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探讨
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探讨
[摘要]创新职校学校文化,应加强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文章通过对当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加强职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探索实现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从而使培养的职校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职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师生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所具有的独特校容校貌等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不同的校园文化锻造出不同的学生品格和不同类型的人才,而特定的师生群体又固化着特殊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校园文化决定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建设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中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就业要求,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势必要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企业需要新型技术人才,中职学校如果继续封闭守旧则无法胜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任务,而“校企合作,共谋发展”为两种文化的融合提供可能。
一、当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个性不足,缺乏中职特色
当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脱离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没有体现职业学校的特色。当今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基本上照抄普 1
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体现出自己作为职业学校的特点。由于职业学校发展建设时间不长,校园文化建设大多仿效普通中学,没有自己的特色。以校训为例:随处可见“勤奋、求实、团结、拼搏、刻苦”等字样,而能鲜明体现职业学校专业个性特色的内容则明显不足。由此可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发展步伐。
(二)因循守旧,缺乏现代气息
我们的校园文化惯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治学格言、立身之道等,一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等耳熟能详的内容充斥板报、橱窗和宣传栏,而现代科学的学习方法、成才途径以及本专业发展的动态等现代信息则少而又少。这与改革年代“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企业文化相比,现代气息实在不足。
(三)封闭办学,缺乏职业特色
综观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办学开放程度不够,脱离市场主体,缺乏“职业” 特色,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中职教育是定向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培养一线合格技术人才。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像中职教育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一样,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体现中职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未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划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职业氛围缺失。这就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上的尴尬局面。
因此,在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快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这样的中职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有特色的、系统的。
二、加强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
(一)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职校只有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的需求。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协作共识的团队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臵,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往往差别很大,学生没办法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企业管理。比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差异与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二)培养职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育人为核心教育文化,而企业文化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这种校企文化的互补性对中职的学生成才尤为
重要。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之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你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一方面不少职业学校的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三)推进职业学校特色内涵建设的需要
职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凸现学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凝聚师生,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向心力。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招生、就业工作。职业教育是以招生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也有助于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而广泛就业,又如同无声的广告,对招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联动效应。同时有利于塑造学校形象,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职业学校要引入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必须依靠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成果,而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又必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的途径
职校校园文化的立足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在建设职校园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凸显职业性特点,突出行业性特征,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职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成功地实现对接。具体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寻求两种文化的对接口,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就要求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体现职教特色,就要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和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少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生子女多,阅历见识浅,更缺少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这就要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
一要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二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同时重视职业训练活动。三要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强调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二)寻找职业文化的渗透处,注重活动宣传策划。
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注重宣传活动内容的策划,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学生可以直接获得有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精神。学校要把一些优秀企业文化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正规的教学系统中来,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纳。二要引导学生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和理解企业文化。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作为企业的一员,真切、客观地去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三要邀请企业文化学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种讲座可分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广义企业文化内容的讲座和面对具体专业甚至某一具体企业狭义企业文化的讲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企业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引入,也使学生通过这种引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内容。四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这种展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进入企业,通过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宣传、人员介绍等现身说法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另一种是将某一个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在校内进行展示,或将几个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综合的展示,实实在在地把企业的文化引入校园。
(三)搭建认识企业的大平台,注重校企联姻合作。
职校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努力争取校企零距离的对接,真正地实现校企文化互融互动,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找出了对新世纪中职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具体的讲,一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
接获得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二是做好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学生的实习经验也是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学生们只有深入到企业中去,深刻地体验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地适应企业的选择。三是加强校企的全方位合作,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更好地相通相融。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企业也可以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在相互参与中彼此借鉴,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整体。可尝试按照企业的架构组建班集体,在一些订单培养班,学校可尝试以企业的名称来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臵班干部,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结合企业和专业的特点规划班级活动。如此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到职业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陈林青.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3-15
[2]彭建胜,王宗凡.以职业文化传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8(4):107-108
[3]刘汝.企业文化在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与主动导入[J].广西轻工业,2009(2):142-144
[4]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07(7):25-27
[5]吴强.浅析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7(7):182-183
第二篇: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需要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创造出良好的高职院校育人氛围,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对于保障工学合作办学效果,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1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进入企业一线就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要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办学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1.2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学生就业 目前对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存在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另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毕业生定位明确,技能突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较高。通过毕业生追踪调研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工作中存在着就业起点低,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偏低,离职率较高的状况。这种现象反应出毕业生的能力素养及高职毕业生自身定位与用人企业的需求仍存在很多差距,毕业生不能很快胜任工作。为了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步提高,就需要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上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注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载体,使学生在校园内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学校就逐步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适应期。
1.3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鲜明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优秀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涵建设的一部分,对教职工具有强烈的凝聚、激励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一旦形成,将成为学校上下相对一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就会形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当学校师生员工都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上形成共识,这必将成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选择
2.1 长期、持久地培育校企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例如有些行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有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有些新设立的民办学校还在建校伊始,还特意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国际化元素、植入军队文化等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以生产经营实践方式、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及企业对外形象来具体体现。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所表现出企业文化也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而漫长的过程,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也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需要长期地、不间断地培育吸收企业先进文化要素的校园文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嫁接,而是一个选择、融合、培育的长期过程。
2.2 注重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关注提高效率和创造效率,目标是激励和凝聚员工,是一种管理手段。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培养人、塑造人、鼓舞人,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它是企业自身的行动指南。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要有所选择和甄别,要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选择具有普遍性的优秀企业文化要素融入校园文化,要剔除某些狭隘、片面的企业文化要素,例如利益至上、简单服从、竞争崇拜等。要从国内优秀企业以及现代企业中普遍接受认同的优秀企业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例如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质量意识、注重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对校园文化起到积极地作用。
2.3 全方位地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中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就已经开始了校企文化的融合。运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创建示范性院校等重大发展节点,让全校教职员工统一思想,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在学生日常管理上,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把责任意识、纪律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得以锻炼和提高;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报告会、表彰奖励、校容校貌等重要校园文化载体上,体现企业文化要素,扩大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先于学生与企业对接,教师作为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训课程比例,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企业文化。创建融入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应注意问题
3.1 校园文化要主动接纳、融合企业文化 把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是对企业文化的照搬和模仿,更不是用企业文化代替校园文化,而是学校在自身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把企业文化中有利于实现自身发展的先进文化与自身融合,形成一个具有个性且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是主动的,是有所作为的,把握着校企文化融合的节奏和内容,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事后的默许。
3.2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明显自身烙印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业、专业或者地域文化特色,不要轻易丢失,要进一步凝练提高,提高影响力。校企文化融合也要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不断碰撞中形成,校企文化融合需要学校在自身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传统上,引入企业先进文化,并经过反复消化和酝酿,才能形成积极的影响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3.3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发挥影响力 无论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通过校企文化融合来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更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要避免照搬照抄,避免形式主义,避免说一套,做一套,把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落实,仅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校企文化不仅没有融合,而且还会起到负面影响。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也成为必然趋势。在校企文化不断融合中形成的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积极地推动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独特的高职校园文化,在校企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将会培养出更多地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小义.从适应到融合:工学结合中的校企文化衔接[J].现代营销,2011(2):111.[2]朱明.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42-43.[3]林丽萍.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60-61.[4]徐天舒.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55-57.[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8-31.
第三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表现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校园环境职场化,构建新型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层面,主要指师生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环境。它包含学校整体布局、学校建筑、形象标志、艺术景点、文化走廊等。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学校可以将本校职业化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融入校园布局和设计中,创建浓厚的企业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职校要彻底打破普教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职场环境。将企业工厂的布置、设施等复制到学校课堂上;在墙上张贴企业核心理念、形象标识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工号、上课打卡,让学生每天到学校来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变为对员工的要求,努力为师生构建职场化的生活和教学环境。
(二)导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理想状态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和谐、民主、向上的校园精神氛围,主要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等体现出来,具有积沉性、隐渗性、持久性。好的精神文化会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三)引入优秀企业制度,提升和完善职校制度文化
制度对于学校的师生员工具有强制约束力,天长日久,最后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心理契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那么,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除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教职员工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外,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将ISO9000质量认证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构建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职校要有选择性地吸收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等,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以及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职校还可以安排学生下到与本校合作的企业,让他们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
(四)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建设职校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形成的课程观念和活动形态,往往反映了学校对社会需求的定位,集中体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等层面。学校要成立由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学校的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作为该岗位(群)的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再根据这些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实施办法。课程内容是将现有的课程体系和企业行业的需求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以章节知识点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项目编写中融入企业文化,使课程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教学以项目为中心来展开,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方法。
(五)多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职校活动文化职业化
职校通常会组织艺术节、歌赛、球赛、运动会、开学仪式、毕业典礼、绿化校园等活动,活动涉及面广且丰富多彩。那么,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职校可以多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职校活动文化更职业化。一是以大赛为突破口,实施“走出去”。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及特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组进行强化训练。在政策上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实施“请进来”。定期邀请企业优秀的工程师或技师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带入学校,使班级企业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将校园文化活动办到企业里或邀请企业到学校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等。三是以技能节等活动为媒介,搭建校企之间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举办技能节,在各个专业全面展开。邀请企业领导和专业人士担任评委,从职业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更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校园开放日、校企合作洽谈会、先进员工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让企业文化走入校园,也走入学生心里。
二、结语
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立足职校实际,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融合不是做加法,更不是机械替代,而是由校园文化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并加以提升。目的在于突破传统的校园文化,创设一个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遵循职教规律的育人环境。在这种新型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实现职校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作者:张冬娇单位: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
(二)一、企业化的实训文化建设
1.仿真模拟企业岗位环境
引入企业运行机制,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各种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场所要最大化地模拟企业场景,实训器材的摆放、规章制度的要求、教师的演练都要与企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相一致,并通过实物、标语、展板、易拉宝、文化墙的形式展现企业精神和工作气氛。同时,为了实训操作安全、规范,要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实验室、车间、实训场。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感受实际工作氛围,使学生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的职业教育环境中提升,最终达到学习知识、修炼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的目的。
2.全真实践就业创业内容
加强企校合作,形成订单式生产合作关系。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师资支持,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原材料来自企业,实训项目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设计、生产,产品盈利由企校学生三方共享。如机械制造专业可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订制少量的机械器具、通信专业与服务外包公司承接电信运营商网络机房维护业务,学生跟随企业技术人员学习机房日常工作,当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时,技术人员、老师及学生一起分析排除故障,学生从中锻炼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化的班级文化建设
1.人性化理念贯穿班级教育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其中以人为本为其核心价值。班级管理理念也应采用“民主自治”的理念。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班级教育重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可在班级树立榜样,设立学生风采专栏,定期评出班级的“品行佳人”“微笑大使”“卫生标兵”“体育健将”“技术能手”等不同名誉的优秀学生,起到榜样效应,达到班级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2.考核制度规范班级管理
将优秀的企业制度引入中职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中。中职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教育》,还应该注重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严谨求真、团结协作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普遍抱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真正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人很少。制定“学分制”考核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每个学期的考核基准分为100分,根据“考核细则”(考核细则以企业规范为标准)进行打分,凡是做得不好的,进行扣分,做得好可以加分。同时制定“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及考核),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常委轮换制”(即班干部每学期调整一次),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周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常委”每个月给予“岗位津贴”,一方面对他们工作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传递了“多劳多得”的理念。通过“学分制”的考核制度管理班级,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
3.用职业氛围打造班级环境
办公室是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企业化的班级管理也需要将教室按办公室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及布局。班级环境建设注重“绿色、清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小组之间以工作室或部门名称分组座位,可设置“茶水间”“充电站”等休息点,提供饮水和书籍,在教室布置“班级历史墙”和“名企记录墙”分别记录班级成长史和著名企业的成长史。
作者:吴燕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三)一、企业文化与中职政治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
1.在政治教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化的价值标准
中职政治老师要树立企业文化的教学理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可依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要求,把教学管理和政治教学教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竞争等意识观念渗透到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树立企业文化价值标准。
2.有效整合政治教学内容,实施多种教学手段
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政治教学内容要以职业要求为中心,对中职生的培养要重点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政治老师在校企文化对接基础上,有效整合政治教学内容。在学校开设的各种政治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典型实例,采用企事业真实案例、情景表演、讨论思考、总结归纳、升华情感等多种教法来组织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意义,使学生了解更多企业文化知识,提高更多企业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通过灌输知名企业的文化体系,使中职学生体会现代企业的形象。
3.吸纳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激活中职政治教学的职业文化在中职政治教学上引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引入到教学、学生管理、科研等日常管理中,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例如,学生管理理化制度就是采用了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班级为公司,学生为员工,上课为上班,每个学生完成整个学业需要挣到分值,学习期满才会颁发毕业证书。把这一理念引进学校、进管理、进班级、进头脑,写入学生手册,成为学生在校的常态化管理要求。把企业管理标准化手册印发给政治教师,作为上课、备课参考书。也把企业自主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这样的管理方法会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观念、自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架起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纽带,拓展政治教学途径
中职政治教学可围绕企业文化开展专题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架起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互动。可以通过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座谈、主题会、征文、企业见习、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成熟成长。
5.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政治教学可通过考察、调研、座谈、等方式,增加企业文化的素质教育和训练内容,作为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教育中直接对接和双向贯通的重要桥梁。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强的竞争意识,对企业文化理解得更透彻。也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形成在社会实践工作的竞争态势,对社会实践工作常态化。也可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快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体验企业文化。还可开设相关企业文化课程和文化专题讲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素质教育。
二、结语
总之,从社会发展来看,将企业文化融入政治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专业人才。
作者:姚明珍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四)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同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很多共性,存在很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两种文化都是以人为基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和组织文化,员工和学生同为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和组织中心;其次,两种文化的结构和内容相同,都可分为外表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中间层(制度文化)、中心层(精神文化),企业精神和学校精神分别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再次,两种文化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同,在企业和学校内部具有规范、凝聚和导向作用。职业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为社会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一线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只有很好地相互融合,才能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两种文化能够融合还体现在:
(1)两种文化教育的对象具有相同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校园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毕业后终究步入社会,融入到各行各业,成为一名员工,他们将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影响,不断将校园文化的意识和企业文化理念进行融合,更好地服务企业。
(2)两种文化融合的内容具有相通性。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与校园文化相融,如:团队精神和班级集体精神、遵守厂规厂纪和校规校纪、穿戴厂服厂标和校服校徽、尊重客户和同学、爱厂如家和爱校如家、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还有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在精神文化方面,许多企业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名言,激励员工勇于进取。学校也经常运用这些警句激励和鞭策学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永不言弃的高尚品格。在管理文化方面,许多知名企业都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性、鼓励员工、激发热情”的理念,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同样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学生的一切放在工作的首位。
(3)两种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的校园文化教育是将来步入社会的必备条件,是进入企业的前提基础。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再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目标。两种文化的相融是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强大助推器,必将带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职业院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平台,为学生从学员平稳地过渡为“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将直接体现所在企业的文化状况,决定企业的发展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可将职业规范和创业意识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更加顺利完成从校门到企业的过渡,缩短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办学理念企业化
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历史和特点凝炼学校的校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确定“以人为本、强调沟通与合作、强调开拓与创新、面向市场与需求、努力提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企业文化教育思路,提出“面对企业文化标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管理理念。训诫全体师生牢记报效国家、服务企业、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职业精神,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将企业文化精髓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要建立企业文化教育的制度保障,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教研室,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要求,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突显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专兼职企业文化教师,编写企业文化校本课程标准和授课讲义,如:《企业文化教育手册》等,研究企业文化经典案例。
2.文化宣传多样化
在校园里设置文化长廊,两侧悬挂体现中外企业发展、企业家的展牌。构建文化墙,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设置优秀毕业生、行业精英展板和师生美术作品等使校园处处沐浴在企业文化之中,使师生目之所触、行之所至都是一道文化风景,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校报、校刊和校园网站开辟“企业文化教育”论坛平台,师生充分利用报刊和网络进行互动沟通,开展网上文化状况调查和网络企业文化论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互联网催生的诸如自由和共享、互助和奉献、开放和兼容等人文精神和人格精神不断地充实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的内容。学校一方面拓展本校内的企业文化教育平台,让学生接受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学会或主管部门与同类学校共同研究,每年设计一个研究专题,按照“集中讨论、实地观摩、论文评比、文化论坛、分组讨论、总结提升”六个环节组织实施,会后开辟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网络平台,进行深入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班级管理公司化
班级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职业院校要改变过去班级管理传统方式,在改革管理方面,对教学班实行“公司制”管理。一个教学班是一个“公司”,有自己的名称、宗旨和管理制度,有自己的内部机构和部门,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公司标志胸卡。班委会就是“董事会”,每位学生都是股东,自己认购股份,选举产生的班委成员担任“公司”的各部门负责人,同时提出“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口号。对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员工”,“公司”将开具《处罚通知书》并扣除当事人的“工资”。学生的学习成绩即为工作业绩,学生迟到早退、请病事假全部纳入学期末绩效考核,学生操行量化考核标准即为公司管理制度,从而使专业和行业的文化元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经过在校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将来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4.校企合作深入化
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向知名企业学习,并与其进行“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体现“职业”为特色,从培养目的、课程安排、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都要达到企业要求。学校管理要冲破工作关系的壁垒,引进企业经理任校长,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搞活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任职上班,打破教学教研只是在学校内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使教学更具实践性;学校聘请行业能手和创业毕业生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择业、创业教育,深入解读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给学校带来一线的理念,使教学教研与企业实际零对接,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是一家。改革教学模式,学校与当地大中企业进行校企联办,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入学即入厂,招生即招工”。组建诸如“核算员班”、“机场服务班”、“房地产营销班”等特色班级,学生上课穿上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作服,进行模拟仿真实训,在氛围和意识上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企业员工的身份;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并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开设够用的专业课程,让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置身一线,通过了解企业理念、人才观、价值观、成长路径等,进入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内开办公司连锁店,为学生提供“准就业”场所。学校将食堂、文具店、微机房等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全部实行社会化。在校内开设餐饮公司、购物超市、网吧、银行、记账公司、打字复印社、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只负责安排管理人员,其他员工全部从在校学生中招聘,企业运行模式完全按公司连锁经营的规范操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满足了学校,还营利了企业,一举多得,实现了多方面共赢。
5.文化活动职业化
组建学生行业社团、兴趣小组,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组织包括企业创业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主题讲座,让创业明星、行业精英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与我同行”、“我的中国梦”活动,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企的情结;组织学生技能和体育运动会、教师技能大赛和“五四表彰”,并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劳动周、教学实习的方式,依据个人特长,安排学生到教学、管理等部门进行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人才招聘会、当地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联系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服务站、交通岗、城市公共场所做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敢吃苦、能协作、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积极联系大中企业,开展校企共建活动等。在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作者:黄东单位:保定市财贸学校
第四篇:论文: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论文: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摘要: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融合,为实现航海专业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依据。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在于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指导思想和制定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字: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当前我国航海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要求航海类高校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使产学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入发展,逐渐产生了从学生选拔、培养、考核到就业的校企全程合作,这种新型的产学合作办学模式是航海类高校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并且如何将校企文化融合在一起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熏陶,注入元素
航海类专业建筑整体设计与局部布局处处展现海洋、航海特征,整个校园犹如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此外,学院各建筑都呈现船型模样,世界著名航海家雕塑群、绘有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的世界地图、迎风飘扬的万国旗、螺旋桨等,洋溢着浓厚的航海文化氛围,彰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航海类专业可以在课程设计和教材方面也注入鲜明的航海精神元素,如编著了航海类高职院校的专用教材、课题等形式。此外,还可以开设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引入地域文化
资源,将航海文明和地域特色有机融合。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和校园而言,无疑都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在感知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后,航海专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将其中的精髓运用到管理之中,形成航海专业文化的新元素。
二、强化管理,历练学生意志
航海类专业根据航海的特点,全面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从而培养学生奋勇拼搏精神,增强服从、服务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为他们量体裁衣,调整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助于学校及教师了解企业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企业船长、轮机长、部门经理等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上课,与学校教师共同参与编写实训大纲与计划。学生从入学教育理论教学到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自始至终保持与企业的深层次联系。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的船上参加实际工作,船上的船长、轮机长、驾驶员、轮机员就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航海类专业教师定期到大众航运公司船上顶职担任大副、大管、船长、轮机长等职务,提
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并深层次地了解掌握企业的需求。
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管理,学生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航海类专业的校企文化相结合,使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培养从学校和课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船务公司,使学生在航海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船员职业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企业文化,有效保证了船员培养的质量。
三、创设载体,做校企文化品牌
1.航海文化交流。校企双方共同举办航海英语比赛、航海知识讲座、航海技能比赛、纪念中国航海日等系列活动。为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养,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航海类专业学生对航海文化的认识,并促进了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
2.航海专业实习基地。由于学校与企业毕竟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企业作为航海专业的实习基地,学生接受了专业技能训练,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走上服务岗位后能迅速实现身份的转换,从而使企业文化循序渐进地渗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也给校园文化的构建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3.航海专业就业指导。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他们的职业
素养,结合海上专业的特点,从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和个人特点加以正确引导,将择业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去,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树立热爱航海专业、献身航海事业的观念。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宣传国际航运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向,摆正自身定位。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的建设更要吸收、渗透企业文化,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整合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平.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
[eb/ol].[2006-08-16]..[3]雷久相.加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4]李祖平.定位国际市场,突出航海特色,培养应用人
才[j].航海教育研究,2004(2):57-59
第五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关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论文
09级会计三班
张叶30921220336孙梓洋30921220322 程凤霞30921220301王娜30921220324 樊梦男30921220304杨朝红30921220330 李美云30921220311王宇静30921220327 李扬 3099130011
1关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入融合,促进大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
二、调查对象: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各大高校。
三、调查内容:1)企业文化是什么?
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魏杰教授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他强调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治理结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看作企业体制中的“硬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软件”。因为在企业没有形成一种价值理念时,强行建立某种体制,实际上是根本搞不下去的。我们经常讲体制改革的先导,首先是思想解放,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这种新体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必须要人们在思想上认可才行。他指出,我们有些企业很难快速而高效的发展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很糟糕。我们企业中有一些很不好的东西,例如有一个叫“窝里斗”,就是谁都想当“老大”,没有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识,都要试一把,结果造成企业内部“革命”不断,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出现这种糟糕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相应的企业文化,在观念上没有约束,制度约束实际上也就难以完全发挥作用。所以说,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极为重要的灵魂。
2)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存中起到什么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否则的话,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整体企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形象。企业展示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利于企业适时地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与众不同、克敌制胜的发展战略。
3)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
①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分支下的组织文化、管理文化,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着眼点,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②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都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实现事业发展,都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等。
③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都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以按照提炼精神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倡导行为文化、构建物质文化等步骤来建设。
④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有学校和企业就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但对具体的学校和企业而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又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同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分支,当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总是要主动吸纳社会文化中对其有用的东西,因而都具有适应性。
4)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区别?
①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文化。在校园里面,彼此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利益矛盾相对少一些,竞争味道比较淡一些,校园文化总体上是含蓄和内敛的。这与企业文化有本质的区别,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竞争和客户导向,因而显得比较显性和外化。
②校园文化更类似于一种事业单位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生产单位文化。学校比较看重一个人的资历、资格、人际关系,个人追求高学历和高理论水平。在企业里面,往往更关注业绩,业绩是一个人收入、晋升的重要依据,弱化学历、职称,强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③校园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非程序文化。学校讲求计划性,程序化决策,按部就班,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有弹性。企业虽然也讲计划,但是市场的变化很快,因而更强调速度、灵活和随机应变,决策常常是非程序化的,而且管理严格,相对比较钢性。这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一个本质不同。
④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在企业里,人与人之间总是构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责任关系,企业里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责任是非常清晰具体的,因而责任感特别重要,更强调团队精神和群体协作。而在学校里教学或做研究,更多的是靠使命感,学校和教师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因此更强调个人奋斗和个性化。
5)如何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必须将优秀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架起企业与校园之间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企业、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从而拓展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见习、社会调查、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见面会等形式,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对帮助高职学生正确的定位,树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6)校企文化融合对大学生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 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生成才
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毕业时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时自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② 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生成人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各具有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敏感点,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具有再选择功能,提升孕育道德人格的文化品位,通过突出优良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气氛;再通过源源不断地向企业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将学校文明辐射到企业和社会。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的结果,就能正确引导高职生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纪律与自由、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等关系,能促进高职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
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利于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帮助高职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对高职生形成作为未来企业人的全面素质、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无疑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③ 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生创业
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取决于其创新动力。而企业文化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发挥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许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及终身教育理念,不能完全从传统、正统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必须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才能逐渐得到。所以,高职生需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特别是那些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高职校院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四、调查方式:资料式
五、调查时间:2011年6月19日
六、调查结果: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虽然其主体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有甚多相似之处,现如今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七、调查体会:在社会经济生活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文化在形式上有异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熏陶下的社会产业后备人才即将作为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应对不同主体和环境各有侧重,但万壑争流终归于人性良知与社会和谐的主题。