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有感
揭秘高效课堂的教学圣经
——读《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有感
范幼新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教育局教研室 232200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八个年头,时下有很多教育专家都在提倡让这些草根们去追求有效的教学、高效的课堂。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奋斗了二十余年教师,我是多么的渴望能探索到高效课堂的捷径。每天的课堂上,我几乎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内心的渴求;课后还要去反思孩子们的表现,品味我教学上点点滴滴的得失……企盼着自己能像吴正宪、黄爱华、华应龙、钱守旺等一大批教育专家那样运畴帷幄,驾驭好自己的课堂。
就在我苦苦地追求之时,是你——《课堂教学原规则——教学的八大铁律》走进了我的视野,让我迷茫的双眼见到了光明,为我们一线教师指点了迷津。我如饥似渴地认真阅读着,在书中我找到了自己期盼以久而未解的答案。书中所提到的八条铁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温故知新、举一反
三、以疑促疑、多少相宜、灵动应变,浅显、直接,条条针对我们课堂教学的实际,条条在我们往日的课堂上都是那么似曾相似的出现过。贯穿全书的“症结大搜索”、“课堂新思维”、“课堂大链接”、“即时大升级”四个版块,以及辅之说明的课堂直击——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实证,或正面,或反面,都可以让我们一线教从得到启示和收获,为我们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寻找到有力的依据。
在课改八年后的今天,在需要我们这些改革者冷静地坐下来思考之时,在我们迷惘之时,《课堂教学原规则——教学的八大铁律》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让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在教学中应重视“研学”,以学定教的理念符合教学的规律,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是建立在三维目标基础上的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育人的状况,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才可能在今天的教育行动中构建起新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所需要地是真实的课堂,要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此书主张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先;同时也主张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思维方案为主线,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说,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得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发展不发展、学生活跃不活跃为标准。只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愿学、乐学、思学,并且学得细、透、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个体生命意识得到张扬以及人性才能得到释放。只教不学偏离了“以生为本”这一现代教育轨道,成为了一种自欺欺人的 “教学模式”。因此书中倡导“先学后教”,书中列举了大量例证说明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书中向每一位读者诉说着只有科学预设,才能共享课堂的愉悦。“新课程需要新教学,而新教学需要一种新的预设,这是一种留给教学足够的空间、蕴藏着丰富生成、宽容着偶然性和突发性、潜伏着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这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在课堂上释放生命的活力、闪耀智慧的光芒、飞扬自主的个性、共享教学的愉快的预设。”
手捧书稿,我一气读完,静心回首,心中收获良多。是啊,“追求课堂内涵发展”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一生的追求。读完此书我懂得了课堂是应变的艺术,主动地开发课程资源,善于综合应用各种策略解决教学过程产生的各种问题,关注差异,使自己富有教育机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此书让我深深的明白,课堂教学的实践是检验八大铁律的试金石。我相信,作者笔下的铁律必将给读过此书的老师们诸多的启示,用“铁律”服务于课堂,在课堂的沃土中生根发芽,以至于长成参天大树!我也深信,拥有此书的老师,能在该书的指引下站稳于课堂、赢在课堂,走出属于自己的课堂内涵发展之路!创造出美好的教学境界和神奇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读后感
《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读后感
汤妙玲
最近,我认真读了《课堂教学八大铁律》这本书。《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内容简介:课程改革,面对传统“坚硬”的课堂陋习,变革似乎显得力不从心。课堂教学走内涵发展之路,当它陷于疲软的时候,尤其需要简捷易行的指导。《课堂教学原规则——课程教学的八大“铁律”》因此酝酿而生。八大“铁律”,是课堂教学本真秩序的遵循,秉承着教育学、心理学的智慧灵光,融人了对课程、教材、教法、学情的综合考量,采用“否定之否定”的办法,即八个新的破冰举措、八个新的改革动向、八个新的一线教学引领。全书八个章节,八大“铁律”,条条直指课堂关键要害、要领,富有继承、遵守和革新三重内涵。它不是紧箍咒,不是教条,是与时俱进的彰显,是建构,更是探索。“以学定教”,旨在确立新的教学方向;“先学后教”,旨在构建新的教与学秩序;“授之以渔”,旨在点破教育乃是传授方法;“温故知新”,旨在“故”与“新”的与时俱进;“举一反三”,旨在教学资源的生态文明;“以疑促疑”,旨在恰当生发教学之问;“多少相宜”,旨在让教学更有讲究;“灵动应变”,旨在教学现场感的构建。
书中的八大“铁律”,集理性的文字与经典的案例于一体,集理念高度与操作指导于一体。这是一本叩问近年课堂教学现状的书,一本谋求教师自主解决困难的书。深信拥有此书,而后便会在课堂中有新行动,从而站稳课堂,赢在课堂。今天,我想谈谈其中的一大铁律:“灵动应变”。灵动应变是教师的教学机智问题。教学机智不是老师学来的,它是老师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课堂驾驭能力,教育思想等诸多方面主要体现。所以我们老师要学习各种教学模式,但不要拘泥教学模式,因为我们的课堂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所以我们老师千万不可生搬硬套,以免出现邯郸学步的现象。尤其是现在,各种教学流派,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只可借鉴,不可照搬照抄,学东庐如此,学杜郎口也是如此,否则,一年一个新花样,学来学去学不像,刚刚学得有点像,还会出现新花样。
作为老师,就要以上海特级老师——于漪为楷模,“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是于漪老师的谦虚,也是对青年老师的期待。另外,对于每个老师,我认为,灵动应变就是以生为本,如果我们口头上说以生为本,而在实际的操作中,不看学生接受水平,接受程度,不重视学生的问题,不注重学生学习的效果,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的以生为本还是以己为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灵动应变就是实事求是,教师的预设往往非常美好,但和学生的实际,课堂的实际未必十分吻合,因为课堂教学不是按时准点的列车,我们该停就要停,该加速就要加速,有时该铺路就要铺路,有时该架桥架桥,因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
灵动的应变更是结合自己,扬长避短,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善于朗读,有的长于分析;有的擅长讲故事,有的歌声很动人;有的语言幽默,有的激情满怀„„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扬长避短,才能产生更好的课堂效果,达到“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鲜”的目的。特色就是优势,就是风格,但愿我们在学习各种先进模式的时候不盲目崇拜,不丢失自我。
《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为我提供了不少可以借鉴的做法。希望你也能读一读。相信你的收获会更大!
2015-2-25
第三篇:读《寡头的铁律》有感
读《寡头的铁律》有感
“民主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它总是在同一浅滩中断,但总能得到更新。”这是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一书结尾的一句,看上去满怀信心与热望。但多数人从这本书中读到的却是:——民主就其自身标准而言是个欺骗,没有能用多数统治取代少数统治的规则。在置换掉寡头统治这件事上民主不可能成功,少数统治或精英统治,是个不可避免,无可回避的政治特征。
按理说,以实现真正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政党应该是民主政治的模板,而事实却是一个个矢志追求人民主权的社会主义运动组织内部,存在着无其名却有其实的寡头统治。罗伯特·米歇尔斯在他的《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一书中以当时在工人国际中最强大、财力最雄厚、组织最严密的支部——德国社会民主党——为标本,并将其与英、法、意的类似政党进行了适当的比较,清晰地展现了这一令人沮丧的现实。在大众组成的政党中,他们对自己的事务漠不关心,随意在这个或那个支部、这个或那个组织中游移不定地进出。这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对大众与领袖关系的典型观点。这一点在勒庞的《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研究》中可以找到充足的资料。既然大众是涣散无力的,没有组织的大众在任何活动中只能是微不足道的个体,为了实现阶级的共同利益,组织必不可少。这是全书的一个重要前提。作者在全书的第一章就鲜明的指出,“组织是寡头统治的温床。”
以此为基础,米歇尔斯把分析重点放在了组织中领袖们的蜕变上。大众中的精英们,热情、才华出众、代言众人心中所想,在种种危急时刻表现出极高的道德水平。大众相信这样的人是他们必然的领导,心甘情愿地把组织的权力授予他们,并在心智上依赖他们、在行为上跟从他们、在政治上感激他们,他们是大众的导师、偶像和恩人。而且精英们也认为,大众需要他们。列宁这位一手缔造了伟大的苏维埃联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著名的《共产主义的左派幼稚病》写道:“大众都是些麻木、冷漠、墨守成规、懒散、缺乏活力”的一群,因此大众需要一个由职业革命家组成的精英政党领导他们迈向社会主义目标,需要这样的政治家把无产阶级的思想灌输给他们。
大众如此需要领袖,而领袖需要的却不是获得大众支持那么简单,否则两者之间形成的必然只是一种良性的民主的关系。领袖真正的需要是掌控住组织。因为精英一旦成为领袖,他们就不再是律师、不再是医生、不再是手工业者、不再是工人,而只是领袖。他同时不仅成为组织的上层,而且也成为了社会的上层。无论出自身于什么阶级,他们都会在实质上被资产阶级化。他们将永远不能够再做回原来的自己,有成就感,更为舒适,更少约束的生活已经毒害了他们。他们需要掌控住组织以确保既得的一切。他们的心理发生了畸变。变得保守,时刻警惕,随时对来自组织内外的可能威胁其地位的任何东西予以还击,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组织内部新秀的挑战和普通成员的质疑,反应更加激烈。
领袖们通过彼此的默契配合以及对程序与候选人的安排,控制了各种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过程,同时控制了出版物,控制了组织的财政,控制了委员会,从而使得普通民众事实上被剥夺了所有有关他们的事务的决定权。危险的是,波拿巴主义的意识形态成为领袖们的心理特质——“既然大众一再选举我们做他们的领袖,我们就是他们意志的正当体现,我们的行为只不过是在执行他们的意志。”一切都因此可以借组织之名、借大众之名、借民主之名而行之。
群国王”。民主由此而被完全篡夺,成为投票选举的代名辞,大众手中唯一的特权就是定期选举一小撮主子。政党成为 “一种战斗性组织,„„普通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们的领袖,整个组织必须如同该组织领袖手中的一把斧头”。米歇尔斯总结到:“正是组织使当选者获得了对于选民,被委托者对于委托者、代表对于被代表者的统治地位。组织处处意味着
寡头统治。”这是对寡头统治铁律最经典的概括,以至于被政党学、组织学的研究者广为引用。
寡头重新塑造了组织之后,保守性或者说自保性便占了上风,维护政党官僚机构的存在以及领袖自身地位成为首要目的,意识形态的约束和组织成员的利益几乎不被考虑.。寡头统治在窒息了一切民主的基本原则之后,把整个组织带入某种邪恶。
米歇尔斯作为一个曾经的社会主义的活动家,抱着实践民主本质意义的精神,对民主性组织的寡头化倾向做了精彩的分析。全书读来难免令人们对民主的前途产生悲观的情绪
如今的世人更多地关心切身的问题,而不是意识形态。自古而然的金字塔模式仍然是民主理想在现实中唯一可供选择的组织模式。人们通过投票一层层把权力向塔顶传递,然后等着他们利用这些权力解决大众的问题。温床既然存在,任何寡头性的心理畸变就非常可能在任何一位当今的政治家身上发生。因此,我们更加不能放弃寻找实现民主的本质意义,不能放弃寻找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使民主得以实现,因为“民主是一种财富,它不是只要人们去找就可以如愿以偿的。但只有在不懈的探索过程中,在持之以恒地发现那些被认为是无法找到的东西的过程中,我们的努力从民主的意义上说将会硕果累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民主本质知之甚少的民族而言,这更加重要。
第四篇:读《人在律途》有感
成功其实从来都不存在范本——读《人在律途》有感
许秋莉
一、背景
书到手当天就熬夜读完了,虽然孕妇不应该熬夜,但这本书真的是拿起来就不想放下,读后感才倒出时间来写。
知道贾律师是在2013年从原来律所离开来盈科,给一位做婚姻家庭(后来她啥都做了)的合伙人律师做助理,当时想换个专业领域,不想再做行政诉讼,也不想做营销工作了,只想用一年的时间了解传统民商事诉讼业务,所以在面试了10+家律师事务所之后找到了她,虽然几轮面试中她都给我承诺是要教我相关民商事特别是婚姻家庭业务,但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奔着我的营销和做行政诉讼的背景招的我。所以入职后我并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和学习婚姻家庭业务,而是被安排在一间独立的办公室,每天给她完善百度推广账户,找人做行政诉讼方向的专业站,制定发展新业务的计划并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为了满足自己学习婚姻家庭业务的需求,我在互联上广泛的搜索涉猎知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贾律师的站—沪家,被站上的东西给惊呆了,因为我曾经一度设想过要有一个人能把一个领域遇到的所有问题通过文章和书的方式展现在站上一定会带来很大的流量,站的SEO也就做成功了,但是从来没见到过一个站把内容做的像贾律师那样完美,可以看出来不是一日之功,而且文章质量非常高,跟个别站的所谓问答和到处拼凑的营销性软文完全不一样,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里面。之前我一直认为北京律师在走市场化这条路上还是很超前的,站也都做的相对完善,但是看到贾律师的站后,我才知道原来上海的律师在某些专业化方面是比北京更超前的。我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每天阅读贾律师的站,学习相关知识,以至于在后来开会的时候被那位律师骂,说有些人人在曹营心在汉,每天都在朝三暮四。后来我换了工作,但是仍然一直关注贾律师的站,一直在通过这个站偷师学艺。
有一天我发现贾律师的站关闭了,经过了解发现他已经关掉了自己的精品所,携团队核心成员加盟中伦律师事务所了,并且出了本书叫《人在律途——小律师到大律师的成长范本》,马上买了回来。
二、成功并非偶然
贾律师从2003年坐着绿皮火车前往上海开始新的律师生涯,到后来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婚姻家庭精品所,在到现在加盟中伦,我认为这一切都是必然而非偶然的,也并不是可以作为范本进行复制的。
这几年来,总是有人问我关于行业相关的问题,昨天还收到一封邮件说他自己是大专刚毕业,刚过司考,家里状况不太好,想问一下当律师要几年才有起色,开始几年是不是特别辛苦,如何做个人的营销等。这类问题我大概整理了一下无非有以下几种:
律师行业的现状怎样,年轻人是否有发展空间?
入行几年才能有起色,是不是开始特别辛苦?
新入行是选择大所还是小所,选择公司制的所还是合伙制的所,是选择做诉讼还是做非诉?
年轻律师需要掌握那些执业技能?
年轻律师如何营销,如何开拓案源?
如何发展团队,时机成熟了以后,律师是否应该自己出去开所?
其实这些问题,从贾律师的书里都能找到答案,因为与很多现在的年轻人遇到的机遇不同的是,贾律师的起点并不高,刚开始执业的时候没法直接进入比较成熟的平台,法律服务市场也不够成熟,只能自己一步一步打拼,但反倒是这样让他对行业的认识更加深入。对于上述问题我总是会跟问我问题的人说了一大堆后,最后跟他说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别人的路不一定适合你,没有什么捷径是可以轻易复制的,年轻的时候还是要自己去摸索,去经历,总是停留在到处打听阶段是不会得到真正地答案的。要承认个体的区别,正视这种区别才能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下面我说说贾律师一路走来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的地方。
(一)勇于开拓创新,尝试新鲜事物
现在已经是2015年了,仍然有律师跟我咨询做站搞搜索引擎营销,律师电商,法律门户站合作等相关问题并且对此一无所知。更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讲座,主讲人给大家讲互联技术对律师开展业务的帮助,PPT上来放了一张特别搞笑的照片,说律师都是下图这样找案子的:
找不到PPT原图,跟这个很像
早在2003年贾律师就自己用微软FrontPage写了个站,并且注册了域名,后来还做了络实名,我相信这些当时不仅在律师界是非常超前的想法,在很多领域也都一样。
毕业后我第一份工作中的老板跟贾律师很像,我经常在私底下称他为技术型和管理型律师,他是从2008年前后开始通过互联做营销走市场化路线,而且营业额也是以一年翻一翻的态势发展,用他的话说,他的营销团队和技术领先行业至少五年。相比之下贾律师2003年自己开始做站,做自然排名,当年业内还没有竞价排名这个东西,站的排名基本上就是靠内容和流量。他也带动了很多身边的人开始运用互联进行营销。
与很多急功近利的人不同的是,贾律师的站内容全部都是自己原创,开始的时候是建立的论坛模式,通过问答内容(有的是自问自答)获取搜索引擎的抓取,以获得排名及流量,这即便是在现在也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做站的SEO,内容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大多数人都想一口吃个胖子,却不愿意啃骨头。贾律师不仅写文章,还想办法出书,这一点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的那位前老板也是在那几年写了关于房产的书然后奠定了自己在律师圈的地位,贾律师刚开始到上海也是瞄准了当时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写相关的房产买卖的文章和书。
这里我多说几句,这一两年来很多身边的律师跟风做站,做搜索引擎推广,但是总是投钱就有几个电话,根本不敢停,因为一停就完全没有流量,而且有的即便投了钱也没有电话,每次他们问我这是什么原因的时候我都觉得给他们说清楚这个问题太累,而且我知道除了推广技术是可以教会他们的,关于站内容这个骨头,没有几个人愿意啃,即便是注意到内容的律师也是到处抄袭,东拼西凑。很多律所每天几千到上万的推广费用愿意花,但是就是不愿意找专人做内容。
据我了解某法律门户站两年前开始筹划做各个领域的专业内容,然后将其卖给律师,招了一些助理配合合作律师搞了加班加点搞了几个月(我相信这里面原创内容应该寥寥无几),现在据我所知单个细分业务领域市场价应该卖到了10万+/年,但是对于合作律师来说现在在该领域因为这个合作分了很大一块蛋糕。而这些想法和实践整整比贾律师晚了10年,但即便在10年后的今天对于很多律师来说仍然很新鲜。另外一个竞争站也看中了这块蛋糕,想做这一块,但是碍于团队成员都是偏互联技术型,又不愿意花高价聘请专业法律人员,所以几经考量打起了合作律师的主义,让合作律师免费提供相关内容,他们提供展示和推广机会,这个事想想都觉得搞笑。首先律师就是不愿意做内容才去找他们合作的,其次,明明可以预见律师做了内容以后肯定会被卸磨杀驴,做了的内容成为该站生财工具,看明白的律师也不会愿意做,所以该站在几经渗透的情况下,在内容这一块仍然做的非常差。这里面的林林总总不在该文章里赘述了,有机会单独写写,很有意思的。
其实络营销这一块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贾律师是第一阶段,就是不存在竞价排名,大家完全靠自己做内容引得搜索引擎抓取然后拼流量和排名。到后来竞价排名的出现,很多人开始“觉醒”加入角逐的队伍,使得很多原来开荒努力做内容的自然排名站被打压了下去,从过去没有几个人了解搜索引擎营销,到现在我身边基本上每个月甚至每周都有新开户做竞价排名的。我觉得现在或者不远的将来必将进入第三个阶段,既络自然排名回归阶段。随着搜索引擎用户体验越来越差,竞价排名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从用户还是推广者都是搜索引擎营销的牺牲品,三年前的一个一块钱不到得词,现在可以炒到几十块钱,越来越多的人被竞争掉了,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危机开始新的探索了。如果搜索引擎公司不做大的调整,那么用户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抛弃对竞价排名的依赖,或者竞争已经优化到即便花了钱大家也在一个起跑线上,这种情况下花钱也解决不了内容的问题,所以我觉得第三个阶段的到来,站的内容,当然新时期这种内容不仅局限于文字营销。一不小心说多了,渗透了一些络营销的问题,其实我只想表达很多人现在做的事贾律师10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做了,这并不新鲜,也并不神秘,只是你没有这种创新的能力,甚至连发现的能力都没有。其实当你准备模仿别人的时候你就已经比别人晚了至少5年了,只有勇于创新,开拓才能真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就。
(二)对行业了解透彻,并且有战略眼光
记得我在13年的时候写了一篇不太成熟的文章简单介绍了一下律师行业的一些现状,当时主要是为了给一些在行业门口的人看,因为太多的人问我律师相关问题,我总觉得不回答好了这个问题就没法回答下面的问题,索性写了出来,前段时间我在知乎看到徐斌律师也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估计他跟我一样,在回答其他问题之前不回答好这个问题貌似就容易陷入困境,但是经过这几年遇到的人越来越多,我渐渐觉得说什么都是徒劳的,不经历一下是理解不了的,甚至我在豆瓣书评和当当该书评论下面,看到有人评价贾律师的书说就是律师的宣传册毫无营养,书卖得贵了。所以说很多宝贵的经验在不懂的人面前说真的一文不值,所以不要轻易给别人宝贵的建议,他不会懂也不会珍惜,应该学徐律师,徐律师说你想知道给我1000万。
不小心跑题了,对行业的了解和战略眼光是非常重要的,贾律师不仅对律师市场有前瞻性,对自己要发展的业务领域也是了解的非常透彻,有一定的大局意识,并且有长远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规划。首先,通过对市场的探索确定自己要发展的业务领域。然后,对该领域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吃透热点难点问题,并配合自己的营销策略利用热点难点问题切入市场,最后确定专业化发展路路径,发展自己的核心团队。
这一切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很多埋头苦干族律师是做了十几年都不会明白的,有一些律师喜欢说我从业多少年了,但是不会说我在哪哪个领域有什么建树,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没有全局观,被自己忙碌的工作给遮住了眼睛,做了很多年跟自己第一年做律师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特别是一些年轻律师在实习期就恨不得每天老师都能带着出庭,一年做个100个案子才过瘾,其实我总觉得在执业初期,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自己的大局观和战略发展目标才是最重要的,总是低头工作,从来不总结,不吸收新鲜事务,做十年律师跟做一年是一样的。
在之前那家律所,因为律师助理的流动性非常大,所以见到了形形色色的行业新人,对我感触非常大,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集中招聘了10几名助理,前前后后入职,不到半年时间他们也都走了,时间短的几天的就不说了,说说时间长的助理,工作了半年多,对我们那个所的核心业务一无所知,对律师事务所的营销模式一无所知,从那里走了以后唯一记得的就是工资很低。我是觉得入律师这行,最起码你要对你所从事的领域有足够的了解,你这个行业的市场情况如何,竞争对手的格局如何,领军人物是谁,有哪些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难点,甚至要了解一下学术的前沿和权威人物。否则你根本不叫了解这个领域。
律师行业的门槛一直不高,有些律师忙于营销做案子,哪个领域火就做哪个领域,别人干什么就学什么,没时间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又喜欢在媒体上发声,去年民盟两会的时候有个预提交的提案关于限制协议离婚的,原本这个提案中涉及到得问题在理论界早已经有定论,并且已经比较成熟了,结果一个律师同行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说,民盟的提案为了解决10周岁以下的子女在离婚是无法选择抚养人而约束离婚自由的,说实践中不具有操作性。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她估计都没听说过协议离婚制度,闹了笑话自己都不知道。
贾律师站上的文章可读性非常高,就是因为除了全部原创以外,几乎都是热点难点问题,甚至有一些学术观点,让人觉得至少在律师行业里,可以做为标杆。有些律师东抄抄西抄抄,公共号一天推送十几篇文章,站有成千上万篇文章,没一篇是自己写的,到处搬家,至少在同行之间是获得不了认同的,也许也就糊弄一下当事人。
(三)勤奋刻苦,不怕吃亏
看着贾律师的书我是很有感触,因为律师行业的初期真的很苦,相信很多律师同行都经历过执业初期到处租房子,没有收入,工作没有固定时间等艰苦的时期。但是并不是很多行业新人都能接受的,我遇到很多的人是在入行前被这种现状吓走去做收入相对较高的公司法务,或者比较稳定的工作公务员,当然选择哪个都无可厚非,我说的是那些想当律师,但是只是因为初期的苦而暂时选择走其他路的人。身边还有朋友是当两年法务,出来当律师助理,然后又回去做法务,做一段时间又不甘心出来,如此往复几年,时间如流水,可能生活过的是解决温饱问题了,但是真的是浪费了一些自己对这个行业了解的时间,以前我还劝那些想做律师的朋友要坚持,后来也不劝了,得他们自己想明白才行。
不说苦,说说关于勤奋的事,勤奋是最容易做到,也最难做到得,容易是因为它不需要天赋,只要有意愿和毅力就可以,难是因为毅力这个东西还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贾律师说他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做了页版的《离婚红宝书》,而且很多年里他保持每周至少写一篇文章,这让我很是敬佩。我曾经给原来的团队的好多新入职助理下过一个做三大汇编的任务,就是需要他们做出我们所从事的领域的法规汇编,案例汇编和研究性文章汇编,目的是让他们快速的入门,这个工作我在进这间律所第一周就已经做过了。就这个工作有的人做了很多天,最后交上来的汇编只有两页纸杂乱无章的罗列了几个法律规定,我甚至可以在百度文库搜到原版的文档。只有一个小姑娘给我交了一个文件夹,其中有一张excel表,把几乎我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该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部分门别类在excel里,法律的层级,颁发的部门,生效的时间,废止的时间全都清清楚楚列明,并按照类别把相关法规整理成word并用法规名称进行一一命名。这就是关于勤奋的问题,跟能力没多大关系,只要你想做就能做到,这个姑娘我非常喜欢,在后来的工作中再没遇到过这样的姑娘。我曾经的一份工作做了三个月,那时候我们团队在初创期,需要做量化的产品以及为产品服务的配套法律相关知识储备,而这部分工作如果完成了我觉得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我自己评估的时间是有一个月的时间每小组负责一个专业模块足够了,最后领导给的时间是2个多月,直到我换了岗位,我们要做的那套1.0版本的再简单不过的东西还是雏形状态,而且参与的很多人都对此很不满,觉得很没有意义。至今我也从没有对此进行过任何的一次解释,因为产品意识,以及对基础知识的钻研对于任何一个律师所从事的专业领域来说都是核心,切入不进去你就永远不可能说自己对这个领域懂。很多人因为没有这个刻苦的精神,所以在很多机遇面前只会抱怨,觉得自己的时间被浪费了,其实浪费时间的并不是别人。所以的律师业务的盈利模式无非就是市场,产品,专业三者的结合,对这三者任何一项都不想通过研究去掌握,那当然就跟盈利永远扯不上关系了。
再说说不怕吃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感受也很深。我参加过一个讲座,在一个关于讨论律师专业化发展,开展公司制精品所的互动环节,有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说,专业化的公司制律所很让人向往,他们是一家合伙制的律所,也是非常向往这种模式,但是在利润分配的问题上总是出现纠纷,最近几年就一直因为利润分配的问题导致律所的发展受限。其实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一直被诟病大多数原因都是利润分配的问题,还有就是什么事都要全部合伙人举手,每个人的出发点和利益点不同就会导致很多措施无法实施,因为这个问题最容易引发的就是律所专业化没实现,发展到一定阶段分家了,没有人愿意吃亏,所以也没有一个人能发展起来,团队越发展越小,用前老板的话说律师都太精了,没有人愿意吃亏,所以合作精神很差。
很多律师都想开自己的律所,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寻找合作伙伴很重要(重复三遍),其次要学会吃亏,我记得贾律师在书里面提到他刚从小所转到一家大所后,随着营销越来越有起色,案件多到做不过来,他就找了所里一位律师合作,而自己营销的案子,自己也参与办案的情况下,贾律师和那位律师是55分成,这在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身边很多自己开拓案源的律师又参与办案的,能分给合作律师的比例高的不超过30%,低得有10%不到的。到后面贾律师和合伙人的分成制度都可以看出不来他是不怕吃亏的,也因此他收获了一个很强的团队。
很多刚入行的朋友最喜欢纠结的问题就是工资高低,有没有社保。自己独立做案子了以后就开始算计合作者和自己的分成比例是否合适,找寻了半天自己的时间也过去很多了,什么业务技能没提升,收入也没因为算计多多少。上次在北京律协参加活动,一个愤青大叔问张学兵前会长,说实习律师待遇这么低,连温饱都解决不了这个事是不是需要解决一下,张律师说律师跟其他行业不一样,是学徒制,律师事务所或者一些律师给工资给的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里面包含了学费,那位大叔说哪个行业新入行不需要学习啊,工资也没这么低啊,张律师很无奈的说实在不行就用脚投票吧,给的少你就不给他干。虽然有的时候想起这个问题是觉得挺无解的,但是在行业新人在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如果真的把眼光都放在那点收入上可能真的就会失去很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吃不了这个亏就得不到那些珍贵的东西。我跟很多人提起过我研究生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是800块钱,我们学校还是211,985,但是我在那个单位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很多人花钱也学不到的,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的话,我可能还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三、在路上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贾律师其实是通过自己的故事讲了律师专业化发展以及律师界未来人才流动的方向的问题。其实律师行业也是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从大所分化,中小所的出现,中小所的分化,到很多个人所精品所的出现,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律师行业市场相对成熟,律师团队和个人渐渐觉醒,专业化越来越深的人心,无论是大所还是小所甚至到律师个人都不得不对专业化的问题开始重视。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大所的律师碍于各种原因比如对分成比例以及律所管理的不满,有了自己的新的营销及业务发展思路,觉得开律所更有面子有助于谈案等各种原因出走大所自己成立中小型律所。而且最近几年也有一批试水初步有成效的精品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自己的模式使很多大所律师跃跃欲试。我也有律师朋友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找我探讨过这个问题,是自己开律所,还是背靠大所发展团队的问题。其实贾律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这里我卖个关子不多说。只说几点,关于自己出走开所的小伙伴,我建议他们可以在开所之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合作伙伴(最重要的)、办公场所(选址及租金)、盈利模式(既产品及营销)、财务行政等人力资源及管理成本、中层管理团队的组建、政府管理(税收及年检),业务团队的招聘及管理,这些问题没解决之前建议不要草率决定开律师事务所,因为这其中任何一项出了问题可能都会导致你的律所倒闭。
其实律师业务不分高低贵贱,只有专业与否,哪怕是传统业务也可以做的很专业极致,而做专业化并非必须要成立律所,团队更加重要,但也许很多人必须得经历过才能收获团队,或者才能理解大所和小所的区别,和自己到底适合在什么阶段选择什么样的平台。
杂七杂八说了很多,其实也间接的解答了我在文章开头提出的那些问题。写这么多是因为贾律师的书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想起了很多事情,对于很多行业的困惑,贾律师都是在实践中自己明晰并解决了。
第五篇:心得体会 三铁律
学习“三铁律”的心得体会
黄朋菊
著名教育学者余文森教授经二十多年的教育研究,提出了“三条铁律”,这三条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则、法宝。我通过学习,有如下体会:
一、有效课堂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老师要使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老师就要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寻求知识、吸收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和组织者。成为深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极大的热情、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氛围就会异常活跃,学生就能畅所欲言。
二、有效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科学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活动的过程,它应当包含丰富的过程性目标。老师在教学中,着重是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思考、交流和实践等探究活动中感悟方法,进而有序的而且有条理的思考,用心去体验科学的过程,要相对重体验轻结果,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有效课堂应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老师要敢于创新、改革,赏识新的教法,让学生在
课堂上自主、自发的参与、投入学习,淡化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我们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些方法与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有效课堂应该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去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学生学到了多少,受到了多少启发。我们老师需要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机智、教育手段和课堂细节等方面充分准备和思考,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要考虑到位,在课堂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确保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余教授的“三铁律”,给我们教师指明了要想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就要按规律,讲究方法。
二0一0年五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