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年会有感

时间:2019-05-12 03:3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加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年会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加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年会有感》。

第一篇:参加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年会有感

【领航日记1】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年会

培元中学 廖榕新

2017年8月26日,今天是到北京的第一天,我们有幸参加了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年会。北京十一学校,原名军委子弟学校,在海淀区八十多所中学中能排到前五名以内。是北京最早进行体制改革的学校之一。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未来.已来”。年会采用自助式菜单,年会有海报展示、圆桌论坛、新手发布、成果教育四个主题,让每位参加的老师自选参加课程。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日程表。

其实在前一天我就通过微信公众号,挑选了几个课程。但当我步入会场后,发现很多的海报展示,很多的圆桌论坛都很吸引我,恨不得所有的圆桌论坛都去听,所有的海报都去看,因为本次教育年会从课程建设到行政管理、学生社团组织、教师文化建设、校园安全、学校资产管理等方方面面都有,但很多圆桌论坛都是同时开始的。

我参加的第一个圆桌主题是“学校自我诊断,引领学校改革”。北京十一学校针对老师设臵了一个教育教学诊断,用于老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老师自主发展。纪天容老师讲了“一个高冷教师的转变史”。当她的教育教学诊断各项分数都高于年级平均分的时候,突然发现在“风趣幽默”一项只有84分,低于年级平均分,引发了纪老师对自身教学风格的思考,通过采访学生,发现她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居然是“高冷”!后来通过听课学习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与学生多接触,培养感情;课堂上注重活跃氛围等,终于在下学期“风趣幽默”的诊断达到了98分。在这个案例里,我吃惊的地方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诊断为什么这么重视课堂教学的“幽默风趣”?他们的答案是幽默风趣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更加专注,通过讲一些小笑话,拉回学生的发呆、走神,也可以加强师生关系,从而更容易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第二位老师讲了教育教学诊断的第二个关键词“高效课堂”。颜老师是“高效”这个选项里得分最高的。他首先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学生眼中,怎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教师眼中的高效课堂和学生心里的高效课堂是否一致?他讲了三个关键词“低姿态”、“低起点”、“高自主”。据说能到北京十一学校教书的老师基本都是北大、清华的博士及以上。“低姿态”是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你虽然很厉害,但你的厉害和我没啥关系。一旦出现这个问题,说明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出问题了!不要让课堂中最厉害的总是老师。他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设计问题链,来服务所有的学生,学得轻松的学生提前出来,学得比较困难的学生也会在最后一环出来。“低起点”是指学生刚进入这个学科不久,和这群博士毕业的老师不一样。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高度,真正换位思考,在我们的课堂留下些许模糊与空白。“高自主”最重要,也最难做到。基于学生的基础,把学生不会的知识整理成问题链。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看书会的也坚决不讲,学生通过问其他同学会的,也不讲。这就是“三不讲”。不自学在课堂上就是零收获。他认为所谓的课堂效率也是包含在师生关系中的一环,深刻理解“亲其师而信其道”。因为师生关系才是我们永远的课题。也是教育教学诊断给我们传递的最重要内容。

第三位老师讲了“十一学校消费行为统计分析”。通过校园一卡通来体现学生的消费痕迹。通过他们在食堂的消费,健身房的消费等来得出学生的健康情况。分析了男性和女性的消费差异;不在学校食堂消费人群的统计;甚至于每顿饭消费少于6元的学生;经常吃泡面的学生;是否给这些每顿饭少于6元的学生进行困难补助以实现精准扶贫?是否这些学生把钱拿去做其他用途而舍不得吃?是否做个食堂拥挤指数,建议学生什么时间段用餐不挤等等。这几个案例也都充分体现了北京十一学校充分的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据了解,北京十一学校的这份诊断是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设计开发的,包含了全人教育和作业诊断。全人教育有5个维度10几个项目;作业诊断有5个项目。这个教育教学诊断每年通过对老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在不断的调整和修改。通过诊断,让不同年级、不同学部、不同学科的老师在参照系里找到自己的定位,分析自己单项的优势和劣势。通过分析原因,反思自己,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固本药方和调理药方。根据我的现场感受,这份诊断虽然一直强调不和老师的利益挂钩,但作为领导的评价手段,每位老师还是很在意的。我想,老师们在意了,诊断也就达到目的了!

下午我重点听了马文华、邓芸老师的课堂教学研讨会。点评的专家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李希贵校长邀请了国家8次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和主持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朱慕菊老师。

马文华老师讲了《构建教学与诊断的新关系》。马老师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围绕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对传统的地理试题进行改造,把地理诊断分为口试和笔试。通过具体的案例比较传统试卷和诊断试卷的差别,分析了如何利用口试试题来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程标准的实现。在课堂中实现了教、学、诊断的统一,对学生实现过程性诊断的个性化。学生在诊断考试中感觉像上了一堂地理课。

邓芸老师强调从课堂开始变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对试卷讲评课设计教学流程图,征集学生意见,喜欢的理由有什么,不喜欢的理由有什么。给学生提供思维碰撞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

朱慕菊专家在点评时指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从以学科内容为知识体系转变为以学生如何学习为主。教师的角色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系,让老师由教书匠变成导师,变成引领者、支持者、设计者。她希望大家思考,目前在大数据的信息流下,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流?今后,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将会引起教育的革命。在大数据的平台下,记录学生在学习中发生的一切,分析数据将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在更大的数据平台下,实现诊断分析的标准化和智能化。

当然,除了这些我还听了“用数据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政治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研究、与郭学军老师讨论了“高中课程改革:挑战与应对”。购买了年会的几个产品,包括:关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设计的项目研究、理解为先的分层教学、选课走班如何进行课程管理、地理课堂—走出去等等。来京的第一天,我还沉浸在年会的氛围里,总觉得还可以多听一点,多看一点,多学一点……

第二篇:北京十一学校教育生态

北京十一学校:全方位改变整个学校的教育生态

www.xiexiebang.com 2014年04月03日 作者:李曜明高靓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教改先锋重大典型报道

在变革中突围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纪实(下篇)

学校举办夏季社团巡礼。图为天文社学生在参加活动展示。资料图片

所有教师都是学生生涯规划、心理疏导和学业指导的导师。图为高一学生和导师在一起沟通交流。资料图片

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兴趣,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图为学生在声乐教室练习读谱发音。本报记者樊世刚摄

十一学校实行的是一种扁平化组织架构,在这种架构中,校长的权力明显受到了限制。比如,教职工的聘任,由各年级、各部门双向选择。财务方面,校长只有批准预算和监督预算执行的权力。教育教学方面,校长只有规划课程的权力。

北京十一学校的育人模式改革,是一场涉及课程形态、班级组织形式、学生管理方式、学校组织结构,最终改变整个学校生态的全方位变革。其中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伤筋动骨”。

为什么这样一场改革能够在十一学校顺利进行?为什么许多学校觉得不敢改、不想改、不能改的地方,在十一学校都能被彻底颠覆?

深刻的变革往往带给人挣扎。过去的辉煌、经验、习惯,未来的变化、未知和渺茫,就像一道道围墙挡住去路,让教师们纠结、失落、痛苦。改革要想成功,必须突出重围。突围,既需要先破后立的勇气,也需要先立后破的智慧,更需要等待的耐心与包容。

个人理想与学校愿景的握手

李希贵在业内不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其过往的多次改革探索,在基础教育界很有些名气。2007年,他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的官位上请辞,主动要求掌管十一学校,教师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等待着这位“能人”的三把火。

谁知,开学一个多月,既没等来全校动员大会,也没有等来暴风骤雨式的改革。教师们只看见校长经常在校园里遛弯儿,走进办公室找教师聊天,走进教室和学生说会儿话。

渐渐地,平静的校园里,循规蹈矩的教师们显现出另外一面:

教生物的王爱丽是个博士,但怎么也学不会像其他老师那样一字一句地讲解知识,还得让学生爱听。

英语老师侯敏华害怕开学,不是因为教得不好,而是因为害怕在一年比一年高的高考分数里迷失了方向。

物理老师秦建云在课堂上挥洒自如,课下却和绝大多数教师不说话,还扬言“你要是相信了领导,实际上就背叛了自己”。

……

“干了一辈子教育,谁都希望找到一条对的路。”李希贵在自己的随笔中写下了美国教育学者的一句话,“但是,大多数老师都曾经历过一两次对过去学校改革的失望,因此,迅速拥护一种新的改革,这个想法在一些人看起来很傻。要在这样一些经历过变革坎坷和挫败的老师中启动变革,必须细心培育变革的种子。”

与教师们共同勾勒未来的愿景,是诱发变革的第一步。2007年暑假,十一学校启动《十一学校行动纲要》的制定。

会上,不知是谁抛出了一个既理想又现实的问题:“在升官发财的同学、朋友面前,老师们拥有哪些值得骄傲的资本?”

几番争论后,答案浮出水面,“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求自己的价值”。大家一致同意教师的职业定位应该是“在学生今日之爱戴与未来的追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

记者在研读中发现,这份总计100条的学校纲要,没有一句空话、套话。今天教改的一切举措,几乎都可以在这份纲要里找到依据。

比如,课程怎么改?纲要上写着“课程建设应与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建设应立足学生成长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尤其要关注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需要”。怎么管理学生?纲要会告诉你“坚持主体教育,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要包办”。

纲要还提出要把学校“建设成为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就这句,开始我特别不理解。”务实的王春易觉得学校把话说得太大,“但是,当我看到要把学生培养成„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言行规范、思想活跃的杰出人才‟这句时,我恍然大悟,身为教育者,我们确实应该让自己站得高一点,从民族和国家需要的角度去考虑培养人才。我们的改革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勇于担当、富于创新的国家栋梁和民族脊梁。”

这份纲要的制定历时长达两年,经过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三轮讨论,最终以97.4%的赞成率获得通过。在构思、表述、争论、修改的过程中,教师们心中的教育理想和激情不知不觉被点燃了。

当教师个人的教育理想与学校的改革愿景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突出重围的愿望,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让这场突围有了明确的方向。

一大批老师有了教育家的心态

改革让某些教师感到绝处逢生,而另一些教师却痛不欲生。

经验告诉改革者,这个时候如果用行政命令硬推,只会加深教师们对改革的焦虑和抵触,为学校的未来埋下隐患。所以,改革最好在没有行政要求的状态下发生。

学校决定请秦建云出任课程研究院院长。这个机构没有行政级别,没有专职人员,却是十一学校改革构思中的技术研发部门、学校的“大脑”。

“改革开始的第一个学期,没干别的,就是找人聊天。”秦建云回忆说,“有的老师要沟通七八次,才略动一动。”他笑称:“这一个学期说的话比过去10年都多,成果是40%左右的老师认可了调整课程的思路,60%的老师表示怀疑、观望或不赞同。”

对这样的结果,十一学校的改革者们心中早有对策,那就是“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在设计分层、分类、综合课程时,语文和英语没有参与,因为教师们觉得这两个学科不适合分层,但应怎么改还没想清楚。

拆掉教室里的讲台也没有一步到位,而是时机成熟一个拆一个,前前后后花了两年多。

王春易在对课堂变革感到迷茫的一年中,校领导从来没有向她提过要求。“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耐心,去等待老师的觉醒呢?”

秦建云说,自己看到过太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改革,因为得不到教师真心接纳,最终都走不下去。所以,十一学校给教师空间,给教师选择,让每一个教师朝着自己的梦想,凭智慧走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上。

十一学校的改革没有从一开始就全面铺开,而是根据各年级的实际情况逐步实行。刚刚开始改革一个多学期的高一学部主任田俊告诉记者:“这个地方的改革没有„一刀切‟,也没有共同的模式,它是一个百花园。渐渐地,一大批优秀老师成长起来,开始以教育家的情怀、教育家的境界、教育家的心态、教育家的智慧,来影响学生成长,推动学校发展。”

不走寻常路,不按年级进度备课上课的数学老师潘国双被吸收进课程研究院。被学生评价“有想法”的历史老师贺千红成立了“贺千红过程评价工作坊”,总揽全校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开发。曾经发愁讲课的生物老师王爱丽,被推荐到全校老师面前,分享自己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们都可以自主成立课题组进行实验。

“那段时间,每天可高兴了,心里就想着改革,走在路上也想,躺在床上也想,恨不得第二天赶紧到学校看看有没有效果,还有哪儿需要改进。”在这样的环境下,王爱丽第一次唤起了对教师职业的热情。

教师们还发现,“学校的会少了,不检查考勤、备课情况了,就连分数这样的评价指标也不出来兴风作浪了。看来真要让我们自由成长”。

学校通过这些举措,帮教师分担改革的风险,特别是教师们顾虑最多的“成绩”。现在,高考成绩不再与教师个人评价挂钩,改为学科团队整体评价。

十一学校的领导者认为:“教师肩负着塑造学生精神生命的神圣职责,从事着世间最复杂的高级劳动,这样的职业怎么可能靠几张试卷去判断优劣呢?”

不过,他们把评价教师的权利交给学生。

每个学期期中,学生都会对教师作出诊断,依据是代表教师职业特点的十大要素,比如“老师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能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分析问题的方法”。

还有一些无形的尺子,选课就是其中之一。艺术教师王晓霞告诉记者:“教师们都会上选课平台看,谁的课先被选满,可有面子了,没人选的教师,不得不想办法改变。”

校长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

十一学校大部分改革都是一线教师策动的,校长只是有时出现在教师们中间,说上一些“不要着急”之类的劝慰之语,或者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提醒大家不要丢掉雨伞。

李希贵对自己的定位是“首席服务官”,是在教师们冲锋陷阵的时候,为他们递水擦汗、摇旗呐喊的人。因为“真正的领导力恰恰产生于服务,只有因为你的服务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别人才可能成为你的追随者,这时你才有了领导力,才真正可以被称为领导者。这样的组织,被称之为领导型组织”。

十一学校的改革,最终触及的是学校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转型。李希贵认为,从传统管理学中照搬来的模式,对于学校这种知识型的组织来说已不再适用。构建领导型组织,必然要“激活每一个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通常,学校组织采用金字塔结构,校长处于塔尖,普通教师处于塔底,中间隔着四五个层级。这样的组织结构下,最权威的决策和指令来自塔尖,而最可能孕育明智决策和管理指令的基础却处于塔底,中间曲折迂回,顺畅对接并非易事。

在改革中,十一学校实行的是一种扁平化组织架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学校只有校长、级部和教师三个层次。

在这种架构中,校长的权力明显受到了限制。比如教职工的聘任,由各年级、各部门双向选择,从选择过程到聘任结果,校长无权过问。财务方面,校长只有批准预算和监督预算执行的权力,而没有批准每一笔财务开支的权力。教育教学方面,校长只有规划课程的权力,不得在具体教学方式上指手画脚,更不得从脑袋里想出一个所谓的教学模式便在课堂上运用。

不仅如此,校长还必须“每年接受教代会的信任投票,达不到规定的信任率,校长必须自动请辞”。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只有收紧了管理者的权力,才能使每个人都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成为自己的CEO。

现任高三年级主任的于振丽告诉记者,在改革之初,年级鼓励任课教师参与日常管理事务,由教师以项目组的方式管理早晚自习、诊断与评价、日常行为规范等。在汇报工作时,她习惯性地称之为“分布式管理”,“可每次李校长都会纠正说,是„分布式领导‟”。

“管理是被动的,老师只会对„上级‟负责,领导则是主动的,老师会对自己负责,对他所做的事负责。”于振丽这样理解。

在一些场合,李希贵会讲起哈佛经典案例“谁背上了猴子”。研究者通过对大量公司、学校和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者进行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当下属遇到困难时,领导们习惯于替下属把担子接过来,就像背上了一只又一只的猴子。但是,在这场尚无先例的改革中,“纵使你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想出一套完美的解决方案”。

从改革的琐事中解放出来的学校领导,可以花更多的时间为教师们寻找资源、创造机会、发现问题、进行引导。

李希贵说,自己最好的位置是走在改革队伍的中间。“如果领导在前面冲锋陷阵,一旦掉进陷阱里,整个队伍就会乱套。只有在中间的位置,才能知道大家行走的快慢,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站在改革队伍中间的校长,更像是一部导航仪,根据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定位,不断调整改革的方向、改革的速度和改革的效率,确保改革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本报记者李曜明高靓)

不同视角看十一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

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北京十一学校全校4000名学生,有4000张课表,学生们学得主动、学得愉快、学得刻苦、学得成功。这是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一条正确道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从课程改革入手,放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使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北京十一学校的改革值得在有条件的学校推广。

作家郑渊洁:

北京十一学校让我感到震惊,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有幸福的笑容。当我在休息室为学生签名时,校长李希贵等在一旁,我给很多学生签完名后,他才和我交谈。李校长在学生面前如此平等,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师道尊严。学生们在校长面前没有恐惧,而是像朋友那样。我以为该校的素质教育,足以成为全国学校素质教育的标杆。

学生家长林先生:

孩子刚进入十一学校的时候,有过一段不适应。老师不手把手教了,孩子不知道怎么自学,很苦恼。后来,在导师的关心下,孩子按照学校的过程性管理要求一步步走过来,如今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新的自主学习方式。作为家长,我很感谢十一学校这种把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育改革。

学生陈天泽:

选课制度给了我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机会,我可以连续两个学期选择影视编导与设计,对拍摄电影有了初步积累。对于必修课程,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和老师。更重要的是,选择的自由让我对自己更负责。这就是教育改革的意义,让我们从依赖学校变成自己主导。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3日第1版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改革追寻教育的本质

校长李希贵说:当我们走过一片森林,只会感叹森林的壮观,却对每棵树的情况语焉不详。就如同我们过去只关注学校办得好,但对每名学生发展得好不好缺乏关注。但是,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没有权力通过竞争去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要发现每棵树独特的生存需求和生存价值。>>>详细

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寻找变革的力量

十一学校承袭多年的“行规”被逐一打破——教师从“警察”、“看守”、“门岗”的角色中退出来,开始找回教书育人的感觉;开发出各种课程“产品”,把课堂还给学生;改革管理和评价方式,唤醒学生的内动力,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详细

第三篇:参加年会有感

参加年会有感

回到家中,时间本已不早,身体本已疲惫,但是当我吃着碗中的一只只饺子时,总感觉思绪万千,不吐不快,可又似乎不知从何说起……真的感谢苍天让今天的我拥有微笑,终于能在这岁末的片刻得到一缕北疆那漠河烟独有的呛息,终于能在跌跌撞撞的2012年不再继续末日那般的焦灼和无适……

2012年,在一个巨大而辉煌的“面馆”吃了一顿顿的谎言,在所谓的“国际”公司又经历了一个个低智商式忽悠,后来豁出去与两位“朋友”共谋事业,结果我一个人掏的钱,却上演了一个完全胜过《卖拐》的“杯具”,庆幸的是,在不知不觉中,我却俨然像一位久失迷于大海的水手,找到了回家的灯塔,并在这灯光中感觉到了满园的春色之韵,感觉到了奇迹的暧昧前兆……谢谢各位兄弟姐妹!

我也想谢谢三彩服饰的那些老朋友,虽然时间是那么的短暂,还没好好相知相聚就分开,但我感谢有你,一直的信任,一直的联络,一直的关注……你的微笑将一如既往的留存在我无比的牵念中,你的身影还将继续悄无声息地萦绕在我无意的梦幻中……那一片惊鸿的羽毛,岂是洛神独有?呜呼,今夜的节奏已经烟消云散,可今夜的心跳才刚刚开始……

再次感谢聚大公司员工朋友们的精彩演出……无论是从道具,还是从仪容说起,又或是歌喉,还是你们本身所发挥的艺术技巧,都可以说是那么的用心,那么的出色。

父亲告诉过我们:天再高、地再厚,何所惧?记住,有一帮的好兄弟在你身边!

亲!我不是傻子,从你送我的那双鞋垫开始,我就知道,我是你最亲爱的“噢巴”了!

亲!你我曾经在候车室相遇,可见我们的缘分就是如此神奇,因为你我在五百年前的雷峰塔下,对彼此说过一句连白骨精都嫉恨的话——“爱的路上只有我和你!”

亲!真的不管风有多大、有多炫,我都会在这里时时地祝你——平——安!

亲!光鲜主持的外表下,我何须在意惆怅和辛酸,我何须吝啬于说一声谢谢的气力!我何不再为你时兴一诗:

阡陌无宝盛红蚯,建篱插桑笑东坡。

人生难霾风流泪,三求朝云聚明楼。

第四篇:参加书法教育年会有感

参加书法教育年会有感

四月中旬,到确山县参加书法年会。此次年会,除了书法教育委员会的各位领导,还聚集了全省各地市书法名家、领导及书法教师四百余人。年会总结了过去二十年来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表彰了先进单位和个人。布置了新的计划和任务。与会代表进行了新时代背景下书法教学的探讨。并参观了确山靖宇小学的书法特色。我感觉收获颇丰。在此与大家共享。

几天中通过与各位代表的交流,了解到各地书法教学的特色和理念。和结识了很多书法教育的仁人志士。童汝嘉先生的研究课题是将书法学习与经典国学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推广书法普及,他免费与会代表提供课本;张国成先生本身是学院的保卫处副处长,因为对书法的热爱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志向,在学院里,免费辅导学生。这样的仁人志士数也数不清。通过这些交流,深深感染和鼓舞着我,也增强了我坚持不懈,搞好书法教育的信心。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有的学校是只抓书法特色,其它方面作为常规;有的学校是利用当地书法名家资源,将他们引进课堂,定期进行教学和辅导;有的是将家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共同的是大家都将下午上课前的二十分钟作为书法练习的专用时间,常抓不懈。

靖宇小学书法特色的展示,包括经验介绍、师生书法作品展、师生各项活动展示。我的感受就是: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以书法为主线,贯穿始终。再就是书法不是某个人的事,大家是一个团体,书法和学校每个人、每个学科、每个角落都有关系。第三就是利用社会和家长的力量。首先是活动方面:有经典朗读、有合唱、舞蹈、小品等等,既有古典传统文化节目,也有现代小品。所涉及的方面也很广泛,但都又联系着书法特色。有的是其中设计了现场书写,有的是设计了书写表演。第二方面是学校的各个学科,就连数学也很讲究书写。书法与每个人都又紧密体现。在下午的二十五分钟的练字时间里,是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共同练字的时间。学校的角角落落都有书法作品。都是师生们的书法作品。尤其是学生的。每个教室的里面都展示着学生的书法作业,外面的墙裙也展示着学生的书法作业本和其它作业本。当然他们都是一硬笔为主。第三就是发动家长与学生共同练字。他们有同读一本书、同练十分钟字等活动。还有一个写字擂台赛:是家长与孩子同时进行的。

我想:我们首先要把观念再提升一个层次。不是写了就行,活动搞了就可以。我们必须实实在在的去做。不管是学生的写字练习,还是我们自己的写字练习。不能把它当成负担。写好字可以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今后我们也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学生练字十分钟,老师也要同时进行;二是每晚家长学生同练十分钟,并举办亲子书法擂台赛;三就是引进社会和家长力量,充实我们的写字课堂,快速全面提升我们师生的写字水平。也希望大家献计献策,以书法教室作为师生书法活动的主阵地,进行写字和教学研讨。

第五篇:第一次参加年会有感

第一次参加公司年会有感

春节将至,我们迎来了

2014公司年会。心中充满了喜悦,喜悦中带着一种淡淡的温馨,那份幸福时光,让我回味无穷。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司年会,总结工作、表彰先进、文艺汇演、酒会聚餐,让我感受到四环大家庭的和谐与温馨,让我感受到作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而倍感自豪和骄傲。公司年会不仅是对一年的业务和运行做一个回顾和总结,将公司的下一年的目标告知给全体员工,更主要是与员工进行零距离的沟通,使我们体会到来自公司领导的关怀,并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刻的领悟。年会上领导和员工相互增进了解,促进所有员工的参与和沟通,激昂活跃的现场气氛,让员工有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加深我们对企业的认知度。

聆听着各位领导的发言,我的思绪伴着激昂的演讲声,引导着我回顾公司走过的不平凡的路。经过一年来的付出,看着公司从遇到困难,解决困难,战胜困难取得的成就,我的心中充满着感慨。因为我们知道,人生一点一瞬,都会留下奋斗的影子,也会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刻骨铭心的回忆。奋斗,是我们不变的理念。

通过年会大家聚在一起,回顾公司发展的业绩,讨论着公司的发展规划,这是年会的正题。欣赏着精彩节目,美轮美奂,歌舞升腾,其乐融融,这是年会的独特魅力。然而我们还可以在酒桌上开着各自的玩笑,觥筹交错间,众宾欢也,这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会场上流露的是我们每个人最真实,最内在的感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年会又是播种机,撒播着春天的希望,预示着来年的宏伟业绩,年会也是加油站,积蓄力量,蓄势待发,让你在前进的路上迈出的步伐更坚实有力。这就是四环的年会,我有理由赞美你,我给你喝彩,为你欢呼歌唱。

参加了公司年会,深深地感受到年会的凝聚力,我倍受鼓舞,对公司的明天充满信心,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回首往昔,公司的业绩让我们都难以忘怀,他给予了我们希望、收获,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迎接美好明天。我们坚信: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四环的事业一定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下载参加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年会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加北京十一学校的教育年会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加全国小语年会有感(合集五篇)

    ——参加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年会有感 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年会,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次......

    十一国庆有感

    十一国庆有感又是一年国庆节,脑子里依稀留存着去年此时的影像。不经意间被触碰的伤口,依旧那么痛一下,只是不像那么强烈,而是柔柔的痛。如果说当初撕心裂肺、没有理智、没有味道......

    北京十一学校学习心得

    尊重生命成长回归教育本真 ----北京十一学校参观学习之浅感 本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株洲市教育局组织的“湖南省株洲市应对高考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转型提质专题研修第二期”的培......

    北京十一学习学习体会

    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 ——北京十一学校“2015年春季教育年会论坛”考察学习体会 2015年2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十一学校春季教育年会论坛,非常感谢市教育局提......

    参加年会发言稿

    参加年会发言稿 参加年会发言稿1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我亲爱的同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xxxx业务部的新员工余馥杏。莺歌燕舞春添喜,寅虎欢腾景焕新。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

    参加英语教学年会

    关于观摩长清二实验英语年会的通知 各校负责教学的领导 为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课堂质量,长清二实验定于12.15-12.16两天举办英语教学年会。内容有“课堂引领”展示课四......

    参加年会邀请函

    参加年会邀请函 参加年会邀请函1 尊敬的xx:为感谢您及贵公司对我们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厚爱,我们将在xx大酒店xx号举行XX年xx公司年会,尽情期待您的.光临!时间: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传......

    参加年会邀请函

    参加年会邀请函 参加年会邀请函1 尊敬的xx经销商朋友们:20xx年,我们感谢一路有您的支持和信任!20xx年,我们将一如既往与您携手共创辉煌!跨越向前,离梦想更近11月17日—19日,新南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