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

时间:2019-05-12 06:2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

第一篇: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学习

《品德与生活》课题研究总结

品德与生活课的设置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兼容了《思想品德》《生活与劳动》《常识》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带给老师和学生的感受也是全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培养品行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根据这一课程性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粗浅地谈几点个人感受。

一、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活动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活动型综合课程的理念 如《祖国妈妈在我心中》一课,事先让同学们去生活中找找国旗国徽。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已经感受到国旗、国徽并不是随处可见的。稍一整理他们又发现国旗、国徽在代表国家尊严的执法机关中有,如军队、法院等,国旗在事关祖国荣耀的时候有,如奥运会上运动健儿得了冠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活动并感受着。课堂上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明理说教,多了同学兴奋不已的交流汇报,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二、新教材为教师和学生留有选择、开拓和创造的空间,体现了开放性

如《欢欢喜喜过春节》一课,通过舞狮、观花灯、贴窗花、南方春节花市等一系列活动展示了春节期间热闹的场面和人们的欢欣喜悦之情。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课本所提供的五幅图在小朋友的日常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不一定要等到过春节。春节逛庙会的内容与南方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一定的距离。如何找准过春节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兴趣点呢?我从年的传说引入到老师小时候过年最开心的“拜岁”,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因为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流行给街坊邻居拜年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年的习俗,如大扫除、放鞭炮、拿压岁钱、贴春联福字、吃年糕、吃汤圆等等具有地域特色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俗,并究一究这些习俗的起源或缘由。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还藏着这么多的知识,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最后在教师让“我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揭题声中学生分组演习过年的情景,教室里那可真叫热闹,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三、新教材重视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有无好的生活习惯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记者曾问过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回答:“我小时候老师教过的饭前要洗手,东西要放齐,要按时作息,要与小伙伴友好相处。”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新教材用夸张的手法再现儿童的现实生活,用孩子的口吻与学生平等探讨行为习惯的对否,趣味性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第三单元《我的一天》就针对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起居、卫生等内容的介绍,让儿童在角色扮演、对话、讨论和其他活动中实际体会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

儿童先天具有探索性学习方式,就像婴幼儿时期他们靠触觉或感觉来探索周围的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社会经验,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使儿童兴奋不已,他们在每项活动中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第二篇:在活动中体验

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

《我很整洁》案例分析

新疆呼图壁县一小

黄玉玲

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中有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作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正在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新课程标准也指明了活动性是本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别与以往思品课单纯说教的地方。如何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门课程的活动性是值得许多教师探讨和深思的地方。

一、案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我很整洁》。

在本课堂的设计中,始终体现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这样一个主题思想。现截取几个片断,来说明体现这一主题思想的具体做法。

活动

二、议一议,做一做,我会整洁

师:老师来问一问这位小朋友,你今天这么整洁,早上起来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我洗了脸刷了牙,穿了整齐的衣服,还梳了头。(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用课件展示每天要做的内容)

师:(面向全体)小朋友们想一想,除了刚才这位小朋友说的以外,你们觉得鳘在还要做些什么?能让自己变的整洁呢?除了我们鳘在要做到这些外,经常还要做什么?

(把课件的表格补充完成)生:我每天还要洗 手、洗脚 生:经常要洗头

生:经常要洗澡,换衣服 生:头发生了还要理理发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还忘了一件事,看看(老师伸出双手)如果我们的„„

生:(抢)还要经常剪指甲

师:对极了!指甲长了容易长细菌,(出示课件:长满细菌的手指)这样就会很不卫生。

师:以上这几样是我们为了整洁而每天和经常要做到的。在这些事情中,哪些是你自己会做的?

生:我会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梳头、穿衣服。师:你真行!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呢? 生:我会自己刷牙、洗手、洗脸、梳头、洗澡、剪指甲。师:你也很能干,那老师问问你们,(问那个刚回签问题同学)你平时是怎么洗脸的?你来做一做。(学生示范只洗一个脸面)。

师:像你这样是不是能把脸都洗干净了?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还要洗耳朵,耳朵后面。师:真好,还有吗?

生:还要冼眼睛,脖子,还有鼻孔呢? 师:好极了!

生:洗完脸还要擦干净手。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加起来就完整了,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给大家示范正确的洗脸方法。

师:这就是正确洗脸方法,小朋友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遍,两只手并起来当毛巾,来,我们先洗 脸,再洗眼睛,耳朵擦一擦,耳朵后面洗一洗,还有脖子别忘记了,最后擦擦鼻孔。好了小脸洗干净了吗?

生:(齐答)洗干净了。

师:你们平常是自己洗脸的吗?在洗脸的时候,你有什么麻烦吗?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帮他。

生:我毛巾老是拧不干。

生:你可以用小毛巾,也可以把毛巾摊开来,一点一点拧。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以后你就可以照他的办法试一试了。

生:我脖子后面擦不到怎么办?

生:我有一个好办法,用手拉住毛巾的两头,把毛巾放在脖子后面,再来回拉就行了。(边说边示范)

师:(老师鼓掌)这个办法真是太妙了。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正确地洗脸,也解决了洗脸中碰到的麻烦事。接下去让我们再来说说怎样正确的洗脸,也解决了洗脸中碰到的麻烦事。接下去让我们再来说说怎样刷牙?你平常是怎么刷的?(学生示范横横地刷),你们是怎么刷的?(大多数学生示范的都是横横地刷,也有人认为要上下刷)。

师:你们平时的刷牙方法对吧?老师请来范晓萱姐姐来告诉我们正确的刷牙方法。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认真学哦!(课件播放:范晓萱的刷牙教学)

师:看了录像,大家知道正确地刷牙了吗? 生:知道了。

师:好像还不是很确定哦!来拿出小牙刷跟着老师一起再做一做。小朋友们来刷牙,先来刷上排牙,从上往下刷刷刷,再来刷刷下排牙,从下往上刷刷刷,牙齿的里面别忘记,要把牙刷竖起来,后面的牙齿这样刷。

师:唉!老师觉得这样刷牙好像太麻烦了,有时候我来不及了,我就这样乱刷刷几下好咧!你们说行不行?

生:不行!不行!

师:为什么 ?(假装很奇怪,很不明白)生:这样你就刷不干净牙齿了。

生:你这样乱刷的话,牙齿里面的虫子就不能杀死了,你的牙齿就要被穹蛀掉了。

师:是啊!我们不认真刷牙的话,就不能保护好牙齿了。我们和别人说话,张口露小洁白的牙齿,给人的印像多么好,(课件出示整齐洁白的牙齿)相反的如果张口出现在别人面前的是满口蛀牙,那多难看啊!牙齿好坏跟我们健康也很有关系么!所以小朋友可千万不要跟老师一样有偷懒的想法,我们每天认认真真的刷牙,把不正确的刷牙方法改过来,不要让蛀牙危害到我们。

二、课后反思

1、引活动于教学中,突出课程“活动性”的特点。新课程有三个特点,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本课程的显现形态的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所以在教案的书写形式上也跟以前有所不同,是以“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的方式来安排的,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五一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活动性”这一特点,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如:先让他们谈怎样流行洗脸,如何解决洗脸中的麻烦事,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教会学生正确的洗脸方法。把学生融入教6学中,让他们参与学习,而不是成为知识的接收者。

2、在与儿童生活世界联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最大程度上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联系起来,本环节也体现教师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镜头,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也不忘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通过切身的体会,学生的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品德得到发展。

3、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

在本课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第三篇: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

——《7的乘法口诀》课堂教学评议

谢荣春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课堂上教师善于营造温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归纳起来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通过创设“一只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点及“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了7的乘法口诀所有得数,分散了后面的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用几个几来表示时都与数字7有关系,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根据数字和编口诀的经验独立编口诀。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而且教师在上一环节已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使学生主动去获取 1

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 值得推敲和改进的地方:

1、教师语言连接太快,对于二个级学生的接受上有一定的难度。

2、教师激情不善终,课堂中点起的“火花”忽燃忽灭。

3、对学生预计不准,教师的临场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更深的启示:

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不断地发展!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习是快乐的事,学会了更是幸福的事”。

(注:以上仅代表我个人拙见,若说的不对的地方敬请授课老师和同行们海涵!)

第四篇:在操作中感知 在活动中体验[推荐]

在操作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与评析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甘泉中心小学钱燕

设计理念:

《认识千克》是苏版国标新教材数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是因为它与旧教材在编排顺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很多教师在上此类课时,都不同程度地忽视学生的感性认识,缺乏感知活动,纸上谈兵多,动手实践少。《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能结合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操作活动,强调学生的体验,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应用于生活。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

(教师用)课件、台秤、薯片、红枣、木耳等。

(学生用)六人一组:台秤、红枣、木耳、大米、鸡蛋、各式水果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谈话:同学们,小明和妈妈正在超市购物,瞧,他们买了什么?

第一层次:出示两袋大小明显不同的包装食品。(两袋薯片)

师:你们知道谁重呀?为什么?

生:大袋的薯片重,用眼睛看的。(板书:看一看)

第二层次:出示两袋差不多大的包装食品。(一袋红枣、一袋木耳)

师谈话:今天钱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谁重呢?

生1:一样重。

生2:红枣重。

师:大家出现了不同的答案,关键在于这两袋食品差不多大,光靠眼睛看不出谁重谁轻。你们的桌上有红枣和木耳,你们能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活动后,交流解决方法。

生3:掂一掂。(生上讲台掂。板书:掂一掂)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手掂出了红枣重一些,那么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怎样才能准确的知道?

生4:用秤称一称。(板书:称一称)

[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从大小不同的两袋食品到大小相同的两袋食品比轻重,产生用秤称的必要。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质量。

同桌两人合作,活动后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2、认识秤面和千克。

让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

师提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吗?

师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做公斤。现在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说明了什么?

生: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

师:如果指针指着2呢?谁能在秤面上找到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生上台指。

师:你能看出这个台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体吗?(指名生答)

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让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的质量,然后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再称一称木耳,看木耳的质量够不够1千克。

[在学生初步感知千克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再次称一称,并掂一掂,初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1)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的物品。

① 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的大米、苹果、梨、香蕉等。

②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请同学们用手拎一拎,用心好好感受一下。③ 同桌两人互换物品,边拎边闭上眼睛,再次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2)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1千克鸡蛋。

(3)教师出示一些物品,指名学生用手拎,猜一猜有没有1千克。

(4)下面请大家不用秤称,凭自己的感觉装出1千克。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估计得最准确。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猜一猜、装一装等活动中,逐步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1千克到底有多重,真正建立起1千克的质量观念。尤其是装一装的活动,更能检验出学生对1千克的质量观念有没有真正建立,从而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因为物体的质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也体现了新课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这一教学理念。]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基本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

2、拓展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师讲解净含量、载重量、电梯、汽车超载等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3、多媒体播放“你知道吗”的内容。

[练习设计趣味性强,将静态信息动态化,既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又寓安全教育于数学活动中,密切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常见的秤,说说各种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对教材进行了重组,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在需要中学”的思想。]

四、总结全课,把知识延伸到课外。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指名生回答)师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可以将了解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这样就很好地体现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我参加“镇第四届基本功大赛”时上的一节公开课。在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创造性地整合教材。

我能大胆地打破教材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教学中,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理念。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

2、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程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我尽可能地将数学学习纳入学生的生活背景中,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精心设计、组织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等活动中,既加深了对千克的认识,又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经历生动的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提出了知识技能目标,而且明确提出过程性目标,可见,对学生的学习要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我把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千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觉到“1千克”的物体到底有多重。在小组进行的称一称、掂一掂、试着猜一猜、装一装、再称一称、比一比的活动过程中,真正建立起千克的质量观念。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让不同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实际体验,培养他们从小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4、改进的地方。

本节课教者非常重视帮助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但称的东西的质量几乎都是1千克,对学生的思维可能会造成定势,可以在“装一装”的活动后,出示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让学生猜质量,从而更加巩固学生对1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第五篇: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2010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交流会发言稿

通州区第六中学 执笔:金志刚

在各种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课堂上说教式、校园里灌输式的德育不应该再充当德育的主流形式,因为它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文件还进一步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中央八号文将“实践教育” 放在了比课堂教育更重要的位置,把“体验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一条基本途径,常规性途径确定下来,为新时期的德育手段和方式,指出了明确方向。如何在德育过程中落实中央八号文件精神呢?我们着手了“主体参与——自我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探索,提出了“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新思路。我们认为,活动是一个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去思考,通过自我思考不断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作出评判、作出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我们觉得,这是生活的德育,贴近学生的德育。为促进“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思路的落实和有效实施,我们加强了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围绕德育工作逐步构建起了五个体系:

一、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一)、构建全员参与德育体系,实现全员育人格局。

我校建立了四级德育管理网络,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第一级是由校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这当中包括总务领导、教学领导、工会领导,形成全部门参与德育的局面。第二级由年级及班主任、政治教师构成的德育骨干队伍。第三级,以教研组长为首的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的学科德育队伍。第四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组织。

(二)、整合德育资源,构建社会共建体系。

学校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初步实施了社区共建、军民共建、法制共建、文化共建、社会综合实践、家校合作六大工程,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构建特色活动平台,促学生个性发展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搭建起四个平台,即,自我教育平台、体育文化平台、科技创造平台、艺术教育平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四)、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全面落实德育大纲。

1、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2、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

3、贯彻落实“双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

5、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确保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

6、开展环境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

7、开展人格教育,塑造良好的中学生形象。

8、坚持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9、开展人际教育,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10、国际意识教育。

内容体系由十个方面组成。为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把内容加以分解,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特点,将教育内容细化,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

(五)、构建学生活动体系,创新教育形式。活动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如下系列。

1、校园系列: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先后成立了:环境卫生志愿小组、文明监督志愿小组等八个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了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学科类等十几个学科实践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开展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校外系列:参与社区建设、文化体验、军营生活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心里拓展、综合体验等活动。

3、节日系列:利用传统节日,开掘节日的教育元素,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组织摄影、电子报展评、征文、主题班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培养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4、假期系列:安排读书活动、主题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慰问军烈属孤寡老人活动。社会调查:围绕一定的问题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社会调查。包 2 括:社会问题、感恩主题、创业就业、公德问题等。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教育主导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五个体系的构建,为我校“活动育人”思路的广泛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二、在活动中育人

在活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的各部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各种具有部门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后勤管理有德育

后勤在服务育人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特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活动。遵循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教育规律,通过开展多种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形成良好的节俭意识。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和创建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宣传活动的必要性,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国情、校情,能够自觉强化节约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人人心中都树立“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自觉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人人争当节能减排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养成自觉节能、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为营造崇尚节约、保护环境的校园文化氛围作出贡献。教育内容包括:环境意识教育、节俭意识教育等,鼓励学生从爱护、净化身边的环境做起。班级之间开展教室环境、清洁区环境、班级公物完好率的自查与互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学校有普查,将普查结果纳入班级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适时对公物管理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公物管理员进行表彰、奖励。

我校节能减排工作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实验校”。(图片)

(二)挖掘潜力,让学科德育动起来

教学部门从学科特点出发,有效利用显性德育内容,合理开发隐性的德育因素。结合学校德育计划,开展学科德育活动。手工教师张晶把学生带进生存岛,利用教育基地的物质条件,开展劳动技能教育活动,洪芳老师利用教育基地,结合历史课组织“重温长征路”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孙彩虹、王玉荣结合政治课,组织时事政治小组,开展时政教育活动,杨淑艳等老师,把生物知识编成科普剧,组织学生排演,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热爱生命的精神。许启红、张玉清等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组织读经典 3 学做人读书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林双老师把书本中的地理与身边的地理加以整合,组织 “走进母亲河的”环保考察活动,引导学生知通州,爱家乡,为国际新城建设做贡献。

为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我校地理学科组,在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地理课外小组积极参加了北京市 “留住一桶水”主题实践活动。学校成立了由二年级8班为骨干的“绿之队”,参与污水治理实践活动。

聘请北运河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为我校“留住一桶水”项目的校外辅导员,组织带领师生们搜集北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学生们针对北运河现状,通过参观、专家讲解等途径,了解到水泥硬化的城市河道的弊端,开始了对自然生态河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通过参观通州区不同淡水河道,观测不同地点、不同水位、不同水质情况下水生植物生长态势,认知了水生植物根系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学生们对淡水水在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电脑网络、专业书籍、走访专业人士等途径,搜集到了很多耐污能力强、适宜北方生长的淡水水生植物资料。在实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亲自动手,利用专业仪器测量北运河水质,完成了对通惠河的水质采样、检测等工作,调查河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完成了《通州六中关于通惠河水质鉴定的报告》。

学生们根据水生植物根系对污水有过滤作用这一特点,开始了利用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污水的实验,他们利用培养箱分别试种了30余类单种水生植物,进行比较试验,完成了“栽种本土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试验项目,向北运河管理处提交了《通州六中本土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实验报告》。提出了利用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的科学性建议。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北运河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通州六中的试验项目带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他们对节约水资源的方式进行了有效尝试,这给我们专业部门、专业工作人员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思路。

教科院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钱丽霞主任:通州六中的项目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师生这种创新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学科德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忧患意识以及环境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作用。

(三)以体育节为载体,渗透体育文化

我校将一年一度的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逐步打造成了现在的大型综合性体育文化节。我们提出了:体育运动、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三大功能,试图把体育文化节作为一个器具、作为一个载体,让它承载体育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挫折教育、环境教育以及人格教育。

1、展示班级风采:各班的入场式引导牌是绘制的每个班的班徽,通过主席台,呼喊的是班训,身上穿的是具有本班特色的班服,全面展示的是班级的精神风貌。

2、倡导体育道德:对运动员提出了“参与比赛,享受过程;学会坚持,体验挫折;尊重对手,遵守规则”二十四字准则,鼓励运动员展示体育道德风尚。

3、灌输环境意识:每个班级设立环境志愿服务小组,对本班级参观场地环境进行管理,随时清理参观场地的废弃物,时刻保持参观场地的干净、清洁。

4、引导文明观看:我们把营造热烈的赛场气氛作为文明观众评选的重要内容,鼓励参观班级创新形式,热情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以积极的心态享受体育文化带来的快乐。

5、运动与知识并举。我们把体育文化列入径赛项目,纳入团体总分。通过体育知识竞赛,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体育文化,了解体育知识,吸纳体育精神,从而提升体育文化素养。

6、田径项目与非田径项目结合。从纸上五子棋的厮杀到篮球场上的蛇形运球过障碍,从肩背、手提重物的往返跑到竞争激烈的手持接力棒的接力跑,从单杠上的引导向上,到垫上的仰卧起坐,学生的参赛率由过去的70%上接近现在的100%,几乎人人有项目,没有项目的参与大会服务或裁判工作。这些改革融“参与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锻炼性”于一身,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涵,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性活动,有力的促进了班集体建设,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文化节上,我们设立了教师4X300接力赛、篮球运球投篮接力赛等项目,与学生同享快乐;我们还设立了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绑腿跑项目,一方面拓宽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渠道,同时,密切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子关系。

(四)拓宽德育思路,丰富德育途径

青少年是在校学生的同时,也是一名多维接触社会的“社会人”,我们的德 育要将眼光和触角延展到他们的可视、可听、可感、可想的各角度、各领域,全面占领学生思想空间,这样,学生信仰的大厦会牢固稳健,理想的光环会五光十色,我们的德育才做到了主动适应德育宏观环境的变化。为了让学生多方位的去经历生活,去体验生活,我们不断拓宽德育思路,积极拓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途径。

1、到军营上纪律教育课

新初一入学的第一课,我们把学生带进军营,让学生们住在军营、吃在军营,训练在军营。短短几天的军营生活,帮助很快地学生建立了纪律观念,形成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为中学生活打下一个良好开端。

2、电视直播贯双规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每个六中学生必须通过的课程。为了使枯燥乏味变得丰富有趣,我们开展‘双规班级对抗赛’活动。由学生设计比赛内容,学生担当主持人,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通过抢答、必答、集体共答、情景表演等学生们感兴趣的形式,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学生的基本规范要求。

3、去公共场所上公德课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到公园参观旅览,这不光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余生活,更主要的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综合教育过程来对待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什么是公共道德,怎样自觉遵守公共道德。每次组织校外活动我们都会提出明确的社会公德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践行文明礼仪,践行社会公德。

4、把升旗仪式交给学生

我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完全交给学生担纲。采取班级轮流制,从主持指挥到国歌伴奏、演唱国歌,从出旗、升旗到旗下讲话,都教给学生完成。每个班级都十分珍惜自身的机会,他们会把主持升国旗仪式作为展示班级风貌的过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反复操练出旗、升旗程序,一遍遍演练国歌,一遍遍修改国旗下讲话稿件。把升旗仪式教给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获得一次神圣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一次庄严的时刻,受到一次爱国情感的洗礼。

5、读经典,学做人

我校紧紧抓住“红领巾读书”活动这一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育人活动,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为提高“红领巾读书”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坚持“红领巾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校主题教育相结合。一年来围绕读书活动先后开展了“读经典,学做人”“走进图书馆”等主题读书活动,举办了“中华经典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组织了“我是读书小状元”评比活动、暑假读书征文活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6、参与社区文明建设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人,社会意识的形成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完成。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并依托临近学校的中仓小区开展活动。我们在小区设立了“中仓小区共青团花园”,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小区参与环境治理。组织团员青年参与文化宣传,问慰孤寡老人活动。为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与国际新城建设当中,2010年四月,我们和中仓办事处一起共同开展“中仓杯·争当小小楼门文化人”中小学生楼门文化作品征集活动。

学生们通过书法、绘画、摄影、诗歌、散文追忆古运河、古通州往事,描绘现今社区和谐景象,宣传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社区理念。

学生们的获奖作品被署名作为楼门文化作品在社区楼门中进行集中展示。他们为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7、自我管理,培养文明习惯

我们在学生中倡导“做现代文明中学生”,并在学生中征集中学生文明形象标准,经过总结归纳,确定了“中学生十个文明形象”,然后由每个班级的班长牵头,组成校级、班级文明行为自我监督小组,对不文明的现象及时加以疏导、矫正并记录在案,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由学生会干部反馈点评一次。每学月在全校范围内评学一次“六中文明之星”,树立文明典型。“中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创优活动,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参与能力、管理能力。

8、培养劳动观念、从做值日开始

近年来,独生子女现象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城镇地区,家庭劳动,这个最初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职能,渐渐地为多数家长所忽略,原本应该由学生们承担的家务劳动,更多的被家长所包办,致使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断消退。很多孩子不会劳动,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面前。帮助孩子学会自理,学会劳动,已经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列入学校教育议程,以学校、班级为基地,以自我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技能教育。(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2)在班级建立岗位责任制,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局面。(3)从学会扫地入手,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5)建立完善的组织系统,如:室内环境小组、楼道环境小组、室外环境小组等等,以班主任、政教处教师为基干,为每个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6)健全反馈评优制度,每学月每班评选一名环境小卫士,每月评选环境标兵班。(7)倡导学生每人承担一两样家务劳动,学期末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

三、在体验中成长

把学生当作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当下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同认识,这一认识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塑造论”和“工具论”,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性。主体性以养成师生的主体人格,形成自觉、自律,勇于创造、科学文明的良好校风为核心。

我们提倡在活动中育人,就是运用人本主义的方法于德育工作中。试图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之中,在多方面支持帮助下,在自我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

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场景一:2009年11月,大兴航天教育基地。

400余名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兴致勃勃来到位于大兴区的北京市航天教育基地,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实践活动。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参观航天科普展览,展厅里展出了古代航天先驱们向往天空,大胆实践的探索历程。展出了现代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看着一张张图片,抚摸着一个个实物,学生们不由得发出啧啧的慨叹。他们为探索者不折不挠的科学的精神所折服,为人类伟大梦想的实现而倍受鼓舞。

为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火箭发射的场面,组织者在现场安排了模拟发射表演,推举一名同学来为发射点火。顿时,场面沸腾了,同学们欢呼雀跃,纷纷举起手中的照相机,保留下瞬间的精彩。

师生们对拓展活动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怀着一个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心理,克服身体上、心理上的困难,战胜了翻山越岭、自过晃桥、进退两难等一个个挑战项目,增强了勇气、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结束了,师生们还在央求教官:“再来一次吧”。“教官,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一定能过关。”老师们也纷纷提出建议:“过年,还应该让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这里,太有意义了。”

最后一项活动是采摘,学生们来到红薯地,教官一声令下,“采摘开始。”学生们蜂拥而上,一扫过去的扭捏,什么脏呀、土呀,全然剖在脑后,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比别人多挖到一块红薯,尽情享受劳动的快乐。结束时间已经到了,学生们依依不舍,“老师,下次还带我们来这里吧!”

活动结束后,我们征求个方面反馈上来的意见

班主任说:

1、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们对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直到结束还余兴未尽,流连忘返。

2、团队精神得到放大。体验现场,到处可以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学生们相互之间没有埋怨,只有鼓励,实践让他们体悟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

学生们说:我们看到了自身不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活动中,不少攀越项目极具挑战性,积极考验胆量,又考验身体能力,多数同学都不服输,失败了,不气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直至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之前,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公德教育、环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学生们带着德育任务,在真正意义的社会场所,有意识实践自己的道德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工作人员说:你们的学生没有乱扔废弃物的,很遵守秩序。司机们说:乘车很讲秩序,没有大声喧哗的,下车以后车上很干净。

场景二:图书交易活动。

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从2004年开始举办图书交易,我们参加了所有的交易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图书交易过程中学会表达,体验交往,敢于交流、展示,学 会珍惜劳动成果,在付出的喜悦中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经粗略统计,在十余次图书交易过程中,我校学生共交易图书6700余(套、册)本,交易金额近3万元。在跟踪回访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将卖书的钱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的占56.3%,买学习用品的占28.4%,交给家长的占7%,捐班费的占4.4%,助贫帮困的占2.8%,买零食的占1.1%,上网吧的0%,请客的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学生正确利用劳动价值的人数比例已接近99%。

场景三:军训活动

军训是我校坚持多年的一项传统教育活动,每届新初一入学,我们都会把学生带进军营,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在军营里,塑造良好的中学生文明形象。(仪表、坐姿、站姿,见到老师打招呼)培养自理能力、良好的纪律作风。(宿舍、吃饭、队列)培育勇于吃苦,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烈日下训练、雨中训练、受伤坚持)。短短几天的军训生活,让学生体验了什么是艰苦,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叫服从,什么叫坚持。

学生在军训日记中写道:“今天是军训的第二天,经历一上午的磨练,我深深感受到了军训所带来的痛苦。的确,军训是枯燥而又乏味的,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只是在教官的带领下,练习了稍息、立正、跨列和原地转弯等基本要领,但军训又是快乐的,它会在酷暑、骄阳之中,让你感受到清风般的慰藉。”

“军训是短暂的,而“坚持”的品质是要与我们共度三年的中学时光的。相信我们能一如既往的沿袭“坚持”的作风,不仅是在军训中,更是要落实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唯有懂得坚持的人,才能用热情和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军训活动让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根本改变,很快进入了中学生的角色,为紧张的中学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透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亲耳聆听到了学生们前行的脚步声,亲眼目睹了学生们成长的足迹,亲身感受到了学生们身心的日渐发展、日渐成熟。学生们的成长让我们欣慰:侯校长曾经自豪的说:六中没有厕所文化,六中把鱼缸放在教学楼的门厅,一年之久,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往里面投放杂物。六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在一步步提高。

当然,活动育人这条途径,我们还处在探索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将虚心吸取兄弟学校的经验,不断丰富自己,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迈上更新的台阶。

下载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案例

    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位置与顺序——前后》 教学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经验”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

    在活动中

    在活动中,我校将充分发挥“丛台区法制教育宣讲团”的重要作用,积极邀请法学专家走进校园,面对面为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与他们学习......

    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范文]

    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体验是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发展变化过程,通过体验,能让孩子在亲身经历中感悟,通过自己的知、情、意、行的个体参与,主动学习、积累经验、激发情感、获......

    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王丽娟 在学校教育中,每门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家......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合集]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力突出科技创新,强化扶持服务,切实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紧紧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握正确方向。审计署各级党组织在学......

    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美术活动

    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摘要】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大多赞成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主张以游戏为载体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育目......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眼睛作用大》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