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数字学校观后感
北京数字学校观后感 李桥中学祁忠红
寒假期间,我使用歌华有线电视,观看了数字学校中的一些课程,感觉如下:
一、课程安排合理,课时分配合理:
每个年级都进行安排了全部的课程学习,讲课结构合理,内容分析到位,贴进学生的生活,举例恰当。
二、师资力量强大:
由一线学校的教师与教研员,市教研员组成,阵容强大,有好多都是名家教师。
三、内容全面
由于网络速度太慢,在歌华在线中,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的所有课程,均实现上传,资源量大,内容全面。
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
一、老师讲课太于死板,从头到尾,是这录课而讲课。不管是音乐课,还是数学课、手工课,讲授者们都是一个姿态。正襟危坐,侃侃而谈,好象面对一群没有思维的人在讲课。记得我看过好象是引进美国的一个节目,在少儿台播的《艺术畅想》,里面的节目主持人叫尼尔叔叔的,他讲课生动有趣,谈笑风生。如果下次录这种节目,可以参考一下。
二、PPT演示时,画面停留的时间短,有一些关键展示的,观看时间不够,还没有看清楚,就一带而过;象劳技、手工、美术等课,让学生看老师用手在示范,可视频中,老师在示范什么,看不清楚,摄像师站的角度不对,看一到关键的。
总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就比不做强。我希望将工程做强大,而别是靠我们的行政命令,人人都去看,为了工程而去工程,我想,大抵过几年好,没有人能记得这个数字学校。
第二篇:“数字北京”工程
”数字北京“工程
“数字北京”概念是刘淇市长去年提出来的, 在广义上指北京信息化。数字北京工程将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 整合首都信息资源, 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社会保障等信息系统及信息化社区, 逐步实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市在已经到来的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作为数字北京的重要基础设施, 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平台已与中国电信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国内四大互联网以及中央部委交换网、银行专网、全国有线电视网等重要网络实现了互联互通。北京正在实施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会保障、信息化社区等信息应用系统均由首都公用信息平台所承载。该平台将与本市各项重要信息化应用工程组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从而推动数字北京的建设。
二、几项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正在积极实施中。
(一)以“首都之窗”为龙头带动电子政务工程, 在政务公开的基础上重点推动网上政府办公。据了解, 在北京市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推动下, 北京市这“第一步”走在了全国其它城市的前面。建设了北京市国家机关中心网站“首都之窗”, 从而拉动了政府上网工程。
(二)以电子商务工程为切入点, 努力推进我市网络经济发展。在首都电子商务领导小组的指导下, 构建了“首都电子商城”, 基本解决了在线支付、身份认证、安全服务、配送体系、法律环境等关键问题, 为企业营造了较好的网上经营环境,吸引了一些重要的商业网站及部分大企业入驻, 这从国内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三)、以医保系统为突破口, 推动本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为加强领导, 成立了“社保信息建设协调会议制度”,由林文漪和翟鸿祥两位副市长牵头。确定了以先行建设医保系统作为突破口的工作目标。
(四)信息化示范社区使百姓直接受益。社区服务信息化应用工程中, 已经完成两个小区的试点。一个是房山西潞园小区, 采用了作为863 科研成果的一项宽带多媒体接入网络技术。另外一个是北辰集团亚运村信息化示范区, 今年3 月开通。在两个试点小区的基础上,依托全市社区网络的建设,逐步加快全市社区信息化的步伐。
(五)“数字绿化带”和“数字中关村”两项工程已经启动并正积极实施。数字绿化带工程已完成系统分析、总体设计和规划管理部分的开发工作。争取10月份交付使用。作为北京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积极推进中关村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园区数字图书馆群建设的总体框架。
三、加大信息化法制、安全和宣传工作力度, 为数字北京的建设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一)四月份, 信息办与法制办联合成立了信息化法制建设课题组, 开始着
手系统地研究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和规范问题,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草拟了新一稿的《北京市信息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有关信息资源、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办法也在调研之中。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酝酿中。
(二)应该说,网络系统的脆弱程度与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是成正比的。比如美国,它比世界任何国家都依赖信息技术,一旦其主要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就能使全国经济秩序大乱、社会剧烈动荡。因此,随着我市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市信息办受国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委托, 正在积极筹备成立该中心的北京分中心, 以承担华北地区信息安全测评工作。
(三)数字北京能否实现,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有没有信息化意识是关键。为此, 按照市领导的要求, 市信息办正在采取措施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通过宣传, 使大家认识到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命, 而且是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的革命, 是思想观念的革命。新的巨大的生产力将来自网络上的革命,新的巨大的潜在市场将来自互联网。
第三篇:北京市数字学校
北京市数字学校
北京数字学校日前试播。全市中小学校和部分市民家庭,可以通过网络和歌华有线电视首页“公共教育”栏目进入“名师同步课程”收看,也可登陆北京数字学校门户网站()参加虚拟课堂的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名师同步课程资源暨北京数字学校建设是北京市2012年政府实事,即“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全科(21个学科、9500节课程)数字化名师授课资源”,3000位名师参与授课。这一建设项目以名师同步课程资源为依托,开展“点对点”应用模式试点,专家引领、学校参与,实现名师同步课程资源与学校课堂教学和教师教研的深度融合;构建北京数字学校(虚拟),通过网络实现点播学习和交互直播(课堂)学习,探索现实学校与虚拟学校的无缝对接。
第四篇:数字北京机房介绍
数字北京机房 又名数北机房,属于联通5A级机房 北京重要的核心机房。
作为2008年奥运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数字北京大厦,位于奥体中心核心区,水立方北侧。整个建筑物地下二层,地上十一层,总建筑面积为104605平方米。数字北京大厦内含北京联通、北京移动、北京联通、北京电信四大运营商的通信机房及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机房和奥组委指挥中心。数字北京大厦分为A、B、C 共3座,联通北京分公司机房设在B座和C座,机房分布在地下一层至地上十一层。
数字北京机房面积约2800平方米,分别建设于大厦6层和8层,每层由一条40米长、2米宽的走廊分为东、西2个机房分区,每一分区均划分了2个IDC机房,共4个机房。
数字北京机房为客户提供标注开放式机架托管服务,电信级高端路由器双归上联,单链路负荷不超过50%,网络接入设备双机热备连接网络核心节点。双路市电接入2+1备份双总线UPS系统,柴油发电机后备保障(1800KW油机采用双机备份的形式)。机房地板承重大于600kg/㎡,抗震烈度8级,梁下高度大于3.2 m。机房环境温度22±2℃,湿度30~70%。7x24网络技术支持及安消防服务。
【优质的网络资源保障】
数字北京机房保证用户服务器高速稳定地接入Internet;保障网络的稳定性和高速性;增强了网络的可靠性,可以为用户提供99.9%的网络连通率保障;可以为用户提供解析域名的服务。
数字北京机房作为北京重要骨干节点机房,拥有丰富的带宽资源,出口总带宽达23G,直接接入骨干网,电信级高端路由器双归上联,单链路负荷不超过50%,网络接入设备双机热备连接网络核心节点。主要为各类高端客户提供快速可靠的服务。
第五篇:北京科技大学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50115 开课院系:自动化学院电工电子技术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
适用专业:自动化、计算机、物理等 课内总学时:48 学分:3 实验学时:0 设计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 执笔:尤佳 审阅:刘蕴络
3.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有如下能力:会查阅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国内外相关专业资料;能够分析、阅读简单数字装置逻辑图;能够根据要求选用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模块设计数字电路;能够使用至少一种EDA软件分析设计数字电路;能够与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小型数字系统的设计。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堂教学(48学时)
1.导言以及数制和码制(2学时)1.1建立数字的概念
1.2掌握二进制、十六进制数及其与常用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1.3掌握8421编码,了解其他常用编码
2.门电路(4学时)
2.1了解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MOS管的开关特性
2.2了解TTL、CMOS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3掌握典型TTL、CMOS基本逻辑门电路(包括三态门、OC门)的功能、主要外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
2.4了解ECL等其他逻辑门电路的特点
3.逻辑代数基础(4学时)
3.1掌握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定律和定理 3.2熟练掌握逻辑关系的各种描述方法及其相互转换
3.3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3.4理解最小项、无关项等基本概念
4.组合逻辑电路(10学时)
4.1熟练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4.2掌握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和数据选择器等常用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4.3了解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消除方法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是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和物理类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学会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和逻辑设计方法,能够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至少一款EDA仿真软件。通过双语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相关专业英语词汇,具有查阅相关英文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与创新能力,为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逻辑关系的各种描述方法及其相互转换;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使用MSI 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典型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使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复位法和置位法)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2.课程难点:
典型TTL、CMOS基本逻辑门电路(包括三态门、OC门)的主要外特性、主要参数和使用方法;使用MSI 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与动作特点;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方法;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的方法。5.触发器(4学时)
5.1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动态特性
5.2熟练掌握典型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
5.3了解典型时钟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及触发方式
6.时序逻辑电路(12学时)
6.1熟练掌握时序电路的特点、描述方法和分析方法
6.2掌握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6.3掌握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6.4掌握使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分析、设计方法
7.脉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3学时)7.1了解脉冲信号参数的定义
7.2理解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7.3了解555定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4掌握555定时器的应用
8.半导体存储器及可编程逻辑器件(3学时)8.1了解MOS存储单元的基本工作原理 8.2理解ROM、RAM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8.3掌握扩展存储容量的方法
8.4理解用ROM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
8.5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8.6了解PAL、GAL、CPLD和FPGA的特点及电路结构
9.A/D和D/A转换电路(3学时)9.1了解A/D、D/A转换的过程
9.2理解常见的A/D和D/A转换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9.3了解A/D、D/A转换器的功能及主要参数
10.数字系统设计与EDA工具应用(3学
时)
10.1了解数字系统的基本组成及设计方法
10.2了解一种硬件描述语言
10.3掌握一种EDA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Thomas L.Floyd著,余璆改编,《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十版
参考书
1.阎石编,《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五版
2.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五版
3.James Bignell & Robert Donovan 著,《Digital Electronics》,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英文版,原书第四版
4.Charles H.Roth 著,《Fundamentals of Logic Desig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英文版,原书第五版
五、作业
本课程的作业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课后习题。本课程每节课后都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作业,尤其是课程重点部分的作业比重会比较大。该部分作业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教师会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适当安排1-2次的习题课反馈作业情况。
另一类是课程设计大作业。在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部分讲授结束后会分别安排1次用EDA工具完成的课程设计大作业。该部分作业需要同学分组完成,上交电子版的仿真电路和设计报告,教师会根据完成情况选择部分优秀设计在同学中展示。
六、说明
本课程为双语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黑板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电路分析基础》及《模拟电子技术》。要通过先修课程掌握戴维南定理、叠加原理、基尔霍夫定律等电路基本定律和二极管、双极型三极管及场效应管的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本课程可为后续课程《微机原理》等的学习打下逻辑代数与数字电路的基础。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2050115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双语)开课学院:自动化学院 学时:48 学分:3 类别:必修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数字逻辑电路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内容包括:数制和二进制代数,布尔函数理论,逻辑函数的化简(代数法和卡诺图法),逻辑门电路,算术逻辑单元,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综合,同步和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555定时器,数/模、模/数转换器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分析简单数字装置逻辑图和设计简单数字系统的能力。
Course Code: 2050115 Name of Course: Digital Electronics(Bilingual)School: Auto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hool Credit Hours: 48 Credits: 3 Required or Elective: Required Prerequisite: Mathematics, University Physics, Circuit Analysis and Analog Electronics.Syllabu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course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jor.The course is mainly about the theory and design of digital logic circuits.That includes number systems and binary arithmetic, Boolean function theorems and minimization by algebraic and K-map methods, logic gates, arithmetic logic units, adders, encoders, decoders, multiplexers,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combinatorial logic circuits,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state machines, ROM memories and PLD, 555 timer, ADC and DAC, etc.The benefit of having this course is that the students can get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logic circuits of simple digital device and designing some simple digital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