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体验中成长 台湾交流心得
2016年3月7日,我们教育硕士学院25名同学,在学院精心安排下,开始了为期九天的交流访问。此次我们交流的学校是国立新竹教育大学,竹大位于台湾省的新竹县的新竹市,竹大为台湾省内6所教育大学之一。
第一天的上午我们一直是倾听台湾著名特殊教育哲学博士孟瑛如教授的讲座。虽然在普通学校中没有接触到特殊教育一块,但听了教授的讲座,对特殊教育这一块工作有初步了解,她从上课开始,始终是站着的,而且脸上总带着慈祥的笑容,时不时能听到她幽默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所以让我这个特教的门外汉有了对特殊教育的重新认识。
接下来是由国立新竹教育大学的謝傳崇教授为我们讲解翻转教育10部曲:一场全方位的教育的变革。翻转课堂”强调“先学后教”。教师把本该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技能整合,做成一段段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进行初步学习。而课堂上的时间,则用来和学生交流微视频上学到的知识,答疑解惑,甚至把知识点延伸出去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
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周淑惠教授讲座的题目是《幼儿创造力发展活动》。周淑惠教授研究专长为幼儿科学与数学概念发展、幼儿创造性教学、幼儿园课程改革等。周教授给了我们的幼儿园教学,一个统整的概念,我们平时总是说完整性、融会贯通,但是其实我们还是分离教学。周教授告诉我们,科学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和语言、音乐、数学、社会等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其是讲座中,她和大家一起创编的诗歌、手指谣、关于动物和植物的手指游戏,不仅是认识科学实物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且也是在无形之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数学能力。这个无论是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家长,都需要而且非常有用处的。在讲座中,周教授以案例为先导,再总结概括原理,以体验活动为手段,引导同学们不断地开启思维,周教授幽默、风趣、机智、活泼的教学风格一览无遗,在众多的案例分析与互动中,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阮凯利老师《课程美学与美感教育》课堂上,在感官教学体验环节,她让我们倾听音乐、闭上双目、触摸自己的脸颊,用彩笔画下内心所想,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同学们积极参与,大多数同学画的自画像,而有几位同学与众不同,有位画的是大海,她解释道,自己的心胸和大海一样宽广。从感官上,我们对美有了不同的定义,但增长了我们的见识与历练,对美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3月9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国立新竹市三民国中交流学习,在校长的引领下,我们听了七年级学生一堂英语课。同学们在上课过程中,全程英语对话及讨论,让我们惊叹孩子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课堂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自学并分配角色、剧本练习、全员参与情景表演。他们自如的表现,流利的口语,征服了我。反思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多少束缚了孩子们的自由天性,在表演中锻炼口语,既提高了同学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与表达欲,游戏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小学就是竹大附小融合校区,这是一所具有“学前融合班”特色办学的学校。在这所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级大概有20个学生,教室的前面和后面都有可以写字的黑板,方便孩子们学习。教室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主要是教师授课的地方和班主任的办公室,上层的作用我认为很特别,它是专门为一些成绩较差或者特殊孩子而准备的,其他同学下午自习课时,需要进行单独辅导的孩子会让老师请到楼上去,在楼上进行专门的教学。我认为这样做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效果,不会使学生们的成绩产生很大的差距。
到了台湾之后,我发现自己好像整个人都变得单纯了很多,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学校之外,如果遇到困难,找人帮忙似乎从来不是一件难事。他们对你绝对不会有任何戒心,会很热心的告诉你。这里的高程度文明不仅表现在人们的心中也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台湾人民很注意环保,这里的街道很干净,很少有乱丢垃圾的现象发生。陈惠邦校长向我们介绍,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对校园环境的影响,外来车辆进入校园后要关掉引擎。学校倡导绿色出行,为外来学习人员特此提供自行车。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绿意,高耸的椰树,整洁的校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在台湾生活的这九天里,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很多。如果一定要我对这次台湾之行做一个评价的话,我可以用“不虚此行”这四个字来形容。的确,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有了很多不同的体验,也使得我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了很多的改变。第一次在离家这么遥远的地方上学,虽然兴奋的心情还没过,便已经归来。不过我渐渐地明白很多事情无法依赖父母,要学会独立生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难得的赴台学习机会,让我能到宝岛学习不一样的文化知识,也感谢台湾同胞悉心的照顾。愿这样交流学习的机会能越来越多,给两岸更多同胞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彼此不同的文化,让两岸同胞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我们感谢学校领导老师的亲切关怀,也感谢新竹教育大学周到的安排,通过这次交流受益良多,可谓终身难忘!
第二篇:台湾交流心得
台湾交流心得
紧张备战两个月的司考过后,作为学院卓越未来律政精英人才孵化基地的一员,我很荣幸了参加为期7天的台湾参访交流活动。在参访的学校中,让我印象较为深刻是中原大学和政治大学。
在台湾的第一天,我们就前往中原大学参访。不经意间,没有栅栏围墙的中原大学已划门而过。透过暗色玻璃看到的是大片大片的绿,灰白相间、典雅别致的几座小楼穿越于一排排高耸的叫不上名字的大树之间,虽然知道窗外酷热的夏,但总觉得还透出点春光明媚的韵味。在一座刻有中原大学的十字架雕塑旁的行政楼会议室里,我们受到了中原校方的热情接待。幽默睿智、热力四射,有着传奇色彩的中原大学法学院院长用它特有的风格与我们侃侃而谈,向我们解说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中原精神,给我们揭开了这个“全人教育”的大学概念。
院长很自信地说,我们所提倡的大学“全人教育”集中起来就是:“我们尊重自然与人性的尊严,寻求天人物我之间的和谐,以智慧慎用科技与人文的专业知识,造福人群。我们了解人人各承不同之秉赋,其性格、能力与环境各异,故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就是成功。我们认为教育不仅是探索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也是塑造人格、追寻自我生命意义的过程。我们确信“爱”是教育的主导力量,愿以身教言教的方式,互爱互敬的态度,师生共同追求成长。我们尊重学术自由与自主,并相信知识使人明理,明理使人自由。我们相信践履笃实的教育方式是寻求真知的途径。我们深以虔敬上主、挚爱国家、敬业乐群、崇尚简朴的传统校风为荣”。这既是我们倡导的教育目标,更是我们一种永恒的教育理念。
他说,当今时代是一个相互兼容的时代,而“全人教育”的内涵就在于将文化统整,再构全球文化体系,做到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人文科技的结合。在张静愚先生纪念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位跨越两个世纪中原创始人的精神世界。
“全人教育”是将人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体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予以整合,强调统整性、一致性、整体性的教育。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精神的结合本应是中国大学的特色之一,然而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仍然存在许多弊端。针对这一问题,从传统汉字出发,深入剖析了传统文化和大学的关系。“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代表”,汉字因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种造字法使我国文字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字相比更具特色。在谈及我国的“中庸”文化时,结合八卦图并引用《系辞上传》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卦辞对“物极必反”的思想做了深入的剖析;与此同时,他为大家解释了“中国”的含义,认为中国人应是“A group men of harmony”(和谐的人)之意,而非意译为“mid-man”(英语中常含贬义)。他指出,“中”就是中正、中庸;而“國”的简化字“国”中“王”字的三横结构恰恰契合董仲舒“天地人,三才也”的观点。对于“王”字,还为其三横赋予了伦理、民主、科学的涵义,以勉励同学们成为德、美、群、智、体全面发展的新“王”者。
中原大学“以信、以望、以爱,致力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旨在真知力行,以传启文化,服务人类”,不啻为“全人教育“的典范。其实,基督精神与我国传统的“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思想都是服务的人生观,大学归根结底应该是“为人民服务”,应推行“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引用Ran Miller的话指出,“全人”的观点在本质上是“精神性”(spiritual)胜于“物质性”(Material);在谈到中原大学的“全人教育”时,院长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了“天(神学)、我(人文学)、人(社会科学)、物(自然科学)”的培养内容。在“全人教育”中,强调了“四个平衡”,即专业与通识的平衡、学养与人格的平衡、个体与群体的平衡以及身、心、灵的平衡。
我们沿着中原的全人教育,轻抚着被轻抚的人文素养,油然而生一种从来未有的绿色冲动,感受笃信、感受力行、感受这种历史的尊重,平衡教育、完整人格,留下的是圆融美满,愿这样的景色永久宜人。
台湾政治大学是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简称政治大学、政大,是一所位于台北市的大学,前身为1927年中国国民党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党务学校,是培养政府机关公务员的摇篮。1954年在台复校后,逐渐发展为招收普通大学生及以“人文与社会科学”为主要教研领域的台湾地区公立大学。
自1927年创校以来,政治大学始终秉持“亲爱精诚”的校训精神,传承人文社会科学学府的优良传统,兼 重教学与研究、并行理论与实务、均衡国际化与本土化,强化人文、社会与科技间之对话,促成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以培养具有“人文关怀、专业创新、国际视野”的新世纪领导人为校务发展最高目标。校友人数已逾10万,在海内外各行各业展现亮眼优异的杰出表现。
2013年,根据远见杂志公布的2013全台大学声望调查,政治大学是全台湾高中生'“最想就读学校”第2名''',若依照九大学科领域做分项排名,政大夺下“商管∕财经”、“语言∕人文∕社会科学”、“法律∕政治”、和“媒体∕传播”共四项最想就读学校第一,超越台大的“资讯∕工程∕电机”、“数理化∕生命科学”、“医疗∕卫生∕护理”三项分组第一。2013年发布的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中,在两岸四地高校中列第72位,台湾地区第23位。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国立阳明大学与政大三方,于2006年12月23日签定学术合作合约,建立通识教育及生物科技管理学程合作模式,仿效美国哈佛大学与周边教学医院之“群医照顾系统(Partners Health Care system)”整合,结合人文科学、医疗服务及医学研究的资源。为鼓励学生至外校选修不同领域的通识课程,凡政大学生至签约合作学校选修通识课程,一律承认其通识学分,与政大签约的学校包含国立阳明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防医学院及台北医学大学,合作通识课程如艺术方面“与大师相遇”系列,邀请焦雄屏(电影)、朱宗庆(打击乐)、胡德夫(民谣)、刘克襄(生活美学)等艺术专家学者开班授课;医学方面,则有阳明大学潘怀宗老师(现代流行疾病)、翟建富老师(医学基础)等,跨校合作授课,为学生提供更多元丰富的通识教育课程。此外政大的科技管理研究所也与国立阳明大学合开“生物科技管理学程”。
而在台湾大学,我们又收获良多。
国立台湾大学,简称台大,成立于1928年,其前身为日本统治时期所设立的台北帝国大学,是当时日本九所帝国大学之一。台湾光复后,台北帝大于1945年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1949年国民党当局迁台后,取代了当时尚未在台复校的中央大学,成为台湾当局教育主管部门资助最多社会资源的大学。现辖有台北市境内的四大校区以及溪头实验林,全校占地约达台湾陆地的百分之一。
台大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风著称,其教授、学生与校友皆对当代台湾历史的发展有着莫大影响,校园亦为多次民主运动、学生运动的策源地。在岛内所有学门皆大致处于龙头领先的地位,其入学分数不仅是其它院校相同学系的最高,大批毕业生亦担任各大行业的领导人物,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
可以这样说,今天整个台湾前3%最好的学生,都以进台大为荣。而台大也培养出了一批批出色的精英分子,在世界各地、各个领域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比如说国际毒素学会会长李镇源、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校长田长霖等等,许多台大的毕业生都成为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其他一些领域中,台大的校友也都表现非常优异,比如说作家白先勇、李敖,画家陈锦芳,歌手齐豫、周华健,企业家蔡宏图、林百里等等,他们都是台大的毕业生。所谓“敦品”,强调的是正直诚信;“励学”,则是要努力学习、追求卓越;“爱国”,就是要有社会关怀和奉献精神;“爱人”,指是要有同理心,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合群。对于顶尖的科研学术人才的追求,是全世界高校的共同目标。这种学术文化的养成,归根结底还是要敢于做人所未做的,敢于挑战学术权威,不能亦步亦趋地跟着西方学。同时,还要有大师带,形成一个学派,在大师风范的影响下,追求创新,寻求挑战。不过,这种氛围的形成需要积淀,需要时间。这急不得,要慢慢来。哈佛也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和地位。等到有一天,大家在态度上都认识到要做前人所未做,并且不存在生存问题的时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了。这就像滚雪球那样,都需要一个积淀的过程。
社会上也有这样一种认识,就是说现在的高校普遍存在着创造力匮乏的问题。创造力是需要学习的。举个例子,我们曾聘任过一个教师,他从没有过论文发表,但却有200多项专利。我们聘任他教授学生的发明创造课,期末学生的作业就是要完成一项发明。最终的效果很好,这说明创造力是要学习和启发的,一旦养成习惯就好了。当代的学生在设计、创新方面的发展很快。这具体体现在由设计方面的精致和创意会带来高附加价值。比如说电脑,制造一台电脑只有3%到5%的利润空间,这就凸显出外型设计的重要性来,当这种创意与设计会逐渐变成一种风气,也就会打造出品牌来。
在台湾,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是一直延续下去的,中间没有中断期,这也使台湾高校更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而在留学方面,台湾也比大陆早了二三十年,这些留学生在回到台湾后,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产业界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要强调的是,大陆的高校进步得非常快。随着两岸交流的更加频繁,大陆与台湾高校之间互相观摩、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会逐步增加,一定会出现一个携手共进、共创双赢的局面。
在台湾交流的短短七天里,我们学到的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捷运,作为台北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捷运每天承担了大量的运力,但是一点也不会显得乱。上下电梯时,所有的人都自觉靠右站立,空出左边应急道让有需要的人可以快步通过;在等待捷运时,所有的人都一个一个按顺序排队,严格遵守先下后上,从来不争一分一秒。抽烟的朋友还知道,台湾的烟民会随身携带一个小小烟灰盒,专门用来装烟灰盒抽完的烟头,遇到回收垃圾桶才倒掉。而这些日常的生活偶尔会被大陆游客打乱,我们亲眼看到一群大陆游客,在捷运里将原本排得整齐的两列队伍挤成一堆。
台北没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街道两旁的建筑都只有几层而已,由于车道少,街道也狭窄,所以会给人很紧凑的感觉,但时间一久,很多人反而更喜欢这种被街道亲密环绕着的感觉。台北的电动车很多,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十字路口电动车等候的场面就像是电动车国际大赛准备起跑时的阵势,而且虽然这种机动性很强的电动车多如牛毛,但交通秩序却依旧井井有条的,让我叹为观止。台北也是一个很人性化的城市,政府在对待残疾人和弱势群体时,都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方便他们的生活。公用电梯内都有他们专用的按钮,甚至学校里都有;公交车,捷运上都有老弱病残的专座,而且大多空着,没有人去占用;政府在很多公用设施设计方面都花了很多的心思,方便了民众的出行。台北人除了热情,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很有礼貌,容易亲近。两个人躲同侧会说句不好意思,至于谢谢之类的话更是长挂嘴边的。而女生酥酥的,嗲嗲的声音,男生低声细语的话都很容易感染人,让人不经意的也变得有礼貌,谦卑起来。台北的便利店之多,之密集也恐怕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而且便利店很多是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像711,全家之类的,如果你的宿舍楼下就有便利店,那你不想成为宅男也难了。如果在台北游玩,晚上也不会闲下来,各色各样的夜市,像师大夜市,士林夜市等,都是灯火辉煌的,人流熙熙攘攘,还有很多商圈,尤其是101大厦周围的信义商圈,都是购物的天堂。
除了台北,我们也去了许多别的旅游景点。在台湾这几天,我对台湾的原住民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能去到日月潭也完成了我由来已久的心愿;在淡水老街和宜兰,各种招牌小吃,生猛海鲜让人大饱口福;在花莲的太鲁阁大峡谷和七星潭海岸,独特的景致则让人大饱眼福。台湾虽然面积不大,但东南西北不同的地区给人的感觉也大不相同,当你左手那边是太平洋蓝色海面,右手那边是云雾缭绕的绵绵山脉时,你会觉得感觉身在画中一般。在台湾,你可以一个小时到达海边,也可以一个小时到达山顶,这是很罕见的。正是在出行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一起分享对旅游的热情和大好山川的热爱,为我们课余生活增色不少。在台湾的一个星期让我体验了另外一种的生活方式,这是在内地所办不到的事。这也给了我一个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的机会,让自己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我们的祖国。我们应该用更多的心思,去体会当地的生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到宝岛台湾去看看,是我多年的心愿,很感谢学院这一次给予我宝贵的机会让我如愿以偿,同时也希望学院能继续保持这个项目,提供更多的机会给想要出去走走的同学们,为促进大陆与台湾的文化科技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此则大学生涯更加丰富多彩,人生阅历也更加开阔。
第三篇:台湾交流心得
台湾交流心得
我被问过的很多次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会来台湾交流学习?今天我有了答案:因为它是台湾啊!
作为龙岩学院的学生,很荣幸能有机会来台湾的大学学习交流。快乐的时光总是易逝的,一年转眼就过去了,等回过神来,已经真的离开台湾了。宝岛台湾——这个课本里时常出现的字眼,从小就带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对她有股难以名状的好奇感。当我真的踏上这片亲切而又陌生的土地时,她带给我的是暖暖的回忆,能够温暖全身的善良美好。来之前对台湾有过千百种幻想,他们是不是真的像新闻里所说的那样?当你置身在台湾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脚步没有北京街头的那种繁忙,每个人洋溢出的轻松与惬意是大陆的人无法感受的。回到大陆,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那些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都汇集到了一起,每一份记忆都是那么清晰、感动、美好、温暖。台湾,承载着我一年来的回忆、快乐和留恋。她无愧于宝岛之名!对于台湾,我有太多的感受,奈何文学水平有限,无法一一表述出来,下面我就挑几个印象最深的方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人心之美
一年的台湾生活中,不管我们身处何地,遇到的都是笑脸的迎接和耐心的接待;司机与乘客、店员与顾客等等,谢谢这个词语是大家每天必用的;也不用怕遇到困难,因为只要你一开口,大家都会热心地帮助解决困难。这种感觉与大陆那日渐冷漠的人心迥然不同,让初 到台湾的我们感到受宠若惊,甚至让我自然的感到非常不适应。不得不说这真是种讽刺啊!
二,风景之美
说到台湾的美景,相信许多人都很熟悉:阿里山、日月潭、101大楼,垦丁等等经过多年的环保与绿化,台湾可以说是处处皆景,山水有灵!我们几乎只要有空闲就会出去旅行,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足迹从台中往南北蔓延,南至垦丁的鹅銮鼻灯塔,北达基隆的富贵角。但反而走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想去的地方越多。有时候并不明确下一个目的地是哪,会带着怎样的憧憬和心情出发,但就是会不顾一切的上路,想让自己见到更多的美景,领略各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三、教育之美
台湾的教育是相当自由的,你可以自主选择你所喜欢的课程乃至老师,只要你修够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台湾和大陆一样也是从早上八点开始上课,不同的是他们中午课间休息时间只有80分钟。所以大都没有午休的习惯。
亦师亦友很恰当地诠释台湾大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好,老师课下还会请同学们吃饭聊天。老师和学生互动很多,一般上课一两天就可以叫出大多数学生的名字。老师们上课也很随意,站讲台,坐桌子,还时不时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当然,太过自由的结果是学生出勤率一直不高,纪律也不好,上课吃东西屡见不鲜。台湾的高等教育水准吸引了许多港澳,东南亚甚至欧非国家的学生来就读,因为这种比较开放的环境,台湾同学的思想一 般都自由开放,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非常丰富,有人参加系队,有人参加协会,有人参加社会的义工,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外面有兼职工作,他们和社会的关系很紧密。
如果要我对这次台湾之行做一个评价的话,我可以用“不虚此行”这四个字来形容。的确,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有了很多不同的体验,也使得我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了很多的改变,一年内,我经历了许多事,遇到了很多人,也让我有很多新的体悟。这次台湾之旅对我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深刻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和老师们,我很幸运能够遇见你们,正是因为有你们和我一起,所以我的台湾之旅才更完美。
第四篇:台湾交流心得
台湾交换生心得
2015年9月12日,我坐上了飞往台湾桃园机场的飞机,迎来了不同寻常的一个学期——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交换生。对我来说,来台湾的目的在于体会当地民俗及文化以及学习方式。转眼间我就要离开,在这段日子,接触很多 台湾,忘不掉的回忆。
一、校园生活
台湾的大学相对大陆的大学要更加的开放自由,选课全部在网络上完成,在这里我不得不说文大的景观系的课对我们来说真的比较麻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考不到,你可以按照自己兴趣选择你喜欢的课程来修,但是有时候名字与课程看起来不是那么一致,开学前两个周是试听,有机会退选老师不会点名不会记录,如果觉得第一堂课听得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那么就可以退选,选择其他课程。
台湾的课堂氛围要比大陆的可能活跃的多,大家都会应和老师的提问,在这里要说的是,虽然互动很多,但是大陆学生真的要比台湾学生用功刻苦哦。在这里,老师的讲课方式绝对不是按照幻灯片一页一页的播放,而是运用生动的例子,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这里,一门课程的主导权在于老师,他甚至可以决定这学期没有期末考试。在台湾的大学课程期末成绩一般都是以报告方式呈现,很少有考试,对于大陆学生来说真的很轻松。但是景观系的课再设计方面老师是极为严肃的,所以每次评图大家都要严肃应对。
在这里,师生关系更像是朋友,老师们对待陆生也会有特殊照顾,而且在上课时可以随时进出教室来不及吃饭的话在课上吃也会被理解。来到文化大学才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大学校园生活,这里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创意市集,各个社团的学生各自摆摊贩卖商品,还会时不时的有各个社团的表演,乐趣多多。还有很多社团活动,晚上走在文大校园里会看到很多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富有乐趣。
二、台湾人
来到台湾,除了接触自己周围的同学以外,在旅行中还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中,不得不讲的,就是生活在这美丽小岛上的人。
在这里,人们上下公车对司机说谢谢,垃圾会严格分类,几乎没有人闯红绿灯做任何事都会有理有序,往往会看到在很多人的地方大家安安静静排队的场景。
这里大街小巷遍布便利店,有人说你可以一个月不出711在里面生活,这话不假,台湾的711便利店不光可以买到生活用品,还可以买机票买火车票买演出票买储值卡,甚至还可以帮你代收快递收水费电费。便利店的店员也非常热情,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都会尽其所能。有时候熬夜会比较饿,这个时候就可以去711吃上一顿饭,虽然是微波炉热的,但味道真的是很感人
三、台湾自由行
来到台湾不光是只有学习,当然也要感受一下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台湾旅游的过程中发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台湾人非常强的环保意识,他们从不乱扔垃圾,海岸的海水清澈透明,沙滩也很干净。
在旅行中,我们更多的在感受旅行的过程,感受不同地方不同的风俗习惯,感受在路途中我们所经历的人和事。
在此之外台湾社会的人性化服务一直深刻震撼着我。地铁站的夜间妇女候车区、几乎相差一百米就有的便利店,随时可以借到的城市Ubike,人们有礼貌的谈吐,自律的行为,一切都让你感觉那么舒服自在。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台湾适宜居住的原因吧。
在这次台湾游学之中,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旅游的经历可能永远不知道怎么自己去订车票,怎么定旅店,怎么找攻略,正是有了这次特殊的机会,我们可以更加独立,也是这次远行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思乡之情。
台湾之行于我已不再是简单的一次学习,更多的是一种经历,一种历练,它让我对台湾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宝岛,和宝岛上可爱的人们。
第五篇:在体验中成长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学会,也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曲折,或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我依然尝试,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洗衣服,尝试着学习五笔打字……一次次的尝试,是体验,也是生活不变的准则。
从小,我的数学就是弱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是小数点掉了,就是计算错误,不是多写了零,就是少写了单位,在这个数学高手云集的班里,是——惨!
……又是一次数学竞赛,对于这种比赛,我已经麻木了,心底,早已认定了不参加这个选项,这种注定失败的尝试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但,看着大家欢天喜地的报名,却有些不是滋味,或许,是不认输的劲头复苏了,我居然作出了这次尝试。
我便做出百倍的努力,一遍又一遍的看老师画过的题型,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做题方法…… 考试到了,一道道题从眼前飘过,我无奈的摊开手,攻克着一个个难关,可是,那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数学符号,却并没有让我得到一点点启发,再读题,还是一脑袋糨糊,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叹气,看着三角形,一长串数字发愁,时间慢慢流逝,我慢慢灰心,抱怨着自己为什么要报这次比赛,明明就是给自己已经失落的心雪上加霜,只是给成绩再添上一笔浓重的红。
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攥紧的手已经冰凉,指尖的冷汗还没有退去,心中的伤已近无法言喻。几天之后,卷子如飞雪一般洒落,果然,是惨不忍睹。心中静默,我在思考:这次尝试真的就只有失败吗?真的只是让我尝到失败的苦头吗?不,不是!另一个声音尖声叫起,在失败中才会有收获,正是在尝试的失败中,才会是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才是值得在意的吧!……我静静的思考,在思考中得到了答案。
我虽失败,但我虽败犹荣,这一次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蜕变,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在尝试中,或赢或输,都是一次成长的暗示,我,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会将心释放,笑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