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五”工作总结(修改稿)
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十一五”工作总结报告
一、近五年发展轨迹
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发端于1916年靖远师范讲习所,1935年正式创办,是白银市唯一一所省级标准化中等师范学校。2011年7月,白银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靖远师范学校由靖远县城整体搬迁至白银市区,保留靖远师范学校整体建制,加挂白银市教师教育中心和白银市艺术中学校牌,揭开了学校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500亩。有300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1800平方米的实验楼,2000平方米的音乐楼和2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有20个多媒体教室,3个标准计算机教室和1个理、化、生综合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教育教学期刊近200种。有电钢琴120架,钢琴80架,手风琴100架,风琴70架,管乐器60件,民乐器100多件,有美术专业画室8个,展厅1个,各种静物写生实物500多件。设有400米标准跑道的体育场。
学校现有教职工159人。专任教师129人,其中,副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68人,拥有硕士学位16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2人。学校艺术教育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26人,其中,音乐教师10人,美术教师12人,舞蹈教师2人,书法教师3人。学校现有教师教育培训、艺术高中和学前教育等各类教学班30个,在校生人数1300余名。教师教育、艺术教育和学前教育是学校的三大特色品牌。学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和甘肃省标准化学校。
二、管理理念及学校发展成效
“十一五”,对靖远师范学校来说,是不寻常的五年。学校在困境中求突围,在突围中谋生存。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客观分析,冷静思考,战略性地提出了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做强教师培训,做大学前教育,做亮艺术教育,打造艺术教育品牌,通过联合办学、整合资源,走多元化办学路子,全力申办甘肃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具体实施办法是,一是充分发挥师范教育资源,认真办好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离职培训;二是以音美教育为特色,做亮艺术教育,努力创建全市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三是遵照《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整合申办、联合取牌、归属不变、强化专业、选址新建”的工作思路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与省内本科院校联合办学,举办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同时努力实现做大“学前教育”的工作目标。
五年来,学校内强管理,外塑形象,突出质量,创建特色,多元办学,提高效益,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艺术特色鲜明、学前教育与教师教育并重的陇上教育名校”的办学目标,牢固树立“传承创新、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明美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的办学理念,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训,培育“优美、和谐、文明、高雅”的校风,凝炼“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教风,滋养“乐学、善思、勤奋、进取”的学风,基本实现了教育观念有新跨越,学校管理有新举措,校园建设有新变化,教育质量有新突破,办学层次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五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白银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白银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办学条件及校园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加强。在现有教学设施基础上,增加20个多媒体教室,3间计算机教室,并实现了计算机终端进教室;不断加大图书资料的购臵和订阅,新增2万册图书,购臵书架80个;配备教师办公电脑152台;购臵总价值约70多万元的教育教学设备500多套(台、件、组),安装防盗门窗20套,安装电子监控器4个等。进一步加强了对教育教学设施的维修、保管。五年来,共维修校舍面积20000多平方米。
在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的同时,学校努力加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具体为:
一是努力办好五个“一”(“一面墙”、“一份刊”、“一次演讲”、“一个广播”和“一个校”)。“一面墙”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窗口,《奇葩》是学生展示文艺才华的舞台,“国旗下的演讲”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阵地,“中师生团校”是学生追求思想进步的沃土。五年来,共办1700面“一面墙”,编印《奇葩》20期,组织“国旗下的演讲” 200次,开播“校园之声”1200多次。举办“中师生团校”50期。
二是精心营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五年来,学校将突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理念落实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细节之中。在教学楼、校园广场、体育场和餐厅等公共区域张贴并悬挂以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图片500幅,对联10幅,牌匾20块,制作主题橱窗12个。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四、学校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构建“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把抓好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来,在校党委领导下,我们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着力构建了“学校→教务科→教研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的教书育人体系”、“学校→学生科→团学会→班主任→全体学生的管理育人体系”和“学校→各科室→全体职工→全体学生的服务育人体系”的“三位一体”育人网络。拓展了德育途径,优化了育人环境,强化了部门配合,开创了着眼全体、关注全面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想政治课、党团课、主题班(团)会、专题辅导、专题讲座等形式,认真落实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是抓好德育“阵地”建设。一方面,充分利用《奇葩》、“国旗下的演讲”、“校园之声”、“共青团一面墙”和“中师生团校”等思想 文化教育阵地,不断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重点开展了“情系地震灾区”大型募捐活动、“话转型、促发展、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普通话演讲与征文活动、“书香校园”读书交流会等多项校园文化主题活动。五年来,共举行法制报告会20次,心理健康辅导报告20次。特别是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后,我校师生踊跃捐款捐物,共捐款7万余元,捐棉被、棉衣1000余件(套)。
四是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促进学生德育工作。五年来,学校一直坚持选拔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认真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计划,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部、学生科、团委、保卫科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切入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近年来,学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几项重要举措。第一,加大骨干班主任的培训力度。五年共选派优秀班主任56人次赴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参加骨干班主任培训。第二,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五年共召开班主任例会150余次,班主任专题会议100余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50次。第三,进一步提高班主任津贴,形成竞争激励机制。
五、师德师风建设
(一)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抓领导班子。坚持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主的政治学习制度,通过学习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班子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每周班子例会制度,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对于关系学校发展大局和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坚持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总之,班子成员共同配合,相互支持,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聚精会神,共谋发展。
二是抓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周行政例会制度,对中层干部的学风、作风进行重点引导和特别要求,帮助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切实加强干部年终考评工作。坚持中层干部年终述职和教职工民主测评大会制度,强化群众对干部的监督,有效提升干部队伍建设。
三是抓党员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政治学习会议,并结合各自工作,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以活动赤载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五年来,学校以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以及学习十七大精神活动为契机,在全校认真开展了 “四比四看”行风建设活动:比劳动纪律,看谁职业责任强;比教学技能,看谁教学水平好;比教书育人,看谁工作贡献大;比关心学生,看谁师德风范高。通过加强科室作风建设,树立了良好风气,凝聚了浩然正气,鼓舞了高昂士气,焕发了蓬勃朝气。在全校上下形成了“团结协作,进取向上,干事创业,争做一流”的工作氛围。根据市政府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 和市教育局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和学校质量管理年活动实施意见》、《 “爱岗敬业,奠基未来”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实施意见》和《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施意见》等三个《意见》。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抓好四个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记写学习笔记与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围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近年来,学校重点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庆祝教师节暨迎新大会、喜迎党的十七大市直机关百人大合唱比赛、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验收活动、“爱岗敬业,奠基未来”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一二• 九歌咏比赛活动、市级优质课比赛活动等。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目标逐级分解,逐层落实,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相互配合,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最终达到了锤炼师德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学校发展的目的。
(三)以制度为保障,切实加强学校三风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学校管理工作力求做到严、谨、细、实、活。近年来,学校充实完善了50多项工作制度,如《学校岗位管理津贴实施办法》、《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校教师课时津贴分配实施方案》、《学校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学校考勤制度》、《教学常规工作要求》、《教学能力评估标准》、《教职工年终考核实施意见》、《靖远师范学校班主任 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和《靖远师范学校师训学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和办法。为了确保制度落实到位,学校建立了落实制度长效机制。在学校行政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专门机构,专人专项进行督促检查落实。并将检查结果定期公布,让全体教职工共同监督。由于规范和强化了管理,学校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六、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最优化发展,是当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五年来,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是“送出去,请进来,沉下去”。学校共派送一线教师262人次赴西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参加专业培训;分批组织教师100人次到会宁一中、兰州十四中等省市示范性高中学习教学经验;选派20多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深入白银三县两区农村教学一线进行教育教学调研;邀请香港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通高等师范学校、白银市教科所等省内外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来校讲学和交流30次。特别是2009年,学校邀请市教育局专家来校开展教学视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是实施一系列激励机制,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围绕实施“名师工程”,学校开展了不同层次的评选或比赛活动,把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高、受学生欢迎、大家认可和社会满意的教师评选出来,授予“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五年来,共有30多人获得以上专业技术荣誉。三是学校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教师考研进修,五年来,学校共有8人取得教育硕士学位。截止目前,我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占专任教师比为15.78%。
七、教育科研及教育质量提升
随着学校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渐变,原有的中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已不适应新的高中教育的需要。为了快速转变角色,积极适应学校举办艺术特长教育和中职学前教育的发展实际,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科学决策,先后出台和修订完善了《教学常规检查细则》、《听课制度》等关于教育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共计20多项。基本构建起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适应形势需要和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从制度上确保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运行。五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以“质量”为主题,进一步落实“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有力地推动了全校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是以检查考核为抓手,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执行力,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按照 “严、细、实、恒”的教学常规总体要求,我们在教学常规落实上把好“三道关”,抓好“六环节”:即把好备课关、把好上课关、把好检测关,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通过学校集中检查、教务科抽查、教研组自查等形式,对教师编写教案情况、作业批改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听评课情况等做到全面、客观的了解,及时掌握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并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通过整改,全体教 师达成了: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的共识。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到位,规范了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三二学制”转段考试、全省高中会考和普通高考中,我校学生均取得较好成绩。特别是2010、2011年全国普通高考中,我校艺术类高考生成绩喜人,专业过关率均为100%,二本录取率均超过90%。“师师言教学,生生谈学习”的良好校风蔚然形成。
二是以竞赛活动为平台,力争教学科研工作有突破。五年来,学校主要从从教学计划、教学准备、学生评价等10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规范,并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定期进行教育教学基本功和科研能力培训考核。每年四月、十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抽样检查,并进行集中听评课和分散听评课。五年来,学校教师听课、评课累计1000余节。在市教育科所组织的说课比赛和优质课竞赛中,学校有20人获奖。在全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录像)评比活动中,有30人获奖。五年来,学校共有10多项课题立项,6项省级课题通过鉴定。编辑印刷出版校本教材12种。在省市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开创了“人人研究课改、人人思考创新”的教育科研新局面。
三是认真实施白银市教师教育工程,扎实开展市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2007年,学校成立教师教育中心,2011年市委市政府批准在学校加挂白银市教师教育中心牌子。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惠及全市基础教育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我校一体两 翼办学模式中的主体,所以,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不断强化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五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靖远师范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实施方案》、《靖远师范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课程方案》、《教师培训项目工作规程》、《培训者培训制度》、《师训学员管理办法》等10多项常规管理制度。共承担了9期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离职培训任务,共培训学员4000余名。另外,学校教师教育中心还承担了全市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教心学及教学法培训、全市小学语数骨干教师培训、中英甘肃“普九”项目小学教师培训、成人中师培训、中英项目培训者培训等工作。共培训教师10000余人。
四是充分发挥白银市新课程改革指导中心的作用。通过送教下乡、送研下乡,切实促进全市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构建“教育教学研究——教学实验——教学指导”的教育教学网络,为县区、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五年来,学校共组织“送教下乡、送研下乡”100多人次。这些培训工作的成功开展,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八、安全及卫生
安全工作是维护一切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学校坚持 “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的安全原则,切实加强了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卫生工作制度。五年来,学校先后制定了《学校安全工作实施办法》、《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学校防灾救 灾应急预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安全制度10多项。
二是认真落实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实施校长、科长、班主任、学生层层安全责任管理机制和消防安全、校舍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周边环境安全和危险药品安全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层层落实,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三是积极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课堂、校园广播、板报、墙报等宣传教育阵地,对全体师生进行广泛宣传。本年度,共举办安全教育讲座40多次,法制教育报告200次,出办专题墙报200期,印发防地震宣传材料500多份。
四是切实加强安全检查力度。近年来,学校对校内危房、危墙进行了加固加高,对教学实验用品、体育场地及器械、校内照明线路、用电设备进行了定期检修。
总之,五年来,学校安全工作做到了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天天有人查,切实推进了“文明、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2008年,学校被评为白银市平安学校创建活动先进集体。
九、学校不断形成的特色亮点
一是校务管理精细化。以制度凝聚人心,细化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工作目标,强化目标管理考核,落实奖罚兑现。
二是教师管理人性化。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广大教职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日 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仪态端庄,谈吐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是德育管理全员化。全体教职工树立全员德育意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意识,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智育、体育、美育、心育和劳动教育等各育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并发挥德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正确方向中的主导作用。
四是教育科研管理科学化。学校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制定并执行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课外活动表,积极落实《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办法》、《教科研考核制度》等办法,充分发挥和强化教研组的教研功能与作用。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科学有序。
五是培训管理规范化。培训过程、教学管理规范、学员管理、学员考核和学员跟踪等培训环节全合理规范。
六是财务管理系统化。学校严格遵守财务制度,认真落实“非税收费立项申报审批制度”,坚持“非税收支两条线”的一贯做法,资金、校产、物资等一物三册,台帐清晰,管理系统。
七是特色管理常态化。学校在做好学校常规管理、突出细致管理、力求精致管理的基础上要凸显特色管理。充分发挥学校传统优势,依托学校深厚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特色,艺术教育办学成果显著。
第二篇:十一五工作总结
兴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
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劳动保障局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从加强全县劳动保障能力建设入手,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经过全局人员的不懈努力,使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就五年来我局劳动保障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五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重点做了以下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人数由2005年的520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500人次;③各类职业培训由2005年的1020人增加到2010年的4118人;劳务输出人数从2005年的720人增加到2010年3651人。
(二)社会保障工作 1.企业养老保险稳中求进
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由2005年的58户增加到的现在的68户,参保职工由5859人增加到7800人。特别是2009
运行中。
4.工伤保险稳步推进
工伤保险作为刚启动的险种,为了使这项工作稳步推进,开好头。我们首先抓住以煤炭、矿山高风险企业等重点行业,以农民工为重点对象,大力推进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截止目前,工伤保险参保企业16户,参保人员1489人。
5.失业保险
我县失业保险共有参保企、事业单位3293人,在基金征缴相当困难的情况下艰难运行,2010年共完成基金征缴270余万元,确保1252名失业人员能按时足额领取失业保险金。
6.农保工作前景喜人
从05年以来,全县有5162人参保,基金收入为61.2万元,累计为745名农民支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费5.95万元。今后我们要紧紧抓住“瓦塘——魏家滩”大项目的实施、大工程推进的机遇,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参保的政策,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使农保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劳动用工监察和职工维权工作
1.高举劳动监察执法利剑,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创
业的用工行为,切实维护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我们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强化,形象和地位有所提高。
2.畅通职工维权渠道,信访仲裁取得实效
为了增强职工维权意识,提高企业主执行劳动用工的自觉性,我局监察工作人员深入到企业、到职工之中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职工维权知识,并专门购臵了2万元的投影仪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释义》光盘,在用工单位巡回放映;先后在兴县电视台播放专项行动内容,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悬挂横幅,散发传单,在各用工单位书写标语口号,公布维权电话:6322392,制作监管责任牌,公布了监管人的手机号码,营造了开展规范劳动用工行动的良好氛围,为企业职工畅通了维权渠道。
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有效发挥化解矛盾、协调劳动关系的功能,不断提高劳动信访争议仲裁的办案质量。改进了办案方式,坚持着重调解、及时处理的原则,做到了能调的不裁,该裁的不拖,确保在法定期限内结案。第二,积极创新三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三方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经常主动与工会、企业协会协商,把三方机制贯穿于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仲裁工作的始末。五年接待来信来访1803件1803人/次,处理1803件1803人/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续订劳动合同,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社保基金管理,职工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等均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方便了广大职工。
(三)讲政策,搞服务,坚持上门服务
以政策宣传为切入点,通过各种形式让职工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对集中办理的专门性工作,采取上门服务的形式,集体办公“一站式”服务。去年在煤炭企业劳动用工整顿,企业改制等方面,通过与职工零距离接触的方式,面对面谈心,问题解决了,误解消除了,矛盾化解了。
(四)严措施,分责任,确保任务完成
年初签订责任状,将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班子成员采取分工负责方式,各负其责,围绕全面提升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这个总目标。立足现实谋化长远,拓宽思路,脚踏实地地从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着眼着手。紧紧围绕目标责任制这一中心,采取切实可行的种种措施,较好地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社会保险费征缴困难,欠缴严重,扩面迫在眉睫。由于我县是典型的贫困县,历史欠帐多,所以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欠缴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截止2010年12月底,全县参保单位共欠缴养老保险费3500余万元,相当于离退休人员3年应发放的养老金。造成欠费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个别企业
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就业门路,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狠抓了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的调查、收集、传递、发布工作;开展各类就业再就业培训,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二)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我县社会保险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覆盖面,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各项社会保险的综合覆盖率力争达到60%以上。要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管理,要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三)要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工资分配正常增长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大对恶意托欠工资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加强劳动监察和信访仲裁工作,把劳动争议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要全面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自身建设
劳动保障部门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加大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增加机构编制和办公经费,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实现办公条件现代化、信息资源共享化、服务管理智能化、全力提升劳动保障工作的
第三篇: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是一个不平凡的五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五年,是一个可歌可泣的五年。在这五年中,我司曾面临着被吞并被改制的危险。但是,在县委、县政府无限关怀下,在县交通局党委、县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我司领导干部广大职工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下,我司就象颗经历了严冬的种子,终于发芽、茁壮,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司实力明显提升,规模不断壮大,渐露文明公交的头角
十一五期间,我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谐发展理念,形成了以公交为主体的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确立了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车辆档次明显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营运车辆从34台增加到62台,增加的车辆都是双开门的大巴车,客运量达775万人次,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线路里程从以前的40公里增加到100公里,从城区向四周延伸,让更多人享受到了公交车的实惠、便利。营运线路增加了8路、10路,使公交线路基本上覆盖了城区,营运里程达510万公里,改善了城市人民环境,为市民提供了“安全、正点、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交出行需求。就业人数从以前的10%增长到60%,让大部分下岗职工又重新回到
了工作岗位上,减轻了生活压力,增强了社会稳定。加强了安全管理,事故责任死亡率在0.001/百万公里以下。规范了文明行车、文明服务,要求全司职工时时把服务当作自己的天职,把乘客当作自己的亲人,尊老爱幼,以车为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受到广大乘客的好评,广大司乘人员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公交人的良好形象。车厢服务合格率达98%,正点率达97%,乘客满意率达98%以上。加强了职工的思想教育,让全部职工用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自己。
二、为建立祁东文明县城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创建全国交通模范城市奠定了基础,主要表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营业机制不断完善,走向了文明。我司公交车以前采取承包和挂靠经营,在十一五期间,响应了政府号召,实行了“集约化管理,公交化服务,员工化管理”的公车公营运作模式。司乘人员统一招聘、培训,按照公交营运模式和标准规范线路,实行“四定四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即定线路、定班次、定站点、定时间,并统一标志、价格、调度和服务标准。实现我县公交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经营。以城市发展方向为导向,以满足广大人民出行需求为根本目的,以改善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完善线网布局和公交设施为基础,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的和谐发展。这是建立文明公交,文明县城的主要标志。
(二)坚持政府定价政策,实行低票价运营。十一五期间,正逢经济危机,各种物价都在上涨,老百姓不堪忍受,而经济、方便的公交车,缓解了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让百姓真切地感受
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使政府便民惠民之举真正落到实处,增强百姓对政府信任,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建立了候车亭,使县城文明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我司在县正街建立了候车亭,为乘客提供遮阳避雨,充分体现祁东的人文地域特色和城市品位。这是我县公交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三、延伸了线路,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我司在十一五期间,我司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参照城市公交的运营模式,对县城至周边乡镇的农村客运班车实行公交化改造,扩大城市公共交通线网通达深度和覆盖面,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延伸了3路、6路、2路、7路、4路共5条城乡线路,3路从原来的白鹤延伸到了甘棠,6路延伸到了青山何家,2路从原来的白云延伸到了渔陂,7路从原来的温泉延伸到了柞陂,4路从原来的三圣延伸到了风石堰;线路里程增长100%,大大方便了县城周边人群的便利出行,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现有生产场地狭窄,无法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我司现有车辆62台,加上即将更新和新增的车辆总和将近80台,但公司现有停车场只能停放不到20辆车,大部分车辆无场可放,只得租用祁丰停车场,已严重影响公司发展和公车公营实施。
(二)原有车辆款式太旧,车辆数量还不够,已不能满足人
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需要添置新车辆。
(三)金缺口巨大,筹齐困难
科技设备资金投入410万元,建设实时智能调度、GPS自动语音报站
在线路沿线和首末站建设配套站务设施需资金620万元 公交枢纽站、保养场站场征地硬化需资金1500万元 臵新车辆需要300万元,一站两场站场建设共需资金5180万元
(四)特殊群体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如对70岁以上老人、一级肢残残疾人给予免费乘车的优待,给我司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我司曾会同县财政局、老龄办和县残联进行了两天的上车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掌握的数据测算,按当时7条线路46台车,我司每年要亏损153万元,按现9条线路62台车约亏损200万元。五、十二五规划
(一)进一步转变经营机制,城内实行公车公营,城乡实行股份经营。
制订公车公营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筹集公车公营所需资金,搞好车辆移交和财务结算,做好驾、乘、调人员的招聘、培训,强化营运和安全管理。
(二)稳步推进公交站场和站务设施建设
启动公交枢纽停保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项目立项、报批、报建手续,力争年内完成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和平面设计、测量放线、征地拆迁工作。拟订公交站亭优化设臵方案,完成预算、报批和招投标工作,启动公交站务设施建设,为创建全国交通模范县城服好务。
(三)抓好安全生产,降耗挖潜,提升公司经营能力 加强安全工作常态化管理,提高应急能力,减少事故和违章。加强燃油消耗、配件、维修等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内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税后利润100万元,确保营业收入上台阶。
(四)抓好队伍建设
抓好驾驶员、中层干部、调度员三支队伍建设,合理安排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驾驶员的福利待遇,提拔选用优秀人才,定岗定责,对从业人员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五)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进一步优化线网布局,满足不同区域民民的出行需求,推进信息化建设,安装车载录像监控系统,加强对车辆运行和驾驶员服务质量的监控,开展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提升公交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一五期间,在县政府县交通局的带领下我司成绩斐然,但是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请求上级领导在经济上为我司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和贴息信贷支持。我司相信,在县政府和县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十二五一定会更辉煌。
第四篇:“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我局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和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海口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部署,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海口”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推进环卫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着力增强环卫发展活力,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赋予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十一五”期间及2010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党章教育活动
“十一五”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和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省委《关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见》、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的相关内容;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贯彻新党章。通过全面系统地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在全局上下营造了“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健全“三位一体”预防监督体系
“十一五”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关于开展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专题教育活动,精心制定了《海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局2006、2007年纪检监察工作方案》和《海口市环境卫生管理局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此外,我们还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环卫意识。一是以建设部新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为重点,大力宣传环卫法规政策,组织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宣传讲解环卫法规和常识,现场发放环卫宣传资料4万多份,对乱吐、乱丢和乱倒的“三乱”行为进行劝导。二是开展以“营造优美环境,共创和谐海口”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环卫法规专题咨询解答。三是抓好专题宣传报道,结合环卫工作各阶段的重点,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等媒体适时进行专题报道。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市民的环卫法规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创文明卫生城市的良好社会风尚,取得了全社会关注环卫、理解环卫、支持环卫的良好效果。
(三)积极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五五”普法活动和依法行政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通知,我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及时成立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制定《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入动员,扎实开展教育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积极查摆问题,认真制定并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十项制度》。
按照市政府普法办“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要求,对五年来我局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清理和自查,认真准备备检材料,顺利通过检查验收;按照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要求,认真清理近年来我局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完成了备检材料准备及自查工作报告,并通过了省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督导检查小组的检查。
(四)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把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十一五”学习的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精读文件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通过专题辅导、上党课、看录像等方式组织学习。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期间,撰写了多篇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出宣传栏的形式进行了交流,2009年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活动,完成了6个调研课题,形成6篇调研报告,向市委学习办上报了31期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简报,其中7篇简报被市委学习办综合采用。组织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群众满意度测评大会,参加测评的共计55人,共发出测评表55份,收回有效测评表55份,对所提出测评内容,总体评价满意率为92.7%,基本满意率为7.3%。
(五)以“椰城环卫杯”评比竞赛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五大工程”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深入开展“椰城环卫杯”竞赛评比活动。一是各级领导对“椰城环卫杯”评比竞赛活动高度重视,始终把“椰城环卫杯”创建工作摆在局党组、局日常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市区环卫部门成立了评比竞赛领导小组和健全了《检查评比方案》,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并按照《方案》的评分标准和要求,制定本单位对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检查评比实施细则。同时,在人、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检查评比机制,使之更加科学规范。三是为了做好“环卫110”应急系统和“12345服务热线”,我局对群众投诉的每一宗案件都及时处理和反馈,五年来共处理了23000多件群众举报投诉关于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
在“五大工程”的清洁工程整治工作中,各级环卫部门共组织投入近20万人次,动员社会力量30多万人次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较大规模的卫生大扫除活动达到300多次,清理卫生死角4000多处,清理生活垃圾30多万吨,建筑垃圾200多万吨,与责任单位新签订“门前卫生三包”责任书40多万份,向店铺、居民和排档发放垃圾容器共计20000多个;环卫干部职工及义务监督员上街巡查、纠正、劝阻各种违章行为,共处罚违章人员4200多人次,做义工人数共计1000多人次。
(六)实现颜春岭垃圾处理场污水渗透液达标排放
为了彻底解决垃圾渗透液处理达标排放问题,市委、市政府投入1359万元资金对垃圾渗透液出水改造工程进行全面改造。经过3个月的调试运行,渗透液日处理能力达到设计要求,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以上。通过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的环保验收。“十一五”以来,污水厂每日处理污水约300吨,共处理污水53万吨。完成了250吨COD的减排指标。
(七)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锐意进取,环卫作业社会化、企业化、产业化改革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环卫改革加快了步伐,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一是完成了三批(2006年、2008年、2010年)252条1365多万平方米市政道路清扫保洁向社会公开招标工作,新建的1365多万平方米市政道路已全部由企业承包管理。二是为实现小街小巷的长效管理,解决我市小街小巷缺少管理经费、脏乱差现象的突出问题,2009年,经市政府批准,我局又完成全市2677条294万平方米小街小巷清扫保洁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企业承包管理。三是搞好水域垃圾的管理工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的水体保洁工作一直以来都
是多头管理,各部门均没有专业打捞队伍及设备设施,没有形成统一体制,职责不清。我局于2006年底对水域垃圾的管理进行全面调研,向市政府提出了管理方案并得到市政府的同意。并于2006年对城区水域环卫保洁作业实行公开招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管理,我市水上环卫工作赢得了市民、环卫工人和政府的“三满意”。四是采用BOT模式向社会融资,由企业投资4.66亿元,日处理量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08年在全国范围公开招标,2009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
(八)积极开展征收垃圾处理费前期工作
2006年8月我市组织市环卫局与市物价局、水务局赴中山市学习其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做法经验,了解到中山市采取的“水消费系数法”,具有规范、公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解决了收缴率低和收费成本高的难题。为此,委托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从2006年底开始了“水消费系数法”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经一年多的紧张工作,在我市有关职能部门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努力下,完成了“水消费系数法”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可行性调研、原始数字采集、垃圾处理成本的评审、收费标准的制定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于2008年8月通过了垃圾处理费征收价听证会。2009年10月,市环卫局起草了《海口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办法(草案)》,市物价局起草了《海口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后,我局与市物价局对收费办法和标准进行修改完善,2010年9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目前我局正与水务部门进行收费软件升级改造工作,计划2011年2月正式实行。
(九)做好重大活动期间环境卫生整治和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间,积极配合官兵做好“两湖四沟”清淤期间道路的防污控污工作,先后圆满地完成了蒙牛城市之间、中国铁人三项赛、建省20周年庆典、博鳌亚洲论坛年会、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海口游艇经济主题论坛、奥运火炬传递和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慰问演出等多次大型活动期间的环境卫生整治任务,使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十)做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在2006年6月国家建设部开展对全国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等级评定工作中,我市垃圾处理场被评为“一级无害化垃圾卫生填埋场”,受到参评专家的一致肯定和表扬。“十一五”期间,严格按照设计工艺及规范作业要求,对全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由2006年垃圾处理场日处理垃圾量1000吨增加到现在的1350吨。五年来,我市垃圾处理场共处理约194.5万吨生活垃圾,进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其中日均转运车次由65增至78,全部做到日产日清。
(十一)建筑垃圾规范管理
为做好建筑垃圾规范管理,一是突出整治泥头车污染城区道路和在城区内乱倒建筑垃圾等难点问题。几年来,我们多次会同市城管执法部门、交通和交警部门对在城区内超装、超载、车辆带泥上路以及在城区内乱倒建筑垃圾等违规行为实施专项整治,共计处理各类违章行为16478宗(其中扣车3425台次,扣牌5367件次,教育放行7686人次)取得了明显的整治效果;二是借大型会议、赛事、节日庆典等活动开展大规模的卫生死角和建筑垃圾清理工作。几年来,共计集中整治各类卫生死角1268处,清理整治城区内乱倒建筑垃圾的重点、难点部位500多处,共计清理和处置各类垃圾(主要是无主建筑垃圾)约25万多立方米,确保了各类会议、赛事和节庆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确保进场处置的建筑垃圾无再次污染,为保证进场建筑垃圾能够得到及时处置,我们垃圾
处置场的工作人员几年来一直坚持垃圾随到随推,定期对进场垃圾进行洒水除尘等作业,不留任何污染隐患,几年来市渣土管理所利用建筑渣土回填城区周边的废旧石坑、砖坑和低畦地,为政府恢复可供建设、生产用地约500亩,为海口市城市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十二)按时完成为民办实事建设项目
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实行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我局对“十一五”期间的为民办实事任务十分重视,认真研究,统筹安排,出色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1、落实公厕的建设任务
根据《海南省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海口市目前公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海口市公共厕所建设实施方案》。为了解决我市城市公厕数量少,市民和游客上厕难的问题,2010年我市建成公厕59座,改造公厕22座,设置了52座移动环保公厕,美兰机场、海口火车站、东线高速路海口段的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等已完成了配套卫生间的升级改造,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市民和游客。
2、中小型垃圾转运站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了海口市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工程项目,至2010年底,已按计划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了大型垃圾中转站、江东中型垃圾中转站和50座小型垃圾转运站,配套了一大批垃圾收运设备和车辆,这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市垃圾收运能力和水平。
3、城乡环卫设施的建设
市财政第一批安排26万元购买500多个果皮箱,为加大“五大工程”整治力度,第二批安排经费326万购买了6300个,现6800个果皮箱已全部安装到位。市、区政府和环卫部门在资金等方面也尽量向乡镇倾斜,为23个镇环卫站购买手扶拖拉机50辆、手推车500辆、垃圾收集车9辆。2010年年底400座农村密闭式垃圾屋全部完工,与这400座垃圾屋相配套的2000个标准垃圾桶、500辆手推车、50辆简易垃圾收运车和4辆后装垃圾运输车也采购到位,方便了乡镇垃圾的收集运输。
4、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
为推进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2009年以来相继完成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焚烧线、主机设备、建筑工程的招标及项目核准、接入系统、初步设计评审工作,并经取得土地、环评、地质灾害、压覆矿资源等支持性文件。并与建行海口住房城建支行签订融资协议,完成场地勘查、场地平整等工程,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现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2011年2月1号机组开始发电,6月完成性能试验验收竣工。
(十三)完成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
五年来共收到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提案101件,已全部完成答复,满意率达100%。
(十四)完成人事管理、计划生育和妇女儿童工作
“十一五”期间,抓好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各种培训工作;办理全局干部职工的工资、社保等缴费工作;搞好人事档案室的管理制度;抓好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学习培训及考试工作。
我局对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为顺利开展计生工作,每年制作四期计划生育宣传栏,共发放宣传册1200多本,为广大群众营造实行计划生育的良好氛围。积极实施《海口市妇女发展规划》和《海口市儿童发展规划》,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努力探索全面实施“两规划”工作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推动了我市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五篇:十一五工作总结
辉煌十一五工作总结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十一五的成果照片展览,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次展览中我看到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让我深深感到自豪。
在十一五的学习中,我总结了几大要点
一、高瞻的决策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普遍重视和巨大鼓舞,也为世界各国所瞩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为关键的时期,所做出的符合国情,顺应时代,凝聚民意,最具战略意义的纲领性文件。这一宏伟蓝图之所以深得民意,鼓舞人心,是因为整个规划自始至终贯穿着:以富民为根本,以兴国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强大动力,以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强国和生态环境安全、美好为保障,以期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这是高瞻的决策,明智的选择,为全国各族人民所拥护。
2、“十一五”规划始终倾注着求真务实和“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精神。规划中刚性的目标(翻一番),硬性的指标(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取消农业税的壮举等等。有力的举措,明确的要求,艰巨的任务,可喜的前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富民兴国的坚强意志和执政能力。也表明了中国在当今时代愿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前进的决心和愿望。
3、“十一五”规划是行动的指南,它可激励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上进心,增强各族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全国必将掀起深入学习和认真执行“十一五”规划的热潮。学习“十一五”规划可以明了国情,关心国事,知晓国策,热爱国土,建设家园。可以深信,在以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必将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艰巨的任务
4、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着提高。2004年我国GDP达到15.99万亿元人民币,国际排行由第七位上升到第六位(按2005年12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字)。形势十分喜人。
然而,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生态环境相当严峻等等。这些必须加以重视和认真解决。
(1)我国既是幅员辽阔的大国,又是生态环境的弱国;既是人口数量的大国,又是人口质量的低国;既是能源消费的大国,更是能源浪费的大国。(例如,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过去一直在说:“中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客观事实,“地大物博”是言过其实。只要用13亿人口这个沉重的分母一除,就可以看出中国地也不大,物也不博。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矿产资源、人均水资源,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33%、43%、58%、22%。(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以上这些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基本国情。
(2)在环境质量方面,我国有两个不利条件,一是自然生态环境先天不足。从气候看,干旱、半干旱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2%,从地理条件看,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岩溶地区等生态脆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37%。二是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土地沙化面积每年新增加3436平方公里。森林生态退化和草原退化仍在扩大,10%—15%的高等植物物种处于濒危状态。环境污染严重,1/3的国土受到酸雨的影响,七大江河水系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很大,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75%的湖水出现了富营养化,近3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合格。据中科院专家测算,2003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高达15%,形势是严峻的。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任务依然相当繁重,要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把科学发展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引自《新华文摘》2005年6期)(3)我国疆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差距十分明显。特别应当提出的是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以下简称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最为突出。如何在“十一五”时期加快西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这是关系到2020年全国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问题。因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绝大部分世居在西部地区,对全国民族地区的兴旺发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简言之,西部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日,也就是全国民族地区兴旺发达之时。这是因为西部民族地区的面积(594.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民族地区总面积(611.73万平方公里)的97.22%。而且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6.3%。西部民族地区的国境线长18160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境线总长的79%,与周边14个国家为邻。不言而喻,无论是从国土面积来说,还是从少数民族人口来说,西部大开发就意味着中国少数民族的大振兴,中华民族的大腾飞。
5、西部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是由于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欠账太多,底子太薄,基础太差,加之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较差等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怀帮助下,****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先后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飞跃,相继成立了各级民族自治地方,实现了民族平等。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却不可能一蹴而就。西部民族地区除五大自治区首府和27个自治州州府及个别城市的社会经济较发达外,其余自治地方,特别是广大农村,尤其是高山区、石山区、偏僻牧区、偏远边区还相当贫穷落后。极个别特困地区仍处于“住在河边闹旱,能源窝里缺电,交通道路不便,文盲到处可见,地下宝藏无限,捧着金碗讨饭”的困境之中。
从总体来说西部民族地区:农业落后,工业薄弱,第三产业不发达,交通闭塞,科教水平低下,劳动者素质差,城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迟缓。这一严峻现实,极大地牵掣着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不难看出,中国奔小康,关键在西部,重点在民族地区,难点在农村,焦点在山区。这是一项既持久又艰巨的国土建设任务。
三、明智的选择
“十一五”规划特别强调指出,要坚持用发展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六个必须”、做好“五个正确处理”。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6、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总理在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代价。浪费资源现象相当严重,中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己难以承受。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期发展。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做到资源综合利用,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标志着中国执政党治国理念的提高,执政意识的增强,国土建设能力的升华。循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范式革命。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经济模式,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简单线性经济过程。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危机愈发突出。经济虽然发展了,但环境付出的代价与日俱增。第二种是“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虽然注意到环境问题,但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但由于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不但治理的成本奇高而且生态恶化难以遏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它倡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而且可以大大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它的基本含义是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用全过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再变为资源的目的。实现从“排除废物”到“净化废物”到“利用废物”的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度消费、最少废弃”。用通俗话来说就是实现“财富翻一番,资源使用少一半”的目的。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防治污染的重要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一条有效举措,是我国应对入世的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党中央提出在全国发展循环经济实乃明智的选择。
四、中华的腾飞
8、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十五”——“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要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必须紧
根据十一五的了解我对我们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联系总结
十一五期间,校党委、我部处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良好实效。
(一)成立思想政治教育调研小组,完善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机制
为更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更有效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十一五期间,由我部处牵头,通过整合思政课教师以及各学院辅导员力量,成立了专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小组,定期开展调研工作。期间,先后开展了“学生经费调研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调研”、“两会知识调研”、“我校学生上网情况调研”、“大学生价值观”、“学生思想状况2000人调研”等调查,共计完成调研40余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教育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参考依据。
(二)以重大节日和学生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爱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显性教育”,又要有“隐性教育”,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参与重大历史性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十一五期间,结合建国六十周年庆典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大力进行爱国爱党教育;结合我校六十周年庆典,大力开展爱校教育。通过组织其他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选聘法制辅导员、校友先进事迹宣讲、西政校园文化图片展、校风校纪活动月、校园美食文化节等,这些活动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了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在全校形成勤奋好学、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1.继续完善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学校学分制改革和二级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思路、新模式。逐步转变学生管理方式,加强对二级学院学生管理的考评、指导、协调、服务。积极参与《西南政法大学违纪处分办法》调研修订工作,着力于修订与学分制改革相配套的《西南政法大学学生管理规定》、《西南政法大学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考核体系》、《西南政法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办法》、《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办法》、《西南政法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实施办法》等文件,真正做到学生管理工作有制度依托,有规则保障,以学生为本,管理好学生,服务好学生。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也结合实际工作,认真做好学生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早操制度、晚归寝制度以及周末晚点名制度等。这些制度规范为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人为本,坚持开展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为更有效的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在新生入学时以及毕业生离校前,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在学生自我管理与服务委员会成立的基础上,深入指导学管委开展各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并随着学校二级管理和学分制改革的推进,实现了学管委职能的转向:如贴近实际,开展层次多样的学生情况调研工作;贴近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
3.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抓好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努力成才,做好学生先进典型表彰工作。以渝北区大学生校外法制辅导员、学生申诉委员会学生代表、优秀学生党员的评选,全国双百佳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的评选,以及组织院级、校级、市级优秀毕业生的评选表彰工作为契机,加强学风教育,认真做好优秀学生评选工作。“十一五”期间获得市级以上先进集体表彰共96次,先进个人568人次。
这就是我个人对十一五的总结与自身实际的总结,让我对自身发展的水平又有了新的了解,也让我对以后未来发展方向有更好的规划。
辉煌十一五报告总结
姓名:
王焱
学号:09130248022
班级: 09首饰
学部:现代职业学部
辉煌十一五报告总结
姓名:张丽君
班级:09首饰
学号:09130248020
学部:现代职业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