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景区食品安全监管经验材料
突出问题导向 强化风险管控
确保景区食品安全
年初以来,我们在省、地局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服务漠河打造“全国旅游名县”和北极村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着力点,将2016年确定为旅游景区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年,在抓常规监管不放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食品安全法》提出的“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监管模式,紧紧把握景区食品安全工作特点,创新监管方式,突出问题导向,落实“四有两责”要求,精准施策,靶向治理,严格风险管控,着力消除景区食品安全短板,切实提高了景区食品安全指数。
一、事前指导,事后改造,严格准入风险管控
针对新开办餐饮企业边试营业边申请办证的问题,我们坚持提前介入的工作方针,通过主动联系规划、建设等部门和加大日常巡查等方式,提前掌握和进入景区新建改建的宾馆、酒楼现场,对其软、硬件建设进行现场指导,并督促其在开业前办结许可事项,确保了新开办餐饮单位达到制度健全、流程合理、环境整洁、设施完备、风险可控的开办标准,实现高起点运行,消除了以试营业的方式变相无证经营的现象。同时,针对景区内部分餐饮单位房屋装修时间较远,室内面积、环境、布局已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需要,我们抓住北极村开展国家5
A级景区创建这一有利契机,先后指导36户中、小型餐馆制定了现场整改规划,累计装修改造厨房墙壁、地面、天棚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增设消毒设施和餐具保洁柜150台套、清洗水池110个,推动了已开办餐饮单位的提档升级,降低了企业准入不达标的风险。
二、逐户排查,强力推进,严格季节性经营风险管控 针对我县景区食品消费季节性较强,特别是北极光节期间季节性餐饮企业集中开业的特点,我们在景区内推行了季节性餐饮单位开业再核查制度,对其经营布局是否改变,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转,从业人员是否变更,上一个经营周期剩余食品原料是否过期变质等事项进行再核查,确保重新开业企业符合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同时,针对旅游旺季临时性从业人员增多的实际,我们制定了《景区餐饮服务临时用工申报制度》,根据申报和日常检查情况,在北极光节前联合县疾控中心深入北极村等景区,逐户开展临时性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现场采血工作,实现了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率达100%的工作目标。另外,强化旅游旺季临时性沿江大排档和家庭宾馆的管理,联合北极镇政府按照“四统一”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购进记录、统一操作要求、统一公示信息的管理模式,对北极村的21家大排档和北红村的家庭宾馆进行了集中登记备案管理,促使其规范经营,消除了监管薄弱点。
三、全程保障,强化协作,严格大型聚餐风险管控 为有效防范群体性食品消费风险,我们不断加强大型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定期组织安全保障模拟演练活
动,严格实施重大活动全程保障制度,对活动期间每种食品从原料购进查验、制作加工、食品留样到就餐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并坚持食品不经快检、不足量留样不上餐桌的工作要求,圆满地完成了省政协研讨会和中央首长在漠河期间等4次重大活动的保障任务,保障天数15天,27个餐次,抽取和利用快检设备检验食物样品562份,实现了重大活动期间餐饮服务“无差错”的目标。同时,为解决景区餐饮单位超接待能力供餐问题,我们与县旅游局、景区管委会联合下发了《漠河县景区大型聚餐活动备案管理制度》,我局每月主动将景区内餐饮单位的许可、量化等级、经营规模、接待能力和各店特色菜系等信息通报旅游局、景区管委会和各旅行社,各旅行社据此合理选择规模适当的就餐单位,并将100人以上的团餐报我局及旅游局、景区管委会备案,实现了景区内大型集体聚餐备案达100%的目标,有效消除了超接待能力供餐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四、创新监管,多措并举,严格重点环节和重点品种风险管控
为强化食品源头风险防范,规范购进渠道,严防不合格食品的流入,我们在严格购进验收索证索票管理的基础上,率先在景区餐饮单位推行食品、食品原料、添加剂及供货方信息公示制度,使消费者在点餐前对食品信息一目了然,方便群众监督。同时,强化餐饮具消毒环节管理,通过开展定期集中抽检和随机抽检,在确保景区餐饮具抽检全覆盖的基础上,要求就餐客流大的餐饮单位必须配置足量已消毒的备用餐具,确保在消费集中时段,翻
台用餐具消毒达标。另外,我们把地产食品列为重点品种,集中开展了打击野生蓝莓红豆掺杂使假、清理野生毒蘑菇、治理假冒土禽笨畜冷水鱼和打击地产黑面馒头发糕违法添加等多次集中专项行动,完成了馒头、发糕、肉禽等10多个品种的食品抽检,净化地产食品市场,保护漠河绿色食品品牌形象。
五、全面培训,公开信息,严格社会监督责任缺失风险管控 为提高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和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我们从操作规范和监管要求两个层面,制定了一套涵盖食品采购、储存、加工、供餐、洗消和人员管理等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印发到景区每户餐饮单位,并采取入户的方式,逐户为餐饮单位从业人员现场讲解操作规范和监管要求,全程录像,建立电子监管档案,实现了培训和告知的有机结合,促使景区内每一家餐饮单位的每一名从业人员都熟知监管要求,提升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责任意识。同时,我们将“明厨亮灶”工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率先在景区大中型餐饮单位推行“视频厨房”,将“后厨”引到堂前,鼓励引导小型餐饮单位开展“透明厨房”改造,让消费者把每道工序流程尽收眼底,年内共打造了15处看得见的厨房。另外,全面落实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将量化等级对应的脸谱标识进行公示,并组织开展“寻找笑脸就餐”、北极名优小吃厨艺大赛和示范店评选等项活动,引导消费者“看脸吃饭”,促使餐饮单位“笑脸纳客”,在景区餐饮行业形成了“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B级企业已达景区餐饮单位的95%以上,年内未发生一起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在做好常规监管的同时,也在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今后,我们将积极借鉴兄弟局的好做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确保一方百姓食品药品消费安全。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综治经验材料
2006年11月至2007年6 月,笔者对陕西、宁夏、甘肃、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新疆、湖南(以下简称“十一省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了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这些省市工商机关一直把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商执法、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
监管机制的工作中,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性的创造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典型经验,在推动当地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凸显治本之效。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一省市工商机关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质量意识薄弱的特点,因地制宜,突破监管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已成为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始终追求的目标。浙江省工商局从抓经营者自律入手,以推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构建经营者自律、市场公开竞争、社会参与监督、行政引导规范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已覆盖了全省95%的行政村。通过“五个统一”抓好制度建设,即统一牌匾、统一制度、统一标识、统一台账、统一承诺,使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得到了100%的落实。通过“四路并进”的竟争态势抓好食品入市关,即由配送企业、加盟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市场、流动放心车实行定点配送,形成了食品经营者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互动约束机制。通过“两措并举”的考核激励与竞争劣汰措施抓好实效,即放心店和维权网建设作为属地工商局目标责任制列入考核,让消费者和社会代表共同参与测评;对放心店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好的给予经费补助,差的坚决摘牌,被摘牌放心店有220家。通过“一网多用”的县、乡、村的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抓好农村食品消费维权。即建立消协分会、维权监督站、设立监督点、聘请维权监督员,实现了放心店自律与维权网监督的有机融合。宁夏自治区工商局从借助政府基层组织力量入手,以推行“村所挂钩”监管模式为抓手,构建社会监督、经营者自律、行政监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区覆盖面已达到98.24%。“村所挂钩”以村委会为依托,在行政村建立维权站点,由工商所所长任站长,村干部任副站长,村民为义务监督员。通过统一名称、统一电话号码、统一办公地点、统一奖惩的“四统一”,形成了机构、人员、职能、责任、经费落实到位的安全监管互动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实现了“五个确保”,即确保所在地的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制度覆盖率达到了100%,确保12315进村镇达到了100%,确保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达到了100%,确保工商所“两图一书”达到了100%,确保市场巡查达到了100%。甘肃省工商局从抓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网络模式入手,努力构建三大监管服务体系。即依托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构建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 农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快速反应体系。武威市工商局利用这一体系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全部追回了104只有毒羊肉和32付有毒羊下水,避免了一次食品恶性事故的发生。依托“一会两站”消费者维权机制,84%的农村地区构建由乡、镇、村负责人和村民参加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会监督服务体系。榆中县“一会两站”成功调解了一起4个乡镇、10个行政村997户农民因种子质量问题致使1888亩农作物受损、准备集体上访的突发事件,为受害农民争取补偿款94473元。依托18台食品安全检测车和500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形成的食品质量监测机制,构建省、市、县、所四级联动的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网络监控体系。这一体系先后对市场上销售的15类61种39119个批次的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销毁处理各类不合格食品1176公斤,大大增强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难题寻到了有效的治理之策
目前,城市社区、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为无照经营食品多发地带,对分散于这些地区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如何治理成为考验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全面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西安市、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湖南省汉寿县等地工商局清醒地认识到无证无照经营食品不仅仅是单纯市场秩序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依照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要求,提出了治理无证无照的指导思想: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牵头,工商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全面实施综合治理。这些工商机关以解决城中村无照经营为重点,积极采取“疏导与治理相结合,以疏导为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措施,使食品市场经营主体持照率达到97%以上。上海市工商局针对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的“三大特点”,即96%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来自外省市和上海市下岗失业者的人员结构特点,98%的无
第三篇:食品安全监管综治经验材料
食品安全监管综治经验材料
xx年11月至xx年6月,笔者对陕西、宁夏、甘肃、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新疆、湖南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了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这些省市工商机关一直把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商执法、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管机制的工作中,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性的创造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典型经验,在推动当地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凸显治本之效。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
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一省市工商机关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质量意识薄弱的特点,因地制宜,突破监管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已成为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始终追求的目标。浙江省工商局从抓经营者自律入手,以推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构建经营者自律、市场公开竞争、社会参与监督、行政引导规范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已覆盖了全省95%的行政村。通过“五个统一”抓好制度建设,即统一牌匾、统一制度、统一标识、统一台账、统一承诺,使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得到了100%的落实。通过“四路并进”的竟争态势抓好食品入市关,即由配送企业、加盟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市场、流动放心车实行定点配送,形成了食品经营者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互动约束机制。通过“两措并举”的考核激励与竞争劣汰措施抓好实效,即放心店和维权建设作为属地工商局目标责任制列入考核,让消费者和社会代表
共同参与测评;对放心店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好的给予经费补助,差的坚决摘牌,被摘牌放心店有220家。通过“一多用”的县、乡、村的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络抓好农村食品消费维权。即建立消协分会、维权监督站、设立监督点、聘请维权监督员,实现了放心店自律与维权监督的有机融合。宁夏自治区工商局从借助政府基层组织力量入手,以推行“村所挂钩”监管模式为抓手,构建社会监督、经营者自律、行政监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区覆盖面已达到%。
“村所挂钩”以村委会为依托,在行政村建立维权站点,由工商所所长任站长,村干部任副站长,村民为义务监督员。通过统一名称、统一电话号码、统一办公地点、统一奖惩的“四统一”,形成了机构、人员、职能、责任、经费落实到位的安全监管互动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实现了“五个确保”,即确保所在地的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制度覆盖率达到
了100%,确保12315进村镇达到了100%,确保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达到了100%,确保工商所“两图一书”达到了100%,确保市场巡查达到了100%。甘肃省工商局从抓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络模式入手,努力构建三大监管服务体系。即依托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络,构建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农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快速反应体系。武威市工商局利用这一体系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全部追回了104只有毒羊肉和32付有毒羊下水,避免了一次食品恶性事故的发生。依托“一会两站”消费者维权机制,84%的农村地区构建由乡、镇、村负责人和村民参加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会监督服务体系。榆中县“一会两站”成功调解了一起4个乡镇、10个行政村997户农民因种子质量问题致使1888亩农作物受损、准备集体上访的突发事件,为受害农民争取补偿款94473元。依托18台食品安全检
测车和500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形成的食品质量监测机制,构建省、市、县、所四级联动的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络监控体系。这一体系先后对市场上销售的15类61种39119个批次的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销毁处理各类不合格食品1176公斤,大大增强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难题寻到了有效的治理之策
目前,城市社区、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为无照经营食品多发地带,对分散于这些地区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如何治理成为考验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全面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西安市、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湖南省汉寿县等地工商局清醒地认识到无证无照经营食品不仅仅是单纯市场秩序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依照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要求,提出了治理无证无照的指
导思想: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牵头,工商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全面实施综合治理。这些工商机关以解决城中村无照经营为重点,积极采取“疏导与治理相结合,以疏导为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措施,使食品市场经营主体持照率达到97%以上。上海市工商局针对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的“三大特点”,即96%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来自外省市和上海市下岗失业者的人员结构特点,98%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少、投机成本低而市场需求大的经营结构特点,98%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分布于自有或租赁居民房、违法搭建房屋、农民宅基地房的经营场所特点,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确立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场食品经营持照主体率已达到%,窝点的回潮率从去年的62%下降至18%。西安市工商局雁塔分局针对40万外来人口居住在37个城中村中、城中村居民90%经济收入都于出租房屋的特点,探索出了“四位一体”,即由工商牵头,公安、卫生、街道办事处村委会负责人组成“社会联动监管服务领导小组”的城中村互动制约疏导监管模式,基本上实现了联合警示奖励、联合端挖窝点、联合信息通报、联合召开会议、联合执法检查的“五联动监管服务”机制健康有序的运行,使37个城中村示范村平均持照率已达到了96%,有效地净化了城中村食品市场经营环境和经营行为。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国食药监食[2010]3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旅游局(委),北京市卫生局、福建省卫生厅: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0〕12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提升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保障游客饮食安全,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有旅游景区2万多家,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上亿人次。餐饮是旅游景区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对于保障游客饮食和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旅游景区餐饮消费具有流动性大、游客参与度高、季节性强等特点,同时,受地理场所、交通设施等因素影响,部分旅游景区食品及原料采购困难,餐饮用具清洗消毒存在一定隐患。此外,少数旅游景区餐饮设施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无证照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近年来兴起的农家餐馆、农家乐等一些新的旅游餐饮服务经营模式,给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强化措施,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二、全面落实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
要从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高度,切实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野菜、野果、野蕈和非食品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饮食安全。旅游景区经营者应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加强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日常管理。地方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沟通协调,严格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
三、扎实做好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地方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进行餐饮服务许可。加大对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例行监督检查力度,尤其要加强节假日、节庆活动和重大活动旅游高峰期间的监督检查。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落实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账记录制度;规范食品加工制作及餐饮用具清洗消毒;切实加强餐饮服务环境管理,做好防鼠、防蝇、防虫、餐厨废弃物处理,定期检修设施设备,做好饮用水源的安全保护工作。要督促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及时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季节性歇业和开业情况。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建立健全监管信用档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建立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及时处理举报信息。积极推行分餐、公筷等健康饮食方式。
地方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范和标准纳入旅游景区相关服务标准,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工作,督促旅游景区经营者认真履行相关职责。
四、大力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
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有计划地联合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并充分利用旅游景区公众宣传平台,及时宣传报道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大力宣传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和食品安全知识, 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定期公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促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五、积极开展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
地方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关于印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国食药监食〔2010〕235号)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切实把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纳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中,发挥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引导和带动旅游景区餐饮业健康发展。
六、切实加强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应急管理
地方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本地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全面开展应急培训,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旅游景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和旅游景区经营者要定期检查本单位和本景区各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一旦发生游客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要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信息通报制度,畅通报送渠道,及时发布相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预警和提示,通报旅游景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行政许可与监管情况及食品安全信息,重要情况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七、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查处无证经营、超期限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转让、涂改、出借、倒卖、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违反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违规行为,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八、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逐级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制定评估考核办法,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充分发挥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旅游景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现场会经验材料
创建精品旅游景区 建设生活品质之城
一、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重要意义
1、创建精品旅游景区是适应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重大举措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人们的旅游需求将大幅增长,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时期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国家旅游局提出,要全面把握我国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和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趋势,积极引导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拓展现有产品的休闲度假功能,突出特色,提升档次,提高质量。要积极推动海洋旅游、温泉旅游、健康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自驾车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建设,继续抓好旅游精品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国家A级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因此,创建精品旅游景区是适应新时期全国旅游业发展趋势的重大举措。
2、创建精品旅游景区是巩固旅游目的地品牌的主要手段 创建精品旅游景区,是我市旅游产业成长期的主要经验,也是提升期的重要保证。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是先培育旅游目的地品牌,后发展旅游产品,这个发展模式在全国 旅游业是超前的,适应了国际上从追踪目的地到追踪产品的潮流。2007年2月8日,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正式命名我市为“200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这相当于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共同向全世界宣布,大连是中国最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创建精品旅游景区,不仅是巩固和发展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品牌的主要手段,而且是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有力支撑。
3、创建精品旅游景区是旅游景区向深度发展的客观要求 全国旅游业发展蒸蒸日上,各地精品旅游景区百花齐放。旅游景区要在周边乃至全国旅游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强景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精品,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保证旅游景区向深度发展。
二、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基本情况
从2000年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以来,我市共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20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9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3个;创建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个,其中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5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6个。
此外,2005年我市结合本地资源现状,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创新出台了《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和《大连市冬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至今共创建了“大连市冬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35个。2007年,为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投入2700余万元进行了改造建设15个海滨浴场和15个高端项目的“双十五工程”。
在国家和省市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精品旅游景区已经形成八大系列:以星海湾广场、棒棰岛、老虎滩海洋公园、圣亚海洋世界等为主的海洋文化系列;以滨海路、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森林动物园、冰峪沟风景区、蛇岛、鸟岛等为主的自然景观系列;以金石滩黄金海岸、付家庄、棒棰岛等15个重点海滨浴场为主的海滨浴场系列;以贝壳博物馆、现代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旅顺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为主的博物馆系列;以大连珍奥生命园、路明工业园、金科农业观光园、长海县渔家客舍等为主的工(农、渔)业游系列;以旅顺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遗址、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苏军烈士陵园、营城子汉墓等为主的历史文化系列;以老铁山温泉、安波温泉、龙门汤温泉、步云山温泉等为主的温泉系列;以安波滑雪场、林海滑雪场、铭湖滑雪场等为主的滑雪系列。
三、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全面促进精品旅游景区创建
根据国家和省旅游局的要求,我市成立了“大连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由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建局以及市、区市县政府两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协会 相关负责人组成,市旅游局局长任主任委员,并且聘任了行业旅游管理人员、旅游业内专家、旅游学者等18人为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检查员。
为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市政府出资100万元,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普查,摸清了家底,开发了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出资300万元,编制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包括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老虎滩旅游区、庄河市冰峪森林旅游度假区(含步云山、天门山)、金州区金渤海岸旅游区、普兰店市安波温泉旅游区、瓦房店市长兴岛旅游区和瓦房店许屯温泉度假区7个旅游景区的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还出资350万元,编制了普兰店市安波、俭汤温泉旅游度假区,老帽山旅游风景区,瓦房店市龙门汤温泉旅游度假区(含龙门东山生态旅游),庄河市步云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含步云山生态旅游),庄河市冰峪、天门山旅游风景区,庄河市海王九岛、石城岛旅游风景区和长兴岛海滨旅游度假区7个重点旅游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5年,市政府出台区市县旅游工作考评及奖励办法,其中创建精品旅游景区占190分(总分1000分),2006年增加到220分,2007年增加到300分,占总分的30%,年终对综合评定优秀的单位进行奖励,以此鼓励各区市县政府创建精品旅游景区。
2、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精品旅游景区标准
我市贯彻落实《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第23号令),深入学习《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严格按照标准的三个细则内容对旅游景区的创建进行逐条讲解、指导。
同时,我们参照国家标准,结合大连旅游资源实际情况,创新制定并实施了“大连市冬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标准”,以推进精品旅游景区的建设。
3、以创促建,大力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在创建精品旅游景区工作中,我市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按照国家标准,全面查找旅游景区的各种不足,扎扎实实推进精品旅游景区建设。全市投资2045万元,建设星级旅游厕所550座,其中旅游景区及沿线建设了449座;制定《大连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投资1200万元,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36个;市区设立户外大型导游图71个,增设旅游景区交通指引牌147块;在主要广场和公园增设休闲座椅300多个;在主要景区配置多语言解说系统100多套,增加多语种标识160多块。
4、加强培训,注重提升旅游管理人员素质
为提升旅游管理人员素质,我市广泛邀请国内外著名旅游专家指导旅游业发展,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美国等国际旅游专家和北京、上海、广东、海南、青岛、湖北等 省市40余位著名旅游专家先后多次来连为旅游业发展把脉,并且于2005年、2006年先后两次举办了面向全市旅游管理人员的高级培训班。授课专家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究生院副主任Dr.Geoffrey Wall(杰夫〃沃尔)博士(地理学教授)、《中国旅游报》代理总编(高级编辑)邵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海滨旅游规划专家庄志民教授、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乔然教授、北京华夏商旅营销研究院院长王祖淦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王丽华副教授、国家旅游局人教司教育培训处余昌国助理调研员、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李虹副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锋博士以及博士生导师(教授)原大连市旅游局柳振万局长,分别就“大连海洋旅游专题”、“旅游品牌策划”、“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旅游系统整合探索”、“国际旅游市场拓展与品牌项目操作”、“旅游企业创新经营与品牌建设”、“旅游服务礼仪”、“旅游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热点问题”、“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机遇、挑战,以及对策研究”、“诚信与旅游企业发展”和“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推广与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等旅游专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连培训之外,我市先后组织旅游景区管理人员10余次,赴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海南、四川、河南、福建、安徽、新疆、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厦门、青岛等国内外旅游发展先进的地区考察学习。
5、树立典型,广泛带动精品旅游景区建设
为树立旅游业发展典型,我市每年都进行“大连市旅游十大风云人物”评选活动,每次都有3至4位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获得荣誉,全市新闻媒体对先进事迹材料进行宣传报道,广泛带动全市精品旅游景区建设。
此外,为促进大连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鼓励各区市县、先导区和相关部门创建精品旅游项目,我市出台了《大连市旅游项目建设资金以奖代补奖励办法》,对符合国家和省、市旅游发展产业政策,符合大连市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广泛吸纳再就业人员,高品位、有特色、有创新的精品旅游项目进行奖励。
四、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是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前提
创建精品旅游景区是新时期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打造旅游经济品牌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站在提升完善旅游景区功能、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发展、巩固和发展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战略高度,来创建精品旅游景区,以强有力的组织和措施推进创建精品旅游景区各项工作的落实,是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前提。
2、以人为本是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根本
创建精品旅游景区过程中,除了要求景区按照标准进行整改外,特别强调景区建设要以人为本,为游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全市共建设为游客提供咨询、投诉、休息等服务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共36个,为老人、婴儿等特殊群体准备轮椅、婴儿车、母婴室等特殊服务设施。给国家级旅游景区配置为国外游客配备多语种语音导游器共100多套,给国外游客创造一个无语言障碍的游览环境。特别值得推广的是老虎滩海洋公园,投资200多万元在停车场附近专门为司机建设了200多平方米的休息室,免费为司机提供饮水、报刊、棋牌等娱乐休息条件;投资200多万元在园内为导游员建设了200多平方米的免费休息大厅,内设饮水、空调、沙发等休息设施,有专人为导游员办理票证手续,体现精品旅游景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3、特色鲜明是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核心
“越是特色的,越是世界的”。旅游景区的灵魂是特色,创建精品旅游景区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提炼出本地的旅游特色产品。我市2005年对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普查工作,结合各地,发展海洋旅游、温泉旅游、滑雪旅游、健康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和工农业旅游等不同的资源优势,因时、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
4、注重细节是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关键
“细节铸就精品”。我们始终把细节做为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的关键问题来抓。比如要求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风格要与主体建筑相统一,大到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小到指示标识、引导牌音响等设施设备,都要与景区的主体建筑风格相统一、相协调;要求注重景区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不仅要在旅游景区入口、导览系统、宣传品、门票上使用企业标志,在员工衣服、工牌,甚至垃圾箱上都要使用企业标志;要求从一根钉子、一块石子,到服务中的仪容仪表、礼节礼貌、规范用语,甚至微笑、站姿、手势、眼神都努力达到完美等等,使我们精品旅游景区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