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归雁》教案
《归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教材分析: 归 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飞,曾作《送征雁》诗:“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这首《归雁》,同样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根据这样的艺术构思,作者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连用两个句子劈空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呢?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然而,诗人笔下的湘神鼓瑟为什么那样凄凉?大雁又是为什么那样“不胜清怨”呢?为了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无妨看看他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在那首诗中,作者用“苍梧来怨慕”的诗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时,诗中还有“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拿《湘灵鼓瑟》同《归雁》相对照,使我们领会到:《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故而,他使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建安文学家王粲《登楼赋》中的这两句揭示羁客情怀的名言,正可借来说明《归雁》诗中旅雁听瑟飞回时的“心情”,而诗人正是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这首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教学过程:
1.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2.解题。3.范读。
4.学生初读,感受诗歌意境。5.品读,悟诗意。
6.多种形式读,熟读,背诵。
第二篇:归雁原文、翻译、赏析
归雁原文、翻译、赏析
归雁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
归雁
朝代:唐朝
作者: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注释
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等闲:轻易、随便。
⑵水碧沙明:《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湘中记》:“湘水至清,……白沙如雪。”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⑶二十五弦:指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⑷胜(音shēng):承受。
赏析: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飞,曾作《送征雁》诗:“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这首《归雁》,同样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诗咏“归雁”,雁是候鸟,深秋飞到南方过冬,春暖又飞回北方。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根据这样的艺术构思,作者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连用两个句子劈空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然而,诗人笔下的湘神鼓瑟为什么那样凄凉?大雁又是为什么那样“不胜清怨”呢?为了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看看他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在那首诗中,作者用“苍梧来怨慕”的诗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时,诗中还有“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拿《湘灵鼓瑟》同《归雁》相对照,使读者领会到:《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故而,他使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建安文学家王粲《登楼赋》中的这两句揭示羁客情怀的名言,正可借来说明《归雁》诗中旅雁听瑟飞回时的“心情”,而诗人正是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这首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归雁原文、翻译、赏析2【作品介绍】
《归雁》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该诗以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原文】
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⑴?水碧沙明两岸苔⑵。
二十五弦弹夜月⑶,不胜清怨却飞来⑷。
【注释】
⑴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泛指湖南地区。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⑵苔:一种植物,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⑶二十五弦:指瑟这种乐器。《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⑷胜(shēng):承受。清怨:此处指曲调凄清哀怨。
【白话译文】
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创作背景】
钱起的《归雁》创作于唐代。钱起入任后,长期客居北方,看见南方归来的大雁,触动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归雁》。
【赏析】
这首《归雁》,虽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开头两句用的是倒置法。古人一般不大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认为它们飞到湖南衡阳县南的回雁峰,就不再南飞,到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向北返回。潇湘在洞庭湖南面,水暖食足,气候很好,古人认为是大雁过冬的好地方,所以诗人想象归雁是从潇湘飞来的。大雁作为一种候鸟,每当春来,由南返北本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诗人偏要发问,连用两句设问,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这两句化用了湘灵鼓瑟的传说。古传湘水女神善鼓瑟,瑟本来有五十弦,因女神弹得声调凄怨,上帝令改为二十五弦。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并借助美丽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哀意境,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那么诗人为什么将湘神鼓瑟写得如此凄哀?大雁为什么“不胜清怨”呢?实际上诗人笔下的大雁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诗人借助充满羁旅愁苦的大雁,委婉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羁旅愁思。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又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短短四句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诗中的潇湘夜景和瑟声虽都是想象之词,但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却把雁写成了通晓音乐和富于情感的生灵了。这首诗表面上写大雁,实际上是写诗人在春夜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说这种感受是什么。正因为没有明白说出,才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这首七言绝句构思巧妙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作者介绍】
钱起(722—780)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一带)人。公元751年(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他长于应酬之作,当时赴外地的官员以得到他的送行诗为荣。大概他得“才子”的桂冠,也就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技巧熟练,风格清奇,理致清淡。近体诗中,多写景佳句,深为评论家所称道。有《钱考功集》。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第三篇:XX区教育系统“归雁计划”工作方案
XX区教育系统“归雁计划”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充实并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我区决定推行在外任教XX籍教师“归雁计划”,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XX区公开选调XX区在区外工作在编在岗中小学教师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教育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区人社、财政、编办、教体等部门或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区人社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选调工作。
二、选调原则
选调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
三、选调名额及方式
根据XX区各中小学学科缺编情况,每年选调一定数量的教师。具体选调方式,由区人社局、区教体局会商并报区人民政府同意后另行发布。
四、选调对象
(一)选调对象为以下四类在编在岗教师人员:
1.本人是XX户籍或曾经是XX户籍的;
2.已婚夫妻一方是XX户籍的;
3.父母(含配偶父母)是XX户籍的;
4.已婚夫妻一方是XX籍现役军人的。
(二)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2.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记录;身心健康,无生理和心理疾病;
3.爱岗敬业,服从分配。选调确定后,原则上安排在农村学校任教。
4.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初中、高中教师须本科及以上学历;
5.具有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
6.年龄原则上在40周岁以下,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可放宽到45周岁(年龄计算时间节点为每年7月1日);
7.在区外任教的定向生、国编教师满五周年、特岗教师期满转编满3年、“三支一扶”支教期满转编满2年的在编在岗公办学校教师。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选调:
(1)受党纪、政纪处分未满规定年限或正在立案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2)近三年教师师德考核或考核有1次及以上不合格等级的;
(3)违反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人事管理规定的。
五、选调程序
(一)个人报名
报名方法另行公布。
(二)资格审查
1.选调对象须提供个人材料:个人申请、户籍材料、身份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中高级教师职称资格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和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个人征信证明;现任教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人社等部门出具的在编在岗教师身份、任教年限的证明;二寸近期同底免冠正面照片3张。
2.资格审查贯穿整个选调工作全过程,凡发现与公告范围和条件不符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聘用资格。
(三)组织考试
1.选调考试采取笔试或面试的方式进行,具体笔试内容或面试方式另行发布。
2.根据笔试或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分学段、学科,依照拟选调计划数,按1:1比例确定入闱体检人员。
(四)考察考核、公示
根据选调计划数,从体检合格人员中按照1:1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由人社部门牵头,编办、教体局组成考察组,对进入拟公开选调人员编制、档案、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五)优惠办法
为鼓励在区外任教的优秀教师回XX任教,获得下列荣誉称号或属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拟选调对象可申请直接调回XX任教:
(1)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金牌教练、省特级教师、全省模范教师、省优秀班主任、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
(2)免费师范毕业生。
(六)聘用
根据对选调对象的政审、面试、体检,经公示无异议后,结合选调人员的户籍地、个人意愿、以及全区中小学校的空编、缺编情况等实际状况,由XX区“归雁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统一安排到相关缺编学校任教,办理调动相关手续。
第四篇:发展“归雁经济”的思考
发展“归雁经济”,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的 “助推器”
xx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全县现有1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2%,农村剩余劳动力近40万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扩权强县试点过程中,xx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承接产业转移、狠抓归雁经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工作主线,多管齐下,大力开展人才、项目、资金回引工作,加快了归雁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体系促回引。一是县里在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民营经济及归雁经济助推组、4个产业招商小分队的同时,建立了以县发改(招商)局为主,县级有关部门、各乡镇招商办及驻外办事处相配合的归雁经济回引招商体系。二是利用4个产业招商小分队,县政府驻北京、成都、昆明等办事处,及时搜集掌握在外成功人士投资意向,并向他们宣传介绍xx产业发展情况、招商引资项目和投资优惠政策。为人才、项目、资金的回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二)优化环境促回引。一是制定《xx县鼓励外出务工人士回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吸引外出人士回乡创业、兴业。二是精简办事程序,狠抓效能建设。全县2009年底政府公告46个单位160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132项管理服务项目全部进入政务中心或分中心办理,总法定时间由8511个工作日压缩到了1459个工作日。三是建立农业、工商、税务、财政、规建、就业等相关部门联动机制,热情周到地为外出人士回乡创业服务。四是加大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产业聚集能力和承载能力。为人才、项目、资金的回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夯实基础促回引。一是全面开展在外务工人员和成功人士情况调查,摸清在外成功人士的区域分布和从业门类,编印《xx在外成功人士名录》等基础资料。二是围绕提升传统产业、拉长产业产品链,编制全县招商引资规划,引导回引项目、资金向重点产业倾斜。三是建设招商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向在外成功人士发布县里最新招商政策和鼓励投资领域,引导在外人士回乡投资。四是策划编制适合中小资金投资的短平快项目,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人才、项目、资金的回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增进情感促回引。一是每逢春节,县乡(镇)党委、政府邀请在外成功人士回乡过年或考察,并召开座谈会、茶话会、联系会,让在外人士感受家乡变化、体验乡情、增进友情。二是在传统节日期间,县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分别带队到部分外出人士家庭进行慰问,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其父母子女生活或学习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与外出人士和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三是平常时候,县乡(镇)党委、政府不定期地组织招商小分队到在外成功人士集中的地区,看望在外各界人士,并召开恳谈会、招商项目推介会。为人才、项目、资金的回引拓宽了情感纽带。
(五)维护利益促回引。一是营造富商氛围,注重维护回乡创业投资者经济利益,及时帮助投资者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急难问题,确保创业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全县回乡投资创业的成功率现已达到90%以上。二是营造亲商氛围,注重提升回乡创业投资者的社会地位,对回乡创业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表彰奖励或授予荣誉称号。三是营造重商氛围,注重提升回乡创业投资者的政治地位,将回乡创业德才兼备的精英人才,选拔进 1
入村两委会领导班子或选举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人才、项目、资金的回引增强了利益驱动。
二、主要成效
(一)加快了现代农业进程。部分在外经商办企业成功人士和务工人员回乡后,将自己的资金、技术、经营理念、市场信息与家乡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从事特色规模化种植业和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或农副产品流通业,促进了农业经济从分散化、粗放型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型经营转变,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据统计,2008年,全县回乡人员创办的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即达28户,种养大户1077户,流转土地达到89886亩。
(二)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一批带着自有资金、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众多市场客户的回引企业(如辉腾科技、红谷皮饰等)和返乡投资创业者的加盟,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归雁经济已成为助推工业强县、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一支生力军。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回引工业企业89户,累计投资5.37亿元,产值达32.22亿元。其中,2009年新增回引工业企业13户,总投资5243万元。
(三)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在归雁经济发展过程中,部分回引企业回乡从事第三产业开发,众多回乡投资创业者则在县城或乡镇兴办商贸、物流、餐饮、住宿、旅游、娱乐及其他服务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第三产业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16.44 %上升到了30.69 %。
(四)加快了城镇化进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远平回乡开始县城大规模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以来,许多回乡投资创业者纷纷携带资金参与县城、集镇开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水、电、气、路、桥、通讯、给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得到增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返乡农民在城镇购房居住的日益增多,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978年的3.44平方公里拓展到了现在的12平方公里;城区居住人口由1978年的52917人增加到了现在的115635人。
(五)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近几年来,许多在外经商办企业和返乡投资创业者携带资金、项目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住房改造、农田水利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08年底,全县回引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到1.48亿元。远大集团张远平为家乡琵琶镇土地村建设累计捐资2000多万元。该村农民住房改造实现移民建房30户,外装内改80户,村道沿线建房20户。目前,仅琵琶镇就已建成村社公路95公里(水泥公路65公里),便民路近100公里,全镇实现了水泥公路村村通、社社通。
三、主要启示
(一)据实情,扬长避短促发展。县委、县政府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众多的客观实际,将“县情”与“上情”、“外情”有机结合起来,以开展大规模劳务输出和回引人才、项目、资金为抓手,将在外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归雁经济优势,促进产业升级、经济繁荣,进而实现了xx经济社会持续协调较快发展。
(二)重民利,以人为本促发展。我县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保民生与保稳定、促民富与促县强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规模劳务输出,利用外地经济舞台促进劳动就业和人的发展,实现了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和积累,为归雁经济发展奠定了丰厚的人才基础。
(三)抓机遇,乘势而上促发展。我县审时度势,化压力为动力,化劣势为优势,在挑战中寻机遇,抓住东部地区急需大量劳动力的重大机遇,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实现了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强基础,齐心协力促发展。全县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通过摸清外出人员基本情况、建立健全回引工作体系、编制中小投资项目、制定投资扶持政策、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等举措,不断强化回引人才、项目、资金的基础性工作,为人才、项目、资金的回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而促进了众多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纷纷回乡投资创业,有效地破解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又缓解了长期以来农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社会经济问题,使富顺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呈现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
第五篇:钱起《归雁》译文及原文简析
钱起《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
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此诗作于任中。
②潇湘:此处指湘江。
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湘灵善鼓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等闲:随随便便,轻易。
胜(shēng):承受。清怨:此处指曲调凄清哀怨。
译文
大雁啊,你为何要无端地飞离那风光无限的湘江?那里碧沙浩渺,沙滩明净,两岸水草丰茂,环境何等宜人!是否因为湘水女神月夜琴瑟,声声哀怨,如泣如诉,你难以忍受那动人心弦的无限凄凉?
简析
《归雁》是一首咏北归春雁的七绝。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
前两句“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是在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呢?后两句是大雁作答:因为湘江女神在月下鼓瑟,瑟声凄凉衰怨,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凉景象,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是咏雁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