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

时间:2019-05-12 03: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

第一篇:[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

[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

点击:2349次

(2006春季MBA

韩麟 2007-12-15)

什么是管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具体而言,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实施,组织结构的设计与运作,人力、物力资源的调配和安臵,以及对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调整,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现代管理既然以人为中心,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人类传统文化的反思。

最早研究企业价值观和社会文化传统等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和菲尼普.塞尔茨尼克。1970年,美国波士顿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戴维斯在《比较管理—组织文化的展望》中,明确而系统地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等角度研究管理理论。1971年,德鲁克把管理与文化直接联系起来,他认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以及政府的政治制度中,管理是——而且应该是——受文化制约……管理也是‘文化’,它不是无价值观的科学。‛遗憾的是,当时这一论断未能引起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应有的重视。直至70年代后期,由于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才迫使美国管理学界认真研究和分析日本的企业管理,发现两国企业在制度、结构、战略等‚硬件‛方面并无不同,差别只在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等文化的‚软件‛方面,从而证实了文化和价值观比管理理论方法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此后,有关管理差异的文化背景和根源问题,日益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新课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有立足本民族的思维及行动模式的特点、面向全球性文化空间的中国管理理论作指导。通过审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究现代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

现代管理源于西方,根植于西方文化,然而,其中许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至深的渊源和高度的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仍然保留了那些以生命一体的观念来了解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及对于奥秘的宇宙万物本原所体悟出极高明、精微和深广的古老智慧结晶。在这一方面,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国际中国管理研究学院院长成中英先生把中国古代无行说同西方管理理论相结合,通过整合,提出了极具独创性的理论——C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以下,我们就以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框架为基本线索,对其中所契合的中国传统管理理念作概要性的分析和探讨。

(一)战略管理与中国古代战略设计理念

有效的管理从制定战略开始。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地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国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和以《孙子兵法》为主的治军理论,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研究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的一般原理方法。道家个人管理的目标是‚内圣外王‛;儒家主张通过‚修己‛、‚安人‛实现‚大同‛,其中,‚修己‛与‚安人‛体现了个人管理目标与组织管理目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个人管理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对现代企业而言,就是要注重营造一个协调个人、群体乃至社会三者利益的目标链,使前一目标的完成成为后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由此循环往复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目标流程网络,促成企业最高战略目标的实现。

《孙子兵法》明确提出‚五事‛、‚七计‛是决定战略决策成败的基本因素。‚五事‛乃‚道、天、地、将、法‛。按现代意义来理解,‚道‛是一种宏观的、全面的、客观的政治、经济环境;‚天‛,即天时,指机遇,或一种客观的情势;‚地‛,是地利,即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所处的地理位臵、所拥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信息、生产能力、产品销路及交通运输情况等;将,指的是管理者的素质,包括才智、诚信、仁慈、勇敢和威严等方面;法,就是法制、组织的结构、层级关系及相应的规范、准则等。以上‚五事‛,可作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进行企业环境分析的总纲。‚七计‛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对现代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将自己与竞争对手在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总之,五事主要分析外部环境存在的威胁与机会、企业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与不足,‚七计‛更注重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当然,企业在决策时,不仅要了解‚五事‛、‚七技‛,更重要的是研究它们作为战略要素的主次关系及其相互联系、作用的时间、方式和程度,从整体上观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做出综合评价。

(二)现代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与传统‚分‛、‚合‛说

任何管理目标的实现,都要靠一定的组织来完成。组织工作的任务就是设计决策和沟通网络,使组织内成员明确谁去做什么,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并消除由于分工含混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有效的组织应遵循目标一致、跨度合理、指挥统一、权责分明、职能明确等基本原则。这是现代管理理论关于组织工作的基本观点。

在我国,《荀子》一书集中了对组织问题的探讨。荀子认为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而‚分‛又是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必要前提,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群体内部就会发生争夺。按现代意义来解释,‚分‛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

1、明确为完成管理目标、政策和计划所必需的活动并加以分门别类。

2、根据现有的人力和物力,并根据环境来使用人力和物力的最佳方法,把上述活动分成各个组。

‚群分‛是由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别所导致的,也是解决各类组织矛盾的必要手段,是组织良性运转的前提。所以,荀子认为‚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也,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而‚有分义,则容天下而治‛。

(三)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西方的激励理论也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胡萝卜加大棒‛ 主张实行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和处罚违纪者。

第二阶段 满足‚社会人‛的需求 满足人在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方面的社会和心理的需要,往往比经济报酬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 ‚寻找人的自我实现‛ 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来调动人的积极性,满足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人就会获得长足和持久的工作动力。

第四阶段 多种激励方法并用 没有一种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人的万能激励方法,不能只采取单一的激励方法,必须根据不同的人及人的变化,采用适宜的激励方法。

‚士为知己者死‛反映出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追随关系。《孙子兵法》中分析道:‚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儒家孔子提出‚施仁政‛,强调国家的统治者要像爱护亲属一样对待臣民,‚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爱民必须体现在满足臣民的需要上,决策时必须顺应民心,从而形成凝聚力。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不分人的贵贱,赏罚要严明,这样才能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激励作用,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高组织绩效。曹操违纪,自罚‚割发代首‛;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些历史典故都是执法严明的例证。只有做到恩威并施,才得以‚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得心应手地运筹帷幄,使之无敌于天下。

‚任贤律己‛,‚身先士卒‛。这是告诫领导者要知人善任,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自己的言行来感染和激励下属。在这方面,《周易》、《孙子兵法》都从不同侧面提出了对领导者的期望,认为领导者应反身修行,团结和厚待下属,以达到‚上下同欲‛的最佳协调状态。

(四)控制与‚礼治‛、‚无为‛

在管理的控制职能方面,相对而言,西方管理学注重对物化结果或阶段性成果的控制,强调控制的实效性;中国传统文化则偏重于对人的控制,因而控制的标准模糊、不精确但更具柔性。

儒家强调礼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则力推‚法治‛。‚礼‛,其实是一种用来规范以等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即建立贵贱、君臣、父子等级从属关系为核心的名分等次。儒家认为对社会进行控制,必须‚两手并用,先德后刑‛。用孟子的话说即:‚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最有效的控制,应是‚无为而治‛,这一思想被彼得.圣吉称为‚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他认为应尽最大可能地让下属面对所有的课题,包括处理企业成长与持续经营之间的两难困境。换句话说,就是给他们充分的行动自由去实现某构想,并对所产生的结果负全责。不再通过传统的复杂的控制系统,而是‚通过学习来控制‛,致力于改善思考品质,加强反思与团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

‚无为而治‛正是道家思想中的核心命题,老子讲的‚无为‛是达到‚无不为‛、‚无为治‛这一目的的手段。确切地说,无为管理的实质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在历史上,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均为‚无为而治‛的典范。

二、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契合绝不是一种偶然,它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日本企业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一个事实:以儒家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物质文明是可以共生的。可以预言,在二十一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管理文化的交融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站在现实的角度,我们可以对现代管理的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做出基本预测:

(一)决策方面

中国古代系统思维与现代决策的结合将日趋紧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就从《孙子兵法》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孙子13篇《兵法》可与历史名著相媲美。今天没有一个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它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的重大意义。‛

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形成中国未来管理模式的战略运筹理论过程中,将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孙子兵法》对组织的内外部因素和与这些因素相关联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系统、动态考察的思维方法,对企业决策者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组织方面

西方管理惯用‚二分法‛把完整的组织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大对立阵营。中国文化推崇圆满和谐,认为只有组织内处处融通一致,才能形成广大和谐的系统。打破这一系统,组织便不得安宁。所以管理者不可将自己与下属决然分离,而应始终把自己视为组织中的一员。

相应地,组织划分不能拘泥与技术的专业化、组合的便利性、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因素,而应以‚和‛为管理的终极目标,分工、合作乃是达到‚和‛所需的手段,这样,不论部门如何划分,整体和谐所激发的向心力,就会促成真正的分工合作。

(三)领导方面

21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人本管理从‚以个性为本‛、‚以人性为本‛到‚以人文为本‛的转化过程中,文化对管理的影响权重日益增加,绵延5000年的华夏文化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对文化的整合与管理方面的巨大成功。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选人、用人、观人的经验和方法,相对于现代管理,中国古代更注重对人的‚德‛的考察,更注重候选人在其所处情境下的行为,较强调发挥人才的弹性去配合工作的需要。在人性的看法上,中国古代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内养外化,皆可成善‛等观点无疑为中国未来的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控制方面

不得人心的控制,是不会长久的。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如果得不到下属的真心配合,将会变得毫无用处。这在预算编制、问卷调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古代先哲都非常重视对心理因素的把握,深知人心的向背,才是成败的关键。管理者应‚道之以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人先正己‛,运用‚德主刑辅‛的手段,才能实现‚心悦诚服‛的控制,以趋向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总而言之,在二十一世纪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未来的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所有有效的国际经验被融合并以民主化的形式出现;二是具有独特的管理创新。这种创新是由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孕育的,是其他民族只能学习借鉴而无法创新的。如何重组现代管理理论与传统文化,兼顾人性与理性、和谐与原则,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将是中国管理学者所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大纲

主讲:山东科技大学李文明博士

主办:柳州市经济委员会

一、企业成熟与否的三个判断标准

1、关于战略管理

2、关于核心竞争力

3、关于企业文化

二、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

1、中国式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东方管理

2、企业文化的内涵

3、海尔的企业文化

4、蒙牛的企业文化

三、东方管理的精华

1、三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

2、四治----治国:国家管理治生:经营管理治家:家业管理治身:自我管理

3、五行----人道行为:管理哲学人心行为:管理心理人缘行为:管理沟通人谋行为:谋略管理人才行为:人才管理

4、中国传统文化全图

四、儒家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1、先秦历史与孔子家世

2、鲁国先贤们:四书五艺之由来

3、鲁国先贤们的思想与体系:孔子的弟子们

4、儒家的管理文化

5、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6、齐鲁文化与新绩效管理观

7、儒家人才管理思想

五、道家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1、老子其人

2、道德经

3、道家的管理理念

4、道家管理的成功案例

5、道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六 墨家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1、墨子其人

2、墨子管理思想

七、法家文化与中国式管理

1、法家代表们及其管理思想

2、韩非其人

3、支撑中国历史与中国式管理的两大思想支柱

4、法家管理思想之法治与中国企业管理规范

5、法家管理思想之大一统与中国企业管理的特点

八、兵家的管理思想

1、齐国兵家们及其思想

2、孙武其人

3、古今中外名家对孙子的评价

4、孙子的战略思想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5、孙子的“间”思想与现代企业竞争情报

6、孙子管理思想的精华与现代企业管理

九、如何看待国学热与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管理精典

第三篇: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

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内容摘要: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要体现民族特色、现代文明成果和个性特征。

关键词:现代企业文化 民族特色 现代文明 个性特征

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建设好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融合我国现代企业文化,首先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基础上,吸收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显示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企业文化是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包涵着丰富的、具有规律性的管理思想。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更能使我们的企业显示出突出的中国特色,即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我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指我国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物质、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是包括风俗、习惯、心理、道德、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兵家和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所倡导的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管理原则是相符的。儒家尊仁德,法家严赏罚,兵家重谋略,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仁义”、“慈爱”、“忠信”、“诚敬”等思想,同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是吻合的,可以指导企业家和从业人员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凝聚企业的向心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历史需要并将造就一批具有“国士”之风的现代企业家。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说,“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培育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最深厚的根基就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吸收传统文化合理内核,从六方面建设我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我国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要吸收儒家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讲仁爱关怀。重视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民族化的突出表现。

树立合作竞争的“双赢”竞争理念。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即合作竞争,实现“双赢”。“双赢”模式是我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践证明,和谐与竞争的统一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我国现代企业要继承和发展我国“和”文化,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双赢”的竞争理念。

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素来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古老的《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宝贵箴言,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秉承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任经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培育我国现代企业精神,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国人诚实守信的传统,把诚信作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

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和团体主义精神。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勤劳敬业精神、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道德,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创造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发挥出企业的集体主义精神。

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要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把发展现代企业同振兴中华民族联系起来。

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经济意识。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现现代文明的成果。企业文化本身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管理新潮,是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文化成为培育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西方现代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人本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和最重要的基本观念,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和保障。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西方企业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并要将其“本土化”。同时,西方每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各有特色,如美国企业重视的是创新精神,日本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个人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而团队精神是企业作为有效率的科层组织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综采众家之长,把个人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结合起来。建设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选择、文化组合和文化重构的创造性过程。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别。比如,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而东方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在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的问题上,英美企业管理和东亚企业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都值得我国企业借鉴,以取长补短。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弥补我国传统文化中缺失的基本价值和思想观念。我国传统的等级制度、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使企业缺乏服务意识;官本位倾向和论资排辈的思想影响了人才的成长;法治精神的缺乏和对言传身教的重视给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带来难题;复杂的人际关系增加了组织的内耗;求稳怕乱的思想影响了企业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的发挥;片面的群体观念影响了个体才智的发挥;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淡化了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要强调法治精神,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人治”轻“法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依法治企”、“加强制度建设”,追求科学管理,这必然要求企业要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转变。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强调“法治”,并不是否认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管理能力和知识经验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关键是处理好“人治”和“法治”、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要跟上全球化的步伐,首先就需要在思想文化上“补课”,必须接受那些全人类共同的和现代化最需要的基本价值,补上自己的文化传统中“缺失”的部分。所以我国文化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积极有效地接受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让自己的思想文化观念体系更适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继承、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只有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有机地契合起来, 培育我国现代企业精神,这才是我国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共性与个性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是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体现个性特征。企业对自身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与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企业能否长足发展的根本。认清共性,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找准了立身发展的根本,而认清个性,就是找准了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之路。企业文化的共性内容应包括企业的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环境标识等。

企业文化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能较好地反映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应当体现共同理想、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责任感以及服务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等,要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是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这是共性的东西。但由于企业行业不同,或同一行业所处地方环境不同、历史传统不同、体制模式不同、员工素质不同、承担的社会职能不同、规模大小以及追求的企业目标不同,进入市场的时间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也有不同。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缺乏鲜明的个性。许多企业文化存在口号式、公式化、雷同化、概念化现象,缺乏鲜明的个性,不能以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达,过于抽象,使人不知如何操作。

目前我国企业的理念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组词语,如“求实、奋斗、团结、创新、拼搏”等,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是使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缺乏针对性和企业个性,不能反映不同行业的独特传统、独特风格和独特追求,给人留下千篇一律的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构不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个性化原则,要有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企业精神的生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拥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很难凝聚职工并焕发职工斗志的。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要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在表达上要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例如, 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杭州胡庆余堂的“戒欺”,大家都知道这是胡庆余堂的企业精神;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的“聚五羊灵气,取本田精髓,创世界一流”的企业精神,使企业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既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企业精神就独具强烈的个性色彩,如硅谷精神:“容忍失败,鼓励成功”;松下精神:“把干毛巾再拧出一把水”,不但有特色,而且语言十分形象生动,让人过目不忘;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因为有不少发明创造而蜚声世界,它的管理之道是“无为而治”四个字,真正体现了高科技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色,因为真正的科技发明什么时候出现是很难预定的,“无为而治”反映了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比较符合科学研究的特点;IBM的文化则是24小时到位的服务文化。

总之,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又细致的建设工程,要循序而进,因势利导,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可能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要急于求成地提出口号化、雷同化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现代文明成果和个性特征。

第四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催生中国式管理是大势所趋

时下盛行的、在世界及国内有影响力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技术无不以西方学说为主流,中国式管理的提出也不过近几十年的事情,我们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HR管理的时候难免要陷入对中国HR、中国企业管理现状的评估与反思。一种管理思想,一股管理思潮的兴起与繁荣,固然与当时的社会企业发展状况有关,而其与那个社会所独有的文化间的衍生关系更是密不可分。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一直是农业经济为主导,商品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居次要地位、发展滞后,尤其相对西方至今仍较薄弱的。当今时代,中国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也仍是与我们的人口和政治地位所不相适应的。一个社会性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其企业发展状况,企业发展状况决定了管理的具体实践环境与主题,经济发展、企业发展的先进性,是催生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的必要前提条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世贸组织全面接轨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的崛起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市场、中国产品、汉语、中国文化、中国式管理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将会成为今后几十年中国人以及所有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管理发展的热门话题。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相结合的几种表现方式

广义的文化,包含了思想、制度、行为三个层面。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持其自身发展延续性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世界上生命力最为绵长悠久的文化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中国经济、中国管理的影响,是水乳交融,血肉相连,内外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一言一行之中。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构成了中国人的特质之一,也成为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鲜明特征。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管理中的集中体现,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企业管理哲学与理念。这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精神文化,外现于的CI之中,具体体现在MI、VI、BI三个层次。

第二是企业管理制度。

第三是企业管理行为。

而其中,企业管理制度与行为的内在联接、管理哲学与理念通过制度与行为在现实中的具体整合状态,就成为文化对管理影响的具体表现。

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式管理与西方管理(含日本式管理)的竞合 有的学者,将当前世界管理理论与成熟的管理模式分为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及中国式管理。认为美国式管理模式作为西方本土的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的产物,偏重于机械分工、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协作是建立在细致客观的分工基础上的。日本式管理则是以西方科学为体,结合中国的人文传统,派生出的强调集体主义、注重将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管理产物。而中国式管理则讲究彼此配合、模糊式管理、和谐理论。

我们姑且抛开这种学说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但至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概括模式。其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管

理理论与管理模式是无所谓好与坏、优与劣的,适应其当地社会经济和企业管

理的需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就是好的管理模式,反之就必然遭到淘汰。

我们提出探讨和致力于总结中国式管理,并非要与西方管理模式一争高下,而

是探讨西方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管理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合乎中国的国情,合乎中国人的“心情”。适合于中国的实际管理环境。时下,有名的大公司多以请

洋顾问、追逐西方的管理理念以自重。致使中国并不成熟的管理咨询界更是大

打国际牌、西方牌,将西方一些管理技术炒了又炒,引得大批大批的企业主跟

风逐浪。也因此,中国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执牛耳者——新华信管理咨询公司

愤而写出《新管理咨询公司的七宗罪》。

也许,中国式管理,这一模式概念从其提出到真正定型、发展、成熟还需要更

多的时间,(当然,这里指的是企业管理,而不是其它的什么领域的中国式管理,中国历史证明中国的国家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但这一概念的提出,从其吸引社

会管理界的关注,从其倡导管理实践、管理咨询与管理研究要树起中国大旗这

些层面来说,本身就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不过,中国式管理真正能够成为与美式管理、日式管理所相提并论,并为外国

人竞相学习,还有赖于大批中国优秀企业、世界知名企业、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出现,还有赖于大批中国百年企业、几百年企业的诞生与发展,还有赖于一代

代有着成功的、有着深厚的西方管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企业家的管理实

践与总结,有赖于一代代、有着学通中西素养的、爱国经济学家、管理学者的倡导与努力。

四、中国式管理是务虚与务实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是中国经济未来百年发展的精髓

当前,在大陆、台湾、东南亚国家流行的中国式管理(以曾仕强先生倡导的中

国式管理理论为代表),多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以先秦思想为主,基

本体现为易、儒、释、道、法、墨、兵等七家)分析管理中的常见现象和行为,对管理者、被管理者、以及二者关系与行为互动,加以系统梳理和合理解释的学说。大多停留于对国人在企业管理中的行为反应提供文化解释,有失于克板

和简单化,应用性和实践性不强。而最近,在北方一些知名学府兴起的、主要

针对企业主举办的“文化管理硕士”班,也更多的是从思想或者管理哲学层面上,解决发展起来的企业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价值皈依问题。一言以蔽之,目前

解释管理行为的中国式管理失之于简单化,解决价值问题的中国式管理偏重于

务虚。而真正能指导中国管理走向系统、科学的,应当是能够将中国社会运作

机制、企业运作机制解析科学(而不仅仅是合理)的更加实用的管理理论和技

术,是能够雕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思想、行为的文化体系,是能够促进中国

企业长足发展、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的文化传承性和开创性结合良好的先进学说,而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中国式管理的发展与探讨过程,必将是创造

多于因袭,务实多过务虚的。

韩非在战国末年,提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而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文化价值观多样化的“新国时代”,是三者皆竞的。

而且几种成熟的文化的竞争,将竞争的是其生命力。管理学说亦然。

人类,走进21世纪,当科学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呼唤着文化

对人类情感和精神的深度关怀。中国文化向以社会人伦为研究重点和关注中心,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际和合。中国文化的优势,在约束科技保持人类尊严、化解人类异化危机,以及在解决社会、国际争端方面越来越得以凸显。学者们

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如果说这一观点,已为中国市场的开发

和中国经济的崛起所初步证明,那么中国文化的世纪,也必然会随着中国式管

理、中国语言文字的传播而勃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黄静;;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6年19期彭劲松;中国古代用人思想及其借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2期姜建敏;孟相浩;张义娟;;传统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李瑞强;中国传统文化与项目管理的融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胡玉存;;浅谈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曹立新;;借重儒家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施培智;;以“和”为导向完善大学高层次人力资源激励方法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邹小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文化[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3期王伟;孙丽丽;李欣;;项目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施培智;顾有方;;以“和”为导向构建大学高层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05期陈睿;;儒家文化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3期马辉;杨永慧;;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对策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年20期邵楠;;试论中国古代用人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刘继峰;唐太宗行政思想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程威;论《贞观政要》的行政伦理思想及启示[D];中南大学;2010年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李文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陈明慧;基于文化差异的人力资源管理[D];厦门大学;2009年吴春梅;吴兢与《贞观政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戴萍;跨国项目团队中的文化差异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杨全胜;长庆局公开选拔中层管理人员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甘阳;;传统、时间性与未来[J];读书;1986年02期陈玉恒;项目管理的文化解读[J];中国工程咨询;2004年02期陆赟,杜军,罗建华;项目团队利益取向与行为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06期赵振宇;试论项目文化及其建设[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吴其伦,卢丽娟,钱刚毅;项目团队的文化与激励[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曾玉成,王雨魂,林强;中国项目管理建立监理制度的探讨[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3期朱俊文,刘共清,尹贻林;项目管理发展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1期高菊,史传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民族凝聚力[J];科学社会主义;2002年03期郝彤琦,闫恩诚,冯昊;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2年03期李平;浅议团队的构成要素和优化团队管理[J];企业经济;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郝彤琦;建筑企业项目文化建设与文化营销[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潘祥武;项目关系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和芸琴;变革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D];山西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杨宏山;;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应用及影响探讨——从现代会计的视域来看[J];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2 王冰睿;;邂逅业务流程外包 星巴克借外脑加强人力资源管理[J];IT时代周刊;2010年01期 3 王珩;;塑造优秀企业文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4期冯格;;论电力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留住人才[J];广西轻工业;2010年01期韦昌义;;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孙敬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0年02期杨晔;;监狱数字化绩效管理系统的构建[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年04期王雅;王智;;浅析企业人力资源部[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张秀文;;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劳动保障;2010年01期刘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性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年01期

第五篇: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中华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企业更多的是引进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中国经济也得以腾飞。然而,沿续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已逐渐呈现出诸多问题,其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的未来,中国经济的前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人们开始反思这种简单的照搬照抄的模式,探讨如何突破瓶颈。

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要开创中国现代化管理的美好未来,就必须把管理与中国实际相联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思考.传统文化的思想与现代企业成功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儒家的“天人合一”、“修己安人,以人为本”、“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中庸之道,以和为贵”,道家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家的“崇法尚术,唯法为治”都是我们深入总结、汲取和进行现代化的创造性升华的基础

一、以人为本

儒家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儒家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伦理文化。在一切事物中,人居于最重要的位臵;甚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都是并列的。儒家思想把管理的主体— — 人,推到管理的前沿。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管理的核心在于“人”。本质是“治人”。从管理的意义看,其就是一种对人的自我管理的文化。管理者通过专注于人的积极修为、管理实现对事对物的管理;通过成己成物,以致管理天下。这种管理思想和方式体现了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物、管好事的“人本管理,人为为人”的人性化管理。因此,现代企业应高度重视人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员工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前,树立起“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民本观念,把尊重人、关心人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通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规划职员的有效配臵,不断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提高员工自身能力素质,增强其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挖掘员工潜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其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最终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繁荣的目标。

企业可以采用的主要措施有(1)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2)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企业应该围绕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3)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4)完善劳动福利保障体系;(5)创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总之,企业是人的集团,企业是由全体人员共同经营的。在一个企业里,如果每个员工都有一种“这是我们的公司”的意识,如果企业经营者把员工看成是同舟共济的“伙伴”,那么,这个企业就必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一个共同创造繁荣和幸福的企业。

二、修己安人

“修己安人”是以人为本古代先哲思想的逻辑演绎,体现了个人与组织的辩证关系。“修己”。指人的心性修养。就是要求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培养好自己的仁义道德,然后再去管理别人,管理天下。“安人”,就是要使整个社会组织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各有所安。“修己安人”,也就是由个人推及整体,以个人发展带动整体进步。对现代企业而言,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在企业内部形成个人、群体的目标链条。个人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个人管理目标作为组织管理目标的基础。前一目标的完成是后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同时,组织管理目标的达成又为个人管理目标的完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两者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企业最高战略。“修己安人”,以“德”为先.以“义”为重,以“和”为贵。以 “礼”待人。以道德为首位。管理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和个人修养;并且将这些美德贯彻到施政的实践中去,从而影响被管理者能够上行下效,同心协力去实现组织目标。将“义”放在第一位。“义”主要是对于管理者的道德要求。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管理者只有以“义”为先,合理地谋利和得利,才能保障组织的安宁稳定。把以“和”为贵作为管理文化。“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强调以贵和的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管理者只有使组织中的每个个体都各司其职,并且所有的关系汇总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秩序.组织全体成员才能同心同德,组织的事业才会发达。以“礼”待人作为制度规范。企业的发展必须在“礼”的范围内作为,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和睦的企业内部环境,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如果人人都重视自我修养和自我行为的约束。注重培养仁义道德,以身作则,管理成效将得到提高;推己及人,成己成物,以实现“平天下”和“各得其所。各有所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儒家非常重视管理者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管理者的德行好比是风,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草动全凭风向,可见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之重要。而修身为本的管理意义,正在于强调了管理者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传统儒家这种视 修己”为”安人 的前提,特别重视管理者自我管理的思想,在当代管理学界也已经引起了积极的反响。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 985年为《有效的管理者》一书再版作序时说 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管理者。事实上,人们不可能指望那些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管理者去管好他们的组织和机构。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就是树立榜样。”德鲁克的思想,同儒家 修己安人 的思想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另外,从管理角度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另一层含义,即不是只对管理者自身而言的。要达到治好天下的目的.就得使国家、家庭和个人联系起来.要求各个社会成员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人生目标,需要人人从自身做起。它强调了一种以国家社稷为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点,同样被当今社会所接受。

三、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即顺道而行,倡导“道法自然”,强调自然规律之重要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告示了人当效法于地,地当效法于天,天当效法于“道”这一天地法则。“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指“客观、外在之自然规律”。倡导在自然界中应顺规律而行之。“无为而治”即自然而然,根据本性而为之。老子反对对物性的干涉,倡导顺应自然规律,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老子自然也反对领导者强作妄为,肆意任为,主张清静无为,顺道而行。他认为,居上者应知悉自己的责任只是辅万物之自然”而已,应当清心寡欲,清静恬淡,要避免从已私出发,胡乱施政,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管理者更不应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以自己的标准为判断万物的标准,“物之行或随,或噤或吹,或强或赢,或培或堕。”说明物性不同、人性各别乃是世间的常 态,若上者树立一标准,强行去改变一物之性,一人之性,只会戗戕害物性,改变人性,“是以上者去甚、去奢、去泰”,这说明聪明的领导者应保持自己的意见,顺应民意。只有在这无所干预中,每个人才能不受外在的干扰,持有、发展自身心性。

“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弹性柔化管理方式的理念基础之上,体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管理模式。无为,不是不为、没有作为、无所事事,而是主张为人、处世乃至治国、兴邦、治世要顺其自然的基本原则。“道”即规律。由于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道”在起作用,任何人想要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人为干预。让客观事物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发展、变化便是不可能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只有顺应自然之道。才能因“道”之力有所作为;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以收到“以无事取天下”的圆满效果。道家思想在管理领域影响深远.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一,管理工作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态势。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制定管理方法和策略;其二,管理者要以冷静、持重的态度做事,顺应自然之“道”,适时采取行动且坚定不移地实施。“无为而治”虽然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其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管理客体和下属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倘若一个企业所有的机构、部门和员工都能自觉地按照企业目标来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管理者理所当然也就“无为”而“无所不为”了。管理者只有从日常经营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专心考虑与策划企业的战略和未来等大事。才能“无所不为”。

四、结束语

任何管理模式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文化对于形成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起着根基性的作用。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诸多契合之处。作为企业管理者,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在实际工作中提炼、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结合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

下载[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体会]韩麟—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融合与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融合与发展201008050202马静人文系广告102摘要: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艺术表演中“中国元素”的运用,让全世界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我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精神支柱。虽然近代的中国......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思想。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中国企业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概论期末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五千年来,更是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作者:班级:学号:Email:摘要:本文分别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摘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主要与之有关的是儒家,法家以及道家思想。企业文化是亚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才......

    现代影视与中国传统文化

    《海角七号》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者:赵乃涛学号:201001245班级:机制二班 在课堂上我们观看了《海角七号》这部电影,也在电影中认识了日本歌手中孝介。《海角七号》大热台湾影市,票......

    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

    中国优秀的儒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是摆在中国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已有很多经济学和著名企业家为企业文化下了很好的定义: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