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铁木前传》有感
读《铁木前传》有感
一个时代过去了,那个时代的一切也会慢慢随着岁月的消磨而淡化,并终将消失殆尽,无论形象、声音,甚至成长足迹。现在的我们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是在宠爱与关怀中走过来的,我想,已经没有什么鲜明的形象可以用于印证童年匆匆的步伐。而我们也更加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是怎样度过他们一生中那一段最美好的时光的。
在电动玩具,电视音乐充斥着的现在,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那噼剥噼剥的温暖的火焰和那丁丁当当的大锤与铁器相交的声音对他们来说的诱惑,在那些偏远贫乏的地方,孩子们就是靠着这些不断重复的单一声音排遣着寂寞,直至长大。我想,也许那时候最被孩子们羡慕的应该是木匠和铁匠的孩子们吧。
然而那交响乐一般的声音却依然无法将他们带出基本的生存困境,而他们也安于贫困。在那个思想纯净的如清水一样的时代,在那个贫苦老百姓都在同仇敌忾的时代,老铁匠和老木匠对职业的热爱和彼此结下的深厚的友谊使他们的生活平添几分颜色。他们亲热地称呼对方为“亲家”,他们的孩子九儿和六儿似乎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一起玩耍,一起劳动,逃难时生死相偎,离别时依依不舍。那个美好的童年,毫无杂念,毫无私心,毫无污染,一切都是纯洁干净的。然而,那样的年代,只能成为回忆了,让今天的我们读来感受一种温暖,一种久别的温馨,也为下文做了强烈的对比。当儿时的伙伴又再一次回到来时的村落,一切已翻天覆地。老木匠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富人,家里又买了房,还要造气派的大车,这辆车他本想作为自己和老铁匠多年默契和友情的纪念,孰不知,他们已在不同的道路上了,只是他还没有察觉到。他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岁月变迁,他们的本质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儿在他爹的娇惯下愈发玩世不恭,不思进取,一心只为己,而九儿却参加了青年团,为村里服务,思想进步,大公无私。他们虽然是青梅竹马,可这心却越隔越远,所以,六儿选择了小满儿,那才是他的同类。当他坐上那辆新车,驶出村庄的那一刻起,他与九儿就真正的分道扬镳了。童年的种种,犹如过眼云烟,纵然美好,可那毕竟是过去的事了,如今的他们,已走在各自的不同的道路上,今后即使相逢,他们之间也隔着一道无法穿越的藩篱。
读罢〈〈铁木前传〉〉,我内心有一种忧伤的感觉,他前半部的温暖和后半部成了并不鲜明,但却令人萦绕心头,久久无法释怀的哀伤,作者在追忆过往的岁月,美好的时光,可残酷的现实却将那一切隔离。我想,作者是在点醒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波折,有阻碍,但只要心中那一份一心向前,一心向党的力量在,遇到了什么也可以一往无前。
文学系06级 崔学菁
第二篇:铁木前传读后感
人心易变梦难全
读中学的时候,读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自此便喜欢上了他笔下淡逸清雅的故事,朦胧的,有时又带了些淡淡的忧伤。《铁木前传》看了好几遍,起初总有些许不理解。六儿与九儿,黎老东与傅老刚,一种是童年的相知,一个是大半生的友谊,到最后竟都变了。
俗话说,共患难容易,共富贵难。在贫穷患难时,因为一无所有,所以肝胆相照,因为是朋友,一切都不能用利益衡量。黎老东、傅老刚,在那个黑暗的时期,他们同受压迫,同受磨难,打倒地主以后,生活尽管贫苦,但凭着一门手艺,两家人彼此照应,仍能在苦涩的生活中看到一丝希望。但是人心同时光一样,难以把握,那些曾让人感动的瞬间,温暖的话语,最终也躲不过岁月。年华老去,曾经互唤“亲家”的老友,最后形同陌路,曾经喜见的姻缘,只能不了了之。
六儿与九儿之间算什么,是爱吗。也许不是,他们之间更多的是童年相伴时的朦胧情愫。那时年少,曾经孤单的身旁,有了一个不一样的存在,尽管只是短短的时间,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但那是爱么?你会因为一个人魂牵梦绕,辗转难眠么?你会因一个人改变自己,改变生活么?你会因为一个人露出由衷的微笑,会因为一个人不经意的动作心跳加速么?会因为一个人不经意的话语黯然神伤么?真正打开了六儿心门的是美丽的小满儿。她美丽、聪明、热情、大胆,敢于争取,对于事物,她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在文中,作者将她描写的很复杂,是进步还是落后,都回归于那个所属的时代。不管事实如何,她是懂六儿的,六儿思想同样复杂,他们有一种心理的契合。如果九儿是一湾宁静的小溪,那小满儿就是一片蓝色的海洋,美丽、诱惑,神秘而又危险。如果是你,会如何选择呢?
作者在最后一个章节以抒情的笔触这样写道:“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的时候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但是,你的青春的火力是无穷无尽的,你的舵手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你正在满有信心地,负载着千斤的重量,奔赴万里的途程!你希望的不应该只是一帆风顺,你希望的是要具备了冲破惊涛骇浪、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也不会迷失方向的那一种力量。”
童年啊,总会深藏心底,少年啊,总会淋漓风雨。成长总是需要经历,无论是喜是忧,是苦是甜。世事变幻,人心易变,我们没有“孤雁援引,至此不见”的勇气,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深藏心底。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美好的,纪念但别留念,伤感的,品味但别回味。总要学会,世事总有遗憾。
第三篇:铁木前传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铁木前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铁木前传读后感1孙犁先生在谈到创作初因时这样说道:解放初期进城以后,人和人的关系,因为地位,或因为别的,发生了在艰难环境中意想不到的变化。我很为这种变化所苦恼。因为这种思想,使作者想到了朋友,因为朋友,使他想到了铁匠和木匠,因为这二匠,使他想起了童年,这就是《铁木前传》的开始。(以上引文摘自《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
小说描写了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在解放前后的友情变化过程,在艰难的岁月里,打铁的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结为了知己好友,他们互称“亲家”,两家的孩子女孩九儿和男孩六儿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为报答“亲家”的好意,铁匠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而黎老东闲暇的时候就无代价地替铁匠换换锤把,修修风箱。当黎老东的脚受伤时,傅老刚背进背出,给水给饭,为他请医生,花药钱;同一年里,当铁匠烫伤时,黎老东也精心地服侍了他,两个人的交情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但是解放后不久,两个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木匠开始痴迷于置产业添家产,当老友重逢时,木匠得意地炫耀他儿子给他新制的“大毛羔皮袄”,铁匠因此“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寒冷似的”;当傅老刚提醒老友要支持孩子们进步时,黎老东却说:“我们过日子,还得按老理儿。”……在这些情节里两个人观念的不同已经隐约可见。而在打造大车的过程中两个老朋友的裂痕逐渐明显起来,“过去多年来,他和黎老东共同厌恶、共同嘲笑过的那种‘主人’态度,现在是由他的老朋友不加掩饰地施展起来了,而对象就是自己。”建立友情像培植花树一样艰难。花树可以因为偶然的疏忽而枯萎。但是观念的相左却使两个人的友情产生了裂痕,直至分道扬镳,不再来往。
由此,小说的主题得以显现:在合作化运动的过程中,传统的意识形态和习惯势力将会成为其主要的阻力。而铁木之间矛盾的根源是几千来来私有制传统习惯对人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但是,生活是像流水般向前流淌不歇的,在“四儿”、“九儿”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的努力下“青年钻井队高大的滑车,在平原上接二连三地树立起来了。”清澈的水开始在井底翻冒起来了,而黎老东回家的脚步在旁人看来“忽然变得焦躁和不安起来了。”
作者在最后一个章节以抒情的笔触这样写道:“童年啊,你的整个经历,毫无疑问,像航行在春水涨满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回忆起来,人们的心情永远是畅快活泼的。然而,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的时候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但是,你的青春的火力是无穷无尽的,你的舵手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你正在满有信心地,负载着千斤的`重量,奔赴万里的途程!你希望的不应该只是一帆风顺,你希望的是要具备了冲破惊涛骇浪、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也不会迷失方向的那一种力量。”
是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什么比互助、前进更美好的?有什么比冲破阻力、克服困难更迷人的?《铁木前传》发表至今已有55年,小说中反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但是文字中流露的清新朴素之美和对人性的深刻刻画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铁木前传读后感2一个时代过去了,那个时代的一切也会慢慢随着岁月的消磨而淡化,并终将消失殆尽,无论形象、声音,甚至成长足迹。现在的我们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是在宠爱与关怀中走过来的,我想,已经没有什么鲜明的形象可以用于印证童年匆匆的步伐。而我们也更加无法想象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是怎样度过他们一生中那一段最美好的时光的。
在电动玩具,电视音乐充斥着的现在,我们根本无法理解那噼剥噼剥的温暖的火焰和那丁丁当当的大锤与铁器相交的声音对他们来说的诱惑,在那些偏远贫乏的地方,孩子们就是靠着这些不断重复的单一声音排遣着寂寞,直至长大。我想,也许那时候最被孩子们羡慕的应该是木匠和铁匠的孩子们吧。
然而那交响乐一般的声音却依然无法将他们带出基本的生存困境,而他们也安于贫困。在那个思想纯净的如清水一样的时代,在那个贫苦老百姓都在同仇敌忾的时代,老铁匠和老木匠对职业的热爱和彼此结下的深厚的友谊使他们的生活平添几分颜色。他们亲热地称呼对方为亲家,他们的孩子九儿和六儿似乎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一起玩耍,一起劳动,逃难时生死相偎,离别时依依不舍。那个美好的童年,毫无杂念,毫无私心,毫无污染,一切都是纯洁干净的。然而,那样的年代,只能成为回忆了,让今天的我们读来感受一种温暖,一种久别的温馨,也为下文做了强烈的对比。
当儿时的伙伴又再一次回到来时的村落,一切已翻天覆地。老木匠摇身一变,成了村里的富人,家里又买了房,还要造气派的大车,这辆车他本想作为自己和老铁匠多年默契和友情的纪念,孰不知,他们已在不同的道路上了,只是他还没有察觉到。他们的孩子也是一样,岁月变迁,他们的本质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六儿在他爹的娇惯下愈发玩世不恭,不思进取,一心只为己,而九儿却参加了青年团,为村里服务,思想进步,大公无私。他们虽然是青梅竹马,可这心却越隔越远,所以,六儿选择了小满儿,那才是他的同类。当他坐上那辆新车,驶出村庄的那一刻起,他与九儿就真正的分道扬镳了。童年的种种,犹如过眼云烟,纵然美好,可那毕竟是过去的事了,如今的他们,已走在各自的不同的道路上,今后即使相逢,他们之间也隔着一道无法穿越的藩篱。
读罢铁木前传,我内心有一种忧伤的感觉,他前半部的温暖和后半部成了并不鲜明,但却令人萦绕心头,久久无法释怀的哀伤,作者在追忆过往的岁月,美好的时光,可残酷的现实却将那一切隔离。我想,作者是在点醒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有波折,有阻碍,但只要心中那一份一心向前,一心向党的力量在,遇到了什么也可以一往无前。
【铁木前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1.《活着》读后感700字读后感
2.读后感:几米的书读后感
3.读后感:卢勤文集读后感
4.读后感:我の读后感
5.《乌塔》读后感读后感
6.《圆明园的毁读后感灭》读后感
7.品格决定成功读后感 品格的力量读后感
8.项链读后感读后感
9.《名人传》读后感范文-读后感
第四篇:读木木有感
读《木木》有感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一只狗的遗嘱》,里面讲述了许多人与狗的感人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木木》这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哑巴仆人和木木。木木是一条流浪狗,它遇到了盖拉辛后,才找到了家的感觉。在那之前,木木还十分的虚弱,经过盖拉辛的精心照料后,奇迹出现了,木木身体一天比一天长得壮。它的可爱吸引了女主人,可木木不愿背叛盖拉辛。因为这一点,女主人讨厌了这条狗,并派人暗地把木木卖掉,后来木木自己找了回来,又给盖拉辛带来了快乐的生活。可女主人一定要除掉这条狗,盖拉辛居然自愿除掉木木,其实他十分舍不得木木。
为什么木木不愿意和女主人过?因为盖拉辛救过它,在它无依无靠的情况下,只有盖拉辛帮助它,教它怎么舔牛奶,教它怎么吃东西,在晚上带它出去散步„„就像它的父母一样疼它、爱它。木木怎能抛弃盖拉辛呢,去有钱有势的女主人那儿呢?在女主人眼中,木木永远是条狗,而在盖拉辛眼中,它们却是朋友,是平等的。
为什么盖拉辛会与狗做朋友?因为他孤独,因为他是哑巴,女主人和其他仆人都不愿和他交流,甚至在他跑遍半个莫斯科城找木木时,也没人告诉他真相,也没人去安慰他,所以他们会成为了朋友。
这让我想起了孤独的老人在公园中溜狗的情景,他们会把狗当自己的朋友,甚至于把狗当作自己的孩子。也许是儿女们太忙碌,没时间陪伴自己年迈的父母,老人们才会把狗当作朋友吧。
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给爸爸捶捶背,给妈妈揉揉肩„„”在外拼搏的人们,不要让老人孤独在家,有空时多打打电话,多去家里看看。
第五篇:读木笛有感
读木笛后感
读了《木笛》这篇课文,读完后,我感到南京大屠杀中的人民,他们是那么可怜,那么无辜,同情心不禁油然而生;而对日军侵略我国,并杀死南京那些无辜的人们,我无比的愤怒。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木笛》中的主人公朱丹,他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那天,去参加木笛演奏的终试,大师让他吹一首欢乐的曲子,可他并没有演奏,因为他知道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他开心不起来,他更不愿意在今天吹上一首欢乐的曲子。大师让他走了,虽然他默默地走了,但是心里很伤心,他哪儿都没去,而是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走去,到了碑前,他吹起了悲凉凄切的笛声。这笛声就似乎表达了朱丹此时此刻的全部感情。大师听见了,这笛声深深地打动了大师的内心,大师就让朱丹进入了乐团,成为了木笛演奏员。
朱丹那悲凉而凄切的笛声仿佛在我耳边回响,这让我不禁想起,发生在1937年12月13日的惨案——南京大屠杀!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略不所。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星期的屠杀,中共军民被枪杀、活埋者着竟达34万人。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日军共抢去88万册图书,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的85万册的藏书量。南京大图示真是惨绝千古人寰!
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朱丹是怀着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同情,和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来吹的笛子的。我觉得这种愿意“放弃自己的前途”,而去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为什么日本会来侵略我们中国?抢走我们的奇珍异宝,破坏我们的艺术精华,这又是为什么?啊!是因为我们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那时候清政府是腐败无能的,使他们让自己的人民家破人亡,使他们让中国变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是他们的腐败无能才让中国被外国人藐视,我们是祖国的花朵,长大后我们就是一位祖国的栋梁。所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我下定决心,小时候要好好读书,不要过多的看电视、动画片,因为许多冬瓜片都是日本制造的,他们为了让我们祖国的花朵,从小喜欢看动画片,而不学习、不看书,使得长大后没有什么作为,所以不要过多的看动画片;长大后,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来为祖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尽管现在的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威震四海,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我们曾经的耻辱,因为只有勿忘国耻,才能振新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