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文秘人员新闻写作体会谈(合集)

时间:2019-05-12 03:4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商文秘人员新闻写作体会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商文秘人员新闻写作体会谈》。

第一篇:工商文秘人员新闻写作体会谈

工商文秘人员新闻写作体会谈

一、河北遵化工商局徐宝鸿新闻写作心得体会谈

一是激发热情。有认识才有行动有激情,有行动有激情才会有成果。写作是份苦差事,关键是要苦中找乐,自我加压。

二是做到“两多三勤”。“多看”就是要看文件、报纸,掌握上级精神,看别人的写作技巧,借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本领。“多问”就是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线索来龙去脉,提炼稿件的立意。“手勤”就是遇到线索,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不怕失败。“脑勤”就是多想问题,善于思考,发现主题。“腿勤”就是深入实际,到监管执法第一线发现线索。

三是把握“五求”。第一,求新。就是捕捉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在新的观点上立意命题,力争做到超前性、预见性与指导性;第二,求速。就是准确把握时效性,力争在最早、最短的时间内编报送稿件,提高采用率;第三,求高。就是站在高处想在深处;第四,求适。把好的经验、建议、做法及时编写成稿件,还要撰写一些倾向性、苗头性、对策性稿件,发挥其指导工作作用;第五,求实。敢讲实话,敢于暴露工作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借以引起关注,使问题尽快得到纠正、解决,使决策更加完善。

二、江西瑞金工商局钟小平新闻写作体会谈 走进社会看工商,跳出工商看稿子,拿起稿子看报纸

1、写稿前,走进社会看工商。即多从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其他群众等社会的角度搜集新闻素材,从他们身上发现工商工作的成效,不要老是在总结、汇报等公文材料中找素材。这样,就可以避免与别人的稿件雷同。

比如,我写过《瑞金食品市场变两相难为同喜乐》一文,基本上是从社会上搜集的素材,通过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市场主体的反映,侧面烘托工商部门在食品市场监管中所取得的成绩,而对工商部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则一笔带过。另一篇《瑞金广告整治“一箭封喉”》一文,则主要通过发生在新闻媒体、广告主和广告受众等身上的新闻事实来说明工商部门对广告市场的监管效果,从而进一步说明广告整治与效能监察相结合对广告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性。

这两篇稿子,如果仅仅从公文材料中去寻找工商部门监管食品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具体做法,难免会与别的地方雷同,也很难写出“新颖性”的特点来。

2、写稿时,跳出工商看稿子。即从一个普通读者(非工商干部)的角度对初稿进行推敲,理顺语句,调整结构,解释专业术语,避免使用地方性语言,尽量把新闻事实表述清楚。这样,就可以使普通读者看懂自己的稿子。

比如,我写过一篇《规范“留守学生”代管业遭遇界定争议》的稿件。其中有句“离学校5公里以内的学生一律只能作为通学生”的表述。稿件传出后不久,编辑打来电话问:“通学生”是什么意思,这是瑞金的习惯叫法吗?后来编辑将此改为“家离学校5公里以内的学生一律不能在校食宿。”两相对比,后者的表述就清楚明白得多。一是5公里是指学生的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指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二是由于工商报是国家级报纸,读者覆盖全国,把“通学生”(也有人的称之为“走读生”)这一地方性习惯叫法改成“不能在校食宿”,这样就能让更多的读者看得明白,弄得清楚。从那以后,我比较注意类似的问题,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新闻事实。

3、发稿后,拿起稿子看报纸。即仔细核对,反复琢磨原稿与见报稿之间的差异,找出所有修改、删减或者增加的部分(包括字、词、句、段和标点符号),想一想,编辑为什么要这样改,目的是什么。这样,以后就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比如,我写过一篇《“红色经济”红遍红都内外》的稿子,分别传到工商报《非公经济》专刊和《赣南日报》。这两家媒体都刊发了这篇文章。我通过核对原稿与见报稿的差异后发现,他们对原稿的修改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在标题的修改方面两者具有相同之处。前者改为《“红色经济”扮靓瑞金》,后者改为《“红色经济”遍红都》,两者都将“红色经济”的范围定位在瑞金之内,这与原稿中“红都内外”的表述相比,显然就更为准确。然而,两者对其中一段背景材料的去留却作了不同的处理。前者保留了“素有„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之称的江西省瑞金市,是红军长征的始发地。当年,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这一历史背景的交待,而后者却删除了这一表述。由此可见,瑞金的特殊历史背景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因为在全国有很多读者并不知道),而对当地媒体而言其新闻价值反而会更小(因为当地读者都知道这个,所以没必要交代)。

三、大连工商局谷长峰新闻写作体会谈 量体裁衣

--看《中国工商报》,对自己稿件定位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有这样一段言论:“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顾名思义,要想在《中国工商报》上多上稿,就要了解报纸的一切。针对《中国工商报》的特点,从报社老师讲课中总结一些内容意见,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摘录如下。

提高上稿率十个技巧:

一,要有自己的特点。

二,不要面面俱到,要找好切入点。

三,要鲜活一些,推荐使用“五段论”

(一):写一个事例;

(二):引出主题;

(三):介绍背景(目的、背景);

(四):具体做法;

(五)再写一个事例(例如对某企业的评语)

“五段论”有一个总体的目的:就是把文章写得新鲜而活泼。四,个别案例往大环境上靠,提升稿件的视野及价值,因此掌握大环境很重要。

五,提高投稿的针对性。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觉得大家应该更多地去了解《中国工商报》,了解它的不同版面适合什么样的文章。比如,对正报而言,每周三、四、六为综合新闻版,你都是否了解?不同的版面都有些什么样的文章?“查案现场”、“新闻人物”都适合什么体裁的文章?《中国工商报》的构成一报四刊,一网站,你都是否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和报纸老师在沟通当中了解到,很多编辑特别反感的就是一稿多投,这样不但会对编辑产生不必要的负担,还会使投稿人在编辑老师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六,学会抓热点。

七,要及时,讲究时效性。没有新闻性的稿子,最迟也要一个月。

八,长短适中。其中,消息类文章要保持在1000字以内,通讯类文章要保持在1500字以内,言论性文章要在800字左右。

九,把握好工作经验类稿件的定位。比如,市局的文章要把大题目写细,分局的文章要把小题目写大。

十,把标题做活,吸引人。

图片新闻的几个问题:

一,着装要整齐,制式要统一,讲究时效、时令。二,外出执法人员最好戴正帽。

三,要有人、有物,有动感;要生动,有现场感。四,要拍得大气,不能畏畏缩缩。

五,关注农民可以,但更要多一些时代信息。六,数码图片的大小在300KB便足够了。

四、河北张家口市工商局吴月成新闻写作体会谈 下的深水摸活鱼

一是跳出“会议”和“材料”下得深水区。很多通讯员总是习惯于听会议,看材料,而对于深入采访却不屑于顾。采访是写作的前提,没有采访,新闻就难以写活写深,新闻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我们知道,会议和材料仅是事物的表层,而只有深入采访才能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取新闻价值。特别是一些材料,个别内容难免有虚假成份,倘若依赖于材料,将会带来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再者,如果不能跳出“会议”和“材料”,长此以往,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就会逐渐下降。我所熟悉的一位通讯员朋友就犯此毛病。一次,他从一份材料中获取一条新闻线索,便依据材料写了一篇新闻稿。后来,稿子虽然发表了,但却错过了一次良好的机遇,因为这篇稿子如果能多深入采访,完全能写出一篇重点新闻稿,如此,实乃令人惋惜。因此,通讯员要坚决跳出“会议”和“材料”,切不可因图省事而丢掉采访的好习惯。

二是摸的鱼来找亮点。也就是标题的重要性,许多人认为,制作新闻标题是报纸版面编辑的事,通讯员即使制作了标题,编辑也不会使用,因此,通讯员只要把稿子内容写好即可。笔者不赞同这种观点。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好的标题不仅引起编辑注目、有利提高稿件的采用率,而且能吸引读者。若想成为一名成熟的通讯员,标题制作绝不能忽视。其实,制作标题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有时候制作一个好标题,甚至比写一篇文章还要难。

三是摸得活鱼巧打扮。就是导语了。对于大家来讲导语并不陌生,也许大家都这样认为,写新闻的都会用导语。其实不然,设计导语并非易事,导语有很多种类,而在实践中,许多通讯员在设计导语中往往采用总结概括式,无论是什么样的新闻,皆是千篇一律。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形象地这样评价导语:“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点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由此看来,如一条漂亮的大鱼,要将它最漂亮的一部分先展示出来,让人看到,就想模它,就想买它,就想吃它一样,这样,你好不容易捕得的一条大鱼就好出手了。

五、江西吉水工商局肖小青新闻写作体会谈

只要留心处处皆新闻

1、要留心新闻。处处留心皆学问,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何谓有价值: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少我多,你短我长(这里的你,指的是事件中大众现象)。

2、要运作新闻。文无定法,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也应不拘一格,最普遍的有特写、速写、现场新闻、事件通讯、人物通讯和消息、图片报道,要根据新闻事件中的不同重点,运用最合适的报道形式尽情展现。

3、要总结新闻。要认真对待新闻,总结新闻,不仅要关注自己写的新闻,也同时要关注别人写的新闻;不仅要关注本地的新闻,也要关注外地的新闻;不仅要关注系统内的新闻,也要关注系统外的新闻,许多新闻报道见报后,都是大家平时工作中经常发生或是经历过的事情。为什么别人能见报而自己不能见报,原因不外乎有三个,一是选准了新闻角度,有一个好的切入点;二是突出的新闻事例具有代表性;三是符合当前宣传形势。

4、要勤写新闻。业精于勤,勤于学习、勤于采访、勤于写作、勤于思考,是新闻写作出采的基础,整天呆在办公室里缺少实践,至少写不出好新闻!只有勤动笔,写了就会有希望;只有快动笔,新闻尊重“百米赛跑”,才会提高时效性强的新闻见报率。

5、要多写小新闻。这是心态问题,有的同志不写小稿、不投小报,对“豆腐块”不屑一顾,一心想上大报、上大稿,这是不现实的,一蹴而就,空中楼阁是经不起时间检验的。

6、要做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心人。一是要了解大政方针,研究宣传工作要点,掌握宣传形势;二是要有专业知识,切忌跨行业写新闻,如果站在工商部门,写税务大检查的新闻,写学校自律的新闻,其新闻信任度必会打折,见报率一定不会太高;三是要多沟通,与本单位领导沟通,了解本单位工作动态;与本单位相关股室沟通,发现和收集新闻源;与新闻界朋友沟通,拓宽新闻视野。

第二篇:教育孩子点滴体会谈

教育孩子点滴体会谈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希望与心愿,为父母的没有不喜爱自己的孩子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同样的也有缺点,怎样对待孩子的缺点?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各位家长做得比我好,值得我学习。出于对班主任老师的尊重,恭敬不如从命,我把自己的几点体会与各位家长一起交流。

一、首先让孩子学会“做人”

孩子小时候,就得规范孩子的行为,让他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一个人的性格对其一生命运的影响,决定了事业成功与否、家庭生活幸福与否、人际关系良好与否。健全的个性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家庭幸福的根基,人际关系良好的基石。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充分利用每一次对需要帮助的人的关心帮助,使孩子懂得怎样体会和帮助有困难的人,在关心中学会宽容,同时家长应创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家庭环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

不要溺爱孩子。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都十分的溺爱和宠爱,无形中使孩子形成任性、不负责任、唯我独尊的想法。很多父母埋怨现在的孩子依赖心特别强,连日常生活起居如起床、上学、做功课等,都要父母催促导学。事实上,孩子是没有锻炼的机会,都被父母给一手承包了。做父母的应该尊重孩子,孩子犯错误,尽量在家里教育,不必拿到外面去说,千万不要说恐吓的话,如明天我去和你的同学老师去说。但是对孩子的抵赖的行为,应该不客气。

二、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知识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大家都懂得知识的重要、学习的重要。每一位家长都在想方法设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可以说费尽心机。

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不能因孩子的贪玩而形成马虎的习惯。我家孩子的作业曾经是有始无终,匆匆忙忙地、飞快地将作业写完,不管对错,将铅笔往桌上一扔,像脱离魔鬼一样,迅速地离开书桌,打开电视或玩玩具。书桌上,摊着作业本、练习册、课本和铅笔等等。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帮他收好放在书包里。后来一想,不行,我就对他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你自己不收好,明天去学校书没带,老师问起你,就说'我作业做完了,我妈没跟我收好',我就问他,这是好孩子的表现吗?”从那次之后,每次做完作业他自己都收得整整齐齐的。孩子的责任感和责任能力是通过锻炼形成的。

多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是人类的教师,同时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经常带孩子去森林公园、广场、外滩这样的地方,感受到阳光,春日树木和小草、小鸟。在玩的时候学到知识,学到书本上以外的知识。

对孩子多赞扬少批评。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有缺点、毛病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鼓励。缺点再多,毛病再多总有积极的因素,只不过是不太显着、突出而已。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要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坚持以正面鼓舞为主。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同时要指出还存在的不足。比如考试考得较好,就要指出与同班成绩最好的同学之间的差距,使她自己能树立更高的目标。

三、家庭讲民主,并注意我们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

我认为,我们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应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大了,其实他们也很善于观察父母的言行。所以作为父母应该言行一致,从小要教育给孩子诚实守信。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讲脏话,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工作上努力进取,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不要一时冲动,在孩子面前吵架。另外,还觉得注重孩子性格式人格的培养。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团结协作,敢作敢为,勇于承担责任,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四、学会尊重孩子。

做父母的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兄弟姐妹,这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父母是否想过也要尊重孩子呢?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玷污。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灵创伤,导致自卑心理。在家里,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是平等的,孩子提出的看法,我们都认真思考、有道理就接受。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家里觉得受到重视、有地位。孩子看上去就更健康、阳光。那些迷信于棍棒的父母要好好的反省。尊重孩子要从家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对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在家里不对孩子发号施令,而是采取谈心、提建议的方式解决问题。逐渐一种不拘形式的小型的民主气氛就形成了。

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父母即使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不要看电视、不要读报纸,也不要听音乐,专心致志的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排除他们的顾虑,适时的加以引导。这对于工作繁忙的父母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是应尽力做到,哪怕睡前拿出几分钟也可以。如可以问问你一天在校学习了什么?这一天你都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短短的几句,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与家长的沟通。

总之,虽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关爱和心血。孩子的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习,我们家长一定要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篇:新闻某体

听群众心声 做百姓新闻(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全国新闻单位“走转改”活动全面展开 《 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31日 01 版)

留守儿童的“真空暑假”、宁夏盐池的风沙治理、万名下岗工人的生活轨迹、山东聊城农村放映员的快乐坚守、鄱阳湖边种粮大户的丰收愿望……

自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新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切实践行“三贴近”原则。

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传达民意民愿,回应百姓关切。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事、动人情呈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

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芳香

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广阔大地、扎根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新闻“大厦”才能牢固根基。

这个不平凡的8月,人们欣喜地发现,报纸上普通百姓的故事多了,电视上小人物的镜头多了,广播里基层的声音响了……

人民日报8月22日在1版头条推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栏目下设 “蹲点调研”“一线见闻”“倾听”“百姓相册”等一系列清新的子栏目。此外,人民日报更加注重在日常报道中体现群众观点,“连线基层”等版面、栏目贴近性进一步增强。

新华社已在文字、图片、视频、网络和报刊等多种形式的报道中分别开设专栏,推出“走基层 听民声”专题,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持续刊播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制的报道。目前新华社相关报道共播发文字稿件近50篇,图片100余张,音视频报道数十条。

光明日报在“走基层”的总栏目下,开设了“来自基层的核心报道”“心中的牵挂”等子栏目,要求记者深入村镇社区、家庭住户、卫生院所、乡村学校、文化馆站,把“我”置身于百姓中、嵌入报道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分为关注民生生计、关注“十二五”落实、聚焦基层岗位等主题,《基层中国》栏目每期侧重一个主题,各主题滚动播出,力求可听性与报道深度兼顾。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新闻直播间》等栏目自8月22日起开辟“走基层”专栏,先后播出“保供电 4000余抢修人员迎战高温”“贵州黄平:放牛老人杨光树的坚守”等新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组织记者深入边防一线,开展“全景国境线”采访报道,目前已播出《满洲里口岸国门讲述时代变迁》《中国北端国境线上的爱情故事》等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外宣效果。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频道首页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系列相关报道,详细介绍了中国日报及网站在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突出外宣特色,充分发挥全国31个记者站的区位优势建立基层联络点的情况。

在北京,市属各媒体结合自身特点,纷纷增设基层联系点。《北京日报》推出了“记者在基层”专栏,北京电台开办了“记者一线体验行动”等专栏,北京电视台启动了“我在基层”栏目。在河北,从8月18日开始,河北日报、河北电台、河北电视台等省直主要新闻媒体集中开设“走基层·看变化”、“走基层·问访民情”等专栏、专题……全国各地媒体纷纷行动起来。

让新闻工作者到广阔天地锤炼真本事

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是听从党的召唤、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又是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更是写就新闻精品和锦绣文章的不二法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编辑记者们走出高楼大厦,到改革开放前沿,到普通民众中间,挖掘鲜活素材,采写现场报道。

人民日报社各部门、各分社已确定各自的基层联系点100个左右,首批80余名记者已奔赴各地基层采访。新华社各采编部门、各分社纷纷在基层建立联系点,初步统计联系点总数达100余个,每个联系点都已确定蹲点调研记者。《经济日报》各部门、各单位、各驻地记者站积极响应活动号召,派出记者深入基层,采写了一批来自基层的报道。中国新闻社已经确定广西防城港市东兴三岛村等基层联系点,并还将确定一批联系点,分期分批派出百名采编人员入村入户调研采访。《浙江日报》加大《亲历——来自基层联系点的报道》专栏的刊发密度,“佳友民情直通车”专栏记者还深入丽水、台州、温州等地,帮果农卖桃、帮村民解决引水工程选址问题、问诊“蜗牛工程”等,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也应该审视自己:走基层,是蜻蜓点水,还是真正沉到下面?是走马观花,还是带着真情融入其中?就采编工作而言,深入才能生动感人,深入才能深刻透彻,深入才能使新闻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农村采访室副主编赵永平说。

“走基层,才能知道„依靠谁‟;转作风,才能知道„我是谁‟;改文风,才能知道„为了谁‟。”在新华社国内部青年记者徐庆松看来,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采访,接地气、俯下身、抓活鱼,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河北日报政科教新闻采编中心记者四建磊,利用周末时间先后换乘火车、汽车,踩着雨后泥泞的乡间小路,找到肥乡县南营村65岁的“特邀民调员”冯玉国,并和这位“老调解”一起上门为闹矛盾的村民“说和”,最终写出了《河北日报》“走基层·访民情”首篇报道《“老调解”说和记》。

身为80后的四建磊感慨,光走到基层还不行,还要真正走进群众,和群众交心、向群众学习,这样,感受才真切、语言才丰富、稿子才鲜活。

让记者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老师。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进,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群众欢迎。

家住北京市月坛公园附近的退休干部李玉珍注意到了近期报纸、电视上发生的“变化”,并对此赞不绝口。“新闻媒体是该多关注关注我们老百姓。记者们切实地走到百姓中间,反映百姓生活,展示百姓眼中的发展变化,这一下就拉近了百姓和新闻的距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王雪玮看到报纸上关于交警、消防队员、送奶工等工作和生活的报道,感触颇深。这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孩告诉记者,正是这些深入百姓生活的新闻报道,让她发现身边其实有很多感人故事。如果没有记者深入基层挖掘,她根本不会了解、不会关心有这么一群人每天在默默无闻地忙碌着、奉献着。

在网络上,网民们对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讨论越来越热烈。网友“犄角旮旯”认为,一些年轻记者在大城市生活惯了,对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没有真切了解,自然写不出贴近生活的好新闻来。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正是由于记者下到最基层,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才使新闻报道真正触到了人民的脉搏、生活的本质。

网友“阳伞”看到电视上播出的“走基层”专题节目后在中国广播网民声论坛发帖写道:“对于现实、对于未来,这镜头的展示、记者们的身影都将为我们展现一个最广角、最深度、最动人的神州大地,让我们直面现实,脚踏实地,源头有„活水‟,基层大有作为!”

第四篇: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

实战篇

(一)一般的新闻格式:

:

一、标题

(1)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新闻标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读者对新闻的取舍。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2)新闻标题的拟题标准:

1.要“实”。即明白实在,“一语破的”,让读者看题知文

2.准确贴切。即不夸大或缩小,更不能歪曲或虚构

3.言简意赅。即要求字少意明,简洁明快 4.生动传神。即切忌平铺直叙,毫无生气

二、导语

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实在的信息,忌空泛的套话。

2、新闻要言之有物,新闻导语自然应该传递确定的信息,既能突出消息要点又内容具体实在。但有些导语却因过于笼统、雷同而行同虚设。

3、即便是需要高度概括的导语,仍可以避免、也必须避免空而不实。

4、要简练明白,忌冗长繁杂

5、要简要地交代新闻来源和新闻根据

6.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原因及结果,也可以用五个W来表示:及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什么事(What,何事)、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

三、正文

要求:紧扣主语,正文及内容要突出其亮点所在,注意,新闻背景可以夹在正文中体现。我们在写新闻的实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具体以校园新闻为实例):

1、非太正式的活动:应详写内容及结果,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一点修饰性的词语(如:协会活动、文艺演出活动等)。

2、会议报道:不能用修饰性的语言,会议进程要写清楚,内容要抓住其重点,内容结构应清晰明了,分清主次。

四、结语(为此次活动取得的效果)

注意:为了更准确地报道新闻,建议记者要尽量跟组织方索要相关会议活动等相关采访资料。(这点也比较重要,尤其领导、嘉宾名称职务等,需要大家做足事前的准备工作,活动报道要求大家提前半个钟头到场,大家要充分利用这半个钟头的时间)

(二)新闻报道“模板”(这块要认真看下,很实用)

下面我从本校记者日常遇到最多的三种采访进行归纳总结一下:

会议类

会议类新闻通稿是我们工作中最常写的,他的结构也是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

它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会议新闻稿,必须注意以下6点:

1、标题要符合会议的内容,校园内的会议类型很多,参与对象很不同,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学校哪个部门举行一定要写清楚,比如“校团委召开学生干部经验交流座谈会”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比如“9月10日,校团委在素质拓展中心多功能会议厅召开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

3、列出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尤其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我建议职位要排在姓名之前,我是不大赞同《福大团讯》中规定姓名要排在职位之前的写法。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我们一般奉行奉行的原则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这样是为了体现基本的礼仪。但如果同时出现两个行政级别一样的领导,我们可去查询该领导相关资料,按照他们的资历排先后。

4、会议内容的提炼。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领导的讲话、讨论环节、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为了简洁,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全面。在多次总结领导的重要讲话中,我得出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

6、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它的意义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

比赛类

比赛类新闻稿的一般结构是:第一段写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第二段写比赛的过程;第三段写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1、介绍评委。评为一般是一些相对比较有权威的老师或社会人士,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也体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同时从介绍评委中也让读者感受到这场比赛的重要性。

2、比赛现场描写。竞赛的主角是参赛选手,所以现场的描写当然得从他们入手,可以说,他们的表现情况也就是竞赛现场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参赛者很多而不可能一一描述,所以对参赛者比赛情况的描述需要概括,再侧重选择其中几个来进行描述。写演讲者的表现,他们一般都是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充分展示了选手良好的精神风貌,而观众的反应则是较为强烈,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3、公布比赛结果

竞赛类新闻稿最后要体现比赛的结果,这是这一类新闻稿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写获奖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将获奖人的具体姓名、所在单位或学院、所获奖项写清楚。同时,视篇幅情况,公布获奖情况一般公布到三等奖的名单,如果篇幅不够的话,则仅仅公布一等奖即可。

4.写出举办比赛的意义。

活动类

活动类的新闻稿必须将校园的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要想写好这样的报道是有些难度的。

它的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的反应。第三段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行文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必须体现主题,参与人员的介绍要有层次感。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很重要,它浓缩了整个活动的内同,在开篇介绍下活动主题,有助于读者首先把握住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参与人员往往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嘉宾、新闻媒体、学生,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员同时参加了活动,一般的写法如““校党委书记xxx、校长xxx出席了活动,xx媒体朋友参加了活动,我校各学院师生代表共xx余人参与了活动。”

2、正文要紧扣活动主题

我们在写一篇这个类型的稿件时,首要要清楚这个活动的主题,然后整个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出这个活动的主题才好,切勿出现内容却与主题脱离现象。比如这个活动的主题是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就要从内容中体现这个主题。

3、活动程序要分清主次

跟会议类的新闻稿一样,在写活动程序的时候要分清这些程序的主次,活动都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才是报道的重点,就如一场晚会,节目的表演才是写作的重点,而像现场的互动环节则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话带过即可。再如,大型的音乐会,往往都分上下半场,有中场休息,如果我们把中场休息的情况也描写进去,肯定会让读者厌烦,在新闻稿中就破坏了对整场音乐会的描写基调。

4、描写活动现场,一般采用总分式的段落写法,重点突出活动的特色

只提活动程序的话,并不能算是新闻稿,因为活动的程序从策划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的重点是要描写实际活动的现场情况。比如《高雅艺术进福大》的新闻稿中,不仅仅将几个部分的表演曲目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这些曲目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现场的艺术家是如何表演的,现场的观众反应如何。

同时在描写活动的现场时,我们要注意突出活动的特色,要将活动的整个基调体现出来,比如一场歌颂青春、五四晚会,就要用“青春活动”、“热情洋溢”、“激情满怀”来描写表演者的表现,还要突出台下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场青年学生的热烈掌声”之类的描写。

5、活动意义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向

举办活动一般就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所以,在谈及活动意义的时候,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有层次地概括活动的意义。一般也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其次是对活动主题本身的意义,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诗歌朗诵赛”的意义就有一条是“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后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小结: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从时间上来说,学校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各单位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新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

拓展篇

作为合格的校园记者我觉得不仅仅只完成组织安排的相关采访报道任务,更多地要自己拓展独立采访、挖掘校园内有价值的事件。尤其是对于以后想从事传媒工作的同学很重要。

怎样才能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呢?在大学丰富多彩而很多又具有循环性的生活中,要寻找到有价值的事情就要培养自己敏感的新闻触角,也就是记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很好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曾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记者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

获得的。在08级记者群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刚开始成为一名学生记者的时候,由于都是刚刚从中学来到大学,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成为了一名有一定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的校园记者。

同时作为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新闻稿,就必须多观察、多思考,及时发现生活中的值得写的事情,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比如,期中考试结束了,可以采访班级里成绩优异的同学,请他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可以采访任课老师,请他谈谈同学们在前一段时间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等

当选题确定以后,还要做深入细致的采访和调查。比如,我校的纪律状况在师生们的努力下,有了较大的改观,我们可以采访同学们,请他们谈谈自己为学校的校规作了哪些工作;可以采访老师,请他们谈谈看到班级发生变化后的感受,可以采访校领导,请他们谈谈怎样进一步做好学校的校风、校纪工作。在采访中,首先要做好采访的准备,比如要提出什么问题,准备好必要的记录工具,如纸、笔、录音笔等;其次,采访过程中,要虚心学习,认真记录;然后,对采访得到的东西进行整理、归纳。最后,我们就要从中选取一个最适合的角度去写,所选角度要尽量新颖。最好不要人云亦云,我们要抓住独树一帜的做法,标新立异地真实报道出来,尤其现在提倡创造,我们就应该从“新”的角度出发,报道出这则新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各位可以参考下以下四个角度:

第一、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全校师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一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第二、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

第三、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

第四、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行文中新闻的主体内容要充实,层次清楚,语言简明。主体是新闻的主干,它要承接导语,用实在的、典型的、具体的材料,印证导语中的提示,对导语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

值得注意的是背景烘托和深化主题时不要喧宾夺主。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就是它的背景。虽然好的背景,能烘托和深化主题,同时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内容。但背景只是新闻的从属部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每条新闻都一定有背景,要根据需要而定。

最后,结语注意简要概括,进行评论或提出希望。结语是整篇新闻的收笔之处,它的作

用是阐明事实的意义或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给读者以完整的感觉,也可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味。

新闻写好之后一定要要有反复修改的毅力。一定要多读几遍,避免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例如“驾驭能力”就不能写成“驾御能力”,这样给读者易造成歧义,理解不透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注意篇

一、消息报道的避免纯粹官方化

作为校园新闻采写者,在做会议新闻报道时,我们的心态要避免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不能因为采写会议新闻就官方化味道十足。由于我们的工作任务本身更多侧重于学校党政新闻方面,有记者往往任何此类消息都采取单一报道方式,写出来的稿子几乎可以拿来当新华社通稿。另一方面,我们的有些记者往往在写多了形式一致的消息报道之后总会产生一种错觉,即校园记者不过如此,当个会议记录者罢了。这种情绪的产生,个人感觉最大的根源在于自我写作的千篇一律不懂创新。这一点又和第一方面要阐述的内容吻合,即: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会议新闻报道形式不仅仅是领导开会、专家讲座、对外接见、洽谈合作等冠冕堂皇的官方化制作,我们应该更独具自我眼光,从中挖掘新意并试图改变报道思维与报道方法。

二、报道内容的避免求大求全化

在采写一个讲座稿子时,切勿全篇记录,不管讲座人的发言是否与主题有关,一概写进新闻中。这样的写作处理方法显然有悖消息写作要求。另外,力图做深度报道不是不被允许,而关键在于,究竟有没有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不是事无巨细、毫无重点,更不是全程跟踪、一滴不漏,而是全方位描述、多角度思考,往往更加体现新闻策划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此类稿子的写作中一定要注重挖掘重点、突出报道,多从受众角度考虑,提供有用信息。

三、报道避免过分倾向受众的哗众取宠化

目标过分倾向受众,等于滑进了哗众取宠的窠臼。其实校园新闻的制作并不是一个难以从事的工作,只要受众喜欢的线索,就是我们要做的有价值的新闻。不过这里重要的还是一个度的把握,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能过分偏好而丧失新闻道德。这不仅是我们目前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在今后走向社会职业的道路中,也需时刻注意,不断反省总结。

四、人物通讯报道避免歌功颂德化

作为校园新闻记者,写人物通讯是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可能被采访对象是我们的老师或是同学或是身边的工作人员甚至是学校领导,无论采访对象如何受记者本人尊敬,在通讯写

作中都要尽量避免记者主观意愿的表露。可以采用的一种思路是,以该新闻对象为线索,主要描述该对象曾经发生过的系列事实。避免过分客套话与恭维话,严格站在客观立场进行描述,应该是人物通讯报道的基本原则。清晰思路,以具体事例论证观点,注重描写语言的通俗、生动活泼,注重特色,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是人物通讯报道操作的基本方法。

总结篇

作为学生记者,我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自我价值定位。一方面我们值得为自己骄傲,因为我们站在了一个高度看待问题,具备一种把握全局的意识与思维能力,在这一点上,由于我们接触到的和所掌握的基本信息往往全面宏观,一般同学不能企及;另外一方面,我们应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信息传播的服务者,有责任和义务使更多的受众了解更多的信息,所以我们没有特殊优待。我们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看完以上这些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点启发,同时也愿意听到你们的不同意见,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起探讨、进步。谢谢!

注:版权本人所有,请勿用于商业,仅限于福大记者朋友交流学习。

第五篇:新闻写作

自媒体时代的全民专业报道(总序)

传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媒体却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

当号子、烽火狼烟、鱼肚尺素、鸿雁传书、招幌等古老媒体成为人们美好记忆的时候,当报刊、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让人颇为倾心的时候,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却把人们对新事物的欣喜若狂搅得天翻地覆了。MSN、ICQ、QQ、博客、播客、微博、公民新闻网站等自媒体的层出不穷,令人们目不暇接。我们不得不说:媒介真的就是信息!

历史上,人们的需求似乎都不是自己真实的需求,正如消费社会,太多的需求是被他人创造和培养出来的一样。其实,人们对媒体的接近权与传播权也是被提醒的权利。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人们绝不会想去拥有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只有当技术进步、经济水平提高、物质产品丰富、精神需求扩大的情况下,一些政治家与学者们突然告诉人们,“传播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于是,对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的奋争,似乎成为人类政治变革中的重要主题,也必然是民主平等应有之义。因此,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来,媒体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武器,不断地变换角色,不断地改弦易张,不断地进退自若,成为极具魔力的法杖,令人们对之心神俱醉。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从此,成为一代代人求之不得的梦想。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终于遏止了这个梦想的无限蔓延。如同中国古人的飞天传说一般,随着嫦娥卫星的成功发射,梦想竟为现实!

“自媒体”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2年Dan〃Gillmor对其“新闻媒体3.0”概念的定义中,“1.0”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2.0”指新媒体(new media),“3.0”指自媒体(We media)。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对自媒体进行如此界定: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的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We the media: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充分体现着自媒体的特点:即全民新闻报道,全民受众即时接受全民生产者新闻。在自媒体时代,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声音来自多元世界,自媒体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总之,自媒体的特点是平民化、个性化、简易化、快捷性、交互性,人人随时接近媒体,人人随时传播信息。

似乎,这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然而,自媒体时代的全民报道与草根新闻也存在明显缺陷与诸多困惑。首先,新闻真实性受到严重挑战。丹〃吉尔默提出“自媒体”概念时,就曾指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这一方面是大众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新闻报道的标准意识不强,随心所欲发布信息,不加甄别;另一方面是技术突破了惯常的新闻监管体系,新闻不论真实与否,只能在事后加以控制;更重要的是接受者成为虚假信息的二手传播者,出于对“腥星热”的热衷,转发信息时丧失了责任意识。其次,媒体可信度较低。由于新闻真实性存疑,加之报道者的草根身份,无法让自媒体在严肃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信息传播中,成为民众信息获得的依靠与必然选择,因而造成自媒体公信力降低,很难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其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是迄今仍在艰难探索的问题。最后,自媒体会无限放大社会矛盾,激化冲突。由于自媒体完全解放了人们的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从政党或组织派别争论的平台演变为众声喧哗的油锅。各色私人小恙被布之于众,加以放大,各种攻讦谩骂,如同热锅的响油,喧闹不休,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似乎,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破坏了人们亲和友善的关系,那种往昔过去的好时光,令人每每在回忆中,黯然神伤。

《一本书学会新闻写作》系列丛书,正是应时之作,为这个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献上一把最有力的抓手,让自媒体时代的草根新闻,变成媒体接近权与传播权大放异彩的全民专业报道。如同喻国明教授的形象比喻:全民DIY应该是专业、标准、科学、有效的DIY。

本丛书是以新闻采写为研究对象,采取旅游全攻略的架构,利用工程技术的思路,兼??专业新闻理念与业余记者思维精粹,接轨不同行业与类型新闻采写方略,引领非专业人员进入新闻采写的奇峰异洞,细语全民专业报道中的在哪做、做什么、如何做,形塑全民DIY时代非科班出身的合格记者。

我们正在尽力去做,而做的结果只能由众人评判。尽管心有余,却力有不逮。但为这个瞬息万变时代的众生,奉上一把有用高效的抓手,是而且将一直是:我们的使命与图腾。

刘建华

目录

第一章 消息写作

第一节 消息及其文本格式

第二节 消息写作

第三节 倒金字塔结构

第四节 消息结尾 第二章

故事性导语

第一节 常见的故事性导语 第三章

新闻报道的其他结构类型

第一节 金字塔结构

第二节 沙漏式结构

第三节 《华尔街日报》体 第四章 报道角度

第一节 选择报道角度

第二节 一事一报 第五章

新闻背景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背景

第二节 如何使用新闻背景 第六章

使用引语

第一节 引语

第二节 如何选择直接引语 第三节 如何使用直接引语 第七章

新闻语言的使用

第一节 新闻的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新闻报道如何遣词

第三节 新闻报道如何构词

第四节 新闻报道构建段落技巧 第八章

新闻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描写细节、展示场景

第二节 叙述故事 用事实说话 第九章

特稿写作

第一节 什么是特稿

第二节 如何组织特稿素材

第三节 特稿如何开头

第四节 特稿主体结构

第五节 特稿的结尾 第十章

人物报道

第一节 人物报道

第二节 人物报道如何选材

第三节 如何写人物报道 第十一章

分类新闻写作

第一节 会议及演说新闻写作

第二节 科技新闻写作 第三节 财经新闻写作

第四节 体育新闻写作

第五节 故事与灾难新闻写作

第六节 刑事犯罪新闻写作

第七节 司法新闻写作

第八节 医疗卫生新闻写作 第十二章

深度报道写作

第一节 深度报道

第二节 写作深度报道的前期准备

第三节 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十三章

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写作

第一节 如何写连续报道

第二节 如何写系列报道 第十四章

调查性报道写作

第一节 调查性报道及线索来源

第二节 调查性报道如何进行调查

第三节 调查性报道写作步骤

第一章 消息写作

第一节 消息及其文本格式

一、消息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最常用的文本,它是对社会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客观情况所做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

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消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是最为迅速、简明的。它通常以最快的时效告诉受众,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其他文本往往紧随其后。消息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是最简洁的,报道最紧要的新闻事实,概述其他内容,忽略细节。因此,消息是对新闻事实最简明、最扼要的报道,二、消息的文本格式

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新闻报道文体中的地位,决定了它有以下特点:集中报道最重要的新闻事实;简明快速报道动态新闻;具有相对固定的文体结构。

通常要有以下四部分构成:标题、讯头、导语、主体。

第二节

消息写作

一、讯头

讯头是任何消息的起头第一笔,是消息这种新闻文体的标识,是新闻消息的外在特征,也称为消息头,是消息正文新闻来源、发稿单位名称、发稿时间、地点、类别的交代。这是消息体裁的标志。其作用在于明确表明某条消息的版权关系,强调其新闻价值。其表现形式一般为“某某社某某地某某日(时)电”。由本报记者采访、写作、编辑、播发的稿件,其消息头可直接用“本报讯”。

讯头用于“本报”发稿,其最基本最常见的格式是“本报讯”,并衍生出“本报今天消息”、“本报某地讯”、“本报某地某时讯”、“本报记者某地某事报道”等格式。电头则用于通讯社发稿,其基本格式是“某通讯社某地某时电”,并衍生出“某通讯社某地某场所某日某时电”等强调性格式。报纸的外地稿源,也多以电头形式处理,如“本报某地某时电”。

(讯头是消息的体裁标志,写作消息首先要写讯头,它的形式主要有“本报讯”、“某某社某某地某某日某某时电”,及“本台消息”等)

二、导语

1、导语及其作用

导语,消息文本的开首部分,新闻信息和新闻价值的集中表现的部分。

导语的作用:揭示事实内容;吸引读者;展开报道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关系。

2、概括式导语

概括式导语,也被称为直接式导语或硬新闻导语,第一句话就开始集中描述新闻事件的主题,交代最主要的新闻要素。

当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的第一条新闻需要概括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涉及到什么人,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和怎么样。此后才会有深入的与事件和当事人相关的详实的新闻报道。这类硬新闻通常会使用概括式导语,简明的提供新闻报道的要旨。概括式导语一般都比较简短,干净利落的完成导语,更详细的内容在主体部分展开。

路透社(1963年)11月22日电 肯尼迪总统今天遭到刺客枪击身亡。

新华社3月11日电 据日本共网社报道,日本气象厅透露,11日下午2点46分左右,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7.9级特大地震,东京有强烈震感。气象厅已发布海啸预警。

本报讯(2011年06月17日京华时报)昨天,农业部宣布,6月中旬起,农业部将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展开为期一个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溶肥料的专项检查。据悉,决定展开此项检查的直接诱因是今年5月江苏镇江发生西瓜使用“膨大剂”导致出现西瓜炸裂的事件。

以上的导语都是概括式导语,这种导语也是消息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导语形式。这种导语非常适合硬新闻(hard news),即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也就是一切重要的新闻,比如重要会议的报道、重要政策的颁布、社会生活发生的重要变动、灾难、战争、重要的事件新闻,这种新闻一般时效性较强,受众需要快速了解新闻信息。

(概括式导语是最常用的导语形式,要简洁,一般是一句话,快速结束导语,将更详细的新闻要素放在主体中。)

三、概括式导语的写作步骤

第一步,找出最值得关注的要素。在将要报道的新闻中,哪些要素是最重要?哪些与媒体的目标读者接近?哪些是特异的?那些有趣味的?事件是否有不同寻常之处?是否有可能影响非常大的内容?明确新闻报道中的这些问题。此外,这里需要考虑新闻事件中的5个“W”和1个“H”,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发生?这6个问题能够满足读者对重要信息的获知要求,但在导语中要与上面提到的问题结合,将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写进导语里。

第二步,列关键词。将以上问题的答案或者部分问题的答案作为关键词列出。

第三步,判断事件和谁有关。事件的当事者是谁?对谁可能产生影响?

第四步,选择合适的导语形式。根据新闻报道自身的特点,选择使用概括式导语还是其他类型的导语。

第五步,组织导语句子。将关键词,加上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素,组织成句子。导语一般使用的是主语-谓语-宾语的主动语态结构,但还是要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以将新闻中的重要要素表达清楚为原则。

第六步,阅读导语。最后将写好的导语读一遍,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写得是否吸引人。

下面是一条简单的消息:

印尼一辆水泥车失控撞进人群导致16人死亡

据法新社7月13日消息 印尼一家医院13日称,一辆拉载水泥的卡车失去控制,撞进一座正在举办艺术展览的建筑,造成16人死亡,包括一名儿童。

据这家医院的医生说,事故12日夜晚发生在东爪哇省的牙威(Ngawi)镇。“卡车翻倒并撞进人群。一袋袋的水泥压在人们身上,使他们毙命。”她还说,其中一名死者是3岁大的女孩,其他死者都是男性另外还有4人受伤。

报道称,目前还不清楚卡车为何失控。(2011年7月13日《环球时报》)

第一步,找出最关键的新闻要素,然后列出关键词,卡车失控,撞进人群,16人死亡;事件的当事者死亡16人,4人受伤;这样的硬新闻选择使用概括式导语,将关键词加上新闻时间、地点、人物的要素,组成句子,可以写成印尼某地一辆卡车失控,撞进正在参观展览的人群,造成16人死亡,4人受伤。最后阅读、修正导语,使其流畅。

下载工商文秘人员新闻写作体会谈(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商文秘人员新闻写作体会谈(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写作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

    浅谈新闻写作

    浅谈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如何运用手中的笔向世人展示这大千世界中发生的各种事物呢? 一、坚持真实性。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制......

    新闻写作探讨

    新闻写作探讨 一、怎样写稿 1.新闻的特点:新、短、实、快 新:要避免写新闻稿常见的几种毛病,一是把总结或报告改头换面用来投稿,这样新闻价值不高,机关味很浓,针对性不强,引不起编......

    新闻写作整理

    《新闻写作》题型及相关重点 一、题型 1. 简答题 4题 20分 答题要点: 1) 答出要点,不需要展开 2) 只涉及消息这部分。内容包含:导语、结构、表达等 2. 应用题 3题 30分 答题要......

    新闻写作

    1.新闻的定义:陆定一认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根本。时效是新闻的魅力。舆论引导式新闻的灵魂。 3.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首先......

    新闻写作

    下编:通讯写作 什么是通讯? • 现代新闻写作学所说的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地、详细地、形象地报道现实中各种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

    新闻写作

    范围: 1、新闻材料:分类 :按性质分;新闻事实材料背景事实材料言论性材料 按获取方式分:直接材料(第一手材料,是记者直接从新闻现场耳闻目睹抓来的材料。直接材料报道中往往成为......

    新闻写作

    长山晏乡清明节期间旅游市场红火,该乡4个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4350人,收入11560元,同比增长185%和136%;餐饮消费达15.5万元,同比增长148%。 如何挖掘乡镇特色新闻 我是一名乡镇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