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08至11年体育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03:1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08至11年体育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08至11年体育工作总结》。

第一篇:让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08至11年体育工作总结

让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

(江山市城东小学2008——2011年体育工作总结)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儿童的体质是祖国的未来。我校在上级行政部门的领导、支持下,从2008年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倡导的亿万人民阳光体育运动,落实“生命—和谐”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能在阳光下、在操场上体验活动的乐趣,调动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推动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为学校增添活力。

一.加大资金投入,创建阳光体育运动环境

江山城东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百年老校,前身是溪东小学(始建1915年),是政府调整城区办学布局,优化学校资源惠民的指导思想下,2009年3月经批准升格后的一所城区公办小学。2009年3月搬迁至新校舍,学校占地面积26680平方米,建筑面积986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829万元,建造规模为36个教学班,建有200米环形跑道附100米直道(6道)的塑胶田径场一个,建有170平方米的露天健身场地一个,3个篮球场,其中有一个可供排球练习。现有电子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微机房、多媒体教室、报告厅、书法教室、劳技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等专用教室,建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音响系统、闭路电视系统、通讯系统、监控管理系统,各种教学用具和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成为全市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阳光体育认识

学校组织全体老师们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育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及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提高对开展大课间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开展此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相关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鼓励学生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热潮,增强终身体育意识,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学校切实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

三.健全领导机构,明确阳光体育职责 作为城区小学,学校成立了“体育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统管全校工作,一名副校长为副组长,协调体育组工作,教导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组成校区体育工作组,完善并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年级全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五级管理工作网络,确保了体育教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并明确各自的职责:领导职责:校长、行政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体育教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体育老师职责:(1)有效的开展体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2)负责大课间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3)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班主任职责: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参加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指导学生活动。跟班教师职责:按照学校的规定,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按时认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

四.确立课程意识,全面落实 “每天锻炼1小时”

为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我校严格执行体育课程进行教学计划。做到开足开齐体育课、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课程。安排一二年级4节体育课1节活动课;三至六年级3节体育2节活动课;每天的上午晨读后进行全校的大课间活动,总活动时间为每天70分钟。在师资安排上一至六年级都有专职的体育老师上课,确保体育教学的质量。每天由教导处处、大队部、体育组对各班活动课,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情况作检查记录,以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以活动课、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完成质量为评价内容,运用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每学期末由德育处组织对教师的体育活动和大课间活动工作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为丰富课间活动内容,使大课间活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学生兴趣,符合年级特点,学校体育组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设计出18个内容,每个年级3至5个内容,并且做到每2周更换一次内容,体育老师在课堂中开展游戏,将活动方法教给学生。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落实。

五.探索体育课形式,激发情趣得健康

目前学校有24个班级,总共学生1179名学生。从2009年学校主体建筑已经竣工,但由于操场拆迁问题,田径场迟迟未动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科学地安排体育课关系到我学校能否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学校体育组积极研究,对现有场地精密规划,每个体育老师规划相应的场地,如果因场地器材需要,课前体育组内沟通,调整场地器材,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适合的场地。学校从上午第三节到下午的第六节都安排体育课,来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的活动时间。课堂教学新颖而充实,灵活而实用。“快乐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情景教学”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主题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探究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常常使学生耳目一新,兴奋不疲。学生在阳光下春风里锻炼了体魄,陶冶了情操。

六.丰富大课间活动 体验运动的快乐

我校每天上午晨读后的大课间活动按天气、气候和学校场地人数情况科学、合理、有效选择地分两个活动单元。冬季单元以发展学生耐力为主的长跑活动;春秋季单元以广播操、跳长绳和低年级的各类游戏。分不同年级春秋季先安排学生集体进行广播操活动,然后三至六年级分班进行形式多样的跳长绳活动,一、二年级的进行各类游戏活动。一至二年级集中在教室附近的彩砖地进行广播操的活动,后分班活动,按项目分块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低年级有 “快乐蹦蹦跳”、“跳一跳游戏”、“跳圆圈”、“滚铁圈”、“跳橡皮筋”、扔沙包等游戏;中高年级有“篮球公园”、“小小女排”、羽毛球、打乒乓、武术活动、跳长绳等等。运动器材齐全,活动项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学生们在寒风里锻炼了体能;在阳光下磨练了意志;在运动中学会合作;在春雨里沐浴了崇高的思想品质。

七.规范体育活动课,倡导“放羊式”活动

每天下午两节课后为体育活动时间,我们要求带班老师必须全程指导,但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活动自由,提倡“放羊式”活动。我们提出了三会要求:人人会跳绳、会摇呼啦圈、会踢毽子。全校各班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让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低年级以趣味性运动为主,如拍小皮球、丢手帕、踢毽子、跳短绳等,中高年级以低强度运动为主,如立定跳远、呼拉圈、健身场地器械练习等。每天下午的班级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活动内容且定时更换,每天的活动内容不尽相同,各班有着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抓好各业余训练队伍的竞训工作。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四落实,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有五、六年级的篮球兴趣小组,一、二年级的乒乓球兴趣小组,三、四年级的田径兴趣小组。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基础上也为参加市级比赛早做准备。

八.隆重举办体育比赛,增强学生凝聚力

学校每年举办“春季运动会(趣味)”、秋季“中长跑比赛”、冬季“三项活动”(如 “绳采飞扬”冬之恋活动、阳光排舞大赛、感恩手语操比赛)。春季运动会(趣味)是学生最快乐的盛会。也是检验各班体育锻炼的效果如何,运动会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运动,人人快乐,人人健康。春季运动会(趣味)上一年级学生举办“亲子运动会”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学生,走进老师,体验共同运动的乐趣,同时让家长了解开展活动目的和意义。中高年级体育竞赛有“田径比赛”、“篮球联赛”、“乒乓赛”、“跳长绳接龙”、“大型团体操”。秋季的中长跑比赛中,每个年级设定两个年龄组,将不同年级的相同年龄学生组织在一起比赛,每个班两个年龄组挑选男女各5名,共计20名。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小班化教育每班40名学生)。另外还有体育文化类有体育藏品、体育摄影、体育征文等等。让一些学有特长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并为上一级学校和少体校输送体育苗子。我校2009年毕业生毛莉雪,在2010年浙江省第十四届全民运动会田径比赛上,以12秒83的成绩打破尘封20年的浙江省女子13岁以下纪录。田径队所带学生吴贝贝、黄亚雯等在浙江省田径比赛上屡屡获奖。校田径队连续两年获得江山市田径对抗赛团体第一名。学校也被评为江山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九.依托课题研究,落实亿万人民阳光体育运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倡导的亿万人民阳光体育运动。我校体育组发现根据学校现有条件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是场地器材不足问题,其次是面临刚刚升格为城区小学在师资水平上有待提高,三是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为此,我校十分重,以蓝水香和柴卫东老师牵头的课题《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在我校开展论证实施(获2010年江山市一般课题二等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合理科学的开发现有场地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师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识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素质,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中,注意运用实效、趣味的教法、学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一味地高压和强制。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并做到安全练习,采用了“帮带竞赛法”,先抽调每班5名学生参加校组织的器械使用培训,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让这5个学生每人先掌握一种器械的多种使用方法,再推广到班级中去,利用大课间、活动课和体育课时间练习。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减轻了学生对器械恐惧情绪,学生练习积极性提高,成绩进步明显。三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体育工作顺利开展,校田径队屡屡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并向上级学校和少体校输送优秀运动员,如毛莉雪、吴贝贝等;学校被评为2009年江山市业余训练工作先进单位;2006——2009年度江山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江山市“轻负担高质量”三星级学校;衢州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体育老师蓝水香被评为浙江省2009年年度教育影响力人物,衢州第三届参加全民运动会先进个人,浙江日报、衢州日报、电视台拍多次采访报道她得个人事迹。2011年又被评为江山市师德楷模,在兄弟学校做多场讲座。在新的学年里我们继续落实好阳光体育运动,确保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学生 “每天锻炼1小时”培养一代有强健体魄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江山市城东小学

体育组

2011年9月

第二篇:让阳光体育伴随学生健康成长(精选)

让阳光体育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羊亭学校鞠爱峰

摘要:体育锻炼不仅能从生理角度锻炼学生的体质,同时也能较好的缓解、释放

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纠正心理缺陷,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其人格。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活动健康成长

中小学时期是人生历程中重要的转折时期,理论上称“心理断乳期”。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无自信心、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缺乏意志力、害怕失败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并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以其娱乐性、竞争性、集体性等特点可以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心理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心理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成长中的困惑,预防一些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结合体育锻炼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克服许多由体育活动所产生的特有的身体困难,体验到很多在从事其他活动中很难获得的身体感受。它对一个人的内在意志品质具有特殊的培养和陶冶作用。在体育教学及体育锻炼中,应充分利用它所具有的特殊优势,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果断、自制、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如,进行长跑练习时,学生要克服内心的紧张,身体的极限,信心不足等因素,还要克服气候环境、外界因素干扰的影响等。在教师的严格训练和积极鼓励下,学生通过反复实践,体会克服困难的乐趣,逐步形成了在困难面前奋发向上、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心理品质。一场精彩的篮球赛或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学生既锻炼了身体,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有武术、体操等项目的练习,既发展了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果断、自信等心理品质,使其精神振奋,摆脱烦恼,陶冶情绪。每次体育活动后,教师要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总结,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和心理压力,让学生知道成功是通过努力才获得的,那么挫折和心理压力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应想方设法战胜挫折和解决心理压力,从而达到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目的。教师在选择锻炼内容时,尽可能的选择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遇到

一些枯燥无味运动项目时,可以把它设计到学生喜爱的游戏中进行,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这样一来,既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起到减轻心理压力的效果。

二、利用体育活动特有的社会环境,协调人际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那些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兴趣。相反,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常常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活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因为体育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它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与孤立,不分学习成绩、不分年龄地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这样一来,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活动是在室外进行的,学生与教师接触多。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而且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使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正如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活动中,教师所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求。教师在活动中用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语言,真诚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师生间就会实现零距离的心灵接触。师生情感相容,友好互谅,亲近依恋共同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师生双方就能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接纳。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体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由于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每一个动作技术,不是在老师的讲解示范和参与者的模仿练习中,就是在学生间互相讨论自学的实践中进行的。因此,在活动中时时存在着对动作技术正确与否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具有直观性、及时性和标准性,而且也是主动性沟通、注意力集中性沟通和信息交流性沟通的典型体现。所以,经常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交际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3、改善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

在体育活动中,尤其是集体项目里,每个队员在其担当的角色中,能否很好的各尽其责,是评价其与同伴团结协作、配合默契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老师和教练的评价是阶段性的,观众的评说又带滞后性,这时就需要队员进行自我意识体会。这种意识体会就成了队员临场改进动作技术、调整比赛战术的直接原因。通过体育运动所形成的自我意识行为,在不断的运动实践中就变成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将这种行为能力运用到社会交往中,就可以了解到自我和别人对自己言行真实情况的反映,提高自身的社交技能。

另外,体育比赛经常出现因某一队员故意犯规激怒对方,裁判的“照顾”、误判而造成队员情绪激动,因为比分落后而久攻不下出现急躁,或者是因胜利在望而放松警惕的状况下,队员出现的一系列特殊行为。如能准确判断和迅速采取乘机而入的相应措施,比赛就有可能发生转机。如果把体育比赛中所养成的对别人的真实情绪状态和行为准确理解的习惯,运用于社会交往中,就能够掌握如何对别人作恰当而又为社会所接受的反应,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

三、利用多元主体评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中,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是体育教师需要进行认真学习和仔细思考的。正确适宜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1、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且敢于面对。在教师的点拨指导和自我心理的暗示下,学生能及时调控自己的参与情况和学习心态,使情绪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减轻、消除因害羞练习失误或害怕而产生的神经和肌肉的紧张程度。这种评价重在过程,而不注重结果,能较好克服学生的胆怯、自卑的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理因素。

2、相互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是发动学生从各方面互相帮助的一种方法。这种互评,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增强学生间互相督促、相互帮助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学会接纳,促使学生心灵思想的碰撞与情感交流,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学生就敢于负责,善于欣赏,乐于分享,发展交往合作的能力,相互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鼓励倡导学生间的合作式评价,允许通过各种分工形式共同完成任务,养成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促进他们协调的发展。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是鼓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样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学生练习某个动作感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当学生取得某一微小的进步,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手势(竖大拇指)或点头示意。这些带有激励性的身体语言式的评价,能较好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对教师产生信赖,对知识、技能产生兴趣。教师应力求通过客观公正而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又能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潜能和不足,从而悦纳自己。

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要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给学生(特别是给体育差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不要过分营造相互比较的课堂氛围,要鼓动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多作自我比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和体验到自己进步和发展的快乐。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人才的教育、素质的教育,也是心理健康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要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就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然而,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让我们共同努力,将生命的阳光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出一代具有乐观自信、人际关系良好、意志力坚强、思想上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吧!

参考文献:

1、中国体育教师网

2、《体育教学》

3、《中国学校体育》

第三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阳光体育运动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阳光体育运动

如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

2007年5月2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一时间由青少年体质而引发的阳光体育问题成为热点话题。“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战略举措,此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如何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 切实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需要。

因此,深入研究“校园阳光体育”的活动的开展是有着积极和现实意义的。

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接轨,适应社会的发展脚步,社会对体育的要求,也激励着教学体育的改革脚步。为了更好地落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我们就必须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使学生从体育教学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提高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但目前我国的学校还存在着一些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不相适应的具体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继续呈下滑趋势。根据有关权威机构调查表明,中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学生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学生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降低,特别是中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量素质是连续十年下降,而耐力素质是连续二十年下降。二是学校配套设施和师资力量搭配不尽合理。在学校方面,对运动设施的投入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维持费投入与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在政策方面,把体育教师工作量定得过高,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师方面,对已经习惯的传统模式教学有“轻车熟路”之感,再加上学校没有什么鼓励措施,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大部分教师在科学研究以及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面有所欠缺, 很难适应现在中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前沿科学探究等方面的需求。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非常突出。三是运动伤害事故对阳光体育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特别是意外伤害事故问题是影响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现在,在体育活动中,一旦发生了意外伤害事故,很难处理,学校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伤害事故的索赔问题。因为,一旦产生问题,正常的体育活动开展就不能进行下去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对抗性虽强,但是能够培养意志品质的体育项目也不得不放弃。如果我们越不敢搞体育活动,学生体质下降得就越厉害,这样反而越容易出现更多的问题。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就是要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把课内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只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吸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通过经常性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但目前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方法显然达不到上述要求。

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构建

1、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对策如何利用现在好的政策支持,如何深入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从学校实际出发切实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障阳光体育运动顺利进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的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深入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真正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迫切性。二是发挥体育社团功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功能,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支持、管理和指导。三是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文化艺术节是一种新型校园文化组织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时较长,参与面较广,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益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四是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加强学生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并把毕业生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与学位挂钩等,增强了达标工作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同时促进了毕业生良好身体素质的培养。

2、“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设计“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设计, 主要受到学校体育人力资源、设施配置和校园文化环境等三方面因素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

一是目标设置。“校园阳光体育”的总体目标是健康, 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三个维度的概念。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校园阳光体育”可以根据学生素质状况,发展要求和体质健康突出问题, 设置可量化、可测定的层次目标并分步实施。

二是主题创意。基于主题思想所赋予的创意制作和运动素材, 应根据主题活动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经过设计后的活动内容, 才能突出鲜明的主题思想。

三是内容选取。“校园阳光体育”的内容选取, 应体现“时效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原则, 在运动素材的价值论证和活动效果评估方面, 做到量材选用, 甄别价值和科学选取, 发挥目标任务和活动主题的双向作用, 体现其使用价值。

四是形式选择。“校园阳光体育”的活动形式选择, 在内容决定形式的前提条件下, 根据不同的目标任务和活动内容,紧密结合诸如大课间体育和体育节, 运动会和社区体育保健等有效的活动模式, 有利于反映活动内容和实现主题目标。

五是方案设计。“校园阳光体育”有效方案的形成, 源于对主体活动需要调研, 目标主题实现需要调研, 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启发下, 经过科学的设想和巧妙的创意性构思, 结合专业教师的可行性分析, 最终确定其主题价值的判断过程。

六是检验实施。确定“校园阳光体育”设计方案之后, 首先实施可供操作的活动试验;其次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 保证实施力度;最后建立控制系统, 及时找出试验存在问题和寻找解决措施, 以试验性活动检验活动方案的周密性。

七是效果评估。检查评估“校园阳光体育”的活动效果, 是为了检验所设计的“目标主题的准确性, 内容形式的合理性, 试验方案的周密性, 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差异性”, 为进一步实施“校园阳光体育”提供活动依据。

三、结束语学校要从“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目标出发, 创新思路,活跃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在时间上、内容上、场地上给予保证,将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校内体育活动扩展到校外,将学习日体育活动延伸到节假日,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为一体,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使“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阳光体育运动在体育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第四篇: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快乐健康成长

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快乐健康成长

山东省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宿仲瑞

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没有参与就没有体验,更谈不上探究与创新;没有参与的教育,会使教育变得乏味无力,缺乏生机与活力。对此,我们大力推行和实施的参与教育,就是让儿童全员主动参与的教育,其核心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具体地说,参与教育就是通过创设参与的氛围,搭建参与的平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创新的精神和品质,形成良好的参与习惯和价值观,为一生幸福做准备。在实施推进过程中,我们以人本化参与思想为指导,以主体参与性教学为突破口,以全员参与性活动为重点,引导学生从小事参与,从自我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点点滴滴铸大成;让参与形成习惯,习惯又催生成功,如此循环往复,学生美好幸福的人生也就由此开启。

一、让主动参与成为学生成功的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当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目标后,其成功的喜悦特别强烈,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参与的成功中实现整体性突破。

在学校首届体育节召开之前,六年级两名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提建议:“老师,以往的运动会,只是极少部分同学参加项目比赛,多数同学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今年能否增加一些跳绳、踢毽等让同学们人人都能参加的体育项目?”我听到这两名同学的请求,既高兴又激动,当场答应道:“你们提的建议很好,学校一定会满足同学们的要求。”两名同学走后,我不由得想起以前开运动会的场景:运动场上只能听到裁判员不时的发令声,而听不到一般比赛所应该有的助威加油声;只能看到几个运动员奋争的身影,而绝大多数的孩子则在观众位置上静观。扪心自问,我们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到底为了什么,到底对学生的发展起多大的作用?开运动会不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和竞争意识,还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凝聚力,那就应该想办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改变了往年运动会的组织形式,决定将一天的运动会改为一个月的体育节,确定了“和谐·参与”的活动主题,将学生、教师、家长都组织进来,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快乐体验,开展了跳绳、踢毽、滚铁圈、二人三足、背球螃蟹跑、托球跑等许多趣味性、全员性的运动项目,孩子们不再因为选不上而遗憾,不再因为没有特长而自卑。从而实现了两名主动请缨同学的愿望,丰富了全体学生的活动体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此次全员主动参与的体育节,成了学生人人体验成功的基石。在以后举办的“科技创新节”、“文化艺术节”、“风筝放飞节”等重大活动中,我们总是引导学生以积极参与的心态,不放弃一切机会,主动参与锻造,为实现人生的价值奠基。这正是当今社会人们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也是我们实施参与教育的精神追求。

二、让主动参与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美国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拿上一袋苹果,每人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一口,然后开始画。结果,第一次、第二次,有的学生画出来的像西瓜,有的画出来像梨,到第三四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而中国的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只粉笔,先对全班同学讲画苹果的注意事项,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学生照着老师的样板画。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画出来的就像苹果。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老师的做法很高效,能让学生很快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可是,我们知道,知识是在学的过程中建构的,能力是在实践中提升的。如果我们这样设置: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再让他们同时画其他的物品,比如香蕉,中国的孩子还能很快画出吗?我想很快画出的应该是前者。因为前者重视了孩子学习的过程,让他们有了亲身体验。而后者注重的是结果,忽视了孩子体验的过程,更谈不上他们的发现创新。

泰戈尔在散文诗《萤火虫》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说的就是生命的一个过程,走过、路过,我们没错过,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过程的体验却是深远而永恒的,这就是人生。由此再想,我们教育者引领的学生学习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参与体验的过程?只要学习者全身心投入了,那么学习的过程自然就是向上的轨迹。可我们的教育现实又是怎样的呢?长期以来,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灌输的多,学生自己发现的少,重视了结果,忽视了过程,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参与教育就是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让他们主动地参与,不去苛求完美的结果,而是注重在参与过程中丰富学生体验,促进学生成长。近年来,我们学校以其教育教学的轻负担和高质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正是我们坚持落实“注重学生参与过程,推动学生快乐成长”教育理念的内在体现。

一次,在学校艺术节成果展评中,有一幅作品引起了评委们的争议。这幅作品是学生撰写的《金鱼研究报告》。据了解,这位同学为了参与这次艺术成果展评,写这份报告用了一个月的课余时间,修改了五次,这是第六稿。他从金鱼的形体、颜色、品种以及生活习性到养殖技术都写得有板有眼、有理有据,字里行间闪烁着童心童趣。但上面的钢笔字和图画艺术效果却非常一般,达不到书画评比的获奖要求。由于其特殊的创意,评委们还是将这份作品提到了学校办公会上。到底该不该给予奖励呢?我向大家讲述了牛顿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老师要求做泥板凳。牛顿做了一个,自己嫌不好,又做了一个,还是不满意。第三个交上去以后,老师十分不满。他拿在手中冲着学生说:“还有比这个泥板凳更糟糕的吗?”牛顿站起来说:“有的。”就把放在桌洞里的前两个泥板凳拿了出来。

故事讲完后,我接着说:“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成果,不能只看这个„结果‟本身,而更应该从中看到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以及努力上进和永不满足的精神,而后者则是最为宝贵的。”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给予这一作品特殊嘉奖--学校书画展览评比特别奖。由此看出,积极参与的过程比参与结果的呈现更重要。参与的效果固然值得表扬和赞许,可学生那种积极参与的态度和不断上进的精神更需要呵护和赏识。

三、让主动参与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习、生活在学校和班级这个大家庭里,既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义务,又有关心集体、服务集体的责任。倘若每个学生都游离于班集体之外,对班级的事不管不问,学生必将会走向歧途,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人人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人物”,是形成参与良好习惯的关键一招。

去年秋季,我校李老师接任了三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班主任换得勤,又有几个调皮鬼,班级管理有些混乱。干了不到两周时间,李老师就有些力不从心。她向我诉说了自己的苦恼。我帮她分析说:“我们面对的是性格各异、兴趣不一的有血有肉的孩子。要想尽快扭转这个班的不良风气,解铃还需系铃人,需要这一个个自由„元素‟,靠近班集体这个核心;更需要我们教师紧紧把握住一个关键,那就是所有孩子都有一种强烈地参与欲望,希望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人物‟,是否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试验一下?”李老师回去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一项自己最擅长的班务,大到图书管理员、电视机管理员、室内外卫生管理员,小到电灯管理员、粉笔管理员、窗帘管理员……但规定,每个人都要签定“合同”,违约者自动辞职。这样,每个学生都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性格特点,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班里有一个“调皮大王”,自从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当上笤帚管理员后,一有空就去整理那些“东倒西歪”的笤帚。他还“标新立异”地将笤帚编上号。要求值日生先使用一至六号笤帚,等这六把笤帚用完后再使用另外六把。并把临时不用的笤帚用绳子捆好,整齐地放在教室的“卫生角”。这个学生再也无暇“惹事”了,成了班里出色的管理员。同时,在小组学习、班级活动中,他也彻底改变了以前消极被动、调皮捣蛋的坏习惯。现在,这位同学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活动等事事都能积极参与了,自觉养成了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要培养刚入校孩子养成主动参与的好习惯,需要教师精巧的育人艺术。下面是我校低年级的班主任刘老师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一个小案例:

开学之初,我就在班里设立了一本名为《脚印》的记录本,把四十几个孩子的名字全部写在本子上,把自己也写在他们中间。有一次上课,我发现教室门口横着一把笤帚,课间好多学生从那里经过却视而不见,我弯腰捡起来,然后放到教室后头排好队,走到讲台上随手拿来记录本,在我的名字下画了一张笑脸,理由一栏我填写了:帮笤帚找到了家。围在我身旁的学生一下子议论开了,老师不公平,这太容易了,你干了这么小的事就给自己画个笑脸。我笑着说:“这些小事,只要你肯做,也可以记下来,你也可以从这里得到一张笑脸。”从此之后,室内室外再也没有发现卫生工具放错了位置,一旦有人疏忽,马上会有人在第一时间内把它归位。身教重于言教,就这样我用自己的行动引领着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不管在课堂、校园还是社会,学生如果能在参与学习、参与生活、参与社会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良好的参与习惯,自觉焕发出主体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以及该怎么做才有价值,并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进行自我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学生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让主动参与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面前的学生千姿百态,像含苞待放的花朵,将竞展奇葩;像嗷嗷待哺的雏鹰,将搏击长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学生?如何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如何才能够使他们既张扬自我个性,又获得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参与教育,就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生活的主人,想方设法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各项活动的机会,通过各种平台让学生锻炼自我,张扬个性,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们一改传统课堂满堂灌,学生台下被动听的局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安排学习进程,独立解决各种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构建和各种问题的解决过程,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有了更多交流和参与的机会。在主动地参与、体验中,学生们形成了乐观自信的心态,个性得到了张扬。六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写下的反思,反映的就是我校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变化与收获:

小荷是班上一个很聪明、又有个性的优秀学生,但因为自身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不高,她领导的小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评分栏里的分数总是较低。班会总结课上,我就运用“打靶”合作学习法,由“小荷组”的同学上台读自己的学习故事,然后让其他组同学自由发言。啊,孩子们的故事真多!根据学生们的发言、故事,我随机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

“站起来,错了也光荣!”

“嘲笑是鞭子,打不倒我,却能让我向前!”

在当晚的日记中,小荷这样写道:“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在不自信的贝壳里呆着,不再向老师说我们小组难管,我要重新找回我自己,现在的小荷才是真的自我!”而现在的小荷真得变了,她总能在恰当的时候及时地站出来,发表自己深刻的见解,她的每一次发言几乎都能赢得班上同学支持与赞扬的掌声。

从小荷身上我总结出了两点心得:引导学生敢于直面自我的伤疤,大胆揭开,不怕丢人,这才是转败为胜的第一步;不管怎样,要相信孩子,解铃还需系铃人,引导孩子在大胆积极的参与中锻炼自我,发展自己的个性。

一个学生就是一朵花,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色彩与芳香,这就是学生的个性特征。彩虹因为拥有丰富的色泽而绚丽,海洋因为容纳万千的河川而浩瀚,我们教育的精彩也绝非因为学生的整齐划一,而是源于学生如花生命的自然绽放和闪光个性的自由张扬。我校参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教师的信任与激励中,在自我积极主动地参与中,推动着个性的张扬与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体验学习的乐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教学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现。下面谈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意识倾向,“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出现高昂的情绪,形成学习过程的“内驱力”,使其主动积极探求知识,取得最佳效果。

著名物理学家扬振宁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条件,引起学生的兴趣,疑问的情绪,吸引学生,使他们主动积极去探索,发现规律。例如,“时、分的认识”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引入。“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迷语,看谁最聪明。”一听说要子猜迷语,学生都兴奋雀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注意一下都集中了。“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迷语一出,学生各抒己见,说法不一,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产生强烈的求知情绪。这时,抓住时机,老师拿出钟面教具说“刚才说的哥哥、弟弟就是指钟面上的两根针,它们是怎样走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的知识。”适时引出课题。

二、设置疑惑,诱导主动参与

学生的智力素质是以思维最为重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由于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在旧知的参与下,通过迁移的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在知识的迁移铺路搭桥,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点拔学生的思维,精心设疑,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并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学会知识。例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先让学生按照教材要求,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指导学生操作,把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如图示: 底 底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的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的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那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推理的方法,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营造宽松环境,促进学生参与度 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宽松的环境,才能使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保持持续的兴趣。

1、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跟着老师走,学生的一切都是为了执行老师的“命令”,行为如此,思维亦如此,把学生训练成为一切听从摆布的“活机器”,离开了教师的具体指令就无法学习。素质教育,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学生有了自主精神,就能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协调,自觉投入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我提倡四允许: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向老师提意见。

2、分组学习,保证自由活动的时间

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表己见,展示思维过程,给予具体指导。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往往是几个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了扩大参与面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表意见得到表现的机会,课堂上常进行分组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每4人一组,并把他们的坐位调整在一起,每小组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负责的组长。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交流或讨论的内容、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例如,分数应用题的练习:1)。有两堆货物,一堆重12吨,另一比它多1/3。另一重多少吨?2)有两堆货物,一堆货物重12吨另一堆比它少1/3。另一堆重多少吨,?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按下面的要求进行分组交流:(1)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2)计算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通过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明确了两类分数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并形成了学习氛围,加强之间同学、集体之间的交往,扩大参与面,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3、及时调控,强化参与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以实现教学为目的的控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准确地掌握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况,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地补授或矫正,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持续,取得最佳效果。例如,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学生虽然了解了公式的推导,但在应用中有漏除以2的现象,这主要是受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迁移影响。为了强化除以2,要求学生把推导公式中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去掉一半,得出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一定要除以二。另外,在练习相应中增加对比题、改错题,进一步强化。

四、积极评价,体现参与的乐趣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取得好成绩,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反复的成功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成功不是老师“推一推”,学生“动一动”的结果,而是学生主观能动性与老师、同学帮助的结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成功起重要作用,反之,成功可以促进参与,促进思维。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很自然产生获得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考,全心投入到学习只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正确完整或计算正确无误时,给以充分的肯定,并加以表扬。学生一旦提问了,无论质量如何,教师及时予以肯定,作出积极的评价,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把学生的提问,特别上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看作珍贵的礼物。对学生计算结果错误,不是简单打×了事,而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已知圆半径是4厘米,求圆的面积。其中一学生板书为:S=πr=3.14×4=3.14× 8=25.12(厘米),教师首先肯定学生掌握了求圆面积的方法,熟记圆的面积公式,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主要是把4‘看成4×2造成错误,教师逐步达上√或×。学生得到的评价合理,肯定的多,增强了自信心。

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此次基础教育改革有一个重要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就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得到其成长相适应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学习与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来体现学生的个性呢?

首先,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氛围,彰显其个性

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今天这个世界能够如此多彩,主要在于每一个人都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是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渴望。因此,我们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究。而教师应着重于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因此,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学生交流的时候,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正确引导那些平时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人格得以健全。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其个性

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就必须真诚地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的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尊重学生独有的个性。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我常常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一起讨论:如何更快地记住这些生字词?在讨论中,也不局限于某中讨论的形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生字?如有的学习小组是以“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方式来分析字形,有的却是以“猜字游戏”来记住生字……总之,把学习的自主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中记住生字。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轻松。布置作业时,我也能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存在的差异问题,设计一些有层次性、趣味性的作业练习,允许学生在作业的数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再次,允许学生出错,保护其个性

课堂就像是一个舞台,学生可以在上面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讲对了的同学,我们可以给予必要肯定、奖励,而对于讲错了的同学不要歧视一票否决他,要热情帮助学生纠正。当听到学生独到见解的发言时,教师应鼓励全班同学表示向他学习;当学生回答离题时,老师也要说:“感谢你的参与,再想想应该怎样做,好吗?”不管回答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我想只要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就有机会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如学习了《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来交流一下精卫做法时,教室里一下子像炸开了锅,有的学生认为精卫的做法不对,有的学生认为精卫的做得对,也有一些认为精卫的做法有对的地方,也有错的地方,学生都能各抒己见,不局限于教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对于他们的观点,我没有直接评判,恰当地保护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总之,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应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己个性的舞台。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学习技能,以适应现代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程的多样化是新课程结构的最大亮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都有着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课程设置就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尊重了这种差异才能让学生发展个性,培育创新能力。缺乏选择性和多样化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弊端。传统课程结构是使所有的学生学习所有的课程,而且按同样的要求来学习。表面上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但实际上是千万个学生按一个模子发展,造成了“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表面上制造出少数高水平的毕业生,实际上却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大千世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课程单一性的直接后果就是将学生的个性粗野地扼杀了。这种课程设置像过滤器,使学生标准化、同一化,小部分高分学生成功的背后是一大批学生的失败。实施这种课程的学校成了一个使富有个性的、活泼的孩子走进来,然后毫无特色地走出去的地方,这样的课程结构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显然,要使资质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都实现其发展的可能性,就必须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首先,通过提高选修课的比例,开设更多的可选择的选修课来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提高选修课程在整个高中课程结构中的比例,为高中生进行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提供保障。而且,新课程实施学分制,选修课通过学分而不是学时来保障。新课程方案没有将选修课的学时硬性配置到具体学科之中,而只规定了选修学分的数量。

这样,学生既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将这些学分配置到同一领域或科目,又可以配置到多个领域或学科,这大大提高了学生选修课程的灵活性。此外,新课程结构还通过学科科目内模块化设计来提高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在实行模块设计之前,学科内的内容基本上是不能选择的,但模块化的设计则改变了这种状况。

2.选择性的课程设置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新课程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基础就在于所有学生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如此就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人才需要人们对自己的专业做出选择。同样,不同学生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发展并非是模式化、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发展的差异性说明学生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需要。不同的发展需要,就必须有可供选择的课程内容与之适应。

选择性意味着新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经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选择性原则的本质是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课程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课程,学生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和发展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只有具备选择的机会和条件,并做出选择的行为,学生才能够学会选择、学会自主,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新课程改革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地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设置选修课是提高选择性的常用方式,学分制大大提高了学生选学课程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完全避免了对学生毕业流向的硬性规定。这种设计显然比以往任何时候的课程都具有灵活性,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课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新课程观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独特性人的个性具有独特性,因此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个性的独特性源于个性成分或各要素间的相对差异性。这种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外部差异──即个体间在智力、性格、情感与意志上的差异;第二,内部差异──是指在个体内部,由于生理和心理上各种成分或各种要素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诸多成分或要素间的差异。正是由于这种个性独特性的存在,整个世界才会千姿百态、充满朝气,人类生活才会姹紫嫣红、丰富多彩。也正是因为这种个性独特性的存在,性格迥异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外交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才会出现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可以说,个性的独特性不仅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前提,而且更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但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中国基础教育大一统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模式扼杀了学生个性的独特性。一种教材、一种教法、一种思维、一种评价的“千人一面”的教育现状,就是泯灭学生个性独特性的真实写照。很显然,没有个性的独特性也就不会有创造性,这与!'世纪对高素

质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

因此,新课程观必须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独特性,这是培养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前提。课程应该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之外的抽象存在。所以,我们的新课程理念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并为每一个学生独特个性的充分

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创造性是个性发展的最高层次。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新的世纪里比在人类存在的以往任何时期都将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不言而喻,高科技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需要发展,要发展就要有创造,而创造性总是寓于独特的个体之中。很显然,在转瞬成为过去的信息化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本质。伴随着人类生活从对物的依赖转向对科技创新的依赖,面对世界各国抢占!'世纪教育制高点的严酷现实,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就愈来愈被大创新的时代所凸显。然而,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在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中,“创造性”却是最模糊、最薄弱的概念和意识。在为此付出历史的与民族的沉重代价之后,我们终于醒悟到创新对于一个

民族与国家意味着什么。

因此,新课程观必须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创造性。

展。

第五篇: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班级文化是指班集体中所有人在班主任引领下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断前进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贯穿于班级活动的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将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教室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根据以往经验,凡是环境整洁、优美的教室,其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

我校班级教室的布置很有讲究,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布置了不同的板块,例如六年级教室里有新闻广角,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这样为学生升学考试积累了一些宝贵财富;勇攀高峰 1 栏,挂了一些学生试卷及成绩,鼓励学生学习中不怕困难,要勇往直前。一年级教室里则张贴了“卫生公约”及“四勤”“四要”,时时提醒学生讲究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其它年级也各有特色,二年级的“爱心箱”“悄悄话”,三年级的“积累卡”“文明树” 他们还把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挂在墙上,昭示着班级的眼光和胸襟,四年级的“ 我最牛”“争做环保小卫士”,五年级的“明日之星”“我最棒”等,各班还创设各种兴趣活动角,让学生自由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生存所必需的知识,健全学生人格,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等。比如“图书角”、“手工制作”“科技角”等,学生能够在班级这一小块模拟天地里驰骋,广泛调动了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使学生个性及能力得到充分的张扬和锻炼,使之成为凝聚班级精神的生动标志。另外,我校每个班级都有“安全角”“健康运动”板块,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完全的呈现出来了。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校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

我校班级制度主要是班级公约。它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卫生值勤、奖惩、评优、及批评惩罚、和学习上的互助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具有权威性,是每一个人自我监督和规范的准则。我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班会、班报、队活动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通过定期检查评比,营造出鼓励学生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既可以强化制度的落实,又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培育良好班风

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精神风貌的反映。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这种向心力和归宿感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对于小学生而言,这种意识更为明显。为此,我们十分注意时时、处处、事事强化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意识、团结互助意识、争先创优意识等等。根据我校实际,每班制定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目标,并依据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才能。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体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 3 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班主任在这些活动中只做参谋甚至观众。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竞争活力。重视每位学生的进步,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建立学生综合评估档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气氛。

总之,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保证教室环境布置的科学性,在教室布置的过程中,每一张装饰画、每一条标语、每一个细节都要慎重考虑,使教室内外充满一种整洁、舒适、宁静、典雅、和谐的书香气氛,形成一个美好的求学场景。给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并一如既往地落实、执行。同时,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使学生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就像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的作用,就像这春雨一样。班主任就得做个有心人,搞好班级工作,使班级中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处处和谐。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下载让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08至11年体育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健康成长——08至11年体育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收获快乐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享受快乐 南丰县教育局 叶小妹 由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江西教育》、《教师博览》是我的充电器与加油站。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自身所长,寓......

    让学生在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中健康成长解读

    让学生在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中健康成长 作者:廖永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59 更新时间:2007-12-13 8:45:23 让学生在严格要求与热情关爱中健康成长 宜昌七中 廖永 题记: 坚......

    让随班就读的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让随班就读的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摘要】 关爱无论对正常孩子还是随班就读学生的成长,都是同样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来剖析影响健康成长的原因,通过送关爱,暖心灵......

    班主任工作总结: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它形象的揭示了自我反思的、改过的价值。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叛逆意识非常强烈。听不得别人的半句批评,容不得别人的忽视......

    体育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玩”中尽情地学

    体育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玩”中尽情地学 岔口中心小学 王润拴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1、在小学阶段,大部分的学生都童心较重,主要表现为爱玩、好动,好奇心较强。因此,小学体育......

    班主任工作总结: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精)

    班主任工作总结: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它形象的揭示了自我反思的、改过的价值。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叛逆意识非常强烈。听......

    2013年至2014年上学期年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方案

    2013年至2014年上学期年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市、县教育部门文件,开展好......

    让师生在情感交叠中和谐发展——江夏区五里界中学XX年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让师生在情感交叠中和谐发展——江夏区五里界中学XX年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XX年,五里界中学在江夏区教育局“十二字”工程的指引下,坚持“让师生在情感交叠中和谐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