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新世纪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第二篇: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洮南市第三中学 李献丽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第三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感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感悟
回顾多年来的历史教学经历,领会新课改历史教学下的理念要求,如何搞好历史教学,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也是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新的课题。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并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利用班班通功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
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科素养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应该优化教学的资源和手段,利用班班通功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优化教学导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导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最初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设计好教学导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好导语的素材,即所设计的内容应该与教学的内容相关;(2)突出重难点,即围绕教学的知识点有重点的突破;(3)导入的时间不可过长,以防影响后面的内容教学。
例如,在“人类的产生”中,通过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远古时代,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了许多的男,男女女,从此天地之间就有了我们人类。女娲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了五色石进行补天。学生在这样充满神秘色彩的导语引入下,很想知道人类的起源和产生过程,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丰富的情景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历史教学特别倡导情境的创设,因为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运用一定的情境教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不断的学习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例如在讲述“和同为一家”时候就采用了编历史剧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具体步骤可设计为:(1)利用藏族民歌“今天文成公主来西藏,狮子进了大森林。孔雀落在大平原,不落的太阳高高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太平„„”来渲染背景氛围;(2)阅读文本中与“吐蕃使者求婚”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扮演上述内容;(3)阅读文本中和“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扮演。通过上述的扮演活动,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潜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扮演的活动中进一步地明确了在封建社会里,民族的和亲政策的积极意义。
四,运用文本和视频插图教学,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
感官欣赏的需要,帮助学生把一些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通过插图进行轻松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
五,设置学习疑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的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利用这些疑问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学习品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探究能力。笔者以为,巧设疑问,以疑激趣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设计的问题应该紧紧围绕文本教学内容;(2)创设的问题,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3)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顺利的完成上述问题的解答,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讲述“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2)纸的发明在什么时间?(3)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学生在意义回答了上述的问题之后,通过追加问题的办法提出“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因为这样的问题,在书本教材中没有作过多的说明,比较难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料进行帮助理解。针对该问题,笔者建议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和到图书馆查资料等方式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之下,不仅能够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在历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观,真正实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第四篇:初中历史课堂影视视频教学感悟
初中历史电影教学感悟
回顾多年来的历史教学经历,领会新课改历史教学下的理念要求,如何搞好历史教学,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也是作为历史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新的课题。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并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利用多媒体功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
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科素养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应该优化教学的资源和手段,利用多媒体的相关功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优势,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趣
教学导语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最初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影视视频引导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形象记忆效果。同时可以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欣赏的需要,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内容上,然后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轻松掌握知识,由此增加对历史的兴趣,甚至影响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去扩展其历史知识。例如在讲授“秦始皇一统天下”时,可以放映战国时期混战以及民不聊生的视频,从而引出秦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个道理下意识也就灌输给学生了。
三、借助相关影视作品,设置学习问题 优化教学导语导入,运用影视作品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中利用这些疑问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学习品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探究能力,我认为,在设计问题时,虽然是在问观看影视视频后的感受,但应该紧紧围绕文本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顺利完成所提问题的解答,以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例如在讲授“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当视频放映结束后,最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再然后提出纸的发明是在什么时间?接着又问我国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很轻松地接受了这些知识,而提出这些问题在于进一步加深他们的记忆,并引导他们思考。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历史唯物主义观,真正实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第五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营造欢乐轻松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做好家校沟通等方面着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关键词]初中历史;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8301
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在教学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名师,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在教学中对学生真心付出,毫无保留,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感受到无限欢乐。同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教师也能够对学生充满热情,那么,对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如果师生关系处理得融洽,那么,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学生很容易被感染,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笔者始终遵循师生“信任与尊重”“理解与支持”“启发与鼓励”的原则,对学生的能力坚信不疑,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自觉的,都是有强烈的求知欲的,把每个学生都看成独立的个体,包容学生,理解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导致的成绩差异。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师生间保持平等友好的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营造欢快轻松的课堂氛围
1.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有一种积极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要让课堂出现一种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积极讨论的场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插嘴”和“上黑板演示”。例如,在让学生回答三国时期有哪三位皇帝时,有学生就不假思索地回答:诸葛亮、曹操、孙权。还有学生回答:刘备、曹丕、孙权。对此,学生就争论开来了,此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查阅书籍、资料。再如,让学生回答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变革,并对其中一个变革分析其成败的原因。这是一道论述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做总结性陈述。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得出的答案更能够让学生记得牢固。
2.注重非语言的交流
当教师以一种和蔼的面部表情进行口语表达时,很容易让对方接受,它甚至可以强化、修正口头语言。当教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用充满期待的眼神关注着学生;当学生无法回答出教师的提问时,教师更应该用鼓励宽容的眼神注视着他们;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甚至可以?λ?们竖起大拇指或面带微笑地点头,以表示肯定。
3.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PPT等多种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把枯燥的、单调的历史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画面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兴趣提高,大脑兴奋,思维活跃,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成功感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情感是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虽然学生本身不需要直接学习情感因素,但情感始终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活动紧密联系,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的情感交流对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很注意这些,在课堂提问中,对于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尽可能地让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回答,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增强家校联系,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出谋划策
建立家校互通制度,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商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基础差一点的学生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反映问题要客观、公正,坚决反对向家长“打小报告”“向家长告状”等不恰当的行为。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
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而言,每次学习就是一种历练,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学习才具备真正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方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适当增加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总而言之,历史教学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师生互动,“尊重自我”“弘扬自我”,使历史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实现高效。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