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生活中体验 在学习中成长
在生活中体验 在学习中成长
襄州区天润小学 马利
生活化的课堂就是充分利用生活中鲜活,立体的事例,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资源,用风趣,生动的语言让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对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一个回归本真的生活化课堂。“在生活中体验,在学习中成长”是我上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后最大的感受。现代社会非常注重合作和交流,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合作和交往意识很差。所以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应尽快地让他们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努力构建一个回归本真的生活化课堂。
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作为人的生命世界,不同于观念世界。培养“热爱生活”的学生,实质上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让他们从小懂得珍爱生命,积极愉快地生活,有应付挑战的勇气,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如:《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挂图、幻灯、课本中的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开学第一天,校门口“欢迎新同学”的横标,老师、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门口迎接他们,并把他们领到教室等情景,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暖,集体生活的和谐友爱。
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
“生命根植于生活,生活因拥有无数的生命而精彩。”在《参加升旗仪式》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师生共同经历的生活,探索的本身就是在过有意义的生活。
真实的生活经历、经验就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的基础。在课中我采用“模拟升旗仪式”的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表达对国旗的爱,对祖**亲的爱,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到美好的生活,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这种教育不是通过“ 说”完成,而是孩子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的。
并且从学生们丰富的图片、实物、文字等展示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课前认真的进行了准备,他们在收集、观察的过程中对国旗、国徽已有了初步了解,其活动空间延伸到校外,活动时间延伸到课外,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课上,师生、生生多向互动,在小组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学生走进了自己的生活,并不断进行着自我更新,不仅推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学习,不同方法的交流也使孩子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得到了提升,生活观点也得到了感悟与发展。
三、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
课堂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中用心去体验、感受。
在《说说我的爱》一课的教学中,无论是交流家庭情况,还是观察调查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爱好,都重视关注学生的体验,从学生生活中来,引导学生更好的面对生活。例如在“家庭对对碰”中,学生所表演的剪发动作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就是她长期观察父母理发,基于生活中对父母的了解,有真切的生活体验,其他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联系自己父母的职业,也调动了他们生活的储备,这就是把生活素材转为课堂教材,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留心观察,体验每个生活细节,并学习有价值的生活。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加强“三生课堂”教学研究,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现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第二篇: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写作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写作
作文问题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较为头疼的问题。学生写出的作文空洞没有情感,单调、僵硬,大话连篇。主要原因是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思想感情贫乏。作文的教学,虽是一种对语言理性的逻辑的教学,但它必须充满情感。情感的东西无论多复杂,它都存在于其实的生活之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求学生写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而培养学生的真实与诚信。如果找到一条通往学生作文兴趣的路,孩子会很愿意到这条道路上来描绘自己多彩的生活和抒发自己丰富的感情!
一、“真交际”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学生才有写作的兴趣,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感受家乡勃勃的生机;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就让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属军属,从中搜集信息。这样,在丰富了学生的习作素材,培养了学生的爱心的同时,又让学生得到调查的快乐。如,要写《我的爸爸》,我就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每个同学都做一次小记者,回家去采访你要写的人物接触的对象。去采访你的妈妈,问问妈妈心目中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妈妈最爱爸爸什么?问问奶奶爷爷,他们心目中的儿子是什么样子的?看看爸爸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还可以去采访爸爸的同事,看看爸爸是怎么对待工作和同事的?还可以去接触你的姑姑叔叔,问问他们爸爸是什么样子的?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写作的热情大大提高了,有的同学还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询问爸爸童年的故事!还有的孩子回家问妈妈:“妈妈,你当时为什么嫁给爸爸?他就那么优秀吗?”妈妈告诉他:“爸爸很孝敬老人,这样的人过日子可靠……”奶奶告诉他:“爸爸小的时候虽然很调皮,但是很懂事,经常帮助爷爷奶奶干农活……”孩子从各个方面去了解了爸爸,这样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对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说话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孩子的表达就是不一样,有的孩子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张纸,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爸爸的尊敬和自豪!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写作技巧,增强了父子或父女之间的感情,同时还提高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和参加社会实践生活的机会!这些能力的获得和提高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所能获得的,更不是从课本中读来的。
二、创设情景进行体验,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学生之所以觉得作文难写,没有东西可写,主要是没有信息来源。教师要刻意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学生情感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不管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让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去年冬天我们这里非常的寒冷,伴随着寒冷而来的是一场难得一见的大雪。外面漫天飞舞的洁白晶莹的雪花已经把正在上课的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一双双小眼睛流露出惊喜,小脸上满是兴奋!甚至有的孩子开始了窃窃私语!看得出,孩子们是多么的喜欢这场雪!我得抓住这个时机!于是,我停止了上课,把孩子们带到了操场上,让孩子们随意地去外面看看、走走,感受感受。孩子们兴奋极了!拉着手,欣赏着雪的轻盈和飘逸。有的伸出手去,抓一片小雪花,看着它在自己的手心慢慢地融化,享受着雪花的凉爽;更有的孩子,摘下自己的帽子来接飘洒的雪花,抬着头,让雪花在小脸上飘落……孩子们三个一簇,五个一堆,在欢笑着、嘻闹着……
孩子们看完雪,我把他们带回到教室,先让他们表达一下对“雪”的感受。你一言、我一语,争着举着小手!接着,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雪”的文章。孩子们情趣昂然,富有诗情画意的《美丽的雪花》,表达快乐的《我在操场上打雪仗》……“下雪了,我不顾一切地跑到操场上,把雪花紧紧地抓在手心,还没等我松开,调皮的雪儿就不见了……”、“……我抬起头,和雪花亲吻,我想,小雪花一定很快乐,因为有这么多的孩子在欢迎她们的到来……”。不管哪一篇,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引起了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写作,这才是写作的根本。
三、在想象中体验,活跃学生思维、张扬独特个性
写作离不开想象,有了想象,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文章的内容更充实,语言更生动。小学生正处在开发思维、发展思维的最佳时期,有着开发不尽的思路潜能。小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他们喜欢想象中的事物,想象是学生内心真实的反应,表达了他们的童真童趣。如,有的学生把弯弯的月亮想象成黄豆荚,而星星就是蹦出来的小豆豆;还有的把月亮想象成星星的摇篮;还有的想象成妈妈的笑脸……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想象多么让人对世界充满眷恋!这样的作文有血有肉,情感细腻,反映了孩子独特的个性。
此外,让学生坚持写日记,记录每天的生活、学习、衣食住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对提高孩子的写作技巧和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改变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局面,激发了学生说写的情趣。一位智者说,作文是一扇门,推开门,应当满是灿烂的阳光和芬芳的鲜花,它能给孩子带来的是自信、快乐和真实。
第三篇: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范文]
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体验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发展变化过程,通过体验,能让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感悟,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的个体参与,主动学习、积累经验、激发情感、获得发展。
二期课改背景下的幼儿教学,把注重传统的“要我学”这一教学方式变成更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我要学”“我会学”。那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如何去调动孩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灵活思维?在“我要学”和“我会学”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引导孩子亲身感受和体验,”就成了一条良好的途径。在体验中,少了老师的“教”,多了孩子的“想、看、做”,不仅促使他们“爱学”,更让他们“会学”。
一、创设情境,促进幼儿的主动体验,学会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主动体验的意识,乐于学习
教师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关注点,引导和扩散他们的思维,并能激发他们为了寻求正确答案而积极主动探索的意识,然后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学习,获得发展。例如,在主题“玩具总动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性能、玩法各不相同的玩具。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往往会因为对玩具操作方法不当而使玩具损坏。为了激发孩子爱护玩具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玩具性能更深的了解,我们开展了一次集体性活动“玩具大家玩”。当 “玩具屋”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这些玩具动起来?这些玩具动起来的方法不一样在哪里?”带着老师的问题,孩子们积极地探索、体验、发现。在反复操作与比较中,他们总结出了几种最基本的玩具特性:电动玩具、惯性玩具、发条玩具,同时也掌握了正确操作这些玩具的方法。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教师设臵的问题情境中,带着找到答案的心理在体验、在探索,不仅从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习得了相关的知识,更是获得了解疑的乐趣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比答案本身更为宝贵的东西。
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老师的预设与孩子的自发生成结合而成,但活动的进行,并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当孩子的探索活动搁浅而失去兴趣时,就需要老师用挑战性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提高活动的主动性。例如,在主题“寒冷的冬天”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对“结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了结冰的小实验,成功了,他们欢呼雀跃。我问:“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了,我们都成功了!”他们因为成功而失去了继续挑战的兴趣。“可是,我有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听说老师有问题需要他们帮忙,孩子们的兴致一下子又高了,急切地问:“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能结出彩色的冰块呢?”“一时激起千层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忙着收集、运用各种材料和物品开始了新一轮的实验。
也许,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也 许还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但值得鼓励和欣喜的是:孩子们在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大胆尝试的态度和品质得到了发展,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2、创设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主动体验的途径,积极学习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游戏化的学习少了老师过多的约束,给了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更能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主动地发展。
在主题“我爱我家”中,我们开展了集体性活动“亲热的一家”。在活动中,我们把孩子分成了几个小组,组成了几个“临时家庭”,并指导孩子分配好角色。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开开心心地把真实生活中的大部分生活情景迁移到了游戏活动中:爸爸忙着买菜、妈妈忙着整理、宝宝则认真地看着书……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到的不仅是做爸爸、妈妈的辛苦,更体验到了一份浓浓的亲情,一份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感。整个活动中,教师只是一名策划者与观察者,孩子们才是活动真正的主人;活动中,每个孩子的积极参与,使他们积累了个性化的经验,提升了个性化的情感。
3、创设真实情境,为幼儿主动体验搭建平台,学会学习
教育活动是一个对话、体验的过程。幼儿的体验从何而来?从现实存在和生活中来。如果教育活动与幼儿生活世界疏离,将教育内容抽离具体而丰富的真实生活,那么,孩子将是带着服从的心情被动接受知识,从而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效果。反之,孩子的主动性加强,会在活动中有意想不到的发展。主题“秋天的童话”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幼儿园地处农村的自然优势,预设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就有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 “挖红薯”。当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走进满地红薯的农庄时,他们就有了动手的欲望,于是,利用各种小工具,他们忙得不亦乐乎。“老师,你看,我挖了一个好大的红薯”“是呀,本领真大,怎么这么快呀?”我故作惊奇地问。孩子摇了摇手中的小铲子,高兴地说:“我的刀很快的!”真的,比起其他孩子手中的工具,他的小铲子是最锋利的。“老师,这里有好多红薯,可是挖不出来”那边传来了一片叫声。我走过去问:“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挖出来呢?”孩子们东张西望,寻找可以帮忙的资源。这时,几个孩子看到了农民手里的锄头,说:“叫农民伯伯用那个东西(锄头)把泥土挖挖松吧”。得到了大家的同意,他们自己请来了“救兵”,于是,他们成功了。一上午的体验活动,孩子们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他们也随时都会发现问题,而作为教师,我们把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权利给了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去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探索的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更是学会思考与学习的过程,探索的结果也就给予了他们富有个性化的经验。所有的这一切,是我们在封闭的课堂教学中无法想象和替代的。
二、提供材料,在互动中主动体验,学会学习
1、根据活动热点,提供可比较的材料,在主动体验中学习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对某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欲望需要得到答案时,教师应适时地为他们提供 所需的材料,这不仅能继续孩子进一步探索的热情,而且,在此过程中,他们的主动性会更强,同时关注度也会更高,更为重要的是,孩子们能从中自主地发现答案,延续活动的积极性。
在“春天里”主题实施过程中,正巧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午饭后散步,发现他们对小蚂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抛出了许多千奇百怪的问题:“什么地方小蚂蚁最多呢?蚂蚁是怎么搬东西的呢?……”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在校园里开展了一次“找蚂蚁”的体验活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孩子们对“蚂蚁最喜欢吃什么”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小蚂蚁喜欢吃甜的东西”,有的则认为“小蚂蚁喜欢吃有香味的东西”,他们为不同的意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这时,没有对孩子的争论妄下结论,也没有坐视不管,而是以鼓励的语言说:“这个问题老师也很想知道,那现在我们就准备甜的东西和香的东西放在地上,看看小蚂蚁最喜欢吃什么,好吗?”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放了糖、饼干、蛋糕屑等。果然,一会儿就引来了好多蚂蚁,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都朝着糖果那边爬去。认为“蚂蚁喜欢吃糖”的孩子正高兴地拍手时,却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饼干和蛋糕屑旁边的蚂蚁越来越多,到后来,糖果旁边的蚂蚁居然也去搬有香味的食物了。此时,争论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应该说,正是适时地提供了适宜的、可比较的材料,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寻求答案,不同的材料引发了孩子高度的关注,主动参与的意识大大提高,让他们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2、根据活动的进展,提供可以合作的材料,在主动体验中学习
材料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桥梁,在活动中,又是教师虽然为诱饵提供了材料,但他们往往会因为材料的单一性而没有主动体验的热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孩子对材料的摆弄情况,根据他们的能力水平需要,适当适时地提供可合作探究的材料,让他们对材料充满好奇,从而激发他们主动体验的意识和热情。
在主题“炎热的夏天”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对各种防暑用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制作活动成了主要内容之一。区域中,我们投放了剪好的鞋底和制作鞋面用的各种彩条手工纸。可是,当孩子们看到这些材料时说:“小班时都做过了,太简单了。”几天过去了,这些材料无人问津。关注到孩子们的表现、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能力水平,我们对材料做了调整:把彩条手工纸换成了粗细不同的绒线和宽度不同的皱纸长条。绒线太细,不易黏贴;皱纸太薄,容易烂掉。怎么办呢?新材料的投放激发了孩子的挑战热情。“怎样才能让这些绒线和皱纸变得粗一些、结实一些呢?”我们用问题启发他们,同时,投放了一根用皱纸编织成的“辫子”。“咦!怎么才能变成这样呢?”几个女孩围在一起不停地看、不停地讨论。不需要老师的强求,几个尝试着合作进行:两个拉着绒线的两头不停地转;两个用两根绒线不停地打结;还有两个则合作着用双面胶粘贴绒线……虽然开始时,孩子们的探索很难获得成功,但却在此过程中极大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激发了强烈的操作热情,提高了合作的 意识和能力,这就是真正的学习。
3、根据活动的需要,提供可再创造的材料,在主动体验中学习
材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有意注意逐渐稳定,对于材料的选择和操作也会有较强的目的性,因此,我们可在孩子体验过程中投放一些低结构的材料(如半成品的盒子、丝带等),给予孩子足够的想象、创造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从而获得知识、能力、情感上的多方提高。
在主题“快乐的新年”开展中,又恰逢“三八”节,孩子们都觉得:新年里收到了各种各样的礼物很开心,现在,妈妈过节了,应该送些礼物给她们,让她们能和自己一样开心。可是,准备的礼物放在哪里呢?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决定“把礼物装在礼盒里,这样既神秘又漂亮”。可是,没钱买礼盒,怎么办呢?自然而然“制作礼盒”的活动生成了。于是,孩子们忙着收集各种盒子、瓶子、装饰物等,我们也帮忙着找到了几个现成的礼品盒。经过自由活动中的观察与交流,孩子们找到了礼盒的几个“小秘密”:结实、美观。制作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了不同的材料开始设计、剪裁、制作……虽然,在这过程中,不断有孩子说:“哎呀,粘不住”、“老师,这里怎么弄呀?”“老师,这里放什么更漂亮呀?”……但无可非议,全班孩子都在积极地、主动地探索着、体验着、学习着、发展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怎样,每件礼盒中都蕴含着孩子那份浓浓的爱意。想必,妈妈们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一定会感动至 极。
孩子的学习,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我要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道“我要怎样学?”作为教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和学习特点,选择和制定一些适合他们学习、发展的方法,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不断的探索、发现、创造中得到提高。
第四篇:在体验中成长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慢慢学会,也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曲折,或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成功,我依然尝试,尝试着举手发言,尝试着洗衣服,尝试着学习五笔打字……一次次的尝试,是体验,也是生活不变的准则。
从小,我的数学就是弱项,怎么努力,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是小数点掉了,就是计算错误,不是多写了零,就是少写了单位,在这个数学高手云集的班里,是——惨!
……又是一次数学竞赛,对于这种比赛,我已经麻木了,心底,早已认定了不参加这个选项,这种注定失败的尝试是绝对不会去做的!但,看着大家欢天喜地的报名,却有些不是滋味,或许,是不认输的劲头复苏了,我居然作出了这次尝试。
我便做出百倍的努力,一遍又一遍的看老师画过的题型,一遍又一遍的思考做题方法…… 考试到了,一道道题从眼前飘过,我无奈的摊开手,攻克着一个个难关,可是,那一个个方块字,一个个数学符号,却并没有让我得到一点点启发,再读题,还是一脑袋糨糊,根本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我叹气,看着三角形,一长串数字发愁,时间慢慢流逝,我慢慢灰心,抱怨着自己为什么要报这次比赛,明明就是给自己已经失落的心雪上加霜,只是给成绩再添上一笔浓重的红。
垂头丧气的走出考场,攥紧的手已经冰凉,指尖的冷汗还没有退去,心中的伤已近无法言喻。几天之后,卷子如飞雪一般洒落,果然,是惨不忍睹。心中静默,我在思考:这次尝试真的就只有失败吗?真的只是让我尝到失败的苦头吗?不,不是!另一个声音尖声叫起,在失败中才会有收获,正是在尝试的失败中,才会是智慧得到增长,能力得到提升,人性得到升华,勇于尝试才是值得在意的吧!……我静静的思考,在思考中得到了答案。
我虽失败,但我虽败犹荣,这一次尝试,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蜕变,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这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在尝试中,或赢或输,都是一次成长的暗示,我,在尝试中成长,在尝试中学会将心释放,笑对挫折!
第五篇:在体验中成长
【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时间在一秒一秒地流逝,我们在一点一点地成长。从懵懂无知的天真孩童到意气风发的沉稳少年,我们有过许许多多的难忘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品味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人生的成长与快乐:一次难忘的家务劳动(洗衣、下厨、搞卫生等)让我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懂得了感恩父母;一次难忘的旅行,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神奇,感受到生活的多彩;一次来之不易的成功,让我们体验了付出的重要,明白了奋斗的可贵„„
请以“在体验中成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来展示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吧!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人名、校名、地名。【题解】
这是一道给材料命题作文,文题导语已经明确告诉了考生此次作文的重点,即叙述经历、品味生活、感悟成长,并给了几个方向的提示。
写作中,应该致力于以下几点:
(一)精心选材,写好一次亲身经历。所写的经历必须有触及灵魂的深刻感受,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才会情理兼具。同时,还必须对这次经历进行生动、具体的叙述,力求再现具体可感的生活情境,尽显生活的精彩,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二)情理兼容,表现出成长的体验。对所经历的生活进行描述时,应让“情”洋溢于字里行间,使“理”蕴含于经历之中。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人物的对话,寓情理于景物的描写中,或是直抒胸臆,表现生活的情趣或所蕴含的哲理。
(三)升华主题,抒写对成长体验的感悟。成长是一个过程,感悟是一种收获。在记述生活经历的过程中必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成长既然是一个过程,就应该表现出它渐变的动态轨迹。因为人对事物的深刻认识,以及对自我成长的感悟,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需有一个过程,这才合乎情理,合乎认识规律。抒写对成长与快乐的感悟,可以通过议论来表达,也可以通过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来表达。这种感悟语句最好安排在文末,当然也可以出现在文首或文中,要根据需要而定。
此外,文题所要求的四个方面,切不可忽视。【佳作展示】
在体验中成长
我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孩子,山间的一切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
从小我便与父母在山间行走,那陡峭的山坡、悬崖,那蜿蜒曲折的山道„„我能想象出,炎炎烈日下,刺骨寒风中,我的父母是迈着怎样沉重的步伐,长年累月与重重大山相伴的!
青山环绕,溪流弯弯,外婆的家在离我家不远的青山绿水间。在外婆家的那些日子,我常伴着外婆上山放牛。那是一幅幅惬意的放牧图,也是一曲曲悠扬的放牧歌。牛儿悠悠地摇着尾巴,缓慢前行,脖子上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我手里拿着长长的木鞭——一种极普通的木条,路边随处可见,神气地扬着。外婆带着我,给我讲放牛娃的故事。外婆的故事中总是有山有水,有在溪流中游泳的牛,还有成群的放牛娃„„每当此时,外婆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笑,那微笑仿佛是故事的一部分。
“从前有个放牛娃,把牛赶到山上的路旁吃草,自己却与放牛的伙伴到溪边玩耍。不料突如其来的大雨吓跑了吃草的牛,也吓坏了放牛娃和他的伙伴。放牛娃跑回家时,才想到把牛丢了。正要出门寻牛时,放牛娃发现雨帘中正不慌不忙地走着两头回家的牛„„”
我想,当时的放牛娃一定又惊又喜——外婆脸上洋溢的笑容告诉了我。
我不知道到底时隔多久,父母的青丝添上了白发,我长大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外婆也在岁月流转中逐渐衰老。
外婆去世时,我们不在她身边。再回到那座大山时,只看见外婆无数次进出的家。那是一栋风格古朴的吊脚楼。房中光线不好,有些角落很昏暗。而此刻,黑与白却映衬得如此鲜明。房子中间,便是外婆的遗像,是那永远定格在时空中慈祥的微笑„„
我突然读懂了外婆讲故事时的那种微笑,那对自己牛群满意的幸福微笑,以及期盼儿女们回家的真诚微笑„„
原来对儿女的守望,也是大山深处父母们的一种期盼,一种幸福„„
【点评】叙写特定的生活环境,展现体验到父母长年累月与重重大山相伴的艰辛与劳苦的感受;叙写跟外婆度过的一段生活,以及后来瞻仰遗像的情景,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在体验中成长的主旨:描写生动,画面优美,语言清新,是本文的突出特点。
在体验中成长
有一种爱就像阳光,能给你温暖,给你力量。
上初一时的一天,由于放学后值日耽误了时间,我走出教室时,天已降下巨大的黑幕,我心中除了恐惧还是恐惧。不知为何,每次我害怕时,首先想到的便是爸爸。算了,他远在千里之外,想也是枉然。
凑巧的是,那天妈妈也不在家。我又急又怕,还是决定到校门口的电话亭给爸爸打个电话。
我颤抖地拨着电话号码,每拨一个数字,就犹豫一阵,“我们三个就像吉祥如意的一家„„”电话通了,我的心跳得好厉害。“喂,谁呀?”我久久不敢出声,喉咙好像被什么卡住一样。“说话呀,是谁„„”爸爸催促道。我还是不敢出声,电话里只剩下我呼吸的声音。“爸,我是蒙蒙。天黑了不敢回家,我怕„„”“别怕,学校离家不远,男子汉,怕什么?将来怎么独自闯天下!”“那,那好。”我含着眼泪放下听筒。
我决定自己回家。爸爸的话让我感到羞愧。爸爸说得对,我是男子汉,天黑了不敢回家,岂不成了笑话,这样下去怎么会有出息,将来怎么闯荡天下?想到这里,我浑身增添了许多力量,顿时有了勇气。于是,我抬起头,沿着微弱的路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心情是那样畅快,脚步是那样有力。走着走着,父亲高大的身影突然浮现在我的脑海,他和我有说有笑,一路向家里走去„„
生活,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距离隔不断父母的爱,即使不在身边,心灵也照样相通。父母之爱就像阳光,即使再遥远也能给我温暖,给我力量,让我永远不觉得孤独„„
【点评】作者通过叙写自己黑夜不敢独自回家,给父亲打电话,得到鼓励,从而勇气倍增,独自回家的经历,写出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距离隔不断父母的爱。叙事有条理,情节有波澜,认识有过程,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