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高中生是否应该外出打工

时间:2019-05-12 03:3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期高中生是否应该外出打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暑期高中生是否应该外出打工》。

第一篇:暑期高中生是否应该外出打工

暑期高中生是否应该外出打工

辩论赛主题班会设计

一、时间: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晚会时间

二、地点:08级高三(1)教室

三、班会主题:暑期高中生是否该外出打工辩论赛

四、班会背景:今年暑假班内不少同学外出打工,打工的学生回来后,由于接触了社会从而认识了社会,学习劲头足了;但也有同学因积劳成疾回来后病倒了。由此在同学间引发了暑期该打工和不该打工的争论。

五、班会的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立场自由组合组成正方和反方两个团队。

2、正反两团队队员搜集与本团队辨题有关的佐证资料。

3、从正反各队分别选出四名辩手。

4、从正反双方各选出2名队员加上班主任构成5人评委团。

5、辩论赛主席1人主持辩论赛。

6、录相机一台录制比赛过程。

7、在黑板上书写辩题

8、计时一人负责辩论之间时间限制

六、班会(辩论赛)流程:

第一环节:主席致词宣布辩题及辩论规则

各位同学,今晚我们进行“暑期高中生是否该外出打工”辩论赛。相信各方队经过一周的搜集材料,队员间的交流讨论你们所持的观点

论据已经很充分,希望你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拿出最佳状态。下面我来介绍本次辩论的规则:本次辩论时间是45分钟,各方辩手应尊重对方,遵守时间限制,一方阐述完观点另一方才能举证反驳,不准搞个人人身攻击。下面介绍双方辩手

第二环节:主席介绍

正方持“暑期高中生应该外出打工”观点的四位辩手 反方持“暑期高中生不该外出打工”观点的四位辩手 第三环节:辩论赛正式开始 正方一辩陈述观点(限时三分钟):

我方观点认为高中生暑假期间应该出去打工。作为高中生我们即将步入大学。暑假期间外出打工可以体验社会生活,并对我们报考大学和选择专业提供参考。暑假期间打工还会让我们了解到父母挣钱的艰辛与体会到自己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愉快。这些都可以证明我方观点。高中生暑假期间应该外出打工。

反方一辩陈述观点(限时三分钟):

我方观点认为积累经验,不一定要外出打工。我们也可以参加学校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做一样可以积累相当多的经验。并且安全系数绝对高。况且外出的打工接触过多的事,会遇到危险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所以我方认为暑假不应该外出打工。

第四环节:自由辩论

正方二辩:社会处处需要实践,利用暑假时间外出打工可以提高

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同学们如果都只注重课本上的知识,那么社会该如何发展,那么我们在社会上不就是纸上谈兵吗?而且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知识的重点可以更好的学习。

反方二辩:一寸光阴一寸金。高中生就应该学习,毕竟学习的机会得来不易。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对得起父母、老师以及对得起自己的人生。而外出打工,浪费了太多学习时间。为了打短工而荒废学业我们不感到惋惜吗?所以我方认为还是先充实自己。

正方三辩:我们一直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圈都不够大。我方认为打工培养我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结交更多的朋友。也可以通过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们,知悉五湖四海的风土人情。所以高中生暑假期间打工是很有必要的。

反方三辩:我方观点认为学生打工弊大于利是以其对学生身心、学习、生活多方面谈论的。而对方辩友,以偏盖全,以点盖面。对实际情况考虑不足。这正表现出他们在论据上的不足。也反衬出我方观点的正确吗?

„„

第五环节:正反方陈述总结观点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培根说过“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运用的智慧在于书本之外”在打工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上。社会本就是一所大学校。我们可以在打工这一件社会经历中学习到“社会”教给我们的知识。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中学生暑假期间应该外出打工。

反方四辩总结陈词:事物都是客观的规律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在学校期间不好好学习,到社会上就可以保证能够做好吗?再说积累,我们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积累文化知识。空有一身实践却无知识的人只能在社会上被淘汰。高中生外出打工,本来就是在错的时间做事情,又怎会有对的结果呢?所以以上观点都阐述了我方观点。那就是“高中生不应该在暑假外出打工。”

第六环节:主席宣布辩题结束 第七环节:班主任发言点评:

同学们,大家刚才的辩论很激烈,大家的参与热情很高,首先祝贺本次辩论赛成功。高中生利用暑期去打短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对一名高中生而言是拥有了一种“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另外,大家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有机会每个人都应该去锻炼下,磨练下我们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今后在社会上找工作提供保障。打短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同学们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让你走向成熟。所以,评委会的意见是支持高中生暑期打短工,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区,锻炼自我。需要强调的是打工是可以增加阅历但是储备知识还是我们高中生当前的首要任务,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投入到学习中去。莫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留遗憾。

第八环节:评委会评出双方最佳辩手

第二篇:大学生暑期外出打工安全提示

大学生暑期打工暨出行安全提示

暑假将至,很多大学生计划着利用假期外出打工,一来体验生活,增长社会经验,二来劳动挣钱,补贴学习之用,减轻家庭负担。但社会复杂,同学们涉世尚浅,容易上当受骗,为避免人身、财产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或损失,特拟如下安全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建议您在外出打工之前认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防范外来人员冒用学校或学校有关部门名义招工诈骗。学校不会参与组织大学生外出打工事宜;未经学校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批准,不允许任何外来单位或个人来校面向大学生招工。任何以学校或学校有关部门名义发布的招工广告均为不法行为,一经发现,请立即举报,学校有关部门将予以严肃查处。

3.学生外出不得自行联系包车,同时防范订票骗局。学生每逢临近放假之际,都有不法分子冒充大学生或铁路、公路工作人员擅自在校内外张贴小广告,冒订票之名,行诈骗之实。同学们要提高警惕,购买车票要到正规的售票处,不要轻信校内和街头的小广告。

4.确保招工信息来源可靠。不要轻信街头或者校园的小广告,慎防误入传销组织。如果是通过中介打工,要核实中介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如果自己判断不清楚,及时向家长、老师询问或向有关部门(公安、工商等)咨询。

5.确认用工单位的合法性。打工时要弄清楚用人单位的性质、资质、注册登记、法人代表、所在位置等基本情况,是否具备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是否拥有固定的营业场所,情况不明不能贸然签订劳动合同。

6.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对合同中的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保障、劳动保险、工资待遇、加班费用计算、合同有效期等事项须特别注意,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拒绝接受。

7.慎选打工地点。由于大学生普遍阅历较少、社会经验不足,希望同学们多向家长、老师请教,多听朋友意见,三思而后行;打工地点尽量选择离家较近或有亲友所在的地方。

8.保持通讯渠道通畅。与家长、老师、同学保持通讯联系,让家长和老师、同学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所从事的工作等,避免因通讯不畅、信息不通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做到不向任何单位抵押任何证件。

9.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出入餐厅、教室、公交车等公共场所,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不要图一时省事或心存侥幸,随意放置,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乘坐出租车须索要发票,发票上标记的车牌号会帮助你找回落在车上的遗失物。

10.注意出行、交通、饮食安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抢行。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在出行、就餐、饮水等方面都要注意,防止食物中毒、中暑等意外情况发生,游泳、旅行时最好和朋友结伴而行。

11.冷静处置突发事件。遇到意外情况一要沉着冷静,二要尽快拨打110报警。同时还要牢记“生命至上”。万一遇有抢劫等暴力侵犯,适时与不法分子周旋,不可死保钱财,因小失大,毕竟生命是最可宝贵的,而“千金散尽还复来”。

12.牢记三条格言和两个电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第三篇:外出打工证明

外 出 打 工 证 明

兹有镇沅县恩乐镇大平掌村委会平掌组组员:汤启平,2005年外出打工至今(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

负责人:

打工者:

年日自 月

第四篇:高中生外出社会实践

高中生外出社会实践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学生们外出进行社会实践。大清早我便与同学到学校等候。等待总是如此的漫长,毕竟是高中以来第一处外出旅行,心里有些许的兴奋与激动。很快便到了九点钟,我们便开始了这次旅行。

我们第一个的目的地是东寨港红树林栈道。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因陆陷成海,形如漏斗海岸线曲折多湾,泻湖滩面缓平,红树林就分布在整个海岸浅滩上,共16科32种。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也是**省十大旅游开发区。下车后,放眼望去便是一片片相接的树海,仿佛手挽着手一般。据导游介绍区内生长着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海**桑和尖叶卤蕨为**特有。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木榄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群落,)白骨壤群落,秋茄群落,红海榄群落等。那里有许多的果树,例如番荔枝、山竹、菠萝等热带水果。

离开了景色优美的红树林,我们有朝第二个目的地--假日海滩出发。

说起假日海滩我们并不陌生。于**市西北部,这一带林木葱葱、海风习习、沙滩洁白、阳光明媚,阳光、沙滩、海水、椰树相映成辉,构成了一幅美妙动人的自然画卷,迷人的热带风光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观光旅游者。下车后我们还是在炉子边烧烤这自己准备的美食,很快东西便弄好了,尝起来味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不过毕竟是自己动手弄得食物,有种小小的成就感。

吃饭后我们去看魔术表演以及进行户外活动,这便是为了促进我们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信任感。

欢乐的时间总是这么快的流逝着,很快我们便踏上了返途之路。

这次社会实践的点点滴滴在我脑海中依然清晰如在昨日。每一天都在接触新鲜的事物,每一天都在迎接新的挑战,一天天,一点点的在进步,慢慢的步入正轨。虽然曾经累到不行,虽然曾经想过放弃,虽然曾经不断的在抱怨,但庆幸的是我熬过来了,这也让我真正的体会了坚持的重要。亲身经历了社会实践后,对于社会实践多了一份自己的感想,多了一份收获,明白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第五篇:《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

如果是我们生命垂危、意识模糊,医生要对我们进行安乐死,我们的亲人会愿意吗?将心比心,只要还有一线生机,谁都不能放弃!

17岁的少年子尤,胸腔穿刺数次,大小手术无数,承受着极大痛苦的他没有选择安乐死,而是笑着离开。子尤从未放弃微笑,那我们呢?

坚持下去就有希望!很多人选择安乐死,就是因为感到现实的绝望。然而,只要我心不死,生命就终会有所转机。

4很少听说有人在战场上自杀,也许正是因为战士们见多了生命的毁灭,比谁都更懂得珍惜。在选择安乐死之前,请想想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否真的比战场还残酷!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谁忍心让白发苍苍的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逝去?即使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投入全部力量努力活下来,为了咱爸咱妈。

植物人也好,绝症加身也好,只要还有一丝呼吸,就让身边的人感到希望的存在,就像黑暗中微弱的烛光一样。别熄灭我们心中的烛光。

街上有多少乞丐连四肢都没有!有多少人和癌症抗争了大半生!我不言败,不去想如何死亡,只想如何走好漫漫人生路。

张国荣的纵身一跳和安乐死带给周围人的心灵之痛是一样的。人们可以接受自然的裁判,却无法忍受自我的了断。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放弃生存的权利。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心灵死亡的人,才是最可悲的。

选择安乐死,是死亡战胜了勇气;选择坚强面对,是勇气战胜了死亡。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史中,人类对死亡的观念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着。从最初盲目畏惧死亡发展到消极平静地接受死亡,最后发展到积极主动地规范死亡,人类对死亡这一自然法则的心理轨迹,反映了人类对生命价值理解的升华和对生命保护力度的加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是否接受死亡,而是如何接受。“安乐死”这一社会问题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然而安乐死毕竟是一个涉及到医学、伦理、道德、法律、社会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从它一出现,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议。这场争议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且已进入了我国并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安乐死问题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其本身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妥善解决,才能推动其合法化。本文以此为宗旨,对安乐死的实质、安乐死的立法理由及立法步聚、内容进行论述,以期促进安乐死在我国早日立法。

一、安乐死问题的实质

2、我国对生命保护法律体系欠佳的现实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社会的工具,是应社会的要求产生的。就死亡过程而言,只要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则法律就应该认真对待,尊重社会的要求。而安乐死之所以在我国作为一个问题出现,就在于它已成为社会需求的强烈表现。但是,出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对其进行规范,从而导致了对生命保护的不力。尽管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将安乐死作为犯罪来处理,以此防止因实施安乐死而导致的各种弊端。但是这种“一杆打死”的做法并不符合社会要求,从而也不能使人们自觉遵守,而只是导致人们对其规避。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半公开的或隐蔽的对病人采用类似安乐死的做法虽然比比皆是,但法律由于自身的不完善,各种制度还没有建立,故对此却显得无能为力。例如,我国大多数医院公开规定拒收晚期癌症病人,放弃对其救治,这实际就是一种不作为的安乐死方式。我国卫生部关于对晚期癌症病人一再放宽使用麻醉药物限度的规定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对安乐死变相的认可。另外,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医院因缺乏必要的昂贵医用器械或药品而停止对病人积极地救治而导致其死亡,或者病人家属因费用太高而根本不送病人入院治疗而放任其死亡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这些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是由于社会关注不够,法律规范和监督不力,人们往往对此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对此提出疑议,至于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就更不用提了。这种因立法空白导致的社会实际操作上对生命处置的放任不利于对人们生命的保护。因此,在我国制定一部有关安乐死的法律,完善对生命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生命保护的力度,不但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安乐死在中国合法化的可能性

安乐死问题研究尽管在我国起步较晚,是在80年代中期因一起医疗纠纷案件引发的。但随着社会对其越来越关注,国内理论界对安乐死的研究也在一步步深入。这有利于人们真正认识安乐死的社会价值,并推动安乐死立法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笔者认为,目钱我国要将安乐死合法化,理论上要先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必须论证安乐死非罪化;第二是须证明安乐死合理化,即符合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与人道主义原则。这两个问题奠定了安乐死立法的道德基础。

1、安乐死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安乐死非罪化是安乐死合法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先解决它,才能帮助司法机关正确断案,不被形式上的假象所蒙蔽,以避免公民(主要是医生)因对病人实施人道的安乐死而被错误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有利于实现对公民人权的保护。

首先,我国现行刑法将罪刑法定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受罚”。我国现行刑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实施安乐死的行为或类似行为是犯罪,因此将其作为犯罪处理缺乏法律依据。

其次,根据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本质的规定,任何一种犯罪都必须具备三个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性。这三个特征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

这种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因此有人不同意让绝症患者选择死亡方式,不同意他们借助安乐死寻求解脱。这种观念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合理吗?不!因为现代人的道德观念认为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一个人不但有生的权利,也应当有死的权利。人们渴望“优生”,也需要“优死”。当一个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病人在病痛难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时,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为其缓解痛苦。我们必须从病人利益出发,不应该为所谓的“社会公益和医学进步”而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发现救命良方,从而忽视病人万分痛苦的客观现实。当一个理智的绝症患者为了不再忍受病痛折磨,选择了以安静方式离开人世,从而保持其人格尊严时,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反对这样做呢?毕竟,这种做法比那种靠人工方式维持生命从而延长病人痛苦的历程更符合现代的道德规范和人道主义啊。其次,受传统封建道德思想束缚,许多病人的子女迫于社会压力,在眼看着自己父母倍受病痛折磨时也不支持父母实施安乐死。因为怕被社会视为“大逆不道”或“不肖子孙”。他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毫无效果的救治,在给自己带来巨大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在浪费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这种做法符合现代伦理道德吗?显然不!现代的道德观念认为生与死的社会价值也是道德评价的标准之一。具有社会价值的死亡是符合道德,反之则否。将有限的资源耗费在不能治好的人身上,从而使其他更多的能够被挽救的人失去治疗的机会,这不但违背了公正原则,也不符合社会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当支持安乐死,从而一方面可以减轻病人家属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宝贵的医疗资源尽可能合理地使用到有价值的地方,这种做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最后,传统的医德认为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对垂危病人要想方设法抢救,这样医生才尽到职责。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常常是忽视了患者本身的需要,忽视了患者倍受病痛折磨的现实,这真是合乎医德吗?笔者不以为然。笔者认为医生“救死扶伤”时不但要保护病人的生命,同时也要重视减轻病人的痛苦。“救死”的概念是指尽可能挽救可以挽救的生命,而非指挽救死亡。对那些倍受痛苦折磨而在现阶段又拿不出有效救治手段加以解决的绝症病人,要顾及其根本利益及当前利益。道德的做法是在病人同意的前提下解除病人的痛苦,而不是采取徒劳无功的办法去增加病人的痛苦。传统的医德只讲义务,而现代医德则更注重价值,注重尊重病人的尊严和权利。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建立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当我们以逐步形成的新的道德规范去审视安乐死问题时,不难发现,安乐死并不违背社会主义的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因此安乐死合法化有其自身的道德基础,也能够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普通接受。

三、安乐死在中国立法的几项建议

(一)进行安乐死的宣传教育

实施安乐死因为涉及人命,必须慎重行事免出偏差。在我国现阶段,应该在立法前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从而为立法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宣传的内容包括:

1、安乐死本质的宣传

安乐死不是对生命的处置,并不解决生死问题,它实质是对生命终结的处置行为,是对死亡方式进行优化的行为。它是死亡过程的文明化。

2、安乐死目的的宣传

是人民的意志,对安乐死立法,才能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更多的让人民参与到立法中来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徐景和认为,《宪法》规定公民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有特定含义的。公民个人有权选择生存的方式,在特定条件下也有权选择死亡的方式。“安乐死”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在不违背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对生命的特殊处分方式,这种处分是有严格的条件与程序的。现在欧洲一些国家所实行的“安乐死”立法都是在传统道德与现代法律之间所作的选择。因此,认为“安乐死”有背宪法,缺乏基本的构成要件。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博士宋功德提出,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但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看,做到这点有点不现实。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就说明了这一点。也有专家认为:宪法这一条款,仅仅体现了国家有帮助公民延续生命的责任,但这一点既不意味着国家可以强制公民延续自己的生命,也不意味着国家不能帮助公民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安乐死在法律上非犯罪性

1、安乐死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本质特征在于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我国刑法否定犯罪的社会政治评价,而安乐死只是改变了患者继续遭受因患病产生的无法忍受而又无谓的痛苦的命运,人为地将濒危的病人无法挽回的,由疾病导致的必死的结局,稍稍提前一点,而并未改变患者将死的命运。因而是一种仁慈的行为,是对患者选择死亡方式和时间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对病人本身来说,有利无害;对病人家属来说,能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中解脱出来;对医生来说,可以将有限的精力放在更有生命意义和生存可能的病人身上;对社会来说,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药物消耗,将其用于急需的地方,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安乐死不具备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这是安乐死区别于故意杀人行为的最本质的特征。

2、安乐死不具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的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犯罪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首先,我国刑法并未对安乐死作出明确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因而安乐死不具备刑事违法性。而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它表明了国家对于具备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的应有立场和态度。既然安乐死没有刑事违法性,也当然谈不上应受刑罚惩罚性。而且我国刑罚适用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从特殊预防的角度讲,适用刑罚的目的在于教育改造罪犯,从一般预防角度来讲,适用刑罚的意义在于教育他人,防止类似主观恶性的滋生乃至犯罪,因此,要适用刑罚,必须有需要改造的主观恶性。而医护人员实施安乐死,是基于痛苦难忍的患者的同情,怜悯,主观上并无害人及危害社会的恶性,不具有预防性的威慑力。[3]相反,如果对施予安乐死的医护人员定罪量刑,事实上也就是对于医护人员这种对于患者的同情与怜悯进行惩罚,这是与道义背道而驰的,它所导致的结果只会是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疾苦不予理会,只是为了延续患者充斥着疼痛的

看到和感受到的也只是这种无尽的痛苦与煎熬,也是“欲罢而不能”,而我们早期唯物主义者培根曾说过:“医生的职责是不但要治愈病人,而且还要减轻他的痛苦和悲伤,这样做,不但会有利于他健康的恢复,而且也可能当他需要时使他安逸地死去。”而安乐死正是帮助解除病患痛苦的最佳方法,也是医生职责的所在之处,不对安乐死予以肯定和认可,这对于患者和家属是多大的一种残忍。

患者在忍受自身痛苦的同时,还要花费昂贵的医疗费用,对于患者家属来说,在承受精神痛苦的同时,将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家属对家庭成员有照料的义务,但是为了一个无意义的生命去消耗有意义的生命,是过分的要求,对于上述种类的病人(指脑死或不可逆昏迷或死亡不可避免的病人)家属已承受极大的感情和经济压力,他们处于十分为难的处境。安乐死或把他们从这种压力和为难境下解脱出来。”[7]

3、安乐死对于社会的价值

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今天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正一天天减少,而维持人类社会的可待续发展,因此,将有限的资源利用到有挽救价值的病人身上才合适且合理,对本应适用安乐死的病人却不惜一切代价去赌资源,这首先就违背了社会发展必须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的原则。何所谓资源的有效性,不是我们所能看到的起到了暂时的效用。有限的资源在绝症患者身上的效用也只是延续一段并不长久的却充斥着痛苦的生命。然而,在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缺医少药,常常有人因病得不到良好的治疗而死亡或者造成残疾,这些有限的资源,对于这样地区的人们意义又是多么重大。因而,从社会效益角度而言,将大量的医学资源用来勉强延长一个生命意义丧失,不可避免要死亡的患者的生命,是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因此,无论是从刑法本身出发,还是从我们社会的仁义道德出发,从情理出发,安乐死本身都在不违法的同时又能对病人本身以及其家属,以及社会资源配置各方面都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必要性。

四、结语

有学者认为我国将安乐死合法化还不具备基础和条件,认为“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与福利保健体系不健全”“医疗科技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限,死亡标准和安乐死判断难以确定”“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束缚,民众观念需要转变”[8]等一系列的问题,然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都是通过实践本身,只有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再配以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介于我国医疗科技的发展也为安乐死准备了一定的条件和基础,我们应尽快将其安乐死合法化,笔者认为可以将安乐死放置在排除犯罪事由的被害人承诺部分,再完善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使其进一步完善化。

安乐死是个久盛不衰的问题,它只所以不衰是因为久久不将其合法化,而致使争论双方经久不息的辩驳。然而,理论上再长久的争论也只是停留于理论层面,而我们立法者则应该密切审视一下,希望尽快给予安乐死一个定论,让安乐死在法律上能够真正的安乐!

下载暑期高中生是否应该外出打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暑期高中生是否应该外出打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课是否应该点名

    上课是否应该点名?如不点名如何提高出勤率?如今一些高校,把学生课堂出勤率和老师的教学考核相挂钩。学校教务处一般都有这样的指导性意见:而这一指导性意见到了掌握学生考试成绩......

    由于大批农民工外出打工

    用爱心带孩子走出迷茫 人一生最快乐的时光在童年。孩子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自由自在地成长,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快乐健康地成长。然而,对大多数父母在外打工的农村孩子来说,这似......

    外出打工伤感文案[精选合集]

    外出打工伤感文案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案吧,文案在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种宣传形式。究竟什么样的文案才是特别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外出打工伤......

    外出打工协议(大全5篇)

    学生离校打工安全协议书 甲方:东营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学生身份证号码:(以下简称乙方)外出工作地点及联系方式: 按照学校安全管理精神及规定,根据社会现......

    高中生打工社会实践报告

    免费 高中生打工社会实践报告 这次的暑假期间我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体验了打暑假工的生活。我选择的打工地点是市区镇村的电子厂。 这次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

    高中生打工社会实践报告

    我在一个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货,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

    高中生暑假打工落

    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许多中学生家长无力支付昂贵的学费,于是便出现了中学生假期外出打工赚钱的潮流。 中学生打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屡见不鲜的,但出现在中国却引......

    暑期打工感受[精选]

    打工切身感受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