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不一样》读书心得(胡斌)

时间:2019-05-12 03:3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应该不一样》读书心得(胡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应该不一样》读书心得(胡斌)》。

第一篇:《教育应该不一样》读书心得(胡斌)

《教育应该不一样》读书心得

《教育应该不一样》是严长寿所写的,在这本书中他分析了台湾目前的教育环境,一针见血地道出台湾目前的价值观和迂腐的考试制度,而我们所有的人,都已经在这个体制下经营太久,早就忘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台湾快被摧毁的职教体系、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媒体的可议之处、老师的教育心态及学历通膨时代。他认为教改人士为了满足家长期待而走错方向;政策为了讨好选民,做了错误的转向。他建议年轻人如何从寻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能力,走出自己的路。

看完这本书,虽然非常认同作者所说的话,却也因更加了解实施教育改革的难度而感到无奈。就像书中提到的“是谁坐视问题恶化?是谁让这气球不断的膨胀?是教育部?是教改人士?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还是为数众多的家长?全部都是!” 读了这段话,让我心中起了共鸣,因为他所叙述的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教育现象,而身为老师的我,就是处在这个教育体制、这个环境下。在其中一篇《醒醒吧,家长》中,有一篇某成大教授儿子写的绝交信。或许,从中国人伦理的角度来说,这个儿子是不孝的,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不然。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见台湾传统家庭的教育一味追求好成绩好大学!但每个孩子不一定都适合这样的模式,以小孩的角度来说,硬是将孩子塞入这样的框架只会磨灭孩子对追求新知的热忱,当然也扼杀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天才。而大陆的教育方式和台湾的教育是何其的相似。在中国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熏陶下,学校、老师、家长就很重视“成绩”,以分数为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补习班、培训班蓬勃发展,学生被训练成了为考试而读书的机器。这种“唯分数是问”的想法,不但是老师的错,分数会受到膜拜,是所有人造成的。如果教师和家长只会以考试分数评断学生的高下,有些学生便注定永远是输家。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分数仍然是对孩子的主要标准。而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认识、定义学生的方式,往往只通过一张张考卷,忽略学生的个性、特长,往往把自己的时间放在作业和考卷中,忘记观察学生、协助孩子探索自我,发掘他们的天赋。爱尔兰叶芝说:“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让他发光、发亮。”而我现在在做的只是在装满一壶水,这需要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为了考试,往往在讲解作业和习题时用标准答案来规范学生。有了单一的标准,就很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题。书中写到“教育工作者一味坚持标准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偏执,难怪学校会系统性、全面性地扼杀学生的创意。”现在的教育制度成就了少数考试顶尖的精英,陪葬掉其它“不合规格”的孩子。而即便是合规格的好学生,也有创造力贫乏的问题。而创新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是考试考得出来的,重视标准答案的考试,也是扼杀学生创意的帮凶。正如赖声川所说,创意就是一种“问问题的能力”。然而,当所有科目都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如何想问题?又如何学会问问题?所以中国人在知识竞赛中能得到数一数二的成绩,但在创新思维比赛中往往被其他国家所超越。另外,有些家长向老师提出多布置些作业,往往把重点放在孩子语文、数学的成绩,忽略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觉得学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这些话也让很多教学热忱的老师最后以不断的测试来当做最终的方式。有时问孩子“你想要做什么?”孩子往往会说我要好好读书,可再问孩子“读书为了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往往就说不出话,大部分的孩子或许无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父母让他们把成绩考好。这样的教育又如何让孩子提供对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这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来陈腐,有些成为一个“考试优秀生”,有些成为“考试差生”。

书中提到老师的关键是具备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能力。因为从过去到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态度,倾向权威、武断,学生一旦试着说出各种突发奇想,往往就容易被视为捣蛋,或挑战老师的地位。久了之后,学生不再想要问问题,因为他连问问题的能力,都早被连根拔除。而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还要求老师在教学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书中提到严长寿在去高中演讲时,第一次演讲到后半,有学生开始在台下聊天,还要老师维持秩序,演讲的效果不是很好。而第二次演讲时,他开始检讨自己,思考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在演讲时首先从自己的着装出发,然后提到学生关注的明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此次演讲完美收官。这件事让他明白学生们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老师没找到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这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课本和与孩子没有兴趣的课外事物,应该多寻找孩子的关注点和感兴趣的事,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到知识。

在阅读这本书时,往往想到过去所受的教育,如果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事,我或许有更多的发展和更多的可能。既然自己已经尝到现有教育体制的无奈,何必让现在的孩子再受这种折磨呢?改变教育方式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困难要让时间去冲刷。但是随着今年启发式教育的提倡,我认为只要大家愿意站出来改变,必定能达成!

第二篇:《教育应该不一样》读后感两篇

《教育应该不一样》

读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资料汇编有感

教育应该不一样,我们需要不一样的教育。读了严老师的文章,我为他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点赞,也盼望着教育真的能走出创新,走向成熟。

“只有当学生的伯乐,师生才会都快乐“传统的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不但把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接受知识的容器,更扼杀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对自我的肯定。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升学压力下,学生个个身心疲惫。尤其在一些普通高中,每年只有寥寥数人本科上线,就意味着学生从走进中学校园几乎就希望破灭了。当然,考取大学不一定是学生唯一的出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应对高考。对于这些上大学和读好学校都没有希望的学生来讲,学习是没有成就感和自信的。可是,我们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还是要强迫他们在这条路上坚持到最后。为什么教育者不能赋予每个阶段的学生更多成就感和归属感呢?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是运动健将,有的学生酷爱唱歌,有的学生心灵手巧,有的学生组织能力强,有的学生有表演天赋,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优势,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己。如果学校能多组织一些学习之外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心,相信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于其让所有人都没有目标,毫无自信的学习,倒不如换种思路,引导学生让你请自我,有更多选择的权利。教育者要擅作学生的伯乐。

“学校应打破硬件思维。”近几年,多媒体教学,多功能教室,各类专用教室的建成似乎成了教育进步的标志。其实不然,在许多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却往往成为摆设。管理者们都追求学校硬件的提升,可是有时却忽略了教学必备的基础条件。因而至今还会出现教师上课没有小黑板,三角尺,直尺,教学挂图等使用,很是无奈。希望教育的投资能落到实处,实用才好。

“谁束缚了我们的思维。”表演工作坊创办人赖声川说:“创意就是问问题的能力。”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进步,现在的教师似乎更加注重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相对来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我们学生的思维更依赖于教师习惯的一问一答,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此,老师也是这样。没有好学上进乐于求知的教师,也很难培养出乐学、好学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难道不该扪心自问: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我们究竟该负什么样的责任?怀着对教育的敬畏之心,对学生的责任心,踏踏实实地做教师或许是我们永远的责任。《教育应该不一样》读书心得

《教育应该不一样》是严长寿所写的,在这本书中他分析了台湾目前的教育环境,一针见血地道出台湾目前的价值观和迂腐的考试制度,而我们所有的人,都已经在这个体制下经营太久,早就忘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台湾快被摧毁的职教体系、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媒体的可议之处、老师的教育心态及学历通膨时代。他认为教改人士为了满足家长期待而走错方向;政策为了讨好选民,做了错误的转向。他建议年轻人如何从寻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能力,走出自己的路。

看完这本书,虽然非常认同作者所说的话,却也因更加了解实施教育改革的难度而感到无奈。就像书中提到的“是谁坐视问题恶化?是谁让这气球不断的膨胀?是教育部?是教改人士?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还是为数众多的家长?全部都是!” 读了这段话,让我心中起了共鸣,因为他所叙述的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教育现象,而身为老师的我,就是处在这个教育体制、这个环境下。在其中一篇《醒醒吧,家长》中,有一篇某成大教授儿子写的绝交信。或许,从中国人伦理的角度来说,这个儿子是不孝的,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不然。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见台湾传统家庭的教育一味追求好成绩好大学!但每个孩子不一定都适合这样的模式,以小孩的角度来说,硬是将孩子塞入这样的框架只会磨灭孩子对追求新知的热忱,当然也扼杀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天才。而大陆的教育方式和台湾的教育是何其的相似。在中国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熏陶下,学校、老师、家长就很重视“成绩”,以分数为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补习班、培训班蓬勃发展,学生被训练成了为考试而读书的机器。这种“唯分数是问”的想法,不但是老师的错,分数会受到膜拜,是所有人造成的。如果教师和家长只会以考试分数评断学生的高下,有些学生便注定永远是输家。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分数仍然是对孩子的主要标准。而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认识、定义学生的方式,往往只通过一张张考卷,忽略学生的个性、特长,往往把自己的时间放在作业和考卷中,忘记观察学生、协助孩子探索自我,发掘他们的天赋。爱尔兰叶芝说:“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让他发光、发亮。”而我现在在做的只是在装满一壶水,这需要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为了考试,往往在讲解作业和习题时用标准答案来规范学生。有了单一的标准,就很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题。书中写到“教育工作者一味坚持标准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偏执,难怪学校会系统性、全面性地扼杀学生的创意。”现在的教育制度成就了少数考试顶尖的精英,陪葬掉其它“不合规格”的孩子。而即便是合规格的好学生,也有创造力贫乏的问题。而创新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是考试考得出来的,重视标准答案的考试,也是扼杀学生创意的帮凶。正如赖声川所说,创意就是一种“问问题的能力”。然而,当所有科目都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如何想问题?又如何学会问问题?所以中国人在知识竞赛中能得到数一数二的成绩,但在创新思维比赛中往往被其他国家所超越。

另外,有些家长向老师提出多布置些作业,往往把重点放在孩子语文、数学的成绩,忽略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觉得学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这些话也让很多教学热忱的老师最后以不断的测试来当做最终的方式。有时问孩子“你想要做什么?”孩子往往会说我要好好读书,可再问孩子“读书为了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往往就说不出话,大部分的孩子或许无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父母让他们把成绩考好。这样的教育又如何让孩子提供对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这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来陈腐,有些成为一个“考试优秀生”,有些成为“考试差生”。

书中提到老师的关键是具备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能力。因为从过去到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态度,倾向权威、武断,学生一旦试着说出各种突发奇想,往往就容易被视为捣蛋,或挑战老师的地位。久了之后,学生不再想要问问题,因为他连问问题的能力,都早被连根拔除。而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还要求老师在教学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书中提到严长寿在去高中演讲时,第一次演讲到后半,有学生开始在台下聊天,还要老师维持秩序,演讲的效果不是很好。而第二次演讲时,他开始检讨自己,思考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在演讲时首先从自己的着装出发,然后提到学生关注的明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此次演讲完美收官。这件事让他明白学生们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老师没找到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这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课本和与孩子没有兴趣的课外事物,应该多寻找孩子的关注点和感兴趣的事,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到知识。

在阅读这本书时,往往想到过去所受的教育,如果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事,我或许有更多的发展和更多的可能。既然自己已经尝到现有教育体制的无奈,何必让现在的孩子再受这种折磨呢?改变教育方式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困难要让时间去冲刷。但是随着今年启发式教育的提倡,我认为只要大家愿意站出来改变,必定能达成!

第三篇:《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读书心得

“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多年以后,我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暑期读完王维审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这段话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头。

王维审老师在一次学生聚会后思索:我到底教给他们什么了?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因为一个被他管教出来的男生对他说:“老师,我得敬您一杯酒,要不是您当时踹我那几脚,我也许早就混到监狱里去了。等我有了儿子,一定还得让您教,您可得给我踹出个北大、清华来呀!”这样一段并不是批评的、真诚的话却开始让王老师思考。

其实,像这样的面临教过学生的经历我们很多老师都有,有两个学生毕业后对我的反馈让我印象深刻。小胤是我初当教师时教的毕业生,他对数学的理解总是比别人慢,我急啊!“我是一个年轻教师,这孩子的成绩肯定要拉我们班的后腿,班级成绩不理想,多丢人啊”,这是我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我利用课余时间给小胤补课,在补课的过程中看到他转不过弯来,我急着了,说出来的话也不大好听。让我沾沾自喜的是,在我这样不辞辛苦地补课下,小胤的成绩提高地挺快,毕业时的成绩都已经达到中上水平了!我在这个孩子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和时间,可是他毕业后见到我的反应让我心凉一截,他看到了我,就这样直直地从我身边走过,后来我从其他同学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我不喜欢谭老师,反正她也不喜欢我,碰见了还不如看不见呢”。孩子敏感地传递着这个世界的一切,原来他认为,在我的心底是嫌弃他的,不喜欢他的。

时隔境迁,人的心态会发生变化,青涩的我也会变得成熟,这个时候我碰到了小颖,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女生,比我曾经教的任何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都要来得慢。为了帮助她提高,我也只能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课,但这时候想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会,我会为她后面的学习担心,会放慢自己讲课的脚步;她有了进步,我比她还开心,我认为她肯定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数学。我对她的这种相信通过我们日常的相处传递给了她,她慢慢地,愿意和我共同努力了,最后毕业虽然她在数学方面还不是很擅长,但已经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毕业了,这孩子每年都要跑回到小学来看看我,现在一个二十岁的大姑娘了!说的一句非常朴实的话让我感动:“谢谢你,谭老师,谢谢你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我长这么大,只有你一个老师从来没放弃过我”!

同样是给孩子补课,帮助孩子在学习方面取得进步,为什么两个孩子给我的反馈完全不一样呢?因为在补课过程中,我给两个孩子传递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想我在王维审老师的这本书里能找到最后的答案:一个教师最大的业绩和成就,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不在于你给了学生多少分数,而在于你为学生带来了哪些深刻地、可以延续终生的影响。真正的教育,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第四篇:胡斌演讲观后感

胡斌演讲观后感

养殖110

1昨天,我观看看了胡斌的演讲视频。胡斌,一个只有22岁的青年早早混入黑社会,一身陋习,经常结伙砍人。自从学了《弟子规》,他尝试着别人说的一句话,“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他的母亲很有智慧,让他去养老院做义工,没多久,他就懂得了做好人也可以得到许多,后悔当初走那么多的弯路。以前他沉湎网络,身体垮了,竟然不如六十岁老人的身体!《弟子规》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现在的他爱惜身体了,为的是不让父母担心。从胡斌的身上也看到了我的影子。以前,我总读不懂父亲的心,就不和父亲亲密,总觉得父亲那黑瘦的身形和一些粗鲁的言行让我丢了脸,只与母亲亲近。现在的我读懂了父亲,黑瘦的身影穿梭在机器之间,豆大的汗珠与灰尘搅合在一起……一个瘦弱的男人为了家庭,为了生计奔波在外,努力打拼,真的不容易!父亲,我懂了,我不再嫌弃你,我要像胡斌一样把之前对你没有的爱一一补回来。

一个曾被十三搜学校开除的问题少年,由于伟大的母爱再加上一本《弟子规》,竟然脱胎换骨,彻底重生了,那么改变他人生的应该是他自己,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爱我们的父母,我们不能在这样下去了,胡斌看了《弟子规》从而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他能改变为什么我就不能?我为什么就不能为父母而努力呢?虽然自己总是这么想,但都没有毅力去做,现在如果能改正平时的毛病,我认为还是来

得及的。虽然,现在离高考已不足百天了,但为了生我育我的父母,为了谆谆教诲的老师,为了自己美好的明天,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力争再高考中创造佳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在此,我也想对那些在社会上还没有迷途知返的浪子说:回来吧,你的家人需要你,如果你的父母还有30年、40年,一年见一次,也只有30次、40次见面的机会,多陪陪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吧!他们真的需要你。

胡斌演讲观后感

1101园艺

昨天在综合楼六楼会议室观看了胡斌老师的演讲视频,他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课,他今年22岁,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是一个很不听话,让家人头疼的孩子,整天不好好学习,上网玩游戏,和他那些在社会上的混混一起玩,整天打架、到了家里甚至打骂父母的危险份子,由于从小家庭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打骂、让他从小不听话,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在学校要跳楼,折腾整个学校不得安宁,他打架、抽烟、喝酒、逃课旷课欺负老师,哪的学校都不再要他了。

就因为那本《弟子规》触动了胡斌在乎的东西,这就是突变点,那本《弟子规》让他觉悟,感觉他原本的朋友是不好的,跟小混混做朋友,身边的朋友肯定不怎么样。而和喜欢学习的人做朋友,身边的人会好好学习的,其实交一个好的朋友会改变身边的一切事物,以前的他一直认为“命运如此、无法改变”《弟子规》则恰恰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弟子规》它可以教导你做人的原则,提升你的品德。

胡斌老师曾经是那样的不受人欢迎,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可是,他那位有智慧、有毅力的妈妈最终让儿子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改变了她儿子胡斌的命运。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转变,但这的确是真实的,光明的。如果没有妈妈那执着而伟大的爱,如果没有妈妈绞尽脑汁寻来的那张光盘,如果没有《弟子规》这本传统文化,胡斌老师也许会蹲入大牢,也许会死于非命。胡斌老师说的一句话使我感慨万千:一个人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将快乐带给别人。我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他说他不是在台上做报告,他是在忏悔,向他母亲忏悔,向他曾经祸害过的人忏悔。他的虔诚震撼了所有的人,也灼烧着我的心,从今以后,我也要善待我的父母,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第五篇:胡斌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坚守工作纪律,切实履职尽责,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严于律已,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努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当好入党积极份子。

二、强化理论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认真学习计生工作方面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三、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严格按照县计生委的工作要求,在做好我乡人口与计划生育报表数据统计、“少生快富”和奖励扶助上报、避孕节育药具发放、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介绍信开具、准生证办理等计生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宣传计生法律法规。

下载《教育应该不一样》读书心得(胡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应该不一样》读书心得(胡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胡斌2008年工作总结(定稿)

    2008年工作总结 胡斌,男,藏族,1982年12月出生,现年26岁,现任吉居乡文书兼计生专干、民政助理、出纳。 胡斌同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理论学习,认......

    《不一样的卡梅拉》读书心得

    《不一样的卡梅拉》读书心得 《不一样的卡梅拉》读书心得1 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了《不一样卡梅拉》系列丛书。从书中我认识了与众不同的卡梅拉和她的朋友们:见多识广......

    《张居正》读书心得——胡慧

    《张居正》读书心得 ——陈明浩近日利用工作之余,通读了熊召政著的《张居正》一书。读完此书,使我对张居正增添了一种敬仰之情,《张居正》是一部了不起的书,张居正是一个了不起......

    胡延斌批评与自我批评5篇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形成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这一优良作风,基本上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逐渐形......

    胡斌等烈士事迹

    胡斌等烈士事迹中间这座烈士墓,安葬的是胡斌同志。 胡斌烈士,1910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一个贫农家庭,1933年参加革命,在鄂、豫、皖地区红军游击队当战士。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他......

    弟子规讲座观后感胡斌

    弟子规讲座观后感胡斌 导语:胡斌老师曾经是那样的不受人欢迎,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可是,他那位有智慧、有毅力的妈妈最终让儿子改邪归正,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弟子规讲座观后感胡斌文......

    弟子规受益者胡斌(观后感)

    弟子规》的受益者胡斌所作的报告是感人的,他的人生经历是曲折而痛苦的,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他领悟到了《弟子规》的真谛,重新回到了正确的人生轨道,曾经可以说是一个十足的“混子......

    胡怡斌电子商务概论

    电子商务研究报告参考题目一、电子商务的特点与模式 电子商务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讲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