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一辩稿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大家好!
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特点在于其无偿性,公益性。大学生短期支教则指大学生利用寒假或暑假进行的公益性支教活动,一般不超过一个月(中华支教网定义)。我方判断的标准是:短期支教是否能够真正改善支教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否能将当地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我方理由如下:
第一,短期支教相比较长期支教弊大于利。短期支教时间短,缺乏连贯性,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志愿者都是一次支教,并且大多数志愿者对贫困地区的课程设置,学情都不太了解,通过几天的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习惯稍微了解,支教就结束了,缺乏连贯,受益甚微。并且短期支教相较于长期支教缺少当地教育部门这一纽带,导致缺少监管和长效机制,以至于每次新的志愿者来就要开启新的教学活动。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第二,大学生短期支教相比较教师短期支教弊大于利。目前尽管大学生短期支教有简单的筛选和培训,当毕竟是大学生,相关的教师经验和理念无法与在职老师相比,大学生根本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水准,导致学生接受错误知识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到中西部贫困地区短期支教的动机依次为:“实现自我价值占50%,锻炼自己能力27.1%,体验生活和履行大学生社会责任各占8.3%,不难发现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最主要目的在于自己受益,而不在于当地教育的改善,与老师短期支教有本质的区别。在上个月的17日,四川全省教育工作会上宣布今年将实施“藏区千人支教计划”,全省将派700名优秀教师到32个贫困山区进行短期支教,同时贫困山区也将选送300名教师到内地进行学习。我方认为后者对于落后山区教育的帮助更明显,更实质。我们从来不否认大学生支教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一定结合种种情况,理性应对和分析,一定不能好心办了错事,大学的自由烂漫,精品店的琳琅满目,上班族的西装革履,酒吧夜市的灯红酒绿吸引着这些从未出过家乡的孩子,但是,事实终究残酷,他们光靠向往走不出去,他们面前的哥哥姐姐只能陪他们一个月而不是十年,我们志愿者描绘的蓝图最终还是会像泡沫一样碎掉。情怀流转,大学生支教,别只顾感动了自己!谢谢
第二篇: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一辩稿
主席、评委们大家晚上好:我方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首先,支教,是指支持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大学生短期支教,则是大学生社团或公益性组织发起的寒暑假支教志愿活动。
然而,如今的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出发点偏离了支教的真正宗旨,形式主义严重,缺乏实际意
义。据调查分析,如今近73%的大学生把支教当作一堂必修课来看待。导致大学生过多考虑其在支教过程中的锻炼和提升,主客体颠倒,利己性较高,而忽略对小孩子的影响。
二、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教学效果不佳。据调查,支教大学生团队以在校的本科生为
主体,90%则是以大
一、大二的学生为主。所以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教学经验,不利于教学。更何况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短,大学生和孩子们的磨合时间有限。其中80%的团队每年更换支教地点,队员更换也很频繁。其教学内容不完善又缺乏创新,常是边备课边教学,导致教学质量差。
三、大学生短期支教后期工作存在不足。首先大学生短期支教会使教学主体产生心
灵创伤。据调查78%的受教学生为大学生哥哥姐姐的匆匆离去感到遗憾和苦恼。而且,大学生对于更加需要关爱的儿童缺少耐心,不利于这些儿童的心理成长。其次,大学生短期支教结束后会导致支教后新学期校方教学困难。据调查,60%的孩子在支教后感觉到自己学校的老师教学水平不高,78%的孩子认为相比支教期间,平时上课刻板无趣,所以排斥课堂。最终导致了新学期校方教学困难。
四、大学生短期支教增加双方经济负担。大学生短期支教所需的经费一般由高校提
供,而多数情况下,超出预算的支出是要大学生自掏腰包的。而大部分大学生又没有经济来源,所以他们会有经济负担。再者,大学生支教的地方多为贫困地区,学校自身条件较差,在为支教大学生提供教学设施、解决食宿问题时也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
总而言之,我方并不否认,大学生短期支教可以使得大学生得到锻炼。但是这样十几天甚至几天的支教活动,究竟能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如今的大学生短期支教机制上存在明显不足,孩子们并没有通过大学生短期支教获得过多有用的的东西,反而是给他们心理带来一定的创伤。综上所述,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弊大于利的!
第三篇: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三辩稿
【短期支教想要达到的效果有哪些?】
一、1.你方是否觉得教育是长期性的? 否:请正视现实
是:达成共识,-----那你方认为短期教育可大幅提升地区整体教育水平? 2.刚刚您方提到短期支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外界,那您方认为,这足以使他们走出去吗?
二、教学课程如何安排?如何调整和原有教学计划的关系?
三、1.对于受教者群体属性有何分析?对于短期的关怀消失后的创伤如何看待? 2.对于绝大多数支教者带有目的性,功利性的支教如何看待?目的不纯粹的支教活动是否会中途夭折?3.如何保证大学生具有相当的教学技能,筛选机制的效果如何保证?
小结:1.短期支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教育应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应过分强调短期的效果,我们应全面地去看待这个事情,不应只看见其利而看不见其弊。短期支教固然可以开阔思维,认识外面地世界,但短期支教却没有实现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能力,落后地区的教育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大幅度提高,且缺乏后续配套的教学计划,短时间内支教者难以掌握受教学生的情况,每年的志愿者在更换,没有留下教学纪律,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容易使受教学校接受的知识没有系统性。从而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预期效果。
2受支教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比寻常学生更加渴望情感,心思也更加细腻,支教者的来去匆匆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没有人愿意留在这里的想法,大学生支教者固然可以给受教学生带来温暖,可以之后呢?片刻的欢愉留下的是长久的落寞,大学生一手打造的纽带由大学生自己切断,这难道不残忍吗?由于短期支教在时间上的限制,根本不可能开展大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内容上只能是形式上的心灵关照和精神激励。但是,这种形式上的精神教育所能够产生的效果必然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在贫困地区的教师或是学生看来,城市大学生的高谈阔论可以用“风凉话”来定义,想要真正感召他们,没有持续的付出是不可能的。据调查显示,近90%的大学生仅支教一次并不再过问支教。纵有少部分仍保持联系,却因处于不同的环境中而心态有所变化。3短期支教因其短期性,很少能够与当地学校老师达到有效的沟通,易于原教学计划起冲突,支教活动中的教学基本上以素质拓展类为主,以游戏等生动的形势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因为支教时间的限制,很难知晓孩子们的掌控情况,而且没有反复的教学,令得教学效果下降。
大学生短期支教常常是“一生经历一次,一次经历几天”,缺乏长效传递教学机制。对于支教队员来说,每一次支教都是从零开始,而这种不成熟、没经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每一次都接受全新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而每次接受知识的偏差与不同则会给学生造成知识体系的混乱,甚至是对当地教师教授知识的怀疑和自身知识体系的崩塌。
第四篇:短期支教弊大于利四辩稿
盘:
一、关于短期支教提高自身能力
1、请问对方辩友,短期支教究竟能提高自身什么能力?
2、作为一个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自己还没有良好的沟通教学能力?(对方辩友既然有良好的沟通教学能力,那么对方辩友应该就不需要通过短期支教这个过程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了)
3、根据同济大学对大学支教团队的研究显示,65%的支教大学生存在对当地环境不适应和与受教学生沟通不畅的情况,在没有掌握良好的教学沟通方法的情况下去进行支教,这样是不是不合理的?
(支教大学生在没有掌握科学方法的前提下就盲目去支教,这就造成了62%的校长坦言先前支教的大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不良影响,这是不是不合理的?)(关于短期培训的问题:对方辩友认为只需要进行了短期培训就可以进行支教,那么也就是代表您方认为短期支教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吗?)
4、根据同济大学的调查,90%的支教大学生只参加了一次支教活动,并且支教后不再过问,这是不是代表大多数的支教大学生认为自己所经历的没有以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的支教经历是没有意义的?
二、关于短期支教能带给当地学生新的视野
1、请问对方辩友,有55%的支教团队存在学生少,志愿者多的情况,是不是存在贫困地区学生被支教的现象?
2、有很多普通大学生的教学理念与当地老师的教学理念不同,那么在短短的一个假期内要让学生多次改变学习模式,这是不是会影响当地学生的学习呢?
3、短短两周时间,究竟能给贫困学生带来什么改变,一旦支教者离开,他们又要接受传统的教育,由于他们不能及时巩固复习支教者支教的内容,这样的支教是不是没有意义的?
三、关于解决教育资源贫乏问题
1、请问对方辩友,短期支教的时间一般为什么时候?(大多为暑假或寒假)
2、很明显这个时间并不属于正常上课时间,等到贫困地区那些学生真正开学了,支援者们也早已离开了,这样支教是不是不能解决教育资源困乏的问题?
结:
支教确实一项光荣的公益活动,然而大学生短期支教却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大部分支教大学生都属于非师范专业学生,而他们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难以合理地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尽管大学生短期支教是源于自己的一份爱心,然而这份爱心却并不一定有效,反而可能会带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很多麻烦。
关于对方辩友提到的观点,我想指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关于短期支教能够提高自身能力的问题。作为一个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在没有掌握足够的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如今80%的支教大学生没有提前准备支教内容的情况下,不应该去通过支教这个过程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关于短期支教能够开拓贫困地区学生视野的问题,作为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去合理地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开拓视野。短期支教的内容有80%的团队是临时准备的,并不构成完整的体系,其实这样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帮助。很多情况下只是支教大学生陪贫困地区学生进行了一些趣味游戏而已。
三、关于短期支教解决教育资源贫乏的问题,短期支教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处在假期,这并不能改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
短期支教很多情况下只是给被支教地增加麻烦而已,学校要为支教活动进行许多准备,根据同济大学的调查,100%的学校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这无疑增加了学校暑假期间的安全保障负担。
普通大学生没有合理地教学方法,不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同时由于短期支教时间较短,当地学生与支教老师之间并不能构成默契,这种情况下他们去进行贫困地区的教学支援明显是没有意义的。
况且,大学生这个群体还处在努力学习知识的阶段,不应该将宝贵的假期时间花费在短期支教上。相比于短期支教,大学生有很多更好地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选择,也有许多更有意义的公益活动可以选择。
我们不否认支教是一项光荣的活动,但是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去投身贫困地区教育,而不是利用假期这个短暂的时间由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大学生去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并不能满足贫困地区的教学需求,也不符合贫困地区的教学现状。因此我方坚定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第五篇: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一辩稿
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近几年来,有一类公益项目发展很快,即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互动型公益项目。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教指的是支援落后地区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工作,无疑,支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大学生短期支教则是把大学生这个群体,引入到支教这个活动中,这让它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落后地区,还包括了帮助大学生自我成长。基于是否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目的,我方坚决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理由如下:
首先,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是有效果的。大学生经受过高等教育,素质高、眼界宽,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经历过不同的人生,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认识比较全面和客观。他们能够更生动地引导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生们去认识这个世界,去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根据南风窗的调查数据显示,接收短期支教后,88.9%的学生想读大学,53.2%认为学习兴趣有提高;59.4%认为自信心有提高;61.3%认为孝顺长辈的意识有提高;64.6%希望像大学生一样帮助他人。在学生们的生命里,我们支教的十几天也许像那瞬间疾驰而过的流星,还来不及孩子让我们看清我们的样子,就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但至少能留给他们一道温暖的光亮。
其次,大学生在支教中成长了。其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支教活动后,通过克服支教过程中的困难,培养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意志品质和思维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净化和提升。其二,由于支教学校师资力量的缺乏,多数支教大学生即是任课老师又兼负班主任的职责。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以便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这为大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和应变能力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不仅仅是这两个方面,在公益行动中,大学生将更加懂得爱与被爱、懂得现实与理想、懂得纯真与感动、懂得责任与坚守、懂得团队与宽容。
我们其实不必要反复纠结于“短期支教究竟意义何在”,只要大学生真心的努力了、付出了,农村的孩子就得到了。如果你不经意在孩子的心目中创造出了哪怕只有一个精彩瞬间,这瞬间会变得永恒,对你,对孩子,都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安排得足够科学,考虑的足够充分,大学生短期支教绝对是利大于弊,不管是对志愿者本身还是当地受教学生。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