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一些感悟和建议(推荐)

时间:2019-05-12 03:4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一些感悟和建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一些感悟和建议(推荐)》。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一些感悟和建议(推荐)

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一些感悟和建议 ——写给即将去奉献的同仁们

目录

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一些感悟和建议...1 ——写给即将去奉献的同仁们...1

一、开篇的话...1

二、提要...2

三、支教是不值得的?...2

四、支教是值得的!...2

五、支教指南——写给队长...5

六、支教指南——支教教什么?...7

七、支教核心话题的问与答...9

(一)支教成功的关键...9

(二)支教的价值意义...11

(三)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指导原则”.12

八、结语...13

九、鸣谢...13

一、开篇的话

不经意间,被感动;不经意间,长大了。

每一个认真参与过支教的人都应该会有这般朦胧而欣喜的感受,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在怀疑支教的意义。众多团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意义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是否真正用心去做。哭、笑、怒、叹、怜、苦、累、痛„„然后永远地怀念!

陌生、好奇、信赖、惊讶、痛心、快乐、无奈、伤感、怀念„„人生有多少时候,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和空间里,让我们的感情如此地泛滥?!

人生该精彩的时候就应当精彩,轰轰烈烈;该简单的时候就应当简单,平平淡淡!大学里,永远让人珍重、让人铭记的时刻,恐怕只有这些:军训、支教、热恋„„ 浙大研究生支教团有这样一句口号: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情。我也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每一位热心的求是人,奉献出一周或半月的时间,做一件值得自己一辈子珍惜的事,做一件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事!

二、提要

编写本文,就是想和大家分享如何把支教做得最好。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分析、交流之后才发现,所要说的,其实根本不需要太多。只希望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去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哪里——这是我们认为对大家最具指导意义的原则性意见。

很多细节,无需赘述——寻求支教最优过程,进行思维探索,积累思想财富。

三、支教是不值得的?

1.为了这么少的第二课堂学分,千里迢迢,饱受艰辛的折磨、物质的匮乏、环境的恶劣!

2.为了能够前去玩一下,还得艰难地筹措经费,甚至胼手胝足。

3.辛辛苦苦教授了一些课本的知识,还不知他们当时听懂了没有,但明天肯定已经忘了。

4.这些孩子们这么调皮捣蛋,没大没小,一点课堂纪律都没有!怪不得原来的老师也没辙,何况我初到乍来,队长还要求和蔼地对待他们?!5.开了一些无聊的素拓项目,他们根本不懂得这些、也不配享受的。6.每天还被要求开总结会议,写总结、写新闻稿,无聊啊!7.破山村本来景致就不多,还被要求每天安心教书、备课,不能私自行动、按时作息,严重剥夺自由!

8.我大老远跑来支教,当地群众、老师还不时冷眼相向,好像总是我错了一样!9.作为一个队长,太累了,却没人体贴,还总有人说做得不够好。管那么多干嘛,队员中又很多不怎么样,还搞什么花样?熬过这几天,好向上面交差就好了,他们才不管我们做了什么呢,回去能评上个优秀项目就行了!

四、支教是值得的!

1.为了能够去支教,我们辛勤地筹措经费,“当家方知柴米贵”,我们知道了生活的艰辛。我们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寻求给孩子们带去最多的书籍、带去他们最需要的文具。

2.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此段人生的经历实在是太过丰富:太多意外、太多选择,时时在联络、处处要统筹,要面对冲突、要学会协调,要把握全局、要做好调控,不停地和大家交流、不停地向每人反馈,时时注意着大家的安全、刻刻思索着如何做得最好,不断反思着进展中的不足、不断欣赏着他人的进步。与学校和老师做最 充分的联络,为支教的开展创造最好的环境,给他人开展工作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提供最充足的资源、给予最真诚的鼓励!

完整、认真负责过支教项目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发展成为能负责起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人,这就是竺老校长所希冀的“堪当大任”的人。

3.一个从头到尾认真体验过支教的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问题,因为你走过了教学的基本流程:确立教学的目标,安排课表,准备课件、教案,与同学们认识、交 流,正式授课,维持课堂纪律,把握教学进度,及时总结、反思、交流、学习,及时复习、测验,批改、评讲作业,与特殊同学单独交流、辅导,与同学们一起玩 乐、游戏,最后出题目、安排考试、监考、批卷、统计成绩、评奖评优„„

和一名普通的老师不同,因为你有更多的爱,因为你对完美的教学有更深的认识、更大的期待。4.领略了异域的风情、饱览了大好山河。旅途的艰辛、生活的艰苦,没有消磨我们的意志,同甘共苦、朝夕相处,反倒成为后来永远回味的场景。如此激情燃烧的岁月,远比Dota更具吸引力,远比总在象牙塔里的埋头日子更具风情!

5.在那些接受支教的日子里,那群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们经历过太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见到如此多来自远方的大学生们,他们满怀激情、又充满爱心。第 一次参加辩论赛,虽然还是新手,但却也有不少可圈可点,老师们的鼓励和手把手的指导,使他们进步很快。辩论赛,对孩子们不再陌生。第一次,知道什么是团 队、什么是合作,大家分班进行比赛,平时顽皮的孩子们也有了被表扬的机会。第一次,大家一起排练节目,唱歌、跳舞„„爱表现的人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农 村的孩子们,少了一些五音不全、艺术细胞完全被抑制的悲剧。第一次,由标准发音的老师,来讲授英语音标,拼写字母、认识单词、朗读句子。英 语,不再陌生,不再与别人差一大截。第一次,有诗歌朗诵比赛,大姐姐们耐心地一遍又一遍陪读、矫正,告诉他们如何读的更好。虽然还没有完全学好,但已有了 方法,以及不能让好姐姐失望的决心!第一次,手工课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会孩子们,折出表达梦想或感恩的作品。第一次,看完电影之后,大家一块来写感想,谈 心得,很多表扬和启发,不经意间,烙在了脑海之中。„„

第一次,不再面对苦涩的说教、严厉的打骂,而是耐心的帮助,是老师们有意识地将各种好的方法和习惯,在教学中展示给他们,使他们深刻明白其中的益处,并且知道如何坚持下去。第一次,有人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告诉他们很多叫做生活常识的东西,教他们改变不良的习惯。

第 一次,真切的感受到,山村之外,还有很美好的世界,还有一个很大很美丽的大学,还有一个叫世博的城市的宏大展览。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原来有很多的国家,各种各样的人们,各种各样的奇异风景,各种各样怪异 生物。第一次,听老师们说,学问是无穷的博大精深,知识是有多么无穷的力量。第一次,听一群理想主义者,一群号称是未来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政治家、企 业家、法官、记者的人,宣称要实践服务社会、为世界更美好而努力,并且为他们拥有梦想而自豪,感染着、启发着那群孩子们,使他们心中有了未来这个概念,有 了梦想这盏明灯!

第一次,有人拉着他(她)的手,坐下来,像妈妈一样,但却比妈妈更和蔼、更智慧,问起他的日常生活困难,问他与同学的矛盾,问他学习的进步。第一次,有了叫做感恩的一堂课,一位姐姐用生动的故事、自身的经历,感动了每一位学生,在泪水中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第一次,不再抵制上学,而是爱上了上学,希望不要放假。第一次,在学期结束时,有一种不舍的氛围在弥漫,有了离别的伤感。第一次,领悟到,在山村之外,还有人在关怀着他们、关注着他们的成长!第一次,在新年和教师节时,往山外知道送出祝福的话语,倾诉者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6.小 孩子的来信,多少次让你哽咽,回想起那手把手的日子?遗失的礼物,多少次让你痛心,辜负了孩子们那刚刚启蒙的感恩之心?蓦然回首往事,多少次给你温暖和甜 蜜,想起那一帮人,一起津津有味地嚼着田地里的瓜菜,无心地赶走飞来的苍蝇,继续夸耀着自己班小孩子的聪明?打开珍藏的照片,多少次给你动力和豪情,想起 大家围坐在简陋的会议室里,为了教学能发挥最大的效果,总结着今天的不足、修改着明天的教案、交流着教学的方法、写起一天来的总结,不管这已是凌晨一两 点,更不知何时自己已是难以自已、泪流满面?

7、从孩子们身上我们找回了自己遗失的感恩、质朴、天真,我们教给了孩子们知识,孩子们却教会了我们怎样幸福的生活,洗净了我们初如社会沾染的污浊。

支教是值得的!除了上面所述的显而易见的,更有太多的潜移默化。很难想象,也没有一位热心的人去调查过,受过这么短、但却这么丰富教育的孩子们,和他们没有受教相比,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观念,会相去多远?

一 个认真体验过支教的人,没有体验过相比,对生活的热爱,对财富的态度,是否会发生转变?面对人生的挫折,是否会更多一份淡定和热爱,因为你更懂生命的真 谛?面对高度的压力,是否有更多的勇气和信心,因为你有过激情的岁月?面对积聚的财富,是否更淡然和从容,因为你知道怎样让它们花的更有意义?面对人生的 抉择,是否更自信和理性,因为你知道自己可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五、支教指南——写给队长

1.队长(以及主要负责人)是一个团队的灵魂。队长的素质,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团队整体的素质,决定了支教的成败!队长的担当的勇气、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的目标意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保证了团队的成功;反之,则是失败的征兆,误人误己。

支教中,成功和失败不再是无所谓的事情;是否在最大程度上给予孩子们最多的帮助,是支教中最重要的事!因为它关系着整个活动是否有意义,关系着对孩子们有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关系着人们对于浙大和浙大学生的认识,关系着大家今后对这段生活的态度是怀念还是无所谓(前面所述的意义,均来自成功支教的感受,失败的滋味却是另外一般!)

有了这一点,后面的都是自然的事,因为一个负责人的队长,都会很认真、自觉地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

2.尽早确定支教的地点,联络好支教的学校。在这一点中,长期活动的基地、队长或队员的熟悉并保持良好关系的地方很有帮助。

提 前做好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了解支教地的情况(注意特别的民俗等),支教者、学生食宿的安排,交通、市场等大概环境,学生的数量、年级、受教育状况(针对所 要教的内容),学校的教学可用资源,学校老师和学生最大的期待„„根据支教团队的队员招募情况,确定教学时间、分班、授课科目、教学目标„„并与学校做充 分的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自始至终要与当地政府部门、校方、老师等保持友好的关系,经常联络、问候„„总之,要为活动的开展创造最好的外部环境。

向校方学生捐赠他们最需要的物品,如小学生书籍、文具、衣物(可在杭州地区小学募集)、电脑等。

3.严格、认真的氛围是必须的,队长要一开始(组队之时)就致力于这种氛围的营造,以自身的高标准影响整个团队。刚开始就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如每天的个人 总结(实践证明,这个是很重要、很必要,因为很有效)、每天的例会、一定的作息制度(根据食宿的具体情况)。要逼着大家去思考、去感悟、去改进。

要 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想获得每节课最大的效益(时间短暂,这个必须的),就需要课程负责人做最充分的备课(在支教之前就应当做好),很清楚自己要通过这节 课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怎样最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队长、教学组长通过各种形式督促大家做到最好!对于效果不好的课,必须整改!制定一份教学大纲和一份课表,将师资、时间这两个最宝贵的资源做最合理分配、规划(避免课程冲突等),课程目标落实到人。

4.寻求与其他大学学生或其他组织的同学合作,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毕竟在合作中的一点分歧,就可能导致一些不愉快、影响支教效果。(主要是因为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会消耗掉很多时间精力,分歧,如果能力强的话可以很和谐的相处。)统一负责的领导,能更好地保证支教的开展。

5.队员的选择,应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抱着公益之心的,要比有私心的好,当然如果氛围很好的话,个别人的私心不会有太大影响。有各种特长的,要比没有特长的好。有良好表达、沟通能力的,更能适合教学。

没有团队意识、经常自主活动,热衷于发表消极言论的,不尊重团队规则的,坚决剔除。

情侣在学生面前,不应有不雅表现。

对现实有一定浅薄的看法,不应当向学生灌输消极的思想、言论。杜绝在支教中打游戏、玩扑克等恶习。

6.安全永记心上。对于队员来说,最厌恶总被强调安全,但这却是队长永远关心的事。

准备急救箱,最好有人专门作为临时卫生员。了解支教地及路途上可能遇到的状况,做好思想准备,有应急的方案。

强调纪律,路上不能脱队,保管好财物,保持通讯畅通;人多的时候,分组管理。入乡随俗,向大家介绍一些当地的风俗、禁忌;尊重学校等提供食宿者的意见,保持良好的作息制度,不能给他们带去过多麻烦。表现地更专业一些,更能赢得尊重和支持。

7.做好分工,让有特长的人做擅长的事。鼓励大家的创意,但要保证效果。多听课,有问题及时指出,学校老师有意见建议及时反馈,有好的做法及时宣传、推广。积极应对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合理沟通,妥善解决。

8.暑期支教,一般以7-15天为宜,支教者控制在10-20人,分3-4个教学小组。在初中或者小学,60-120名受教者。支教之前,应有4-7天的备课 时间。支教的日子,应当全身心投入,每人每天都应保证12-16小时的工作量,尽量避免其他事情的干扰(特别是玩的事情)。(以上只是根据若干个成功队伍的情况的总结,不一定都适宜,具体的量应自己控制。)

9.把支教实践过的学长学姐当作自己的顾问,把思维活跃、责任心强、有大局意识的同学作为骨干、分组长,为自己分担,同时培养他们的独当一面的能力。注意学习“前辈们”留下的总结和交流讨论的结果,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当然,为给下一次积累经验,自己支教之后,也要认真总结和交流讨论。)

六、支教指南——支教教什么?

课程的生命周期:

教员了解学生对某项知识掌握程度、认识水平(还有大家的兴趣)、接受能力; 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开设课程,制定教学目标; 全面地收集资料,充分备课,做好教学规划;

与教学负责人、其他队员、当地老师或学生沟通商讨,收集大家的意见,做出改进,确定教案;

实施教学,驾驭课堂方向,凸显主题,使课堂收到最好效果;

总结、改进;跟踪、衡量课程效果、采取后续帮扶(此项视具体情况而定)。

支教内容:

1.心理辅导、人格教育

“先做人,再学知识”,这是某高年级支教团的理念。在支教中每天和一两名同学谈心,了解他的情况,进行开导,启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未来的梦„„ 或者每位支教者结对一两名学生。

有条件和能力的话,进行家访,和家长沟通,力求改变一些落后的观念。

2.理想教育 这个适用于支教者有远大梦想的情况。以自己的热情和真诚,带起大家对未来的向往和期许,效果可以很不错。

3.感恩、情感教育

特别敏感的人,能感动每一个人。

4.方法培训、习惯培养、思维锻炼

这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单独开课,而是将这些好方法、好习惯有意识地融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拓他们的思维空间。这是最值得教授的内容之一。

5.团队意识、关系优化

通过集体竞赛等方式让他们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时指点),对同学间的矛盾沟通化解。

6.生活常识

教授一些生活小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医学知识,考察当地人、学校在饮食等方面的习惯,对一些“地域病”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意见,或者反馈给能帮助解决的人。

7.授课

①语文、数学等基础课,以重难点辅导、单独指导为主,不作为教学重点。(趣味数学也可以引起大家对数学的兴趣。)

②阅读专题课,引起大家对某块作品(如古诗词)的兴趣,培养良好读书的方法。③英语基础(音标、字母、习语等),请基础扎实的同学执教。(重点)④普通话练习,通过朗诵比赛(及时在培训过程中矫正)、唱歌比赛等形式。(重点)

⑤计算机知识,视设备水平、学生基础而定。⑥科普知识,视学生的基础而定。教授一些理化生医的基础,讲一些趣味的科学、科学家故事,讲一些与生活相结合的内容,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⑦人文社会知识,政、史、地、军事等方面课程,是很重要的开阔视野的途径。(重点)

⑧浙大等大学校园风景、大学生活的介绍。

⑨热门专题,如奥运会、世博会,有经验的学生可以讲出切身体会。

⑩自己特别感兴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如有人关心南海问题,就讲述了南海还得一系列情况;有人热心军事,就讲军事常识;有人关心政治,讲述《大国崛起》;有人学法律,讲述法律知识„„

8.素质拓展

①联欢会,几乎是所有团队的必备。精心的排练过程,让小孩子们受益良多!②体育教学及比赛,大球、小球、棋类、跆拳道、定向越野„„ ③手工、绘画、泥塑。

④音乐、舞蹈。有不少团队将博大精深的《浙大校歌》都教会了。

⑤辩论赛,第一次不可能太专业,尽力做到最好,有和没有,是很大的不同!⑥观电影,写观后感,即时交流。⑦教授手语。

⑧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始讨论课,针对时事热点等,有利于思维的开拓、表达能力的提高。老师只需要选择一个好的话题,引导正确的方向就可以。⑨自己的其他特长,尽可以展现,只要能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但要尽量专业一些,备课充分一些,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使他们有较大的收获。素质拓展课是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9.考试、测验

非必需。但及时的测验有利于督促他们对知识、方法的掌握,一次考试也是一次巩固。

开设的每一门课,负责教员都应高度重视,同时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必面面俱到,大类上也应有所侧重,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可以两个或多个方面的教育融合。

七、支教核心话题的问与答

(一)支教成功的关键

1.队长(以及骨干成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为什么是至关重要的? 答:他们绝对是团队的灵魂!

支教是个不小的项目,而整个过程都需要队长来思考、来领导、来控制。队长和骨干们主动思考支教的定位,思考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让支教永恒,并身体力行,选择合适的人,带领他们去做合适的事。成功的队伍的队长,多对支教的定位和实施,有着非常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他们,大多是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反之,如果队长不给力,那么整个团队从一开始就问题比较严重,这样对自己、队员、受教学生、当地学校,甚至于浙大的荣誉,都很少益处而危害很大。

2.队员的选拔应注意什么?

答:①是否“学业有专攻”或“技术有专长”,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精彩而又专业的一课。

②是否真正为了孩子们而去。真正为了孩子们,那么他们会自觉思考和参与支教的整个过程,自觉地接受领导、积极沟通反馈,自觉地同孩子们打成一片,并且有意识地从各方面积极地影响和帮助学生。

3.为什么必须要精心的准备?

答:支教的时间太短,没有太多的时间容许我们去浪费,没有高质量的课程,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千里迢迢,对得起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殷切期待和积极配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能在课堂上能有精彩的展示,那么课前(最好在去支教之前)至少要花出三倍的时间认真收集资料、准备课件教案、模拟排练、沟通协调。

为人师者,必须首先在各方面做的很好。“要想装满一杯水,必须先准备好一桶水。”做老师,不是个简单的游戏。上好一门课,要准备远远超出一门课的东西。

4.为什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答:①只有想清楚了你要教给他们什么东西,才能有条理地准备教学,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调整方式,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最终,才能体现出这门课的价值和意义。

② 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比如在文化课(英语、社会类课程等)上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持久的学习习惯,甚至于思 维方式的转变;在竞技类课程中除了带给他们新的事物,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分工合作理念、勇于担当的精神;在热心解决他们生活和心理问题的同 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对未来的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如此,支教方能永恒!

5.为什么要对支教团队有严格的各项要求? 答:①安全重于泰山,慎对单独行动,不再多解释。

②支教时间短暂,所以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用来教学(因为丰富多彩,所以孩子们也不会疲劳、可以到晚上仍活蹦乱跳),或者用于与孩子们、家长们的沟通交流,如此,方能有更高的、更全面的价值。

③每天的小组或整个团队的总结会议,能很好、很及时总结各种情况、应对新的问题、推广好的做法;每天的个人总结或日记,能很好的反思自己,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使团队负责人及时了解和把握各人的具体情况。

④高强度的投入、与孩子们的交流、辛勤的总结日记,在支教中得到的可能更多的是累,而在支教后更多的是感动和怀念。

6.指导老师的作用是什么?

答:支教中,指导老师并不是必要的。但有指导老师,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有: ①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学校等单位的沟通,整合各种有利资源,保证支教者的生活食宿,保证支教顺利实施。

②以丰富的经验为支教团队提供指导,处理突发事件。

但同时,指导老师也应注意,因为主要事情由队长统筹负责,有队员参与完成,所以不能有过多的干预。支教中,队员们一般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会自觉地为支教的成功而努力,并且还会激发出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或有团队请求帮助,指导老师不需要干预。

7.如何与当地保持好的关系?

答:当地政府、学校、老师等的支持和配合,是成功的关键。所以队长,或者负责联络的队员,必须一开始就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多一些问候,送一些小礼物,保持比较好的私人关系也很有帮助。

做好“支”,带一些书籍、体育用品,帮助学校建设。

(二)支教的价值意义

1.为什么短期支教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非常大的帮助、非常深远的影响? 答:教会的知识,可能不久就会淡忘; 学到的方法,可以在一段时间里给他们帮助; 养成的习惯,使他们长远地高效学习; 训练的思维,让人长久地受益; 培养的兴趣,给人持久的动力;

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再陌生; 学问的拓深,使他们对绚烂多姿的世界充满好奇; 感情的教育,使他们认识了自己、感受到了爱; 视野的开阔,使他们梦想未来; 思想的转变,人生价值的定位,最终会影响他(她)的一生,也进而影响着我们民族、社会的未来。

2.“我”是很功利主义的大学生,短期的支教值得吗? 答:非常值得,也最合适不过。(前提是成功的支教。)

①花费很短的时间,可以体验到奉献、体验到合作、体验到创造、体验到感动,领略到不一样的风光,可以说是性价比非常高的。

②相比于长期的支教,短期的从时间上可以正好让我们将专长发挥出来,体验最精彩的瞬间。

③相比于其他社会实践,支教更容易使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价值,更容易成功(即使双方都达到目标、都受益匪浅),毕竟我们对教育很熟悉,并且很少水水过去的情况。

(三)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指导原则”

1.为什么没有具体过程一步步的指导,而只是一些原则性指导?

答:①受到团队组成、团队具体的定位、支教的地点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各团队遇到的情况各异,具体的东西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情况也不适宜,具体的指导甚至可以引起现实与本本主义的争执。

②具体的操作,是体验成功的过程,是体验创造的过程,教条主义限制思维的开拓、限制了快乐的获取。

③有了优秀的团队,其实这些原则也不是必要的,因为他们会不断自觉地思考和实践其中的每一步。但这里只不过收集的更全面一些,思考的更多一些。

2.本文资料、意见源自哪里,观点是否准确可靠?

答:文章材料来源于支教实践、NSEP调研、访谈交流等途径,NSEP团队里有一名支教团队的教学分组长和一名支教过的成员,访谈过多支团队指导老师、队长、队员,以及一些未加过支教的同学。

“支教是否有非常大的价值”、“支教如何能做的最好”的核心问题,基本上得到了一致的结论。

3.调研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答:调研围绕“支教的定位及价值”和“支教的成功保证”展开。

最主要的结论是:用心去做,支教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功、可以有很大的价值!

4.本文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

答:我们可以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用心的支教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受教地区的孩子们有深远的影响,对我们的影响要超过军训,但现实中:

①不少人没有意识到支教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不值得;

②实际中每年只有很少的人参与到支教中去,并且有的还不成功;

③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支教的氛围,同时支教团队缺乏物质上足够的支持。

认识到这一点,本文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

①宣传支教,希望更多的真心关爱他人的求是学子参与到支教中去; ②为成功的支教提供原则性的一些指导;

③希望学校相关部门、公益基金会等加大对支教的宣传和支持。

八、结语

“7天的精心准备”+“10天的激情投入”+“1天的认真总结”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辈子珍重的会议” =“永远的动力之源”

(注:数字非确指,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结果取决于是否用心去投入。)

九、鸣谢

真诚感谢以下单位领导和团队负责人的热情指导和支持: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浙江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2009年暑期赴甘肃民乐支教团队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2010年暑期赴贵州湄潭支教团队 浙江大学学生三农协会2010年暑期赴贵州从江支教团队 浙江大学学生心系西部协会2010年暑期赴宁夏银川支教团队 浙江大学学生爱心社2010年暑期赴浙江武义支教团队 浙江大学学生爱心社2010年暑期赴江西泰和支教团队

浙江大学爱心社NSEP小组 杨凯栋 2011年4月

第二篇:大学生短期支教注意事项

1、互动少---增加互动,多关注孩子们自己的想法; 讲课过程中紧张、不自然,出现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镇不住场,2、课堂易混乱---把焦点放在孩子身上;

3、语速过快---语速适中;

4、有需要道具或其他材料辅助的同学注意,上课前必须确保这些东西的质量和效果,要考虑到场地的限制因素;(如音频、图片等要清晰,是否可以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听 到、看到等)

5、要提高课堂应变能力---在课前多思考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6、自身需要提高专业水平(比如,授课内容为如何写好演讲稿,老师本身就要体现出较高的写作能力,因为孩子 们会把我们当成这一方面的能手)

8、注意目光交流---可以扫视全班,针对个别注意力不集 讲课内容要生动活泼---可适当添加故事,增加丰富

中的孩子可以多看看他们,不能只自己讲自己的内容;

9、讲课声音要大;

10、课程内容难度要适中;

11、当孩子们一时回答不出问题,而你要开始公布答案前,可以试着这样说: “我们来想想是不是可以这样“,不 要生硬的讲答案;

12、注意板书的书写;

13、注意每节课的内容不宜过多;

14、要抓住一切机会赞美孩子们,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

15、不论是写板书还是带读时,身体始终要面向孩子们。不能一直背对同学;

16、要留心地下孩子们小声的回答,当你听到有小声回答的孩子时,应先鼓励他/她起来回答,再给予适当的赞美;

17、在准备讲课前,应先询问各个年级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程度,避免课程难度过难或过易,也可以准备两种 不同程度版本的教案;(六年级有上过英语课,但不够重 视;

七、八年级很重视)

18、遇到古诗等孩子可能知道答案的问题时,可以鼓励孩子们起来先回答,自己再说;

19、注意自己的台风,提高吸引力。

第三篇: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

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

一.定义

1.支教: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支教本来是某些个人或团体出于某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自发进行的公益行为。

2.“支教活动”是针对教学环境差、又缺少老师的山区小学、福利院、聋哑学校以及农民工子女所在学校而开展的教育支援活动

它最早是一种单纯的个人或集体活动,其动机主要是出于一种理想的追求、道义上的责任感或是瞬间的震撼。3.大学生支教: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毕业前的实习时间,或者应届毕业大学生毕业直接参加国家支持西部教育计划,到贫困地区的支援教育的行为。

4.利与弊:这个社会或者某个群体很需要大学生短期支教带来的好处,并且由大学生短期支教带来的坏处是可以避免的。

短期支教的时间:3年

二.角度

支教者,被支教者,当地的教育(当地的老师),社会效应

弊:

就是支教时间短,支教人员不固定,更甚是支教地点都不固定

1.孩子: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给孩子们带去了自卑,打搅了孩子们本来简单纯朴(无知)的生活;当满怀希望的孩子走进城市看到的却是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利益关系(大学的价值)时,大多数孩子面对的将是是希望的崩溃;少数孩子的成功并不能挽回大多数孩子的命运;(学习的意义,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及其家长对学习的认识,要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听进去,短期支教就有意义)

短期支教队员缺乏必要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影响到当地老师的教学完整性。

2.支教人:短期支教队员的目的不纯(大学生短期支教都是需要自己分担部分生活费车费的,有的甚至需要承担全部的相关费用)人员的更替以及支教时间短暂;毫无经验的新队员从老队员的经验里得到的恐怕少得可怜,于是一批批新老队员不断地留有遗憾;支教队员的安全也存在问题。

2.当地的教育(当地的老师):短期支教队员的前往给当地学校老师及孩子家长带来了太多的压力,支教员教课内容新颖(内容,可以教基础内容);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容忽视,其家庭收入根本无法支付更高学历的求学费用有可能教育出糟糕的学生; 4,短期支教的功利化发展趋势:

(留守儿童得以托管,给当前社会解决了一个难题,同时对于输出支教队员的相关学校或机构,短期支教给其带来了不可预估的名声和资源)有物质上的帮助,力量有限,但微薄之力也是一份力量。

实例1:2009年实施了两年的北京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计划不再坚持,改为长期支教(当时“我们未来还是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赵凤桐表示)实例2:网上一份调研结果表明,有78%的受教学生为大学生哥哥姐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到遗憾和苦恼。→回乡支教,是可以改进的。

实例3:

2003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财政部、人事部的支持下联合发起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一计划的开展为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正式化及规模化拉开了序幕。2005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了“继续把农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鼓励大学生到经济落后地区开展教育支援活动,7年间约有7万余名大学毕业生被动员到西部基层进行服务。实例4:据《中国青年报》所登载的一篇调查报道数据显示,虽然95%的受教学校认同大学 1

生短期支教,并表示支教有效果,但同时有95%的受教学校担心支教后新学期校方教学困难,85%的受教学校担心支教后新学期受教学生上课会不专心,95%的受教学校担心支教后新学期未受教学生会跟不上正常课程或有心理负担,这些都给学校接下去的教学造成压力,100%的学校担心受教学生的安全问题„„当课堂恢复到老样子,孩子们心理落差很大。实例5:卢安克,德国汉堡人,从1997年至今,他在中国广西的大山里已经待了十年,辗转多处山村,过着城市中人难以忍受的简陋生活,支教十余年,持续关注中国留守儿童的的教育问题。

实例6:徐本禹,2003年延迟华中农业大学公费读研,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岩洞小学与大水乡大石村大石小学支教,因天涯社区的文章《两所山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而被中国人所熟知,后获选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人物”。

实例7:《 中国青年报 》(2011年11月10日)董亚宁当时在是同济大学机械学院的研三学生,来自全国闻名的高考状元县——甘肃省会宁县,读大学时接受过浙江一位企业家的资助,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他在学习之余经常参与一些公益助学活动,后来专门成立了一个公益助学组织——“千里草助学计划”。董亚宁没有停留在调研阶段上,而是考虑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事实上,他所发起的“千里草助学计划”就一直在探索一种科学合理的短期支教模式。

“传统的短期支教选择地点往往是离家乡很远的贫困地区或是学校附近,而千里草助学计划模式选择了在回乡支教的理念下开展大学生短期支教。回乡支教就是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甚至回到自己的母校开展支教活动。”董亚宁自己这几年都是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短期支教。“大学生支教的经费往往有限,而寒暑假回家的同时可以开展支教项目,一举两得;而且回乡支教的大学生都是当地人,可以用家乡话与孩子们沟通,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种亲切感,很容易与孩子们交流,也容易得到家乡乡亲们和教师们的认可。”

而针对短期支教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培训和管理困难的问题,千里草助学计划模式运用了“太阳币计划”管理和培训大学生志愿者,设置各种任务,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任务后,将获得相应的“太阳币”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方可申请参加短期支教或申请组队开展短期支教。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过滤”掉那些凭一时冲动加入的人——“农村的孩子伤不起,很多城市大学生不明白这一点,有些人还真是不去为好。”

董亚宁的团队还通过大量调研并请教专家,根据山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特点,编写了一套《微笑成才五部曲》教材,分为自我认知、道德养成、智力培养、人生导引和探索实践五个板块,而且课时也符合短期支教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支教大学生还会把教材、教案以及教学理念留给学校的老师,并聘请骨干教师担任项目点负责人继续推广《微笑成才五部曲》,“原本作为服务对象的老师,将转换成提供服务者,将‘支教’继续延续下去。”2010年8月,董亚宁带队首次在陇南灾区土蒿小学、苇子沟小学、宋坪学校及南康学校开展《微笑成才五部曲》项目,又于2011年2月在甘肃会宁八里中庄小学、土门乡中心小学及八里陈去小学3所学校开展,项目期间邀请当地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老师、家长及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不论项目前期筹备、实施过程,还是后期保障机制,都相当顺利。“我们是设想把千里草助学计划短期支教模式打造成为一个连锁体系,从模式到内涵,构建统一的、标准化的模板,这样才可被更多的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复制。”董亚宁信心满满。

突破点:“大学生支教”是必要的,而其存在的问题是可以在不改变其“短期”及“支教”的性质下,通过制度规范解决的,因而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利大于弊的。

依然有68%的受教学生在支教后认为学到了知识,并且有95%的受教学生表示喜欢大学生教学,以上问题都属于客观问题,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更加科学的支教模式来得到改善,这里主要是指规范在支教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关于心里落差:我们可以改进:“入乡随俗”,我们可以尊重山区平时的传统教学模式,总之就是可以避免的。

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虽然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呈现出“鸡肋”乱象,但在中国乡村教育整体趋于衰落的情势下,这种支援方式无疑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治标难治本,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需要国家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改善乡村教育条件,使大学生“短期支教”自发地变成“长期支教”,扩充乡村教育资源,遏止其衰落的势头。只要安排的足够科学,考虑的足够充分,绝对是利大于弊,不管是对志愿者本身还是当地受教学生。

请那些对短期支教有偏见的人到大山里看看,看看他们需不需要我们的帮助,需不需要我们的关怀,需不需要我们的支教。就算我们的支教活动的确不该开展,那也请你关注一下山区,给他们捐点书,捐点衣服,捐点爱心。这次我觉得唯一的遗憾就是送给孩子们的东西太少太简陋了。(长期支教:可操纵性不强)

现状是:要建长效机制,面临着资金匮乏、难以和当地长期合作等诸多机制限制 每年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利用长假进行支教工作,他们的活动大都集中在10天至20天内。

大学生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到偏远地区,把五彩缤纷的梦想种进孩子们的心里,获得了当地师生的赞誉。

实例:林芸生是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的大二学生。他说:“回去之后,我们计划联络其他院校的法律院系,由他们每年来完成‘接力’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努力将学生们支教过的学校发展为实习基地。今年7月,在学校的支持下,该校生命科学学院与湖北省麻城市教育局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师大将在麻城县建立暑期教育实践基地。每年暑假,学校都会派出一定数量的学生到麻城参加教学实践活动,麻城当地则将为大学生们的支教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成立于今年3月的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基金,是本次新疆支教活动的组织者,立志要在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取得突破。仅对新疆支教,基金就提出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在未来5年内,选派1000名大学生,志教100所新疆中小学,资助2万名新疆中小学师生等。“尽管这次支教新疆还有些不足,但是这毕竟只是开始,我们最终要建立的是‘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长效化’的志愿支教活动。”基金秘书长傅道迅说。

而在该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齐维京看来,每年为数众多的大学生去各地支教,还能起到一个信息中介平台的作用。

齐维京认为,每年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支教队伍,深入老少边穷地区,如果仅仅从事短时间的支教活动,将不利于最大化地发挥支教队的作用。“这么多学生花了那么多精力、那么多钱,舟车劳顿地下到最基层,我们是否可以更充分地挖掘他们这一趟的价值?”齐维京说。

志教基金依此提出了“整合”的概念。齐维京介绍说,该基金将致力于改变“各自为战”的状态,不仅整合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支教资源,也要整合被支教地区的资源,使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效益最大化。“总而言之,我们一方面资助和帮助全国各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一方面要通过资助、授课、长期联络等多种方式,照顾和关爱当地师生。”

1.出发点不能定性全部。短期支教对志愿者也是有一些好处,只要团队的领导者或者说倡议者的目的是纯粹的,并且可以对团队成员的支教行为加以严格的规范,不管支教队员的目的是否纯粹,只要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并能在约束下做好一个支教老师该做的事,带去正面的能量,那我们又有什么好强求和质疑的呢?因此这就要求团队具备一定识人的能力,能够在选拔过程中尽可能的把机会让给那些真正热心公益同时又有能力的同学。不管你目的如何,至少你去了。如果你肯全力以赴去完成这个任务,去认真做调研、备课、与学生交流相处、上好每一堂课,你就完成一次好的支教。

2.没有人会否认保持长期教育关系的好处,但是对于支教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借此来抨击支教无用,媒体也经常报导一些长期支教的大学生来树立榜样。

支教活动: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互动型公益项目,以大学生短期支教为代表,也包括乡村冬夏令营、乡村学校或社区寒暑假读书会等其他形式。这项目一直以来,“旁观者”的批评声和“行动者”的反省声都不绝于耳,但却始终顽强生存乃至蓬勃发展。

此类项目的更重要的受益者,是大学生志愿者,而不是乡村的孩子们。由于体制和方向的问题,大学生在现有框架下的任何努力和坚持,都不能弥补他们在国内接收高等教育缺失掉的环节。而公益和志愿者精神,我以为乃是让大学生涯得以完整的一剂“良药”。公益和志愿者精神,只能通过实践去习得。在公

益行动中,大学生将更加懂得爱与被爱、懂得现实与理想、懂得纯真与感动、懂得责任与坚守、懂得团队与宽容。

1899年时,美国的高中以上学历者仅有10%,正是通过积极参与慈善公益和各类志愿活动,成长起大量的管理和领导人才,为美国这个超级强国百年来的发展和成就提供了骨干力量。无论大学生们参加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公益项目,不管这个项目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这个项目的时间是长是短,只要他们是自愿和志愿的,都值得大声赞扬,都应当尽力呵护。大家都知道美国最成功的支教类公益组织,很可能也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支教组织是为美国而教。虽然独立调查明确显示,“为美国而教”的志愿教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但诸多媒体最常用(可能也是“为美国而教”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评价却是:“为美国而教”的最大影响不仅仅在于它为美国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输送了一两万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为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社会责任心和有领导能力的骨干。连“为美国而教”这样系统化的长期支教项目,更重要的价值都在志愿者自身,更何况寒暑假支教、夏冬令营这种短期项目!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这是企业乃至各类面向成人的培训中,培训师常常喜欢引用的一个故事,如下:有个牧师苦苦思索隔天的讲道内容,5岁的小儿子在旁边不断要求爸爸陪他玩。于是,牧师拿出一张印有世界地图的报纸,撕碎并嘱咐孩子拼好粘起来。10分钟后,孩子兴高采烈地跑来说拼好了。牧师十分惊讶,一个5岁的孩子怎么有认识世界地图的能力呢?只见孩子分得意地说:“很简单啊,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像,所以我就把纸翻过来。人对了,世界就对了。”牧师顿觉豁然开朗,第二天他讲道的题目就是“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哲理故事,因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总是会遇到这种一体两面的问题。大学生短期支教类公益项目,大学生的成长和农村孩子的成长(以及学习和教育等更系统性的问题),就是一体两面。有一个远比大学生短期支教有名的多的一体两面问题。亚当斯密在自己的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中,最著名的论断是:

在自由市场中,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就是经济学的一体两面问题。马克思倡导优先解决公共利益,并试图以此带动个人的幸福。而亚当·斯密,在理性洞察了“人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以此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繁荣和富强的基础。(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以为与斯密的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老子、斯

密和牧师的儿子,用他们面临的问题去跟大学生短期支教类公益项目做类比,并不十分恰当。但我以为,当人们面对一个异常复杂的一体两面的问题时,选择简单的一面,然后长期专注于此,才真正有可能解决简单一面的问题,并且同时也(出乎意料之外的)把复杂一面的问题解决了(或者至少向解决方向大大推进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我因此也特别相信,在大学生短期支教(或者冬夏令营)的公益项目上,只要大学生“”了,农村的孩子就“对”了;大学生成长了,农村的孩子必然就成长了;大学生真心的努力了、付出了,农村的孩子就得到了;大学生只需做到无愧于心,农村孩子的阅读问题、学习问题、教育不公的问题,就又向着最终解决迈出了一步。你们其实不必要反复纠结于“短期支教究竟意义何在”,“我们出于爱心的公益实践会否给孩子们带来伤害”,“面对如此复杂真实的农村教育问题我一介书生的小小行动真的有多大作用”„„等等这样的反思。正如在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中,一个以正当方式追求个人利益最优的人,不必反复纠结于“我的行为是否伤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一样。你们也不必过度拔高自己行动的短期意义,认为“我们就是要直面和挑战农村教育的极大不公,为中国教育的变革发挥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光和热”。其实大学生某种意义上就是那个牧师5的孩子吧,世界地图的确是目标,但我们当下先解决自己最熟悉的问题,同时获得成长、种下公益志愿和解决教育不公的种子,这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会长大,会开花结果。大学生短期支教或冬夏令营,许多时候都有各类主题的,有推动阅读的、有面向乡土教育的、有音体美学习类的、有倡导“全人”教育的。这些主题设定都很好,但你不能说,因为我们机构专注于这个(素质教育的)主题,所以我和你提到的大学生公益项目不一样,我们的主要受益对象就是农村孩子。从小道理上,我以为这样的主题设定有助于你们的项目做的更专业、更有成效,更有助于一体两面“难”的一面问题的解决(至少不会做“应试教育”的帮凶)。但从大道理上,不论你的主题是什么,大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体两面的“简单”一面,都应该放在第一位。理解了我的思考,才能更好定位和设计项目,才能更恰当设定可以达成的目标,才可以让农村孩子们更开心更有收获,才能让大学志愿者们更加坦然自己的选择,才不为网上旁观者冒充农村孩子炮制的虚假批评所吓倒。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是否会(因为失误或支教时间过短)而伤害当地孩子,梁晓燕老师有过个说法,我很推崇:(大意是)大学生志愿者有这种想法,表明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当中,你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我想特别补充一点的是,当你不小心表现的不完美,甚至有一些失误时,你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而你如果尽力而为了,用真心去做这件事(短期支教),孩子会感觉的。如果你表现的更加优秀一些,不经意在孩子的心目中创造出了(哪怕只有一个)精彩瞬间,这瞬间会变得永恒,对你,对孩子,都是如此。改变一个生命,时间的长度不一定可靠。许多时候,一天、一小时、甚至一分钟,真的能够创造奇迹,这就是“永恒瞬间”的价值。是否能在短期支教中创造“永恒瞬间”,最重要的不是专业、不是技巧,而是爱和真诚

第四篇: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弊分析

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弊分析

反方: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短期支教是指社会机构、学校机构、学生社团所组织在一段较长时间(本调查中指低于一个月)内规律进行支教活动,此类支教具有一定的组织性,支教的时间、次数、地点一般是固定的。

1、支教者动机问题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大多数大学生支教者都将奉献爱心,为支教地儿童带去希望作为自己参与支教活动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为了丰富自身的阅历,完善自我。但是,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的功利性正在不断加强,这一问题在短期支教中尤为突出。许多学校社团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些缺乏责任心的大学生参与支教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能够在简历上多添一笔。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使得社会对当前大学生短期支教开始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

2、支教时间问题

支教时间短、选取时间段尴尬是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短期支教多将时间安排在寒暑假,周期多为10至20天。在时间点上,被支教地学校已处在放假状态,如若要求学生继续接受教育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现实的,所以说能接受到教育的孩子其实数量有限且不固定。另一方面,支教周期过短,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被支教者可以得到的知识以及技能上的提升微乎其微,支教者所能做的最多的也就是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输入新的观念,但其影响毕竟有限。

3、支教活动延续性问题。

大多数短期支教活动在结束后即与被支教地失去了联系,不再有后续的交流,这使得活动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为大学生对支教地孩子的影响有限,如果不能使之保持长时间的交流与接触,譬如简单的书信往来,那么那些曾经接受过支教帮助的孩子很难在今后的成长中接受良好的引导。

4、支教者的素质及技能问题

大学生支教者在知识储备上已完全胜任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技能上,大多数的支教者都缺乏经验,所以极易出现课堂混乱,学生难以管理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的得不到保证。同时,支教组织者在课程安排上的不科学与不合理也会导致支教效果的不佳。另一方面则是个别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低下,在支教当地留下不好的印象,使得被支教地产生反感情绪。

5、支教资源分配问题

由于资金、地域等限制,许多大学生支教团队在选择支教地时并不是将最需要支教的地点放在第一位,而是选择愿意接受支教,又便于自身开展支教活动的地点开展活动。这样一来,就极易造成支教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往往是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得不到支教帮助,一些并不需要支教的地方却成为支教团组织者积极联系的对象。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上面所提到的支教功利性目的也存在一定关系。

6.支教必要性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受支教地对于支教团体的到来都表示欢迎,尤其是有些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根本没有必要接受大学生支教,对大学生支教的态度比较淡漠。

从大学生本身素质和支教动机进行分析。

1,大学生没有教学经验,非专业,上课力不从心。很多大学生都有投身支教事业的意向,却并没有充分的了解支教的具体情况,不了解究竟要付出多少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很多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在课堂上获取的,传统死板,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对教师行业也不够了解,自己知识都掌握的不够就去教书育人,多少有些牵强。课堂成了实验室,学生们成了试验品,由此看来空有一腔热血和一颗真心远远不够。

2,大学生很难融入到学生群体和周围环境中,交流共同成问题。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语言不通等不同原因,大学生支教往往会出现即使在乡村学校教书,也没法跟学生有深入交流,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由有新鲜感到厌倦,态度上的难以转变使一些大学生把支教当成了一次乡村旅行,无法消除隔阂全力融入,甚至自身有潜在的优越感,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太高。

3,跟风现象严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动机模糊。一些大学校园里组织的支教活动往往是报名参加,一些大学生因为新鲜感就从众加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支教的人员鱼龙混珠,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无法全面掌握,对纪律的不了解,也给团体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

二、在被支教的学校和学生心理方面分析。

1,从学校方面来说,接待大学生志愿者几乎成了每所小学校长的头痛之处。有大学生要来支教,盛情难却,大学生来了,热热闹闹来了一星期,接待费用和付出的接待时间不说,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新的知识和教学方式倒是有所得,但大学生走后一切又恢复原状,学生在一批批的大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来回往复,手足无措乱了阵脚,又对原有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质疑,教学效果自然不必言说。

2,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社会少,单纯质朴。大学生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对没有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一般都会囫囵吐枣照单全收。大学生对他们来说是新事物,他们既用崇敬的眼光看待又有模仿学习的心理,如果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不够,不能做到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学生们接受到的新思想和观念扭曲,对学生心理发展未必有益。另外,这些“流水的兵”总是来了又走,走了有来,长此以往,学生心里会有本能的排斥心理,感情受到了伤害。

支教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六类:

① 支教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体现在:高校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对支教活动缺乏宏观统筹,没有做到按需分配。缺乏对支教的必要的激励机制。支教社团的管理问题,如没有严格进行支教志愿者的选拔与培训,支教前与受援学校的联系沟通不当,没有做好志愿者与受援学校的桥梁工作。支教社团新老成员之间缺乏支教经验的传递。在支教中,缺少对支教工作的组织管理跟踪评估,负责人缺乏及时调整支教活动的措施。

② 短期支教时间短与轮换制的问题。体现在:支教时间短,人员更换频繁。蜻蜓点水式的短期支教毫无效果,反而导致受援学校的不配合。轮换制造成教学不稳定,加大了学生的适应困难。只能简单的解决受援方一时的困难,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一次性支教等支教严重缺乏连续性。

③ 支教教学方面的问题。体现在:志愿者缺乏必要的教学技巧、没有完善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没有连贯性。教学中忽略细节。扰乱正常的教学进度。不能掌控课堂。缺乏对自己和他人授课方式的思考总结。

④ 志愿者的支教认知问题。体现在:缺少对支教的全面认识,盲目乐观或担忧。缺乏与当地老师的联系沟通,对当地教育情况不了解。缺乏一定的领导能力,容易被突发事件影响整体的教学计划。极少部分的志愿者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小部分志愿者支教动机(如学分、旅游、简历)不纯,缺乏社会责任感,将支教形式主义化、功利主义化。志愿者的某些不良行为甚至可能影响到学生。⑤ 受援学校的问题。体现在:学校不重视、不配合,有戒心。不想让志愿者占用课堂时间。受援学校学生瞎起哄,一味的追求娱乐新奇而忘记了支教的意义。

⑥ 支教经费问题。体现在:志愿者需要自己支付一部分甚至全部经费,影响支教热情。

海市蜃楼与循序渐进;‘

第五篇:大学生短期支教问题及分析

1大学生并不专业,所以很多问题并不见得能够很好的解决,会有误导。(在这里下套,如果对方说只是教课本知识,那么就可以反问支教的意义在哪里,课本知识老师都会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支教最重要的是教思想,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暑期辅导班监督写作业)

2.学生们不见得喜欢假期还要被支教(下劳逸结合的套,教育局都反对假期补课这种过度的)。

3.短期并不见得会教多少知识,却可能会让学生们产生对比,从心里抵触原本的老师。(大学生毕竟从城市过去的)

4.打乱原有安排

5..很多大学生是抱着丰富阅历或者有其他目的而去支教的,目的并不纯粹,只是当做一个镀金工具,这样又怎么可能教得好呢

6.作为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不规范的指引教育么?谁能保证支教大学生的基本教育素养?可以强调教育的严肃性与重要性,然后结合支教大学生具体的情况去说明支教的大学生不完全具备应该需要的素质。可能造成的误导对别人家的孩子是很深远的。

7短期支教让学生短期内经历适应和分别过程,频发性的假期支教活动会带来学生的心里落差感 城里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落差,9.短期支教,人员回来后是否能及时补充上空缺。

10.儿童对于频繁更换老师是否产生没有老师愿意在这里教我们的想法。

11.短期支教,所有支教者都来不及连接当地情况走马灯一样的走过场,是否有利于教育。

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短期志愿者与孩子时间短,往往刚熟悉环境就要离开,在心理和教学上对当地学生都是比较大的打击,自己还会沉浸在那种离殇之中不能自拔。

其次,短期支教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素质类课程”为主线。相对于该校老师平时的上课,短期支教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新鲜又好玩”的。虽然学生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里,开拓了眼界,增添了兴趣,但由于短期支教很难注重到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复和测验,使得这些效果很难维持。在正常开学后,这些类似有效的教学成果又可能会和本地老师习惯上的教学方法相抵触,产生一些“副作用”,影响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巩固。

最后,短期支教团体在组织能力、策划水平、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招致一些麻烦:比如队员之间的矛盾、团队与校方的矛盾、课堂纪律问题、校园安全问题、支教交通、支教环境、支教心态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很多志愿者真正到达以后,会觉得“体现不出意义”,甚至“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组织方在组织了几次短期支教后,也会因为主要负责人的热情转移或现实问题,而中止本来就“见效甚微”的支教活动,可以想象,一两年后,这些支教效果就荡然无存了。

1.短期支教往往在财务问题上不正规,如涉及与大基金会合作,会承担较大财务风险。2.短期支教在志愿者考察录用、培训、督导方面的要求比较低,支教团队鱼龙混杂,增加组织安全隐患。

3.短期支教前往的支教地点很随意,可能来自驴友介绍或负责人的一次游历,对支教环境并不能非常好的了解清楚,存在安全与环保方面的隐患。

4.短期支教在宣传方面会比较夸张,可以说有了几天的经历就铺天盖地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对宣传对象没有加以保护和隐私处理,对支教地采取尽量曝光的方式等宣传手段,都是不合适的。

5.短期支教团队一般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志愿者守则,在支教期间队员无法得到有效约束。诸如饮酒、吸烟、赌博、游览、感情、人际等多方面都可能存在极大隐患,严重影响支教效果。

6.短期支教教研,由于没有与当地教学进行教研和教学秩序上的对接,志愿者排课会比较按自己的优势科目考虑,课程会尽量以好玩吸引学生为主(这也是缺乏教学经验的一个反映),无疑会造成教学冲突,即便校长老师不说,支教组织负责人也应该充分体察,予以避免。

不同地区存在文化差异,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情况,难以顺利展开教学 数量不代表质量,宁缺毋滥

下载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一些感悟和建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一些感悟和建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终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们xx好: 下面由我代表我方进行一辩立论陈词。我方观点是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定义: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

    大学生支教感悟

    我的支教感想(心得) 2013年11月我带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我院组织的大学生支教活动。现在回忆起在这次支教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和玩耍的情景,真的让我好像又回到了我的......

    大学生支教感悟

    在六龙中学支教的那些回忆 当我站上讲台的那一刻,终于明白了那个神圣的位置,她承载着一种责任与使命。 作为其中的一名支教负责人,作为一名从贵州大学走出去的大学生,家乡这短短......

    短期感悟

    通过这2个月来的工作和学习,我感觉自己在不断成长,获益良多。作为一名新老师,我认识到不断提高,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自身的学识的重要性。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

    短期支教策划

    2009年寒假农研会赴兰考县官寨村支教策划书 一, 活动时间:2009年1月日——1月20日二, 活动背景:由于国家的应试教育体制和农村教育水平相当对落后的原因,许多农村小学只开设了语......

    2021年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总结

    2021年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2021年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总结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一个宁静的小镇。峡口给我的第一印象宁静安逸,来到峡口后团......

    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总结[全文5篇]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支教活动作为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今天写写帮文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总结,希望对......

    论大学生短期支教热现象

    论大学生短期支教热的现象近年来,伴随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等国际性赛事陆续在中国登陆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热潮,再加上社会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