8-7=7(辆)
列综合算式:
560÷5÷(336÷6÷7)-7=7(辆)
答:需增加同样的卡车7辆。方法2:
在求一辆卡车一次能运沙土的吨数时,可以列出两种不同情况的算式: 336÷6÷7 ①,336÷7÷6.② 算式①先除以6,先求出7辆卡车1次运的吨数,再除以7求出每辆卡车的载重量;算式②,先除以7,求出一辆卡车6次运的吨数,再除以6,求出每辆卡车的载重量。在求560吨沙土5次运完需要多少辆卡车时,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求出一共用车14辆后,再求增加的辆数就容易了。
学习例6:
某车间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由18人,每天工作8小时,7.5天完成任务.由于缩短工期,要求4天完成任务,可是又要增加6人.求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
分析与解答:
我们把1个工人工作1小时,作为1个工时.根据已知条件,加工这批零件,原计划需要多少“工时”呢?求出“工时”数,使我们知道了工作总量.有了工作总量,以它为标准,不管人数增加或减少,工期延长或缩短,仍然按照原来的工作效率,只要能够达到加工零件所需“工时”总数,再求出要加班的工时数,问题就解决了。
解:①原计划加工这批零件需要的“工时”:
8×18×7.5=1080(工时)
②增加6人后每天工作几小时?
1080÷(18+6)÷4=11.25(小时)
③每天加班工作几小时? 11.25-8=3.25(小时)
答:每天要加班工作3.25小时。
练习:
1.花果山上桃树多,6只小猴分180棵.现有小猴72只,如数分后还余90棵,请算出桃树有几棵?
2.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酿300千克蜂蜜要增加几箱蜜蜂? 作业:
3.4辆汽车行驶300千米需要汽油240公升.现有5辆汽车同时运货到相距800千米的地方,汽油只有1000公升,问是否够用?
4.5台拖拉机24天耕地12000公亩.要18天耕完54000公亩土地,需要增加同样拖拉机多少台?
第五篇:归一应用题教案_小学三年级教案(模版)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规律;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应用题.
2.培养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进行思考,提高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动脑分析、仔细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教学难点
线段图的画法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
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卖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
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 ÷ 数量 = 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讨论,学习新知.
1.出示例3: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
(1)请学生自由出声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小组讨论: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3)教师提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按照题目的意思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各组汇报,全班重点围绕“线段图的画法”、“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展开讨论:
“照这样计算”即按照3个书架是75元这样的单价去计算5个书架的价钱.每个书架就是75÷3=25(元),(5)按照刚才的思路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 3 = 25(元)
b.买5个要用多少元?
× 5 = 125(元)
教师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订正:75÷3×5
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请检验这道题.
教师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第三个条件改为“ 6个、9个、12个”,问题不变,仍求要用多少元?怎样列式?为什么?
2.将第三个条件改为“200元”,问题改为“可以买多少个书架?”成为例4.
出示例4: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用7 5元.照这样计算,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让学生独立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重点讨论:线段图应该怎样改?这道题要先求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题. a.每个书架多少元?
75÷3=25(元)
b.20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架?
200÷25=8(个)
④共同讨论:怎样列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给75+3加上小括号?
200 ÷(75 ÷ 3)
⑤教师提问:这道题怎样检验?
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改为“400元”、“800元”、“1000元”,问题不变,应该怎样列式?
3.请同学们自己试做下面两道题.
①一辆汽车2小时行70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订正:
①a.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2 = 35(千米)
b.7小时行多少千米?
× 7 = 245(千米)70 ÷ 2 × 7
②a.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
250 ÷ 5 = 50(千克)
b.磨17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
1750 ÷ 50 = 35(时)1750 ÷(250 ÷ 5)
请学生分别说说各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教师提问:比较例
3、例4和试做(3),每两道题之间的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相同(给出了总数量和份数),都有“照这样计算”的语句,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从解题思路上看,第一步都要求出单位数量(即每份数是多少、单价、速度等),教师点题,出示课题:归一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思维.
1.独立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找出先求什么,再列综合算式.
①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看多少页?
②小林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24页.照这样计算,全书128页,多少天可以看完?
2.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并说出为什么.
①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家离学校720米,要走多少分钟?
a.300 ÷ 5 × 720 b.720 ÷(300 ÷ 5)
c.720 ÷ 5 ÷ 300 d.720 ÷ 300 ÷ 5
②小明5分钟走3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 15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a.300 × 5 × 15 b.300 ×(15 ÷ 5)c.300 ÷ 5 × 15
(3)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下面的应用题.
某食堂4天用大米800千克,照这样计算,1600千克大米够吃几天?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解题的思路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