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看工业调整振兴大会心得体会
观看工业调整振兴大会心得体会 3 月 1 日上午 9 点,**卫视公共频道现场直播了“全省工业调整振兴大会”的实况。会议动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努力克服当前困难,推进工业调整振兴,加快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转变。会上,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功勋企业(24 家)和优秀企业(66 家),省长姜大明作重要讲话,海尔集团、**雷沃重工和工商银行**省分行作了典型发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将保工业上升到与保发展、保稳定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提交了九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征求意见。姜省长在讲话中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长速度趋缓,工业生产面临着多年没有过的严峻形势。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在冷静分析困难与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加快推进工业调整振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迫切要求,姜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姜省长要求,各级各部门和各类企业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促调整、上水平,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工业调整振兴取得实效。一是抓好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制定实施。二是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四是千方百计开拓产品市场。五是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六是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七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第二篇:泰安市非金属新材料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泰安市非金属新材料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泰安市非金属新材料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2011年)
非金属新材料是当代材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耐压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抗腐蚀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军工、环保、电子电器、机械等领域,是我市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配套升级的重要方向。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非金属新材料工业是我市新兴的骨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以无碱玻纤为主导的复合材料产业,以纸面石膏板为主导的石膏新型建材产业,以土工格栅、土工织物为主导的土工合成材料产业,拥有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泰峰塑料土工材料有限公司等65户企业,资产总额115.87亿元,职工1.52万人。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14.45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9.9亿元。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玻璃纤维纱36万吨,短切毡6万吨,湿法毡1.6万吨,玻纤织物6.5万吨,土工材料16万吨,纸面石膏板3.39亿平方米,玻璃钢、纳米碳酸钙、碳纤维、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等高技术新材料已具备一定规模。
(二)主要优势。
1、品牌优势。该行业拥有3个中国名牌产品、2件驰名商标、7个山东名牌产品、6件山东省著名商标。泰山玻纤是我国无碱玻纤行业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泰山石膏的纸面石膏板是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
2、资源优势。我市石膏储量354亿吨,占全国储量的64%,大汶口石膏工业园年生产规模200万吨,泰山石膏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国重要市场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泰山玻纤通过控股、并购等方式组建了国内6家矿山企业,成为北方最大的玻璃纤维原料供应基地。泰峰塑料公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全市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土工膜、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网、土工复合材料系列产品,在全国土工合成材料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3、技术优势。该行业拥有2家国家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行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先后获得80多项专利,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00多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58项。泰山玻纤拥有同行业功能最先进、设施最齐全的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泰山学者建设岗位”。
(三)面临形势。
1、市场竞争压力大。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玻纤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纸面石膏板行业受运输成本限制,销售地域性较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投资风险继续加大。土工合成材料相对应用比例不高,国内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发挥。
2、产业化层次低。以玻璃纤维为主导的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树脂及玻璃钢产品的发展相对迟缓,产业链、企业群有待进一步壮大。石膏新型建材产业虽有资源优势,但资源开采利用率不高,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低,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
3、核心竞争力不强。无碱玻璃纤维粗纱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60%,金融危机使产量和出口量受到了很大影响。风
力发电、管、罐等领域产品档次低,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土工材料企业存在“弱、小、散”的问题,企业经济效益受市场、原料价格影响大。
4、部分非金属新材料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碳纤维始终没有实现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纳米碳酸钙、锂电材料等在技术、工艺和规模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需要加快技术转化,加大投资和市场开拓力度。
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指导思想: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加快三大园区、两大聚集区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招商引资,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形成主导产品优势突出,上下游产品联动发展的链式产业格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企业重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进产学研联合,突出品牌建设,着力提高非金属新材料工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规划目标:到2011年,无碱玻璃纤维及制品能力达到80万吨,纸面石膏板6亿平方米,石膏粉180万吨,土工合成材料25万吨;特种纤维(含碳纤维)及制品、纳米碳酸钙、锂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在市场、技术、品种、规模等方
面形成比较优势;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利税35亿元,年均递增25%;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3家,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均达到省级以上标准,中国名牌产品达到5个,驰名商标2件。
三、发展重点
突出抓好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泰山石膏工业园、岱岳区石膏工业园三大园区,肥城、泰山区土工材料两大聚集区,重点培育玻璃纤维、玻璃钢、纸面石膏板、土工合成材料、碳纤维等十六大类产品。
(一)重点园区及工业聚集区的发展。
1、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发挥泰山玻纤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建设,重点建设泰山玻纤、复合材料、华岳科技、盛鑫贵金属、华泰微粉等企业,形成玻璃纤维、短切毡、树脂、浸润剂、玻璃钢制品、土工织物、贵金属加工、玻纤装备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持泰山玻纤利用现有技术、设备、人才、管理和品牌优势,积极寻求与国际优强企业合资合作,加快上市融资步伐,迅速膨胀无碱玻璃纤维产量规模,确保国内领先地位。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突破一批玻纤行业基础性、前瞻性技术,打造一支创新型团队,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品种,不断增强园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2011年,无碱玻璃纤维达到年产70万吨的规模,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出口创汇22000万美元、利税14亿元。加快泰山玻纤邹城公司的发展,电子介质纱等产品达到年产8万吨的规模,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2、泰山石膏工业园。以泰山石膏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纸面石膏板、石膏板护面纸、轻质骨架材料、复合墙体材料和防水密封材料等新型墙体材料及配套产品,力争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力研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绿色建材技术。加快生产线的全国布点,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生产和销售,力争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纸面石膏板生产基地。到2011年,实现产值30亿元、利税3.8亿元、利润2.6亿元,形成纸面石膏板6.5亿平方米、护面纸10万吨、粉刷石膏粉15万吨、轻钢龙骨5万吨的能力。
3、岱岳区大汶口石膏工业园。以山东鲁能泰山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新汶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临汶石膏矿为龙头,加快石膏矿建设步伐。逐步拉伸石膏工业产业链,加快发展石膏粉、石膏板、石膏砌块等深加工产品。加快无水硫酸钙、石膏晶须、石膏复合墙体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到2011 6
年,形成石膏220万吨、石膏粉165万吨,石膏板2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4亿元。
4、肥城土工材料工业聚集区。依托三英纤维有限公司、大庚玻纤有限公司、联谊工程塑料等企业,发展玻璃纤维短切毡、缝遍毡、方格布、土工格栅、土工网等新型复合材料。到2011年,实现产值30亿元,形成短切毡10万吨、方格布3万平方米、土工格栅10万吨、土工网5万吨的生产能力。
5、泰山区土工材料工业聚集区。依托泰安泰峰土工材料公司、泰安经纬玻璃纤维制品公司、泰安金裕玻璃纤维制品公司、泰安聚力复合材料公司,重点发展方格布、工程塑料、土工布等产品,形成泰山复合材料工业园的下游产业集聚区。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我国玻纤行业的三大龙头企业: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CPIC),泰山玻纤,恒石纤维基业(属巨石集团旗下)纷纷展出了用于风力发电机叶片制造的玻璃纤维新产品。
(二)重点产品的发展。
1、风力发电叶片用玻纤及织物。以泰山玻纤、山东中意玻璃钢公司为主,围绕MW级风力叶片用玻纤织物,发展包括弹性模量77GPa以上的纤维、适用于聚酯、环氧、乙烯
基树脂体系的纤维纱以及生产较低纤维直径、较低tex数玻璃纤维的漏板。到2011年,风力发电叶片用玻纤生产能力达到50000吨。
2、CNG气瓶用玻纤。以泰山玻纤为主,重点研发T940产品。到2011年,CNG汽瓶用玻纤生产能力达到25000吨。
3、短切纤维。以泰山玻纤、肥城三英纤维工业有限公司为主,重点发展离线短切纤维和在线短切纤维,加强泰山玻纤短切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新建5条生产线。到2011年,短切纤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
4、LFT用玻璃纤维。以泰山玻纤为主,开发生产LFT-PP用热塑长纤,增加品种,提高质量,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到2011年,LFT用纱的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
5、GMT用纱。以泰山玻纤为主,研发使用玻璃纤维粗纱生产工艺,到2011年,GMT用纱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
6、湿法薄毡。以泰山玻纤为主,开发印刷电路用覆铜箔板的基材、沥青防水材料基材、塑料地板基材、蓄电池隔板基材、玻璃钢制品表面毡、玻纤贴面毡、管道包覆毡、空气过滤毡、玻纤薄毡石膏板基材等系列产品,在扩大产能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及性能。到2011年,形成20000平米的生产能力。
7、玻璃纤维短切毡、方格布、网格布。以泰山玻纤、肥城三英公司为主,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传统毡制品质量,满足不同调整需求,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到2011年,形成100000吨的生产能力。
8、玻璃钢。以泰山玻纤为主,发展建筑用玻璃钢制品,重点发展玻璃钢门窗、各种型材、玻璃钢建筑连续板、采光板、玻璃钢隔栅、石油管道、玻璃钢拖盘等产品。山东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机叶片,万通玻璃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连续缠绕玻璃钢管道、储罐,凤凰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重点发展复合玻璃钢中压管道、玻璃钢仪表盘、工艺品、座椅等制品。到2011年,玻璃钢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
9、树脂及浸润剂。泰安华岳科技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重点围绕泰山玻纤产品及后续产品开发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环保型树脂、浸润剂,搞好配套服务。到2011年,形成树脂7万吨、浸润剂2万吨的生产能力。
10、贵金属加工及玻纤装备。重点发展泰安盛鑫贵金属有限公司研发的直接纱大流量4000H漏板和三分拉2400H漏板,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铂铑合金的化学稳定性和提纯技术,寻求低成本替代材料和技术工艺,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占领玻纤设备高端市场。以泰安明昂玻纤公司为主,加快研
发拉丝机、毡机产品。到2011年,铂铑合金漏板加工形成700块的产能。
11、纸面石膏板。以泰山石膏公司、山东聚源矿业集团公司为主,通过工艺创新、配方创新、节能创新,实现成本结构优化,扩大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面向全国搞好资本运营,适时稳妥地完成在国内主要消费区域的生产布点,控制市场主导权,确保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的地位。大力提高护面纸生产技术,扩大护面纸生产规模,积极发展高档纸面石膏板。到2011年,形成纸面石膏板7亿平方米、护面纸8万吨、轻钢龙骨6万吨的生产能力。
12、石膏制品。积极探索石膏深加工技术,把α-高强石膏粉、医用石膏粉、粉刷石膏、石膏型材、石膏砌块、石膏复合墙体、石膏晶须等产品作为发展方向。到2011年,形成石膏粉150万吨、型材与砌块60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13、土工合成材料。泰峰土工材料公司积极发展各种规格的土工膜、复合土工膜,大力开发特殊工程、特殊功能的新型土工材料,保持国内最大土工膜生产规模。泰峰塑料土工材料有限公司、肥城三英纤维工业有限公司、山东裕鑫玻纤制品有限公司、经纬塑料有限公司、大庚玻纤有限公司等企业扩大塑料、玻纤土工格栅、土工布等产品品种,提高产 10
品技术含量。到2011年,形成土工膜5万吨、塑料土工格栅15万吨、玻纤土工格栅2亿平方米的生产能力。
14、碳纤维及制品。由天华科技有限公司和香港溢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天华溢威特种纤维(新泰)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750万美元,占地648亩,总投资12亿元,年产碳纤维4800吨,实现销售收入21.6亿元、利税5.8亿元。一期投资8亿元,新上T400碳纤维项目,到2011年,形成1500吨的加工能力。
15、蓝景膜及组件。以山东蓝景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为主,依靠清华大学的技术优势,发展渗透汽化膜及组件,满足国内对有机溶剂脱水工艺的工程需求,拉长加粗产业链,开发复合渗透膜产品。到2011年,渗透汽化膜生产能力达到10万平米,销售收入突破亿元。
16、纳米材料。以盛大纳米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积极发展纳米碳酸钙、纳米碳酸钡、纳米碳酸锶等产品,大力开拓纳米新材料在橡胶、造纸、工程塑料、涂料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到2011年,纳米碳酸钙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纳米碳酸钡达到1万吨,纳米碳酸锶达到1万吨。
四、主要措施
(一)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发挥集聚效应。
突出抓好三大园区、两大聚集区的培植与建设,努力实现园区的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和高效能管理。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发挥集聚效应。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园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园区和骨干企业良性互动、同步发展的格局,推进主业与上下游产业联合发展。
(二)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强化技术创新体系。以创新型企业建设为总抓手,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围绕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加快建立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要立足国际玻纤技术最前沿,努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全行业,服务全行业,引领全行业的技术中心。以新汶矿业集团和泰山石膏技术中心为依托,建设石膏及深加工技术研究为重点的中国石膏技术研究院,培育泰山石膏国家级技术中心。积极支持泰峰塑料公司的省级技术中心建设,争创土工合成材料行业技术中心。强化产学研结合,积极引进和开发行业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并在重点企业实现产业化,形成重大平台技术联合开发、成果共享的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企业不断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逐步形成技术创新的有效运行机制,提高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技术创新能力。增
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泰山玻纤、泰山牌纸面石膏板、泰峰牌土工合成材料等品牌。
(三)加强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力度,把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对外开放紧密结合,吸引更多的外资参与项目建设和企业重组,推动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上台阶、上水平。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支持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招商。突出核心技术的合作研发,重点搞好泰山玻纤与OCF、PPG等世界玻纤巨头的合资合作,大汶口石膏工业园与法国拉法基的合作。
(四)加大资金投入,抓好重点项目实施。
坚持分类指导,协调推进,重点突破,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投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改制为切入点,选择部分国有资产面向全社会转让,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竣工一批”的要求抓好项目管理,对重点项目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调度管理,确保按期投产增效。近期重点抓好投资总额50亿元的15个技改项目的实施。
(五)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搞好资本运营。
引导企业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制定营销战略,科学定位,有步骤、分层次、有针对地开拓市场,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加强营销网络建设,支持泰山玻纤到国外开办销售公司,参与国际化经营。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构筑人才营销高地。鼓励优势企业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向资本经营方向发展。泰山玻纤、泰和集团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上市直接融资;要善于整合资源,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以市场控制工厂,以规模占领市场,不断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规定,用好财源建设资金,全面落实技术改造贴息、奖励、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国家、省级技术中心及创新型企业的奖励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拉动内需专项资金项目,筛选一批好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用足用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技术进步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骨干企业,简化中小企业贷款程序。
第三篇: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省经贸委省石化工业协会省炼油化工协会
山东炼化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成品油产量、重交沥青、石油焦、丙烯、聚丙烯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我省炼化产业也遭遇了冲击,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要走出困境、加快发展,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拓市场、调结构,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一、现状
(一)基本情况
自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结束后,我省经清理整顿保留的地方炼油企业共有21家。截至2008年底全行业就业职工3万多人,总资产约4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催裂化能力1731万吨/年,沥青能力800万吨/年,焦化能力1600万吨/年,加氢装置能力1300万吨/年,气体分离310万吨/年,MTBE装置60万吨/年,重整装置80万吨/年,聚丙烯31万吨/年。已形成了装置基本配套、产品品种多样化的格局。
截至2008年底,全省地方炼油企业加工原油及燃料油2165万吨,生产汽油365万吨、柴油640万吨,沥青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利税49亿元、利润12亿元,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长18%、-36%和-61%。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国家在完成了对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的战略重组后,又批准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目前,各大集团采用不同的形式与地方炼油企业合作,中国化工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方炼油企业采取了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涉足石油化工业的中下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在山东加大了收购重组的力度。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在我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的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地方炼化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又收购重组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山东中海石化有限公司。由于大企业集团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的兼并重组,目前我省纯地方炼化企业还有13家。
目前全省21家炼化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有限公司、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0-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其余的企业销售收入都在10-50亿元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原料即原油问题。一是地方炼油企业没有加工进口原油的资格,现行政策不允许地炼企业加工进口原油;二是国产原油配置计划少,主要靠进口燃料油维持生产。
2、成品油销售渠道不畅。我省地方炼油企业一直没有成品油市场销售权,只有通过有资质的中间环节层层让利来销售,销售渠道不畅。
3、税费改革的影响。燃油税改革,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税负大幅增加。
占比偏低,深加工能力弱,竞争力不足。
二、面临的形势
4、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产业链条短,石化产品单一而且
2008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但自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快速回落,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降到40多美元/桶,但地方炼油企业去年8月份以前囤积了大量的高于100美元/桶的高价原料油,导致炼油成本居高不下,而成品油价格下降,导致部分企业库存增加,有的企业出现亏损。但在企业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也存在发展机遇。从市场需求看,油品属于刚性消费产品,受经济景气指数影响较小,需求仍将适当增长,石化深加工产品短期需求虽然放缓,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将会由冷变暖。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为石化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必将对石化行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优化产业布局、培植骨干企业集团、发展新兴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强化节能减排、开拓产品市场,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实现山东炼化行业新发展、新突破。
(二)原则
1、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原则。突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
2、当前与长远结合原则。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拓市场、保发展、调结构。
3、技术进步原则。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品种。
4、集聚发展原则。走聚集式发展路子,加快园区和大企业集团建设,拉长产业链条。
5、国际化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
6、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统一起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
(三)目标
到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1950亿元,年增速19.5%,实现利税135亿元。加氢精制能力1670万吨,经加氢精制汽、柴油全部达到欧Ⅲ欧Ⅳ标准,优质成品油占比达到70%以上;醋酸仲丁酯、甲缩醛、丙烯酸及酯、苯乙烯、甲乙酮等高端产品占比达到30%。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的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炼化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成品油产出率
1、继续围绕炼油主业优势,重点提高原油二次、三次加工能力。选择地域条件好的企业,加强现有一次加工能力的相互配套,重点发展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海科化工集团、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滨化集团、金诚石化、东明石化、潍坊弘润、昌邑石化等重点企业集团。发挥地域优势,加强重点企业集团间的配套协作,避免企业各自配套加氢精制、催化裂解等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现象,提高互供率。
2、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提高油品质量。积极采用催化轻汽油醚化、催化汽油异构化、加氢脱硫和催化柴油加氢脱硫等先进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技术,适应进口含硫含酸原油需要的配套技术(渣油加氢和硫回收技术),高档润滑油生产技术;发展第四代汽油清净剂。实现汽、柴油的精制化、清洁化,沥青的名牌化,石油焦的高端化。
(二)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拉长石化产业链条
1、采用以常压重油为原料(CPI技术)和以蜡油为原料(DCC技术),建设大型催化装置,配套大型气体分离装置,生产乙烯、丙烯、丁烯三烯产品。其中以乙烯为原料发展乙二醇、环氧丙烷、苯乙烯等产品,在德州和东营分别建设规模为6万吨/年和10万吨/年的苯乙烯装置;以丙烯为原料发展聚丙烯、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环氧丙烷、丙酮、苯酚等产品,在潍坊和东营建设规模分别为20万吨/年聚丙烯、24万吨/年丙烯酸、36万吨/年丙烯酸酯、5万吨/年精丙烯酸、6万吨/年甲乙酮、6万吨/年丁二醇;以催化裂化后的碳四馏分为原料,醚化后直接分离生产出丁烯和异丁烯,以丁烯为原料发展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合成橡胶,以异丁烯制取甲基叔丁基醚(MTBE)汽油添加剂为原料,发展高辛烷值汽油,同时催化裂解后的碳五馏分经醚化生产甲基叔戊基醚(TAME),用于发展无铅、含氧及高辛烷值新配方汽油的理想含氧化合物。
2、以重油混合少量石脑油、液化气为原料,重点发展苯、甲苯、二甲苯等三苯产品,分别在东营和滨州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和30万吨/年的石脑油轻烃改质装置。以三苯为原料发展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产品;以对二甲苯为原料发展对苯二甲酸及其下游产品聚酯切片(PET)并向化纤延伸;以邻二甲苯为原料发展苯酐及其下游产品增塑剂。
3、气体分离装置提取三烯后,以剩余的混合碳四组分为原料发展用作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新兴化工产品,在东营建设一期规模为5万吨/年醋酸仲丁酯和10万吨/年甲缩醛装置。
4、积极发展产业用石油化工产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用聚碳酸酯等功能性产品和原料;油漆涂料行业用甲缩醛、醋酸仲丁酯等原料和溶剂;汽车机械产业用聚丙烯树脂、硅橡胶、硅树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聚甲醛等结构性材料和产品;轻工纺织产业用己内酰胺、聚苯硫醚等差别化和专用产品及原料。
(三)加快石化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
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载体,整合省内地方炼油企业,集中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组建山东省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滨州石化园区和滨化集团公司、京博石化,东明石化园区和东明石化集团公司,东营石化园区和正和集团、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淄博桓台石化园区和金诚石化集团,潍坊石化园区和潍坊弘润石化、昌邑石化、寿光联盟石化,日照石化园区和石大科技集团等石化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五、政策措施
(一)增加原油配置计划和给予进口原油资质。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原油计划指标,放开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给予我省1000万吨原油/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
(二)理顺成品油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山东地炼成品油储运销售体系。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成品油销售网络,把地炼企业的成品油直接供应民营加油站,调控我省成品油市场供应,切实增强政府在市场供应趋紧时的调控力度。
(三)发展高效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原油、成品油输送管道的规划与建设,争取三年内形成较为发达、辐射全省地炼企业的输油管网构架,年输送能力4500万吨,改变原油、成品油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不畅通的局面。
(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以提高油品质量和石化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组织企业筛选一批有市场、水平高、效益好的石化项目,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对在建项目要加大实施力度,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强化调度和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对新开工项目要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五)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第四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请组织申报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09]5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有关单位: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加快微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发酵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微生物制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工业生物制造水平,我委决定于2009-2010年组织实施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的主要内容
微生物制造是利用微生物细胞或酶的生物催化功能,进行大规模的物质加工与转化的先进生产方式,是基于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特征,是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重要途径。依据我国微生物制造业的特点、产业技术基础和发展情况,专项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微生物制造产品及工艺产业化。主要包括:
(一)新型酶制剂产业化。以酶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基础,重点支持1000吨/年规模以上的新型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碱性果胶酶、脂肪酶、蛋白酶的产业化。
(二)新型微生物发酵产品。以微生物分子选育、代谢工程、发酵工程技术为基础,重点支持500吨/年规模以上的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1000吨/年规模以上的高附加值有机酸和多元醇的产业化。
(三)生物制造工艺示范应用。以新型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为基础,重点支持年产万吨级氨基酸、葡萄糖酸,年产千吨级长链二元酸、手性醇,年产百吨级手性医药中间体、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制造工艺改造升级与示范。
二、专项的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微生物制造专项,提高酶制剂和微生物发酵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水平,提高原料转化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延伸微生物制造产业链,大力发展新产品;扩大生物催化技术在食品、饲料、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的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微生物制造产业龙头企业,全面提高我国微生物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专项实施原则
为确保微生物制造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在专项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鼓励自主创新。着重推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和成熟度较高的成果和自有品牌产品的产业化。
(二)促进产学研联合。重点支持合作关系清晰、合作实体明确、合作任务落实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我国微生物制造产业技术基础和优势领域的形成。
(三)突出重点,择优支持。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项目,重点支持应用范围广、示范效果好的品种。
四、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
(一)各主管部门所报项目,需符合我委颁布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3号)和本文的有关要求,且已完成项目开工建设的相关准备工作或已开工建设。若项目涉及行业准入制度管理的,要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许可文件。
(二)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项目的产业化基础和申报单位的建设条件。产业化项目应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申报单位(包括技术依托单位)应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相应的技术开发、经营管理、资金筹集能力。涉及行业准入制度管理的项目要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生产许可文件。应对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生产许可文件等)进行认真核实。
(三)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所在省市申报项目数量不应超过5项,其它项目主管部门申报项目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项。请于2009年4月30日前,将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具体要求见附件)、项目简介和有关附件等材料一式三份报送我委,并同时完成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网上申报。
(四)在项目主管部门申报的基础上,我委将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要求等在2009年5月中旬组织专家评选后,择优予以支持。专家评审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一日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与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总体思路、原则、目标等关联情况。
二、项目技术基础。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三、项目建设方案。项目的产能规模、建设的主要内容、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建设期管理等。
四、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
五、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与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六、项目法人基本情况。项目法人的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等。
七、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八、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补贴资金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并填写招标事项核准意见(见附表),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并盖章。
九、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1、银行承贷证明(省分行以上)文件;
2、项目法人近三年的经营状况(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项目法人自筹资金保证落实文件;
3、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4、前期科研成果证明材料(需经权威机构认证或出具技术检测报告、专利证书等);前期科研成果的成熟度,应能够满足产业化试验或产业化示范的要求;
5、相应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意见;
6、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项目);
7、有关部门出具的产品生产、经营许可文件等;
8、土地、重要原材料以及其它所需证明材料;
9、政府投资项目需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文件,企业投资项目需提供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在有效期内且未满两年);已开工项目需提供投资完成、工程进度以及生产情况证明材料;
10、项目单位填报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第五篇: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03月20日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钢铁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超出实际需求约1亿吨。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五是资源控制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混乱。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钢铁产业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必须抓住机遇,制定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着力推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切实增强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加快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应对危机与振兴产业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着力解决钢铁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保关键品种,保市场稳定,促进产业平稳发展,又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2.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按照沿海、沿江、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要求,结合淘汰落后、企业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3.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
4.企业重组与体制创新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努力消除影响企业重组的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体制性障碍,为推动钢铁企业集团化发展和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环境。
5.内需为主与全球配置相结合。坚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优化直接出口,扩大间接出口,在努力加强地质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内铁矿资源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规划目标。
力争在2009年遏制钢铁产业下滑势头,保持总体稳定。到2011年,钢铁产业粗放发展方式得到明显转变,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总量恢复到合理水平。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4.6亿吨,同比下降8%;表观消费量维持在4.3亿吨左右,同比下降5%。到2011年,粗钢产量5亿吨左右,表观消费量4.5亿吨左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维持在4%的水平。
2.淘汰落后产能有新突破。按期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和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提高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力争三年内再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
3.联合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国内排名前5位钢铁企业的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5%以上,沿海沿江钢铁企业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例达到40%以上,产业布局明显优化,重点中心城市钢铁企业污染明显减少。
4.技术进步得到较大提升。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60%以上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产品生产实现自主化,关键钢材品种自给率达到90%以上,400MPa及以上热轧带肋钢筋使用比例达到60%以上。
5.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一般装备基本实现本地化、自主化,大型装备本地化率92%以上。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6.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不超过62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用新水量低于5吨,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低于1.0千克,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1.8千克,二次能源基本实现100%回收利用,冶金渣近100%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双达标。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重点任务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国内市场稳定,改善出口环境。
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措施,稳定建筑用钢市场,保障重点工程用钢。通过调整和振兴相关产业,努力稳定和扩大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产业需求,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房地产建设、新农村建设、地震灾后重建和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用钢需求。建筑用钢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稳定在50%左右。
改善钢铁产品进出口环境,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鼓励钢材间接出口。组织协会和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摩擦,争取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二)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
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
(三)促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进一步发挥宝钢、鞍本、武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推动鞍本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完成集团内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推进鞍本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宁波钢铁等跨地区的重组,推进天津钢管与天铁、天钢、天津冶金公司,太钢与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重组。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进步。
实施钢铁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专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骨干企业,对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对实施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重组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天航空关键材料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发展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以及提升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铁矿等技术,给予重点支持。
(五)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
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一是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结合广州钢铁搬迁,推动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广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按照首钢在曹妃甸减少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结合济钢、莱钢、青钢压缩产能和搬迁,对山东省内钢铁企业实施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结合杭钢搬迁、以及宝钢跨地区重组和淘汰落后、压缩产能,论证宁波钢铁续建项目。二是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组织实施好北京、广州、杭州、合肥等城市钢厂搬迁项目,统筹研究推进抚顺、青岛、重庆、石家庄等城市钢厂搬迁。三是抓紧实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确定的钢铁项目建设。
(六)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高档电力用钢和工模具钢、特殊大锻材等关键钢材品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开展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钢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等技术进行攻关。提高认证标准,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修改相关设计规范,淘汰强度335MPa及以下热轧带肋钢筋,加快推广使用强度400MPa及以上钢筋,促进建筑钢材的升级换代。
(七)保持进口铁矿石资源稳定,整顿市场秩序。
行业协(商)会通过行业协调,加强自律,规范进口铁矿石市场秩序。探索、推行代理制。抓住当
前市场全面疲软时机,协调国内用户与铁矿石供应商,建立互惠互利的进口矿定价机制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环节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
(八)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产业安全。
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增加资源储备。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开展铁矿勘探开发,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矿和尾矿,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河北司家营、山西袁家村等大型铁矿资源开发,提高国产铁矿石自给率;支持邯钢中关、唐钢石人沟、通钢塔东、武钢恩施等现有矿山的深部开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整合开发安徽霍丘地区和山东苍山等地区的铁矿资源。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外独资或合资办矿,组织实施好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境外矿产资源项目。鼓励沿海钢铁企业充分利用区位和运输优势,尽可能利用国外铁矿石、煤炭等资源。
四、政策措施
(一)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税率。
继续坚持控制“两高一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政策导向下,认真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措施,适时适当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
(二)实施公平贸易政策。
研究国产钢材和进口钢材公平税负政策,制订具体措施,为国内钢铁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投入。
在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形式支持钢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不包括节能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推动钢铁产业技术进步,调整品种结构,提升钢材质量。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引导钢铁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财政奖励力度,支持钢铁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妥善解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严格实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问责制,比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规定,对未完成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任务的地区暂停项目的核准和审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向国土资源、金融、环保、工商、质检等部门通报淘汰落后企业名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对限期淘汰的落后装备实施严格监管,防止擅自扩容改造或异地转移。对擅自扩容改造或异地转移落后装备的,金融机构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用地手续。
(五)完善企业重组政策。
制定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对大型企业跨省(区、市)重组后的改扩建等项目优先予以核准。落实好鼓励钢铁企业重组的税收政策。适时研究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
(六)适时修订钢铁产业政策。
调整更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修订完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一是提高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以及炼铁、炼钢淘汰落后标准;二是修改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指标的考核范围和比重;三是增加节能减排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粉尘排放、可燃气体回收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环保指标;四是明确资源配置的具体要求,储量5000万吨以上铁矿资源,优先依法
配置给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五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准入门槛。
(七)提高建筑工程用钢标准。
尽快完善建筑领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合提高抗震标准,研究出台扩大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商业设施等建筑物钢结构使用比例的规定,修改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重点工程、建筑物基础工程等用钢标准及设计规范。
(八)实现钢铁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完善装备、汽车、造船、家电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带动钢铁产品消费和产业升级。加强钢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适应和促进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鼓励和支持钢铁企业与相关领域用钢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协调发展。
(九)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
加大对钢铁重点骨干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符合环保、土地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管理规定的项目,以及实施并购、重组、走出去、技术进步的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以及银行贷款、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防范大型骨干企业资金断链风险,必要时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对违法违规建设、越权审批的项目和产能落后企业,继续实施融资限制等措施。
(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提高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支持符合准入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和对外并购。进一步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境外资产风险。扩大冶金设备出口信贷规模,带动设备物资出口。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钢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稳定高端产品出口份额。充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专项资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十一)建立产业信息披露制度。
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项目核准、生产销售库存、产能利用、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污染排放、银行贷款情况等信息,切实加强信息共享,为企业投资决策、银行贷款、土地预审等提供信息指导。
(十二)发挥行业协(商)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企业联合对外谈判,由钢铁协会组织用矿企业统一对外谈判,建立新的双赢定价机制。由钢铁协会会同相关商会协调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反倾销诉讼,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行业协(商)会要及时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五、规划实施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省(区、市)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明确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和执行期限,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认真开展实施《规划》的中后期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