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9号)

时间:2019-05-13 20:10: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9号)》。

第一篇:《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9号)

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06-18 09:26

(2009—2011年)省经贸委,省建材工业协会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山东省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省,当前,全省水泥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山东是全国水泥生产第一大省,也是水泥消费大省。2008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39亿吨,同比下降4.03%,占全国水泥总量的十分之一,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水泥省内消费约1亿吨。

1、新型干法水泥。截至2008年底,已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5条,其中4000吨/日以上的生产线19条、2000—3000吨/日的29 条、1200吨/日以下的17条。熟料年生产能力6000万吨,折合水泥8100万吨,占全省1.5亿吨总产能的54%。目前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4条(日产2500吨的1条,其余均为日产4000吨以上),熟料产能220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2970万吨,全部竣工投产后,全省将形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820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11070万吨。已批未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2条,熟料产能320万吨,折合水泥430万吨。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将达到852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11500万吨。

2、落后水泥。我省于2007年初开始淘汰关闭落后水泥工作,到2008年底,共淘汰关停立窑360多座、落后水泥产能3400多万吨,完成“十一五”淘汰关闭水泥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68%。

3、散装水泥。2008年,全省散装水泥总量达到8809万吨,占全国散装水泥总量的13.85%,居全国第一;水泥散装率达到63.44%,高于全国45.82%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六位。

4、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目前,全省相对独立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企业41家,重组后为24家。山水集团目前在全国水泥行业中排名第二位,在省内已建熟料生产线15条,熟料产能1825万吨、水泥产能2375万吨;在建熟料生产线3条,产能480万吨。中国联合水泥集团目前在山东区域已建熟料生产线18条,熟料产能1886万吨、水泥产能2450万吨;在建熟料生产线3条,熟料产能496万吨。两大集团的熟料和水泥年产能分别占全省已建和在建新型干法旋窑的57%和55%。

5、主要布局及产能。全省17个设区市都建有水泥厂(粉磨站),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分布情况是:枣庄15条、淄博10条、潍坊7条、济宁7条、烟台6条、济南6条、泰安4条、临沂4条、日照3条、德州2条、莱芜1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厂家多,资源破坏严重,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大。二是水泥产能较大,已达到饱和,接近过剩,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三是水泥价格较低,企业利润低。四是立窑水泥还占相当比重,淘汰关停任务较重。

(三)面临的形势

国际方面,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规模收缩,对水泥产品的需求减少,加之国家取消水泥出口退税的政策,我省2009年水泥出口几乎为零。国内方面,水泥消费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比50%左右,而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投资增长回落,直接影响水泥销售。宏观政策方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安排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将会直接有效拉动水泥消费。但资源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也对发展水泥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线,以保护资源、节能降耗为重点,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淘汰落后,向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集团化方向发展,提升我省水泥工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省水泥工业健康平稳发展。

(二)原则

1、调控总量原则。调控水泥总量,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

2、扶优汰劣原则。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实施等量或超量淘汰,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支持大型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3、节能环保原则。节约资源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加大水泥粉尘治理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固体废弃物使用总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省水泥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1、水泥总量控制在1.4亿吨以内,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5%以上。控减落后水泥产能到3000万吨左右。

2、山水和中联两个集团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全省水泥总产能的比例超过60%。

3、水泥熟料吨产品能耗下降到115kg标准煤。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0t/d以上)低温余热发电推广率达到70%以上。

4、全省水泥散装量达到1.12亿吨,散装率达到75%,发散综合配套能力达到1.2亿吨,预拌混凝土产能稳定在1.2亿立方米,实际混凝土供应量达到7000万立方米。

三、发展重点和布局

(一)发展重点

1、新型干法水泥

综合考虑市场、资源、能源、环境、地域、交通运输等因素,按照比较优势,在控制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支持山水、中联两大集团整合枣庄、临沂、济宁、泰安、淄博、潍坊等水泥资源,在兼并重组全省现有其他水泥企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油井、港口等用特种水泥,在消费市场合理布局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禁止新征土地建设新的水泥熟料企业。

积极研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大型化装备,加快开发生产5000t/d级成套设备和6000t/d级以上规模的部分国产化大型装备。

2、散装水泥及水泥深加工

(1)加快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逐步扩大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区域范围和领域,在使用环节限制袋装水泥,推进散装水泥集中化使用;引导小包装干混砂浆进入建材超市,推动预拌砂浆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建立干混砂浆散装物流配送体系,防止二次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充分消化利用工业废弃物,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在重点领域大力推广散装水泥。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遇,推进散装水泥发展。加强散装水泥物流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结合正在实施的“万村千乡”工程,衔接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在农村建立散装水泥物流配送站,加强销售网络建设,推动散装水泥在农村的发展。

(3)加强科技研发与应用。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领域科技研发和应用工作,广泛推广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行业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环境施工要求的水泥品种,提高散装水泥对建设工程的适用性,降低全社会对水泥实物的消耗,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水泥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淘汰落后

巩固淘汰关闭落后水泥产能成果,加快淘汰列入名单的立窑生产线,缩短落后水泥退出历程。鼓励有条件的立窑水泥企业转型建设水泥粉磨站或投资新型墙体材料、干混砂浆生产等。

4、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拓宽水泥生产的原料来源,鼓励水泥企业利用工业废渣替代天然资源,利用页岩、泥岩、粉煤灰等材料替代粘土配料,利用矿渣、粉煤灰、磷石膏、赤泥、铬渣、铜渣、电石渣等工业废渣作为原料和混合材料,节约传统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开发应用高效节能细粉磨技术、助磨技术和矿物掺合料机械活化技术,减少水泥中熟料用量,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渣使用量。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水泥粉尘和烟尘的达标排放。重点突破水泥窑处置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全面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提高水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二)布局 在石灰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集中建设大型水泥熟料基地,提高熟料供应能力;在消费市场分散配套粉磨站。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其配套粉磨站的建设应以原有的水泥企业改造为主,外行业新进入的企业申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不予批复。

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和日照等市,不再批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

四、政策措施

(一)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严格投资项目管理

按照《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令第5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2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管理,遏制水泥工业无序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工艺、规模、等量淘汰、环评、安评、能评、资源、土地、资金等准入条件,把好核准关。未经核准的水泥项目一律不得建设,凡自行建设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责令其关停。严格控制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能力,禁止不顾能源、资源、环境、市场等约束条件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鼓励现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工艺。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鼓励推广矿渣微粉细磨技术。大力发展散装水泥,积极发展预拌混凝土。鼓励企业实施改善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采取上大关小、等量淘汰、补贴及赎买等方式,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缓解能源、资源压力,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提高研发能力

加快技术进步,鼓励并支持水泥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具备条件的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中心。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提高我省重大水泥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水平,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环保

鼓励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新型干法旋窑系统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等技术。鼓励和支持利用在大城市或中心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生活垃圾,把水泥工厂同时作为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支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积极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水泥企业走资源节约道路,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五)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集团带动

鼓励大型优势水泥企业集团,充分运用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债券、民间资本等融资方式筹募资金,兼并重组现有水泥企业,淘汰落后,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健全水泥行业协会,重视发挥其在规划引导、标准制定、市场开拓、信息交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的实施。沟通联系广大水泥企业,发挥协会组织的政策和信息引导作用,对企业投资、生产与市场供求进行及时引导、监测和预警,创建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二篇: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省经贸委省石化工业协会省炼油化工协会

山东炼化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成品油产量、重交沥青、石油焦、丙烯、聚丙烯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我省炼化产业也遭遇了冲击,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要走出困境、加快发展,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拓市场、调结构,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一、现状

(一)基本情况

自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结束后,我省经清理整顿保留的地方炼油企业共有21家。截至2008年底全行业就业职工3万多人,总资产约4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催裂化能力1731万吨/年,沥青能力800万吨/年,焦化能力1600万吨/年,加氢装置能力1300万吨/年,气体分离310万吨/年,MTBE装置60万吨/年,重整装置80万吨/年,聚丙烯31万吨/年。已形成了装置基本配套、产品品种多样化的格局。

截至2008年底,全省地方炼油企业加工原油及燃料油2165万吨,生产汽油365万吨、柴油640万吨,沥青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利税49亿元、利润12亿元,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长18%、-36%和-61%。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国家在完成了对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的战略重组后,又批准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目前,各大集团采用不同的形式与地方炼油企业合作,中国化工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方炼油企业采取了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涉足石油化工业的中下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在山东加大了收购重组的力度。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在我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的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地方炼化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又收购重组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山东中海石化有限公司。由于大企业集团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的兼并重组,目前我省纯地方炼化企业还有13家。

目前全省21家炼化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有限公司、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0-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其余的企业销售收入都在10-50亿元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原料即原油问题。一是地方炼油企业没有加工进口原油的资格,现行政策不允许地炼企业加工进口原油;二是国产原油配置计划少,主要靠进口燃料油维持生产。

2、成品油销售渠道不畅。我省地方炼油企业一直没有成品油市场销售权,只有通过有资质的中间环节层层让利来销售,销售渠道不畅。

3、税费改革的影响。燃油税改革,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税负大幅增加。

占比偏低,深加工能力弱,竞争力不足。

二、面临的形势

4、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产业链条短,石化产品单一而且

2008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但自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快速回落,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降到40多美元/桶,但地方炼油企业去年8月份以前囤积了大量的高于100美元/桶的高价原料油,导致炼油成本居高不下,而成品油价格下降,导致部分企业库存增加,有的企业出现亏损。但在企业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也存在发展机遇。从市场需求看,油品属于刚性消费产品,受经济景气指数影响较小,需求仍将适当增长,石化深加工产品短期需求虽然放缓,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将会由冷变暖。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为石化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必将对石化行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优化产业布局、培植骨干企业集团、发展新兴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强化节能减排、开拓产品市场,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实现山东炼化行业新发展、新突破。

(二)原则

1、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原则。突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

2、当前与长远结合原则。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拓市场、保发展、调结构。

3、技术进步原则。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品种。

4、集聚发展原则。走聚集式发展路子,加快园区和大企业集团建设,拉长产业链条。

5、国际化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

6、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统一起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

(三)目标

到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1950亿元,年增速19.5%,实现利税135亿元。加氢精制能力1670万吨,经加氢精制汽、柴油全部达到欧Ⅲ欧Ⅳ标准,优质成品油占比达到70%以上;醋酸仲丁酯、甲缩醛、丙烯酸及酯、苯乙烯、甲乙酮等高端产品占比达到30%。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的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炼化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成品油产出率

1、继续围绕炼油主业优势,重点提高原油二次、三次加工能力。选择地域条件好的企业,加强现有一次加工能力的相互配套,重点发展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海科化工集团、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滨化集团、金诚石化、东明石化、潍坊弘润、昌邑石化等重点企业集团。发挥地域优势,加强重点企业集团间的配套协作,避免企业各自配套加氢精制、催化裂解等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现象,提高互供率。

2、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提高油品质量。积极采用催化轻汽油醚化、催化汽油异构化、加氢脱硫和催化柴油加氢脱硫等先进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技术,适应进口含硫含酸原油需要的配套技术(渣油加氢和硫回收技术),高档润滑油生产技术;发展第四代汽油清净剂。实现汽、柴油的精制化、清洁化,沥青的名牌化,石油焦的高端化。

(二)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拉长石化产业链条

1、采用以常压重油为原料(CPI技术)和以蜡油为原料(DCC技术),建设大型催化装置,配套大型气体分离装置,生产乙烯、丙烯、丁烯三烯产品。其中以乙烯为原料发展乙二醇、环氧丙烷、苯乙烯等产品,在德州和东营分别建设规模为6万吨/年和10万吨/年的苯乙烯装置;以丙烯为原料发展聚丙烯、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环氧丙烷、丙酮、苯酚等产品,在潍坊和东营建设规模分别为20万吨/年聚丙烯、24万吨/年丙烯酸、36万吨/年丙烯酸酯、5万吨/年精丙烯酸、6万吨/年甲乙酮、6万吨/年丁二醇;以催化裂化后的碳四馏分为原料,醚化后直接分离生产出丁烯和异丁烯,以丁烯为原料发展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合成橡胶,以异丁烯制取甲基叔丁基醚(MTBE)汽油添加剂为原料,发展高辛烷值汽油,同时催化裂解后的碳五馏分经醚化生产甲基叔戊基醚(TAME),用于发展无铅、含氧及高辛烷值新配方汽油的理想含氧化合物。

2、以重油混合少量石脑油、液化气为原料,重点发展苯、甲苯、二甲苯等三苯产品,分别在东营和滨州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和30万吨/年的石脑油轻烃改质装置。以三苯为原料发展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产品;以对二甲苯为原料发展对苯二甲酸及其下游产品聚酯切片(PET)并向化纤延伸;以邻二甲苯为原料发展苯酐及其下游产品增塑剂。

3、气体分离装置提取三烯后,以剩余的混合碳四组分为原料发展用作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新兴化工产品,在东营建设一期规模为5万吨/年醋酸仲丁酯和10万吨/年甲缩醛装置。

4、积极发展产业用石油化工产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用聚碳酸酯等功能性产品和原料;油漆涂料行业用甲缩醛、醋酸仲丁酯等原料和溶剂;汽车机械产业用聚丙烯树脂、硅橡胶、硅树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聚甲醛等结构性材料和产品;轻工纺织产业用己内酰胺、聚苯硫醚等差别化和专用产品及原料。

(三)加快石化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

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载体,整合省内地方炼油企业,集中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组建山东省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滨州石化园区和滨化集团公司、京博石化,东明石化园区和东明石化集团公司,东营石化园区和正和集团、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淄博桓台石化园区和金诚石化集团,潍坊石化园区和潍坊弘润石化、昌邑石化、寿光联盟石化,日照石化园区和石大科技集团等石化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五、政策措施

(一)增加原油配置计划和给予进口原油资质。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原油计划指标,放开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给予我省1000万吨原油/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

(二)理顺成品油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山东地炼成品油储运销售体系。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成品油销售网络,把地炼企业的成品油直接供应民营加油站,调控我省成品油市场供应,切实增强政府在市场供应趋紧时的调控力度。

(三)发展高效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原油、成品油输送管道的规划与建设,争取三年内形成较为发达、辐射全省地炼企业的输油管网构架,年输送能力4500万吨,改变原油、成品油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不畅通的局面。

(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以提高油品质量和石化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组织企业筛选一批有市场、水平高、效益好的石化项目,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对在建项目要加大实施力度,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强化调度和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对新开工项目要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五)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广应用散装水泥的意见

发展散装水泥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能耗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永嘉生态县创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意见的批复》(国函[1997]8号)、《商务部关于“十一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6]519号)、《浙江省政府第151号令》和《浙江省散装水泥

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意见》(浙财综字[2002]139号)等文件规定,为加快我县散装水泥发展步伐,实现“十一五”期末我县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70%的目标,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散装水泥工作的组织领导

永嘉县散装水泥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发展散装水泥方针、政策,负责全县散装水泥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将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纳入县经济社会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永嘉县发展和改革局是管理我县散装水泥的主管部门。永嘉县散装水泥办公室是散装水泥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县的散装水泥管理工作。县财政、经贸、建设、交通、统计、环保、质监、水利、工商、公安、农办、招管办、建行等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积极支持、配合县散装水泥办公室做好发展散装水泥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发展散装水泥重要性认识

广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重大意义,使社会各界能够充分认识到发展散装水泥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作用,使人们切身体会到使用袋装水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实危害,转变人们使用袋装水泥旧观念。认真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把发展散装水泥、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等纳入社会公益性宣传范围。努力增强社会各界对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性认识,在全社会形成“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和管理

各水泥生产企业和水泥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的征收对象、范围、标准或者减免专项资金。缴纳专项资金预收款的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应在工程竣工之日起30日内凭工程预(决)算、缴款票据和购进散装水泥或预拌混凝土的凭证等资料,经县散装水泥办公室核实后,按有关政策法规办理专项资金的结算手续。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的监督。未按规定缴纳专项资金的单位,由散装水泥办公室责令限期补缴,逾期仍未缴纳的,按《浙江省政府第151号令》进行处罚,并收滞纳金。

四、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措施

(一)设立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网点,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散装水泥的推广应用是全县散装水泥发展工作重点之一,要开展农村水泥使用调查,对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网点进行合理布局,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散装水泥网点的补助力度,努力降低农村使用散装水泥成本,从而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实行禁止现场搅拌规定。继续加大预拌混凝土发展力度,按照我县有关禁止现场搅拌规定,加大现场禁止搅拌范围;按照散装水泥发展要求,逐步推广应用干粉砂浆,提高我县城市品位,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我县城市化进程。

(三)加快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建设。继续加大设施设备建设,不断完善散装水泥运输、储存设施、配套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保供能力;大力推广农村使用散装水泥成熟的技术设备,以适应拓展农村使用散装水泥市场需求。各散装水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经营的规模配置相应的散装水泥供应设施、设备,为各建筑工地提供优质、足量的散装水泥。各工程建设或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工程的规模配置相应的散装水泥使用设施、设备,未配置相应的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的,不得参加建设工程的投标。

(四)为散装水泥专用车辆提供行车便利,保障建设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交通运管部门对散装水泥专用车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核其营运资质,优先给予办理经营许可证,并按有关规定减免有关规费。散装水泥专用车辆需要进入禁止通行、禁止停车路段时,车辆所属单位或个人应当到公安交管部门申请办理通行手续,公安交管部门应当给予办理通行手续。

五、做好散装水泥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散装水泥的质量、计量、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基础工作。各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单位和个人应加强质量和计量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散装水泥质量和计量管理的规定。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运输、使用各环节中设施、设备的使用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县散装水泥办公室应当协同质监和安监部门,加强对散装水泥质量、计量和安全的监督、检查。

(二)认真做好散装水泥统计的基础工作。散装水泥生产、经营、运输、使用单位和个人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县散装水泥办公室报送散装水泥统计报表。

六、实行奖励和处罚办法,提高水泥使用单位散装水泥使用率

对在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散装水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中支出,具体由散装水泥办公室组织实施。建立散装水泥质量、计量问题举报处罚制度,对供应散装水泥质量不符合规定、计量不准确的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质量和计量法规对其进行处罚。对其

它违反有关散装水泥政策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直至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水泥预制品企业散装水泥使用率应当达到90%以上;重大建设工程项目散装水泥使用率应当达到70%以上;其它建设工程项目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

第四篇: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省经贸委 省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转移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农机工业大省,近年来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农机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对我省农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大举措,振兴我省农机工业,特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目前,我省农机工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92家,资产合计370.4亿元。产品门类齐全,产品品种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全过程。近10年来,农机工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2008年,全省完成销售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利税68.8亿元,同比增长8.95%;完成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3.04%。市场遍布全国,并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其中三轮汽车的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拥有时风、福田雷沃、福田诸城汽车、五征、常林、凯马、山 东山拖、华盛中天、海山机械、黑豹等十几家国内知名的农机生产优势企业,形成了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主机带动配件的良好互动局面。虽然我省农机行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量小、国际化程度低、总量大而不强、增量高而不优、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等突出问题。

(二)面临的形势。当前农机工业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农业机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和保护,刚性需求明显。我省农机出口近3年来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幅度,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市场,对我省农机产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是我省农机工业重要的海外市场。从国内来看,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三农”政策为农机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这必将拉动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发展,加速农机产品升级换代。另外,国家增加铁路、公路建设的投资,为农用运输机械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实现由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的转变。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抓好一批农业急需的重点产品生产,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积极扩大产品出口,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从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转变。

(二)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组织协调。

2.技术进步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培育,以创新占领市场,实现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3.国际化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理念,提高我省农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到2011年,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省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家,实现销售收入1350亿元,年均增长13%;农机产品年出口创汇20亿美元;年产大、中型拖拉机12万台,小型拖拉机80万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2万台,低速货车40万辆,三轮汽车140万辆;农用内燃机8500万千瓦。

2.重点培育2—3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8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和2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全行业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达到1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5家。

4.40%以上的重要农机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农机综合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5.9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要按照GB/T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支持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完善配套体系。重点扶持我省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企业,形成以福田雷沃为龙头,以山拖、时风、常林、五征、海山、鲁中为骨干的产业群体。做强山东云宇集团、山东汇金、临沂罗塔特等桥箱总成配套企业,莱州弘宇、栖霞液压件等液压件配套企业,聊城生建、烟台轴承、烟台轴瓦等传动系配套企业,形成电气系统、底盘关键部件、覆盖件的配套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分配套件功能,充分发挥专业特性。拖拉机主机企业要以提高拖拉机的产品质量和整机可靠性为重点,加快人机工程、机电液一体化及操作舒适性等方面的研究;加快配套基础件、多功能底盘方面的研究,更好地适应农业、工业、园艺、公共事业等多领域;加大节能、减排、降耗、降噪等方面的投入,使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大力发展大型、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复式作业的农机具。重点扶持禹城益佳机械有限公司、德州宝丰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农机具生产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能,重点在种植机械、经济作物、牧草作业、农作物中后期作业机具方面实现突破。逐步以作业效率高、功能多、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驱动性农机具取代一般的犁、耙、播、拖、收等常规机具及牵引式农机具。重点发展耕整地机、翻转犁、浅耕深松机、宽幅组合耙、复式作业机具、精量播种机等大功率、宽幅农机具。大力开发免耕覆盖精少量播种机、少耕深 松播种机、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具、浅翻深松联合作业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

(三)加快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三大作物联合收获机械的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性、可靠性、适应性,扩大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福田雷沃、时风、金亿、巨明、润源、大丰等主要企业的竞争水平。尽快开发用于花生、生姜、棉花、油菜籽、土豆等经济作物的收获机械,培育我省农机工业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11年使收获机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四)着力发展畜牧机械。发展大型、高效、宽幅的玉米青贮机械、牧草收获机械以及草粉、草颗粒、草块、草饼机械,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五)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重点发展秸秆制肥关键设备、农作物秸秆固化、碳化机械、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机械、秸秆生物质能转化机械,使农作物秸秆形成资源化利用,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四、政策措施

(一)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实施。抓好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投资项目,加强协调调度,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抓住国家新一轮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全面落实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税政策,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 控政策,限制和禁止高消耗、高污染、过度依赖资源的项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增加有效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企业自筹和招商引资为主,银行贷款为辅,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推进整合重组,广泛吸引民间资本,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充分利用金融中介、项目咨询和代理等社会服务机构,促进企业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着力培育优势企业,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农机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打破体制性障碍,拓宽发展领域,实现快速发展。支持行业内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各类农机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培植大企业集团,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对行业发展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发挥好骨干企业的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壮大产业规模;支持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建立配套关系,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金融风险。各级政府应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外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资金筹措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农机行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合作,建立区域专业化农机生产及原材料配送中心,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注重引进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与项目,以产业链为基础,加速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产业集聚区。要在产品研发、6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机行业综合竞争力。

(三)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要督促有关金融机构积极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银企沟通,积极为骨干农机企业和重点技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大力开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能保证收回的应收账款作抵押的新型融资方式,支持中小农机企业发展。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采用债券、上市、租赁、典当等多种融资方式 7 筹集发展资金。各地要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五)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大力推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引进创新工作,支持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技术引进,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搞好二次开发,大力推进我省农机工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实现由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转变。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信息、产品检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大专院校、技工学校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农机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熟练技术工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一批适应产业提升和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大型农机企业要建立内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素质。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七)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鼓励农机企业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及工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支持企业增 加环保投入,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废弃物处理专业化水平。鼓励企业实施ISO9001、ISO14001和OHSASl8000一体化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清洁化生产。

(八)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落实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更多地承担政府和企业难以承担的事务。农机行业协会要在调查研究、制定规划、信息发布、反映行业动向、维护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制定行业标准、应诉行业反倾销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机行业发展影响分析,完善经济运行监测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贸易纠纷法律援助机制,帮助农机企业化解风险。要切实发挥职能,加大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帮助企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行业经济运行、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节[2010]58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水泥行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产业,也是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行业之一。2009年全国水泥总产量16.5亿吨,水泥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5%,颗粒物排放量约占工业排放总量的30%左右。

“十一五”以来,水泥行业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2009年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重达到70%;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余热发电技术等一批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吨水泥综合能耗明显降低,颗粒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年消纳、利用各类工业废弃物超过4亿吨。

但是,水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重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仍有很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单位产品能耗、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差距。水泥行业工艺水平参差不齐,技术装备差距较大,行业整体能效水平不高。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落后产能还占一定比重,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推广力度不够。东西部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差异较大,部分企业未达到国家能耗和环保相关标准要求。立磨、辊压磨等高效粉磨技术和变频调速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目前大约有300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未建成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水泥行业消纳废弃物的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水泥行业对工业废物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混合材的使用上,重点是粉煤灰和矿渣,处置利用手段比较单一,利用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及回转窑无害化、资源化协同处理工业可燃废弃物、生活垃圾及污泥技术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现有的节能减排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也未得到认真实施。相当多的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职能机构不健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水泥行业作为我国主要的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是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其节能减排效果对完成我国能源消耗目标、工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已成为水泥行业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产业政策,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加快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工艺、装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科学管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水泥行业,促进水泥行业节约、清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国水泥生产平均可比熟料综合能耗小于114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小于93千克标准煤/吨。水泥颗粒物排放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50%,氮氧化物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2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一步下降。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上普遍应用余热发电、高效粉磨技术、电机变频等技术,重点水泥企业加快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大城市周边的水泥企业基本形成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的能力,使水泥工业转变为兼顾污染物处置的新兴环保产业。

三、重点任务

(三)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执行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防止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完成近期内淘汰落后产能的预定目标。严格执行《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指导水泥生产企业合理布局。积极推动企业联合重组,鼓励延长产业链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水泥生产的能效水平。采用大型立磨、辊压机等代替传统的球磨机。优化预分解窑炉工艺设计,形成高能效窑炉设备系列,支持新型节能型窑炉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继续开发推广应用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支持采用高压变频调速和高效电机等节能技术措施,实现水泥生产能耗的显著下降。

(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大水泥行业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研发烟气有害组分减排技术,重点研究氮氧化物减排控制技术,推广高效袋式除尘技术。加强生产过程中粉尘无组织排放的控制,推广设备降噪新技术,显著降低噪声污染。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到2015年大中型企业完成一轮审核。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六)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水泥生产的信息化水平。支持产学研结合开发生产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技术,开发能源、资源消耗信息化管理和分析系统。研究、推广和应用矿山开采信息管理和优化开采方案,努力实现矿山开采的零排放。研究、推广和应用生产过程集散控制系统、水泥生料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熟料生产线专家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重点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用3-5年时间,加快推动大中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七)加快研发低碳技术,逐步降低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力支持工业废渣的再利用,减少水泥生产的过程排放,加强水泥熟料低温煅烧技术研究。开展水泥生产二氧化碳分离、应用技术及其碳捕集、封存的可行性研究。逐步建立水泥行业碳排放的基础数据库,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实现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降低。

(八)鼓励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继续鼓励水泥生产企业对矿渣、粉煤灰、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推动废弃物替代燃料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废弃物(包括一些危险废弃物)的协同处置。鼓励利用水泥窑炉处置市政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一批处置污泥和生活垃圾的示范生产企业,加强与市政部门有关政策协调。加强矿山资源的综合利用,充分有效使用低品位石灰石,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九)积极开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先进水泥企业,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建设一批典型示范企业,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水泥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积极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加强经验交流和推广,研究制定鼓励“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推进全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变。

(十)实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以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为牵引,大幅度提高水泥行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实施低温余热发电、高效粉磨、高压变频、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等节能改造工程,形成年节约75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实施电改袋除尘改造和有害气体排放控制治理工程,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实施消纳工业废弃物和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及生活垃圾工程,实现年处理能力约4200万吨。(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具体建设内容见附件。)

四、政策措施

(十一)加强监督管理。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重点用能设备、排放设备、计量器具配备、能源利用、目标责任考核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定期组织相关分析,开展预测预警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严格执行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加快研究制订水泥行业改扩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具体办法,从严控制水泥企业盲目扩张。定期公告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资金补贴政策机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十二)建立完善节能减排新机制和优惠政策。鼓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为水泥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节能减排工程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融资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服务。引导水泥企业积极参与有序用电、科学用电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系统节能。积极研究有利于支持水泥行业利用废弃物的优惠政策,完善废弃物管理体系,理顺废弃物来源渠道,鼓励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的专业化,促进水泥行业废弃物预处理产业的发展。

(十三)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的作用,制修订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建立较完善的限额标准体系、检测标准体系、审核和认证标准体系。推动制定水泥行业二氧化碳计算统计系列标准、水泥窑等主要耗能设备效率测定与评价标准,不断完善水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加强对行业能效对标活动的指导,鼓励行业协会在现有能效对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能效对标工作的技术指导,完善细化水泥行业能效对标指南等技术文件,通过开展行业对标推广活动,提高水泥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十四)积极鼓励水泥行业技术创新。推动国家级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建立跨部门、跨行业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针对我国水泥行业在节能环保方面存在的突出技术问题,加大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性支撑技术的研发与工程应用。鼓励装备制造骨干企业提升制造水平,实现高效、节能、环保水泥生产线装备的国产化、大型化,带动水泥产业的升级和技术进步。在水泥成套技术装备出口退税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

(十五)明确节能减排主体,加强企业能力建设。要进一步明确生产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企业要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建设,设立能源管理负责人,明确岗位责任和目标考核要求。依据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在行业中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提升行业及企业能源管理能力。依据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能源计量在线检测、分析工作,提高企业的能效管理水平。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区实际,按照国家水泥工业产业政策和本意见要求,加强组织和协调,确保各项措施落实,推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取得实效。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相关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调研、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搭建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交流平台。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做好节能减排宣传工作,通过会议、论坛、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广泛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节能减排意识。

下载《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