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何国相新课标学习心得
学习《20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董半川中心校
语文组
何国相
今年暑假期间,我反复认真地阅读了《20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要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人研究和收集。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现代教师的共识。如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呢?这里应该注意不要走入两个极端,一个不敢放手,一个是完全放手。我想在课堂上要注意这样几点:1.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4.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夸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发展层次,以便自己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力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现状。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趋势,但永远不会成为唯一的手段,永远不会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设计的教学课件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但课件却不应成为左右课堂进程的主要因素,人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就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模式化,不利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发展。社会的进步在于它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都是一个模具“造”出来的,那还有什么矛盾,还怎么促进学生进步?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应该是多变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而设计的。
三、认真钻研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特点
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就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五、依据标准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觉得,如果我们对《新课标》学习掌握的不到位的话,其结果必然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平淡无味的实践。可以说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所以说,加强学习是工作的重心,实践是学习的核心,这次我们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课标吸取来的经验在实施过程中还得要再接受考验的。一切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构建学习—实践—提高—再学习—再实践的良好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课标的实施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透视种种现象,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调整、完善自己,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第二篇:液相学习心得
反冲色谱柱是否会降低柱效呢?
1.简单来说,绝大多数硅胶基质的色谱柱,正用反用都是一样,没有多大区别.反着用也不会对色谱柱柱效产生影响。
2.小心起见的话,建议大家看随色谱柱来的一小页的说明.上面可能都有注明该色谱柱是否可以反冲.如果没说,一般都是可以反冲的。
3.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反冲后,是把柱子调回来用,还是就这么反着用呢?
在有些色谱柱压力高的时候,反冲一段时间后,压力下降到正常。换回正常的方向没多久又开始升高,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就将色谱柱反着用。
4.有一种情况下,色谱柱不能长期反冲,就是色谱柱前后筛板孔径不一致的时候。有些3u色谱柱入口筛板孔径可能是2u,出口0.5u。这样可以让色谱柱承受更大的压力(因为出口比较小)。这种情况下,反冲一小段时间问题不大,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可能造成有些填料被冲出色谱柱,造成柱效下降的情况。如何防止这个问题出现呢? 还是那句话,看说明书,看手册。
RTFM!与大家共勉:)
2011.5.22 要重新开始学习色谱的一些原理和故障诊断,开这个帖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笔记。欢迎大家交流。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监督。学习资料来自LCGC杂志的各个专栏。
做液相的同学基本都会碰到分叉峰.很多时候,这都意味着硬件或者方法某些地方可能出现问题.这里我们一起看看导致峰分叉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指导性的方法.1.首先,我们需要判断,这到底是一个峰,还是两个峰?
A图主峰前面有一个肩峰.这到底是峰形不好,还是另外一个化合物没分开呢?
判断办法:降低该成分在样品中的浓度.B图是降低该成分浓度后,进样后得到的色谱图.如果这是一个峰,那肩峰也应该响应变小.但是,这个例子里,肩峰没有变小,这应该是另外一个化合物.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如何改变方法,将这两个东西分开.2.所有峰的峰形都不好.一般来说,一个样品都会出多个峰.峰形不好,绝大多数时候,在每个峰上面都会出现.比如像下面这样:
A图是所有峰都拖尾.B 图是所有峰都有肩峰,也可以说峰分叉.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色谱柱头塌陷或者柱头的筛板被堵导致的.为什么导致峰型问题呢? 请看下面的图.A图是正常的柱头.B图是筛板被堵的柱头.正常情况下,所有样品分子都是均匀通过色谱柱的,形成一个对称的峰形.堵塞得情况下,有一部分样品分子进入色谱柱就会收到阻扰,导致时间拖后,形成拖尾.对于色谱柱塌陷的情况,用同样的方法,大家也不难理解.只不过这时候,是一些样品分子可能跑的比正常的快了一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反冲.柱出口放空,冲20-30ml流动相。虽然柱子上都有表明使用方向, 但是对于硅胶基质的色谱柱,基本都可以反冲.将柱头污染物(泵密封圈的碎屑,样品中的污染等)冲走,就能解决问题。当然,还是要提倡大家注意样品上机之前的前处理和及时更换磨损的泵密封圈。有条件的,还是用保护柱,大不了就换保护柱,也比换色谱柱强。
2.更换或清洗筛板。现在估计做这个事情的人不多,但是谁有废柱子,想练练也未尝不可。
案例分析:
我们一起看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根据之前说的,可能是柱头堵了,或者塌陷了。但是进一步检查,发现另有原因。方法用的150 mm 4.6 mm, 5-um C18 柱子,78% 乙腈,1.5ml/min,等度方法,进样10ul,100%乙腈溶解的样品。
一般来说,虽然10ul的纯乙腈不会引起峰形不好,但是有时候样品溶剂的极性跟流动相差异较大时,的确会引起峰形的问题。
我们怎么办呢:
1. 从最容易的办法做起,降低溶剂乙腈的比例。降到50%看看。从下图B,4min的峰可以看出,没啥改观。
2. 接下来反冲柱子,结果图C,基本没变化。算,每天再说吧。
3. 第二天来到实验室,还能干嘛呢? 更换筛板? 算了,直接换柱子吧。结果如D,噢,好很多噢。之前柱子肯定有问题,扔了。但是峰还是有点宽,估计还是哪儿有问题。
4. 手上忙,没时间管这个。几天过后,重新配了流动相,一跑,好了。如图E。
虽然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之前峰形的问题已经无从查找(柱子扔了,旧流动相也没了),但是也给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步骤:
1. 确定峰形问题是所有峰都有问题,还是就是某一个峰有问题。如果所有峰都有问题,基本都是色谱柱,或者仪器管路连接的问题。如果是某一个峰有问题,那就要从方法上来考虑,是否需要改变流动相比例,pH值,色谱柱温度等等。
2. 从最简单的做起,从不需要换什么东西的方法做起。比如改变样品溶剂,反冲色谱柱等等。
3. 换东西。换保护柱,换色谱柱,换流动相(新配)。一步一步的换,有助于找到问题的根本。
4. 问题解决后,想想需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比如说常换流动相啦,即时更换密封圈啦,记录进样次数了解什么时候色谱柱就不行了啊之类的
基线噪音是做液相的同学经常感到头疼的问题, 特别在做痕量分析时候.这次我们从物理,化学到电子等各个方面看看噪音的来源,以及如何减小和消除噪音.1.流动相的在线混合.所有的流动相在线混合都是从方便出发的结果, 流动相混合的不充分是基线噪音的一个重要来源.混合方式主要两种:
a.低压混合:采取时间脉冲的方式,利用比例阀,将不同流动相按一定比例混合。
b.高压混合:利用多个泵头,控制每个泵的流量,来将流动相按一定比例混合。
在流动相混合后,一般都有一个混合器(Mixer),来帮助混合的更加充分。从流动相开始混合在一起,到流动相到达色谱柱头,这一段体积叫做延迟体积(Delay Volume).Mixer体积越大,混合越好,但是相应延迟体积就越大,造成梯度的延迟。换句话说,就是流动相的变化,需要一定时间后,才能真正到达色谱柱,对分离产生影响。
a.这个现象在使用UPLC或者UHPLC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b.为什么相同梯度方法,在不同仪器,或者不同品牌的仪器之间转化时,保留时间可能不一样? 其主要原因就是延迟体积的不同。
在线混合很难做到非常均一的混合效果,这个在示差检测器(RID)上的效果最明显。这也是为什么示差检测器都要求将流动相预混到一个瓶子里,不能走梯度的原因。
那如何减小因为混合而造成的基线噪音呢?
a.对于等度的方法,非常简单,预混流动相就可以了。
b.对于梯度的方法,部分预混流动相也会帮助更好的混合,怎么做呢?看下面的例子。
方法要求乙腈/水比例从10%走到85%。那可以将流动相A配成10%的乙腈,流动相B配成85%的乙腈,然后A/B梯度从0%走到100%。这就是部分预混。
c.增大Mixer的体积。一般mixer的体积从几百ul到几个ml都有,在允许的延迟时间下,更换一个体积更大的Mixer,能够有效提高混合的效率。每个色生产厂家的Mixer体积都不一样,基本都可以混用.有碰到过一个Agilent的1100基线噪音大,后来换成1050的mixer就好了,因为1050的mixer比较大一些.2.液相硬件问题造成的基线噪音。
如果液相系统某些地方的工作不正常,也可能造成基线的噪音。
a.系统有漏。特别是肉眼无法发现的微漏或者泵的内漏,会造成流速的变化和混合比例的变化,从而导致基线噪音。检查的方法就是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将系统从某个地方用死堵堵上,如泵出口,或者自动进样器出口,将压力升高到350bar后停泵,监测压力下降的情况。一般的标准是2-3bar/min的下降是正常水平。或者15%/10min的下降。
b.梯度比例问题。可以对系统进行一个梯度测试,来检查梯度混合是否准确和一致。将A配成0.1%的丙酮,B是水。在265nm的波长下,将A的比例10%,20%,30%这样一个一个的升高,每个比例走3min。可以根据计算,看每个基线台阶上升是否准确。也可以从0-100%走一个连续的梯度,看基线上升的平滑性和线性。
3.流动相脱气不好造成的基线噪音。
对流动相进行脱气,不仅仅是为了防止系统里面气泡的产生。流动相脱气越好,基线就会越好。如今最常用的脱气方式是在线脱气机,但是有的时候脱气并不彻底。所以当有基线噪音问题是,可以考虑采取多种的脱气方式。
4.系统洁净程度。
前面1-3点讲的都是内在原因,造成的基线噪音或者波动。如果你前面的原因都找过了,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得考虑一下是不是流动相里面是否有杂质了。如何检查判断是否为流动相的问题呢?
a.每次更换一种流动相,看基线结果。
b.重新配置所有流动相。这种方式比较快,但可能无法找到根本原因。
要特别注意在流动相的配置过程中,是否引入了污染,比如使用了不干净的玻璃器皿什么的。更换溶剂的品牌和批次也是方法之一。
色谱柱长期使用造成的污染有时候也会造成基线波动。有些时候样品里面可能有些保留非常强的组分,可能在色谱柱上很长时间才慢慢被冲出来,这时候已经不是一个峰了,而是基线的干扰或者波动了。
避免这种问题的方法:在每批样品后,用甲醇或者已经长时间冲洗色谱柱。另外,专柱专用也是一个好的习惯。如果一根色谱柱上作很多不同的样品,也可能导致互相之间的污染和影响。
5.电路的噪音。
对于UV检测器来说,就是采样频率不合适而产生的噪音。现在随着超高效液相的普及,检测器的采样频率也越来越高,有的可以达到80Hz以上。但是如果一味追求高采样频率,可能对灵敏度没有任何帮助,反倒产生比较大的噪音。(我们后面可能会有一起专门检测器的时候,会更详细的讨论这个的原因)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保证一个色谱峰上面有15-20个点,来保证比较平滑的峰形和比较准确的定量结果。如果我的一个峰的时间宽度是0.5min,就是是30s,那只要保证1Hz的采样频率就足够了。如果在UPLC上面,一个峰的时间宽度是0.05min,也就是3s,就需要10Hz以上的采样频率。那80Hz的采样频率什么时候用呢? 你的一个峰只有0.5s的时候。
理论上的计算是这样的
N=16(T/W)^2
N是柱效。T是保留时间。W是峰宽。
一般色谱如果柱效12000的塔板数。在5min的时候,出峰宽度大概计算出来时11s。你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来调整检测器的合适的采样频率。
第三篇:新课标学习心得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院西小学 杨雪丽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几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四篇:新课标学习心得
二年级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对二年级数学教学有以下体会。我觉得上好一堂数学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学生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边越长角就越大。这时可先让同桌两人各做一个角(活动角),边长不一样,然后分别让他们摆出大小不一(边长短角大,另一个边长长角小)的角,看看是不是边长越长角越大呢?教师还可出示两把长短不一的剪刀,让学生来操作感受,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注重复习课的设计
数学课在整理知识点时,尽可能避免让孩子回答:本单元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这种口头回答根本没有效果。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练习的题目,把单元的重点、难点从题目中反馈出来,这才最能反映出孩子的掌握情况。选题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选题可以是:本册新授例题;学生作业常错题;单元测试经典题;其他学习资料的好题。复习课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五、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1、注意力方面: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数学活动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再加上老师适当的鼓励、表扬与肯定,调动起学生渴望成功的想法。
2、听讲方面: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心静”,刚上课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调整自己,平静下来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其次要让学生“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每节课可让学生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好的习惯养成了,学生的成绩也自然而然提高了。
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我会牢牢记住章老师说的:“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研究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第五篇: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宋小荣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