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饮油烟排放设计、施工总结
餐饮油烟排放设计、施工总结
我国2001年颁布了《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为油烟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实际运行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油烟净化设备由于设计不合理或管理不善,净化效率低下,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根据厨房排油烟的设计、施工、管理等经验作以下总结:
1、采用共用竖井及水平管道集中就近排放。要求土建竖井内衬不锈钢风管,水平管段不宜太长,一般水平最远距离不应超过15m并且要有2%以上的坡度,坡向排气罩,在最低端设泄油阀及清扫口(清扫口一条边不小于600mm),对于短边小于500mm的支管每3m设一个清扫口。(餐饮排油烟井道土建竖井内需制作不锈钢风管内衬,不锈钢材质表面光滑,利于油烟管道清洗,管道风阻较小,利于油烟排放,水平管与竖管为统一材质,利于管道连接密封。不锈钢管道灵活多变,利于改变管道走向。土建井道为排油烟管道,管壁粗糙,风阻较大,油烟颗粒易于附着在井壁上,管道不易清洗,油污淤积较多后减小管道截面积,影响风量,油污过多容易引发火灾,风阻较大增大压头损失,提高油烟设备功率,造成能源浪费,土建井道密封性较差,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井道路由固定,无法进行变更调整。)
2、屋面设排风机维持管道内负压,并在屋面设置油烟净化器。餐饮商户将油烟排入共用油烟井前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并满足相关规范。合用的井道尺寸:厨房面积占餐饮面积25%、有吊顶的厨房层高按3.2~3.5m计算,无吊顶的厨房按照层高计算、换气次数40次、风速8~10m/s、竖井短边尺寸不小于500mm确定风管尺寸。(管道井内风速不易过高,风速过高会产生噪音,形成噪音污染。风速不易过低,风速过低油烟附着于油烟管壁,无法排除。)
3、不具备自然补风条件的厨房需设置机械补风,补风量为排风量的60-80%。(厨房排油烟设备排风量较大,为避免厨房内负压过大,气压不平衡,需设置厨房补风,补风有利于气压平衡,降低厨房环境温度,提高厨房空气环境水平。)
4、油烟排放点位置要满足国家及当地相关规范,尽量高空排放。距环境敏感区域距离不低于20米以上。(防止油烟气味对附近造成污染,主要是附近塔楼、住宅等建筑)
5、对于水平管段要求底边采用整张板制作,减少漏油,法兰接头采用满足规范的密封胶密封。(由于油烟温度高,油烟颗粒易于附着管壁、侵蚀性较强,减少底边管道的接口有利于防止油污渗漏)
6、油烟净化设备油烟去除率需达到85%以上。
第二篇: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器总结
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器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县环保局和食药局联合为我县餐饮单位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安装油烟净化器。
此次行动,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首先选取了35家餐饮单位为试点。根据餐饮单位的规模大小,我们采取分类差额补贴形式,大型单位每户补贴5000元,中型单位每户补贴2000元,小型单位每户补贴1000元。
我局工作人员在接到任务后,积极组织对餐饮单位负责人进行工作的进一步部署和安排,积极帮助餐饮单位进行油烟机净化器的安装,并且对安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决,对不配合的单位进行悉心的开导和教育,截至目前,35家餐饮单位已安装完毕。
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4年12月7日
第三篇:餐饮行业油烟排放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铁西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做好大气污染防控工作的要求,减少餐饮行业油烟排放,降低污染,节约能耗,提高效率,提升城区空气质量,结合本大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管理领域的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综合执法局八家子大队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把城管工作提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高度,努力挖掘城管工作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城区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推动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谐发展,为市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餐饮油烟管理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以来我大队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面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在辖区范围内全力推进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专项治理工作,督促辖区餐饮服务业商家对餐饮油烟实施有组织排放和净化处理。建设靓丽的城市环境,实现降低城市大气污染防控目标
三、工作安排
大队对辖区内餐饮业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摸排,建立《餐饮店铺基本情况登记表》、详细了解每户餐饮门店营业执照核发情况、环保备案情况、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及运行、维护清洗等情况,做到“一店一档”。并组成餐饮油烟治理工作小组,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
一是参照分局意见,明确餐饮油烟管理范围及整治标准。对不涉及煎、炒等无油烟产生的餐饮单位纳入无需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管理范畴,对大中型规模的餐饮商家,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标准,树立标杆。
二是加强辖区餐饮企业油烟排放监管工作。要求辖区内所有餐饮行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未安装的一律限期整改。
三是跟踪回访推进管理常态化。对已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餐饮单位,要求定期清洗,大型餐饮业户每2个月清洗维护次数不少于1次,中型餐饮业户每三个月清洗维护次数不少于1次,小型餐饮业户每季度清洗维护次数不少于1次,并及时记录油烟净化设施运转和维护情况。
四是集中整治露天烧烤。结合本大队辖区内实际情况,加大露天烧烤巡查频次,坚持每月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沿街固定门店的露天烧烤行为以及流动烧烤摊点,抓好易反复的露天烧烤摊点监管,坚决对露天烧烤行为予以打击。
第四篇:上海市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2014要点
ICS XX.XXX XXXX XXXXX DB31 海市地方标准 上DB 31/844—2014 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
Emission standard of cooking fume(发布稿)
2014-11-24 发布 2015-05-01实施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II DB 31/844-2014 目 次 前言............................................................................................................................................................................i i 1 适用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餐饮油烟排放控制要求.......................................................................................................................................2 5 餐饮油烟监测要求...............................................................................................................................................2 6 实施与监督...........................................................................................................................................................3 附录A(规范性附录)餐饮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4 附录B(规范性附录)餐饮油烟采样器技术规范..........................................................................................7 i DB 31/844-2014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加强对餐饮业油烟排放控制和管理,根据上海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油烟浓度(包括臭气浓度)排放限值及监测要求、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去除效率,适用于上海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和管理。
餐饮业排放水污染物和环境噪声适用相应的国家和上海市污染物排放标准,产生固体废物的鉴别、处理和处置适用国家和上海市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现有餐饮服务企业自2016年5月1日起,新建餐饮服务企业自2015年5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附录A、附录B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立、邬坚平、何校初、黄波涛、李久奎、丁臻敏、刘悦、李亚飞。
本标准上海市人民政府2014年10月24日批准。本标准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解释。ii 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餐饮油烟浓度(包括臭气浓度)排放限值及监测要求、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去除效率,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等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管辖区现有餐饮服务企业的餐饮油烟排放管理,以及新建餐饮服务企业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其经营期间的餐饮油烟排放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居民家庭餐饮油烟排放。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 554 饮食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HJ/T 62 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技术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试行)DGJ 08-110 饮食行业环境保护设计规程
《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9号)
《上海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上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10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餐饮服务 catering service
餐饮服务是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服务活动。
餐饮服务企业包括以下类型:
(一)饭店:以饭菜为主要经营项目的餐馆,包括火锅店、烧烤店等; 快餐店:以集中加工配送、当场分餐食用并快速提供就餐服务为主要加工供应形式的餐馆;
小吃店:以点心、小吃为主要经营项目的餐馆;
食堂:设于机关、学校、企业、工地等地点(场所),为供应内部职工、学生等就餐的单位。
(二)从事生产学生盒饭、社会盒饭、桶饭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即根据集体服务对象订购要求,集中加工、分送食品但不提供就餐场所的单位。
(三)中央厨房: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
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单位。
(四)其他从事餐饮服务的单位。1 3.2 现有和新建企业 existing and new facility 现有企业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已建成营运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已通过审批的餐饮服务企业。
新建企业指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审批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餐饮服务企业。
3.3 标准状态 standard condition 指温度为273 K,压力为101 325 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餐饮油烟浓度值及排风量值均为标准状态下的干气体为基准。
3.4 餐饮油烟 cooking fume 指食物烹饪、加工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质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统称为餐饮油烟。
3.5 餐饮油烟净化设施 cooking fume abatement equipments 对餐饮油烟进行净化处理的各种设备及其组合。3.6 餐饮油烟去除效率 removal efficency of cooking fume 指经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处理后,被去除的餐饮油烟质量对净化前的餐饮油烟质量之比值,以百分率计。
3.7 环境敏感目标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target 对环境变化易产生反应的对象。本标准指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场所。餐饮油烟排放控制要求
4.1 新建餐饮服务企业自2015年5月1日起,现有餐饮服务企业自2016年5月1日起执行表1规定的餐饮油烟浓度排放限值。
表1 餐饮服务企业餐饮油烟浓度排放限值
4.2 产生餐饮油烟的餐饮服务企业应按规范设置集气罩、排风管道和排风机,并安装使用经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的油烟净化设备。新建企业应安装使用在认证检验中餐饮油烟去除效率≥90%的设备,否则视同超标。
4.3 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应与排风机联动,其额定处理风量不应小于实际处理风量。
4.4 餐饮油烟净化设施应定期维护保养,记录相应情况并保留台账备查。4.5 餐饮服务企业产生特殊气味并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除味措施,排放的臭气浓度不得超过60(无量纲)。餐饮油烟监测要求
5.1 餐饮油烟排放口应设置永久性测试孔、采样平台以及排污口标志。2 5.2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3倍风管直径,或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1.5倍风管直径处,对矩形风管,其当量直径D=2×A×B/(A+B,式中A、B 为风管边长。
5.3 当风管截面积小于 0.5 m2时,采样点取动压中位值处;超过上述截面积时,则按GB/T 16157有关规定进行。
5.4 对餐饮服务企业餐饮油烟排放情况进行监测时,采样时间应在其作业高峰期,采样次数为连续采样5次,每次10 min。5次采样分析结果中任何1个数据小于最大值的四分之一,则该数据为无效值,不能参与平均值计算。数据经取舍后,至少有3个数据参与平均值计算。若数据不足3个,则需重新采样。
5.4.1 餐饮油烟排放浓度应按公式(1)将实测排放浓度折算为基准风量的排放浓度:
c 基=c 测× 式中:
c 基——基准风量的排放浓度,mg/m3; c 测——实测排放浓度,mg/m3;
Q 测——实测排风量,m 3/h; Q 测(1)n ×Q 基 Q 基——单个基准灶头的排风量,以2 000 m3/h计; n——采样期间投用的基准灶头数,个。
5.4.2 基准灶头数按灶的总发热功率、排气罩灶面投影总面积折算,每个基准灶头对应的发热功率为
当灶的总发热功率和排气罩灶面投影面积无法获得时,46.39 kW,对应的排气罩灶面投影面积为1.1 m2。
基准灶头数也可按经营场所就餐位数量折算,见表2。表2 餐饮服务企业基准灶头数的折算方法
5.5 臭气浓度的测定按照GB 145545执行。6 实施与监督
6.1 本标准由市和区、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6.2 在任何情况下,餐饮服务企业应遵守本标准规定的餐饮油烟排放控制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进行监督性检查时,可以现场即时采样或监测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的依据。DB31/844-2014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
餐饮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
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A.1 原理
用等速采样法采集排风管或排气筒内的油烟气体,将油烟采集在采样器内。采样后将采样器内金属滤筒置于带盖的聚四氟乙烯套筒中,回实验室后用四氯化碳溶剂进行超声清洗,移入比色管中定容,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含量。
油烟的含量由波数分别为 2930 cm-1(CH 2基团中C-H 键的伸缩振动)、2960 cm-1(CH 3基团中C-H 键的伸缩振动)和 3030 cm-1(芳香环中C-H 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 2930、A 2960和A 3030进行计算。
A.2 试剂
:在 2600 cm-1 ~ 3300 cm-1之间扫描吸光度值不超过0.03(4 cm 比色皿),一A.2.1 四氯化碳(CCl 4)
般情况下,分析纯四氯化碳蒸馏一次便能满足要求。
A.2.2 高温回流食用花生油(或菜籽油、调和油等)。高温回流油的方法:在 500 ml 三颈瓶中加入 300 ml 的食用油,插入量程为 500°C的温度计,先控制温度于 120°C,敞口加热 30 min,然后在其正上方安装一空气冷凝管,升温至 300°C,回流 2 h,即得标准油。
A.3 仪器和设备
A.3.1 仪器:红外分光仪,能在 3400 cm-1至 2400 cm-1之间吸光值进行扫描操作,并配合 4 cm 带盖石英比色皿。
A.3.2 超声清洗器。
A.3.3 容量瓶:50 ml、25 ml。A.3.4 油烟采样器与滤筒。A.3.5 比色管:25 ml。
A.3.6 带盖聚四氟乙烯圆柱形套筒。
A.3.7 烟尘测试仪,其采样系统技术指标要求参照GB/T 16157。A.4 采样和样品保存 A.4.1 采样:
采样布点、采样时间和频次、采样工况均见标准正文。4 DB 31/844-2014 A.4.1.1 采样步骤 参照GB/T 16157 的烟尘等速采样步骤进行。(1)采样前,先检查系统的气密性。(2)加热用于湿度测量的全加热采样管,润湿干湿球,测出干、湿球温度和湿球负压;测量排风温 度、大气压和排风管或排气筒直径;测量排风动、静压等条件参数。(3)确定等速采样流量及采样嘴直
径。(4)装采样嘴及滤筒。装滤筒时需小心将滤筒直接从聚四氟乙烯筒中倒入采样头内,特别注意不要 污染滤筒表面。(5)将采样管放入排风管或排气筒内,封闭采样孔。(6)设置采样时间,开机。(7)记录或打印采样前后累积体积、采样流量、表头负压、温度及采样时间。记录滤筒号。(8)油烟采样器采集油烟。A.4.2 样品保存:收集了油烟的滤筒应立即转入聚四氟乙烯清洗杯中,盖紧杯盖;样品若不能在 24 h内测定,可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4°C)保存 7 d。A.5 试验条件 A.5.1 滤筒在清洗完后,应置于通风无尘处晾干; A.5.2 采样前后均保证没有其它带油渍的物品污染滤筒。A.6 样品测定步骤(1)把采样后的滤筒用重蒸后的四氯化碳溶剂 12 ml,浸泡在聚四氟乙烯清洗杯中,盖好清洗杯 盖;(2)把清洗杯置于超声仪中,超声清洗 10 min;(3)把清洗液转移到 25 ml比色管中;(4)再在清洗杯中加入 6 ml 四氯化碳超声清洗 5 min;(5)把清洗液同样转移到上述 25 ml比色管中;(6)再用少许四氯化碳清洗滤筒及聚四氟乙烯杯二次,一并转移到上述 25 ml 比色管中,加入四 氯化碳稀释至刻度标线;(7)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前先预热红外测定仪 1 h以上,调节好零点和满刻度,固定某一 组校正系数;(8)标准系列配制:在精度为十万分之一的天平上准确称取回流好的相应的食用油标准样品 1 g于 50 ml 容量瓶中,用重蒸(控制温度 70-74°C)后的分析纯CCl 4稀释至刻度,得高浓度标准溶液 A。得标准中间液B。移取一定量的B溶液于 25 ml 取A液 1.00 ml于 50 ml容量瓶中用上述 CCl 4稀释至刻度,容量瓶中,用CCl 4稀释至刻度配成标准系列(浓度范围 0-60 mg/L)。(9)样品测定:用适量的 CCl 4浸泡聚四氟乙烯杯中的采样滤筒,盖上并旋紧杯盖后,将杯置于超 声器上清洗 5 min,将清洗液倒入 25 ml比色管中,再用适量的 CCl 4清洗滤筒2次,将清洗液一并转入 比色管中,稀释至刻度,即得到样品溶液。将样品溶液置于 4 cm比色皿中,即可进行红外分光试验。A.7 结果计算 餐饮油烟实测浓度按公式(2)计算: 5 DB31/844-2014 c测 = 式中: c溶液 × V / 1000 V0(2)c测——餐饮油烟实测浓度,mg/m3; C溶液 ——滤筒清洗液油烟浓度,mg/L; V——滤筒清洗液稀释定容体积,ml; V0——采样体积(计算方法见 GB/T 16157),m3。6
DB 31/844-2014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餐饮油烟采样器技术规范 测量精度:±0.02 mg/m3; 重现性: CV%≤1.8; 工作温度范围: 0~100°C; 油烟采集效率:≥95%; 外型尺寸:滤筒长度(56.00±0.05)mm; 滤筒直径(17.00±0.05)mm; 电源电压:220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五篇: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
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饮食业油烟对大气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特制定《饮食业油
烟排放标准》。本标准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全文如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饮食业单位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的最低去除效率。
1.2 适用范围
1.2.1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建成区。
1.2.2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排放管理,以及新设立饮食业单位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经营期间的油烟排放管理;排放油烟的食品加工单位和非经营性单位内部职工食堂,参照本标准执行。
1.2.3 本标准不适用于居民家庭油烟排放。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 3095一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浓度标准值均为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数值。
3.2 油烟
指食物烹任、加工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质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统称为油烟。
3.3 城市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关于城市的定义相同,即: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3.4 饮食业单位
处于同一建筑物内,隶属于同一法人的所有排烟灶头,计为一个饮食业单位。
3.5 无组织排放
未经任何油烟净化设施净化的油烟排放。
3.6 油烟去除效率
指油烟经净化设施处理后,被去除的油烟与净化之前的油烟的质量的百分比。
P=(c前×Q前-c后×Q后)/(c前×Q前)×100%
式中:P--油烟去除效率,%;
f前--处理设施前的油烟浓度,mg/m3;
Q前--处理设施前的排风量,m3/h;
f后--处理设施后的油烟浓度,mg/m:;
Q后--处理设施后的排风量,m3/h。
4 标准限值
4.1 饮食业单位的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限值按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级;饮食业单位的规模按基准灶头数划分,基准灶头数按灶的总发热功率或排气罩灶面投影总面积折算。每个基准灶头对应的排气罩灶面投影面积为1.1平方米。饮食业单位的规模划分参数见表1。
表1
饮食业单位的规模划分
───────────────────────────────────
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
基准灶头数
≥ 1,<≥3,< 6
≥6 对应灶头总功率
1.67,< 5.00
≥5.00,<10
≥10 对应排气罩灶面
总投影面积(平方米)
≥1.1,< 3.3
≥3.3,<6.6
≥6.6 ───────────────────────────────────
4.2 饮食业单位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按表2的规定执行。
表2 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
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2.0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785 ───────────────────────────────────
5 其它规定
5.1 排放油烟的炊食业单位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证操作期间按要求运行。油烟无组织排放视同超标。
5.2 排气筒出口段的长度至少应有4.5倍直径(或当量直径)的平直管段。
5.3 排气筒出口朝向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油烟排气筒的高度、位置等具体规定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制定。
5.4 排烟系统应做到密封完好,禁止人为稀释排气筒中污染物浓度。
5.5 饮食业产生特殊气味时,参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臭气浓度指标执行。
6 监测
6.1 采样位置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1.5倍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十B),式中A、B为边长。
6.2 采样点
当排气管截面积小于0.5平方米时,只测一个点,取动压中位值处;超过上述截面积时,则按GB/T 16157-1996有关规定进行。
6.3 采样时间和频次
执行本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指标体系时,采样时间应在油烟排放单位正常作业期间,采样次数为连续采样5次,每次10min。
6.4 采样工况
样品采集应在油烟排放单位作业(炒菜、食品加工或其它产生油烟的操作)高峰期进行。
6.5 分析结果处理
五次采样分析结果之间,其中任何一个数据与最大值比较,若该数据小于最大值的四分之一,则该数据为无效值,不能参与平均值计算。数据经取舍后,至少有三个数据参与平均值计算。若数据之间不符合上述条件,则需重新采样。
6.6 监测排放浓度时,应将实测排放浓度折算为基准风量时的排放浓度:
c基=c测×Q测/nq基
式中:c基--折算为单个灶头基准排风量时的排放浓度,mg/m3;
Q测--实测排风量,m3/h;
c测--实测排放浓度,mg/m3;
q基--单个灶头基准排风量,大、中、小型均为2000m3/h;
n--折算的工作灶头个数。
7 标准实施
7.1 安装并正常运行符合4.2要求的油烟净化设施视同达标。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可视情况需要,对饮食单位油烟排放状况进行监督监测。
7.2 新老污染源执行同一标准值。本标准实施之日之前已开业的饮食业单位或已批准设立的饮食业单位为现有饮食业单位,未达标的应限期达标排放。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批准设立的饮食业单位为新饮食业单位,应按“三同时”要求执行本标准。
7.3 油烟净化设施须经国家认可的单位检测合格才能安装使用。
7.4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附录A
饮食业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
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A.1 原理
用等速采样法抽取油烟排气筒内的气体,将油烟吸附在油烟雾采集头内。将收集了油烟的采集滤芯置于带盖的聚四氟乙烯套筒中,回实验室后用四氯化碳作溶剂进行超声清洗,移入比色管中定容,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含量。
A.2 试剂
A.2.1 四氯化碳:在2600cm-1~3300cm-1之间扫描吸光度值不超过0.03(4cm比色皿),一般情况下,分析纯四氯化碳蒸馏一次便能满足要求。
A.2.2 高温回流食用花生油(或菜籽油、调和油等)。高温回流油的方法:在500ml三颈瓶中加入300ml的食用油,插入量程为500摄氏度的温度计,先控制温度于120摄氏度,敞口加热30min,然后在其正上方安装一空气冷凝管,升温至300摄氏度,回流2h,即得标准油。
A.3 仪器和设备
A.3.1 仪器:红外分光仪,能在3400cm-1至2400cm- 1之间吸光值进行扫描操作,并配合4cm带盖石英比色皿。
A.3.2 超声清洗器。
A.3.3 容量瓶:50ml、25ml。
A.3.4 油烟采样器与滤筒。
A.3.5 比色管:25ml。
A.3.6 带盖聚四氟乙烯圆柱形套筒。
A.3.7 烟尘测试仪,其采样系统技术指标要求参照GB/T 16157-1996。
A.4 采样和样品保存
A.4.1 采样:
采样布点、采样时间和频次、采样工况均见标准正文中。
A.4.1.1 采样步骤
参照GB/T 16157-1996的烟尘等速采样步骤进行。
(1)采样前,先检查系统的气密性。
(2)加热用于湿度测量的全加热采样管,润湿干湿球,测出干、湿球温度和湿球负压;测量烟气温度、大气压和排气筒直径;测量烟气动、静压等条件参数。
(3)确定等速采样流量及采样嘴直径。
(4)装采样嘴及滤筒。装滤筒时需小心将滤筒直接从聚四氟乙烯套筒中倒入采样头内,特别注意不要污染滤筒表面。
(5)将采样管放人烟道内,封闭采样孔。
(6)设置采样时间,开机。
(7)记录或打印采样前后累积体积、采样流量、表头负压、温度及采样时间。
(8)油烟采样器采集油烟。
A.4.2 样品保存:收集了油烟的滤筒应立即转入聚四氟乙烯清洗杯中,盖紧杯盖;样品在24小时内测定,可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7天。
A.5 试验条件
A.5.1 滤筒在清洗完后,应置于通风无尘处晾干;
A.5.2 采样前后均保证没有其它带油渍的物品污染滤筒。
A.6 样品测定步骤
(1)把采样后的滤筒用重蒸后的四氟化碳溶剂12ml,浸泡在聚四氟乙烯清洗杯中,盖好清洗杯盖;
(2)把清洗杯置于超声仪中,超声清洗10min;
(3)把清洗液转移到25ml比包管中;
(4)再在清洗杯中加入6ml四氯化碳超声清洗5min;
(5)把清洗液同样转移到上述25ml比色管中;
(6)再用少许四氯化碳清洗滤简及聚四氟乙烯杯二次,一并转移到上述25ml比色管中,加入四氯化碳稀释至刻度标线;
(7)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前先预热红外测定仪1h以上,调节好零点和满刻度,固定某一组校正系数;
(8)标准系列配制:在精度为十万分之一的天平上准确称取回流好的相应的食用油标准样品1g于50ml容量瓶中,用重蒸(控制温度70一74摄氏度)后的分析纯CCL4稀释至刻度,得高浓度标准溶液A。取A液1.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上述CCL4稀释至刻度,得标准中间液B。移取一定量的B溶液于25ml容量瓶中,用CCL4稀释至刻度配成标准系列(浓度范围0-60mg/L)。
(9)样品测定:用适量的CCL4浸泡聚四氟乙烯杯中的采样滤筒,盖上并旋紧杯盖后,将杯置于超声器上清洗5min,将清洗液倒人25ml比色管中,再用适量的CCL4清洗滤筒2次,将清洗液一并转入比色管中,稀释至刻度,即得到样品溶液。将样品溶液置于4cm比色皿中,即可进行红外分光试验。
A.7 结果计算
A.7.1 油烟治理效率计算公式
见附录B及标准正文中3.7节
A.7.2油烟排放浓度计算公式
c测=c溶液×V/1000×V0
式中:c测--油烟排放浓度(mg/m3);
c溶液--滤筒清洗液油烟浓度(mg/L);
V--滤筒清洗液稀释定容体积(ml);
V0--标准状态下干烟气采样体积(m3),其计算方法以参考GB/T16157-1996。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油烟采样器技术规范
测量精度:士0.02mg/m3
重现性:CV%≤1.8
工作温度范围:0-100摄氏度
油烟采集效率:≥95%
外型尺寸:滤筒长度56.00士0.05mm
滤简直径17.00土0.05mm
电源电压:220V。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油烟去除效率的测定方法
油烟净化设施的去除效率测定分为两种情况:
(1)安装在油烟排烟管道中的油烟净化设施,通过同时测定净化前后油烟排放浓度与风量即可按标准正文3.6中公式计算油烟去除效率。
(2)安装在排烟罩上净化设施,则需在进行效率测试前,确定一个稳定的抽烟发生源,然后测定安装与不安装净化设施时的油烟排放浓度与风量,再按标准正文3.6中公式计算油烟去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