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文档
第五单元
电流和电路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樊继红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为第五单元电流和电路的第2节,是这章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上节电荷知识的延伸与应用,更是后面串、并联电路的基础与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电流,对初中生来说电流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它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十分困难。再加上又是第一次学画电路元件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学生的压力会很大。因此教学中要想尽办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良好的画电路图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小灯泡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2、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的概括性的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
2、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电流的形成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2、认识简单电路,能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学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四、教学难点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电流方向的规定。
五、教
法
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
六、学
法
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七、教具准备
演示板、干电池、电池夹、小灯泡、电铃、开关、小电动机、发光二极管、导线、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1、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图片
2、晚上8点钟,一个家庭几口人在家中看电视、写作业、上网……的图片
3、停电了,十字路口车辆、行人乱作一团,导致交通堵塞的图片
由以上几幅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电带给了我们光明、美丽与和谐,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失去很多光彩,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巧妙地驾驭电流改造我们生活的地球,服务我们生活的社会,使我们的生活流光溢彩,更加和谐、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流和电路》。
学生:看图片思考:谁起了作用?这样设计的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身边实例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
(二)进行新课探求新知
实验桌上放了几种元件:干电池、灯泡、电动机、开关、导线、电路板、电池夹。请大家动脑思考,怎样连接?可以使小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圈、电铃响。
学生:分小组动脑思考,讨论,推选代表到前台连接三个电路。这样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思考动脑能力,加强合作意识 请大家讨论完毕后共同关注绿色方格中的警示语!齐声朗读连电路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齐声朗读
接着告诉学生,如果把电池正、负极直接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就会烧坏电源和导线这就是------短路。
同时连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待接好电路,认真检查无误后进行试触,最后方可闭合开关。断开的电路是开路,也叫断路。接通的电路应该叫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延伸、迁移能力 请三组的六个代表分别到前台来试一试。教师简单指导实物电路连接。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勇气与胆量。
请三个小组的代表展示自己的成果,看小灯泡是否亮了?电动机是否转起来了?电铃是否响起来了?
三小组代表分别依次展示自己的成果,闭合开关,让小灯泡亮起来,电动机转起来,电铃响起来。教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时对他们的成功带头送去祝贺的掌声。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功也给予热烈的祝贺。这个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快乐!
亮起来、转起来、响起来工程均已竣工,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电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都有电通过。
教师接着引导: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没有闭合开关前怎么不工作?如果没有电池会工作吗?
大屏幕投出问题: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2、电流的方向如何规定?
3、什么是电路?
4、持续电流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第101页到102页的内容,思考回答上述问题。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大屏幕投影: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播放课件:电荷杂乱无章的运动和定向移动视频。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电流的形成与方向
2、方向:(1)微观角度: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课件投出动画:实物电路中电流方向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2)宏观角度:电源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3、持续电流的产生条件:有电源、闭合电路
二、电路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流通的路径叫
电路。
教师请学生回忆本节课中提到的几种电路。学生回忆、总结。投出:
2、三种电路:(1)通路(闭合电路)
(2)断路(开路)
(3)短路
这样设计是为了复习巩固前面提到的知识。针对刚才的自学,回答下列问题:多媒体展示: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回答问题。这样是为了再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
3、(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电流的路径
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出示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启发学生回忆地理课上的地图,我们怎麽办
学生思考,自主学习课本103页至104页
请学生画出大屏幕上实物的元件符号。并到前面展示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前五名)。动手画图,展示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画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图
再请学生画出原来电铃、电动机工作电路的电路图,并展示结果。同时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电路图的方法与规律
学生画电路图、展示,总结规律。这种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动手作图,模仿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请学生观察104页想想议议,并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矫正
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关于连接实物电路和画电路图的题
学生做题练习,展示答案。这样起到了复习、巩固知识,反馈矫正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麽?学生回答总结。教师用多媒体投出本节知识体系。起到了复习总结作用,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更加清楚、明白。
(五)布置作业
1、课下查资料或上网了解二极管的有关知识
2、第105页1、2、3、4
九、板书设计:第二节
电流与电路
一、电流
1、产生:电荷的定向移动
2、方向:(1)微观角度: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2)宏观角度:电池的正极----用电器-----负极
3、持续电流的产生条件:有电源、闭合电路
二、电路
1、定义:
2、三种电路:
3、(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电流的路径
三、画电路图的注意事
电
单位:姓名:流 与 电 路
二 七 区 侯 寨 一樊 继 红
教学设计
中
第二篇:《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2.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教学难点】对电流概念的理解、对短路的理解和识别、规范画出电路图
【课前准备】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板上有一个小灯泡,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小灯泡能持续发光?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电流
观察前面电灯的连接图(投影显示)
分析总结:
1.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1)电路中必须有电源;(2)闭合电路。
2.电流的形成(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中有大题的自由电子,在电源的作用下作定向运动)
(2)电流方向的规定: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讨论:金属导体中大量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
(3)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想想做做】
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观看视频)
注意:发光二极管的特性。
(二)电路的构成讨论:
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
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电路元件的作用。指出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1.电路的定义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就叫电路。
2.电路元件的`作用
(1)电 源:提供电能(学生活动:列举常见的电源)
(2)用电器:消耗电能(学生活动:列举常见的用电器)
(3)导 线:输送电能
(4)开 关:控制电路(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断开)
(三)电路图
1.定义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2.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见课本P38,图15.2-5 几种常见的元件及其符号
3.画电路图
例题:画出下面实物电路的电路图
学生练习画电路图
(四)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
【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
1.开路现象:在演示板上把小灯泡(故意用断丝灯炮)、开关、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小灯泡不亮。
2.通路现象:换上一只好的灯泡,把它用导线、开关和电池相连。提问:有什么办法使小灯泡熄灭?
3.短路现象: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在短路的瞬间,灯泡熄灭了,拆掉这根导线灯泡又亮了。
如果电路是接通的,但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这种情况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
分析: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这是因为电流直接从导线和开关中流过,而灯泡中几乎没有电流,因此灯不亮。
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还可能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情况叫短路。
小结: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
三、课堂总结
电流、电路、电路图、电路的三种状态
四、布置作业
课本P40“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
五、板书设计
电流与电路
1、电流
(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
(2)电流的形成(3)电流的方向
2.电路的构成(1)电路的定义
(2)简单电路的基本构成(3)电路元件的作用
3.电路图
(1)定义
(2)常见电路元件符号
(3)电路图的画法要求
4.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断路、短路(电源短路、用电器短接)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13.4 电流的热效应教学设计
2.《交变电流》教案
3.《电流强弱》教学反思
4.电路与电流试题及答案
5.《电流的测量》教学反思
6.《怎样产生感应电流》教学设计模板
7.初三物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8.《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教学设计
9.电流的形成教案精选
第三篇: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②知道电源和用电器。③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认识电路元件,并动手组装简单电路。②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②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常见电现象,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所学过的电源、开关和用电器。
4)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这些知识跟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
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应通过可感知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受的信息。
五、教具准备
课件,电路示教板。学生器材有±(两人一组)电池二节、开关、小灯泡(或小电动机、门铃)一个、导线若干。
六、教学程序
【问题1】分析P100图5.5-l问题。验电器点荷转移问题。(承上启下。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为引入新课做铺垫。引导学生认识电荷的定向移动。)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课件】原来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电子,当接上电源后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通过课件使学生形象认识电流的形成,激发兴趣。并为电流方向引出做准备。)
实际上形成电流的电荷有两种(正电荷、负电荷),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反向定向移动。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可简述物理学发展史)
【问题2】刚才的分析中,电流的存在是瞬间的,如何获得持续的电流昵?(讨论)
有电源,电路要闭合。(示教板演示,给学生观摩的机会,为下一步学生实验做铺垫。在连接电路时强调:开关要断开。)
【引导分析】按照电流方向的规定,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用电器──负极。
【问题3】电流的作用是使用电器工作。如何实现呢?
【创设情境】播放录像。节日彩灯、家庭用电器、以及电力机车运行。(通过观看使学生明白一切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组合而成,进一步产生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学生实验】桌上的器材怎样连接。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音乐门铃响。
两人一套实验器材,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实验警钟;“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4】连接的电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电路的构成:(简要介绍元件的作用,学生凭生活经验也有认识。)
电源:供电的装置,把其它能转化为电能。如:电池,发电机等。
用电器:用电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它能。如:灯泡、电动机、电铃等。
导线:输送电能的导体。
开关:控制用电器工作。
【引导】电路要通过设计来进行安装,遇到问题要进行分析并及时维修。为了设计、安装和维修的方便,我们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把它们的连接情况画出来,这就是电路图。
3、电路图:
介绍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在前面电路构成的四类元件旁画出元件符号。其余的在今后学习中陆续介绍,以减少信息记忆量。)
请同学们画出示教板上电路的电路图。(前后呼应,这是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教师巡视点拨,使学生初步感悟画电路图的技巧。)
【指导】电路图呈方块形,符号大小要适中,美观易分析;导线连接要到位,符号要准确,除开关外不留断口,规范;电路图与实物图要吻合,设计安装要一致。
电路图为了方便,往往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
【练习1】请你根据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跟示教板电路不一样的电路图。并连接实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巡视点拨。点评。)
【练习2】P 105。3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圈。(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画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点拨。)
【创设情境】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出电路状态的介绍。)
4、电路状态: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用电器可以工作。(闭合电路)
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无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正常断路为开关断开)
短路:导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起来了。危害大,电源烧毁,用电器不工作。(结合P104想想议议。又与实验前的警示相呼应,一节课前后连贯。)
综上所述,遇到电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你怎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电路问题的技巧。)
【练习3】(课件)分析电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含有短路)。
5、课后练习1设计有两个用电器的电路,并使它们同时工作。(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篇:《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汝阳县三屯镇初级中学
曾向阳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4.知道什么是通路、断路和短路。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发现电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在生产生活中是如此重要,那么,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电路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这一节我们将来学习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36-39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37,认识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
2.参看课本p36-p38,了解电路的构成及电路图,知道电源和用电器。3.知道什么是通路、断路和短路。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______________形成了电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经过用电器流向______________。
2.电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只有__________电路中才有电流。3.画出以下电路元件的符号(1)电池______________(2)开关______________(3)灯泡______________(4)电阻______________(5)电动机____________(6)电池组____________ 4.画出小灯泡工作的电路图.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示1、2、3、4小题,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小组探究电路的构成:(构成一个完整电路的条件是什么?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点拨: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三)小组讨论:电路图的正确画法: 点拨:
1.元件符号要准确,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2.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3.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四)小组讨论:正确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点拨:正确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能短路。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③检查连接无误后方可闭合开关。
四、训练环节
(一)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10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电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___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是: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而且电路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中画出了三个电路图,试指出其中不符合画图规范要求的地方。
5.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正确的电路图是()。6.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发生的现象是()。(1)灯正常发光(2)灯不亮(3)电源会被烧坏(4)灯会被烧坏
A.(1)B.(2)C.(3)和(4)D.(2)(3)
7.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电子,关于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地面流向尖端
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
D.由地面和空气带电多少决定的 8.画出手电筒工作的电路图
(三)学生展示,反馈矫正。
(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板书设计
15.2电流和电路 1.电流 2.电路的构成 3.电路图
4.通路、断路、短路
第五篇: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元电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 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
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乒乓球,散开的塑料包装绳,碎纸屑若干。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观看动画“怒发冲冠”、录象“女孩头发竖起来”。
2、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新课: 1.摩擦起电 带电体
学生实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分别把棒靠近纸屑,乒乓球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摩擦过的物体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衣服会粘在皮肤上,是因为梳子、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带了电的缘故。
介绍防止衣服产生静电的方法。
建议学生回去查找有关静电防止和应用的资料。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2)接触带电
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是因为人体与带电体接触而使头发也带了电。3.两种电荷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放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实验: 用手捋散开的塑料包装绳,捋的次数越多,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分析: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负电荷: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2)用验电器来检验。
观察实物知道验电器的主要构造,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和作用。
实验(演示、分组):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此时金属箔片带_______电,用力多摩擦几下玻璃棒,再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____________。
换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重做上面的实验。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小结:验电器是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几部分组成的。它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当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传给验电器的电荷的多少不同。5.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物质的组成、元电荷的概念。元电荷:最小的电荷。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演示实验: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巩固小结(板书设计): 5.1 电荷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72.3.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5.电荷量的多少叫电量,单位是库仑(库),符号是C。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金属靠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