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主题《依依不舍情》优质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2 21:0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毕业主题《依依不舍情》优质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毕业主题《依依不舍情》优质教学案例》。

第一篇:小学毕业主题《依依不舍情》优质教学案例

《依依不舍情》教学案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六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状态。学生通过六年的共同学校生活,已经有自己的朋友圈,他们渴望友情,难舍友情;他们善于发现学校以及老师的工作对自己的影响,难忘师恩,难忘母校;另一方面,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渠道,较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回顾小学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内心对同学、对老师、对母校的真实感受,注重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关注中途转学的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转学经历。还有教师要注意引导、及时纠偏,可避免不必要的尴尬。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本着两点思路:首先是“唤真情”,选择的切入点贴近学生的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学生的真情被唤醒,课堂才具有实施有效引导的可能性。其次是“重深入”,无论是学生内心世界情感的调动,还是生活实践策略的探讨,注重教师引导的深入性,才能体现一节课的课堂价值。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感受浓浓的师生情以及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能力目标:以恰当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能为母校、为老师、为学弟学妹们做力所能及事。

知识目标:感受成长的乐趣。教学重点:

回顾小学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本班级历年大事、趣事、参加的集体活动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能反映自己与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的照片、文字或其他物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童年是一首迷人的小诗,童年像一条清澈的小河,童年似一缕清晨的阳光。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并配上了一些值得我们回忆的画面,同学们想欣赏吗?

(生欣赏歌曲《童年》及班级参加活动的照片,如春季开学集体铲雪劳动、学校运动会、春游、“六一”文艺汇演等。)

2、师:倾听着这首扣人心弦的歌,看着这一张张充满童真稚气的笑脸,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畅所欲言。

3、师:是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渐渐离我们远去,六年的时光漫长却又短暂,两千多个日子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共同品味童年的快乐与忧伤,多少欢笑、多少悲伤、多少快乐、多少眼泪,汇成了我们成长的脚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们的童年,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二、回忆交流,分享童年。

1、师:同学们,在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老师、告别我们美丽的童年时,一定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想细细品味,今天这节课就给大家一个机会,互相分享下我们美好的回忆。

2、小组讨论,分享珍贵的回忆。

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81-85页的图片与说明文字。

师:六年的学校生活给又给我们自己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回忆呢?请同学们现在小组内与你的伙伴们交流分享。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感受童年中的喜怒哀乐。(1)童年的喜悦。

师:说到童年生活,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肯定是那些精彩的小故事。谁先来与我们分享下最令你难忘的事呢?

生依次谈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往事。(师相机播放班级活动的照片)(2)童年的乐趣。

师:那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呢?

生答:玩。

师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玩什么。

学生上台即兴表演一个小游戏。师小结:我们能从小游戏中得到快乐,看来游戏是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主题。(3)童年的烦恼与教训。

师:我们的小学生活中不仅有让我们畅快淋漓的小游戏,而且还有天真活泼的小趣事,有时我们还会幻想、做梦,但是偶尔也有烦恼,也有令我们内疚的事。

(生谈童年的烦恼与教训)

师小结:是呀,当我们遇到困难、烦恼时,总离不开爸爸妈妈、老师的精心呵护,也离不开同学的帮助,所以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还要不忘感恩。

三、离别赠言,送上祝福。

1、师:离别是永恒的话题,离别是说不完的话,写不完的歌。时光流逝,转眼我们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曾经朝夕相处的伙伴了。

课件播放班级开展活动的照片,配乐播放《友谊天长地久》

2、师:同学们,我们在一起朝夕相处相处了六年,相识、相伴、相知,彼此间结下了纯真而又深厚的情谊,临毕业之际,让我们互相说说心里话吧!——生说。

师:同学们,老师深深被大家感动了,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除了同学还有老师,现在你是不是也想把你的赠言送给母校、送给老师了?对老师和母校说话的时候,我们的话语是一样的吗?——生说。

师小结:从你们朴实的语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同学的不舍,对母校、对老师的爱。

3、教师指导,充实《同学录》。

师过渡:要是在十年、二十年之后,能再看到这些话语,该是多么美妙啊!让我们把它写下来吧!怎么写呢?老师这里有一篇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一则老师写给学生的赠言。——生说看完的体会和感受。

师:现在请大家把最真实的话语、最想说的话写下来,想写给谁就写给谁,写时注意称谓、祝福、落款等。

(1)学生动笔写下“同窗小语”、“给老师的话”。(2)师生反馈交流。(师相机出示《同学录》的模板)(3)师生共同点评,补充润色《同学录》。

全班交流,给《同学录》取个动听的名字:《幸福时光》、《萌芽》、《童年》、《足迹》„„ 小组合作,共同美化《同学录》:加边框,加插图,画花边„„

四、自评互评,全班展示。

1、小组中,学生介绍自己的《同学录》,展示自己记录的成长足迹和点滴祝福。

2、小组推选出优秀作品,全班交流展示。

3、师生共同点评。

师总结:看着孩子们的精美《同学录》,一定勾起了大家在童年的成长历程中许多美妙的回忆。

五、情感升华,母校在心中。

师:孩子们,你们在这里生活了六年,学习了六年,你们从懵懂无知孩童成为了翩翩少年。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临别之际,让我们再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有请导游:

播放学校视频,学生解说。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

是啊,你们的成长离不开母校。你对我们的学校有没有好的建议吗?你打算你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校呢?(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集体朗诵诗歌《告别母校》

六、课堂小结,深怀感恩。

师:是的,同学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母校的精心培育、老师的辛勤培养,我们美好的童年是在这母校度过的,我们要感谢母校,感谢老师,让我们用《感恩的心》结束这堂课,好吗?

课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生齐唱。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在于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活动,让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感受自我的成长,感受同学间的友爱和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与母校、与老师、与同学的难舍之情。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令人欣喜的是,时至今日,我们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筹备班级毕业联欢会了:活动的主题、形式、特邀嘉宾、主持人、开场白、结束语等等。当我真正放手让他们做这一切的时候,蓦然发现:他们真的长大了,我不能再用“小孩子”来评价他们了!

童年的生活特别是小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成长的历程中是有喜有忧,有收获也有不足的,本课教学时,我侧重在引导学生回忆那些印象深刻的往事,却忽视了指导学生要注意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时间段,也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总结小学阶段成长的收获,找一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既能够悦纳自己,又能够反思自己的正确的评价自我的方法。

而在引导学生充实润色《同学录》和进行阶段性回顾、个性化汇报展示环节,很多学生只是沉迷于自己的作品中,我也没能很好地引导其在小组互评和全班交流评选中对其他同学的《同学录》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因而没能较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勉之!

第二篇:《爱我中华》优质教学案例

《爱我中华》教学案例

六年级下册音乐《爱我中华》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教材分析:

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教具准备:钢琴 乐谱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生:“嫦娥一号”升空!

师:2007年的10月24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出示学习目标

轻声高位置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其要求有所了解,轻声高位置又使学生作了发声的练习。)

(三)节奏练习——“动动我们的手”

节奏练习利用节奏模与节奏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对歌曲中的节奏进行练习。

(四)“幸运52”知识抢答——“动动我们的脑” 多媒体出示问题

1、歌曲《爱我中华》大家都很熟悉,请问是哪位歌唱家演唱的?(宋祖英)

2、歌曲《爱我中华》的词曲作者是谁?(作词乔羽 作曲徐沛东)

3、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你知道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那个民族吗?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个民族吗?(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是珞巴族,只有3000人左右)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

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热情” “ 奔放”“ 激昂”“欢快”“ 奋进”等等

2、第二遍欣赏歌曲 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问题:

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中唱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问题: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五)学生学唱歌曲

1、难点解决 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

三、歌曲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参加学校的歌咏比赛,以《爱我中华》为例,请你把歌曲做一下演唱形式的处理,试一下看哪演种唱形式更能表现歌曲。

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小组长陈述讨论结果。在活动中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

每一组讨论的演唱形式都让小组长陈述并由本小组的同学来表演。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案。

四、歌曲的拓展

师:同学们,下面的时间我们休息一下嗓子,老师要问大家一个有点严肃的问题,你爱自己的祖国吗?为什么?

无论学生的回答是侧重那个方面,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与表扬。老师出示以下主题的图片:“美丽河山”“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嫦娥一号”“2008年奥运会”“四川抗震救灾”等

师:我们的祖国有美丽的河山,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我们中间的很多学生都受到国家政策受益者,“嫦娥一号”的发射“2008年奥运会”都让我们为祖国而自豪。“四川抗震救灾”的活动中,中华民族所表现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也让祖国以她的儿女而骄傲。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同学们让我们以热情、奔放、奋进的声音用同学们自己创作的演唱形式,把这首歌曲再来演唱一遍。

在热情的氛围中,利用学生自己创编的演唱形式完成作品。教师进行小结。

五、作业布置:

1、搜集一些有关爱国主义的歌曲。

2、搜集一下关于徐沛东,乔羽的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一下两位词曲作家。

六、课堂在音乐中结束

教学反思: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是通过聆听、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本节课我就是以此理念为指导,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用歌曲本身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教师自身的情绪感染和指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与创作过程感染自己,从而完成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体验。歌曲的正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的聆听、感受、表现和创作为主线,让“热情”、“欢快”、“奔放”、“奋进”的情绪充满了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本节课剔除了繁杂的历史背景,剔除了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密切的多媒体短片,基本节奏练习和发声练习都在游戏和互动中悄悄的进行了,让学生尽情的唱,变换形式的唱,再创作的唱,从而突出了唱歌课的的特点,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效果良好

第三篇:毕业墙教学案例

《毕业墙》教学案例

灌云县中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孙建华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提高危机时刻的生存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培训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的凝聚力,更深的感受信任和帮助的重要性,尝试完成不好完成的任务。为此教育部教育一司特别下发了《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实践活动指南》,并对户外拓展提出了切实的要求,因此,在教案的总体设计上,坚持 “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以及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学内容分析:

现代社会是“集体英雄”时代,“个人英雄主义”的市场越来越小,靠单打独斗闯天下越来越不符合“规模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互相合作,协同作战,成为共识的经营理念;这时,我们必须依靠“团队”,依靠集团,在团队胜利的同时,达到个体的成功。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天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敢于实践,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等能力。但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心理年龄特点的制约,缺少团队意识,个

人英雄主义,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还比较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想到自己个人如何摆脱困难。教学目标设计

1、提高危机时刻的生存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

2、培训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的凝聚力。

3、民主、有效讨论,合理、快速决策,科学评估创新方案,勇于实践,不断尝试。

4、认同差异,合理分工,学习最优配置资源。

5、更深的感受信任和帮助的重要性,尝试完成不好完成的任务。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毕业墙的由来,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掌握毕业墙攀爬技巧,确保小组成员顺利翻越毕业墙。

教学准备:

大的海绵垫4块。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 ********** ********** **********

要求:

四列横队、每队10人左右,准备活动分别是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前压腿、侧压腿、活动膝关节、活动踝腕关节。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面前这堵墙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有的摇头,有的说知道叫毕业墙。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看课表知道的(笑笑)”。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叫毕业墙吗?” 学生摇头说:“不知道。” 教师(介绍关于毕业墙的典故):

又称逃生墙、胜利墙、海难逃生、毕业墙拓展训练。毕业墙由来有三个版本,其一是说,二战时期,在集中营里的犯人,为了获得自由而翻越4.2米高的狱墙。其二是讲,二战时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只商船被德国军队的炮弹击中,船在半小时后将会沉没,三十九名船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这时有一艘过往船只赶过来营救,可是船上没有任何营救设施,船员们只有靠自身的力量翻越4米多高的船身,获得解救。这两种说法便是逃生墙的由来。

此外,在西点军校的历史上,第四十六期有这个样的故事。在第四十六期学员毕业的前一天晚上,四十六期的学员执行离校前的最后一次水上巡逻任务,因为是最后一次巡逻学员们没有认真的驾驶导致巡逻艇撞上了在海面上的油轮,因为是深夜,没人注意到这件事。当

时所有西点军校的学员都很着急,此时要想活命就只能爬上油轮高达4.2米的甲板。在艇上没有任何攀岩工具,学员们靠着搭人梯的方法爬上了甲板。后来学员们把事件经过报告学校,西点军校也受此启发,在学校的训练场上搭起了高达4.2米的墙,每一期学员以60人为单位必须在15分钟内全部爬上高墙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后来这面墙有了毕业墙的称号。虽然说法有三,但过程和结果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所有人在不得借助其他任何工具和载体,全部翻越上4.2米高直立墙面方视为成功。

后来,毕业墙演变成为拓展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且往往是拓展训练的最后一个团队项目。经过了这次胜利逃生之后,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合作精神以及队员间的感情往往会空前高涨,团队协作能力大大增强。用队员自己的话说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生死之交”

三、合作探究(本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分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1、教师介绍我们现在的毕业墙:原来高度4米考虑到我们学生的身高,身体素质各方面情况,我们在下面搭了一个1米高的平台,那么我们现在的高度只有3米高。

2、每组学员10人左右,10分钟以内全部翻越即为成功,不容许借助任何外力和工具,包括衣服、皮带等,必须沿墙正面上去,有人没有上去即为失败。墙顶人数不得超过10人,超过人数时候,上去的人沿沿梯子下来必须站在指定位置。

3、所有人都要摘去身上的一切硬物,如手表、眼镜、钥匙、戒指、发卡等等,穿硬底鞋、胶钉底鞋必须脱掉鞋子。

4、方法(教师暂且不讲,让学生充分讨论,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智慧):

a、可以选择两位力量大一点同学相对成前弓步站立,双手10指相扣,下面同学双手扶住这两位同学的肩膀,双脚踩着这两位同学的手掌,然后身体慢慢直立,手向上伸直。下面的两人慢慢站直双手向上捧。

b、可以采用搭人梯方法(踩肩膀),如果采用搭人梯的方法,必须采用马步站桩式,不要将身体靠在墙上,注意腰部用力挺直,用手臂弯曲推墙固定保持人梯牢固。要有人专门扶持人梯学员的腰,可以屈膝用腿支撑人梯学员的臀部,学员攀爬时不可踩人梯学员的头、颈椎、脊椎,只可以踩肩和大腿,双手扶墙,不得用力撑墙。

5、让学员将衣服扎进腰带,拉人时不可以拉衣服,拉手时要手腕相扣成老虎扣,不可直接拉手或者手指,不可将被拉学员的胳膊搭在墙沿上,只能垂直上提,当肩部以上超过墙沿时可以靠在墙沿上,从侧面将腿上提以帮助上去。

6、不得助跑起跳,上墙时不可采用蹬走上墙的动作。上去后翻越墙头要稳妥。

7、人员搭配(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教师不去过于说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第一个选择体重轻一点,身体灵活一点,力量大一点同学(因为毕业墙上面没有人,第一个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攀爬上去),体重特别重的同学要在不能先上也不能最后上,选在倒数第三、第四个上。最后一个要选择身材高一点,体重轻一点,力量要大一点同学。

8、攀爬中,承受不住的大声叫喊并坚持一会儿,保护人员迅速解救。所有学员必须参与保护,弓步站立,双手举过头,肘略曲,掌心对着攀爬者,抬头密切关注攀爬者,随时准备接应和保护。

9、当攀爬者或者人梯跌落,保护人员保护自己同时掌心对着攀爬者或者人梯将其按在墙上,切忌按头。当攀爬者在较高的地方倒落或者滑落的时候,保护人员应上前托住。当攀爬着着高空向外摔出,保护人员应迅速顺势接住,轻放在垫子上。

10、学生讨论完以后教师要对以上学生在各个环节要注意的地方做到大声讲解,细致强调,鼓励学员参加。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学员自己想,不用给安全操作规则外的任何建议。学员讨论时间过长没有决策和执行的时候可以提醒时间,一般要留2/3的时间用于执行。

11、如果学员尝试多次没有成功,予以鼓励,适当的时候提示技巧。记录开始攀爬的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尝试次数。

12、最后一个人尝试各种方法的时候都遇到困难,当学员要放弃的时候,应该予以提示。比如说:你们确定要放弃?现在放弃是不是很可惜?是不是方法不好?要不换人试试?实在在提示下还找不到办法,可以把方法告诉其中一个人,然后学员自己沟通,最后一个人上跳的时候可以抓腰带适当缓冲。

四、总结交流,得出意义:

教师:通过刚才的拓展训练,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想法要与同学们分享,下面我们请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举手发言)。

学生a:在活动开始前必须选择好方法,做好人员安排,按照计划安排去翻越。

学生b: 按照计划方案不行立即改变方法,进行多种尝试以及方法这一点也很重要。

学生c: 团结协作,合作分工,相互鼓励,坚持到底的团队精神很关键。

学生d: 刚开始操作时感觉很容易,但到最后一个队员时才感到很困难。

教师:刚才我们几个同学的发言都很有代表性,也都说出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毕业墙这个项目里告诉我们的是:

1、现代社会是“集体英雄”时代,“个人英雄主义”的市场越来越小,靠单打独斗闯天下越来越不符合“规模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互相合作,协同作战,成为共识的经营理念;这时,我们必须依靠“团队”,依靠集团,在团队胜利的同时,达到个体的成功。

2有句话叫做“团队无弱者”,在团队中,角色不能趋同,要各具特点。我们每个人应认同差异,不能对与自己工作方式、性格特点不同的人抱有成见,应主动发现身边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合作,以共同实现一个目标。

3我们花了5分钟的时间商量,非常好。这是涉及“资源配备”的理念。我们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一时的紧张和冲动,而是在冷静的条件下,尽可能分析现场情况,集中信息,做出决策。决策之后,马上行动,“行必果”是成功的保障之一。

五、下课,归还物品,第二部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讨论,探究等方法,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发现同伴(高矮胖瘦)身上的优点;提高危机时刻的生存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培训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的凝聚力;民主、有效讨论,合理、快速决策,科学评估创新方案,勇于实践,不断尝试;认同差异,合理分工,学习最优配置资源;更深的感受信任和帮助的重要性,尝试完成不好完成的任务。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增进了课程的现实性和亲近性,而且大大地丰富了课程内涵,在课堂上,各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交流看法把自己的感受介绍给同学,使他们的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四篇:小学主题班会案例

左手和右手是一家 ——三年级主题班会案例

鸡冠山九年一贯制学校

闫艳

【班会原因】

据了解我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特别注重孩子个性的发展。所以有不少孩子“以我为中心”的表现尤为突出。

开学初,以小组为单位第一次合作出了一份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版报。不料,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合作精神,或是没有正确的合作方法,吵的吵,闹的闹,有的完成了,有的勉强完成,有的还无法完成。所以各个小组完成的时间和效果都截然不同。

【班会目的】

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到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来体会合作。并结合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学会合作,从而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班会形式】

小组游戏 【参加人员】

全体学生和班主任 【主持人】

班主任 【活动地点】

教室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它俩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需要这对好朋友共同来完成,比如:穿衣服等。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好吗? 生齐:好!师:请每位学生将一根线穿过针眼,比比谁最快!开始!生:穿线(略)师:你们的左手和右手配合得都很默契。那么我们来换一个左手和右手,试试不行?

(二)亲身感受,明确道理

师: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与同伴的右手或左手,组成“一双手”,再来穿一次,好吗? 生齐:好!学生穿针(略)

师: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感受过了。现在能不能告诉陈老师,你感觉两次穿针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自己的两只手穿,很快。

生:我觉得两个人穿,一穿就进去了。生:一个人的两只手穿比较灵活。师:为什么自己的两只手穿就灵活呢? 生:是一个大脑控制的。

师:对呀,想法是一样的,那么两个人组成的“一双手”穿有什么问题? 生:很麻烦,穿也穿不进。生:很别扭。

生:我是这样想的,往这边,他却往另一个方向去了。

师:我刚才统计了,自己的两只手穿针最快的用了6秒;而两个人的两只手穿针最快的用了8秒4分。这也证明了我们每个人的左手和右手,都受到大脑这一个司令部的控制,想法一致,动作就相当协调,穿起针来又快又省力。而两个小朋友组成的“一双手”,由于各有各的主见,配合起来呀,就不容易协调。

师:但刚才也发现两个小朋友组合成的“一双手”,也有穿得快的,我们来请教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好吗?

生甲:我拿着针,对着她。她拿线来穿。师:为什么要你拿线?

生甲:刚才我一个人穿,没穿进去。她穿得比我快。(指着生乙)师:谁决定这么分配的? 生甲:她决定的。(指着生乙)师:你们想一想,他们俩这样合作穿,又这么快,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哪个人好,就让她做哪样。

师:对呀,这就是发挥各自的特长。没有完成的,请你们谈谈,怎么会造成的? 生:(略)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师:当然,有很多事,并不像穿针那么简单。有时,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无法完成,这时候,就需要有同伴的合作,共同来完成。你们能说说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事,需要我们合作的吗? 生:(略)师:这学期,我们根据大队部的要求,以“我们的风采”为主题,每个组学出了一期版报,也是我们小朋友第一次合作出版报。所以在完成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这样几种情况:

1、有的组,大家经过商量后,由组长统一了思想,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了组内每个队员的特点,所以任务完成得很顺利,合作得非常愉快。

2、有的组,各人有各人的说法,最后组长干脆听自己的,一手包办,组内意见很大。

3、还有的组,想法没统一,组长也没办法,有的组员就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最后,有的勉强完成了,质量不高,有的就完成不了。

对照老师刚才说的几种情况,回忆一下,你们组属于哪一种? 学生讨论:(略)学生交流:(例:一组)组员:组长包办了。

师:(对着组长)为什么你一个人做?事先有没有分工?

组员齐:分了。

组长:(指着一组员)她画得很慢,我就帮她画。师:那么剪呢? 组长:也是我。

师:为什么?他们四个人干吗? 组员:在旁边看。

师:一个人剪,四个人剪,哪个效率高? 生齐:一起剪快。

师:那为什么你们在边上看,是不愿意剪吗? 组员齐:不是的,是组长不让我们剪。

师:(对着组长)那么,现在请你想一想,当时如果分工来做,会怎么样? 组长:第一个就能做完,更快地完成。

师:即使动作慢,也是他(她)出的一份力。如果出了一份力,他(她)心里会怎么样? 组长:会很高兴、很开心。师:还有其他情况吗? 其他组交流:(略)师:组长要起到一个协调作用。平时要多观察组员,增强了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师:我们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只是,有的同学愿意合作,而不会合作;有的不仅自己会合作,还会教别人合作。通过今天的讨论,知道小组合作时要注意什么? 生:分配工作,齐心协力。师:怎么分工?

生:按个人的能力、特长。

生:你的工作做完了,别人没做完,可帮他(她)。生:还可以请别组的同学帮忙。

生:不要把个人的意见放第一位,多想想别人。师:其实需要合作的事情或任务也各不相同,在难度上也有区别。比如:班级主页制作好了,要制作小队主页了,而我们小队的成员在这方面能力有限,那该怎么办? 生:(略)

(四)总结归纳,布置任务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你们都学会了合作。现在再以 “迎新年”为主题,每组合作完成一张版报,构思一下,可以怎么合作? 生:当场讨论。(略)师:相信这份版报,一定比原来那份完成得好。

【课后反思评析】

本次活动,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指导学生如何合作的过程中,我更多地注重了组长在合作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强调组长要善于发挥组内成员各自的能力和特长,充分调动组

员的积极性,却忽视了当发生矛盾与冲突时,组员该怎么办?如何来调动每个人的合作主动性,尤其是组员的主动性与合作性。

在设计活动时,我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因合作行为是一个人合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在合作的不同方面,存在着年龄、性别等差异,影响儿童合作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认知水平、交往技能、目标结构、榜样、文化背景等等。所以,我便有意避开了这一问题。

如果,以后我再上这个主题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我会让学生展开讨论,作为组员,你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人合作?如何为自己的小组出一份力呢?作为老师,我可以请一些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来发言。通过交流,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队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一份工作,至于运用哪种方式、方法,可以尽其所能。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生在活动中无所事事的现象,调动起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第五篇:小学主题班会案例

左手和右手 ——二年级班队主题活动

外高桥保税实验小学

陈慧勤

【背景情况】

本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长具有高层次的学历,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特别注重孩子个性的张扬。所以有不少孩子“以我为中心”的表现尤为突出。

开学初,以小组为单位第一次合作出了一份以“我们的风采”为主题的版报。不料,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合作精神,或是没有正确的合作方法,吵的吵,闹的闹,有的完成了,有的勉强完成,有的还无法完成。所以各个小组完成的时间和效果都截然不同。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到有趣的游戏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来体会合作。并结合学生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学会合作。最后再设计一个共同合作的主题任务,为学生的实践运用创设条件,从而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它俩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需要这对好朋友共同来完成,比如:穿衣服等。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好吗? 生齐:好!师:请每位学生将一根线穿过针眼,比比谁最快!开始!生:穿线(略)师:你们的左手和右手配合得都很默契。那么我们来换一个左手和右手,试试不行?

(二)亲身感受,明确道理

师: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与同伴的右手或左手,组成“一双手”,再来穿一次,好吗? 生齐:好!学生穿针(略)师: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感受过了。现在能不能告诉陈老师,你感觉两次穿针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自己的两只手穿,很快。

生:我觉得两个人穿,一穿就进去了。生:一个人的两只手穿比较灵活。师:为什么自己的两只手穿就灵活呢? 生:是一个大脑控制的。

师:对呀,想法是一样的,那么两个人组成的“一双手”穿有什么问题? 生:很麻烦,穿也穿不进。生:很别扭。

生:我是这样想的,往这边,他却往另一个方向去了。

师:我刚才统计了,自己的两只手穿针最快的用了6秒;而两个人的两只手穿针最快的用了8秒4分。这也证明了我们每个人的左手和右手,都受到大脑这一个司令部的控制,想法一致,动作就相当协调,穿起针来又快又省力。而两个小朋友组成的“一双手”,由于各有各的主见,配合起来呀,就不容易协调。

师:但刚才也发现两个小朋友组合成的“一双手”,也有穿得快的,我们来请教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好吗?

生甲:我拿着针,对着她。她拿线来穿。师:为什么要你拿线?

生甲:刚才我一个人穿,没穿进去。她穿得比我快。(指着生乙)师:谁决定这么分配的? 生甲:她决定的。(指着生乙)师:你们想一想,他们俩这样合作穿,又这么快,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哪个人好,就让她做哪样。

师:对呀,这就是发挥各自的特长。没有完成的,请你们谈谈,怎么会造成的? 生:(略)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师:当然,有很多事,并不像穿针那么简单。有时,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一定的困难,甚至无法完成,这时候,就需要有同伴的合作,共同来完成。你们能说说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事,需要我们合作的吗? 生:(略)师:这学期,我们根据大队部的要求,以“我们的风采”为主题,每个组学出了一期版报,也是我们小朋友第一次合作出版报。所以在完成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这样几种情况:

1、有的组,大家经过商量后,由组长统一了思想,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充分发挥了组内每个队员的特点,所以任务完成得很顺利,合作得非常愉快。

2、有的组,各人有各人的说法,最后组长干脆听自己的,一手包办,组内意见很大。

3、还有的组,想法没统一,组长也没办法,有的组员就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最后,有的勉强完成了,质量不高,有的就完成不了。

对照老师刚才说的几种情况,回忆一下,你们组属于哪一种? 学生讨论:(略)学生交流:(例:一组)组员:组长包办了。

师:(对着组长)为什么你一个人做?事先有没有分工? 组员齐:分了。

组长:(指着一组员)她画得很慢,我就帮她画。师:那么剪呢? 组长:也是我。

师:为什么?他们四个人干吗? 组员:在旁边看。

师:一个人剪,四个人剪,哪个效率高?

生齐:一起剪快。

师:那为什么你们在边上看,是不愿意剪吗? 组员齐:不是的,是组长不让我们剪。

师:(对着组长)那么,现在请你想一想,当时如果分工来做,会怎么样? 组长:第一个就能做完,更快地完成。

师:即使动作慢,也是他(她)出的一份力。如果出了一份力,他(她)心里会怎么样? 组长:会很高兴、很开心。师:还有其他情况吗? 其他组交流:(略)师:组长要起到一个协调作用。平时要多观察组员,增强了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师:我们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只是,有的同学愿意合作,而不会合作;有的不仅自己会合作,还会教别人合作。通过今天的讨论,知道小组合作时要注意什么? 生:分配工作,齐心协力。师:怎么分工?

生:按个人的能力、特长。

生:你的工作做完了,别人没做完,可帮他(她)。生:还可以请别组的同学帮忙。

生:不要把个人的意见放第一位,多想想别人。师:其实需要合作的事情或任务也各不相同,在难度上也有区别。比如:班级主页制作好了,要制作小队主页了,而我们小队的成员在这方面能力有限,那该怎么办? 生:(略)

(四)总结归纳,布置任务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你们都学会了合作。现在再以 “迎新年”为主题,每组合作完成一张版报,构思一下,可以怎么合作? 生:当场讨论。(略)师:相信这份版报,一定比原来那份完成得好。

【课后评析】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从合作的结构成分上分析,合作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表现,而且是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和合作行为的综合体。

本次活动的设计正是以学生身边的事为着眼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悟。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自然流畅地带领学生进入活动的主题,通过学生自已的讨论,将合作这一认知目标清晰化,并形成合作行为发生的内动力——合作情感。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并不满足于口头,再设计了一个活动任务让学生实践,把认识了的行为付诸于新的实践的运用之中,教会学生合作的技能,让学生得以真正的收获。整个的活动过程,我倾听了几组学生的讨论,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他们开始学着分工、合作。我自己感觉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很真实的。

【课后反思评析】

但本次活动,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指导学生如何合作的过程中,我更多地注重了组长在合作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强调组长要善于发挥组内成员各自的能力和特长,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却忽视了当发生矛盾与冲突时,组员该怎么办?如何来调动每个人的合作主动性,尤其是组员的主动性与合作性。

在设计活动时,我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因合作行为是一个人合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在合作的不同方面,存在着年龄、性别等差异,影响儿童合作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认知水平、交往技能、目标结构、榜样、文化背景等等。所以,我便有意避开了这一问题。

如果,以后我再上这个主题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我会让学生展开讨论,作为组员,你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人合作?如何为自己的小组出一份力呢?作为老师,我可以请一些能力相对弱的学生来发言。通过交流,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队中的一员,有责任承担一份工作,至于运用哪种方式、方法,可以尽其所能。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生在活动中无所事事的现象,调动起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下载小学毕业主题《依依不舍情》优质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毕业主题《依依不舍情》优质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案例品“幻”出情

    教学案例 品“幻”出“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精选了季羡林的一篇文章《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

    主题式教学案例

    走进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主题式教学案例 城关镇刘湾小学 王宝珍 童诗文本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启蒙教材;童诗教学是学生最好的思维发展的捷径;童诗创作是......

    “毕业季,大学情”主题征文大赛(精选5篇)

    “毕业季,大学情”主题征文大赛 六月的理工大学仍然是那么安静,但空气中却飘着一种淡淡的离愁。四年时光匆匆而过,仿佛做了一个梦,梦醒了就要离开了。谁曾说,大学是最张扬的青春;......

    小学语文优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有情感地背诵这篇课文。2.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有韵味性、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

    情从何儿来——《示儿》教学案例

    情,从何而来 ——《示儿》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会读诗的人用两只眼睛来读,一只眼睛看到诗的表面,另一只眼睛看到诗的内涵。”你们能从诗中感受到陆游什么样的感情? 生:悲伤......

    小学六年级主题班会案例

    龙泉小学六年级主题班会案例与会者:六年级全体学生和班主任 班会主题:校园安全教育 班会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一些相关的安全知识,认识一些安全警示牌和安全警示语,杜......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质教学案例-精选文档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质教学案例 案例题旨: 《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里的第三篇课文,编者根据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改写。课文的课题......

    教学案例主题的提炼

    教学案例主题的提炼 新华区教研室 石战争 这次在华中师大培训时,武昌市教研培训中心杨定成主任所做的专题报告《如何利用教学案例提升教研活动的品味》对我启发很大,作为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