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校园文化的融合 研究报告
《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校园文化的融合》研究报告 铜官小学
王睿
一、课题的提出
铜官小学,原磷铵职工子弟学校,始建于1984年,2006年底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关心支持下,学校克服困难积极申报民生工程——农村标准化校园建设项目。在区教育局领导和支持下,2007年我校作为市首批标准化校园建议单位之一正式立项。2007年9月,新的学期,新的铜官小学展现在全体社区居民和师生的面前;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楼亮了,学校活动场地开阔了,学校环境和教师办公环境变了。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我们迷惘于找一条怎样的途径,使学校走出自己的路。
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2008年,学校领导经过反复审视,结合市教育局“文化立校,特色育人”的整体思路,决定依托传统文化精髓为载体,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为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的主导思想,走我们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为此申报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校园文化融合》市级重点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1、传统文化涵义
传统文化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为华夏民族认可的,历代相沿,不断更新充实的,生活方式、民情习俗、知识体系、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信仰追求的复合体。
2、传统文化特质
(1)、天人合一,自强不息(2)、地势坤,厚德载物(3)、和而不同,卓然自立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近期目标: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校园文化融合”指导思想,达成共识,研讨细化具体操作方案。
2、远期目标:通过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校园文化融合的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传统文化导读”活动,深化“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校园文化融合”课题研究,形成理论体系。
2、围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更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3、围绕传统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彰显学校人文特色和育人品位的校园文化。
4、使教师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育思想。
5、在学科教学中讲究方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6、创建人文性学生和教师评价机制。
7、利用多种手段,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校园文化有效的融合开展系列配套活动,达到育人目的。
五、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
(一)、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创造能全面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开展经典文化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热爱传统经典文化、积极学习传统经典文化,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学生在诵读经典、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时,慢慢地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因而学生变得更为知书达礼、善良聪慧、乐观坚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人格。达到一种“以文载德”,“文德并重”的相得益彰的理想模式。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理想、责任、勤奋、成材”的道理,增强其“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自觉性,培育一种昂扬向上、和谐进取的优良学风、校风,彰显了学校以“仁爱”教育为主题的办学特色。
1、提高教师素质,做好学生表率
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德育教育为主线,学科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综合教育模式。扎实中求创新,每一个学生都活泼主动地得到了全面发展,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校教师团结务实,开拓进取,以身作则,廉洁勤教,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勇于探索和创新。学校管理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法德并用。重视和加强对教职工的人格修养教育,“自尊、自重、自强、自律、自省”,努力创造一种“无为而治”的学校管理境界。目前,承担课题任务教师的综合能力、实际操作指导能力均得到提高,这批教师又以自身的优势和实力影响并带动着周围的教师,使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成稳步提高的趋势。
在市级重点课题的引领下,我校又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语文素养培养的研究》、《以乒乓球运动促学生的养成教育》两个课题获得市级立项。课题组成员王睿老师被评为2009年度“铜陵市十佳辅导员”;其与郎斌老师合作的教育叙事《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获安徽省六项电教学术作品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朱舒陵老师执教的《How do people eat》获“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分析及对策》获安徽省第八届中小学外语教育教学科研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保持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发表在《小学时代·教师》杂志2009年第九期;自制的教具“四线三格尺”获市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杨卫东老师指导年轻教师郎斌、张栉风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普罗米修斯》两节电教课分别获得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应用成果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郑燕老师参加中心学校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全区数学教学大奖赛获二等奖。课题组成员殷佩红老师撰写的《关爱生命,健康成长》获市级征文评比三等奖。张栉风老师指导徐书航同学的《徐书航致皮皮鲁的一封信》发表在国家级期刊《小星星·作文100分》杂志2009年第9期。
2、营造文化氛围,美化校园环境
美好的校园环境,还应该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使师生员工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我们在校园内设置“诵经典美文,做优秀少年”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在文化长廊内开设“经典角”园地,挑选古代文化的精品之作,为学生开辟了诵读古诗文的空间,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学校走廊、墙壁等。教室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读后感、手抄报等。校园广播站播放经典中诗词曲赋或诗词音乐,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经典文化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处处可以看到经典,时时能够听到经典,刻刻可以感受到经典文化的氛围,让师生沐浴经典的润泽、呼吸经典的清新。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2007年成立,经过几年的打磨,现已成为孩子们自己的品牌栏目。站长,播音员由原来在老师的指导到现在的独立制作,学生自己策划,自主选稿,经常播报一些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事迹。一批批小播音员、小主持人正在渐渐成长,王诗琪就是其中的代表。在王睿老师的指导下王诗琪同学获得安徽省教育厅举办的“我与《小学生导读》”征文比赛一等奖,并作为获奖代表赴合肥领奖,通过参加颁奖活动而写的《游合肥海洋馆》发表在2009年8月27日《铜都晨刊·校园内外》;
在孩子们每天路过的道路旁建设新颖别致的宣传橱窗,设置“超级明星榜”、“英语园地”、“健康之窗”“名人名言”等丰富多彩的专栏,吸引孩子们驻足观赏;用优美的少儿名曲联奏组成的全程音控系统代替传统刺耳的铃声,孩子们每天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节奏走进校园,走进教室,随着或欢快、或舒缓的乐曲上课学习、课间锻炼、玩耍,那是多么惬意的感受;巧妙的把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美德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尽力给孩子们创设出精致、灵动富有文化气息的“活”环境,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孩子们在2009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朱陈瑶、胡念念、徐书航三位同学荣获市、区级“三好学生”;丁鸿雁、林康、孙致远同学在铜陵市第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梅婷同学在全国青少年艺术风采大赛铜陵赛区少儿琵琶比赛中荣获银奖;宋梦蝶同学在全市中小学师生主题征文比赛中获三等奖;六年级获“区级先进班集体”称号。
(二)、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打造有特色的现代校园
学校的发展最终体现在人的发展上,创建特色学校必须培养具有学校特色的人。用科学发展观审慎与运筹学校发展,充分考虑学校自身基础与特点,结合全体老师的智慧,我们提出了“用传统文化打造现代校园,以传统文化精髓支撑学校德育”的特色目标,创建特色学校,培养一代新人。具体地说,学校坚持以“传承经典文化,融合时代精神,培养健全人格,涂亮人生底色”为办学理念。恪守系统、科学的工作作风,以经典诵读活动为切入点,结合英语、乒乓球特色活动,既丰富师生文学涵养,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又融合现代体育、英语特色,推动学校德育建设,真正把学校建成求知的乐土、精神的家园和道德的圣殿。
英语教学是铜官小学的的特色品牌,“处处有英语,时时有英语”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学生在每学期的期末考核中均在全区遥遥领先。学校每周四的英语广播,每周五的英语活动课以及每月的英语墙报都有大量的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各自英语水平的平台。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铜官小学已经形成了浓厚的英语氛围,形成了“处处有英语,时时有英语”的良好环境。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与这现代的英语校园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开展了“英语歌曲大家唱”、“英语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结合我市“文化立校,特色育人”活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为学生接触更多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抓住这一机遇,组织学生们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开展各种竞赛,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辩,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校园的内涵。如在选拔参加中心学校的“我爱读书演讲比赛”活动的选手时,少先队举行以“幸福离我们有多远”为题的读书演讲比赛。孩子们联系课外读物,谈自己的幸福感,他们的幸福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校师生参加2009年“天翼杯”经典诵读比赛屡获佳绩,王睿、郑燕、朱舒陵三位老师参加的教师组合获教师组一等奖,郎斌老师获教师组一等奖,郑燕、郎斌老师指导的学生组合获学生组三等奖。张栉风老师参加“紫金杯”第一届体育大会获男子组跳绳第一名;郎斌老师获“拍球绕杆跑”第五名;我校所在的代表队获团体总分第三名。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的融合,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并从本校实际出发,通过确立比较清晰的研究目标,构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寻求比较合理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房间,加强课题运行过程的日常化、制度化、课程化,促使课题研究操作规范,运行正常,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我们在为学生营造一个现代化校园的同时,更不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坚信“播种”特色教学,我们将“收获”更多的有特色的学生。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文化育人,特色立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学校声誉,形成名师名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二篇: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自古就是文明古国,有着自已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与西方国家不一样,下面就有关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作一下介绍,使我们都能更好的了解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并且保护这些好的东西使它们继续健康地存活下去。
传统文化之一 陶瓷
传统文化之二民间玩具。
传统文化之三皮影
传统文化之五脸谱
传统文化之六年画
传统文化之七刺绣
江苏苏绣,湖南湘乡,广东粤绣,四川蜀绣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苏绣绣工精细,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色彩雅洁,善于绣猫。粤绣构图丰满,形象逼真,活泼欢快,施针简洁,以绣百鸟朝风 ”龙“ ”凤“著称。湘乡形象生动,施色鲜明,针法多变,层次分明,擅长绣狮虎。蜀绣针法严谨,平齐,色彩明快,尤善绣鱼,芙蓉鲤鱼为代表作。没想到这刺绣学问可还真大,真的是值得学习研究呀!
传统文化之八玉雕
第三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融合与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的融合与发展
201008050202马静人文系广告10
2摘要: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艺术表演中“中国元素”的运用,让全世界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许多人第一次知道了“中国元素”。而广告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已经变得极为普遍。广告也已经越来越多的介入公众生活,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和广泛的作用。现在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我们作为广告学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广告相融合。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广告学,现代广告,大学生,文化产业
正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文化是一个广义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心理。文字、哲学、生活习惯还涉及到服装、风俗等一些边沿化甚至是图腾符号化的东西。
二、现代广告
在现在,广告业作为一个文化产业,而文化也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
现在广告不仅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广告文化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现代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
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圆满落幕,“中国文化热”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符号和标志也渐渐渗透于世界各行各业中,如龙、凤、青花瓷、饕餮纹等中国古老和神秘的图腾元素均以历史为坐标,由文化元素衍变成为时尚潮流。
广告领域向来是走在世界科技与时尚的尖端,它的存在,几乎占据了人们生活中的所有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简单的广而告之已经不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增添多样的创意新元素,为受众带啦视觉和感观的双重冲击,融合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异域风情,以多视角带到流行风潮,将时尚与焦点附着产品之中,经过提炼和糅合。再以最为原始的生活状态展现于受众眼前。而“创新”一词也已经成为当今广告中的创意启示点。
从“可口可乐”带着浓浓的美国西部风情打入中国市场,到如今的“红红火火,新年的第一瓶”的广告语,十几年的探索,其广告形式已经由中国的乡土气息完全取代美国POP风潮,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吉祥、如意、灯笼、拜年、团圆等中国风情始终贯穿于“可口可乐”的广告诉求手法当中,可见,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在探索与发展的同时,也始终贯穿广告本土化原则、“追潮见辽阔,逐浪识惊涛,观海知天下”、“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等这些具有中国古典诗句的创意广告语的出现,无疑印证着民族与世界的紧密关联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队国内外的深远影响。
今年来,中国自主品牌也在追溯传统文化元素中渐渐引用至自身产品中,如李宁的天羽透气跑鞋以中国国画中水墨丹青的表现手法,利用动画制作出一派水墨风光,荷塘春色间,弱柳扶风,脚穿“天羽”的男女主人公在其间慢跑犹如蜻蜓点水,踏水无痕,只惊动荷叶底的小鱼,完全表现出天羽的“超轻”卖点。而整个广告的画风淡雅、恬静、细腻,将中国古典气韵之美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更给消费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再者,在广告片“南方黑芝麻糊”中:深深的老街,轻轻的吆喝,孩子恋恋不舍的童稚,悠远、朴实、亲切的民谣音乐,所以这些无不向我们表达一种江南古镇的悠远、深沉、出处流露出一种亲切、温情的感觉,让我们回想起一种逐渐逝去的家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与品牌的距离。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并不属于同一历史层面,前者是继承历史与文明的发展脉络,而后者是在颠覆传统的基调中生存。繁衍和发展。因此,当“创新”与“传统”碰撞在一起时,必然会产生激烈的火花。
四,未来广告的发展
广告是为了某种热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共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是为了让消费者知道有某种产品诞生,让消费者知道该产品的功能用途,让广大民众感觉到该产品的影响力,也为了压制竞争对手,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让消费者尽可能的多看到该产品,从而在消费者的脑中留下印象。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广告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依托新新传媒,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必定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广告的发展,必将是“低投入,高产出,针对性极强”。
中国的现代广告重视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将会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只要具有开放兼容的胸怀才能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的广告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有利地位,必须既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又要采用世界性的思维,开放胸怀,坚持走国际化,全球化道路,进行跨文化广告运作。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广告要想完美结合共同进步,并不是一件易事,这需要文化业和广告业,乃至全中国的各行各业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广告的相得益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广告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素材,中国现代广告也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广告借用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中国的现代广告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的现代广告在立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把我时代脉搏,不断创新,同时积极探索区域间的文化差异,坚持走国际化、全球化道路,积极进行跨文化广告运作,把中国的广告带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去。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文化http://baike.baidu.com/view/40254.htm
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元素佚名
台湾广告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新闻界 2009刘艳秋马晨烨广告界的“汉奸”嘴脸佚名
第四篇: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
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内容摘要: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重视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要体现民族特色、现代文明成果和个性特征。
关键词:现代企业文化 民族特色 现代文明 个性特征
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建设好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融合我国现代企业文化,首先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是在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的基础上,吸收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显示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企业文化是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包涵着丰富的、具有规律性的管理思想。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不仅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而且能够成为现代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更能使我们的企业显示出突出的中国特色,即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我国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说,指我国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物质、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它是包括风俗、习惯、心理、道德、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观念形态的思想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兵家和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所倡导的经营理念、战略思想和管理原则是相符的。儒家尊仁德,法家严赏罚,兵家重谋略,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都可以给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如儒家的“仁义”、“慈爱”、“忠信”、“诚敬”等思想,同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是吻合的,可以指导企业家和从业人员更好地做人做事,爱岗敬业,凝聚企业的向心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历史需要并将造就一批具有“国士”之风的现代企业家。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说,“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培育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最深厚的根基就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我们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养料,吸收传统文化合理内核,从六方面建设我国特色现代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我国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要吸收儒家文化传统,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讲仁爱关怀。重视人际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型的管理,成为企业文化民族化的突出表现。
树立合作竞争的“双赢”竞争理念。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即合作竞争,实现“双赢”。“双赢”模式是我国传统“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实践证明,和谐与竞争的统一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我国现代企业要继承和发展我国“和”文化,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双赢”的竞争理念。
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素来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古老的《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宝贵箴言,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秉承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任经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培育我国现代企业精神,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国人诚实守信的传统,把诚信作为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
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特别强调群体意识和团体主义精神。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勤劳敬业精神、整体为上的集体主义道德,强化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创造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发挥出企业的集体主义精神。
胸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要发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把发展现代企业同振兴中华民族联系起来。
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一定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经济意识。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体现现代文明的成果。企业文化本身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出现的管理新潮,是一种新的管理科学理论。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文化成为培育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西方现代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人本精神、科学理性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市场经济等等,这些都是全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和最重要的基本观念,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和保障。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西方企业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大胆拿来,为我所用,并要将其“本土化”。同时,西方每个国家的企业文化也各有特色,如美国企业重视的是创新精神,日本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个人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的迫切需要,而团队精神是企业作为有效率的科层组织的内在要求。我们要综采众家之长,把个人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结合起来。建设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选择、文化组合和文化重构的创造性过程。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别。比如,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而东方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在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的问题上,英美企业管理和东亚企业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都值得我国企业借鉴,以取长补短。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同时,还要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弥补我国传统文化中缺失的基本价值和思想观念。我国传统的等级制度、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使企业缺乏服务意识;官本位倾向和论资排辈的思想影响了人才的成长;法治精神的缺乏和对言传身教的重视给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带来难题;复杂的人际关系增加了组织的内耗;求稳怕乱的思想影响了企业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的发挥;片面的群体观念影响了个体才智的发挥;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淡化了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要强调法治精神,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人治”轻“法治”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依法治企”、“加强制度建设”,追求科学管理,这必然要求企业要从习惯的“人治”向现代的、科学的“法治”转变。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强调“法治”,并不是否认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管理能力和知识经验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关键是处理好“人治”和“法治”、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要跟上全球化的步伐,首先就需要在思想文化上“补课”,必须接受那些全人类共同的和现代化最需要的基本价值,补上自己的文化传统中“缺失”的部分。所以我国文化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积极有效地接受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让自己的思想文化观念体系更适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继承、发掘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只有将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有机地契合起来, 培育我国现代企业精神,这才是我国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共性与个性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共性特点和个性特点是相辅相成,企业文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体现个性特征。企业对自身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与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企业能否长足发展的根本。认清共性,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找准了立身发展的根本,而认清个性,就是找准了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之路。企业文化的共性内容应包括企业的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环境标识等。
企业文化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能较好地反映时代特征和精神风貌。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应当体现共同理想、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责任感以及服务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等,要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这是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这是共性的东西。但由于企业行业不同,或同一行业所处地方环境不同、历史传统不同、体制模式不同、员工素质不同、承担的社会职能不同、规模大小以及追求的企业目标不同,进入市场的时间不一样,因此企业文化也有不同。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缺乏鲜明的个性。许多企业文化存在口号式、公式化、雷同化、概念化现象,缺乏鲜明的个性,不能以通俗形象的语言表达,过于抽象,使人不知如何操作。
目前我国企业的理念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组词语,如“求实、奋斗、团结、创新、拼搏”等,失去了企业精神的鲜明个性和特色,变成了所谓工业企业中标准件的组合。这也就是使某个行业、某个企业的企业精神变成了所有企业共有的“企业界精神”。缺乏针对性和企业个性,不能反映不同行业的独特传统、独特风格和独特追求,给人留下千篇一律的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构不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要遵循个性化原则,要有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企业精神的生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于拥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很难凝聚职工并焕发职工斗志的。企业精神的概括和提炼要富有个性、特色和独具的文化底蕴,在表达上要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例如, 北京同仁堂的“济世养生”、“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杭州胡庆余堂的“戒欺”,大家都知道这是胡庆余堂的企业精神;宁波雅戈尔集团的“装点人生,服务社会”,既有行业特点,又有独具的文化底蕴;广州五羊本田摩托公司的“聚五羊灵气,取本田精髓,创世界一流”的企业精神,使企业获得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大连燃料总公司的“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既有行业特点,又体现了员工的奉献精神。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企业精神就独具强烈的个性色彩,如硅谷精神:“容忍失败,鼓励成功”;松下精神:“把干毛巾再拧出一把水”,不但有特色,而且语言十分形象生动,让人过目不忘;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因为有不少发明创造而蜚声世界,它的管理之道是“无为而治”四个字,真正体现了高科技企业的企业文化特色,因为真正的科技发明什么时候出现是很难预定的,“无为而治”反映了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比较符合科学研究的特点;IBM的文化则是24小时到位的服务文化。
总之,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又细致的建设工程,要循序而进,因势利导,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可能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要急于求成地提出口号化、雷同化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现代文明成果和个性特征。
第五篇: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宗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初一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潜能无限,发展空间大。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大好时机。以下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1、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教育因素。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例如: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在新时期发扬光大,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唐太宗以隋之为鉴,认识到“治安则骄奢易生,骄奢则危亡立至”,所以他在治国创业中坚持节俭,力戒奢靡,这与他的政绩贞观之治不无关系。
2、结合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美德教育。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它对于我们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载体难以具备,或者说是其他载体难以替代的,也就是说,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学到《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屈原,联系端午节习俗,使学生明确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精忠爱国的浩然正气和坚持正义的民族气节。今天我们过端午,吃粽子、划龙舟,最重要的是继承和学习屈原上下求索、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让爱国忧民的传统通过节日这一载体发扬光大。
3、恰当运用成语典故,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典故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依据《辞海》可解释成典籍中的故事和词句,典故用很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整个故事的大概,以成语等固定的词或短语约定俗成了下来。典故通常与成语紧紧联系在一起。运用成语典故就是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途径去搜集和展现成语典故的有趣教学,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环境中学习。我们日常生活,或者是写文章时,也经常用到历史典故,如“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毛遂自荐”等。但很多人对于这些典故所涉及的具体史实却不一定很清楚。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引用。
4、挖掘乡土历史资源,使学生感悟历史,热爱家乡。所谓“乡土历史”,顾名思义,它是指家乡或故乡的历史,其范围是可大可小的。大而言之,是指本市、本省以至邻省的地区(如东北、华北、西南等的历史)。小而言之,可指本村(屯)、本乡(镇)、本县(区)的历史。乡土乡情,常常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春恋之情。因此,在历史教育中,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往往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向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丰厚的教学资源和学习题材。历史课堂教学中能较好地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可加强学科知识的实践性,丰富历史教学内涵,更可以扩展历史教学的外延,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其热爱乡土的情怀,最终达到传承社会方明,凸显乡土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历史科学的教育价值的课程目标。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重难点适当补充乡土史课程资源,可缩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时空距离,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例如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导入时,首先播放了泰山风光图片,然后问:“首位到泰山封禅的帝王是谁”,学生答出“秦始皇”。由此导入新课。
5、参观历史遗迹、遗址和博物馆文物,或者把学生带到现场进行教学。通过自己观看和听介绍,使他们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憾。此情此景,将使学生们难以忘怀,他们的人文素养也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