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收获快乐
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享受快乐
南丰县教育局 叶小妹
由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江西教育》、《教师博览》是我的充电器与加油站。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自身所长,寓教于乐,让个性、开放、活力、快乐成为体育课堂的主旋律,是我一直在探索与思考的课题。从《江西教育》与《教师博览》杂志中,我如获珍宝,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当前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今天 ,中小学体育教学也应跟上时代 ,大胆改革 ,打破以往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的局面。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要勇于创新 ,加大力度 ,优化教学 ,做到既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又重视其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的发挥以及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思想 ,进行快乐体育的探索和实践 ,力争达到教师少教、学生乐学 ,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快乐体育活动正是体现快乐体育思想的一种新的教学内容。
几年来 ,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入快乐体育活动内容 ,结果学生兴趣大增 ,练习积极性很高 ,就连平日里一些不太喜欢运动的学生 ,也自
觉地加入到了练习者行列中。由此可以看出 ,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必须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快乐。1.在参与中体验快乐
学生参与教学,教师请学生参与教学决策,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融洽师生感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更高层次上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因此,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活动,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如在每节课的开始,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惯,让每个学生设计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并让设计者来带领学生练习,这样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的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1多点普遍
例如最普及的篮球运动,以往我们在教学时追求标准化、规范化,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篮球天赋。如果我们更多的让学生在篮球场自由地发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就能充分激发他们对篮球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1.2少点复杂
把体育课的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进行简单化处理,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活动的方法,从而在同学之间能进行活动和比赛。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先简化活动方法和规则,让学生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把球投进篮框就算得分。这样没有了各种各样的规则限制,学生的心理约束全都解放了,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学习热情,活动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彻底激发了,效果也会很好。
1.3加点趣味
体育教师要努力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竞技项目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带给他的欢乐。如在平时教学中,短跑是属于既累又单调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跑道上单调地一趟趟地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肯定不高。反之,我们如果把短跑和各种接力游戏结合起来,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及“抢占位置跑”等,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
1.4融入生活
体育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把体育运动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动作联系起来。把一些项目的活动方法和规则进行合理的修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力量项目,如果单纯地按照竞技比赛的要求让学生进行练习,非但收不到好的练习效果,而且可能造成学生的身体伤害。反之,我们把它进行生活化改造后,让它融入到游戏中,如“抢救伤员”、“推小车”,学生受到的教育和体验就会完全不同。
2.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频率和强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平衡的心态中”、“师生的情融中”、“需要的满足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学知,体验学习之乐,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跳高教学中,素质好、跳高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跳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应对跳高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横杆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杆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完成动作后,老师的赞许的表情和鼓励性语言使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教师善意的指点与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继续练习的意愿。他们从老师的关心与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的满足,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尤其是在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
作,同样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被同伴所接受的幸福感。
3.在课外活动中延续快乐
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我校的课外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娱乐性、健身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爱的项目进行活动,体育老师在场进行组织和指导。操场上,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在参与和竞赛中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转化为技能,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课外活动成为了学生的乐园,身心都得到了锻炼。
《江西教育》与《教师博览》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将一直与她们为伴,为人师表,身正垂范。
第二篇: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剑阁中学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二〇〇二年秋,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全面展开。时隔四年,课程改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建设中,自觉转变与更新教育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行为,并能不断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心态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根据《纲要》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根本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校给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并进行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具体如下操作:
第一,建立了学生、家长、学校三结合的评价体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它追求客观,崇尚实证,力求公正。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对一定时期的表现进行剖析,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在我自反思、关注他人中进一步了解作为一名合格初中生的基本标准,让学生学会生活 1
知识,掌握生存技能,领悟生命价值,成为今后发展的时代新人。家长根据孩子的表现与情况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期望,加强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老师则代表学校参照学生在该学段期间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第二,闭卷测试与开卷测试相结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认为:“考试的宗旨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样看来,考试改革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也切实可行。考试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而,我校课改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采用闭卷考试,政治和历史则采用开卷考试,且在试题中,主观性的题目适当增加,涉及社会实践知识的题目分值逐渐增加,这样就基本达到了考试的要求。
第三,评价维度全面。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就是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使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评价内容是决定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目标,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确定有相应的评价要素和明确的关键表现。每个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都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综合得出相应等级。
第四,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每学期的学业成绩、社会实践与
创新能力情况、个性表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自我描述、班评小组综合评语、学生心理话、家长的希望与要求等多项内容。翔实的内容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最基本的依据,能够为评价主题(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提供丰富多彩的评价材料,能开放地、多层面的、全面地评价学生,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正是因为“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全面翔实,所以它既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发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极大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成长的欢欣。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毕竟才起步不久,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第一,学生、家长、学校三结合的评价体系中,家长评价往往到不了位。一方面,现在的“留守”学生太多,一些家长在外打工,根本不了解自己孩子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家长的观念还未转变过来,只注重孩子考试的分数,而对学生其它方面的评价维度不感兴趣,还有极少数家长嫌麻烦,时间长了,不能与学校很好配合。
第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也存在一定弊端:开卷考试的科目,一些学生平时便不认真学或根本不学,反正考试能翻书,再加上理化中考成绩只给等级,于是学生只拼命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这便给学生今后上高中留下了知识隐患。实践也证明,课改年级到高中以
后,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的学习就非常吃力。
第三,“成长记录袋”工作量太大,评价主体负担过重,不适于大班额用。
第四,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上级部门还应加强指导和监督,教师还必须加强培训,学校还需加大社会宣传,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而现在我校每班学生均超过七十人,且评价内容繁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这样就使得这项工作容易走形式、走过场,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
所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我们认为,要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原则,我们还必须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努力,深刻领会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真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四日
第三篇: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收获快乐
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收获快乐
当前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今天 ,小学体育教学也应跟上时代 ,大胆改革 ,打破以往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的局面。这就要求广大体育教师要勇于创新 ,加大力度 ,优化教学 ,做到既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又重视其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的发挥以及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思想 ,进行快乐体育的探索和实践 ,力争达到教师少教、学生乐学 ,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快乐体育活动正是体现快乐体育思想的一种新的教学内容。
几年前 ,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入快乐体育活动内容 ,结果学生兴趣大增 ,练习积极性很高 ,就连平日里一些不太喜欢运动的学生 ,也自觉地加入到了练习者行列中。由此可以看出 ,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 ,必须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快乐。1.在参与中体验快乐
学生参与教学,教师请学生参与教学决策,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融洽师生感情,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更高层次上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因此,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让每位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活动,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如在每节课的开始,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惯,让每个学生设计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并让设计者来带领学生练习,这样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的设置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1多点普遍
例如最普及的篮球运动,以往我们在教学时追求标准化、规范化,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篮球天赋。如果我们更多的让学生在篮球场自由地发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就能充分激发他们对篮球的兴趣,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
1.2少点复杂
把体育课的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进行简单化处理,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活动的方法,从而在同学之间能进行活动和比赛。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先简化活动方法和规则,让学生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把球投进篮框就算得分。这样没有了各种各样的规则限制,学生的心理约束全都解放了,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学习热情,活动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彻底激发了,效果也会很好。1.3加点趣味
体育教师要努力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竞技项目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带给他的欢乐。如在平时教学中,短跑是属于既累又单调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在跑道上单调地一趟趟地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肯定不高。反之,我们如果把短跑和各种接力游戏结合起来,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及“抢占位置跑”等,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
1.4融入生活
体育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把体育运动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动作联系起来。把一些项目的活动方法和规则进行合理的修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力量项目,如果单纯地按照竞技比赛的要求让学生进行练习,非但收不到好的练习效果,而且可能造成学生的身体伤害。反之,我们把它进行生活化改造后,让它融入到游戏中,如“抢救伤员”、“推小车”,学生受到的教育和体验就会完全不同。
2.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条件和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心境中”、“平衡的心态中”、“师生的情融中”、“需要的满足中”去探索、去发现、去学知,体验学习之乐,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跳高教学中,素质好、跳高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跳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应对跳高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横杆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杆高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完成动作后,老师的赞许的表情和鼓励性语言使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兴。教师善意的指点与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继续练习的意愿。他们从老师的关心与耐心中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的满足,同伴之间的协作、帮助、尤其是在集体项目竞赛中互相切磋,共同为取胜而通力合作,同样会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归属于某一集体,被同伴所接受的幸福感。
体育教师应创设精神情境以满足学生因自己有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我尝试让每个学生在第一个学期都来整一次队,第二个学期带一次操,第三个学期自己设计一个小游戏。这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教师对学生充分肯定或表扬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能在成功中享受快乐。
3.在课外活动中延续快乐 课外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我校的课外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娱乐性、健身性,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爱的项目进行活动,体育老师在场进行组织和指导。操场上,同学们个个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在参与和竞赛中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转化为技能,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课外活动成为了学生的乐园,身心都得到了锻炼。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快乐
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课堂学习由原来的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但仍有少部分学生被动参与甚至游离于学习之外,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合作的快乐、探究的乐趣,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成了一种苦难、一种磨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功,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探索。1.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具备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2.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有哪些特点?3.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最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4.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本文拟对上述四方面问题加以探索,以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推动。
一、做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呢?美国教育家保罗•韦地花了40年的时间收集到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信中内容都是关于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保罗•韦地在这些信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12种素质,这12种素质为: 1.友善的态度。“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
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老师应对我们有礼貌。我们也是人。”
3.耐心。“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在您听来也许可笑,但只有您肯听,我才能向您学习。”
4.兴趣广泛。“他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我立刻就喜欢他了。他走进来,把名字写在黑板上,马上开始讲课。你能看得出他是熟悉教学工作的。他衣着整洁,事事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他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瞧着他,我没什么反感。他尽力使自己显得自然。”
6.公正。“老师,只要您保持公正,您对我尽量严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对严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您严格。”
7.幽默感。“他讲课生动风趣,幽默活泼,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他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老师只和好学生谈话,难道他不知道我也正在努力吗?”
10.伸缩性。“老师,请您记得,不久之前您也是学生,您是否有时也会忘带东西,在班上您是否样样得第一?”
11.宽容。“他装着不知道我得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完成我的作业了,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这些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领悟,并真正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二、打造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他们所喜爱的课堂上,会有以下肢体特征:1.脸庞红润,这说明学生的情感受到了触动。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的小脸才会通红,否则只会木然呆坐。2.眼睛发光,这是学生产生智力冲动的表现。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时,当学生的情感闸门被打开时,学生的眼睛才会炯炯有神,否则只会发直、发呆。3.举手踊跃,这说明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参与意识,并已将此意识化为积极的行动。当学生真正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有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时,就会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去主动争取每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4.发言积极,这说明学生有了极强的表达欲望,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想要“我口表我心”,坦陈己见、畅所欲言,才能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的特征我们已有所认知,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此类课堂呢?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多开动脑筋,激发创新性,比如在课堂中引用故事,让课堂充满幽默;比如创设多方对话的课堂,实现多方互动;比如将游戏融入课堂,让课堂充满激情;比如创设表演型的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成长等等。
三、选择受欢迎的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教育势必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应与时俱进,选择切合时代特点、具有现代气息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供选择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讨论式教学。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交互式教学。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实践式教学。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境式教学。这一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5.讲座式教学。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多种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营造受欢迎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但客观而论,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课堂的参与者。这些孩子们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上课精神饱满,发言积极,专注的眼神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求,思维也在知识的碰撞中散发出绚丽的火花。这些孩子往往个性比较张扬,敢于表达,又乐于表达,成了课堂的主宰。一类是课堂的跟随者。这些学生很认真,也很专心,小眼睛一直追随着老师和发言的同学,不时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但却很少参与课堂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沉浸在课堂的智慧中,又似乎有种“事不关己”的感觉。一类是课堂的游离者,即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爱讲悄悄话的学生。他们或是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或是管束不住自己,身不由己;或是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或是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等。
老师们都有同感,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惹人喜爱,调皮的学生让人烦恼。但是,老师却不能像艺术品鉴赏者和评论者那样,褒优贬劣、吹毛求疵。老师应该是艺术品的生产者--用优劣不等的原料,制作出同样精美的艺术品来。打造受欢迎的课堂氛围,其目的就是要把所有学生的心神吸引到课堂上,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师生亲近与沟通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在学校,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把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由此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与肯定,甚至只是默默的关注和静静的陪伴。这时,师长般的引导,朋友般的交流,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并不需要不平等前提下的好心行为,不需要远离他们时代的苦大仇深的疾风厉雨的教育和忆苦思甜式的老掉牙的劝说。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平等,才能催生新的感动和唤醒。
2.培养良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也是使课堂形成良好氛围的关键之一。友好、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不出来,可以问:“谁来帮帮他(她)、谁能帮助他(她)、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她)。”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了。
3.以积极情绪感染学生。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它具有调节功能和信号功能,情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情感通过它的外部表现来感染人,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情感体验,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带着充满信心的愉快、乐观的情绪走进教室执教,教师的情感表现就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信心的感觉。由教师的情感而影响形成学生的快乐情绪,可以推动学生去战胜自我,克制自己,会努力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良好课堂氛围得以形成。
4.创造灵动的教室环境。灵动的教室环境是放飞心灵的舞台。环境育人,行为感人。为了冲击学生的视觉,影响学生的认知,引领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舒适的、愉悦的学习环境,要敢于打破传统,敢于大胆创新,变“洁白四壁”为“多彩世界”,变“静态教室”为“灵动教室”,让学生在灵动的教室里茁壮成长,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场所,也应该是最有效率的场所。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土,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形成以“平等、民主、和谐、互助、共进”为特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观念发生转变,由学习的“仆人”变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方法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
第五篇: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分享,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班有一位活泼可爱,淘气又赖皮的小伙子。
他,有一个温馨的名字。他,也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开朗、活泼的小男孩。日常生活中,总是跟班里的同学玩成一团。可是,我多次发现我们在举行分享会的时候,他从家里带回来的零食基本没有动,而是全程索取其他同学的零食。当时,我还以为他只是霸道而已,所以只抢别人的。但我已经留意他这个行为了。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他总是会有这个毛病,自己的东西总是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为了帮助他改掉这个毛病,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与家长沟通,找准切入点。我联系他的父母,向他们提出自己发现孩子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的这个问题。然后了解孩子在家中分享的情况。得知孩子在家中也不乐于与邻居们分享,然而据我了解,他父母是大方得体的人,为何他会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呢?所以,我与家长约定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分享。
二、日常生活中,找好机会相机引导。日常生活中,我常会在课堂上让学生们通过获得的奖品而跟同学们分享,让他们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让他们从而明白分享快乐的道理,并且常会找他聊天,了解他不愿意分享的原因:发现他不是不愿意把东西与其他人分享,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不敢与别人分享。
三、当与家长再深入了解的时候,发现他在父母鼓励的情况下会与大人分享。可是更多的时候,当他伸手把好吃的东西给予大人一起分享的时候,这时大人们都会说:“不用,谢谢你!我们是逗着你玩的,你自己吃吧!”简单的一个谢绝会使孩子觉得你们都在“耍”他。无形中就会造成伤害他的自尊。就类似“狼来了”的故事一样,当下一次别人再向他要分享的时候,他便自然下意识地去保护自己,防止自己再次被“耍”而不愿意与别人分享。
班级举办活动的时候,我总是在一边鼓励他,让他主动去跟别人分享,然后再说说自己分享后的感受。让他从中一点一滴的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慢慢的学会与别人分享快乐。
四、懂得分享的快乐。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孩子赢得玩伴,使孩子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 处、共同享受,使其成年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确保心理健康,避免形成自私、任性、冷漠等不良个性。当这个学期,我们班再次开展分享会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行为让我非常的吃惊,我看到班里有一个小伙子拿着一大袋的东西,到处跟别人分享,并且一边分享,一边笑着。我好奇走过去问道:“这次是妈妈告诉你要分享的吗?”他很自豪的答道:“没有啊,是我自己主动跟他们分享的。”听到这里,我心里已经笑了。因为这个小伙子,已经懂得了分享的快乐了。
看到他由原来不愿意与同学分享到主动与同学们分享的转变,让我明白到教育无处不在,教育力量的强大。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