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蓝路上书写为民情怀
深蓝路上书写为民情怀
——访安徽省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若飞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的部署,进一步加快推动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在全国适宜地区的推广应用,农业部办公厅今日印发了《全国农机深松征地作业实施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据统计我国适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的耕地面积约为5.74亿亩,其中2016年全国规划实施农机深松整地1.6亿亩。力争到2020年,全国适宜的耕地全部深松一遍,然后进入深松适宜周期的良性循环。
安徽省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若飞
安徽省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率先结合安徽稻麦两季种植模式,尤其是合作社的深松需求,提出用120马力拖拉机(进口品牌),配套LEMKEN卡拉特联合整地机karat9/300。为了响应国家深松补贴项目,在安徽农业重点县,如蒙城推广深松演示项目——深蓝行动,有许多合作社已经开始订购LEMKENkarat9/300,取得很大成功。农机1688网记者今天有幸采访到这位有远见卓识的安徽省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若飞。
接触:关注两年,认定LEMKEN
随着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加快,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考虑未来5年农业发展方向和当前政府对深松机的补贴力度,刘若飞开始关注深松机产品。
提到LEMKEN机械,刘若飞印象非常深刻。刘若飞从2012年开始关注LEMKEN的整地机系列产品,通过网络查看有关深松机械的政策和补贴,同时到各个做深松机的厂家参观企业工厂,经过两年认真的实地考察,最后刘若飞选定了LEMKEN深松机做其代理品牌。“现在深松整地计划才刚开始受到用户的关注,大部分农机用户还持观望态度,相信在经过半年的实地演示推广之后,用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购买深松系列的农机具用户就会增加。”刘若飞坚定的说到。
随着农机与农艺技术要求的提高,土地流转与大规模土地应用程度的提高,目前安徽地区的LEMKEN农机具的使用者主要是一些大型农场主和一些有眼光的在东北地区跨区作业的合作社。相比较而言,小农户对于整地机的认识程度还比较差,“但我相信通过这几次LEMKEN‘深蓝行动’的实施,真实可见的效果让老百姓切实的感受到,相信2016下半年或者是2017年前期很快就会看到显著效果。”
发展:选择LEMKEN,携手LEMKEN 选择LEMKEN,不仅是对LEMKEN品牌的认知与依赖,更多的是对其品质的认同和信任。设备的耐用性与产品保值性是选择产品的重要指标,这一点上LEMKEN有着很大的优势。对此,刘若飞深有感触。“我现在已经代理了两年多的LEMKEN产品,每年几乎很少有人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找我们,这是最让我们经销商省心的。”刘若飞乐呵呵的告诉记者。
每当提到售后服务,刘若飞也会给予肯定。他总是说:“LEMKEN的服务没得说,一个电话他们就能赶到,并及时对我的设备进行保养,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哪怕是维修到深夜,他们都没有一句怨言,这样优质的产品,可靠的服务,大家值得拥有。”他还说到,“在农闲时LEMKEN会召集各地客户去工厂,同时请来外国专家进行集体培训。有时还会搞现场实地作业的演示会活动,切实让用户看到效果,享受到实惠。”
未来:一路相伴,为民服务
在谈到这次“深蓝行动”之后有何感触时,刘若飞说到,“这次‘深蓝行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首先是当前农机政策的带动,农机化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这其中当然也离不开深松机的发展和推广。政策的带动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LEMKEN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农机售后服务的跟进以及后期的保养和维护。这也是我坚定选择LEMKEN的重要原因。”
作为经销商,刘若飞始终高瞻远瞩,紧跟当前“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的时代政策,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切实深入到农民心中,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深松整地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同时为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二篇:为民情怀永不变范文
为民情怀永不变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基层农村干部,我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到很亲切、很实在、很厚重,散发着浓浓的泥土气息。我也是那个年代的人,我也与我村插队知青一起劳动过,自己感受最深有三点:
一是总书记的平民意识。在插队中,他不称自己为“知青”,而是常说“我现在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我们老陕”如何如何。一两句普普通通的话语,折射出总书记的植根群众、融入群众、与群众心连心的品德。三十多年的基层工作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唯有脚踏大地、才会心里踏实,只有始终站在群众中间就会有无穷的力量,这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源。
二是总书记的勤奋务实、吃苦耐劳的干事精神,这从他邀请随娃重新当队长、建淤地坝、兴办铁业社、缝纫社等具体工作中可以看到。在和平村率先转型工业化发展、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自主城改等一系列的创新进步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农村的工作千头万绪、群众思想千差万别,既要有一心为民为群众办事的坚定理念,更要有灵活创新、亲民为民的工作方法。不仅要想干事、还要会干事、更要干成事,只有任劳任怨永不停歇地为群众谋发展,才能受到群众的支持。
三是总书记强烈的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他在插队期间“从不放弃读书思考”,兴办沼气池、缝纫社等一系列举措在当时都是走在了前列。我们当前处在一个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农村干部一定要有市场意识、全域眼光,一定要树立两种身份,两个意识,坚持两手抓。一要树立企业家的身份和向市场要效益的经济意识,坚持抓发展不动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二是要树立“店小二”的身份和抓服务、抓管理、抓诚信、保公平的意识,努力创建村庄最佳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决不让一个乡亲在共富的路上掉队。
第三篇:践行群众路线 永葆为民情怀
践行群众路线 永葆为民情怀
申全民 《 光明日报 》(2014年06月30日07 版)
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总书记强调,要把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作为县一级党委政府,只有强化群众观念,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从打牢思想基础入手,从一言一行、工作点滴做起,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才能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
强化宗旨意识,定好强心健脑的“支撑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只有打牢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基础,打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才会有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始终把加强学习教育、坚定政治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群众观点,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要开展多种形式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深入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自身党性纯洁,永远忠于人民,在思想上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站稳群众立场,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深入基层服务,谋好结合实际的“切入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下基层、接地气,到群众中听意见、找差距,帮助基层谋发展、解难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发扬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严格执行下基层纪律要求,切实做到不用接、不用送、不用陪,把心思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同时,要积极融入群众,拜群众为师,主动向基层的同志和群众学习,向生动的实践学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把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 1
就医、就学、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以解决,拿出切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为群众办实事,谱好凸显实效的“结合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干部一定要克服功利思想,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多接触群众,从群众中听到实话,摸到实情,真正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做到心中有数;针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难点问题,要根据不同条件、不同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使各种问题能及时解决;要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拥有“不知足”的精神,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平庸、不甘于落后,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谋求实实在在的效果。(作者系中共河北省赤城县委书记)
第四篇: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为民情怀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显著改善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生动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积累的宝贵经验,系统展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扶贫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减贫事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很受启发,也深受鼓舞。《摘编》收录了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关于扶贫工作的242段论述。书中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更包含着习总书记对人民尤其是广大贫困群众的深深的情感,当然,这更是新时代指导我们组工干部参与脱贫攻坚事业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一学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演讲道,“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摘编》第一部分,总书记阐述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的热爱,特别是对贫困群众的牵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组工干部时刻都不能忘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不能忘记我们党的使命,更不能忘记“两个百年”目标。所以,深入学习《摘编》,就是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为民的高尚情怀。
二学精准扶贫方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越走越宽广,亿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摘编》第二至第七部分系统总结了我国新时代扶贫开发的宝贵经验,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 “精准”二字,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总书记将精准扶贫比作“‘绣花’功夫”,“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必须“因人因户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反映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学坚定理想信念。悠悠天下事,扶贫为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奋进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也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在,我国进入扶贫开发工作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组工干部一定要始终坚信,坚定“四个自信”,牢记“四个意识”,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认真深入学习贯彻《摘编》,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科学谋划好扶贫开发工作,扶真贫、真扶贫,就一定能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五篇:为民情怀谱华章(书评)
为民情怀谱华章
——《知之深爱之切》书评
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寸热土,这每一寸热土上有他曾经的足迹;他挚爱这一方天地,这一方天地有他青春奋斗的记忆;正是他把正定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全身心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才有了《知之深爱之切》这部书的出版发行,让我们感同身受,驻足端详。
《知之深爱之切》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在正定工作期间的讲话、文章、书信等共37篇,共13.9万字,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内容涵盖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干部作风、人才建设、基层党建、精神文明、老干部工作等方面,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为民情怀,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实干作风,锐意革故鼎新的担当精神,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本书还附录了习近平同志离开正定后撰写的三篇回忆文章,以及当年《人民日报》等报刊刊登的三篇新闻通讯。一篇篇朴实而又生动深刻的讲话、文章,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知之深爱之切》一书收录的文章,是习近平当年工作轨迹的生动记录、从政品格的真实写照、思想方法和实践探索的集中展现。充分体现了总书记青年时期就具有的坚定政治信念和博大胸襟、改革思维和历史担当、民本情怀和务实作风。从书中可以看到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挽着裤腿、穿着跨栏背心“躬耕乡间”的身影,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指点江山的豪情。他在正定县工作的3年多时间,几乎走遍了正定的每一个乡镇村庄,他真心把正定当成了自己的家乡,对这片热土倾注了极大心血,对这里的农业、工业、农民、农村倾注了极大精力,他为正定县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历久弥新的思想观点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知之深爱之切》通篇文章笔法细腻、思想深邃、情感动人,深入学习领会这本书的精神实质,必将对我们坚定信仰、改进作风、促进工作创新产生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