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开发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科学利用资源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当然,特定地段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以后运行维护的方便。
(2)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所在地的自然特色。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生态设计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人文原则是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居住区景观设计提出和演绎了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风尚、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宗教信仰等要素,
第二篇:小区景观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
———以郫县玉龙花园设计方案为例
网络教育学院 林业及园林高新技术与管理专业 向 科
指导老师:
摘要:园林绿化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关键词:小区设计、小区水景、玉龙花园小区、人性化小区
前言: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1.小区环境设计发展的历史
居住区环境设计最早发展于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大工业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政府和各界人士开始重视环境设计。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安全、舒适、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这得到广泛认可。
我国住宅规划则从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组团绿化概念,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9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一个新的选择尺度:景观环境,亦即住宅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是否和谐,是否绿意盎然,是否富有活力。这种生态的现代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理性化和理想化,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理想家园,居住区的综合环境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居住区绿地是综合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2.玉龙花园小区环境设计的构想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玉龙花园小区时应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居住小区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个可以看到的东西。因为视觉是精神的通道,人们所看到的东西应尽可能地做到是美的。玉龙花园小区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优美和舒适。3.玉龙花园小区的居住特点(1)建筑布局为混合式。小区的绝大多数建筑为行列式布置,少量的为周边式。(2)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和人口密度大,人均绿地少。
(3)周边高,中间低,小气候明显。居住小区的周边多为高层建筑,形成一个盆地结构,小气候明显。
(4)小区中居民一般都有小孩,这些小孩年龄段大多都在1-15岁之间,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人群。
4.玉龙花园小区设计中的考虑因素 4.1设计的人性化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
(1)注意晨练、上学放学、上班下班;从小区大门到家怎么走;沿路看什么;与邻居交谈;怎样通过环境显示身份与财富;闲逛;倒垃圾;寄信;傍晚坐在户外、各种游戏活动、散步等等;处理好种种行为之间的冲突,提供较为优化的适应性设计:做好容量控制、合理的交通安排、各空间的独立性及连贯性、各种设施操作的简易性、资源保护以及弹性的规划程序,将以上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反复比较取舍,最终达到优良的适应性与适合性。因此在设计玉龙花园小区时,在绿化带中加入了一个健身小广场。
图 1(2)注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如人们在推开门、走上台阶、入座时产生的行为对环境的要求,应通过观察及收集这些资料,将其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可以有效地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
(3)注意避免出现易导致人跌倒、绊脚之处;出现使人产生犹豫、相撞、退回的场所;还要尽量规避令人们产生明显的愤懑、恐惧、沮丧等情绪的地方。(4)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绿地广场的规模大小和形式要符合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休闲场合的形式既要满足大部分人又要考虑老年人及儿童的要求。
4.2做到小区设计的高质量
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0%。好一点的要达到50%以上,并要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 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4.3设计以绿为主
园林绿化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4.4绿化设计中的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4.5设计创新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虽然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这就是求园林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头脑灵活,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5.玉龙花园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图如下:
图2
居住区绿地设计在内容设置上要健全,同时应充分考虑各级绿地的服务半径。除中心绿地,其他绿地应尽可能的均衡布置,点、线、面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本小区注意到方便居民前往,将绿地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和居民区结合处。5.1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 5.1.1平面布局
平面设计中注重色彩的处理,绿地虽然要以“绿”为主,但也不能太单一,于是在设计本小区时利用了有色植物如红继木、金叶女贞等或成片草花使绿地有一定的色彩变化。5.1.2立面设计
本小区的立面设计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结合。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等来塑造立面效果。大片绿地则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营造。同时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5.3植物配置
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绿地的绿化效果主要靠植物来实现,为创造出舒适优美的居住区环境,植物选择与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采用阔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相结合,不同花期的草花与木本花卉相结合,使绿地一年四季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2)植物栽植要避免过于杂乱,要有重点、有特色,在统一中求变化,在丰富中求统一。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丰富植物种类,创造四季景观。夏荫(五角枫、广玉兰等),春花(白玉兰、春鹃、丁香、连翘等),秋实或彩叶(红枫、银杏、栾树等),冬青(蒲葵、海桐、黄杨等)。
(3)植物的选择注意适合当地条件,便于日后管理。应选择病虫害少,有地方特色的树种,如紫薇、红枫、银杏、毛白杨、国槐、女贞等。草花可选择宿根生及自播繁殖能力强的,如杜鹃、旱金莲、一串红等。在立体绿化面利用长春藤、紫藤等。
(4)少常绿,多落叶。居住区内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往往不足,特别是冬季,光强减弱,光照时间短,采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适当选择落叶树,少选常绿树。因此在本小区中选用的树种为国槐、毛白杨。
(5)无污染,无伤害性。居住区所选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应选无飞毛、少花粉、落叶整齐的植物,因此在本区中没有种植如夹竹桃、刺楸、梧桐、松等树种。
(6)抗污染。生活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CO、SO2)以及四周街道上扬起的灰尘。所选树种要有较强的抗污染特性,如:女贞、广玉兰、栾树、苏铁、黄杨等。
(7)选择有小果、小种子的植物,招引鸟类。栽植一定数量的结果实和种子的植物,能模拟出自然景观,引来鸟类,形成鸟语花香的环境,如:李类、菊类、串红类等。
6.玉龙花园小区具体园林设计: 6.1 花架的设计
架顶采用150*3800*100木方间隔平铺,下面以15800*200*200木方加以支撑,花架的柱身用直径0.2m石制圆柱体外面包木板,最外层刷透明防水漆。
图3 6.2.亭的设计:
该小区亭的设计采用中国古典的六角亭设计
图4 6.3 草地设计:
本小区草坪为游憩草坪和观赏草坪,因此选择了混播式草坪(黑麦草、羊茅等)。6.4地面铺装设计(1)卵石镶草铺地
图5(2)青石碎拼装地面
图6(3)青石步道铺装
图7 6.5水景设计
(1)一般仿造天然湖泊的方式,对人工水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与大环境的绿化背景融为一体。在水底设计具有抗污能力的垫层,因此在本小区水景以细卵石铺装池底。
(2)提高水源质量,采用水质较好的自来水作为水源,增加水体的互通性和流动性,从而防止在死角处各种污染物沉积,污染整个水体。因此在池边设有溢流管,池底有泄水管和进水管。
(3)在景观水的池底和堤岸避免了采用混凝土结构,都以细卵石铺设为主,不仅能够增加水体的环境容量,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还有利于地下给排水对景观水的补充与交换,进一步增加抗污染容量和自净能力。(4)水景周边植物以琴丝竹、红梅、红枫等再配以景石 点缀为主。
图8
图9 整体效果图 7.总结
要设计出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周 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3].苏雪痕.《植物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
[4].何平.《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5].李嘉乐.《园林绿化小百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年 [6].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7].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8].北村信正.《规划与设计的实践》.[M].日本技报堂出版株式会社,1972年 [9].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年
致谢: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是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人处事的道路。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8
第三篇:小区景观设计心得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应该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适合各种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的室外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小区中人群行为形成一般包括五个过程:
(1)若干个体聚集在一起为某一共同注意的目标而相互交往,相互影响;(2)受到某种特殊鼓动;
(3)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出现极化性的倾向;(4)产生为实现共同目标的行动;(5)对环境重新估计。
作为环境设计师,对人群行为的研究,包括活动者、伴随的活动空间环境的研究,量与形、空间与时间界限、形态特征的研究等等,是创立任何空间环境的基础。
物质环境是阻碍或方便人们的有意向活动的一种手段。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要关注在小区中居住、工作、过路、维修、管理的人,对那些最常接触环境、使用环境并与环境发生密切关系的人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分析他们如何感知、想象和感受场所,通过研究他们在一定时间循环中(一天)活动的踪迹,来评价一个场所,找出每一个场所的关键功能,作为设计该空间内在和谐的支柱。
一个好的室外环境支持有目的的行为,并与使用者的行为相适应,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了解居民是否有空间进行活动?地块大小、人的间隔有无拥挤感?有无相应的设施和管理?各种环境因子能否强化基地的气氛和结构?隐藏及显露的功能?有无足够的照明等等? 还要了解他们的各种行为:晨运、上学放学、上班下班;从小区大门到家怎么走;沿路看什么;与邻居交谈;怎样通过环境显示身份与财富;闲逛;倒垃圾;寄信;傍晚坐在户外、各种游戏活动、散步等等;处理好种种行为之间的冲突,提供较为优化的适应性设计:做好容量控制、合理的交通安排、各空间的独立性及连贯性、各种设施操作的简易性、资源保护以及弹性的规划程序,将以上各种因子之间的关系反复比较取舍,最终达到优良的适应性与适合性。
清晨,参与晨练的中老年人居多,应有就近方便的活动场地及锻炼设施。上班上学的车流、行人流,在方便快速通过的同时,可以见到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之后,在小区中活动的主要人群是老年人、婴幼儿及照顾孩子做家务的工人、维修工、物业管理人员等,照顾他们活动及和睦交往的场地及设施合理的交通就很重要。下午中小学生回来后,游戏活动的场所,应适当远离住宅,减少对住户的干扰。有限的硬质铺装应具有多功能性,方便球类活动。晚饭后应有宜人的散步环路,并设置休息交往的小品等。
设计中还应注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如人们在推开门、走上台阶、入座、挖掘、攀爬时产生的行为对环境的要求,景观设计师经观察及收集这些资料,将其运用到设计当中去,可以有效地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
设计中应注意避免出现令人跌倒、绊交之处;避免使人产生犹豫、相撞、退回、寻求躲避风雨的场所,还要尽量规避令人们产生明显的愤懑、恐惧、沮丧等情绪的地方。
良好的设计有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要求设计师注意观察,人们可能在哪里及如何交往(友善的点头、招手、巧遇;在车流边上欣喜地交谈;在隐蔽的角落亲密的约会等等),根据人们的行为特征,合理地组织交往空间。例如:散步道过宽,使人们不易接近,适当收窄可以促使人们在礼貌避让的同时,友善地打招呼,顺利地进行交往。
注意住宅区中使用者故意改变环境的情况:座椅重排、在观景窗上加遮阳板、爬围墙、在人行道上停车等。人们在入座前,有挪动后再坐下的行为特征,活动的坐凳则更适合人们使用。建筑的西南侧可种植高大落叶乔木,夏季防晒,冬季采暖。小区的入口及交通组织不合理,常导致人们破坏绿化、护栏甚至爬围墙。人们总是有就近、安全停放车辆的需求,楼道入口前的硬地铺装应尽可能地多功能化,适合活动及停车等多种需要,硬地周边种大树遮荫,加强硬地的渗水性,活动不密集处嵌入地被,软化硬地。
考虑各种空间的可达性,也就是使用者能够接触他人、公共设施、资源、信息或场所的程度,这是基地的基本优势,不同的社会群体——如老年人、青年人、残疾者等等,在涉及可达性方面具有多样性。私密性、社会接触、购物、工作或上学的距离、不同活动之间的臆想顺序,以及对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的各种规定等等,都是可达性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使用者认为足够的或最适度的可达性,包括使用者最需要到达的是什么。
小区中的使用者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包括人体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性倾向性。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始动力,也是个性化积极性的源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将会不断提高和发展,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了解人们各种需求的变化,为使用者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第四篇:小区景观设计流程
小区景观设计流程
前期设计:小区景观的前期设计是指在方案设计之前的一个资料搜集与构思整理的阶段,应看做是小区前期整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与小区前期整体规划同步进行。其过程组要是通过与开发方进行交流沟通,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现场踏勘,收集、整理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构思,绘制概念性草图,最后提交相应的设计成果。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指在前期设计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构思,解决各种具体问题,并最终落实到图纸内容的设计过程。在方案设计阶段,结构、给排水、电器等各个工种应参与到具体设计中,为景观设计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方案设计的文件编制,应包含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说明、经济技术指标以及方案相关的分析图、设计图及效果图等,其内容是进行投资估算的依据。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实在方案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各个工种初步设计(技术设计)
协作配合,从尺寸、材料、做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化和细化的过程,并应满足施工图设计与施工前期相关准备,部分植物、材料和设施、设备的订购等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初步设计的总体布置、主要用材和设施、设备清单等,编制景观工程的设计概算。经过批准的设计概算是景观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的最高限制,一般来说不得超过已批准的投资估算的10%,否则应重新报批。
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是在初步设计文件的基础上,补足各详图设计文件,确立最终细节做法及尺寸,确定各项指标要求,完成各个工种的全面完善的成套图纸与文件说明。小区景观的施工图纸应能提供场地、结构、管线、铺装、绿化、安装等工程的施工配置依据,满足植物、小品设施、建设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购置和非法准构配件及非标准设备的加工等要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施工图确定的工程量,编制施工图预算,经过审批的施工图预算,不应超过设计总概算。施工图预算是签订工程建设承包合同、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对于实行招标的工程项目,是确定标的的基础。
第五篇:我国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一、目前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存有的问题
1.植物种类与绿化模式单一、重形式、轻功能
目前我国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最突出问题就是绿化模式单一,从设计到营造都没有切实做到“功能第一”的原则。如对于居民的活动、休闲、游憩、停车等基本功能的考虑不周或缺失,景观营造侧重于设计图纸和外在形式的美观表现,使参观的作用代替了园林景观的参与性、共融性的功能和作用。很多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从整体角度看都在利用大片草坪里点缀乔木、灌木的方式,模式规划方面难以找到所要突出的重点与特征。同时仅种植几种常见植物的绿化方式易造成居住区绿化结构层次单调,失去园林物种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2.草坪铺设和种植面积过大,忽略植物群落配置,过于平面化,缺乏创新
在我国居住小区绿化方面,目前存有过分追求草坪面积而忽视质量的现象,且在空间营造上缺乏“林荫型”的立体绿化模式。大规模单一的铺设草坪既不科学,也不划算。草坪处在生长旺盛季节时,必须进行高频率浇水和修剪,维护管理费用是一般乔、灌、草组合绿地的3至5倍,而其发挥的生态效益仅是同样面积复合群落的1/4。据专家研究发现,大面积种植草坪会导致1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杂草共生,它们不仅和林木幼苗抢夺肥料、水分、阳光,还会导致动物与人类染上疾病,必须利用药剂喷洒才能避免杂草危害。同时大片的绿地不仅占用了人的休憩空间,更降低了树木可以做为绿色屏障、减少环境污染和噪音、改变小区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
3.设计与施工脱节,绿地率较低,没有形成组团效应
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对居住小区绿地率都有明确规定,然而开发商为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常常用绿化覆盖率一词误导消费者进而缩减绿地面积来扩大建筑密度;或是图纸上的绿地率在方案评审时已经达标,但因资金或施工等问题,投入使用后实际的绿地率常常达不到图纸要求。另外受到一些不可抗力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仍有许多旧小区绿化布置分散,只有零星的小块草坪点缀,既不能形成组团效应,也不能达到美化环境与净化空气的作用,使小区整体绿化效果大大降低。
二、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首先,绿化设计应从单一的平面化转向空间构成中的立体化模式。绿化是评价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绿化不应该仅是绿色植物,还要充分利用点、线、面、立体式布局进行立体的绿化空间设计,配合人们观赏、户外休闲、提升生态环境的作用。如采用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绿化,形成强弱不同的空间分隔;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美化、彩化硬质建筑空间;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实施乔、灌、草、藤本等不同植被的搭配方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在合理的满足人们观景、亲近大自然的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同时实现空间层次的丰富多变。其次,景观小品设计添加创意元素,因地制宜的体现城市风格与人文特征。景观小品的运用不仅要结合小区的绿化满足整体环境需求,还应充分考虑住户要求,着重加入人文内涵,突出文化艺术品味。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主题风格与特色适当加入创意元素,通过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功能、完美的细节设计等等多层次多方位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如:从人的生理、心理感受出发,优化景观小品的原材选择、造型设计、组合搭配、空间摆放,改进小区绿地的内部道线型等,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美学需求,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方便、安全、舒适、有趣的休闲空间。最后,设计要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实现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观赏和使用两个功能共融,提高其实用价值。设计师们必须充分利用园林的规划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特别是现代建筑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楼间一定要留出足够大的空间,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营造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环境。
三、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和形势要求设计者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和探索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这一综合性的课题,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绿色空间环境,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