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潮汐能的认识与感想(写写帮推荐)
潮汐能的认识与感想
一、潮汐能定义
潮汐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其利用原理和水力发电相似。潮汐能是以势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是指海水潮涨和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与动能。它包括潮汐和潮流两种运动方式所包含的能量,潮水在涨落中蕴藏着巨大能量,这种能量是永恒的、无污染的能量。
二、潮汐能的来源与形成
潮汐能是由潮汐现象产生的能源,它与天体引力有关,地球-月亮-太阳系统的吸引力和热能是形成潮汐能的来源。
潮汐能是由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能。
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能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三、潮汐能的应用
海洋的潮汐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涨潮的过程中,汹涌而来的海水具有很大的动能,而随着海水水位的升高,就把海水的巨大动能转化为势能;在落潮的过程中,海水奔腾而去,水位逐渐降低,势能又转化为动能。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但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潮汐能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他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于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潮汐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湾、河口等有利地形,建筑水堤,形成水库,以便于大量蓄积海水,并在坝中或坝旁建造水利发电厂房,通过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电站的站址。潮汐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潮汐发电。1913年德国在北海海岸建立了第一座潮汐发电站。1957年我国在山东建成了第一座潮汐发电站。1978年8月1日山东乳山县白沙口潮汐电站开始发电,年发电量230万千瓦时。1980年8月4日我国第一座“单库双向”式潮汐电站──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正式发电,装机容量为3000千瓦,年平均发电1070万千瓦时,其规模仅次于法国朗斯潮汐电站(装机容量为24万千瓦,年发电5.4亿千瓦时),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潮汐发电站。
四、潮汐能的意义
发展像潮汐能这样的新能源,可以间接使大气中的CO2含量的增加速度减慢。潮汐是一种世界性的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现象,由于受月亮和太阳这两个万有引力源的作用,海平面每昼夜有两次涨落。潮汐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为人类的航海、捕捞和晒盐提供了方便,更值得指出的是,它还可以转变成电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动力。
五、潮汐能的优缺点
优点:
数量和产生时间通常都极容易预计。
间接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速度减慢。
缺点:
产生的能量会因时间和地点而有所不同。成本较高、技术复杂的缺陷。库区淤积、设备腐蚀等问题。
有些地区涨退潮不明显,发电效率不大。
六、关于潮汐能的感想
因为潮汐能的种种优势,例如世界上潮差的较大值约为13—15m,我国的最大值(杭州湾澉浦)为8.9m。一般说来,平均潮差在3m以上就有实际应用价值。我国潮汐资源丰盈,在我国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有很多能量密度较高,平均潮差4—5m,最大潮差7—8m,且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站址。其中已做过大量调查勘测,规划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具有近期开发价值和条件的中型潮汐电站站址,有福建的大官坂(1.4万千瓦,0.45亿度)、八尺门(3.3万千瓦,1.8亿度)和浙江的健跳港(1.5万千瓦,0.48亿度)、黄墩港(5.9万千瓦,1.8亿度)已做过规划设计,有较好的工作基础。还需要进行前期综合研究论证的大型潮汐电站址的有长江口北支(70.4万千瓦,22.8亿度)、杭州湾(316万千瓦,87亿度)和乐清弯(55万千瓦,23.4亿度)等。中国沿海农村可开发潮汐能资源,据对242处海湾、河口小型坝址统计,总装机容量为125.55MW,年发电量为314.03×106度(在较平直海岸的滩涂上,尚有可观的潮汐能资源未统计在内)。所以我们可以大力开发这种新型能源来代替即将消逝的资源。
第二篇:秘书工作的认识与感想
在我从事将近三个月的秘书工作中,我感觉秘书工作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份要求很严格的工作,是领导者的综合辅助人员。
我认为秘书的主要工作:
合理利用资源,科学安排,不折不扣的忠实执行,并及时将部门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与领导核对。秘书应不断改进自己的办事方法,完善职位相关的业务流程,使工作更简洁、清晰。
我认为从事部门秘书工作应具备的能力和工作作风:
1、较高的文字水平。秘书人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事大量的文字工作,所以,秘书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不仅要精通逻辑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在闲暇之时,应多积累经验以备后用。
2、较强的组织能力。秘书经常按照领导的意图组织会议,使领导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如果缺乏一些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无法把工作做好。
3、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4、服从领导。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应当严格按照领导的指示办事,离开领导自行其是是不允许的。
5、谨慎谦虚,办事公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主动请教其他人,而且对待工作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6、恪守信用,严守机密。恪守信用,就是要遵守时间、遵守信用,把计划的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遇有变化,要事先说明原因,使人信服。严守机密,是作为秘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必须具有的工作作风。它要求对于一个单位的核心秘密,重要文件、档案记载的重要部分等,凡是符合“保密法”要求做到的和领导要求的具有保密性质的内容,文秘工作人员都必须做到,这是一个文秘工作者能否胜任的最起码的条件和要求。
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于领导交办的事宜,有时不能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岗位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工作程序掌握不充分,对自身的业务熟悉不全面等等。
综上所述,部门秘书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要科学地利用时间,认真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从每一件事情上进行总结,不断摸索,掌握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作为新员工,在为人处事、工作经验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应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
第三篇:羽毛球课的认识与感想
羽毛球课的认识与感想
本学期,我的体育课学习了羽毛球。我本来以为这是一项大家都会的运动,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感想很多。首先,我发现自己发球就一直是个错误的方法,还好老师一直很耐心的在跟我们讲解与强调,虽然到现在发球的力度还是不够,但显然有了提高。其次,我知道了在羽毛球场上迅速移动很重要,以后要加强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多活动锻炼自己的灵活性。还有就是,老师一直强调的高远球,刚开始时,看别人打这种球会觉得很帅,但是自己却很害怕这种球,还好老师一直井井有条的安排练习课,比赛课。一段时间后,也许自己技术没有达到精湛的地步,但至少可以应对自如。
我觉得老师总的来说把课程安排得很好。我一点小小的建议,希望老师多带领大家做做有趣的活动,能够吸引大家参加的活动。即使跟羽毛球没有紧密联系的也可以适当安排,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就行。
第四篇: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认识与感想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认识与感想
一、两岸经贸趋势及影响(一)两岸经贸快速发展的原因
两岸经贸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台湾经济高度依赖大陆市场,大陆经济发展也与台商无法分割。
两岸经贸能够有今天的局面,追根究底,首须归功於两岸政府务实推动开放政策,大陆前领导人邓小平自1979年在大陆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台湾前领导人蒋经国先生自1987年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后并准许两岸间接贸易及台商间接赴大陆投资,因而开辟了两岸经贸发展的新时代。再者,19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整合之趋势,亦催化两岸经贸关系加速发展。而大陆与台湾经济条件互补,加上地缘关系及文化背景相近,更促成两岸间日益频繁的经贸互动。
(二)两岸经贸趋势变化
两岸经贸的密切程度,可以从各项经贸统计数字反映出来:
在贸易方面,大陆已是台湾最大贸易对象、第一大出口地区及贸易顺差的来源。2006年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881.2亿美元,其中出口633.3亿美元,进口247.9亿美元,顺差385.4亿美元。从1990年迄今,两岸贸易累计金额达5,613.7亿美元,累计贸易顺差3,290.2亿美元。两岸贸易快速发展,也让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快速上升,2001年至2006年台湾对大陆包括香港出口佔总出口比重从26.6%升高至39.8%。
在投资方面,据台湾方面统计,1991年至2006年台商赴大陆投资累计金额达549.0亿美元,2006年单年投资金额达76.4亿美元;另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2006年底止,台商协议投资金额1,000.2亿美元,实际到位金额438.9亿美元。大陆佈局对台商的重要性愈来愈高,台商大陆投资占台湾整体对外投资比重,由2001年的38.8%升高至2005年的71.1%。从投资趋势来看,台商投资產业由早期加工型劳力密集產业扩大至资本及技术密集产业以及内需产业。台商投资地区也从早期福建、珠江三角洲扩张至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及华中、西南一带。
(三)两岸经贸对台湾及大陆经济的影响
两岸经贸发展的影响至深且广。近年来,台湾对大陆出口持续扩张及庞大的贸易顺差,已成為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动能。2006年台湾经济成长率4.62%,国外净需求(出超)的贡献达35%,几乎仰赖对大陆出超的贡献。而台商在两岸进行產业分工,利用大陆作为制造工厂,降低生产成本,并建立全球运筹的企业经营模式,如鸿海、广达、华硕等国际级企业。台湾产业结构也因此快速调整,服务业佔GDP比重愈来愈高,从1991年55.14%大幅上升至2006年73.44%。
另一方面,台商赴大陆投资,将大量资金、技术及管理人才带到大陆各地,带动大陆产业升级,据非正式估计,台商大陆投资实际金额约在1千亿至1千5百亿美元间;常驻大陆台商及眷属超过1百万人,在大陆创造超过一千万个工作机会;对大陆经济掘起及世界工厂的地位具有关键的影响力。而两岸产业分工及贸易发展,将过去日、台、美三角贸易关系,转变为日、台、中、美四角贸易关系;对大陆外贸快速成长及创汇有很大贡献。
二、推动两岸经贸的新思维
整体来看,两岸经贸面对很多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很多发展瓶颈。要掌握机遇,突破瓶颈,必须有新的思维,本人特别提出以下几个思维方向:
第一,两岸共同面向全球经济趋势。
当前两岸经济发展的最大交集在放眼全球。21世纪是全球化世纪,亚洲经济整合也是大势所趋,这对两岸经济是机会,也是挑战。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為中国大陆创造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相较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及德国,大陆有条件、也有更大机会在更短时间内缔造大国经济的优势。相对上,台湾致力参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整合,可以突破资源不足及市场规模太小的限制,若循產业全球化模式发展两岸经贸,台湾不必忧虑经济主体性的减弱乃至消失。
换个角度说,全球经济思维就是两岸共创双赢之道。在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架构下,两岸经贸障碍可以自然消除,两岸经贸合作也可以自然发展。要实践这样的思维,台湾应遵循多边贸易体系架构及规范,勇於推动及贯彻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相对上,大陆应协助台湾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运作,在各种制度化安排上(如东协加
一、东协加
三、东协加
六、各种双边及多边FTA或区域性合作),应该包容台湾的参与,让两岸能够共同扮演建设性角色,化解台湾可能被边缘化的疑虑。
第二,两岸共同面对解决经济问题。
台湾内部对两岸经贸的最大忧虑,就是担心台湾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向大陆单向倾斜移动,因此,未来两岸经贸应加强双向交流,从目前单向倾斜发展到双向平衡互动,让大陆观光客可以到台湾旅行,大陆资金可以到台湾投资,大陆技术及人才也能够在台湾发挥效益,不仅对台湾经济发展及活力有正面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化解过度依赖大陆市场的疑虑。
另一方面,大陆「招商引资」政策对吸引台湾製造业在大陆投资已出现明显的侷限,包括可以投资的新產业愈来愈少,附加价值过低等,必须及早寻求新的突破。本人认为,可长可久之道,应在两岸共同关心的永续发展课题上,包括能源、环保、农村建设、服务业、科技,发展等新领域,扩大交流及加强合作,建立永续合作的互利关系。
第三,政治求同存异、经济互利共生。
两岸应该搁置政治争议,务实发展经贸。两岸因内部政治结构问题,双方政治分歧在短期内势难解决,因此,在处理经济问题上,必须掌握「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政治歧见,务实推动经贸关系正常化。例如有关两岸直航问题,只要将其定位在中性的两岸航线、两岸问题,避开一个中国定义、一中一台、国际、国内等政治敏感用语,双方就容易找到交集,突破瓶颈;其他很多经贸事务也可以循类似途径处理。
在纯粹经济事务上,两岸也要建立协调机制,化竞争為合作。两岸经济关系经过多年的变化,已从互利互补逐渐转变为竞合关系,因此,双方必须本於「互利共生」的思维,建立协调机制,进行多方位合作关系,才能创造双赢的经济发展大环境。
第四,民间为本、务实推进。
企业活力及市场机制是带动两岸经贸发展关键所在。多年来,两岸经贸快速发展,民间企业一直扮演前锋的角色,市场力量引领带动热潮。两岸政府应该正视并珍惜这种难能可贵的成果,持续强化市场机制,激发
民间部门活力,藉以扩大两岸经贸的深度与广度。
两岸经贸关系要长久稳固,也必须本於务实的理念,要扬弃意识形态,也不要过多的口号宣传,各种经贸事务推动,要按部就班,由小而大,由易而难,由简入繁,各种市场游戏规则及制度的建立尤其要重视,例如:智财权保护、投资保障、经贸纠纷调处等制度,都是两岸经贸可长可久的重要基础。
三、感想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策划与实施,是新一届省委对福建准确定位、审时度势、殚精竭虑、身体力行,为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事业所作的英明决策。
“海峡西岸经济区”一词,最早出现于2003年9月省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卢展工省长首次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2004年1月省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卢展工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阐述了“海西”战略。同年6月,省委在北京召开“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8月,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确定“海西”建设战略并作出部署。2005年是启动实施“海西”战略的第一年。当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海峡西岸”正式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1月12—16日,胡锦涛总书记专程考察福建,指出:希望福建抓住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省委的精心策划、中央的大力支持以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之下,正徐徐舒展她活力四射仪态万方的迷人身姿。这是省委审时度势、谋划福建发展大局、殚精竭虑作出的英明决策,也是福建主动融入全国发展大局、准确定位、为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振兴事业的世纪创举。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相对于海峡东岸台湾而提出的,是以福建为主体并包括周边地区,地域分工明显、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支撑、市场体系统一、要素流动集聚,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体。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历届省委在谋划福建的发展中均提出了相应的战略。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90年代初期提出“沿海、山区一盘棋发展”;1995年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2002年,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构想。这些战略对福建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为改革开放后的福建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新形势下,如何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全国区域经济以及对台格局中谋求更快更好发展,省委一改过去20多年主要着眼于本省行政区划内经济建设的“行政区自我崛起”的发展路线,致力于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线。2004年,省委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四个三”、“四个二”、“六项举措”(2005年11月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增加两项)、“九大支撑”和“一个目标”,即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
从“大念山海经”到“山海田一起抓”,从“海峡西岸繁荣带”、“三条战略通道”到“海峡西岸经济区”,省委把“海峡西岸繁荣带”上升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从“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手段通向与扩展到“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战略目标,由此形成了更为科学完备的战略体系。这充分体现了新一届省委为谋划福建发展的殚精竭虑与高瞻远瞩,体现了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与政治格局中所处的战略位置的准确定位与远见卓识。
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两地联系十分密切,卢展工书记归纳闽台有着“五缘”优势——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并明确指出,要依托“五缘”优势,积极拓展“六求”作为,要进一步突出福建促进祖国统一的强烈责任、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有助于中央对台工作方针的落实;有助于增强对台湾人民的凝聚力、吸引力,加快两岸统一步伐;有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港澳回归、在国家东部已形成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国家实施振兴东北、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新一届省委寻求战略崛起——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这一重大新举措,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符合国家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使福建为主体的经济区域成为国家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新经济增长极,更有利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第五篇:对社会公德的认识与感想
对社会公德的认识与感想
通过对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学习,我对社会公德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共生活日益成为我们当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公民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在过去,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仍然要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并要将其发扬光大。当今时代的社会公德,包括我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当前,我国遵守社会公德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近期发生的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再一次触动了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心。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8天后,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其骨灰被带回山东老家。也许在这时,我只能说,感谢路旁的那个摄像头,感谢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让我们看到了这令人心痛的一幕,唤醒了国人的良知!假如第一个路人能够伸手相救,可能也不会有小悦悦父母的痛哭,也不会有国人的悲痛。然而,一切为时已晚。当记者采访陈阿姨时,她说当时没想别的,就是想救人,而正是她毫不犹豫地向小悦悦伸出了援手,为这场冷漠灾难留下了唯一一抹温情。
陈阿姨回忆,事发当晚,她像往常一样在五金城里捡垃圾,远远看到一个小孩躺在路上,但路人和车辆经过却都不理睬。她依稀听到小孩的呻吟,就赶忙跑过去。“我走到女仔旁边,听到她啊啊的叫声,声音不大,但听着很凄惨。“陈阿姨说,她把孩子抱起来,看到她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流着眼泪,嘴里和鼻子都在流血,后脑勺也在流血。孩子全身软绵绵的,扶起来马上就瘫了下去,坐都坐不住。陈阿姨不敢用力,便把孩子拉到路边,并呼吁路过的人们帮忙,无人回应。“之后我就问旁边的几家店铺,是不是他们的小孩,都说不知道。”陈阿姨马上去周围找孩子的家长,不久,她就看到了小悦悦的妈妈。抱起小悦悦后,“她妈妈跑在前面,我拿起孩子的鞋子也跟着跑了上去。“陈阿姨表示,当时虽然天很暗,但不可能看不到有个小孩躺在路上,“我远远就看到她了”。
也许这个社会早已习惯了麻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许是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老人跌倒事件给了人们一个教训,扶起后,反被老人污蔑为肇事者。因此,躺在路中央的幼儿,被扶起后,会不会被家长认为是肇事者?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看起来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当一个简单的举手之劳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同样,老人跌倒该不该被扶起,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一个大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总感觉心里不是个滋味儿。媒体对所谓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我觉得很有必要,这绝非有选择性的故意夸大报导,而是针对目前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滑坡出现的现象提出质疑,因为类似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跌倒老人身上,还有更多其它的案例,比如见义勇为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故事,比如围观跳楼自杀时出现一片幸灾乐祸的“快跳”的喊声,比如公车上乘客对小偷熟视无睹的常态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目前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受经济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响,社会出现了一些道德危机和道德焦虑。面对轧伤了孩子无人敢救,跌倒的老人无人敢扶,做了好事反成肇事者,见义勇为反而走上被告席„„不可否认,这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影响和阻碍了道德建设的进程。但也应当看到,这只是社会的个别行为和少数现象。
作为90后的大学生,我们已经成为我国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第一,要做到,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第二,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到老师、长辈应主动问候;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在银行排队时自觉站在一米线之外;外出旅游时,不在景点随意写画;上网时文明礼貌,养成自律习惯;见到老人儿童跌倒时,应热心扶起。在不起眼的举手投足间慢慢升华社会公德的境界,因为扶起的,不仅有自己的良知,还有社会公德。
当今时代,社会对我们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期望转化为提高自身修养的强大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争做践行社会公德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