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资源与开发总结
旅游资源的概念(名词解释)
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旅游资源是环境中的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 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 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旅游资源的形成(简答)1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相互作用,长期演化而构成的有规律的典型的综合体,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受地球圈层、地质构造、水文侵蚀、气象气候、生物等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2.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吸引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不仅受历史遗存、文化地域差异、宗教、市场需求、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旅游资源的特征(简答)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区域独特性、不可移置性、群体组合性 ; 2 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代性; 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 4 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观赏性、启迪性。旅游资源的分类(简答)旅游资源分类原则
(1)异同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3)可操作原则 国标方案
1.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划分。(转表3)2.分类对象
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3.分类结构: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一、地质过程景观
1.断裂构造景观 2.褶皱构造景观 3.地层剖面景观 4.构造体系景观 5.化石景观 6.岩石景观 7.观赏矿物
二、山地峡谷
1、山地景观: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的多种山岭的统称。(且具有明显山顶、山坡和山麓的隆起高地)山地一般由山顶、山坡和山麓三个部
分组成,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以上。
1)、花岗岩山地:岩性坚硬,组成颗粒粗,抗蚀力强,节力发育,层状剥离作用明显,产状较陡,球状风化显著
2)丹霞地貌形态上以顶平、身陡、麓缓、山形奇特、赤壁丹崖为其显著特征。3)、火山熔岩地貌:
2、峡谷景观/谷地型旅游地:存在于山地或高原地形中,横剖面多呈V形,由地壳运动、河流或冰川下切作用形成。
其气势磅礴,具有“险、雄、幽、隐”等美学特征。
三、蚀余地貌岩溶地貌主要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下形成的地上和地下的各种地貌形态,也称为喀斯特地貌
2、黄土地貌景观3.土林地貌
4.雅丹地貌主要指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后,形成与盛行风向或流水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或水蚀土墩、凹地(沟槽)等地貌组合。
5.冰蚀地貌
四、自然灾变
1.地震遗迹景观:地震遗迹景观主要指由破坏性的地震作用,以突然爆发的形式造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自然灾害遗迹景观,此外还有人造的纪念性的地震标志物。
2、火山遗迹景观:火山喷发,大量的固体物质随气体喷到空中,再落到地面堆成锥形火山体,称为火山。3.其他自然灾害景观:其它的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地裂等也形成许多重要的自然灾害遗迹景观。
五、沙石地貌景观
1.沙漠景观:沙漠是指整个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的荒漠,在其范围内风沙流在一定条件下堆积成各种沙堆、沙丘和沙垄。
2.戈壁景观: 戈壁是荒漠的一个类型。称呼来自蒙古语,指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地区。戈壁依据地表组成物质可划分为岩漠、砾漠两类。
六、岛礁景观
1.岛屿: 主要指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四面环水、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不足1平方公里,称“屿”,大的达几百万平方公里,称为“岛”,习惯合称岛屿。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2.礁石: 礁石,是指高出于海蚀平台的海蚀残留体,面积小于岛屿。
七: 洞穴景观
岩石洞和岩穴统称洞穴。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
洞穴景观就是指洞穴的自然景象,如洞腔、洞水、化学沉积物、物理沉积物、洞穴生物、洞穴气象等。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类型
生物旅游资源:主要是指由动、植物及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生物旅游资源特点:生命性 丰富性 观赏性 季节性
再生性
脆弱性 特色性 冶情性 水体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江河:1)、自然风景优美的河流2)、人文历史悠久的河流
(二)湖泊
1、按照湖泊的湖水矿化度分类 淡水湖的矿化度小于 1 克/升 咸水湖矿化度为1~35克/升 矿化度大于 35克/升的为盐湖
(1)构造湖(2)火口湖。(3)堰塞湖。(4)岩溶湖(5)冰川湖(6)河迹湖(7)海迹湖(8)风蚀湖(9)人工湖
(三)瀑布:(1)山岳瀑布(2)河流瀑布
(四)泉:(1)冷泉(2)矿泉(3)观赏泉
(五)海岸带旅游资源: 1.海洋旅游资源 2.海底景观旅游资源3.潮涌旅游资源
(六)冰雪景观
气象气候与旅游的关系
1、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
2、影响区域景观形成
各地气象、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旅游景观。
气象、气候的地域差异影响各地的建筑、民族服饰等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
特殊的气候条件,可开展独特的旅游活动。
3、影响旅游流的时、空分布
在空间上,从全球范围看,亚热带和温带适宜于多数人的一般旅游;
在时间上,春秋季宜于旅游,往往形成旺季。
4、影响游客观赏效果和舒适度 气象气候天象旅游资源的类型
1、云雾景 具有观赏价值,主要指名山云海,包括一些奇特的云雾景致。
2、雨景 往往指的是小强度降水所形成的景致。其观赏性主要还体现在它与地貌、植被等其他景观要素的相互配合上。
3、冰雪景 在北方严寒季节,江、湖水面,堆雪表层,终日结冰不化,构成北方“冰天雪地”的特色景观。
4、雾凇、雨凇景 雾淞又名”树挂”,是一种聚集在地面物体表面,呈针状、颗粒状的乳白色凝结物。
5、日出与晚霞观赏日出成为许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观。夕阳西下也有难以道尽的妙处。
6、月景
7、蜃景与宝光
历史遗迹和遗址的区别(判断)
遗迹。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活动范围内遗留下来的连续分布的不可移动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旅游资源保护对策(简答)
一、尽量减缓旅游资源的自然风化速度
二、杜绝人为的破坏现象
1、健全和成立管理机构
2、加强旅游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3、健全旅游资源法制管理体系(文物保护:50-100米半径)
4、开展旅游资源保护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三、对已破坏的旅游资源进行修复或重修
1、整修复原
2、仿古重建
四、建立有效预警应急机制
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案例分析)
一)我国6处世界遗产黄牌警告的原因:武当山——是由于意外失火事故对武当山古建筑群遇真宫造成了一定损害。
布达拉宫——涉及到环境景观和缓冲区的问题
三江并流——怒江上将建13座大型水电站,其中1座正在保护区内,另外12座虽不在保护区内,也距离不远。
苏州古典园林——在拙政园周边建造一座新的博物馆。明清故宫——缓冲区划分还很不明确。张家界——旅游设施泛滥。
问题:结合该案例的教训,谈谈中国的遗产如何来永远远离“黄牌”。1.运用科学的规划,处理“遗产保护”与“设施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1)、理论:《世界遗产公约》中的第四条、第五条。2)、旅游开发与规划要遵循的原则:
一是保护性的控制作用,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脆弱性进行有效的保护,在绝对保护区内,不能建任何建筑,破坏任何地形、地貌。
二是保护和利用的协调性,对于开发的地方和开发的内容都要符合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处理好长远和眼前的管理利用,通过规划使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地发展。2.要放弃狭隘的地方利益,从遗产的长久着眼
遗产的定位:保护性、公益性资源。
遗产的功能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多方面的,包括科学研究、教育、科普、启智等功能。管理职责:看护、维护。
旅游环境容量(应用题)
武夷山风景区从九曲码头到一曲码头长8000米,平均每天开放时间为8小时,每筏游览一趟需2小时,每筏合理占有游线长度为50米,每筏乘坐6人,溪面上只能同时开一条船,每日九曲溪空间容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公式)
L=8000(米)8÷2=4(次)S=6(人)J=50(米)
V=L/J·S·n=8000÷50*6*4=3840 佳林漓江,从桂林至阳朔的游程为70公里,前后两条船的距离以500米汁,每条船载客以60人计,江面同时只能开1条船,整个游程能接待多少游客? L=70×looo=70000(术)J=500(米)S=60(人)V=70000/500×60×1=8400 V=L/J·S·n v=江河游览旅程能接待的游客量; L=江河整个水面游程;
J=前后下水的两条游船之间间隔的距离; s=每条游船载客纳数量; n=每批可以同时开航的船数
桂林市的芦笛岩,每天开放8小时,每10分钟进一批游客,每批游客25人,每天能接待多少游客? T=8×60=480(分钟)t=10(分钟)n=25(人)V=480/10x 25=1200(人)V=T/t·n v=园林、岩洞每天能接待游客总数 T=园林、岩洞每天开放时间;
t=前后两批游客进入园林、岩洞的间隔时间;
n=前后两批游客的人数(此项取决于每个游览空间的大小,一般的园林要求每个游客要拥有14m’的因地面积)。
旅游资源概查,详查(名词解释,区别是解答)旅游资源详查: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全面详细的情况,按照全部既定调查程序等进行的旅游资源调查。
旅游资源概查:对旅游资源进行一般性面上的调查,简化工作程序,资料收集限定在与相关项目有关范围的调查
区别:
层次分析法(名词解释)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在比原问题简单得多的层次上逐步分析,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
综合(定性)评价方法:(判断)
1.“三三六” 评价法(46)
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客量条件、施工难易条件、投资能力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2.“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3.旅游资源/产品与市场适宜性评价法:1.资源——产品关系(R—P关系)模式
2.资源/产品转化中的机会成本与兼容性
3.市场——产品的对应关系分析
一般性体验评价(名词解释)
是由体验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一个或一系列的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二)旅游资源价值综合(定性)评价(简答): 旅游资源价值评价内容:
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资源的特色——八度(古悠、珍稀、奇特、保存、审美、组合、规模、知名)、资源的功能、资源的品位
旅游资源的特色评价:要素,八度(古悠、珍稀、奇特、保存、审美、组合、规模、知名)。美学特征、单
一要素突出、要素组合能代表区域特色。
旅游资源的规模评价:面积、种类、数量决定旅游资源的规模 旅游资源的结构评价:决定综合优势和级别
旅游资源开发(名词解释)
广义的旅游资源开发概念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简答)
1.旅游资源的评价与调查: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功能、空间分布、规模和数量等。
2.可行性分析:市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社会与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3.开发导向模式与定位:确定开发方向和开发定位策略。
4.开发规划与设计:确定开发内容,开发规模,空间布局,功能分区,艺术构图。5.经营实施:开发总体方案,方案实施。
旅游目的地形象(名词解释)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了解和体验所产生的印象的总和。
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内容(简答)1. 旅游地形象调查 2. 旅游地形象定位 3. 旅游地形象口号设计 4. 旅游地形象设计与塑造 5. 旅游地形象宣传与推广
旅游功能分区(名词解释)
是以规划区的主题和项目为依据,按功能对规划区因地制宜地作出空间地域划分的一项重要工作。
功能分区的结构模式:
1.链式模式:链式模式又可以称之为带状布局(图8.1),适应于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主要沿着交通线、河流景区分布的情况。
2.核式布局模式:核式布局主要有2种情况(图8.2):
(1)服务集聚区:以旅游服务中心为核心,各旅游吸引物分散在四周,在服务中心与吸引物综合体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各旅游吸引物比较分散的景区。
(2)资源集聚区: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各服务设施环绕在自然景观四周,设施与中心景观之间有交通连接。这种布局主要用于温泉、湖泊、滑雪场等景区。
3.双核式布局模式(双核式是当资源出现2处势力相当的集聚时,以服务设施、核心景区为两个中心,一般景点位于两者之间。)布局特点:将度假城镇作为旅游基地,在保护区边缘设立集中旅游服务功能区。
4.多核式布局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双核式布局模式上的进一步延伸,即当出现几个处于同等地位、但在地域范围和功能上不重合的资源时采取的布局。
5.渐进式布局模式: 渐进式布局和多核布局相同的地方是都有几个中心,不同的是组合式模式各个中心地带是平等的,而渐进式模式是从小规模、地位相对较次的功能区开始逐渐向更高层次功能区过渡的。6.圈层式布局模式: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景区内各个部分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分布,即在每一个大尺度景区内又可以一层层往下分,形成圈层结构,常见区域较大的旅游区
1)同心圆模式:布局特点:以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布局娱乐区和服务区形成圈层结构。
布局要求:自然保护区受到严格保护,限制甚至禁止游客入内;在娱乐区规划建设野营、划船、越野、观景点等服务设施;外层服务区建设餐饮、住宿、购物或高密度的娱乐设施。
2)五圈层模式:重点资源保护区、荒野低利用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服务社区。
旅游功能区的种类
游览区、旅游接待区、休养疗养区、野营区文化娱乐区、商业服务区、行政管理区、居住区、农林园艺区、加工区等。
旅游线路(名词解释)
是旅游部门凭借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针对目标市场,为方便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而设计,用交通线合理连接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旅游区和旅游点的线性连续空间。
旅游线路设计原则(简答)
(一)体现特色的原则:旅游线路设计是建立在区域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基础上,而不同的区域其旅游资源、旅游景观的分布、特征和景区结构是不同的。因此,旅游线路设计要充分体现特色,以此提高旅游吸引力。如桂林:
(二)以人为本强调线路产品的适应性与个性化结合的原则:
适应性:旅游线路作为产品其设计的关键应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追求最大旅游效益的需求意愿,设计出“经济、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线路,使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享受。
个性化:由于旅游者个体在选择旅游线路产品时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旅游线路时应充分考虑到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 三)体现时空优化原则:
在时间上:旅游线路设计时要根据其联结的景点特征、分布和确定的主题,合理安排最理想的季节,最佳时间以及具体活动日程安排,目的是为旅游者在线路上获取最好的区域旅游体验效果。
在空间上:应尽可能使整条线路有最便捷的走向,全程不走回头路,串起较多的旅游点,同时从区域整体出发,在不影响线路特色和不降低线路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旅游线路的主题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冷、热点组合,以拉动整个区域旅游发展
(四)美学原则:
旅游线路上旅游活动的安排应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正确运用美学原理,在旅游线路上的旅游点经过精心布局,使旅游者不断地处于兴奋状态,激发旅游者的兴趣,满足旅游者的审美要求,以达到感受最大化的旅游效果。
第二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
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个体或组合体固有特性和满足需求的程度。
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上的一种管理办法,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空间条件和历史时期,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即资源环境的总体及其个要素,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及其身心健康以及旅游开发经营活动的适宜程度。
旅游资源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经济、规划、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资源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民经济中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各部门、社会集团、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资源环境问题方面的相互关系,以使旅游发展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保护旅游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总和。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由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下而形成的各种地质地貌景观形态,是整个地理环境中具有原生性和基础性等特点并以其原始天然、姿态万千而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旅游资源中构景的基本要素,是大自然灵气的基础。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并产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水体及水文现象,都可视为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它与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如地质、水文、地貌、气候等共同组成了自然旅游资源总体系。所有生物景观中具有旅游利用价值、能够被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部分,称为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气象和气候都是大气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气象是大气短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而气象是长期气象(天气现象)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平均状况及极端变化。我们统称为气候现象,并将进入人们旅游活动领域后的气象和气候景观资源统称为气候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指因历史遗址遗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观赏游憩价值而形成旅游吸引力,进而产生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旅游吸引物。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的古建筑以及现代标志性建筑、艺术性建筑都属于建筑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社会功能以及历史文化意义的为了一定目的而设置的基础性建筑或建筑群构成的场所场馆等建筑设施都属于设施旅游资源。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指由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静态的物质文化资源和动态的行为文化资源。
地方特色商品类旅游资源:包括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与制品、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日用工业品等其他农业手工产品或者克服了地域自然条件限制的现代标准化工业产品,可以作为地方旅游商品开发。
简答:
标准化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
2.有利于旅游资源管理组织,包括企业、社区、政府对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的规范化,增强可操作性,减少盲目性,增强保护性,减少破坏性
3.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相关方、旅游资源利用方面的利益相关方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下形成协调
4.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方面的区域性,甚至国际性交流。
旅游资源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第一,旅游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在所有相关方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第二,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同样存在“成本效益”问题,需要考虑在“成本费用”最低的基础上使效益最大化。
第三,旅游资源管理不仅要满足旅游者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要求。
旅游资源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体现“综合效益、保护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教育、持续改进”等理念,具有“三全二多一体”之特点。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评价意义
为区域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旅游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政策和措施、引导与控制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和旅游行为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功能特征——吸引力,指旅游资源能不同方面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休闲需要。
控件特征——广泛性,不同的地理圈层、地理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性,它们的形成和存在又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固定性,旅游资源一般来说是旅游者不可带走的。时间特征——节律性,景物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动态性,旅游资源是一个开发的系统和动态的概念。
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难以用数字计量;利用的永续性,大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旅游者消耗掉的。
文化特征——美学性,旅游资源具有自然美、人文旅游资源有社会美、科技没和艺术美;知识性,旅游资源具有知识内涵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天然性(形成)都是大自然作用的结果,受到大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生态型(状态)自然界各个组成要素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地带性(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植物、动物、水体深受气候影响 变化性(时间)呈现季节性、周期性的变化
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为性(形成)是人类在不同时代文化创造的产物
民族性、地域性(分布)人类文化的创造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制约和民族性格的性格 时代性(时间)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
精神性(内涵)尽管人们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美”的意蕴,但缺乏精神内容,包括思想和艺术内容。
阶级性、阶层性(层次)由于人类社会存在分等级、阶级、阶层的现象,那么人文文化也就
打上了这种烙印。
旅游资源的分类(概念):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
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别)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型)之间中则存在着一定差异。
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加深对旅游资源成因、属性、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等方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将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
化、系统化、信息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和开发管理提供方便。
可见,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补充,加深对旅游资源整体和区域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掌握旅游资源的成因、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与开发管理服务。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划分出的同一级别、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共同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对应性原则,次一级旅游资源必须完全对应上一级旅游资源的类型
容。
递次性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不同
级别、不同层次的亚系统。
标准分别与统一原则
简明实用原则,旅游资源分级分类要简明实用,具有实践的可操作
性。
旅游资源的分了标准:成因,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
属性,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
功能,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要的作用
时间,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分为不同类型
其他,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
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与方法:1.确定分类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是普通的一般性旅游资源分类,还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专门行旅游资源分类,并参照一般分类原则和标准,结合实际确定相应的分类原则和标准。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分别归
入不同的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简要说明。内容包括该项旅
游资源分类的目的与要求、原则和标准以及分类结果等;
5.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成果,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建立旅游资
源信息系统,便于补充调整和实际应用。
依据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
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代建筑、城镇风貌、园林建筑)、参与体验型旅游资源(冲浪、漂流、赛马、渔猎、龙舟竞渡、游泳、制作、品味、访问、节庆活动、集市贸易)、商品购物型旅游资源(土特产、工艺品、艺术品、文物商品、仿制品)、保健疗养型旅游资源(疗养院度假村、温泉浴、沙浴、森林浴、练功房)、文化教育型旅游资源(各类博物展览、科学技术活动、文化教育设施)、情感寄托型旅游资源(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类纪念地)
依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及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旅游资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旅游资源(市县政府公布的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具有包括哪些方面?我国分别出台了哪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标准化,二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标准化。前者首先要建立旅游资源类型和等级的标准体系,形成旅游资源质量保护的技术指标,属于技术事项的标准化;后者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上建立旅游资源经营过程的标准体系,形成以“质量循环”为特征的旅游产品过程管理模式,体现了工作和管理的标准化。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与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相关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各类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标准,如《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综合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准,如《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世界自然遗产评定标准》、《国家地质公园评定标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及其他规范,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级》、《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旅游环境管理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
本质上,旅游资源环境管理就是对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
1.从旅游资源环境的系统因素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旅游资源环境系统及其各个要素质量的管理,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人文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生物质量、空气质量、气候质量、声响质量与设施设备质量,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质量等。
2.从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角度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保护管理和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建设管理。
旅游资源有效管理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1.明确旅游资源权属,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使资源配置有效,其基本条件在于将生产者置于市场机制约束之下,且市场约束力越大,资源配置越有效。要达到这一条件,就必须明确生产者的产权,即明确生产者对资源、财产的权、责、利。2.分担旅游资源责任,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经营者以及政府的义务与责任。3.分享旅游资源利益,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发扬企业伦理,形成社会导向型战略,与员工、社区居民、政府分享企业利润,并且经常通过公益性活动或赞助性活动回报社会,树立公众形象,形成“人和”局面,以便共同维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质量。
第三篇: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东北师范大学
毕
业
论
文
课题名称
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学生姓名:柳 瑶
联系方式:***
准考证号:011208203343
专
业:旅游管理
2011年8月16日
摘要:
文章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产生的众多环境问题的具体剖析,深刻地阐明两者间的关系及实质,并从现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着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我国的旅游环境资源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和世纪性的论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旅游与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也是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国际社会对此予以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目录:
一、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
1.1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关系 ···················4
1.2
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4 1.3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5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2.1
中国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5 2.2
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三、关于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3.1
对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9 3.2
对旅游资源环境进行保护的建议 ······················10
四、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的问题和进行保护的对策的建议 4.1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要持慎重考虑 ··················12 4.2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要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12 4.3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 ······················································13 参考文献················································ 14
正
文: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集中体现,也是旅游与环境关系的必要前提。开发和保护关系贯穿在旅游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显出其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1.1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关系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旅游发展都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离不开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循环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因此,环境保护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环境保护的发展。1.2
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一是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现代的旅游景点景观,己经不是以完全原始的形态使消费者无偿地直接享用了,它要经过旅游企业一定程序
开发与建设,将众多的潜在资源变成经济资源,或是将众多的经济资
源现代城市化,从而使自然资源变成商品,或是使已经商品化的天然 资源更易于交易,再通过商品的形式以经营的方式与消费者相交换。这种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所进行的掠夺式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1.3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种破坏。因管理不善,资源地游客涌入量往往超过其承载力,从而给资源本身造成致命的损坏。,在三合镇,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很有可能进行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因此,相关部门要对此引起充分的重视。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但是事实上在世界的不少地方,由于人们对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中作用的片面理解出现了不少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有些地方甚至以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发掘各种旅游资源,过度性地开发和消耗性利用所形成的弊端,带来了生态环境失衡或历史文化遗产的毁灭。2.1 中国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水体的破坏
水污染是旅游对自然资源较为严重的一种污染。它主要由干旅游 经营者在大量的工程兴建中、在日常经营工作中所产生并排出的含化
学物质的废水,旅游者在参与旅游项目如乘船、划船、漂流时不经意间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部分游人的不文明行为如往水里乱扔废弃物、随意排泄以及毁林开荒所造成的水流失等。这些污染使原本清澈的河(湖、海)水浮上一层厚厚的水藻和油污,水生物无法生存,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土地破坏
造成土地污染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量植被遭到破坏,旅游企业在开发资源时对原始森林进行肆意砍伐,工程修建时所需的建筑材料又往往是就地取材,加之部分游人对树木乱攀乱折等,都导致植被破坏,水土大量流失,加之一些企业任意把产生的废物排到企业外的区域,而不是按照规定集中处理,致使土壤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越来越少,盐碱地、土壤呈酸性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此外,由干大量游入随身携带着各种塑料制的食品袋、用品袋,或是就餐时的一次性餐具,喝水的瓶子等。用完之后就随地乱扔,这些极难分解的白色垃圾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对土壤的覆盖率极高,使原本贫瘠的大地又一次遭到人为的破坏。(3)大气与噪音的污染
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游者从居住地转到风景区的载 体,于是,各种车辆纷至沓来,呼啸而过,汽车尾气在空气中四处弥
漫,这种废气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对人体也极为有害。此外,噪声的
污染也不容忽视,导游手持扩音器召集游客的声音,不文明游客的高声喧哗,以及旅游风景区内摊床商贩的大喊大叫等。现在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链条中,文娱活动已被安排为固定节目,于是,康乐中心保龄球的滚动声,夜总会声嘶力竭的纵吼声,迪吧里重金属乐器热烈激昂的敲打声,这些分贝极高的项目成为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4)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严重
人类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内源件”破坏,即旅游资源遭到旅游活动本身(如旅游者、旅游建设等)的破坏,主要表现形式为: ①游人在景区的超负荷活动造成对旅游资源的损害或破坏。②少数游客对旅游资源的蓄意破坏。③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建设”。其次是“外源性”破坏,即旅游资源被周边区域的经济活动所污染和破坏。主要表现为: ①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造成旅游资源的毁坏。某些人为了牟取暴利,滥捕滥伐,致使许多景观植物和动物濒临灭绝。②文化艺术生产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
③工业生产活动对旅游资源的污染及破坏。旅游区外围兴建的小化工厂、化肥厂、农药厂等所产生的废弃物污染和破坏了旅游资源。
(5)文化的破坏
由于人文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文化性,开发会带来外来文化的冲击 也可能是对旅游资源的毁灭性打击。尽管旅游者与资源所在地的交流和影响以及两种文化的作用是相互的、双向的,但事实上,外来文化、外来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冲击和影响远大于他们所收到的资源地的影响。
2.2 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旅游环境有效保护的制约因素可作如下几方面的归纳:(1)旅游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健全
国家有关部门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旅游业尚没有自己专门的旅游环境保护法,我国政府1985年才将旅游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一项事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在我国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关于环境保护虽然在立法上作了许多工作,但在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方面却缺乏健全管理。(2)重产值、轻环境
虽然中央反复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但对基层企业领导者和经营决 策部门来说,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个两难选择。在许多地区的
旅游开发和发展中,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3)环保经费紧张
各级财政拨给的保环专项经费和业务费用相当有限,加之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许多该收的环保费没有按规定如数加以征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帐太多,导致许多环保治理项目没有资金保证,环保工作无法实施,形成恶性循环。(4)旅游开发、发展过程中生态意识不强
我国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区座落在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他们仍处在半封闭、半开放的发展状态中,过着原始的伐薪取暖、辟地种田的生活方式,因此,当其居住地被开发成旅游点时,居民们或破坏生态或猎杀动物以供纪念品交易,并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旅游经济收入。居民低弱的生态意识也反过来影响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旅游区内随地乱扔纸屑、果皮、对文物乱涂写等不文明行为很是普遍。
(5)旅游区客容量超负荷问题远未从理论上和管理上得到解决。尤其是知名度较高的景点和景区,旅游旺季时,长期“人满为患”。
三、关于旅游环境的开发与保护的建议和思考 3.1 对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首先,实行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科技兴旅”战略,包括实施科技手段,使盲目的、掠夺式的粗放型开发为集约化的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开发过程中对资源造成的破坏。
其次,保持并增加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资 源开发和保护是以资源的文化内涵为中心的。文化内涵是科学处理资源开发和保护之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依据。保持并尽可能地增加资源的文化含量也将成为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新的价值取向,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
再次,培养熟悉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旅游专门人才的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强化环保意识,真正做到政府引导、百姓配合,使旅游环境更好地同经济效益联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3.2 对旅游资源环境进行保护的建议 旅游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旅游发展得以永续的前提和保证。保护和恢复我国旅游环境的良好状态,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要通过综合治理。(1)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
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强景区管理。景区管理经验表明,强化跨部门、跨行业、跨
地区协调管理力度,是实现景区管理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景区宏观管理和跨部门综合协调的法律依据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出多门,互不衔接,导致执法混乱、随意、甚至冲突,是目前大多数景区管理面临的问题。(3)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程序要求。国家必须明确规定旅游资源开发的申请、审批的实质条件和程序条件,有关机构、组织、书会团体成立的申请、审批的实质和程序条件;规定为保证旅游资源法律法规的实施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所采取的制裁性措施和被制裁者在申诉、起诉等方面的程序性措施;国家立法规定有关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机构、基金会、社会团体等,并具体规定这些机构或团体的性质和作用,权利义务和责任等
(4)环境权的引入和健全法律法规体制。旅游环境保护在发达国家,人们逐渐意识到人人应生而具有享受清洁健康和充裕的环境的权利。(5)增加环保经费和加强科学研究
环境保护是全民族的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 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
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
环境保护的投资。
(6)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遍提高,旅游者本人将成为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角色。由旅游者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等生态旅游形式是当今公认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旅游与环保矛盾不能共存的理想的旅游形式,是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四、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的问题和进行保护的对策建议 4.1 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要持慎重态度
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最需要加以注意的是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问题。自然保护区所含盖的地域是世界上存留的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珍稀和濒危的生物物种和罕见的自然遗迹存留地。这些地区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物种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关键性区域。所以,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在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方面都采取相当谨慎的态度。
据1999年科学时报报道,全国目前有22%的保护区因开展旅 游而遭到破坏,11%的保护区出现了环境和资源的退化。呼吁要慎重的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
4.2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要建立在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
与其他旅游开发方式相比,生态旅游开发对现代科学技术具有更大依
赖性。生态旅游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和旅游系统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以及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的基础上。
4.3 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
在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要比其他旅游区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自然保护区不受破坏,国家已经颁布了许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全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所有的保护区在开展旅游时都必须按照规定来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宏观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参考文献:
1、刘汉洪、彭旺元:《南岳衡山“旅游公害”及其防治对策》,《旅游学刊》,1991.6(1);
2、刘振礼:《旅游环境的概念及其他》,《旅游学刊》1989;
3、刘继韩:《对承德避暑山庄旅游环境保护的意见》,《旅游学刊》,1994;
4、罗斯?道林(Ross.K.Dow Ling):《从环境适应性来探讨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学刊》,1993;
5、傅文伟:《发展旅游与环境管理》,《旅游科学》,1992;
6、谢彦君:《永续旅游;新观念、新课题、新挑战》,《旅游学刊》,1994;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篇: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14: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
台山市是著名的侨乡,依山临海,风景秀美,拥有海岛、温泉、生态、侨乡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丰富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为台山市打造旅游强市,实施旅游旺市战略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台山市旅游业发展迅速,统计显示,去年,该市全市年接待游客达230多万人次。
然而,在台山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旅游资源保护问题。台山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资源保护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一些很好的旅游环境和资源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有的旅游区资源很好,但由于规划水平低,让人有糟蹋资源之感,如赤溪半岛铜鼓环岛公路旁乱搭乱建食肆大排档,大煞风景,引起游客尤其是摄影爱好者的强烈不满;三合镇嘉怡酒店规模小,以不规范渠道获取温泉资源,如放纵这种行为很容易重蹈从化温泉资源枯竭的覆辙;梅家大院一些建筑随意翻新,与原来建筑风貌格格不入;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布局混乱,建筑风格一般化,与自然环境很不相称;浪琴湾粗放经营,缺乏管理,脏乱差现象严重;飞沙滩、王府洲海浴场沙质日渐恶化,亟待采取保护措施。这些现象和行为,将严重影响着台山市旅游开发的水平档次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针对这种情况,台山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在最近召开的政协台山市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对台山市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旅游资源保护社会共识;二是编制《台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使旅游发展、旅游开发有规可依;三是制定《台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条例》,确保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协调统一;四是明确旅游资源保护的职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共同保护。(本报记者 严建广)
小组讨论报告:
一、关于选题
本小组选取旅游资源作为讨论对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旅游资源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别,它不像土地、森林等资源那么具体,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可以认为是一种共享资源,同时也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具有历史价值)等资源的综合体,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因此本小组认为,旅游资源更具有讨论意义。
二、关于本案例
从案例介绍可以看出台山市可以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给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但由于保护的不力,很多旅游资源遭到了令人痛心的破坏,案例中具体地举了几个破坏旅游资源的现象,归纳起来,这些破坏主要是由于规划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环保意识差等原因造成的,从而导致了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这种矛盾是一种典型的矛盾,即旅游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本案例中突出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两者之间紧密联系,存在着辩证关系,对于这一复杂关系我们组要进行了重点探讨并给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三、案例分析
旅游业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难免造成旅游发展、游客活动和环境、资源之间的冲突等不利影响。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势必会对其造成破坏。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一般来说,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动一草一木是不可能的。开发就是要对资源地进行适度的建设,是以局部范围的破坏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破坏就没有开发,破坏和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比如案例中台山市相关部门由于资源保护意识薄弱,职责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一些很好的旅游环境和资源遭到令人痛心的破坏;有的旅游区资源很好,但由于规划水平低,让人有糟蹋资源之感。我们认为开发会对旅游资源造成如下几种破坏:
1、对某些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如开发中对林地的砍伐而规划成其他旅游设施,对整个旅游区的生物物种的破坏,对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些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休养生息,注重保护物种等措施予以挽回。
2、对某些非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如某些旅游区有着很多文物古迹,我们认为其是非可再生的。对其的开发可能造成破坏某些文物古迹如古城墙在开发时被破坏之后政府虽然承诺重修古城墙,但是其历史文物价值已经丢失。另外不少国家级风景区城市化、游乐场化、商业化、人工化现象严重。商业旅游开发占用大量土地,开发商大肆在旅游区周边扩张,景区的完整性和整体质量受到严重威胁;在旅游地随意设摊经商,将优美的风景商业化;自然景观中充满了人工气息,失却了自然的野趣。再如开发旅游保护区后,保护区内可能蕴藏的矿物资源可能无法被开发,增加了开发矿物资源的机会成本。
3、一些旅游景区由于资源的开发,游客的涌入量超过了承载力,给资源本身造成了致命的损坏, 如北京故宫很多地砖已被踏破磨平,造成了地面的下陷,增加了保护、修复工作的难度。同时游客的大量涌入,形成了巨大的污染源,破坏了资源环境。
而另一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本质核心也是为了对旅游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开发是保护的表现形式,保护是开发的前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资源保护实际上就是要使旅游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合理的开发,才能
招徕旅游者,才能发挥其功能,才能表现出现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旅游资源保护的过程中,要做到为保护而开发。如果旅游资源从未被开发,则产权不够明晰,可以认为是共享资源,容易产生“公地悲剧”,无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开发后,可是实现对资源的系统管理,并通过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有效保护资源,此外,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获得经济效益。
四、关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可以促进社会文明、科学文化的发展。旅游资源本身带有社会文明和科学文化的烙印,反映某一时代美好的东西,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因此,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助于艺术、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播、延续,有助于世界各地区国家间的艺术、文化思想、科学和社会风俗的交流,有助于保护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人文景观的历史性,使后代人与当代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并给人类以丰富的知识内容。
要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案例中台山市政府意识到了其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但内容不够详尽。本小组通过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与了解,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1、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体系。资源开发前必须对开发区域进行详尽的勘察和分析,针对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制定相应的开发计划,力争将对资源的破坏降低到最低。
2、注重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协调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自然状况的景观可以认为是能够被消耗尽且不能替代的资源。因此,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是旅游资源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当然,“保护”不仅仅是出于旅游目的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而是对整个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自然和人文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同时,要选准开发的领域和内容,分清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哪些资源不可以开发。
3、制定有关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正如案例中台山市政府所颁布的《台山市旅游资源保护条例》,就是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对于地域性的旅游资源,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更能够起到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因为对于地方性的旅游资源,地方政府更能够因地制宜具体分析,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规范。并且旅游资源对地方的GDP以及绿色GDP都会有一定的贡献,地方政府也愿意为了自己的政绩而依法办事。
4、对旅游资源实行分类管理,在管理上进行分工。实现旅游资源等可持续发展,可以根据景区内自然和人文资源状况,环境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需求的改变进行功能区划,可以将风景区规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旅游区,实施分类管理,以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使景区的多种价值得到保护,并可集中财力从有限的收入中保证重点保护区域的资金来源。
5、建立旅游区的动态评估体系,从全局出发,对旅游区进行长期的、动态资本的评估,涉及监测、控制、评价三个部分。时刻监测区域的天象、山体、水体、动植物、人文等景观,对于监测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提出相应的评价。通过监测、控制和评价,对景区的发展作出动态评估,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6、提高公众保护旅游环境的观念。由于公众是旅游资源的主要享受者,公众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对资源的保护力度。我们经常能在一些旅游景点看到很多的旅游者乱扔杂物,在树上、石头上乱涂乱刻,这些行为屡见不鲜,对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加强公众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的作用。
7、设立明确的奖励惩罚措施以及公众监督机制。公众并不是经过宣传教育就会自觉的不对旅游资源破坏,这需要一个机制来监督公众的行为。比如严厉惩罚那些恶意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鼓励那些积极有效的保护旅游资源的行为,并建立相关的公众监督机制,形成一种全民性的旅游资源保护体系。
五、总结
本小组之所以选择旅游资源作为最后本门课程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因为旅游资源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它的性质难以定义,包含内容广泛并且差异性也很大。重要性体现在它是第三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由于能力有限,只能对案例作一个浅显的分析,不能全面细致地进行深入分析,这也是比较遗憾的,希望石老师能够谅解。
第五篇:旅游资源与开发心得
《旅游资源与开发》心得
对于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对旅游资源不能说精通,但也是略知一二的。旅游资源与开发这门课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身研究能力缺乏,但是这门课也给我一些启发,或许在毕业论文时能够给我些许帮助。以下几个方面就是我对这门课的深刻体会。
1、授课老师的高水平使得课程变得更专业。
老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知识面广泛,有利于学生思维开阔。老师展示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对当今社会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老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通过视频等方式展示旅游资源有关的内容,丰富课堂知识,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内容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印象和理解。
2、课本知识内容广泛,对以后从事旅游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旅游资源与开发》这本书涉及到各种旅游资源,有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生物景观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等等,还有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和方法等。不仅仅让我们感受了祖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今后旅游资源开发奠定基础,可以说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又提供一条就业方向。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更好发现自身优缺点。
在学习这门课中,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对某个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其次还对湖州美食进行开发,同学们去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虽然成果不是很专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如何分析,如何分配任务,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如何吸取别人的优点等,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一次作业,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我认为自己的优点是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较好,不足就是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能抓住关键点等。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逐一突破自我,达到质的飞跃。
1、树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合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的意识,为中国旅游资源做出微薄贡献。
目前国土上的旅游资源千千万万,但是由于开发不当造成环境污染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所以学习这门课最大的实际用处就是学习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发旅游资源,使得在旅游资源不被破坏的基础上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能力要求,然而不从事旅游资源开发相关行业的同学也能在今后旅游过程中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旅游资源的人群中来,也为中国旅游业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以上是我对这门课的体会,一门课的影响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而是在以后的实际生活真正去做到,将自己的体会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这不仅仅是老师的希望,也是自己从中获得感触的最直接、最有意义的方式。
10012344
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